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2篇

时间:2024-04-06 09:23: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2篇,供大家参考。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2篇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

  一、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抽个合适的时间,全家人针对早晨时间紧张的问题(你、孩子的爸爸、两个孩子都要参与)一起商量着制定个计划,在这份计划中,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分工,如妈妈负责做饭,两个孩子做好自己的事(包括刷牙、洗脸)、爸爸负责帮妈妈准备碗筷。

  计划制定好后,家庭成员轮流做小组长,每人可以做一天或者一周,负责监督、督促计划的实施,谁做得不好,可随时提出批评、指正。在这之前,要制定一个小组长职责,必须要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才能监督别人,否则,将取消小组长的资格。

  二、在两个孩子之间展开比赛

  比赛规则中,要将孩子刷牙、洗脸的时间和质量都纳入比赛范围,并制定一个小看板,晚上回来后总结一下,表扬早晨表现比较好的孩子,并随时记录在看板上。要谨记,是以激励为主,表扬一个孩子的同时不要贬低另一个孩子。比赛可以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表现好的孩子可以自主去超市选择一件玩具。

  这样就会挖掘孩子自身的积极因素,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孩子,不要一味强制孩子,强制会造成孩子的叛逆。

  三、家长要对孩子正确的引导

  孩子如果没有达到家长预期的效果,请不要指责孩子,对孩子多些耐心,允许孩子有一个接受计划、改变行为的过程。

  单纯的惩罚、指责孩子,会造成孩子的叛逆和不思进取。指责多了,他会想:反正我多么努力都得不到肯定,那我干嘛要费劲去努力?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小进步给予鼓励,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四、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榜样

  孩子出了问题,做父母的不要先指责孩子,一定要先从自身找原因。自己早晨起来是不是按计划、有步骤地做了每一件事?如果家长长期以来,都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从不拖拉,那么孩子就一定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这些优秀的品质。孩子和家人共处中养成的生活习性和习惯,很难改变。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你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最后,想和你一起分享法国作家拉丹写的那则寓言——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一开始就拼命刮,企图一下子把行人的大衣掀掉,哪知道,风越刮,天越冷,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则不同,它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热得受不了,最后就脱下了大衣。结果是逞强好胜的北风却输给了温文尔雅的南风。

  教育也是这样,鼓励孩子比指责孩子的效果要好。只有理解并宽容孩子的不良行为,才会引起孩子的自我反思和觉醒,从而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无论何时,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孩子出了问题不是你的错,但你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一定是你的错!但愿我们可以从这则寓言中感悟到家庭教育的方向。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2

  吴佳瑛老师的教学活动,非常的优秀。平时自己总是会通过碟片一次次地去观摩、去学习。这次在优青班的培训中我非常高兴能与名师近距离的接触,观摩吴老师的教学活动。在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再一次被名师身上的那一股超强的专业素养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能力所感染!

  一节看似简单的《小兔找太阳》的教学活动,在吴老师的教学中,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又具有教学意义,是因为吴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孩子。

  第一:关注,“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从课前的准备一个个椅子的摆放,吴老师都要自己先去坐一下,确保每个孩子的视线清晰。吴老师用亲切的.话语与孩子们相互介绍着,让她们熟悉这样一个公开的场合。在教学活动中吴老师关注到每个孩子,在恰当的提问与追问中,拉回个别开小差的孩子,这样的瞬间是那么的和谐。活动中,吴老师与孩子们亲切、幽默的交流吸引着大家。孩子们也颇有兴趣地围绕在吴老师的身边,开动脑筋,帮助小兔顺利地找到了太阳。

  第二:有了关注,才知道这是孩子需要的。整节教学活动围绕着小兔找太阳展开,材料的有效性在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吴老师准备的材料简单不花哨,但是却牢牢地吸引着孩子们。吴老师抓住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可爱的小兔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在准备的十六宫格的材料中,吴老师选择了红色的即时贴,帮助孩子逐一找到信中所说的物体。并不是花哨的材料就一定能够达活动的要求及目的,有时生活中的简单的材料,对孩子来说是有兴趣的,能够互动的也照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有了关注,师幼互动在活动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活动中老师根据太阳是圆的特点,不断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去寻找圆圆的东西?在孩子们的回答中,老师的追问与回应到位、有效。帮助孩子们梳理提升了知识点。孩子在活动中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参与度极高。

  老师要学会捕捉孩子的心理,心中要有每一个孩子。只有关注孩子,你的教学活动才会真正围绕他们而展开;就会知道什么东西才是他们最想要的;只有关注这些孩子,这节教学活动才会更加的精彩!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老师们经常教育孩子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回家以后怎么变了呢?

  今天早上,我照例站在活动室的门口,接待每一个幼儿的到来,享受每一个孩子的亲切问候。今天,孩子们表现的都挺高兴,笑脸都很灿烂,我也十分满意,正在我准备结束接待工作的`时候,只见我班的明明小朋友,在他妈妈的陪伴和拉扯下,不情愿地来到了活动室的门口,我连忙接过明明并询问孩子:"明明,这是怎么了?怎么哭啦﹗"还没等孩子开口说话,他的妈妈就着急的抢着说:"老师,明明今天忘记带书包了,是我急着割麦子忘了给他拿上,我现在就回家给他拿,行不行?"看着一脸愧疚的妈妈和满脸不高兴的孩子,我只能说:"孩子,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老麻烦家长好吗?这次就不麻烦妈妈了,老师把书借给你用吧,下次自己可要记得了。""真是给你添麻烦,让老师费心了。"在明明妈妈的感谢声中,我送走了她。

  现在的家长,样样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连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生活能力都包办了。这种现象真让人深思,使我们这些做幼儿教师的不仅要问:今天的家长你是不是该停手了?是不是应该放开手让孩子学着做些小事情,为今后打点基础呢?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4

  世间哪有人没失败过?天下哪有人没犯过错?做为老师和父母的我们应该想想,当我们自己做错事情时,或者表现不理想时,我们的心情是怎么样?会不会一方面内心感到自责,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够被原谅?举例来说,如果你在业务上犯了一点错,出了一点纰漏,当主管把你叫到跟前训话时,你的内心是不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如果主管说:“这件事的确对我们公司造成一些损失,但是没关系,我们要吸取这个教训,以后要更小心地处理。这一次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承担这个教训吧!加油!”听到主管这么说,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不会感动得想哭吗?从此以后,你当然会更加卖命、更努力地工作。

  对待孩子,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责骂,要学会接受与鼓励。也许你们会想:“如果看到孩子成绩退步时,不责备孩子,孩子会不会从此就变得更懒散、更不努力了?”其实你们应该了解,应该用接受与鼓励的方法来对待孩子,责备与处罚只会使孩子感到内疚与自责,日子一久,还会产生自卑与自我排斥,这些由负面情绪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在日后孩子成长的岁月中都会逐渐地浮现。

  责骂的教育方式也许可以立刻产生一些效果,也许能让孩子记得错误的痛苦,而心生警惕;但如果采用鼓励的方式,却能够激发出幼儿内在更大的潜能,能够让孩子创造出连自己都想不到的好成绩。最好的鼓励,除了要不断地说“加油!加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接受”犯错与失败是很正常的现象,是可以被允许的。想想看,如果连犯错与失败都觉得是可以被接受、被包容的,那么世间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还有什么更糟糕、更恐怖的事情会发生呢?我们的孩子就会感受到无比的轻松,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之下,尽情地享受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那么,好成绩当然是可以达到预期的了。怀着压力去做事情,与轻轻松松地去做事情,两相比较,结果当然会明显不同了。

  那么,当孩子犯错时,是不是放任他,不闻不问呢?当然不是。那么,当你不赞同孩子的某个行为或表现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与孩子沟通呢?也许你可以试着像这样做:

  1、 告诉孩子,他做对了哪些部分。

  2、 告诉孩子,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

  3、 感谢孩子愿意倾听及合作,同时告诉他能拥有他这个孩子是多么骄傲。

  社会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曾提及过去因为受到某个老师的严厉指导,才使得他们能拥有今日的成就与表现。但是我深信,如果当初受到的不是严厉的责罚,而是更多的接纳与鼓励,他们的成就将一定比现在还要多上好几倍!人需要经过磨练,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成为佼佼者,磨练是必需的,但是磨练并不代表必须经过严厉的惩罚,尤其在许多惩罚的过程里,还包含了许多的.羞辱与不当的语言暴力。新时代的新观念中,让人觉得最棒的就是对个体的尊重,只有真实地接纳自己,大胆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够体验到生命的精彩,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接纳与鼓励,绝对胜过处罚、警惕所产生的结果。生命就是喜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喜乐而做,从来没有人是因为被责骂得够多、被责罚得够严厉,而发挥了自己的所长。世间所有的极致、所有的唯美、所有的至善,都来自于喜悦的创造,而喜悦就是创造的唯一动能。只有接受与鼓励,才能激励孩子的心。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5

  生活中父母喜欢以他们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继而代之的是不适当的埋怨孩子,责怪声不断。围绕在孩子耳边的经常是这样一句话:“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经常受到批评后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己是个强者,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我们班王清泉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他们父母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批评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丧失殆尽,所以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他看见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时便会乏味的说:“那种事真没意思!”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也经常看到他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指责他人。

  他们更强烈的'希望拥有同病相怜的伙伴。同欣航相反,我们班心仪小朋友不去指责他人,却情绪更低落,内心充满着自责,有着过分的自卑感,总是觉得在别人眼里自己很差。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实际上是等于在叮嘱孩子:“你要不断的失败呀!”由此看出,在中国鼓励教育刻不容缓。父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及时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靠父母和幼儿老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鼓励犹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犹如一剂良药,抚慰孩子心灵创伤;又犹如一缕春风刮过孩子心头,温暖孩子的童心!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6

  孩子们还在中班时,就开始接触到魔尺了。魔尺长长的,由许多彩色的三角块相间组成,每个三角块都可以左右旋转。一开始,孩子们并不知道魔尺怎么玩,就只会无意识地把它扭来扭去。升入大班后,魔尺才真正开始展现它的魅力!

  那是九月的一天,天天手里拿了一个蓝色的立体小球走过来,对我说:“杨老师,你看我变的小球!”我仔细看了看,才发现小球蓝白相间,真的是用魔尺变的,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天天真棒!能用魔尺变成立体小球……”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天天就把小球扭开,变回长条状的魔尺,然后很像小老师样地对我说:“先把魔尺这样转,再这样转……”才一会儿功夫,一个蓝色的小球又呈现在我眼前!我故意为难他:“你能不能将白色部分凸在外面,变成一个白色的小球呢?”他稍微想了一想,说:“可以!”只见,他把魔尺掉转了一下,又开始扭了起来,动作之快,令我眼花缭乱,很快白色立体小球也出现了!

  看着这一切,我真的有点惊住了,我问:“你怎么会变的呢?”“果果教我的.,我在家里一直练的,可以变得很快!杨老师你帮我看好时间。”果然,不足30秒就可以变成小球!晨间谈话时,我让天天在集体面前表演,孩子们都惊讶地看着他!

  本来对魔尺不感兴趣的我,突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庆放假的日子,也摆弄起魔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研究与练习,我终于也成功了!

  有了老师的参与,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高涨起来:果果在小球基础上变出个话筒,可以放在达人秀的舞台上用;琛琛学会了变长颈鹿;天天又学会变双爱心……魔尺这个玩具真不错,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把魔尺变成很多新鲜玩意儿,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让孩子们学会思维,同时也使想象力充分得到了发挥,愿孩子在玩中学会更多,变得越来越聪明!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7

  现在有的家长在孩子发脾气时,马上去哄他,结果孩子越闹越凶。但你如果只管干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他会慢慢平静下来,即使你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会受到鼓舞继续闹下去。这是最见效的方法。气头上的孩子,大人的说教、搂抱都不会奏效。只要你沉住气,就是不理孩子。孩子最终会停止哭闹。

  也可以和他说:“你不哭了咱们再一起做游戏吧。”不要多说。如果孩子哭闹的更厉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时把这话重复一次。

  孩子不再发脾气时,若无其事地欢迎孩子回来就行了,孩子不发脾气时必须表扬他,但要注意说话方式。孩子发起气时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为此应教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获得你的.注意和表达他的沮丧情绪。示范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告诉他你碰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现时,更要关注他,给以表扬。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8

  我们在幼儿园里经常教育孩子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要讲文明懂礼貌,但是空洞的说教孩子们听了往往不太了解。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上一节美术课,启发孩子自己设计一件春天的服装,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在聚精会神的画着。

  当我走到郭亦昆身边时,他抬头小声说:“老师,我的绿彩笔画不出色来了?”我刚想给他借一支用,可又一想,还是让她自己借吧,应该让孩子养成与别人交往的能力。于是,我说:“你自己去借别人的'用一用吧?”只见他小声的说:“张靖,请把你的绿彩笔给我用一吧?”只听张靖说:“好的,你用吧。”郭亦昆接过来说:“谢谢你。”看到这里,我及时表扬了郭亦昆和张靖,并告诉孩子们这叫“互相帮助”。在平时,我们就应该这样,小朋友之间借还东西要会使用礼貌用语,小朋友要向他俩学习,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从这件小事孩子懂得了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交往。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我觉得作为老师就应该抓住一点一滴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个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无小事。我认为空洞的说教往往见效甚微,不如让孩子进行情景表演文明礼貌的、拾金不昧的、讲卫生的、爱劳动的等小情景游戏,孩子们亲身体验了,肯定会记住的。做为老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孩子。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9

  有一次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散文《北风和小鱼》的过程中,我在为孩子们讲解完“活该”一词的用法后,当我一转身的一刹那,脚不小心撞到了磁性黑板的一个角时,我痛的一下子蹲了下来,摸住了被碰的脚,这时候,一声刺耳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师,活该!”我咯噔一下,这是来自我可爱的孩子们的声音吗?而且还是我平时最喜欢的.好孩子郭钥的声音吗?而且,那特有的得意表情。诚然,运用词很恰当,谁叫你不小心,活该碰着,可是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讲,老师碰疼了,你们就这样高兴吗?我刚要发作内心的窝火,转眼一想,他们毕竟是五六岁的孩子啊,借此机会,我为何不抓住这有利的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正面的引导呢?

  于是,平静之后,我与孩子们进行了“活该”一词的用法讨论,“刚才老师不小心碰了脚一下,小朋友们用了一个,我们今天刚刚学到的一个词语,“活该”,那就是说,老师不小心碰伤了,是活该。对啊,词语用的很好,但是,小朋友们,当一个人因为疼而感到伤心时,再给他用上活该这个词,好吗?”顿时,刚刚孩子们的欢呼声没了,全体哑然了。“老师,对不起。”郭钥走到我面前,看着我说。我对孩子们说:“没关系,老师很高兴你们学有所用,可是刚刚老师听到你们说活该,真的好伤心啊?”

  就这样,一场小小xxx在不经意间擦身而过,“童言无忌”,也许是我自己想太多了吧,但愿这样的情形不再出现,因为,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有责任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用词说话。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0

  我的邻居家有一个男孩,是独生子女。爸爸是一位海员,常年在外忙于工作,很少回家。妈妈怕给孩子的爱,比人家的孩子少,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加倍呵护。家中的时兴玩具应有尽有,堆满了屋子的.各个角落。可商店里来了新玩具,孩子想要,妈妈马上去买一个,半点也不肯委屈孩子。

  母亲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越来越骄横,从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做什么事都自以为是,我素我行。

  记得有一次,我去赶集碰上了这位孩子和他的妈妈,孩子口渴了,他妈妈忙去买了一瓶汽水,孩子喝了几口,嫌不好喝,顺手就扔到了地上,口干舌燥的母亲忙从地上捡起来,想喝几口,孩子冲过来,夺过母亲手中的汽水,摔到地上,大声喊叫:“汽水是我的,不准你喝!”无奈的母亲只得乖乖地把汽水放到了地上,口里喃喃地说着:“妈妈不喝了,妈妈不喝了。”

  我看到眼前的一幕,心被刺痛了,不由使我想到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爱孩子是无私的,但也不能一味地溺爱,要教孩子学会回报,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关心。干活回来,累了让孩子搬来凳子歇一歇,病了让孩子端杯茶水喝一口。无论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要教会孩子先让大人尝一尝,让他们感受到父母也需要他们的爱,他们的关怀。培养孩子从小有爱心,学会与人分享、知恩图报。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长大了以后他不会是一个孝顺的儿女。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让他们懂得回报,懂得在接受别人爱的同时去爱别人,从小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正直的人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1

  小班的孩子年龄过小,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于是他们就会经常向老师请求帮助,但是老师根本忙不过来,因为求助的孩子真是太多了……虽然已经是春天,但天气依然那么冷。一到午睡的时候,小班的孩子们穿脱衣服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一直由老师帮忙,根本就来不及,每到午睡室,孩子们的声音就此起彼伏:“老师,我不会”、“老师,你来帮我脱”………

  散步后,我领着孩子们走到教室门口,没有立即走进去,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谈话:“今天,钱老师不在,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不能给你们一个个脱衣服,所以,请你们找旁边的小朋友帮忙,请别人帮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请你帮帮我,好吗?你们会说吗?”“会。”孩子们异口同声。“不要忘记,别人帮了你,要说谢谢哦!”我接着提醒道。孩子们小过便后,陆陆续续走进午睡室,我观察着孩子们,果然,一个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旁响起:“请你帮帮我,好吗?”他们俩俩结伴,互相拉着袖子,不时的说着:“谢谢!”他们开心的笑着,躺到了床上。

  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更多的是向老师求助,不太会与同伴商量。当我发现后,决定用穿脱衣服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会向同伴求助,帮助同伴,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在说的过程中,掌握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在别人帮助自己的同时,体验到帮助同伴的快乐,增进同伴之间的.感情。幼儿午睡穿脱衣服的问题,看似小问题,由于我采取了恰当的教育手段,小小的举动,不但解决了老师给孩子们脱衣服的问题,而且使孩子们懂得了遇事给以找同伴帮忙,在互相帮忙的过程中,自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2

  我班有个华鑫的小男孩,非常调皮。平时,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华鑫打我。”“老师,华鑫抢我的小书。为此,我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

  有一天,他和小朋友一起画画。开始时,他还自己聚精会神的绘画,画完了还边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解,关系很融洽。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把旁边孩子的彩笔抢了过去。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我刚想大声斥责他,可转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干什么。于是,我没有大声指责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随意地问:“你在干什么呢?”华鑫:“她的彩笔坏了,我想帮他修好。”听了这话,我才恍然大悟。我鼓励了他的做法,并帮助他找到了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后,我暗自庆幸,当时如果按以前主观的判断去批评他,没有尊重幼儿的观念,那必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孩子。最主要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指责孩子,而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2篇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师教育随笔6篇

大班教育随笔12篇

幼儿教育随笔:关注孩子3篇 多关注幼儿教育笔记

教育随笔:孩子们长大了3篇(随笔大班幼儿园孩子们长大了)

分享家长教育孩子心得4篇 家长教育孩子心得发言

孩子教育心得12篇

走进孩子内心教育随笔3篇(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世界)

幼儿园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3篇(教育幼儿家长们的心得体会)

中班幼儿园教育随笔10篇(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

幼儿园教学教育随笔12篇(幼儿园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