医院财务制度6篇

时间:2024-03-18 11:14: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医院财务制度6篇,供大家参阅。

医院财务制度6篇

医院财务制度1

  一、为了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发挥财务在医院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促进医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疗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财务管理任务: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正确安排和合理使用资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积极推进绩效考核方法,完成目标管理,做好财务监督、检查和经济活动分析;进行经济预测,参与经济决策,做好医疗收费的管理工作。

  三、医院财务管理范围: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对外投资、货币资金等,以及财务分析和监督检查。

  四、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医院一切财务活动在总院长的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医院财务实行“计划”为特征的总院长负责制。各医疗分支机构预算内的支付,由本单位财务负责人复核,执行院长审批,即可办理;属预算外的,由医院财务负责人复核,经医院总院长审批或由总院长书面授权的执行院长审批。

  五、院长为医院财务总负责人,对医院财务负总责。执行院长为各医疗分支机构财务总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负总责。医疗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人员由医院任命,接受医院财务部门的管理。

  六、各医疗分支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定期上报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服从医院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七、医院的财务管理接受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财务机构、会计人员、职责和任务

  一、会计岗位和人员编制

  医院财务部设置岗位3个,配备工作人员3名,其中部长1名,会计1名,出纳1名。

  各医疗分支机构按内控管理制度要求设置相应的岗位。

  医院内财务人员在工作变动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各医疗分支机构一般会计人员在办理交接手续时,应有该单位财务部门的主管人员监交;财务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由医院派人监交。

  二、职责和任务

  1、贯彻国家财税政策、法规,结合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财务模式,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

  2、编制和执行财务综合预、决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有效地使用资金。

  3、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4、医院财务部参与研究、审批医院内有关财务经济事项,上报、下发有关财会、经济管理等方面文件。

  5、医院财务部对医院财务机构和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会计核算等提出方案。负责选拔、培训和考核医院内的.财会人员。

  6、各医疗分支机构财务部门负责日常本单位财务工作,医院财务部负责对各医疗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三章预算管理

  一、预算编制原则

  1、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事业计划指标、任务,本着“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依法理财”的原则。各医疗分支机构编制本单位预算。

  2、在编制预算时,收入预算要参考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对预算年度的预测编制,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资金。

  3、要坚持勤俭办院原则,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收入预算编制

  收入预算编制以上年度实际收入情况,结合预算年度各医疗分支机构发展和工作计划,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变动等因素为编制依据。

  1、医疗收入。

  门诊收入:以计划门诊人次和计划平均收费水平来计算。

  住院收入:以计划病床占用日数和按病床计划收费水平计算。

  2、药品收入。

  以上年度每门诊人次和每占用床日药费的实际收费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年度业务量预计变动数计算。

  3、其他收入。

  根据具体收入项目的不同内容和有关业务计划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逐项计算后汇总编制。

  三、支出预算编制

  支出预算以医院和各医疗单位发展、工作任务、人员编制、有关支出定额和标准、物价因素等为预算年度基本编制依据。

  1、人员经费。根据预算年度平均职工人数,上年末平均工资水平,国家有关调资政策等计算编列。

  2、药品费。根据预算年度药品收入预算和国家规定的加成率,参考上年度实际药品加成率计算。

  3、卫生材料费。在上年度实际工作量和实际支出数的基础上,根据预算年度的计划及有关因素计算。

  4、低值易耗品。根据上年的实际执行情况及预算年度业务工作量计算。

  5、其他公用支出。在上年度实际支出的基础上,结合预算年度的计划合理安排。

  6、月份用款计划。由各医疗分支机构按月编报。

  第四章财产物资管理

  财产物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库存物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管理等,医院财产物资按“统一领导,归口负责”原则,财产物资采购由医院统一进行。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固定资产的标准: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设备。

  2、固定资产的分类:

  ⑴房屋及建筑物。

  ⑵专业设备。

  ⑶一般设备。

  ⑷图书。

  ⑸其他类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管理要求

  ⑴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⑵建立健全管理三级帐、卡制度,即财会部门负责总账,财产管理部门负责明细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即台帐。

  ⑶实行责任制管理。贵重仪器、设备要指定专人管理,建立技术档案和维护、保养、交接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⑷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做到账实相符,帐帐相符。

  ⑸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修缮要考虑到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盲目购置,同时对新够进的设备要及时开展成本核算,防止设备闲置,造成资金投资浪费。

  ⑹房屋修缮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医院审批。

  ⑺固定资产的转移、转让、出租、出借、捐赠、报废必须先报医院审批,按有关规定报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置。

  ⑻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二、库存物资的管理

  库存物资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

  1、要合理的确定储备定额,既要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又要防止积压、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

  2、建立库存物资的购买、验收、入出库、保管、领用等管理制度,降低物资的库存和消耗,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益。

  3、加强对库存物资的清查盘点,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保证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4、加强对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实物管理。对在用的低值易耗品采用“定量配置,以旧换新”等管理办法。

  三、药品的管理

  药品的管理要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强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

  必须正确的核算药房药品的销售情况,并按月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核算药品费用并结转支出和以实现的药品进销差价。

  第五章对外投资和筹资

  医院的对外投资是指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或院企业、事业单位的投资和购买国家债券。由于对外投资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利益和发展,其决策权力统一集中在医院,医疗分支机构不允许自行对外投资。

  要做好预期风险和投资收益论证,把握投资能力,确保资金收回。

  对外投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批准。

  医院是筹资的决策者,医疗分支机构不得擅自发生筹资行为。所筹资金专款专用,[FS:Page]不准变相挪作他用。

  第六章货币资金管理

  医院货币资金管理包括:银行存款管理、现金管理、往来款项管理。各医疗分支机构的货币资金使用,必须报使用计划,由医院总院长审批。

  一、银行存款管理

  1、各医疗分支机构银行账户由医院统一开设和管理。

  2、银行存款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3、各医疗分支机构所收款项要及时存入银行,财会人员要及时和银行对账。

  4、严格支票管理,不得签发空白、空头、远期支票,作废支票要妥善保管和处理。

  二、现金管理

  1、各医疗分支机构收入的现金要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不得以白条抵现金。

  2、现金必须按规定的范围使用。凡超出现金支出限额的,一律通过银行划转。

  三、往来款项管理

  1、医院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下属医疗分支机构要及时处理本单位债权债务。

  2、对应收款项要及时收回,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呆账,按有关程序报经核准后核销。

  3、个人不得因私借公款。

  第七章财务分析与监督检查

  一、医院财务部门统一负责,组织医疗分支机构对医院内的经济活动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

  二、财务分析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业务收支及资金运用情况。

  三、医院财务监督检查要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有关规定为依据,对医疗分支机构财务收支、财产物资管理、资金使用,以及医疗服务收费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章考核与奖惩

  一、医院对财务工作要实行考核与奖惩制度,以保证医院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考核财务工作按规定的管理要求及有关内容进行。

  三、医院对医疗分支机构的奖励制度,兼顾国家、医院、职工三者利益。具体办法由医院按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财务部岗位职责

  一、部长职责

  1、在总院长领导下,主持本部日常工作,负责进行医院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核查监督财务收支、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指导医疗分支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本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办法。

  4、合理组织收入,节约行政开支。按照国家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批准项目,严格控制支出。

  5、组织与编制医院及医疗分支机构的综合财务预算,并监督执行。

  6、经常检查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关会计核算的内容及有关财产帐实情况,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7、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或参与拟定经济合同、协议及其他经济政策制定工作。

  8、负责向医院领导层报告医疗分支机构财务情况,并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9、组织安排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考核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参与会计人员的任用、调配工作。

  10、定期组织清查债权和债务,防止拖欠,严格控制欠账。

  11、保证医院资金财产的安全,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经常的监督和必要的检查。

  二、会计核算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会计法》及相关的财经法规,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按有关规定填制会计凭证。

  2、原始凭证审核内容: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合法,对记载不完整、不准确、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应退回补充或更正。

  3、根据经济业务内容情况和有关规定分别设置明细账,按记账规则及时登记明细账。

  4、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5、按时编制会计报告,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经济活动分析明了,报送及时。

  6、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装订和保管当年会计凭证、账薄和报表。

  7、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三、出纳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银行结算制度。

  2、有关规定,办理现金收付业务和银行结算业务,保管好库存现金及现金、银行账薄。

  3、严格遵守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不得以“白条”抵充库存现金,更不得挪用现金。

  4、每天认真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并与库存现金及总账核对相符。

  5、每月与银行对账,按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相符,及时查询处理未达账款。

  6、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白支票,不准将银行账户借给任何单位或个人办理结算套取现金。

  7、保管好出纳印签章、空白支票、保险柜钥匙,做好现金、银行凭证的保管、传递及交接工作。

  8、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医院财务制度2

  1、收入管理

  医院收入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以及从财政及主管部门取得的财政补助经费。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

  (1)实行收入预算管理

  根据单位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结合当年的业务计划及医疗收费标准调整情况来确定收入总额。

  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应根据主管部门分配此项补助款额的意向或计划预计编制。

  医疗收入中的门诊收入应从计划门诊人次和计划门诊人次费用计算,住院收入应以计划病床占用日数(或计划出院病人数)或计划床日费用水平(或每出院病人医疗费用水平)计算,其他医疗收入应区分不同的服务项目,确定不同的总额,分别计算。

  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支上缴的管理办法,超出核定部分的收入按规定上缴卫生主管部门、医院收入预算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核定。

  每季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考核、评价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完成好坏的原因,发现簿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并为编制和执行下年度预算提供依据。

  (2)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

  医院的各项医疗收费要认真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医院要设专职物价员,及时检查和收集医疗收费情况,保证医院收入的合法性、完整性。

  (3)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

  收费票据分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票据和自制票据。医院门诊、住院、进修实习等收费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医院内部管理需要可使用自制收款票据。所有收费票据和自制收款票据须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实行领用核销制度。不得出借出让收费票据,行政事业性收款收据不得用于经营性收费。

  (4)医院的全部收入纳入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

  医院的收费部门主要由挂号室、门诊收费处和住院收费处组成,其他各种收费及收款由财务处出纳统一办理,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向病人或单位直接收取任何费用。

  挂号、门诊及住院收费员应将每日收到现金及支票于当天存入银行,同时将收费日报表及附件送交财务处,财务处出纳应根据收入凭证及时入帐。门诊、住院收入不得坐支。

  严禁私自设小金库,不得将医院收入转到三产、工会、食堂等部门。

  (5)加强对医院收入的控制

  设专职或兼职稽核、审计人员,加强对各收费部门报来的收入凭证和存根的审核,如是否少收或多收,日报表金额是否与所附存根金额合计数一致,是否足额交库等,药品收入注意是否与药房处方合计数一致;是否严格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有无使用其他票据而使资金出现外流现象。

  (6)为合理扩大医院业务收入寻找途径

  业务收入是医院补偿消耗的主要手段,医院要增加业务收入,除了合理按收费标准规定收费外,还要充分挖掘医院内部潜力,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条件,扩大医疗服务项目,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季开展业务收入完成情况的分析。根据收集的财务信息,从医疗业务工作量和收费水平二个因素影响着手,结合全年各个时期收入进度、水平,通过与预算对比,与上年同期实际对比,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查找差距原因,预测发展趋势,为医院领导改进工作和决策提供依据。

  2、支出管理

  医院的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中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财政专项补助支出。医院和各项支出必须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的原则,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遵守财政、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1)预算管理

  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既要保证医疗业务正常运行,又合理节约的精神,以计划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工作任务、人员编制、开支定额和标准、物价因素等为基本依据。

  医疗支出预算的编制:

  对人员经费支出部分应根据医疗业务科室计划年度平均职工人数、上年度人均支出水平、国家有关工资福利政策等计算编列。公用经费支出部分,对公务费应以上年度人均实际支出水平为基础,按计划年度医疗业务科室平均职工人数、业务发展计划、经费开支定额计算;对业务费可在上年度实际开支的基础上,根据年度业务工作计划合理计算;设备购置费根据计划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修购基金提取方法,比率计算编制;修缮费可根据需要和财力可能编制。

  药品支出预算的编制:

  药品销售成本应根据药品收入预算和上年度的药品综合加成率(或综合差价率)及药品价格政策等因素计算确定,其他项目编列方法与医疗支出基本相同。

  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

  根据计划年度财政预计安排的专项补助,结合项目的完工程度编制。

  其他支出预算的编制:

  参考上年度实际开支情况,考虑计划年度内可能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预计编制。

  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支出预算应报主管部门审核并经财政部门核定。

  加强对支出预算的控制。为了确保预算的顺利完成,医院应将预算分解成部门预算,并加强对各项支出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每季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一定的方法考核分析各因素对支出完成的影响程度,抓住关键问题,研究对策,降低医院成本,促进医院工作。

  (2)定员定额管理

  定员管理:

  根据规模大小(主要是开放床位数),业务工作量多少,及科研教育任务等因素合理确定职工人数,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等手段尽量减少人数,降低人员成本。

  定额管理:

  医院对各项消耗实行定额管理,主要内容和方法有:

  与职工人数成比例增减关系的费用,以职工人数作为费用定额的计算单位。如人员经费、公务费、行政办公用水电费等支出。

  与业务量有直接、半直接关系的费用,以业务量作为定额的计算单位。如业务用水、电费、业务印刷品费等,把业务量如床位数、门诊人次等作为计算单位,制定相关费用的定额。

  与某项业务收入成比例关系的费用,以该项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制定该费用支出定额的计算依据。如放射材料费支出、化验材料支出、氧气费支出、血费支出、其他材料支出等。

  与实物消耗量有关的费用,以根据实物消耗量结合实物的价格计算制定。

  与建筑面积有关的费用,以单位建筑面积作为费用定额的计算单位。如房屋修缮费、基建投资等。

  总之,制定费用定额,要结合费用性质选择适当的计算单位方法。定额确定后必须认真执行、应

  及时将定额指标下达到有关科室或个人,定期进行定额的统计、考核、分析,并做到奖罚分明。

  (3)实行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包括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

  医院必须做好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真实、完整。

  (4)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专项资金包括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拔入专项资金和医院内部形成的专用资金。医院专项资金支出,要根据先提后用、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的原则。

  凡是1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购置、大型修缮及基建项目,须经医院有关部门共同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二方面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各投资项目须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合同及项目进度支付款项,大型基建项目须在竣工半年内办理决算手续。医院须开展投资项目效益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提高投入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从财政部门或主管理部门取得有指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应按照要求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有关资料,项目完成后应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医院要加强对职工福利基金的管理。职工福利基金主要用于职工救济、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单位职工食堂的补助及国家规定可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等,对重大的开支项目,计划安排和支出决算要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

  (5)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率

  医院应制定资金收支审批制度,并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医院的各项支出要按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标准执行,建立健全各项支出管理制度,尤其是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与经营无直接关系的消耗性支出,应严加控制,不得以领代报,以拔代支。资金的使用要在注重效益的同时,讲究经济效益,做到少投入,多产出。

  医院发给职工的各种奖金及加班工资,应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防止消费基金过快增长。

  购买国家专项控制商品及实行政府采购的商品,必须按规定报批。

医院财务制度3

  根据国家医疗改革的相关意见和加强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我国于近期对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颁布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具体为固定资产是指医院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其中普通的固定资产单价为500—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为800—15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新的定义对固定资产的划分更加明确,且易于管理,同时新制度还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和核算做出了很大的改动,弥补了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足,加强了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在新旧制度过渡的阶段,就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一、旧财务制度下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中问题突出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力度不够

  医院的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不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在我国,许多医院无论是管理高层,还是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和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以及固定资产统计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再加上管理人员重视财务收支管理,轻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具体工作上都存在诸多漏洞。例如,有的单位由于管理人员对医疗技术的发展缺少前瞻性,对医疗设备的实际情况缺少科学和必要的调查,为了突出政绩,盲目地、不切实际地采购固定资产,使购入的医疗设备使用周期短,淘汰率高,贬值速度快,造成大量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也有些单位重视采购、轻视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护,使固定资产故障频发,再加上旧制度中没有强制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资金储备不够,造成了对固定资产维修不及时,小毛病拖成大故障,甚至提前报废,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妨碍了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些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报废没有程序性的规定或者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理程序执行不严等,增加了舞弊的风险,可能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医院固定资产历史记录资料不完整,甚至缺失的现象严重

  许多医院没有对固定资产建立相应的档案,在其采购、使用、报废环节没有相应的记录,尤其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资金来源、购入时间、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人等资料缺少相应的记载,即使有记录资料的,也因为记录的内容过于简单,缺少要点和针对性,而无参考利用价值,给医院相关部门的固定资产统计和核算设置了障碍,导致账外资产的出现。例如,对于小型便携式医疗设备的管理,由于这些器材数量多、价值高、管理分散,工作中乱借乱用现象普遍,医院又没有制定相应的保管使用制度,科室人员随意借用,而不做相应的借用和归还情况记录,经常造成医疗设备丢失,对医院的财产造成损失。

  3.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不合理、不及时、不科学

  由于医院原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陈旧,再加上核算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不强,业务水平不过硬,因而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合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凭证未及时入账;应设立的固定资产卡片未设立,应注销的卡片不注销;固定资产备查簿登记的内容过于简单,字迹潦草不清,记录术语不专业;流动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如运输工具)的执照、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不齐全;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总账、实物之间不能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等。另外,因为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仍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入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的损耗和贬值增大,剩余价值减少,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医院使用的精密的医疗器械,维修费用高,不计提折旧也不利于医院积累充足的维修基金,满足设备维修的需要,阻碍了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利用新旧医院财务制度衔接的机会,弥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1.加大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核算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心

  为了做好新旧医院财务制度的衔接和过渡。首先,应当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操守和新知识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知识水平;邀请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专家通过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知识的普及,提高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和工作水平;加强监督,采用公开招标和专家论证的方式采购固定资产,单位的审计人员要对整个采购流程进行全程监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舞弊的发生。

  2.全面清查医院现有的固定资产,完善备查簿及相关历史资料的记录,并妥善保管

  医院的财务部门应当利用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对接的机会,首先对医院现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名称、价值、 采购资金来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进行全面的核查和实地盘点,对资产备查簿和历史资料中缺失的部分予以补记,对录入错误的信息予以更正,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其次,新财务制度中特别强调建立固定资产备查簿,它是正确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有力依据,备查簿中要明确记录账外资产的,还要对每项固定资产原价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所占的比例和金额进行详细准确的记载,为后续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追朔确认待冲基金等做好准备。对于核查中发现的已经报废而未核销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销账,并在备查簿中详细记录报废原因、经办人及资产名称等信息,以备查阅。详细清查各种资产权证是否齐全,对于遗失的证照要按规定程序补齐。另外,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价格、采购时间以及相关的负责人等重要信息要做详细记录,以便进行监督和追责。以上资料要有专人保管,不得遗失和销毁。

  3.深入准确地理解新医院财务制度,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新的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做了详细的规定,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内涵,尤其要注意新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变化部分的会计处理。例如,对于原旧制度中当作固定资产核算,但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资产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库存物资”科目核算;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已转入清理但尚未从原旧账核销的固定资产应当将相应的余额和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清理,贷—固定资产,同时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清理;在执行新制度后发生的相关清理费用以及取得的清理收入等,也通过新账中的“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医院应当将执行新制度前所有在账的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账面余额中由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追朔确认为“待冲基金”;对于个别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价值较高或者领用报废相对集中的医用耗材,可采用五五摊销法,即领用时摊销账面价值的50%,报废时摊销剩余的50%进行核算等。

  4.完善固定资源的使用制度,加强对临床一次性高值耗材的管理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使用制度,定期盘点并编制固定资产汇总表,年终聘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作为医院改进资产管理工作的依据。建议对医院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价值较高的一次性耗材的使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范畴,加强管理,要建立一次性高值耗材领用及使用表,记录价值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一次性耗材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领用和使用的情况及使用者的姓名和使用数量,并在患者病程记录中予以相应记载,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予以审查,以杜绝舞弊的发生,保证医院的医疗收入不被个人侵吞。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更替的现阶段,如何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最大化地实现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医院的医疗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根本,将有力地保障医院的长久发展,会为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巨大动力。

医院财务制度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医院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以及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第三条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

  第四条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医院的公益性。

  第五条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六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人员,会计人员须持证上岗。

  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

  第七条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

  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八条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医院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第九条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定项补助的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条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第十一条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医院财务制度5

  我国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发布于20xx年,自20xx年1月1日起实行。该制度自发布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公立医院的会计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规范了医院的财务行为、加强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在当前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各医院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合法地组织收入,保证了业务经费的需要。同时,各医院严格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成本,在维持医院公益性质的同时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随着医院经营环境的改变,目前医院财务制度存在着明显问题,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绩效管理的需要。基于此,财政部、卫生部于20xx年12月28日出台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以期新财务指标体系的构成使医院财务制度更前沿、更完善。

  一、传统医院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1、传统财务制度导致医院财务分析模式的不足。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医院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变,20xx年颁布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具体表现为医院财务分析模式的不足。首先,在分析的主体上,传统医院的财务分析侧重于以自我分析为中心的单一主体的财务分析。其次,在分析的时效性上,传统医院的财务分析则侧重于经济事项的事后分析,缺少有效的前瞻性分析。再次,在分析的手段上,目前很多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最后,在分析的方法和范围上,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医院购置的大型设备及专项资金等支出很少单列进行专题财务分析。

  2、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一是固定资产报表余额无法确切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二是谨慎性原则运用的不全面。三是专项经费没有进行重点披露和分析。四是无形资产的核算未能予以揭示。五是财务报表中缺乏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在财务收支核算方面的主要变化

  基于目前医院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财政部、卫生部于20xx年12月28日出台了新《医院财务制度》。新制度在收入构成、支出构成、节余构成、成本核算、报表构成等方面都有重大变化,目的是使医院财务体系更科学、完善,更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分析更切实可行,对医院发展有科学、前沿的指导意义。 —是收入构成。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医疗收入中新增药事服务费收入。二是支出构成。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其中医疗支出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三是节余构成。节余包括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四是成本核算。新制度中成本核算作为主要内容重点披露。医疗机构应按医疗服务项目、病种成本、诊次和床日成本等进行全成本核算。五是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六是为了兼顾预算管理的需要,新制度规定通过专设预算会计科目或采用备查账薄方式提供预算会计信息。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在财务报告、财务分析方面的主要变化

  1、财务报告。鉴于原财务报表结构的局限性,新制度明确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有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医院的业务开展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状况、成本控制情况、负债管理情况、资产变动及利用情况、基本建设情况、绩效考评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财务指标。新制度中财务指标构成如下:一是预算管理指标,包括预算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二是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包括业务收支结余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三是资产运营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四是成本管理指标,包括每门诊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支出及门诊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收入、每住院人次支出及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五是收支结构指标,包括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六是发展能力指标,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

  四、完善新制度的主要体现

  1、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核算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要在固定资产报废时才能清除。在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时,必须考虑折旧因素所带来的资产总值和净资产虚增额的影响,因此新制度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计提折旧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或审批。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这种处理结果既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又能反映医院固定资产新旧程度。

  2、全面考虑医院所面临的风险,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医院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只有合理估计存在的风险才能及时防范与化解。因此新制度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医院对应收及预付款项要加强管理,定期分析、及时清理。年终,医院可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计提坏账准备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主管部门确定。对账龄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可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坏账损失经过清查,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报批后,在坏账准备中冲销,可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增加坏账准备。同时,允许提取医疗风险基金,用于防范医院面临的各种风险。强化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分析,强化宏观财务管理,防止重大决策失误,是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加强对人力资源、医院创新能力及专项经费的分析。为支持医院卫生事业,每年各级主管部门会划拨专项资金补助医院,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大,医院应加强对财政专项经费、科研经费、社区服务经费的专项财务分析,通过分析揭露问题的所在,以保证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因此新制度中特别设置“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科教项目收支节余”等内容,明确了科教收支的会计处理,将科研、教学作为专项进行重点单独核算,在进行财务分析时特别重视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挖掘潜力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现有资源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对科教项目效益进行分析,有利于医院注重对更新人员知识的投入和科教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医疗科学的不断创新,新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手段不断出现,推动了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制度的变化无疑在这些方面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4、借鉴国际惯例,合并了医疗、药品收支核算,明确了无形资产的核算。为了解决现行制度下医院医疗和药品收支不配比、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新制度借鉴国际惯例,合并了医疗、药品收支核算,规定管理费用不再分摊,完善了自制药品和材料的成本核算。明确揭示无形资产的核算方式,对无形资产的购入、摊销、转让予以重点披露。

  5、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报表体系,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随着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医院采取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实行负债经营,但由于目前财务报表中缺乏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许多医院发生的财务危机是因为现金的短缺造成医院信用的丧失。因此,新制度财务报表体系中现金流量表成为其重要组成内容。医院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重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把医院的财务分析从以“收益”为中心转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重点分析资金回报率,包括现金回收额和现金回收率;分析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单位资金来源比例和再投资能力等等。对于一些重要的财务项目内容,若在报表中无法准确表示,应当在会计报表的附注内容中以补充和完善。 综上所述,如果将各种财务报表比作地图,那么财务分析就是认识地图、领会地图的过程。管理者只有时刻把握“地图”的各个坐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领会各个坐标的联系,才能作出出奇制胜的决策。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医院新财务制度的出台能够帮助管理者对资本操作、医院运营作出正确的决策。它不仅符合目前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是对医院财务体系的重新诠释,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财务管理》中级会计资格[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2]赵美君:浅谈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20(10)。

医院财务制度6

  1.制定医院财务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必须将其落实至制度与规则,使其有章可循。医院除了要遵循国家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相关规定,还需要在国家制度的基础上,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更为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包含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要求(总体要求、原则、范围和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全面预算管理具体程序、作业流程图及相关的记录表单等内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能够具体指导医院预算管理活动,成为规范医院日常管理的准绳,对预算执行部门产生约束力,达到防止预算管理松散、预算管理环节流于形式等现象的目的。

  2.健全医院财务制度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科学合理、组织高效、权责明确等原则,一般应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责任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院领导、财务负责人、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责任中心负责人共同组成,是医院内部预算最终决策部门。预算管理办公室是处理全面预算管理日常运行事务的综合管理部门。预算责任单位主要包括各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医辅责任中心,是预算管理的执行层。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预算管理权威性的必要保障。

  3.落实医院财务制度管理内容与责任分解

  全面预算是判断医院资源是否有效分配和运用的重要形式。根据医院的一般运营特点,可采用“三级预算管理”体系,即按照“预算归口管理、三级目标统一”的原则,由一级总预算、二级归口职能部门预算和三级责任中心预算组成,实行以财务预算为主线,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预算。一级总预算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性预算的汇总、以及财务预算的编制,二级部门预算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主要负责归口支出预算及资本性支出预算,三级责任中心预算由各临床、医技、医辅责任中心负责,主要负责经营预算,如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等业务量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医院运营的方方面面,各单元的责任分解与明确是落实预算全院、全员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全面预算执行与控制效果的前提条件。

  4.完善全面预算管控程序

  4.1全面预算的编制

  预算的编制流程可遵循“三下二上”的流程,主要包括:下达医院总体预算参考性目标、上报责任单元依据各自的分工研究制定的二级部门预算、下达审议后的二级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责任单元三级责任中心预算初稿、下达审议后的三级责任中心预算,并予执行。

  4.2全面预算的审批

  医院预算编制完成后,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要求上报主管部门。主办部门经过认真审核后进行综合平衡,并上报同级财政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核批复。

  4.3全面预算的执行与分析

  医院必须要严格执行经过审批的预算。预算管理办公室需要将预算逐级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并予以定期公告。管理人员还需按月度或季度编制预算执行报告,以便及时掌握和发现预算执行情况的异动,并对日常关注重点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为医院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依据。

  4.4全面预算的调整

  为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预算一旦一般不予调整。只有在发生对医院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影响至预算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才允许对预算进行相应地调整。预算的调整需严格按原预算编报审批程序办理。

  4.5全面预算的监督与考核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各科室部门负责人是预算管理的直接责任人。预算的执行结果最终反映为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预算考核可分为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日常考核需强调动态性,重在检查、监督预算是否正常执行,主要指公示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便于各部门进行规划调整;年终考核则重在“奖先进、惩落后”,主要指依据各项经营指标进行打分考核。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与分析、调整、监督与考核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管控程序,只有坚持预算的过程化管理,才能真正将预算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医院财务制度6篇相关文章:

医院财务年度工作总结11篇 医院财务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地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5篇 房地产行业财务管理制度

有关公司财务的管理制度范本3篇(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包括哪些)

学校财务管理制度12篇(学校财务管理规定)

学校财务管理制度3篇(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经典学校财务管理制度12篇 学校财务制度范本

学校财务管理制度11篇(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房地产财务管理制度6篇(房地产公司财务制度管理)

医院管理制度10篇

医院物价管理人员考核制度3篇(医院物价科管理工作质量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