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共3篇(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时间:2022-07-17 05:48:2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共3篇(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供大家参阅。

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共3篇(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共1

  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总结

  创建教育强镇是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强镇目标,真抓实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了“务实进取,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和合力,使我校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创强工作在9月份顺利完成,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近年来我校的创强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对照标准,制订规划,落实措施,扎实地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创建教育强镇,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张华俊同志为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和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程序,并根据标准分解指标,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制定了《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出差距,逐条加以落实。学校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但听取各部门汇报,而且主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二、全面发动,统一思想,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

  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是创建教育强镇的前提。我们十分重视抓住各种机会,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及时召开教师学生会议组织宣传发动,使大家充分认识教育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科教兴国,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从而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教育教育强镇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创建教育强镇,学校从创造外部条件到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

  1 全校形成了创建教育强镇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舒适的育人环境。

  在创强工作开展前,我校规划落后,校舍残旧,门窗破烂,饭堂楼烂尾,教室设施落后,功能室不齐全,实验设备设施配备不足,学校校道旁挡土墙零落不堪,有泥石流隐患,围墙破残裂,学校绿化率低,晴天像黄土高原。为了改变以上破旧的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我校从下面几方面努力:

(一)多方筹措资金,师生义务献工,合力齐创强

  为改变以上落后的教育条件,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镇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整个校园重新规划,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也努力发动校友、企业家捐资,其中93届校友捐款13万元建起一个高标准的水磨篮球场,全校师生共捐款12万多元。创强至今学校共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含教学仪器设备万元,上级拨款400多万元,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等。

  学校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创强工作。除捐资外,还牺牲休息时间,利用节假日回校工作。近一年多时间里,教师献工200多天,学生献工100多天,维修校舍近5000平方米,种树130株,种草达5000平方米······

(二)加快基础建设,积极完善学校办学条件.

  搞好校舍维修建设。我校投入创强资金130多万元续建饭堂楼,建成准A级食堂,共三层,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投入创强资金80万元用于教学楼维修。投入40多万元新建挡土墙500多平方米。其它新教师宿舍修缮费用约40万元、校道硬底化15万元等。共计投入300多万元,使校舍焕然一新,再无破旧、烂建筑。

  2 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教室和功能场室设置。1、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其中用于400米环跑运动场改造、新建设四个水泥篮球场,一个水磨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三个羽毛球场,一个网球场。共计投入 万元。生活后勤设备设施如课桌椅、饮水机、监控摄像等投入资金达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强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2、在教学设备购置方面按照标准化学校标准,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467元。购买教学用计算机数125台,教师专用计算机40台等教学学实验仪器一大批。3、现在教学楼内设教学班19个,普通教室23间,全部使用电教平台,教师办公8间,多功能教室、科学教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各1间。实验楼内设置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书法、计机教室、图书室各1间,全部都按标准化学校布置。为丰富同学文化生活,增长见识,学校投入资金10万元新增图书8164册,学校图书室藏书达万册。

  校园文化完善。为营造文化校园,绿色校园,为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优美环境里接受熏陶,学校投入创强资金15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和绿化等。现在学校各功能场室到处可见文明标语,显眼处可见国学文化精粹,校园绿化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校园里已是花草遍地,绿树成荫的优雅育人环境。

(三)创强改旧貌,学校换新姿。

  通过教育创强改造,学校一改旧貌,展现新姿。现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绿草如茵。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文化广场读书公园相对独立,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饭堂和教工宿舍错落有致,校道全部硬底化,创强期间栽花株,校园绿化率达到45%以上。新续建成的饭堂大楼,是准A级

  3 食堂,配有标准化师生食堂操作间和餐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吃饭难的问题。为改善教师安居而改建的新教师宿舍楼也已完工。现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完善,400米环跑,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校内闭路电视监控和自动化办公系统齐备,功能场室全按标准化学校配置,学校图书室藏书万多册,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已实现班班有平台,办公全电脑化。学校已实现了校园园林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优化育人环境,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彻底改变了学校面貌。

四、存在问题

  我校虽在2015年教育创强工作中顺利通过,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创强资金缺口大,筹措资金压力大,现学校负债达200多万元,且个别项目仍然需要继续投入完善;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未能形成特色。

五、下一步工作部署

(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多方位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通过捐资捐物助学等方式,使全社会都能继续参与到“创强”工作中来,营造全民助学的氛围。

(二)强化提升教育工作内涵。通过实施创强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教育发展,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强镇为契机,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

  创建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教育创强工作汇报

  教育创强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创建教育强市学校标准化建设自查报告

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共2

  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农村亮点学校

——石泉县熨斗初中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熨斗中学位于石泉县最南端的熨斗古镇,距县城约50公里,地处风光秀丽的富水河畔,与燕子洞咫尺之隔。学校创建于1946年,迁入现址为1950年,1978—1981年更名为熨斗中学,培养了四届高中生。1981年9月更名为熨斗初级中学至今。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97人。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为%,残疾少年入学率为100% 。有41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合格率100%,新教师合格率100%,校长培训合格率为100%)。校园占地面积m,建筑面积6190 m。学校环境幽雅,布局合理,建有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教师住宅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学生厕所。在2009年“普实”及“双高普九”验收后,我校拥有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舞蹈室等20室1部,学校拥有图书册(其中生均42册)。学校装有10兆光纤,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齐全。

二、主要做法

(一)上下呼吁达成领导共识,全民参与创建教育强县。 熨斗中学活动场所历来不大,在1984年春季,李吉翔任校长时,与当地村民达成协议,促使百米跑道的形成,自此学校操场形成空心反“7”式样,从98“普九”到2006“两

  1

  22基”巩固提高再到2008教育强乡镇检查,各级领导对熨斗中学操场扩建已经达成共识。现任县长王彪2008年在熨斗镇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责成熨斗镇党委政府做工作,2009年2月县委常委刘昌兰与教体局长董沧海一行来我校进行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检查,同意征用农田亩扩建熨斗中学操场。与此同时镇党委书记谭忠才、镇长王全波、主管教育人大副主席梁长军、长岭村书记吕辉、村主任梁道民、熨斗中学校长张守锡组成了征地小组,最终以每亩元,2分田一个永久性低保成交。2月27号与农户进行了现金支付,共计支付土地征用费.00元,为创建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地一买,后续工作很多。砌石坎118方,共计.00元。填土3422方,共计.00元。修透视围墙198米,共计.00元,操场处理总造价.00元。修门房55 m2,总造价.00元,修校门总造价.00元;校园绿化.00元;新修部室楼330 m,总造价.00元。道路硬化 m,总造价.00元。粉刷教室内外2882 m,总造价.00元。砌石坎,修花园117 m,总造价元。教学楼翻新2970 m,总造价.00。购图书柜10组,总造价.00元。购读报栏两个4400元,师生展台一组元,购旗杆一根元。购乒乓球台8个,造价.00元,购两个灯光球场四个灯柱.00元,安装校园监控及电视网

  2

  222

  2

  2络共享设备.00 元。为创建教育强县学校总投资.00元,除征地款借用小学.00元,新建部室楼为张诗斌垫资修建外,其余全为学校负债实施。在负债一百余万元的情况下,我们校委会一班人,鼓足信心、增添勇气、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奋战一个暑假,将图书、仪器整理到位,老师们从不叫苦,也不叫累,因为这是教育发展的美好时刻,我们感谢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投入。

(二)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全面发展。

  在“普九”以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校委会一班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质量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教学上我们要求教师具有“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挥”的思想,始终“把眼光盯在质量上,把工夫下在备课上,把基础放在个人素质提高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目标放在差生辅导和优生培养上,把效果显现在45分钟的课堂上,把爱心倾注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上”。备课要做到“胸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脑中有案”,课堂教学要做到“依纲扣本,精讲精练,严而不板,活而不乱,启发思维,及时诊断,手段常新,方法常变”,创造了“学生不怕难,教师不怕苦,领导不怕烦”的工作氛围,达到了师生互相包容、和平共处的最佳境界。在管理上,力争“以爱育人,以情暖人,以德服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教师创造出“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

  3 有干头,生活上有靠头,心理上有甜头”的学习工作环境。全体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不遗余力的为熨斗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三)加强过程管理,定期开展师生竞赛。

  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讲、辅、批、考”有详细的月查量化标准,对质量形成过程进行督查;要求教师每学期互相听课不少于5节;作业检查4次,每学期对教师授课在学生中问卷3次;期中、期末进行试卷分析。每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进行英语、政史地生组赛教活动,学生进行作文大比武和理科知识竞赛;第二学期教师进行语文、理科组赛教活动,学生进行英语和史地生竞赛。在2007年全国中学语文能力竞赛中,我校

  一、二、三等奖共12名,其中邓涛获全国一等奖;在2008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共11人获

二、三等奖;在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全国

  一、二、三等奖各1人,其中九年级张书军获全国一等奖。省级

一、二等奖各1人,其中侯雨萌获八年级省级一等奖。市级

  一、二、三等奖各1人,其中七年级张书斌获市级一等奖;在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获市级

  一、二、三等奖共17人,其中吕显浩、梁祎获市级一等奖;在2007年中小学泥塑、陶艺、综合类比赛中,我校有11人获

  一、二、三等奖,其中九年级张涛、何浩、吕清婷获一等奖,同时学校获得组织奖;梁祎在2008年石泉县中小学生信息

  4 技术实践活动评比中获二等奖;在2009年全国语文知识能力竞赛中,我校15名学生进入决赛,在“红十字青少年防灾避险知识竞赛”活动中,我校六人获奖;2009年在石泉第三届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

  一、二、三等奖运动员7名;蔡教文、阮班玉老师分别获得第七届中小学教师赛教活动二等奖。贾林老师和彭长俊老师在石泉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质课堂展评暨第八届中小学教师赛教活动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

(四)坚持科研强校,推进新课程改革。

1.新学年开始后,让教师上好“三课”。即指导新教师尽快进入中学教师角色,教导处安排六节以上的“示范课”,让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观摩,取其精华,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同时做好新教师的“考核课”,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理化生教师上好“实验课”,实验仪器基本满足学生的分组及演示实验。

2.抓教研教改,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每学期教研组有专题研究,对教师撰写论文、学科竞赛及第二课堂活动有具体的奖励措施。省级

  一、二、三等奖分别奖160元、120元、80元,市县级依次减半。2007年获奖论文26篇,其中,蔡教文的《让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吕新的《德育工作应重视内化过程》获省级一等奖;2008年获奖论文及课件31篇,彭长俊的语文课件《世界何

  5 时铸剑为犁》《班羚飞渡》获市第六届多媒体制作一等奖;吕弘的《素质教育的课内与课外》、谢英强的《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别获市级论文一等奖。2009年12篇论文获奖,其中王明华的《用赞美代替批评》获县级一等奖。2008年我校被评为石泉县“远程管理与应用先进单位”。

3.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留守儿童班主任及辅导教师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自身素质。同时,每学期教师必须写政治业务学习笔记20—30篇。(其中党员领导干部30篇,党员教师25篇,教师20篇),通过各类业务学习,真正提高了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搞好群团组织,丰富师生业余生活。

  每年春季举行田径运动会,“五〃四”纳新一批团员,五月底进行“红五月”歌咏比赛,4—5月举行教师“4+1”篮球赛,11月份进行广播体操竞赛,教师进行乒乓球赛,元旦进行书画展及文艺汇演。每月定期一板黑板报,校园广播一日三次响,由12个班轮流主办,播出优秀稿件均由团队部用“变废为宝”资金进行奖励。因此,我校团支部2008年被石泉县团委评为“优秀团组织”。

(六)关爱留守儿童,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入学。 留守儿童是我县的亮点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为确保留

  6 守儿童不辍学,我校实行家长代理制,要求代理家长主要从心理、学习、生活上多加关爱。在“上学不交费,种地不交税,看病有医保”的惠民政策下,每学期对不按时到校报名的学生,均要安排老师上门做工作,确保适龄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七)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学校总务主任,主管安全副校长对食品的采购,饭菜质量、数量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早午饭平价供应,素饭菜元,肥肉饭菜元,瘦肉饭菜元。让学生在校内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每学期给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八)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效果显著。

  虽然我校教师专业不配套,但有一支“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甘于清贫”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学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6年“三试合一”六科均分名列全县第二,张游游、张书华取得全县第

十、第十一名的好成绩;2007年九年级综合录取率居全县第五,被评为“2007年度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同时七年级在全县统考中位居第二,八年级位居第三,还被评为“2006至2007年度师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九年级综合录取率居全县第三,受到县级表彰,张书钧名列全县第九,同时七八年级在南区片统考中名列第二,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2008

  7 年度平安建设暨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综合录取率居全县第六,张昊名列全县第10名,七年级在全县统考中位居第二,八年级在全县统考中位居第一。

三、今后工作思路

  在创建教育强县后,我们将加强“普实”、“双高普九”、“教育强县”成果管理,不断加大环境文化建设,利用活动区域对学生进行健康体质训练,把熨斗中学建成西石汉交界处的一所名校。我们将永远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还将继续做好:

1.搞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建立“保学控学”长期机制,确保适龄儿童正常入学。

2.管理蛋奶工程,真正把学生健康成长列入学校议事日程。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力争教学成绩稳中求升。

4.修建一栋双面楼,缓解学生住宿拥挤的局面。 5.修建学生浴池和洗衣房,让学生在校住得舒适。 6.走熨斗中学自身发展的道路,确保素质教育顺利完成。

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共3

  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总结

  创建教育强镇是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强镇目标,真抓实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了“务实进取,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和合力,使我校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创强工作在9月份顺利完成,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近年来我校的创强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对照标准,制订规划,落实措施,扎实地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创建教育强镇,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张华俊同志为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和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程序,并根据标准分解指标,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制定了《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出差距,逐条加以落实。学校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但听取各部门汇报,而且主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二、全面发动,统一思想,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

  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是创建教育强镇的前提。我们十分重视抓住各种机会,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及时召开教师学生会议组织宣传发动,使大家充分认识教育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科教兴国,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从而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教育教育强镇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创建教育强镇,学校从创造外部条件到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

  1 全校形成了创建教育强镇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舒适的育人环境。

  在创强工作开展前,我校规划落后,校舍残旧,门窗破烂,饭堂楼烂尾,教室设施落后,功能室不齐全,实验设备设施配备不足,学校校道旁挡土墙零落不堪,有泥石流隐患,围墙破残裂,学校绿化率低,晴天像黄土高原。为了改变以上破旧的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我校从下面几方面努力:

(一)多方筹措资金,师生义务献工,合力齐创强

  为改变以上落后的教育条件,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镇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整个校园重新规划,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也努力发动校友、企业家捐资,其中93届校友捐款13万元建起一个高标准的水磨篮球场,全校师生共捐款12万多元。创强至今学校共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含教学仪器设备万元,上级拨款400多万元,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等。

  学校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创强工作。除捐资外,还牺牲休息时间,利用节假日回校工作。近一年多时间里,教师献工200多天,学生献工100多天,维修校舍近5000平方米,种树130株,种草达5000平方米······

(二)加快基础建设,积极完善学校办学条件.

  搞好校舍维修建设。我校投入创强资金130多万元续建饭堂楼,建成准A级食堂,共三层,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投入创强资金80万元用于教学楼维修。投入40多万元新建挡土墙500多平方米。其它新教师宿舍修缮费用约40万元、校道硬底化15万元等。共计投入300多万元,使校舍焕然一新,再无破旧、烂建筑。

  2 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教室和功能场室设置。

1、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其中用于400米环跑运动场改造、新建设四个水泥篮球场,一个水磨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三个羽毛球场,一个网球场。共计投入 万元。生活后勤设备设施如课桌椅、饮水机、监控摄像等投入资金达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强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2、在教学设备购置方面按照标准化学校标准,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467元。购买教学用计算机数125台,教师专用计算机40台等教学学实验仪器一大批。

3、现在教学楼内设教学班19个,普通教室23间,全部使用电教平台,教师办公8间,多功能教室、科学教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各1间。实验楼内设置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书法、计机教室、图书室各1间,全部都按标准化学校布置。为丰富同学文化生活,增长见识,学校投入资金10万元新增图书8164册,学校图书室藏书达万册。

  校园文化完善。为营造文化校园,绿色校园,为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优美环境里接受熏陶,学校投入创强资金15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和绿化等。现在学校各功能场室到处可见文明标语,显眼处可见国学文化精粹,校园绿化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校园里已是花草遍地,绿树成荫的优雅育人环境。

(三)创强改旧貌,学校换新姿。

  通过教育创强改造,学校一改旧貌,展现新姿。现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绿草如茵。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文化广场读书公园相对独立,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饭堂和教工宿舍错落有致,校道全部硬底化,创强期间栽花株,校园绿化率达到45%以上。新续建成的饭堂大楼,是准A级

  3 食堂,配有标准化师生食堂操作间和餐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吃饭难的问题。为改善教师安居而改建的新教师宿舍楼也已完工。现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完善,400米环跑,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校内闭路电视监控和自动化办公系统齐备,功能场室全按标准化学校配置,学校图书室藏书万多册,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已实现班班有平台,办公全电脑化。学校已实现了校园园林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优化育人环境,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彻底改变了学校面貌。

四、存在问题

  我校虽在2015年教育创强工作中顺利通过,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创强资金缺口大,筹措资金压力大,现学校负债达200多万元,且个别项目仍然需要继续投入完善;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未能形成特色。

五、下一步工作部署

(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多方位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通过捐资捐物助学等方式,使全社会都能继续参与到“创强”工作中来,营造全民助学的氛围。

(二)强化提升教育工作内涵。通过实施创强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教育发展,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强镇为契机,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

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共3篇(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星级化创建工作汇报)


相关热词搜索: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