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6篇 描写景物评语大全小学

时间:2022-07-17 01:10:4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6篇 描写景物评语大全小学,供大家参阅。

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6篇 描写景物评语大全小学

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1

  家乡的一处景物作文

  我的家乡在和平县县城。我家乡有许多优美的景物,东山公园是我家乡的景点之,也是我爱去的地方。

  远近有-小河就从它身边流过,使它变得更加美丽,葱茏!尤其是春天的时候,公园里的嫩黄色的芽儿,从柳条探出头来,张望着新奇的世界!各种各样的花开放了,有白色的犁花,有黄色的迎春花,有红色的茶花......最令人难忘的是那片桃花林。桃花林的桃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招引了蜜蜂和蝴蝶来参加这个百花争艳的聚会。

  其实,东山公园的每一天都很美。 早晨,当太阳把第一缕阳光照着公园的时候,东山公园已经热闹起来了,小狗“汪汪”地叫着,人们有的在里面散步,有的在里面打羽毛球,有的在跑步、、、。傍晚,公园里是最美丽了。每当太阳要落山,天空就热闹起来了,有人拿着风筝放起来,天空中“燕子”、“老鹰”、“蜈蚣”、、、都在一起,好象在比赛,远远望去,天空好像是一转载自百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到了21世纪末,科技飞速发展.那时,我们的学校—实验小学,也焕然一新,宛如仙境一般。

  2070年的一天,我来到实验小学,今天的实验小学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走到学校门口,紧闭的校门上就自动会发出红色电子光束对我扫描,经过认证后,“唰”的一声,就我把门打开。我走进了学校,门又自动关上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朵朵花正在争奇斗妍,一棵棵树正在竞相争荣。到了一定时候,花坛中的喷水口会自动向四周喷水,使四面八方的花草得到水分,用水不多,但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了节约用水资源的作用。门卫室里一

  个机器人正在维持秩序,让学生不要拥挤,同学们如果衣服的钮扣掉了或是指甲长了也不用愁,机器人会会自动帮他们打理得整整洁洁。

  如果你细心,会发现学校怎么会没有操场?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校长先生为了节省占地面积,便把操场设在地下了。下课后,自动升降机会把你带入操场,那里四周都有发光板,在里面犹如白昼一样,不会影响学生运动、玩耍。绿盈盈的草坪上有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同学们在那里自由活动。操场边上有“文化墙”。“文化墙”远看是一道长长的墙,走近一看上面全是液晶显示屏,有触压式屏幕和键盘,只要想看什么就用手点一下,查资料就用手输入关键字、词,马上就找到。

  操场上面的教学楼是蓝、白两色,蓝色水灵灵的生机盎然,白色亮晶晶的朴素洁白。教学楼很高很高,可说是直冲霄汉。我向上望,帽子都掉了,还没见顶呢!我进了教学楼,走进一个小车似的电梯里,按了我要去的楼层,一眨眼就来到了我们班级所在的97楼。教室的桌椅都是单独的,用玻璃隔开,以免同桌两人不愉快,每张桌子上面都放着一台与Internet连接的电脑供我们自修用。原来的黑板成了白色,下面有许多按钮,一按那个大按钮,被画得“五彩缤纷”的白板就会焕然一新。这个写字板还能像看电视一样看幻灯片和资料,连投影仪都不用。在这个教室里,老师不再用整天忙着批改作业,只要把作业收上来,放进一个打分机中,不到一分钟,堆成山的作业都会批改得清清爽爽。干部也不用急着利用下课时间着整理教室了,机器人会定时进来在教室里喷一种液体,这种液体一喷出,教室里污浊的空气立马变成清爽的柠檬味;喷到纸屑、垃圾上,它们马上就化成水,机器人再把水吸干,把纸浆过滤出来,做成纸再一次利用,喷出来的液体又被机器人吸回来存好,下次再用。同学们呢,也再不用整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到学校了。只要把书放在一个柜子里,你去拿时,只要把你的学生卡在上面一刷,用光标键选中你要的书,那柜子就乖乖地按你的意愿吐出你的书。你放进去的书如果有的地方破了,那柜子象个医生一样,能帮你及时自动补好,而且补过的书像新的一样。

  啊,未来的学校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只有我们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最美最好的学校!

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2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你知道小河是什么样吗?下面,我就来慢慢给你介绍。

  春天,小河的两岸长着葱葱茏茏的树木,微风吹来,柳树象一个个苗条的仙女,伴着美丽的小河翩翩起舞。在绿色的草坪上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有红的、黄的、白的……,远远望去就象画着彩色图案的一幅画,漂亮极了!

  夏天,我们这些孩子,一起和大人到小河里像鱼儿一样欢快的游泳,打水仗。我们还在河边钓鱼,做好鱼杆,放上鱼饵,再放进河里,静静地等待小鱼的来临。

  秋天,两岸树木的叶子都黄了,只有松柏像士军一样,戴着绿色的帽子,站在那里。每天,我们都能在河面上看见落叶飘来飘去,落叶落在河边、河里,这时的小河就象披着金色的衣服。

  冬天,雾从山里升起来,这条小河浸在浓浓的雾里。小河冒着蒸蒸的热气,热气和雾连为一体,这时小河就象天上的银河一样。晚上,小河的表面结着一层薄薄的冰,从远望去,就象一面不规则的镜子,应天上微弱的星光、月光,照亮了我们小村,照亮了我们在片土地。

  家乡的小河,美丽的小河,日夜不停的流着,给村民们带来快乐、带来生机

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3

  亲爱的三年级小朋友,经过上学期的习作练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实实在在地写下来,能做到实话实说就很不错了!我相信同学们已经不怕写作文了!今天,妥老师就带领大家在刚刚学习了第一组有关写景的课文后,来练一练怎样写一处家乡的景物吧!

  提起写景作文,同学们并不陌生,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就搞了一次写家乡的一处景物的小练笔。相对来说,小练笔比较简单短小一些。这次写一处家乡景物的习作其实就是上次小练笔的继续与扩展。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观察能力与认识水平也渐渐在提高,我相信你一定会写好这次习作的。那么,同学们怎样才能写好这次有关家乡景物的作文呢?妥老师就给同学们悄悄地传授几个秘诀吧!

  第一,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在同学们的家乡一定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一个去介绍,那就把你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写下来吧!这就解决了同学们“写什么”的问题,对吗?

  第二,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如《珍珠泉》的作者就发现了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所以这泉便得名“珍珠泉”。作者写出了珍珠泉的绿、清、深、美,这就是珍珠泉的特点。那么,有些小朋友会问妥老师,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很简单,那就是同学们要留心观察你要写的景物呀!只有认真观察了,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写起来也是蜻蜓点水!你可以通过观察这种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或动静的变化来发现它的特点。例如叶圣陶爷爷写《荷花》时,无风时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一阵微风吹来好像“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一静一动,想像丰富,荷花的美也不是更鲜明了吗?

  第三,写景一定要有顺序。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当然,写作顺序也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你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同学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定要条理清楚哟!让没有到过你家乡的人一读你的作文一目了然,或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就太好了!

  第四,要有丰富的想像。同学们年龄还小,是最善于想像的时期,在写景的文章中,有了想像,会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燕子》的作者在结尾写到: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作者将“电线”想像成“五线谱”,把“燕子”想像成“音符”,真是想像奇妙而生动,那一首春天的赞歌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回味吗?这就是想像的魅力。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加奇特而丰富的想像在你心中产生,在你笔下留住。

  第五,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同学们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一定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喜悦感,那么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文中去,就像《珍珠泉》的作者描写完珍珠泉的特点后写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瞧,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一下子表现出来了!

  亲爱的三年级小朋友,可能你读了妥老师的写景作文秘诀后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原来写景作文也不难!是的,真的不难。不过,妥老师提醒你,在写之前,可以先和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要说清楚景物的特点,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可能会更轻松吧!写完后不要忘了展示,一定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呀!

  家乡的小河

  我家乡在一个乡村小镇,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我爱家乡,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我们家旁边有一条清澈而美丽的小河。每天,小河欢快的流淌,仿佛在给大自然奏起了优美而动听的交响曲。河岸上长着一小片茂密的芦苇,犹如给小河边了个朴素的花环,小河显得更加迷人了。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暖暖的阳光照耀在和面上,波光粼粼,如同仙女姐姐洒下的一把碎金,整个河面金光闪烁。

  我和小朋友常在小河里捉螃蟹。小螃蟹壳真狡猾,当我快把他捉住时,便马上钻进了石头缝里,好不容易才抓到一只。哈哈!小螃蟹真好玩。突然,小螃蟹挥挥他的大钳子把我的手弄破了。我一气之下,把他死死的摁住。小螃蟹一个劲的挣扎。好像在说:“你们这帮大故乡的小河坏蛋!快放我下来!”我想:是我先捉它的,他为了保护自己才弄破了我的手。把它放了吧!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下,小螃蟹快活的游走了。

  我爱家乡的小河,他不但美丽迷人,而且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乐趣。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里,那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个美丽的地方。村庄的正前方,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小河弯弯曲曲,潺潺的流水犹如水蛇一般。河水清清的,浅浅的。河底晃动的沙石清晰可见,还有小鱼从下面游过。

  小河的水虽然少,但却一样能灌溉田地,让庄稼饱饱地“喝个够”。

  小河是孩子们的最爱。每到夏天,小河里都会出现一个个像泥鳅一样敏捷的身影,那是我们在小河里游泳。我们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玩高台跳水,有趣极了!河面上溅起了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和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小河成了我们的乐园。最有趣的要数我们“小儿学垂纶”

  家乡的小河了。大家找来家里的缝衣针,用火烤弯,做成鱼钩。又去拔下扫帚的棍儿,再找来一根细绳,绑在一起就做成了简易的钓鱼装备。带上东西来到小河边,小伙伴们开开心心地钓起鱼来。虽然回家免不了一顿训

  斥,但此时快乐占据了我们小小的心,其他的早已不重要了。

  啊 !我爱家乡的小河 ,

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4

  家乡的一处景物—北海公园

  我的家乡在北京,北京的名胜古迹可多了。有长城、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数不胜数。

  我最喜欢的应该是北海公园了。春天的北海公园,颗颗柳树吐出了嫩芽,粉红色的桃花开满枝头,高大秀美的白塔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美不胜收。

  夏日的北海更是迷人,湖中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一阵微风吹过,荷花就像仙女一样随风舞动。我们划着船,置身在美景中,让我想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看水中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看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就同歌里唱的一样。还有那著名的五龙亭,在阳光的照耀更显得别致。这么一路划下去,别有一番情趣。

  冬天的北海公园,下雪后是最美的,柳枝被白雪压弯了腰,挺拔的松树身披银装,成为一片林海雪原。冰封的湖面上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溜冰车,有的举着一串大大的糖葫芦在欣赏美景,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我喜欢的北海公园。

  王鹭鹭

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5

  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我的家乡可美丽、漂亮了。

  春天,一棵棵挂花树开花了,一阵阵清香飘荡在家旁,只要一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的清香。桂花还可以做茶叶,在树上,把它一朵又一朵的摘下来,在炎热的天气里晒上几天再把它放在瓶子里放上五六个月,就可以泡茶了。

  夏天,荷叶在小河中长着,花开了红红的花瓣展开,里面有像碗一样的东西,碗里放着一颗颗可以吃的小圆圆。

  秋天,一棵一棵的果树结果子了,有橘子、橙子……那橙子又大又黄,而且还很甜,橘子也一样好吃美丽

  最美的就是冬天了,雪花空中飘荡,到了中午,伙伴们在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等。

  你们看,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家乡的秋景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处美丽的所在,我也不例外,我心中美丽的景色是家乡秋收的景色。

  每年秋天我都要和家人回到姥姥家秋收,在高高的山上往下一看那稻子好像金色的毛毯铺在整个大地上,在加上金色的稻子散发出浓浓的稻香味,这简直就像人间仙境一样。走到村口时放眼望去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那金色的麦浪,使我感觉到置身在金色的海洋中。此时我闭上双眼,张开双臂,深深的呼吸,感受秋天成熟的气息。

  我和姥姥姥爷拿着工具走在稻田里,一路上遇见的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着喜悦,这时我在想他们因为什么喜悦呢?我望向远方,突然看见那高高的稻垛,噢,我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因为丰收而喜悦。我笑了,我也感受到了这种喜悦。这种喜悦是一种秋的喜悦。

  我爱我的家乡,爱那美丽金色的海洋。

  爱那山爱那水,更爱这里勤劳的人们。

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6

《介绍一处景物》习作指导备课二

一、教材分析 《介绍一处景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人文专题编写的。本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前提下,指导学生完成本次习作。 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组成,《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三篇文质兼美,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是很好的范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空间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香港,璀璨的明珠》则介绍了香港的四种美称“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三篇课文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对学生介绍一处景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通过重温课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组课文后安排了三个积累作业:《古诗两首》要求学生积累有关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美丽的小兴安岭》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描写祖国山河的谚语,《美丽的小兴安岭》则要求学生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按照要求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和观察,并进行交流,为习作教学做好准备,有效地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升入三年级,学生们开始由写句子向写简短的段落过渡,从而达到能够写篇章,在对习作充满好奇的同时许多学生也很迷茫,“怎么写”又应该“写什么”成为困扰学生的问题。经过前五个单元的习作学习与练笔,学生基本能够做到初步独立完成习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将日常积累的好词好句应用到习作之中。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即这个地方的特点)”来观察,来介绍,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2.通过学习例文,掌握一些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将积累的有关景色描写的古诗、谚语、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4.通过修改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讲明白。

四、课前准备

1.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引导学生理清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的。

  2.结合本单元每课课后要求,指导学生积累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谚语等,并反复朗读,已达到灵活借鉴的目的。

  3.布置学生整理自己去过或是想去的地方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说明】

  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内容是一致的,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将两个环节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即降低口语交际的难度,又能够提高习作的质量。鉴于此,本次习作教学共设计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在交际中指导写作;第二课时,在评改中提高质量。 第一课时 【课前互动】

  同学们,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一同领略了祖国壮丽的山河,课前我们还做了大量有关祖国山河的词语、谚语、诗句的积累。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三言两语话美景(制作课件),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眼光准、思维快。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才出地名,说出特点,并用一句谚语来形容: (1)三峡风光:雄伟,谚语:三峡天下雄。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2)黄山奇石:奇特,谚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称赞)

(3)峨眉风光:秀美,谚语:峨眉天下秀。

(4)西湖美景:美丽,谚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抓住了景色的特点,正因为景色的这独一无二的特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来观光游玩。 (可以小组积分) 【课堂教学流程】

(一)揭题,明确要求

  同学们,我们既要用心灵去体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还要学会用笔来描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习作:《介绍一处景物》。大家说好吗?(课件出示要求)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7页,阅读一下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提示,一边读一边划出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预设:学生自学要求提示,明确具体要求。

  汇报:指导学生通过汇报交流,互相补充等明确要求,教师相机板书或者课件出示要求: 去过或者想去的地方

  怎么吸引人

  有顺序

  抓特点

  写生动

(说明:学生如果能够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说到“有顺序”“抓特点”,就相机出示,如果学生说不到就在下一环节“回顾例文,学习要领”时引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或短语、句子等提炼重点要求。

(对照原教案修改的原因:变教师优美的较长的导入语言,变为简洁的阅读提示,变教师的引领为学生的自学,通过在阅读的同时划出关键词的方法,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回顾例文,学习要领 在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描写景色的优秀文章,请大家回顾一下作者描写的这些地方是怎么吸引你的?

  课文

  怎么吸引人

  结构

  有顺序

  抓特点

  写生动

  富饶的西沙群岛

  总—分—总

  首尾呼应

  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抓住海水的颜色来写)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夏、秋、冬四季

  美丽、富饶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用词准确) (2)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恰当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等特色 美丽、繁华

  来自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且物美价廉。(用词丰富)

(说明:出示回顾提示,给学生1-2分钟回顾时间,然后指小组或同学汇报交流,填全表格。“怎样写的这么吸引人”或者说“怎样写生动的”这一问题,只说出一两个例子即可,重点在回顾方法上。“首尾呼应、拟人”等术语不要过多讲解,只适当渗透即可。)

  师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也很善于总结。本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可以借鉴的好的习作方法。相信会帮助我们出色的完成本次习作的。

(三)小试抓特点、写生动的习作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把刚刚总结的好的习作方法,用一用,大屏幕上有两幅图画:一幅是桂林的山,一幅是小兴安岭的山。请仔细对比观察它们的特点。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桂林的山:险、陡。小兴安岭的山:连绵不断)

  同样是山,却有不同的特点,你打算怎样突出两种山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写才能写生动,随机总结学生运用的方法。好的方法及时表扬。

【设计意图】汲取课文养料,做到读写结合,这是教材赋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重温课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三)再现情景,指导习作 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内容

  具体要求

  去过或者想去的地方

  怎么吸引人

  有顺序

  抓特点

  写生动

1.自读自改

  课前,同学们回顾了曾经去过的地方,并整理了观察记录。你觉得哪一处最美?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根据习作要求,逐项对照检查,看看你整理的材料有没有这些项目,如果有,总结一下你是怎么把它写生动的?如果没有,在脑海中再现一下游览时的情景,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说明白。 (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自读自改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2.互评互改

  请一名同学读读自己的习作,同学们认真听,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看看他的文章有哪些优点?(首先引导学生去发现闪光点。)

  再看他描写的这处景物,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来问细节,在互问互答中引导该生回顾细节,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预设:

  学生习作:泉城广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广场上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花坛。花坛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有紫色的喇叭花、黄色的小菊花,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花呢。广场的东边有一个荷花样子的喷泉,每当音乐响起,喷泉就会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着花样。水花喷的别提有多高了。泉城广场上还有文化长廊呢,里面有许多铜像。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得习作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抓住了泉城广场大的特点,还介绍了花坛和喷泉。 师: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生:感觉没有顺序。

  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吗?

  生:我建议他,可以先写一写泉城广场的整体感觉,在分别写一写文化长廊、喷泉、花坛,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写。

  师:谢谢你,给他提了这么好的建议。同学们,读了他的习作,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泉城广场究竟有多大?

  师:小作家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大约有十几个操场那么大。

  师:虽然你不知道广场的大小,但是你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广场很大,对吗?还有同学有疑问吗?

  生:文化长廊上有什么样的雕塑,能具体说说就更好了。 师:是呀,如果小作者在现有的习作上将同学们的疑问写清楚,那么你的习作就会吸引人了。 同法再指导另一名同学。

  预设:如果学生提到写作顺序,可以简单渗透。在小学阶段需要我们掌握的描写景物的顺序一般有三种。同学们都去过泉城广场吧,那么我们以泉城广场为例,第一种顺序是空间转换的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脚步或目光的转变而更换描写的景色,比如:先写文化长廊,在写喷泉,最后写写鸽子广场。第二按类比写,先写泉城广场上的花草树木、再写护城河。第三种就是时间顺序可以写一年四季的泉城广场。也可以写一天之内早、中、晚不同时刻的泉城广场。 3.小组互改

  小组交换习作,运用同样的方法互问互改,在互改中提高习作质量。(用铅笔进行修改)教师相机指导。 4.自读自悟自改

  小声朗读自己的习作,仔细修改文章中标点、错别字等,如果读出又不通顺的句子自己修改,不会修改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对于三年级学生默读修改的要求过高,所以指导学生在小声仔细朗读中去发现不足之处。) 5.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

  相信此时同学们一定都想把自己的佳作分享给同学们吧!现在请把你的习作读给小组内的同学。组员共同商议,推选一篇作品一会儿在全班交流。开始吧!

  哪个小组想把自己组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听的同学要认真听,评一评他的习作好在那里。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课前观察,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结合要求进行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等,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提高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和修改的能力,同时养成修改的良好习惯。

(四)课下再改,誊抄习作 作业: 必做题

1.搜集你最喜欢的地方的照片或者图片,将图片进行整理。

2.课下再次对照图片和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再读一两遍,认为比较满意了,誊抄一遍。 选做题

3.如果最喜欢你想去的地方,搜集有关资料,按照要求进行再写一篇小练笔。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讲评)

(一)开展“我来当导游”活动,交流习作 1.小组活动

  小组内把自己的习作对照图片介绍给大家,听的同学有不明的地方还可以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每个小组评选出一个最佳小组“小导游”到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评选小组最佳“小导游”,在互相听说、推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学会听和说,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二)指导完成习作题目

  俗话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吸引人。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使题目更加吸引人呢?说说你的经验吧。

(三)指导完成习作的首尾

  在写文章的时候,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总结性地写出这个地方的特点,做到首尾呼应,也可以只在开头或者结尾一处进行总结性概括。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习作补充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反复修改重点段落的基础上,补充完善文章的首尾,指导学生有写段落逐步向写篇章过渡。因为本单元的课文具有非常典型的文章结构,可以在本次习作中提高点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三)班内小导游 小组最佳“小导游”到班内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再次补充完善习作。评选班级最佳“小导游”。

(四)誊抄习作 叶圣陶曾说过:“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经过大家的反复修改,我们的习作就比较成熟了。下面我们把习作誊抄在习作本上,在誊抄过程中还可以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在每个环节都提出了修改的要求,培养训练学生在听、说、读、抄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

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共6篇 描写景物评语大全小学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介绍家乡一处景物教学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