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坝库容防汛险情点应急预案3篇(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规范)

时间:2022-07-18 16:38:4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闸坝库容防汛险情点应急预案3篇(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规范),供大家品鉴。

闸坝库容防汛险情点应急预案3篇(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规范)

闸坝库容防汛险情点应急预案1

一、编制目的

  本预案为镇政府对于区域范围内,依循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状况和考虑社会因素条件下,针对渡汛期间可能发生汛情带来的洪涝灾害威胁而预先制定的相应防御方案,作为有条不紊地、有组织、有计划、有决策、有措施地进行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基本运作程序和组织原则,是镇政府防汛部门、单位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汛调度的依据。本预案将根据洪水灾害预警级别分别响应,将具体的抢险救灾行动纳入全镇救援联动机制。

二、编制依据

  本预案主要的编制依据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六)《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七)《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工作的若干规定》;

(八)《广东省防洪应急预案》;

(九)《东莞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范围内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的防御以及由洪水、地震、人为故意破坏或其他活动引发的极可能导致水库垮坝、堤防决口等重大险情应急处置。

四、应急预案工作原则

(一)在市“三防”指挥部和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不断提高防汛抗洪抢险的现代化水平,千方百计确保防洪安全,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防汛工作实行镇委书记任防汛总指挥,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分部门负责。

(三)防汛工作以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防抗结合的原则。

(四)防汛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全面部署,保证重点,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五)坚持依法防汛,实行公众参与、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

(六)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作出规划,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逐年实施加固、改造,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五、清溪镇概况

(一)自然地理

  我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南部,是东莞、惠州、深圳三市的交汇点,东邻深圳及惠州,距深圳为38km,距惠州市为50km,南接凤岗镇,西连塘厦镇,北毗樟木头镇。镇中心地理坐标为东京′30",北纬′25"。我镇区地形为河谷盆地,三面环山,一侧靠水,山清水秀,水系较发达,境内多高山峻岭,植被茂盛,境内最高峰为银屏咀峰,海拔高程898m,最低为清溪河出口石马河右滩地,平均高程。平原占全镇总面积15%,面积为 km2;水域占%,面积为,丘陵山区占%,面积为。我镇行政范围面积143km2,其中土地面,国营林场,共有21个村(居)委会,106个自然村。

(二)气象与降雨

  清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05年年平均雨量为1802mm,最大年降雨量,最小年降雨量。1956—2005年茅輋水库降雨统计分析,多年平均降雨大于300mm的月份有3个月,为6—8月;大于200mm的有5个月,最大多年平均降雨约为6月,降雨量为,最大日降雨量为,1956—2005年共25年最大日降雨资料统计,降雨量大于200mm以上的年份有5年。从日最大降雨量和月平均降雨量分析可以看出,该区日降雨强度不大,但多年月平均降雨量大。

  清溪镇地处亚热带沿海山区,雨量充沛,流域的暴雨既有锋面雨,也有台风雨,且多集中在每年4—9月份,锋面雨主要出现在4—6月,降水范围大、历时长、强度小。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雨活跃,降水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台风雨一般出现在7—9月份。一次暴雨持续时间多在三日之内,以一日为主。最大一日降雨量,风向多为南西、南东向,平均风力8级,阵风最大10级。据东莞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多年平均湿度%。

(三)主要河流水系

  清溪镇位于石马河右岸,其所有水系均汇于石马河,主要水系为石马河、铁矢岭河、清溪河、厦坭河、二坑水,铁矢岭河与清溪河于清溪镇交汇,境内的铁矢岭河上游有中型茅輋水库控制,厦坭河上游有中型契爷石水库控制,清溪河上游小(一)型清溪湖水库已经于2008年3月建成。

  石马河发源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大脑壳山,全流域集雨面积1249km2,河流长88km,在东莞市的面积673km2,长度为64km。河床总落差约70m,比降较大,全河平均为‰,旗岭以上为‰。在东莞市境内的各支流已建成茅輋、虾公岩、契爷石等3座中型水库和小(1)型水库15座,小(2)型水库18座,共控制集雨面积,总库容4521万立方米。石马河清溪以上集雨面积675km2,其中清溪镇集雨面积,清溪石马河河道长,平均宽80m,河道比降‰。

  清溪河发源于清溪林场的长山顶,流域总面积,河道全长,最大支流为铁矢岭河,清溪河和铁矢岭河下游穿越清溪镇区,交汇后于聚富新村处汇入石马河。清溪河主要支流杨梅坑河道建成的清溪湖水库,坝址以上河长,河流加权比降‰,坝下河道至铁矢岭汇合口长河道平均宽30m,铁矢岭河汇合口以上水质优良。茅輋水库坝址以下的铁矢岭河至干流汇入口河长,河道平均比降‰,有污水排入,该河为半山区河流,河道弯曲,铁矢岭河河道平均宽25—40m,清溪湖水库以上集雨面积,茅輋水库以上集雨面积。

  厦坭河源于清溪镇与惠州市交界的亚公山,经清溪镇九乡村,进入契爷石水库,厦坭河上游连接契爷石水库溢洪道,下游连接青湖科技产业园排洪渠,上游建有契爷石水库,于塘厦石岭口穿东深供水渠,汇石马河,流域总面积,河长,干流平均坡降‰。契爷石水库以上集雨面积为,水库以上河流长,干流平均坡降11‰,水库以下河流长, 河道平均宽20m,平均坡降为‰。该河为塘厦和清溪二镇共有,上游清溪段契爷石水库以下长。

  二坑水为大坑水库和三坑水库排洪道汇合后的人工渠道,以三坑水为主,上游建有三坑水库,大坑水为较大支流,上游建有大坑水库,集雨面积,河道长,该河流经清溪镇区后于清溪客运站处入石马河,三坑水库以下河道比降‰,河平均宽。

(四)区域地质

  清溪镇内地形山势雄伟,多高山峻岭,三面多座山峰环绕,植被茂盛,岩石裸露头很少。本区位于粤东北高要-惠来断裂带的紫金-惠阳凹陷断裂带中,东西向高要-惠来断裂带横贯本区,具有较为复杂的构造背景,构造行迹主要有褶皱和断裂。区内水系较发育,以山涧河流为主,侵蚀作用强烈,区间河流一般为雨源型河流,径流量多少随雨量而变化。本区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镇区为冲积坡残积缓坡阶地,且为受侵蚀切割的地形。本区地层较发育,分布范围颇广,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区东江分区,主要为侏罗纪,泥盆纪和第四纪地层等,根据岩性和岩石组合特征的差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地层-陆丰组(QL)

  主要是陆丰组的灰白、灰黄色砂卵砾石及粘性土,厚度一般为0~,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构成河流一级阶地,其河流二元结构。局部河流分布有灰~灰黑色粘性土、泥炭土及腐殖质和粉细砂等。该组与下伏西南镇组呈整合接触,不整合于基岩之上。

  2、侏罗纪地层

  A南山村组粗面质(含角砾)塑性岩屑熔结凝灰岩或熔结凝灰岩夹少量凝灰质泥岩。该组角度不整合于中-晚侏罗式地层之上,为白垩世花岗岩所侵力。

  B塘厦组,灰色-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砂岩,粉砂质泥岩面层,长石石英砂岩等。该段发育水平层理,水平纹理,透镜状层理,属浅湖相沉积。

  3、泥盆纪地层

  A大赛坝组、灰色细粒长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该组水平层理发育,砂岩以石英砂岩为主,属滨浅海沉积。

  B帽子峰组石角嘴段,灰色细砾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少量硅质岩。帽子峰组沉积环境为湖坪相,为水平层理,韵律层理,压扁层理沉积构造。

  4、晚白恶世地层

  为细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另外,部分地区还分布有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花岗闪长岩脉和闪长岩脉。

  根据《中国地震区划图》,清溪镇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

(五)社会经济概况

  我镇共有21个管理区,106个自然村,13个工业区,总面积,2007年全镇常住户籍人口万人,外来人口万人,总人口万人,共有21个村(居)委会。

  生态环境优美,城镇配套设施完善。先后被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并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全国外资企业出口创汇十强乡镇”和“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六、防洪排涝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历史洪涝灾害

  我镇洪水出现时间与暴雨出现时间相一致,大多发生在4—9月份。坝址以上流域内河床坡降较陡,汇流时间短,洪水陡涨陡落,洪水历时大多在1—2天以内。

  我镇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经常受洪涝威胁,坡水汇流时间短,洪水陡涨陡落,洪水历短。镇内多处低洼地和渠道排水不畅,一般暴雨就成灾,工厂和民房遭水侵,造成严重损失,每年都有5~6次。

(二)防洪除涝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防洪除涝体系

  我镇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建立,建成了一批较强防洪能力的骨干工程,上游由茅輋、契爷石和清溪湖、大坑、三坑等15座水库调控,镇境内由石马河、清溪河、厦坭河、二坑水等28条主要河道渠道排洪涝水,镇区内还有较完善的雨水管网,河流水系完全利用地形优势自排,基本免除洪患威胁。

  2、防洪除涝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有15座水库基本可以发挥防洪作用,5座水库不达标,部分河涌过流能力不够,造成局部洼地排水不畅易涝;水库溢洪渠过流能力不足;个别河道、渠道建筑物阻水,部分河道、渠道淤积,造成防洪除涝体系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大暴雨时造成洪涝灾害。当石马河发生洪水时,汇入河流河涌排水受影响,石马河沿岸低洼地受淹。总之,防洪排涝体系尚不科学合理。

  3、防洪排涝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①水库工程

  现有15座水库,2座中型,3座小(一)型,10座小型。

  A、茅輋水库

  茅輋水库位于我镇东南的铁场村,集雨面积(上游含土船坑和石船坑水库两座共占),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汛限水位,设计水位,正常库容821万立方米,设计库容1041万立方米,校核水位,校核总库容1160万立方米。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工业、农业、生活供水量逐年增加,2007年供水量达1053万立方米。水库防洪效益更大,保护下游20多万人、万亩土地及镇区企业、学校、经济开发区等。

  茅輋水库现主坝长288m,坝顶高程,坝顶宽,外坡设二级,平台宽,高程,迎水坡度1:,背水坡度1:3。副坝长34m,坝顶高程;为碾压式均质土坝,主坝坝基于2005年采取了灌浆处理,已不存在渗漏。

  溢洪道位于主坝右侧属引渠式,采用有闸宽顶堰式,堰顶高程,采用QPQ2?5T双吊点式卷扬机独立启闭闸门,分为3孔,每孔净宽,高,总净宽,设计流量255.立方米/s。

  水库现有输水涵管一处,设在主坝左侧,低涵底高程,内径,最大流量10立方米/s,管长。

  水库存在问题:A水库副坝高度不足;B溢洪道下游河道断面过水能力不够,下游段渠道老化。

  B、契爷石水库

  契爷石水库位于东莞市清溪镇九乡村,是一座中型水库,于1960年2月竣工,水库集雨面积,该水库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坝址以上干流河长为,平均坡降为‰。现状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汛限水位,设计水位,正常库容913万立方米,设计库容1040万立方米;校核水位,校核库容1158万立方米。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工业、农业、生活供水量逐年增加,现已成为我镇主要水源地。水库保护下游10多万人及数十座工厂,还保护青湖工业园大批“三来一补”企业、学校、经济开发区等。

  水库工程由一座主坝、三座副坝、一座溢洪道、一条涵管和一座水电站组成。

  水库主、副坝坝顶高程为,主坝设防浪墙,防浪墙顶高程为。现主坝总长260m,坝面宽,迎水坡坡比为1:3,背水坡坡比由上而下分别为1:、1:,反滤体为棱体排水。副坝共三条,坝顶高程均为,迎水坡及背水坡坡比均为1:,采用网格草皮护坡。第一副坝长80m、最大坝高,第二副坝长250m、最大坝高,第三副坝长330m、最大坝高,主、副坝均采用碾压式均质土坝型式。

  溢洪道位于库区大坝右侧300m处,溢流堰采用宽顶堰型式3孔闸门,每闸孔净宽,总净宽,采用螺杆式启闭设备。溢洪道底为在原浆砌石基础面上铺盖30cm厚砼底板,边墙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溢洪道陡坡段总长,坡比1:6,于2005年加固。

  输水涵管为内径钢筋砼管,从1979年建成至今运行良好。

  存在问题:水库放水涵管开关室地面过低,容易造成受淹影响水位观测和闸门起吊。

  C、清溪湖水库

  清溪湖水库位于东江流域石马河一级支流清溪水的杨梅坑河,坝址位于我镇区北部杨梅坑,距镇中心约3 km。集雨面积,水库总库容936 万立方米,属于小(一)型水库。水库按5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正常水位,正常库容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设计库容 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校核库容936万立方米。由于该水库位于我镇中心上游,加之水库主坝长度达1000米,最大坝高达 m,虽下游有清溪河排洪,但其对我镇的防洪重要性非同小可,必须高度重视。水库枢纽由一座均质土坝、溢洪道、排水涵管组成。

  水库枢纽工程有主坝一座,主坝长1000 m,最大坝高,坝面宽15m,坝顶高程,设防浪墙,属均质土坝。水库溢洪道位于与主坝的左肩。溢流堰采用宽顶堰型式,分3孔,每闸孔净宽8m,溢流净宽24 m。采用钢筋砼直拉闸门控制。水库设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为217 立方米/s,校核洪水最大下泄流量297 立方米/s。

  清溪湖水库为新建成水库,由于未全面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目前水库管理机构尚未成立,水库建设指挥部负责防汛工作。

  D、三坑水库

  三坑水库位于我镇上元村委会以北,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集雨面积。水库按1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正常水位,正常库容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设计库容370 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校核库容380万立方米。由于该水库距离清溪镇中心区近,加之水库地势高企,故三坑水库的安全对我镇中心区,尤其对镇政府、公安分局和医院构成直接的威胁。水库枢纽由一座均质土坝、有闸控制溢洪道、一条涵管组成。

  水库枢纽工程有主坝一座,主坝最大坝高,属均质土坝,水库溢洪道位于与主坝的左肩连接的山体左侧,坝面长度,坝面宽(不含防浪墙宽),坝顶高程,设防浪墙顶高程。

  溢流堰采用宽顶堰型式3孔闸门,每闸孔净宽,总净宽,采用钢筋砼直拉闸门控制。水库正常水位,相应下泄流量 立方米/s,设计洪水位,相应下泄流量立方米/s,校核洪水位,相应下泄流量 立方米/s,汛期允许最高水位。

  三坑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溢洪道距离管理室太远,路途不够方便,不利泄洪控制。

  B、溢洪道采用挑流消能,对左岸山体产生冲刷,影响山体的稳定性,必须加以加固处理。

  E、大坑水库

  大坑水库位于我镇松岗村委会以北,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集雨面积,属于小(一)型水库。水库按50年一遇标准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5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校核洪水位。水库总库容13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万 立方米? , 受益镇区主要为清溪镇,捍卫下游面积1500亩,人口多万人及清樟公路,清凤公路,对莞深公路,广深铁路均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水库距离我镇中心区近,洪水对镇中心区构成直接的威胁。

  水库枢纽工程有均质土坝一座,坝面长度350m,坝顶宽(不含防浪墙宽),坝顶高程,防浪墙墙顶高程。主坝最大坝高18m,为属均质土坝,迎背水坡为1:3。设副坝一座,长度为150m,最大坝高7m,坝顶高程。

  水库溢洪道位于主坝的右肩,净宽6m,无闸门控制,堰底高程为,最大下泄流量立方米/s。

  现建有一条钢筋混凝土输水涵管,涵管内径,洞底高程,最大泄量6立方米/s,涵头改造于2006年进行重建。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副坝筑坝土质较差,防渗性能低,迎水坡为浆砌石护坡,防渗性能不足,目前已计划进行砼护坡加固处理。

②10座小(二)型水库

  A、河坑水库

  河坑水库位于我镇青皇村,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6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万立方米,水库现有主坝一座,副坝一座,溢洪道一座,放水涵管一座,设计洪水标准20年一遇,校核200年一遇,水库捍卫下游2万多人口,捍卫青湖工业区数十家企业。

  主坝:主坝为均质土坝,总坝长150m,最大坝高13m,坝面宽,坝顶高程,迎水坡为1:干砌石护坡,勾缝,背水坡坡比1:,护坡草皮质量较差。副坝:总长度13m,最大坝高8m,坝顶高程,砼迎水坡护坡。

  溢洪道:溢洪道净宽,进水口高程为,最大排洪流量为立方米/s。

  放水涵管:涵管为钢筋砼压力管,内半径,外半径。进水口高程。斜拉式开关。最大泄洪流量 立方米/s。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复核基本达标,但没有安全鉴定。

  B、冷水坑水库

  冷水坑水库位于我镇罗马村,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3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万立方米。水库始建于1983年9月,设计洪水标准20年一遇,校核200年一遇。水库捍卫下游2000多人口,水库失事直接对罗马村构成重大影响。

  主坝:主坝为浆砌石拱坝,总坝长,最大坝高,坝面宽,坝顶高程。坝中间位置设实用型溢流堰,堰顶高程,净宽8m,最大泄流量为立方米/s。放水涵管为钢管,内半径,进水口高程,最大泄洪流量立方米/s。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复核基本达标,但没有安全鉴定。

  C、正坑水库

  正坑水库位于我镇九乡村,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4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水库捍卫下游1万多人口,水库失事对我镇九乡村构成直接影响。

  水库有主坝一座,溢洪道一座,放水涵管一座。

  主坝:主坝为均质土坝,总坝长230m,最大坝高。坝面宽8m,坝顶高程,前后坝坡均为1:,迎水坡为砼护坡,背水坡铺台湾草皮。

  放水涵管:涵管为钢筋砼压力管,内半径,塔式开关室,螺杆式起吊设备。最大泄水流量为立方米/s。

  溢洪道设于坝的左肩,净宽5m,陡坡段为1:4,浆砌石边墙,砼护底,消力池总长,深,最大排洪流量为80 立方米/s。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复核基本达标,但没有安全鉴定。

  D、土船坑水库

  土船坑水库位于我镇铁场村,集雨面积,总库容2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3万立方米。水库现有主坝一座,溢洪道两座,放水涵管一座。设计洪水标准20年一遇,校核200年一遇。水库捍卫下游4000多人口。

  主坝:主坝为均质土坝,总坝长200m,最大坝高23m。坝顶宽,坝顶高程,迎水坡为1:干砌石护坡,未勾缝。背水坡坡比1:,中间设二级平台,护坡草皮质量较差。

  溢洪道:原溢洪道净宽4m,设在坝左肩。2001年加建第二条溢洪道,净宽8m,进水口堰底高程均为,两座溢洪道最大排泄流量可达立方米/s。

  放水涵管:涵管为钢筋砼压力管,内半径,进水口高程,斜拉式开关,最大泄洪流量立方米/s。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复核基本达标,但没有安全鉴定。

  E、龙眼坑水库

  龙眼坑水库位于我镇铁场村,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15万立方米(非实测数据,为估计数据)。设计洪水标准10年一遇,校核100年一遇。水库捍卫下游1万多人口。水库失事对我镇铁松村构成直接影响。水库有主坝一座,放水涵管一座。

  主坝:大坝为均质土坝,总坝长60m,最大坝高12m,坝顶宽4m,坝顶高程,前后坝坡均为1:,迎水坡为浆砌石护坡,背水坡一般草皮。

  放水涵管:涵管为钢筋预制砼管,内半径,斜拉式开关设备,最大泄水流量为立方米/s。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但没有达标,也没有安全鉴定。根据最新测算,该水库实际库容不足10万 立方米,计划降低为山塘。

  F、罗坑水库

  罗坑水库位于我镇三中村,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6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44万立方米。水库现有主坝一座,溢洪道一座,放水涵管一座。设计洪水标准20年一遇,校核200年一遇。水库捍卫下游1万多人口。

  主坝:主坝为均质土坝,总坝长160m,最大坝高13m。坝顶宽,坝顶高程。迎水坡为1:干砌石护坡,勾缝。背水坡坡比1:,护坡草皮质量较差。

  溢洪道:原溢洪道净宽,设在坝左肩,进水口高程为,最大排洪流量为17立方米/s。

  放水涵管:涵管为钢筋砼压力管,内半径,进水口高程,最大泄洪流量立方米/s。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但没有达标。

  G、龙潭水库

  龙潭水库位于我镇罗马村,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万立方米,正常库容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20年一遇,校核200年一遇。水库水主要用于生活用水供给,水库捍卫下游2000多人口。

  主坝:主坝为浆砌石拱坝,总坝长,最大坝高12m,坝顶宽,坝顶高程。坝中间位置设实用型溢流堰,堰顶高程,净宽8m,分两孔。放水涵管为钢管,内半径,进水口高程,最大泄洪流量 立方米/s。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现已达标。

  H、黄泥坑水库

  黄泥坑水库位于我镇重河村,集雨面积,总库容12万立方米,正常库容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10年一遇,校核100年一遇。水库捍卫下游1000多人口,200多亩农作物。水库有主坝一座,溢洪道一座,放水涵管一座。

  水库主坝为均质土坝,总坝长40m,最大坝高12m,坝顶宽4m,坝顶高程。前后坝坡均为1:,迎水坡为干砌石护坡。背水坡草皮质量较差,设反滤排水棱体。

  放水涵管为预制钢筋砼管,内半径,最大泄水流量为立方米/s。

  溢洪道净宽3m,浆砌石边墙及护底,最大排洪流量为12立方米/s。

  目前该水库上有清溪湖水库,下有三坑水库,水库库容小,蓄水有限,原来用以灌溉蓄水的功能大大削弱,加之其地处偏远,交通困难,管理不便,正计划报废处理。

  I、楼仔水库

  楼仔水库位于我镇长山头村,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2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万立方米。现水库有主坝一座,放水涵管一座,溢洪道一座。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200年一遇。捍卫下游2000多人口和200多亩菜地。在水库下游1公里处有清樟公路。

  主坝:主坝为均质土坝,总坝长70m,最大坝高12m。前后坝坡均采用1:。坝面宽为8m。背水坡坝脚设反滤棱体。

  涵管:涵管为钢筋砼压力管,内半径1m,斜拉式开关,最大泄流量为 立方米/s。

  溢洪道:溢洪道为开敞式,净宽3m,堰底高程为,最大泄洪流量 立方米/s。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复核基本达标,但没有安全鉴定。

  J、石船坑水库

  石船坑水库库位于我镇铁场村,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 km2,总库容3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1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20年一遇,校核200年一遇。水库捍卫下游2000多人口,500多亩农作物。水库失事直接对铁场村构成重大影响。

  主坝:主坝为浆砌石拱坝,总坝长60m,最大坝高15m。坝面宽,坝顶高程。

  坝中间位置设实用型溢流堰,堰顶高程,3孔总净宽15m。

  放水涵管为钢管,内半径,进水口高程,最大泄洪流量 立方米/s。

  该水库可以正常运行,复核基本达标,但没有安全鉴定。

(2)河道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镇防洪排涝基本发挥了地形优势,利用现有河道排水。现有河道比降平均为1‰,流速较快,部分河涌可以满足要求,部分进行了整治,但标准低,不能满足过流要求,局部工程质量差,缺乏统一规划,上宽下窄,侵占河道,跨河桥梁束窄河水断面,阻水严重,部分河涌淤积较重,杂草纵生,部分河段河岸倾倒垃圾,洪水影响行洪,比较明显的'有铁矢岭河、厦坭河、大利渠、二坑水,九乡渠等。

  A、清溪河

  清溪河从清溪湖至镇政府段共公里于2008年上半年可完成护岸整治,镇政府至电视台段纳入文化公园建设内容,已于2008年1月完成整治处理。电视台下游至石马河,已作浆砌石护岸,有效地保护着沿河两岸地带。铁矢岭河汇入口左岸护砌长,右岸护砌长,也可以保留使用,汇合口以下局部沿岸工厂自行局部护砌,但标准低,护砌质量差。清溪河与茅莗水库水交汇处下游100m处水闸已经废除,电视台往下河道淤积较严重。

  B、铁矢岭河

  铁矢岭河起点为茅輋水库溢洪消力池出口,终点为清溪河汇入口,渠道总长,现状上游河宽10-15m,下游河宽度15-24m,安全泄量为立方米/s。千秋岭至铁矢岭段河道狭窄,最窄河底宽仅5m,河岸与河底高差10m,左岸建满工厂,右岸为道路。文化中心往下至清溪河入口,均已浆砌石护砌,可以正常使用;而科技路至清凤大道段为天然河道;龙眼坑水汇入口至独树渠汇入口之间也已整治完好;独树渠入口至副坝渠入口长,该段河道过流能力明显不足,上游千秋岭两侧河道只有简单护砌,现局部已坍塌,影响了河道行洪,对两岸工厂、居民安全造成威胁。

  C、厦坭河

  起点契爷石水库溢洪道消力池出口,终点为石马河汇入口,河道长,现状上游20多米宽,至2007年12月,厦坭河从契爷石水库溢洪道至厦泥桥段全长河道已完成河道整治工作,实现全线畅通,砼护底及护岸。河道安全泄量为立方米/s,满足五十年一遇洪水的排洪要求。厦泥桥至塘厦交界处长段河道为天然河道,曲率大,部分河段厂房侵占河道阻水,由于塘厦厦横桥段渠底高及该河出口东深供水渠阻水,造成该河段在契爷石水库排洪时我镇该段河道洪水受阻,东深供水渠处每年有3次以上水库排洪时渠深下部淹没,严重威胁该渠安全,且下游洪水溢出河道,两岸房屋工厂、菜田受淹。该段河道整治工程已动工建设,预计于年内全面完工。

  D、三坑水、大坑水、二坑水

  大坑水河道防洪工程起点为大坑水库溢洪道消力池出口,终点为二坑水河口,河道长,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渠道现状全部护砌完好,河宽6~8m,过流能力满足五十年一遇要求。

  三坑水河道防洪工程起点为清溪湖水库溢洪道消力池出口,终点为大坑水汇入河口,河长,河道安全泄量87立方米/s,河道现状全部护砌完好,河宽5~6m,过流能力满足要求。

  二坑水河道工程起点为大坑水与三坑水交汇口,终点为石马河,河道为人工整治河道,河道长,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渠道现状全部护砌完好,平均河宽8m,为大坑和清溪湖水库及区间排洪渠,该渠穿越镇中心,河道过流能力严重不足,暴雨和水库排洪时,沿途工厂、民房、企事业单位受淹,水深最大达以上,亟待整治。

  E、九乡水、正坑水和骆坑水

  九乡水起点为正坑水与骆坑水汇合口,终点为契爷石水库库尾公路,为人工改线土渠,渠长,渠宽2~6m,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洪水期严重阻水,其下游出口妈祖庙以下局部高地渠底高于上游渠底高程,造成水流不畅,人工后改线穿山段局部过流不足,洪水不能下排,一般暴雨即造成灾害,上游部分厂房和民房受淹,水深最大达以上。

  正坑水起点为正坑水库溢洪道消力池出口,终点为九乡渠起点,渠长,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上游局部为天然渠道,由于中游建厂,该河道分成二股分后又汇合,汇合后渠道为人工护砌河道,下游局部渠道封于房下,九乡桥过流断面不足,成为过流瓶颈,桥边供水管高程底严重阻水。

  骆坑水起点为骆坑塘溢洪道消力池出口,终点为九乡渠,渠长,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渠道现状全部护砌完好,河宽平均,九乡公交车站处渠岸顶高程低,过流能力不满足要求,穿九乡公路的桥和距公路桥30m处的桥,二桥严重阻水,正在改建中。

  F、罗坑水

  罗坑水起点为罗坑水库溢洪道消力池出口,终点为清溪与塘厦交界,河长,河道穿越镇区,沿岸建满房屋,上游为天然河道,进出口底宽4—6m。经洪水复核天生湖水、百劳坑水满足过流能力,龙潭水、冷水坑水河道出口段不满足过流要求。

  龙潭水与罗马路交叉处上游100m向下均浆砌石护砌,护砌长450m,宽约4m,深约,河道安全泄量为立方米/s。

  冷水坑下游渠道两侧全部直立浆砌石护砌,长,河宽约15m,河道安全泄量为立方米/s,罗马大道右侧没有护砌。

  天生湖中游渠道两侧全部直立浆砌石护砌,长,河宽约8m,河道安全泄量为立方米/s,下游河道为天然河道。

  百劳坑水两侧全部直立浆砌石护砌,长,河宽约14m,河道安全泄量为21立方米/s。

(3)排水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①镇区管网排水系统现状

  我镇雨水规划以镇为界,管网排水系统分为石马河下游片、二坑水、清溪河片和厦坭河片、罗坑水五大管网排水系统,最终均汇入石马河。清溪河片排水系统以清溪河为排水承泄区;厦坭河片排水系统以厦坭河为排水承泄区,罗坑水片排水系统以罗坑水为排水承泄区。石马河下游片排水系统通过排水管路进入天生湖水、冷水坑水、龙潭水、最后流向为石马河;清溪河片分为清溪河干流片和支流铁矢岭河片。其中:铁矢岭河片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厦坭河片排水系统以厦坭河流向为排水主干的敷设方向,沿河敷设雨水主干管,最终将雨水送入厦坭河。清溪污水排水系统目前基本没有建设,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就近排入河道和沟道。但排污管路及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完毕,清溪河下游建长山头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

②主要排水渠道现状

  A、大利渠

  大利渠起点为大埔,终点为厦坭河入口,渠长,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原渠为明渠,浆砌石直墙护砌,上、中游渠断面宽,高,下游埔星东公路桥断面最窄为,渠上建厂房,严重影响了排水能力,洪水时出槽,淹没周边民房和工厂。目前大利渠道已经整治,大大提高过流能力,降低了两岸工厂、居民房屋的洪涝灾害的影响。

  B、三星渠和李有塘渠

  三星渠起点为清埔路,终点为厦坭河入口,渠长,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渠道局部河道狭窄,过流能力明显不足,两侧渠道全部工程只有简单护砌,局部采用箱涵,过流断面明显不足,影响了排涝,对两岸工厂、居民安全造成威胁,急需整治。现状渠宽,为浆砌石直墙护砌,三岔口桥处,上游来水汇集至渠中,一般暴雨漫出路面约。

  李有塘渠为三星渠的一条支流,渠长,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出口为暗涵,上游护砌,渠宽,现状过流能力不满足要求。

  C、莲塘渠和谢坑渠

  莲塘渠起点为清凤大道,终点为罗坑水入口,两侧渠道有块石护砌,现状渠底宽,渠深,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过流断面明显不足。

  谢坑渠为罗坑水支渠长,比降‰,河道安全泄量立方米/s,两侧渠道有块石护砌,现状渠底宽,渠深,过流断面满足要求。

  D、铁松涵与铁松渠

  土桥涵起点为葵清路,终点为铁矢岭河入口,涵长为箱涵结构,尺寸为,渠道安全泄量为立方米/s,过流能力满足要求。铁松涵出口以下为铁松渠,铁松渠出口为铁矢岭河,该渠正在进行浆砌石护砌整治长,渠宽,过流能力满足要求。

  E、土桥涵

  土桥涵起点为葵清路,终点为厦坭河入口,涵长,为箱涵结构,其尺寸为,涵洞比降‰,安全泄量立方米/s,过流能力满足要求。

  F、九乡支渠涵和新厦渠

  九乡支渠为骆坑水支渠,为原规划排污涵,涵长,入口尺寸,现状洪水时参与排水,为钢筋砼箱涵,底宽~。

  新厦渠为骆坑塘水支流,渠长,现状渠宽,安全泄量立方米/s,为浆砌石护砌整治,渠道过流满足要求。

闸坝库容防汛险情点应急预案2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的防洪应急调度和抢险工作,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水库发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有准备、有计划、有措施地防御水库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和灾害,保护水库大坝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特编制本预案。

(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比如:按计算标准、校核标准)规程和经批准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三)工作原则

  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的,体现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力抢险、力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原则。

(四)水库遭受的突发事件是指水库工程因以下因素导致重大险情:

  1、超标准洪水;

(1)石门沟水库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水位米;

(2)山岗水库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水位米;

  2、工程隐患;超标准洪水时,大坝坝体渗漏、裂缝滑坡、渗透破坏等。

  3、地震灾害;

  4、地质灾害;

  5、上游水库溃坝;

  6、上游大体积浮物的撞击事件;

  7、战争或恐怖事件;

  8、其它。

二、工程概况

  石门沟水库位于花庄镇古泉村,座落在奎旺河支流南石羊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总库容万立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殖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小二型水库。水库1972年建成,20xx年完成除险加固。水库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位为米,校核水位为米。水库坝下游有石门沟村,保护万群众及万亩耕地,遂查公路等。

  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工程。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米,最大坝高米,坝长180米,坝顶宽米。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端,左右岸为自然山坡,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米,底长116米,宽9米,最大泄量立米每秒。

  输水洞位于右岸,进口为斜卧管控制,进口底高程米,洞身为单孔砌石盖板涵洞,洞身长48米,断面为米×米,设计最大泄量立米每秒。

三、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

(一)工程险情分析

  造成工程险情的原因有:地震引起坝体裂缝;遇超标准洪水,溢洪道泄洪能力不够;溢洪道陡坡及消能设施冲毁严重不能正常运行。

二)大坝溃决分析

  造成大坝溃决主要因素有:一是出现连续暴雨,溢洪道和输水洞泄洪能力小于来水量时,库水出现漫坝现象;二是发生地震,使坝体发生横向断裂现象时都会引起大坝溃决。

(三)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

  石门沟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时,大坝溃决影响到水库下游石门沟村万群众及万亩耕地生命财产安全,遂查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将受到严重威胁。

四、险情监测与报告

(一)险情监测和巡查

  1、水库工程险情监测、巡查的部位、内容、方式、频次等。

(1)巡查大坝前坡时,沿坝前坡水面至坝顶之间的坡度走,注意观察干砌石坡度走有无裂缝增大、塌陷、滑坡等险情。

(2)巡查大坝后坝和坝顶时,沿坝顶查看坝顶路面有无塌陷现象,注意观察坝坡及坝脚有无渗漏、裂缝和滑坡等险情。

(3)检查溢洪道下游冲刷情况,溢洪道有无堵塞,两岸护坡有无松动、塌陷滑坡迹象。

(4)险情巡查频次:正常情况汛期每天定时测一次水位、库容、渗漏量,非常情况下,每一小时测一次水情。

  2、工程险情监测、巡查人员组成及监测、巡查结果的处理程序。

(1)水库监测巡查人员一般有本水库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及防汛责任人组成。

(2)工程监测、巡查人员把检查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汇报给镇防汛抢险指挥部经指挥部。

(3)经镇防指复核后写出险情情况及处理意见,上报县水利局及县防指,并及时采取危急处理措施,防止险情发展,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4)组织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准备抢险。

(二)险情上报与通报

  1、向镇防指和县防指报告险情的方式

  工程险情巡查人员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向镇防指书面报告,由镇防指以书面或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形式及时向县防指汇报。

  2、向镇防指成员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通报险情的方式

  镇防指向县防指报告险情,并同时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或简报、快报等多种形式向镇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通报险情。

五、险情抢护

(一)抢险调度

  各水库水位达到汛期限制水位并继续上涨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员应立即上岗到位,成立现场指挥机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防护大坝,并通知下游群众做好安全转移准备。

(二)抢险措施

  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水库大坝可能出现裂缝、滑坡、管涌、渗水溃坝等,花庄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成立水库抢险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抢险队伍,备足防汛抢险料物,由技术人员指导,制定抢险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防汛部门报告,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做好各自工作,全力保护水库大坝安全。

(三)应急转移

  1、转移方案制定

  由花庄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制定转移方案。

  2、转移指挥机构的组成

  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面转移安置工作,有关村须由一名镇领导和村干部具体负责,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安排好转移区内的救灾、治安、卫生防疫、宣传教育等工作。

  3、转移预警

  当水库出现重大险情时,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利用有线、无线、视传、声传、送达等多种形式向有关村发布撤离和转移预警,逐级发布,确保撤离警报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个撤离转移对象。

  4、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及交通工具

(1)每年汛前花庄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危险区内要求转移的人员、财产与接收安置地点进行登记造册,编排完善转移安置计划,并报县防汛指挥部备案。

(2)转移路线按照“就近、就快”的原则。

(3)撤离安置原则上采取在本镇行政区内进行撤离组织和对口安置,即实行本镇内村对村、户对户接收安置的方式。

(4)镇防指及有关村干部负责转移人员的运送,转移路线沿途设置明显转移交通标志。

六、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1、根据防汛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花庄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由镇长担任,副指挥长由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担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农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防汛成员单位由电信、交通、电力等部门组成,按照职责分工,电信部门负责通讯畅通,电力部门负责汛期电力供应,交通部门负责水库威胁区及水库防汛抢险救灾道路正常通行。

  2、水库抢险技术组及组成人员是由镇技术人员、水库巡查负责人、水库管理人员、交通工程技术专家、电力、电信、卫生部门组成抢险技术组。

(二)队伍保障

  花庄镇组织一支以镇干部为主的镇级抢险骨干队100人,平时对水库工程进行养护,汛期进行防汛。主要职责是巡回检查,密切观察汛情、工情变化。第一梯队队长刘义,第二梯队队长孙刚。

  石门沟水库抢险突击队以古泉山村基干民兵为主,共50人,并进行专业培训和实战演习,队长刘东升。

(三)物资保障

  防汛料物采取全镇人员每人一袋、每户一杆、每十户一垛进行筹集安排,并对其它物料都备足备齐,并分类登记造成册,建档立卡,专人负责,防止丢失或损坏,一旦遇到险情,做到拉得出、用得上。石门沟水库另储备编织袋1200条,木杆600根等,山岗水库另储备编织袋1000条,木杆400根。

(四)通信保障

  1、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抗洪抢险信息畅通的责任。

  2、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3、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通讯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讯设施,必要时高度应急通讯设备,为防汛通讯和现场指挥提供通讯保障,努力保证防汛畅通。

(五)其它保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抗洪抢险的义务。电力部门主要负责抗洪抢险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求援现场的临时供电;交通部门负责运输救灾物资及其它运输需求;卫生部门负责卫生防疫工作;村防汛小组负责安置灾民确保食品、住房等生活保障;公安部负责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负责组织搞好防汛抢险,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七、《应急预案》启动与结束

(一)启动与结束条件

  1、启动条件:当水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必须启动《应急预案》。

(1)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

(2)当水库大坝出现险情时,如上游滑坡,大坝管涌;

(3)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有强降雨时;

(4)出现地震、地质灾害时。

  2、结束条件:以上几种情况出现减弱或得到控制时,对大坝水库工程未构成威胁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结束《应急预案》。

(二)决策机构与程序

  1、《应急预案》的决策机构是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2、启动与结束《应急预案》程序

  粮库防汛应急预案

  村级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村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防汛应急预案

  XX镇文笔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闸坝库容防汛险情点应急预案3

  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提高水库安全事故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及紧急救援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本着“预防为主,快速救援,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水库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上山水库水库坝高约10米,水库为小二型水库,涉及400户,1200人。

二、组织保障

  严廊村支书负责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险情时,在现场同水库主管部门组织抢险。

(一)领导责任人员:

  1、水库安全总负责人员:

  陈刚芽( 手机:xxxxx)

  职责:对水库安全负行政领导责任。

  2、水库安全具体负责人:

  陈青高( 手机:xxxxx)

  职责:负责水库安全的管理工作,负责水库大坝安全的日常巡视工作,汛期时加密巡查;负责水库的管理和巡查,随时掌握水位和坝体情况,与镇政府保持联系,一旦发现洪水将漫过坝体或溃坝等险情,立即报警、报告镇政府,迅速通知下游居民撤离,同时果断采取可行的应急措施。

(二)抢险救灾队伍

  第一组: 工程抢险组

  组长:陈友军 成员:应急分队四分队

  第二组 :安全转移队

  前进村组长:陈中

  成员:龙志刚、陈阶益、薛红兰

  向阳村组长:薛良孝

  成员:王小生、薛社英、欧阳成、段宝玉

  严廊村组长:陈刚芽

  成员:李海标、侯连梅、陈炎森、陈青高、张应兰

  第三组 :后勤保障组

  组长:谷名东

  成员:严廊村委会

三、安全防汛措施

  1、加强对巡查员的管理督查,提高其业务水平。

  2、着力做好当前汛期的巡查工作。正确处理日常用水与水库安全的关系。巡查员每天一至二次巡查,逢雨水多就排水,逢雨水少就适度蓄水,控制水位在泄洪道一米以下。做好下游的居民宣传工作,有危险就转移至高地上。

四、预警和撤离

  1、报警讯号:采用鸣锣报警。

  2、撤离路线:由村委会统一负责从高地上撤离。

  前进村1、2、3组村民由5、6组公路撤离到大竹。

  向阳村1、2、3、4、5、6、7组村民向上瑶公路搞撤离。

  严廊村8组村民向8组后山撤离至长兴旺发采石场。

  3、撤离顺序:先让妇、老、幼先行,青壮年后撤。

  4、撤离要求:报警居民必须在5分钟之内紧急收拾好随身行装和贵重物品,做好撤离准备。撤离做到快而稳,应照顾老人、小孩先行,不得抢道;服从居委会干部的指挥。

五、预案实施

(一)防御措施

  1、县(市)气象部门发布台风消息或暴雨预报时,严廊村联系人:陈刚芽,水库管理员:陈长明,水库安全责任人组织安全检查和安全处理,水库巡查管理等有关责任人员到岗到位。

  2、县(市)气象部门发布台风消息或暴雨预报时,村委会主要领导和水库安全责任人进岗到位,水库安全责任人负责开展再检查并部署水库防洪安全工作,做好保安应急措施,进一步加强水库巡查,检查通讯手机和锣等报警设备。

  3、县(市)气象部门发布台风消息或暴雨预报时,全体干部职工投入到抗汛抢险准备,水库巡查人员开始昼夜巡查,抢险组成员到位待命。

(二)应急方案

  1、一旦发现水库有异常情况,水库巡查管理人员立即向镇防汛指挥部(值班电话:xxxxx)报告,镇防汛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速赶赴现场,研究对策,应急处理。同时,通知下游居民作好撤退准备,抢险人员到水库待命,并报告县政府、水利局、防汛办。

  2、水库现险情时,巡查人员立即报警、报告,通知下游居民紧急撤离,抢险应急分队接到工程险情警报后紧急出动,工程抢险组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安全转移组负责用鸣锣方式扩大报警讯号,按预案确定线路分头组织群众撤离,并维护撤离秩序,确保妇、老、幼先行撤出;后勤保障组迅速组织抢险及安全转移所必需的交通工具、抢险物资等,并妥善安置转移的群众,避免出现混乱。镇政府和村委会领导到现场指挥,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寻求支援。

(三)抢险方案

  1、抢险组织:抢险行动由水库安全负责人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各抢险小分队落实。

  2、抢险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现场拟定。

  3、通讯保障、移动、联通保持通讯畅通。

六、灾后恢复措施

  1、迅速上报灾情。

  2、安置灾后生活。

  3、做好自救工作。

  4、恢复水利、交通、通讯等水毁工程。

闸坝库容防汛险情点应急预案3篇(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规范)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闸坝库容防汛险情点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