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春节习俗》作文4篇(春节习俗作文)

时间:2022-07-15 16:44:5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精选《春节习俗》作文4篇(春节习俗作文),供大家赏析。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4篇(春节习俗作文)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1

  过春节的时候有许多习俗,比如拜年、守岁、放鞭炮、吃年夜饭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饺子。

  过春节的时候,我吃着美味的饺子,便跃跃欲试,想自己做一回饺子。因为是第一次做饺子,妈妈帮我减少了一些难度,饺子的馅儿帮我做好了,饺子皮也扞好了,用皮来包馅儿的任务就交给我了。我自以为包饺子是很简单的事情,所以便不仔细做,结果刚刚做好第一个,我就出了洋相。我往薄薄的饺子皮里放一大块馅儿,心里想:馅儿多放一些,吃起来才过瘾。可是饺子皮小,不能把馅儿全都包起来,我没把馅儿取出一些,而是继续用劲压饺子皮。接着那饺子皮承受不住我施加的压力,皮破了,馅儿一起都露了出来,然后我也没多想,就将错就错,又拿来两张饺子皮,把饺子上的大洞补起来,最后包出来了一个“巨无霸”饺子,它的大小一个抵三个。第一个饺子失败!

  第二个饺子在包的时候,我吸取了第一个饺子的失败经验,只放了一点点儿馅儿,后来看包得太扁了、太小了,就只好把它拆开,往里面继续放馅儿,只是拆皮的时候用力过猛,饺子皮居然不争气地又破了。第二个饺子再次失败!

  第三个饺子,大小适中,终于勉强成功了,接着我就以第三格饺子为基础,又饱了许多成功地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想:果然是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包饺子就是我最喜欢的春节习俗。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2

  世界上有许多特色的民族节日,多的让我们都数不清,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特色的风俗习惯,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汉族的春节。由其它节日,进入汉族的春节。

  汉族的春节是正月初一,它地前一天就是除夕,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年饭,年饭的菜起码有二十几盘,家家户户围几桌来吃。吃饭的时候,人人都说说笑笑,小孩子们围成一桌,中年人围成一桌,老年人围成一桌。大家都在谈论饭菜的美味与今年都做了些什么,这些都是中年人说的,老年人就说一些关于自己家里的事,小孩子就飞快地吃完饭说着怎样去玩,去玩什么。吃年饭是春节很热闹的一个场景。

  吃完饭大家都会去超市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好像都不用钱似的,买了非常多我们平时都很想吃的食物,有糖,饼干,果冻,巧克力……等等。

  最热闹的应该是晚上了,小孩子们都跑在外面空旷的地方烧爆竹,你追我赶,嘻嘻哈哈真是太开心了。而那些从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回来过年的大人们,一般都会买好几千元的烟花来放,放烟花时,孩子们都坐在成一排来看那美丽的烟花,每放完一个大家就大声地叫好。这时候,老年人一般都出来坐在树阴下看着那些快乐的孩子们,同时也就回想着自己的童年时代的艰苦,和现在的幸福生活,每个老人面上都挂满了笑容。放烟花也是春节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情景。

  春节是多么热闹和开心啊!几乎每一个地方都这样过的,大家都非常开心和快乐,我是多么希望这一天能快点到来,这就是汉族春节的特色。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3

  今年,我在菇城外婆家过春节,耳闻目睹了菇城的部分春节习俗。

  腊月初十,菇城黄粿加工厂开机做黄粿,前来加工黄粿的市民络绎不绝。外婆家在第一时间做了100多斤黄粿。年味初露端倪,拉开了过节的序幕。黄粿的原料是粳米,做法并不复杂。先把粳米用特定的柴灰汁浸泡一天一夜后入笼蒸熟,再入机器碾压、挤压成形,一条条圆柱形、金黄色的黄粿就新鲜出炉了。黄粿韧性足,有嚼头,清香爽口,是菇城的美味小吃,是妈妈馈赠朋友的不二选择。

  腊月廿六,外婆开始做肉丸、蒸肉糕。肉丸的配料有糯米饭、肉丁、香菇丁、黑木耳丁和胡萝卜丁等。外婆把这些食材搅拌均匀后,捏成一个个小圆球,上笼屉蒸熟,就变成色彩丰富、香气四溢的肉丸了。肉糕是用糯米粉、肉丁、芝麻等上笼蒸熟做成的。从这天开始,外婆天天忙忙碌碌,杀鸡宰鸭为过年准备很多好吃的。

  大年三十,外婆、外公一大早就忙开了。外公约上大舅在大门口和厨房便门口贴上大红的对联,又在很多门上贴上烫金的“福”字。外公张灯结彩把房子装扮一新,年味满满四处横溢。我们中华民族最看重团圆,在外谋生的人们,春节千里迢迢、风雨无阻都要回家与亲人团聚。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外婆把准备了几天的好吃的一股脑儿全搬上桌。一家人边吃边聊,其乐融融。除夕守岁的习俗现在不常见了,一般看完《春晚》电视节目也就赶紧去守热被窝了。除夕0时前后大放鞭炮,可能各地都少不了。菇城百姓人家除夕年夜饭动筷前,得先放一挂鞭炮,似乎是在宣示“我家过年大宴开席啦!”正月初一到初三,每天早晨打开大门,要先放一挂鞭炮,讨个开门红的好彩头。

  正月初一上午,舅舅、姨妈拉家带口来给外公外婆拜年。这一天人们见面时要说祝福、吉祥的话。一般是后辈给长辈拜年。拜年要带一些礼品。走亲戚拜年要连续几天。大人要给前来拜年的小孩子分发压岁钱,这几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

  春节习俗菇城和缙云相比有一些不同点。菇城人家在年夜饭和正月待客的餐桌上,最大特点是吃火锅,菜品以蒸、煮、炖为主,腌制、油炸的食品很少见,饮食习惯比较健康;缙云过春节除了在家门口贴对联和“福”字外,家家户户都挂红灯笼,比较喜气。而菇城春节挂红灯笼不多见;缙云民间过年过节有“做庚饭”的习俗,即节日一桌好菜上桌后,要先焚香燃烛请故人前来吃喝,以示节日不忘先人之意。而在菇城,年节与故人无关。

  今年春节除了收获压岁钱外,还了解了菇城的一些习俗,得益匪浅。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4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精选《春节习俗》作文4篇(春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精选《春节习俗》作文合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