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景区导游词解说3篇(旅游景点的导游解说词)

时间:2022-07-25 08:51: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山东景区导游词解说3篇(旅游景点的导游解说词),供大家赏析。

山东景区导游词解说3篇(旅游景点的导游解说词)

山东景区导游词解说1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王羲之故居的导游xxx,今天就有我带领大家参观王羲之故居。来到王羲之的故居,当然要对王羲之有所了解。下面呢,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的情况。

  王羲之,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又称:右军。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玡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临沂市。他从小就特别酷爱书法,真、草、隶、篆都很有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嗬嗬,只可惜书法上没有十八般技法,要不然肯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并称:二王,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曾经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过一段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书法精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呼。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心目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来到了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他的故宅就成了佛寺,佛寺历经战火的沧桑和兴废,为刘豫时,改名为普照寺,一直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由当时的临沂地区行政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修复了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亩。1990年十月,王羲之 故居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寻根之旅的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门上方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的手笔。我们面前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王羲之幼年酷爱书法,每天习字之后,都会在这个水池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吃水变黑,虽让经历的一千余年,其颜色都没有改变。

  这一片就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盛列着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对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推崇备至,表达了后人对书圣的敬仰之情。大家看这幅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祺裘勿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众。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曲桥了。此侨虽小,但两边桥栏上刻有中国古代24孝的故事。咱们世代中国人推崇孝道,至今仍流传着24孝的故事,在这24孝之中,我们临沂就有7孝,其中大家颇为熟悉的有:卧冰求鲤。相传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自幼丧母,其继母对其百般虐待,苦不堪言呐,然王祥对其继母非常孝顺。有一年冬天继母大病,想吃鲤鱼,王祥便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层求鱼,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有鲤鱼便从冰洞里跳上来满足了他这一要求。从此呢,: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我们已经过了曲桥,现在已经到了鹅池了,我们可以看见几只大白鹅在池中悠闲的游来游去。传说王羲之当年非常爱鹅,至今还流传着书换鹅群的说法,据说书法创作中的五指执笔法就是王羲之多年观察俄在水中的动作启发而来的。当然,现在的这些俄都是21世纪的。以前的那些鹅早就进了古人的肚子了

  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就是王羲之习字晒书的晒书台,这块石碑呢,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

  在这个晒书台的北侧是享誉齐鲁的琅玡书院,这个匾额:琅玡书院四个字是在王羲之《圣教序》中得来的。在书院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石刻,像这边的《琅玡帖》、《丧乱帖》、《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实再现。此外还有大小兰亭图等。墙上挂着的是我们前面已经参观过的碑廊中的作品原件。

  在晒书台的西侧,有一块御碑高立于台上,上面刻有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临沂时为琅玡五贤题的诗 诗曰:孝能竭力王祥拦,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所谓琅玡五贤指的是古代临沂历史名人王祥、王揽、颜真卿、颜杲卿、诸葛亮。

  王羲之故居的游览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对王羲之有所了解,对临沂的历史有所了解。非常欢迎大家再次来临沂,再次游览王羲之故居。

山东景区导游词解说2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怪不得我一上车就感觉今天的阳光特别的灿烂,原来是因为大家美丽可爱的笑容啊!看得出来大家昨晚一定是睡了一个好觉,对吧?我们导游常说客人的笑容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今天很感谢大家,您的笑容给了我一个阳光般灿烂的好心情!

  孔子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迎接来自远方的朋友,带领大家游山玩水,一同分享旅游的快乐对我们导游来说就是一大乐事。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文化名城----淄博,我来自淄博青年旅行社,是一名有6年工作经验的专职导游。我姓吕,大家可以亲切地叫我小吕,各位在淄博这段时间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感受旅游的乐趣!在我旁边坐在驾驶位置上的王师傅是我的老搭档了,他是位有着十年旅游车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大家在淄博旅游的这段时间,他也将和他的爱车一起全程陪伴我们。

  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我们乘坐的旅游车是一辆蓝色的33座苏州金龙旅游车,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告诉大家,请大家记下我们的车牌号码鲁C12345,如果您在景区和我们走散或者想提前回去休息,记住车型和号码您会很轻松地找到它。

  我们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缘分让我们相聚在一起,相信大家都会十分珍惜这段同行的缘分,在旅途中彼此关照。我和王师傅是值得大家信赖的,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大家度过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特殊的要求,请时间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您解决的。

  好了,现在请大家带上快乐的心情,和我一起开始我们的“快乐淄博游”吧!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景点是位于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的蒲松龄纪念馆,纪念馆距离我们现在的张店区需要大约1小时的车程,大家可以边听我的讲解边欣赏路边的风景。

  现在我们经过的地方就是昨晚大家下车的淄博火车站,昨天太晚了,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火车站的模样。现在我们看到的火车站是在1903年德国人修建的车站基础上于2002年4乐28日改建而成的,站房面积5714㎡,年发送旅客300万人次,整个火车站广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矗立于广场中央的名为“齐之风”的雕塑了,有谁能告诉我那个雕塑是一个什么字吗?对了,是大篆书的“齐”字,这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为火车站的落成量身设计制作的。

  在雕塑的表面刻有齐国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景象的8幅图案。如果时光倒回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已经幸运地跨出了国门,来到了有“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之称的泱泱大国——齐国,这是因为淄博市的临淄区是齐国都城的所在地,大家不妨多留意,在以后的游览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景区的路灯、景观雕塑都是以齐国战车、车马为装饰图案。

  淄博市是一个组群城市,位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全市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人口418万,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淄博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淄博市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3000多年前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繁荣昌盛长达800年之久,因为齐国兴起的蹴鞠运动,淄博临淄还被国际足联和亚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市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北有“北国江南”马踏湖、中部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故乡,西部有被誉为“旱码头”的周村古大街、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等等。相信淄博的好山好水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

  好了,前面就是蒲家庄了,请大家等车停稳后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随我一起走进蒲松龄。我们沿着这条青石铺成的小路,走过古香古色的明清式建筑商业街,我们前面那座青砖灰瓦的大宅院就是蒲松龄纪念馆,是一座具有北方居民特色的明清式格调的四合院建筑。门楣上的“蒲松龄故居”几个字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提写的。蒲松龄纪念馆是1980年在先生的故居的基础上建立的,共分为生平、著作、聊斋正房、名人书画、外文以及彩塑6个展室。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蒲松龄纪念馆,来了解这文学大师艰辛、坎坷的一生吧。这里是故居前院,大家面前的这尊汉白玉石雕坐像,就是蒲松龄先生了。他正在捻须沉思,似乎正在在构思聊斋故事呢。旁边这些是著名的太湖石,其中有四块非常像四个象形文字,大家不妨猜猜看能猜出来哪四个字吗?。对了,就是“山明水秀”。

  关于蒲松龄的一生,后人用“读书、教书、著书、科考”这8个字来概括,非常贴切。蒲松龄1640年出生在山东淄川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1715年去世,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除了大家熟悉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著五册、戏三出、通俗俚曲十四种”,共200万字,关于这些著作大家一会在著作展室可以详细地了解。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没有出过显赫的人物,在当地也是大族,蒲松龄先生的父亲蒲磐原是读书人,但因困于屋场连个秀才也没中,遂去经商多年,家中称“素封”,到四十岁还没有孩子,对家业也不怎么治理,正值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因家中请不起塾师,蒲磐就亲自教孩子们读书,蒲松龄先生自幼聪明过人,由于勤奋聪慧深得父亲的钟爱。

  在他18岁的时候尊父母之命和本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刘孺人结为夫妻,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考中秀才,文章深得当时山东学政施闰章的赏识,称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间名文颇高。大家请往这边走,此后他与同乡好友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这几张图片就是反应当时他们在淄川留仙湖、般阳河边活动的场景。

  在蒲松龄25岁的时候,由于家里妯娌不和,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矿无四壁”,生活陷入了困境。迫于生计,31岁时应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其做幕宾,当走到了青不关时,看到两岸的山势险要由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其中四句是这样写的:“山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在这期间蒲松龄先生目睹宦海风云,饱尝游子之苦,再加上临近科考,仅做了九个月的幕宾,即返回了故里。在做幕宾的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是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回到家乡的蒲松龄生活无计,后又到了西铺毕际有家设教绰然堂,从此他在毕家度过了三十年的私塾生涯,直到71岁时才撤帐还乡。

  他在教书、著书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考取功名,曾多次应考,但屡次不第,直到晚年援例入贡,才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名。撤帐还乡后,蒲松龄开始了暮年的家居生活,同年乡里举行乡饮酒礼,蒲松龄的昔日好友李友梅、张历友被推举为乡饮介宾,这对当时的文人来说也算是一种荣耀;蒲松龄74岁的时候妻子病逝,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两年后,也就是1715年正月22日,先生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一代文学大师就这样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这里展示的是从蒲松龄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酒杯、烟袋以及四枚寿山石印章,这面铜镜和耳勺是蒲松龄的夫人用的。

  大家请跟我往这边走,这座农家小院便是蒲松龄先生当年生活、居住并写下《聊斋志异》的地方-----聊斋正房。小院是个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三间正房就是著名的“聊斋”,东西各有两间厢房。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他的后人居住,后来被毁,房主出走东北辽宁。直到1954年才重新修建,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聊斋,感受蒲老先生的真是生活吧。

  大家迎面看到的这幅画像是蒲松龄74岁的时候,他的小儿子蒲筠请当时寓居济南的著名画师朱湘鳞画的。画像中蒲松龄身着素色官服,端坐在椅中,手捻银须,似在沉思,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露出一股浩然之正气。宛若阅尽世间冷暖沧桑,悲欢离合。真实的道出了蒲松岭难了的科举情节和他终的人生感悟。画像上还有蒲松龄的亲笔提拔,其中一则是:“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奕孔之羞。康熙癸己自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相貌平平,身体修长,今年74岁了,共计25000多天,什么事也没有做成,头发也白了,面对自己的子孙,感觉很羞愧。很显然,这是他的谦词。或许,对于科考为官、光宗耀祖来说,蒲松龄是自惭形秽的;但对于我们整个中国的文学事业,一部《聊斋》则足以让他彪炳史册,谈何“羞”呢?另外一则是“癸己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 意思是说癸巳年九月,蒲筠请朱湘鳞为我做此画,身上穿着贡生衣服,并不是我的本意,恐怕百年之后被后人所耻笑。

  在这幅画象的两边悬挂着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题写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画像下面条几上,摆放着的这块像正在鸣叫的青蛙的石头,据说是蒲松龄先生健身用的,此石是蒲松龄先生在毕府教书时的旧物,名为蛙鸣石。在年谱中有首诗记载为证:“我与蛙鸣兼明月,俨然鼓吹小山边”。

  西边这间偏房是蒲松龄的书房兼会客室,这里还珍存着当年蒲松龄亲手用过的故物,如雕花木桌、书架、笔砚、铜烟袋、图章……它们看上去简朴而平凡,却在诉说着蒲老先生当年的满腹才华和怀才不遇,以及他的落魄与执著。东边是蒲松龄的卧室,1715年农历正月二十二,蒲松龄就在这盘土炕上“倚窗危坐而卒”,炕头上的锡台灯是从蒲老先生的墓里出土的。他烛照了蒲老先生后孤高而清淡的岁月。

  我们一起去著作展室看看吧,之前给大家介绍的那些蒲松龄的著作都陈列在这里,由于蒲松龄生前家境贫寒,所以《聊斋志异》没有刊行,初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行,早的刊印本是乾隆31年出版的“青柯亭初雕本”,那时蒲松龄已经去世57年了。《聊斋志异》后来被改编成诸多戏曲、影视作品。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画皮》、《胭脂》、《古墓荒斋》等等。后面还有书画展室和彩塑展室,分别用书画和彩塑的形式表现了《聊斋志异》里的故事。

  在离故居一箭之遥,还有一处纪念蒲松龄的景点聊斋园,.聊斋园是淄川蒲家庄投资兴建的。是以园林为表现形式,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式的大型名园景区,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园内有著名的柳泉,柳泉,因一口清井、一片柳林而得名。相传蒲松龄为了搜集创作素材,曾多次在此设茶招待过往行人,免费为他们递烟送茶,询问他们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这些奇闻轶事正如源源不断的柳泉水一样成为了他创作《聊斋志异》的源泉。蒲松龄本人也异常热爱此地,故自号曰:“柳泉居士”。清泉的旁边还屹立着茅盾先生当年拜访蒲松龄故居时留下的手迹“柳泉”两字的石碑。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只能游览蒲松龄纪念馆,不过大家下次来淄博的时候一定要去聊斋园看看。

  好了,现在留给大家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半小时后我们在纪念馆的正门集合!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俗话说“十年休得同船度,百年修得共枕眠”,非常感谢老天让我们有缘相识,也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有了大家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旅程如此顺利,如果小吕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望各位多谅解。快分别了,送给大家一首歌吧,借我的歌声来表达我对大家殷殷的话语和深深的祝福,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一首《相逢是首歌》送给各位!

山东景区导游词解说3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的行程是威海石岛赤山游。下面我把景区大体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赤山景区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威海市东南部的石岛海滨。整个景区前期基础建设投资3.2亿元,景区占地12.8平方公里,山海相连。2005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当年就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威海三大景区之一和山东旅游新热点,也是韩国和日本游客来山东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赤山海拔370米,雄峙黄海之滨。这里以“东方神山”、“佛教胜地”、“海岛民俗”、“森林公园”而著称。整个景区踞赤山山系,与黄海相连,三季花香,四季树绿,森林覆盖率95%以上,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4摄氏度,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达69028个/立方厘米,被誉为“天然氧吧”;山中园林设计非常到位,曲径通幽,溪水潺潺,林间花木弥香,百鸟婉转。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英名远播的日韩的赤山明神就出生于在赤山红门洞,自古这里又有“海外仙山”、“神之故乡”之美誉。

  景区现有威海古老的佛教寺院——赤山法华院;

  世界一的观音动感音乐喷泉广场——极乐菩萨界;

  世界的锻铜神像、中国海神像——赤山明神(大明圣境);

  反映胶东历史变迁事象的民俗博物馆——荣成民俗馆;

  记述韩国民族英雄、海上贸易家张保皋生平壮举的张保皋传记馆等10大景区。由于景区面积较大,为方便游客配备了舒适的旅游观光车,大家可以坐旅游车方便快捷的到达各个景点。

  早在春秋时期,赤山因山体岩石发红得名,并成为沟通中韩日南亚商业贸易的北方名山。隋唐时期,更有天门院、竹林寺、红尼庵等寺院闻名。公元807年,新罗人(今韩国)张保皋应征唐朝,因武艺超群,作战勇敢,功勋卓著而成为“武宁军小将”。当时,与韩国一衣带水的石岛湾众多村庄居住的新罗人,几乎人人信仰佛教,为了家乡人的精神寄托,张保皋征得唐王同意,于唐穆宗四年(公元824年),在赤山浦(今石岛湾)建立寺院。因建院时请来的首批僧人属于天台宗,诵读的是《法华经》,故取名“法华院”。 公元828年,张保皋回新罗平定海盗之后,开辟新罗、中国和日本三国之间的海上通道,致力于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显赫一时的“海上王”和新罗的民族英雄。

  公元837 年,日本高僧、日本天台宗第三代座主圆仁法师,为天台宗未解教义入唐求法。圆仁入唐求法九年零七个月,期间往返赤山三次,滞留时间共达两年九个月。他根据亲身经历用汉语所著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后人列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是研究唐代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史料。张保皋和圆仁的到来,遂使赤山成为佛教胜地和中韩日三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地。景区的圆仁入唐求法馆主要展示了隋唐佛教发展史、圆仁法师入唐求法及归国后在日本建立赤山禅院的过程。

  位于景区东端峰顶的赤山明神铜像高58.8米,重380多吨。是目前世界上的锻铜神像,据史料记载,赤山明神是中国古代北方及沿海的地域保护神。其威力广大,能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公元847年,圆仁法师由赤山浦渡海回国。途中突遇风浪。危难之时,赤山明神现身施法,海面顿时风平浪静。圆仁一行化险为夷。得以顺利回国。他圆寂后,弟子遵其遗嘱,修建了后来成为日本京都七大古都之一的赤山禅院,供奉的主神就是赤山明神。

  景区中心的极乐菩萨界,是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集雕塑、音乐、喷泉、瀑布、焰火于一体,生动演绎古老佛教文化的报考音乐广场。它以水幕环绕衬托,高25.8米、重200余吨的锡青铜铸造的滴水观音位于广场中心,观音自转一周,莲花座下的金童玉女手托金盘,从徐徐开启的门中走出,承接观音菩萨抛洒的甘露。护法的四大金刚力士口中喷出五彩火焰,供养菩萨翩翩起舞,池边的9条金龙紧跟着行云布雨,喷出水柱,阳光下水幕喷泉中折射出神奇的七彩霓虹,整个演示过程15分钟,其设计之新颖,规模之庞大,效果之独特,意境之殊胜,实属世间独一无二,非佛之宝地难得一见。

  法华院:胶东半岛早的佛院之一,也是目前威海一的佛教寺院,公元824年由新罗人张保皋所建。因建院时请来诵经的首批僧人属于天台宗派,诵法华经,故此院命名为法华院。1988年该院重建,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院名。整个寺院由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三佛宝殿等组成。古刹掩映在碧树秀林之中,四周层峦叠嶂。常年云笼霞罩,庙宇香火旺盛。

  荣成民俗馆:位于法华院南,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共设有山海耕牧、城乡情韵、劳逸人生3大展厅及沃野追梦、沧海弄潮、乡舍问俗、古城寻风、手上营生、逸趣闲情6个展区。主要通过实物、图片、雕塑模拟等手段,反映荣成近代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及传承变化,展示荣成的风土人情和荣成人民的勤劳智慧。

  张保皋传记馆:位于莲花山南侧,占地1.3万平方米,总投资2100万元。共设大唐追梦、武宁从军、缘定赤山、清海沉浮、源远流长五个展厅及一个影视厅。主要展示张保皋入唐背景、参加武宁军作战、建立赤山法华院、设立清海镇、扫平新罗海盗、禁止奴隶买卖、开展海上贸易活动等内容。展馆建筑为仿唐风格,雕梁画栋,气势宏伟。院内矗立着8 米高的张保皋铜像。四周长廊环绕水榭迂回,翠竹繁花掩映其中。在张保皋传记馆后的莲花顶上,矗立着高15米的张保皋纪念塔,由韩世界民族联合会捐资建立,韩国前总统金泳三题写了碑名。

  赤山明神:为目前景区的景观点,占地2.6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由大明圣境石牌楼、仙人棋盘、东峰观景台、赤山明神铜像及其他附属建筑组成。其中大明圣境石牌楼高12.48米,宽26.98米,由著名书法刘炳森题字。赤山明神像为亚洲的锻铜坐神像,高58.8米,总投资4500万元。据史书载,赤山明神是中国北方之保护神。他不仅是中国民间的保护神,也是韩国,日本、甚至波斯、大食(阿拉伯)等诸多国家民间的保护神。尤其是韩国、日本的许多禅院里如今供奉着赤山明神(新罗神)。

  法华塔:位于赤山禅院后的赤山西侧,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高48米,共七层,该塔耸立于郁郁葱葱的密林中,气势恢弘,登塔远眺碧海蓝天,翠峦奇谷,鸟韵交啼,百卉异香。

  十大景观区空间序列清晰、功能完备,特色鲜明。赤山法华院、赤山禅院、极乐菩萨界、大明圣境、天后宫现已形成了山东的宗教文化景观建筑群,每年的佛教道教节日,这里都举行盛大的法会,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香火之鼎盛为胶东佛教界之。钟灵毓秀的石岛赤山以碧海蓝天、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每年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人。

山东景区导游词解说3篇(旅游景点的导游解说词)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