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热心网友“caijishi”分享的以雨为题的作文,供大家赏析。
风花雪月,山水云雨,均为自然界中的景象。他们与人类的联络中,因种种原因,形成了特殊的效用。有人因其色香而受到青睐,有人因其独特形状而受到喜爱,还有人因其清亮的光泽而受到怜惜……而雨则显得格外特别,它天生多变,时而与云相随,时而与风携手,或细雨绵绵,或倾盆而下,变化莫测。
雨做为文艺创作的主题,历史悠久。阅览唐代的诗词,处处可闻雨声、见雨景。雨中常带忧愁,因此诗作也多描绘雨的意境。唐宋时期,咏雨的诗篇往往从绘画的视角去欣赏雨的美,诗人们常通过一系列的镜头来营造氛围,造就如画的效果,呈现个性化风格。
过去的事如烟般飘落,人生苦短,运势跌宕。当诗人感伤春秋、忧虑离别、孤单无奈之时,雨的来临恰如其分地契合了文人失望与烦闷的情绪,承载着特定的情绪含义。该类事例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苏轼的《浣溪沙》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而温庭筠的《更漏子》亦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二者皆以雨显现出自身的孤寂之情。
我最喜爱的咏雨佳作莫过于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才醉,何时重?自然人生长恨水长东。”全首词抒发了风雨花落的惆怅,但写法别具匠心。春季盛开的花儿因凄风苦雨而迅速凋零,自然引起对世间风雨花残的联想。全词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遭到风雨侵犯而凋零的哀痛。而“朝雨夜风”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政治上的风雨,这样的描绘确实具有非凡的感人能量。
春雨绵绵,秋雨萦绕。当落花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零,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时,雨好像明白人心,细腻滴下,悄然撞击着心扉,诗人五味杂陈,眼泪与忧伤交织,读来令人心碎。
然而,一样是雨,在各个的诗词中却展示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苏轼在《浣溪沙》中写到:“软草平沙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透雨以后,原野变得翠绿,风景分外清爽,骑马于芳草地上,心里自然愉悦。但在众多描绘喜雨的诗中,杜甫的《春夜喜雨》流传最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好雨知人愿,正逢大地亟需之时带来滋养,在大家熟睡的夜里,雨无声细细地降下,柔情地融进大地,化为生命的光泽,让人心喜。尽管诗里未显“喜”字,但“喜”的情绪从中爆发。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如秦观《好事近》中“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光”,翁卷的《乡村四月》中写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等,均传递出清新可爱的意境,给人以舒服的体验。这些诗文流露生命的光泽与生活的希望。
唐宋时期有名的咏雨作品还有一些,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绘了晨鸟啼春时的悠闲心境;王安石的“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彷徨”,则雨中寄托了深遂的意境;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展现了他超凡的意境捕获能力。
“雨”这一意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雨中既有欢愉,也有哀怨,既有雅趣,也有禅思。雨为诗人的生命提供了广阔的抒情空间,使每一次体验都带来新的心理震撼。
以雨为题的作文相关文章:
★ 以关爱为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