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2篇

时间:2024-11-21 10:18: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2篇,以供借鉴。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2篇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

  打芝麻嘞,葫芦儿,冰糖儿嘞!每当听到这样地吆喝,我就知道快要过年有盼头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那时侯的天似乎也没有老舍先生说的那分寒冷,我也不是什么信女,但腊八粥是一定要喝的。记挂一下,这是一种习俗,更是一厢怀旧的情结。听母亲说,打小我就爱喝腊八粥,那时候家里也算不上是富裕,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抢着要,母亲每次都佯装没有了,到了夜里在偷偷拿给我喝。花生、莲子、桂圆、薏米粥里带着臻香,带有母亲身上的朴香,细皙的非有非无,化成了回忆里的几缕清烟,惹人恋家。所谓年味,就是游子乡心念的家母吧!

  年将至,前面总归有个小年,小年是要买年货的。这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银雪布满,好像在临年争喜。小年没有腊八的那分仪式感,却也不乏乐趣,家里人都会放了假,一起作伴买买东西,厚迎归子。到了那时,家里人都爱说:大孩子坐上火车了没,什么时候回家。说着,还要再买些什么孩子爱吃的`小吃食品。与此,鞭炮和新衣也是年的硬角色,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是本命年,要穿些大红的衣服,象征的是红红火火,福气满盈。所谓年味,就是这美盼吧!

  鞭炮声声辞旧岁,瑞雪纷飞迎新年。除夕清晨,家家早起,都迫不及待地揭下了旧的对联子和窗花,这等同于辞旧迎新。先前的时候,对联都是找人写的,然后用浆糊粘上。现在便捷了,总是感觉失去些什么。小时候,过了午,母亲总会和隔壁的杨婶作伴去赶集买些大鱼大肉,我总是缠着母亲带我去,但母亲却怕人多,我走丢而拿几块糖果哄我在家待着。到了傍晚,就是年的重头戏了。在外的人都在那一时回家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乡土里最美的一道晚景。年夜除夕不是几束灯光,不是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也不是一桌年夜饭,而是一家人团圆的热乎气啊!所谓年味,就是这阖家的闹意吧!

  新年伊始,爆竹齐燃。没有我想象中的盛大欣喜,却依旧是记忆中不染浮尘的美谈,依旧是谈笑间的小时候。所谓年味,就是这干净简单的回忆吧!

  我一直执念年味究竟是何,却不想忘记了珠光宝气,只留一拈乡意。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2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非常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非常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非常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非常令非常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非常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的妈妈。她非常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非常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非常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非常招待我,我非常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3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的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4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5

  新年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父亲母亲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父亲老家三王庄,再去母亲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父亲的母亲。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我们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母亲的母亲。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我们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6

  现在常听人提起:现在过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春节将至,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搅乱了年的声音、色彩和味道。

  社会物质富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阶段,这固然让人欣喜,但物质富裕并不能掩盖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人类的需求是分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们的物质需求渐渐的都能满足了,精神需求却突然变得非常空洞。

  但是,让我感到异常的是,我们的春节越发变得无人问津起来,但类似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却在中国大受追捧。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遭受抛弃,而西方节日却大放异彩?我想这与大部分中国人的虚荣心态有关,什么叫圣诞节?我们开始好奇,好奇了就开始研究,研究了就开始体验,体验后就越发的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越发的感觉到自己与国际接轨了,自己越来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论认为我们能够过一过老外的“春节”就一定是现代人了?反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度不尊重的`行为。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的结晶,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的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的春节,西方国家唐人街的庆贺倒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的怀念,年节的欢乐中夹杂着淡淡的乡愁。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总而言之,春节为什么在中国越来越冷?这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民族风俗的尊重,对于自身存在的那一点点虚荣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难道,我们都搬到国外去过年?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7

  在我的家乡,喝了腊八粥,年味儿也就发酵起来了。

  年三十,是最红火的日子。

  姥爷喜欢炸丸子。一大早,姥爷和姥姥将大火炉抬出,姥姥往火里装炭,姥爷添柴、生火、吹风。火生旺之后,姥爷上油锅,姥姥把捏好的肉丸放入油锅里,滋滋肉丸在锅里翻腾着,热油不断冒着白花花的油花,肉丸散发出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馋嘴的我偷偷捏几个放在嘴里美美地嚼几下,热热的肉丸,淡淡的香气,可真解了我这只小馋猫的馋。

  下午,贴对联的事情需要我上阵。我和姨姨把买来的`对联分类放在地上,哥哥和我从楼上放下梯子。区分上联和下联的事情当然是我的。我把对联一条条送给哥哥,然后哥哥贴,我招呼稳梯子。看着一副副贴成的春联,我会一遍又一遍朗读,并琢磨它们的意思。福字、车贴、出门见喜、天帝爷、灶家爷等都由我来贴。等到日落时,我们家的对联才能贴完。白色的墙壁映衬着红色的对联,给年罩上了一片喜庆的色彩。

  最有趣的当属初一早上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全家会早早起床。打开门,哥哥会先点一发炮,然后扔出去,大家都叫这炮开门炮,响亮的炮声会冲破寂静的夜空,清脆的炮声会把我附近的邻居全部惊醒。几乎同一时间,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扔出开门炮。

  随着开门炮声,院子里红火起来啦!我们一帮孩子会拿上一盒火柴,挨家挨户点燃年柴。然后比赛哪家年柴火焰最高。爱搞恶作剧的几个孩子还会带我们走出院子,把别院的年柴全部点着。那些被点燃年柴火的大人对我们会大吼几句,我们听也不听便跑回院子里。

  初一早上吃饺子是习俗。在我们家,姥姥总会将一枚洗净的钱币捏在饺子里。姥姥说,谁先吃到了钱,谁这一年最有福气。为了争到这吃来的福气,我和哥哥总是一碗又一碗的吃,直到把肚子撑得滚圆滚圆,直到这一枚硬币的出现。

  吃完饺子后,我们会每人拿一柱香开始放炮。我们会将点燃的炮乱扔,啪啪啪咯咯咯哈哈哈,村子里会传来我们爽朗的笑声。

  啊,家乡的年味儿!你带给我无尽的思念。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

  我虽出生在台湾,但母亲的故乡却是在江苏。对于这片与我也有血水情的土地,我一直是热爱的。那里虽然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对那里的感情却比我对出生地的感情更深厚。

  我爱家乡的水,爱家乡的土,爱家乡的天空,更爱家乡的田园。然而,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却是家乡的年。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贴上了红春联,老老少少穿上了红衣裳。走到村口,一个火红的世界映入眼帘。走进村里,就像置身于秋天的枫叶林,周围一片红火。路上,人们走亲访友,四处串门,祝福声不绝口。进了屋里,墙上的年画让人不觉耳目一新。茶几上摆着可口的零食,每逢家中来了拜年的孩子,主人便笑眯眯地抓上一大把递过去,孩子脸上的笑容顿时就绽放出来。大一点的孩子,手中便要攥着一盒鞭炮,一根火柴就点燃一圈摆好造型的鞭炮阵。小一点的呢,想放又不敢,只好捂着耳朵在一旁凑热闹。这时,大人们也提着一大串鞭炮出来了,拿着打火机一点,噼噼啪啪的声音就响出一阵浓浓的年味儿。满村的红火,满村的热闹,满村,都是最最纯正的中国年味儿。

  守岁那晚是要吃年夜饭的。厨房中几个大人热热闹闹忙一阵儿,有时候小孩儿也去凑凑热闹。不一会儿,满桌的年夜饭就摆上了。香喷喷的美味佳肴,腾腾地冒着热气,令人垂涎三尺。淋着喷香汤汁的糖醋鱼,整齐排列的红烧排骨,皮酥肉嫩的烤鸡,用蔬菜和肉丝拌炒的年糕……满桌的`人刚坐下没多久,桌上的菜就被消灭得所剩无几。吃饱了,春节联欢晚会也差不多要开始了。几个大人去拿了早已准备好的饺子皮和饺子馅,准备在看晚会的时候包饺子。

  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了不久,一家人的饺子差不多就包好了。一家人围着小桌子,边看晚会边吃着饺子,不亦乐乎,其乐融融。

  家乡的年,是多么的红火,又是多么的温暖!家乡啊,你在我心里,永远占据着一块不可磨灭的神圣净土。家乡,我爱你!我愿用一生来守护你!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9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过新年。前几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写作业,现在终于可以稍作休息,停下来享受一下猴年的新年。

  此时此刻的我,深深的被过年的气氛包围着。

  除夕夜那晚,我跟随者爸爸妈妈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味儿。哥哥、姐姐、小姑妈他们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谈。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了一会儿天。聊着聊着,新年联欢晚会就开始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顿美艳的视觉“团圆饭”。晚会上有绚烂的灯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盘盘精彩的“菜”让我们回味无穷。

  单看着新年联欢晚会,我觉得还是有些无聊了,我就找出了一副扑克牌边打牌边看新年联欢晚会。我们陪着奶奶玩了一会儿接猴,奶奶也玩的很开心。

  到了深夜,哥哥就陪着我们去放烟花了。我们先放了一个蛋卷是的烟花。它的烟花非常得矮,但是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接着,我们点了一个荷花型的,那个烟花点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转了起来,喷出了粉色的火焰,那个样子,真的像是荷花展开一样啊!这个烟花却是名副其实啊。接着,我们又放了一个奇幻旅程,那个烟花可漂亮了,有红的,黄的,紫的,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绚烂缤纷。最后,我们放了一个手持式的烟花,那个上说是有60 发,我就一个一个的数。哥哥说这个烟花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烟花,一个烟花可以放好长时间呢。第一个烟花,我数到了53 个,但是姐姐只数到了47 个,诶,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数错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十二点的钟声也敲响。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噼里啪啦的,一个个大的烟花也在空中汇聚出了漂亮的舞蹈,恭贺猴年的到了。这个除夕夜还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狗年里,我会更加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0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老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老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老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姥姥——我老妈的.老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姥姥,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姥姥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姥姥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1

  春节的到来,让缙云的人啊兴奋不已!家家户户早就在腊月中旬忙碌着。准备年货、整理衣物……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家家商店琳琅满目,挤得水泄不通。

  灯笼早已成为缙云人的喜庆象征,每当夜幕降临,街道上仿佛变了个样,漆黑的一片顿时亮了起来,照亮了全世界,灯火通明,把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人们漫步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察,红艳艳的,远看像一团团热烈而不失礼的熊熊大火,仿佛释放了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近看便是一个个小太阳,温暖人心。街上一眼望去,灯笼连成一片,望不到边,好像一只中国龙在摆动陶醉其中。寒冷的风也抵不住灯笼的热情,还让夜晚多了些色彩。缙云的灯笼就是不一样,总带着年味儿!

  缙云的巷,是一支清远悠扬的笛曲,韵味深长。但在过年那时也是别有一番风趣。一入小巷,似乎整颗心都离开了城市,慢慢融入了静谧的世界,偶尔有落叶从风中飘下来,落在石板桥下,发出轻微的声音。但过年的气氛还是感染了巷。雨――嘀嗒嘀嗒地下着,眼前是一幅烟雨迷茫之景,不知何时墙角的青苔越发得亮,油油亮亮的,仿佛是正在伸展的生命,墙角的杏儿探了出来,颇有“一只枝红杏出墙来”的味道,远处的几株藤萝早已打起蔫儿,风一来便摇摇欲坠,远远望去,如同一扇屏风,恬淡又不失自然之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新年的喜悦,我仿佛感受到安静中的一丝丝热情,也许这就是他们想表达的……我喜欢这种感觉,纯粹的'感觉,却总能引起人的万种情思,平缓中却有一份小小的欢快。这就是缙云的巷。

  缙云的小村,过年时也是和谐的。县里的水泥路只铺到村口,通往村里的路面上铺着细沙。隔老远就看到小村里的红瓦房,七转八弯,在胡同里“瞎转悠”,你会发现新年里胡同口总有那么三四个老人在聊天,旁边也总会有几只小动物,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也不妨拉拉家常。那边,则是一些妇女在聊天,有的坐在河边洗菜,有的在阴凉下绣花,过了一会儿,他们不约而同的回家,家家屋顶飘起缕缕炊烟……

  年——最美缙云。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2

  当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时,当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桌时,当相隔千里的亲人相聚时,当火红的灯笼被挂上墙时……这一却,都在传递着一个消息:过年啦!

  早晨,是不同寻常的热闹,各种各样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空气中满是爆炸完的烟雾,弥散着浓浓的火药味。梳洗完毕,吃过早餐,“声势浩大”的拜年队就出发了,踩着由爆竹碎片拼成的“红地毯”,碎片踩在脚下的声音清脆,小树在晨风中摇摆,树枝上挑着一点红,好像也在庆祝着新年的到来。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邻居的门前,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就得到一大把美味的糖果。小时的我,对糖果可是爱到了极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糖果的热情度似乎也在一点点的减少。无奈下,只好假装很欢喜地收下糖果,前往下一家,拜完了所有的.人家,也快到8:00了。回到家,将糖全部掏出,装进袋子,送给了弟弟,弟弟欢喜得脸上都笑开了花。你看,他还在兴奋地拍打着糖,将糖一股脑地扫在地上,弄得“一地狼藉”呢!

  拜完了年,喝点水,磕磕瓜子,一眨眼就到了中午。肚子开始不听话地“咕咕”叫着,奶奶也准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美味的佳肴,让人看得可谓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家人全部到齐,午餐便开始了。在轻松的交谈中,分针飞快地转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下午。吃完饭,“全家总动员”便开始了,该洗碗的洗碗,该带娃的带娃,该洗食材的洗食材,各干各的。只有孩子们闲着,走街串巷,呼朋引伴,一起放鞭炮,一起狂奔,一起撒野,笑声响彻云霄。到了傍晚,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回到家,不经意间的一个抬头,看见了奶奶头发中夹杂的许多银丝,不禁陷入沉思。我们盼着过年,一天天地长大,爷爷奶奶却在一天天地变老。这一刻,我才明白,爷爷奶奶经济不算好,为何也生活的如此开心。原来有钱并不是很幸福,家人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这才是最幸福的,爷爷奶奶就享受着这亲情之间的一份快乐呀!

  年,小时候盼的是过年,长大后,盼的是团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2篇相关文章:

精品思念家乡作文7篇

家乡的春节的作文3【3篇】

我爱家乡的河作文800字23篇

思念家乡作文300字6篇

家乡风景的作文通用6篇

家乡的春节作文范文31篇

家乡四季作文

家乡雪景作文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5篇

实用的思念家乡作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