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作文7篇(我的心爱生作文)

时间:2022-08-05 18:30: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心生作文7篇(我的心爱生作文),供大家品鉴。

心生作文7篇(我的心爱生作文)

心生作文1

  自古,茶就是我国的一大标志。茶分很多种,我印象较深的有龙井茶、黑茶、普洱茶和铁观音。其实我不大懂茶,更不知道什么茶经、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

  爸爸很喜欢品茶,家里也有三、四套茶具,通常晚上八、九点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品茶。大多时候都是爸爸在讲他的“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各种,下焉者牛饮茶汤。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而我只是把这些大道理听一点记一点,从未认真思考过。

  今天,领悟到洱海的苍茫,云朵的缭绕后,便去了白族那儿品了三道茶。

  茶,最喜欢的还是龙井。这龙井茶还是再游西湖的时候品尝的,开水现冲,风味绝佳。更有名人说过,龙井过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有“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之感。

  而今天所品的三道茶,不同以往自己所喝的。这三道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就是俗话说的“一苦二甜三回味。”这当中有自己爱喝的,也有只喝了一口的。苦茶喝起来确实如它的名字般很苦,印象中的黑茶也是这般苦,但二者喝起来还是有区别的。最后一道“回味”,只喝了一口,便放下茶杯,不再拿起。也说不上来,哪里不喜欢,只是不惯那味道。

  古代也有很多文人墨客爱喝茶,也留下了很多有关茶的名句,唐代诗人郑愚的“茶诗”将品茶的过程描写的唯美、富有意境。那句“惟忧碧粉散,尝见绿生花。”更是诗中的妙处。还有唐代钱起的那句“尘心洗尽心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让我受益很深。

  茶浮心生,品茶时,能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不再浮躁,也正如家中一套茶具上的回文诗:可以清心亦,亦可以清心,心亦可以清,清心亦可以,以清心亦可。

心生作文2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原是作家宗璞所写《紫藤萝瀑布》文末含蕴的描述。我读她、品她已经是不下十遍,却仍感到美的那般……

  我在提起宗璞及她的作品时,朋友问我紫藤萝究竟是什么。是呀!这种美的实质,我大抵也不很清楚还有这样的一件值得人赞美的完好的东西还生存在这个令人窒息的空间里。只是莫名的冲动我想到了我要去看看那美丽的“瀑布”。

  ……

  不久前的某一刻,我确信我真的是见到了那情那景,远近是一片浅紫色的美不胜收的正如少女的舞裙,让我陶醉其中。于是我也舞起来,也开始欢歌……

  这生命美的绽放呀!也许只有在这里才会冲走我心中总也如野草般的悲伤。也许,这里是我惟一的寄托。

  这时我已荡在了花潮的中心,那是多么地令人兴奋。突然眨眼是一片野草,那浓得呛人的春气混着泥土味正扑鼻。我拼命地挣扎着想要逃脱这个我认为是本不属于我的世界。我认为自己就一直这么地走,会走出去的。

  然而却似乎有人告诉我,紫藤萝于我,于我的心中早已不存在了,我所属于的是野草,是野草永远的孩子。我差不多是哭了,很无助。

  这气味儿,这十多年来让我痛恶的气味儿,在我总算又见到紫藤萝的时候,像沙漠幻绿洲那样,让我再一次悬摔了下来。我……我实在是渴望离开,向往我的紫藤萝可有人说在我心中,她走了,走得很急。因而我便很急地追,然而野草似乎宣告着世界已属于它了。

  我终究还是呆在这十多年来生养我的丑恶的土地上。我知道,其实不只有我,每个人的紫藤萝几乎都被掩埋了。

  至少我加快了的脚步无济于事,总也走不出这一片野蛮的葱绿。

  可是,这葱郁的一片,也许预示着紫藤萝的重生?

心生作文3

  林语堂先生曾说:“赏玩一样东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

  想起途中老师所推荐的苏轼的《定风波》,许是有先见之明,希望我们为苏轼的那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所染,且抛去所有不快,所有烦闷,好好领略这闽南风光。

  在江南久居的越人,不曾知这方闽南之地冬日的与众不同。不同于江南人们在这暮冬蛰居一室,与暖气为伴,这儿却宛如初夏,阳光正好,穿过树隙,带着夺目的绚丽,似是最繁华的`烟火。空气中弥漫的是柠檬叶的香气。确实是一个宜人之地。但由于纠结选课,郁郁之气结于胸腹,对这份初夏的温柔便兴致缺缺。

  林语堂纪念馆是一个很让人静心的地方,不必按捺心中的不愉悦,烦闷自会被洗涤。坐落于一片香蕉林海,与江浙沪相异的是:这儿少了几分游客的喧嚣,多了几分宁静与从容,大抵任何喧响都是对比般温情最残忍的打扰。纪念馆很小,不过一间二层小楼。但就是这方寸之地,却让人轻松,让人愉悦。纪念馆讲述了林语堂的家庭、他的学历、他的作品,流露着他的柔情、他的渊博、他的幽默风趣。我其实并不了解林语堂,但在这方寸的格局中,我萌生了应该多多认识他的冲动,以及不曾对他有过深入了解的后悔,即使我曾读过《苏东坡传》,即使我知道来漳州定会参观他的纪念馆。我总觉得他的文宇过于平实甚至有些平淡,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哲思之句,不如秋阳般的《黄州突围》,语言亦不似同代的鲁迅那样尖锐辛辣,带着浓浓嘲讽。作为越人,偏爱鲁迅无可厚非,因为语言的亲切感,因为俚语。但平淡之言加诸于林语堂,实属无稽之谈。

  林语堂的文字深刻之处,不在于难懂的字句,而在于背后的深意。他定义苏东坡是标志,代表了文人的愉悦,看似好懂,却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一块刻石上,我找到了《京华烟云》中的一句话:“别轻易认输,别总对自己说没有办法,人生中许多事,只有经历过,疼过,才能真懂。”很简单,很直白,却猝然击中了我的心,我一直忧心选纯文会学不好历史,但既然喜欢,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在眺望台上远眺,阳光渐渐柔和下来。风拂过香蕉树叶,温柔地轻轻摇晃宽大的叶子。

  回想起纪念馆最后写的,林语堂在闽南长大,他有好奇,便用目光在树干上摸索;他反感人争抢,觉得是在高山上看蚂蚁。直白而幽默,带着孩童般的打趣。

  或许只有闽南此地才能养出这样直白而幽默的人才。在闽南久居,亦会沾染此般年少的气息,养出年轻的心境。

  林先生的那句:“赏玩一样东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其实,欣赏的美景,亦是心的风景,而风景的净化,亦是心的蜕变。越人游闽,心境改变于云深不知处。

心生作文4

  曾经的曾经,我们喝着便宜的饮料开心地嬉笑着;我们得到一点点零花钱也会高兴地蹦蹦跳跳;我们看到乞丐会悲悯地看着他并上前施舍。那是小时候的我们,如此天真纯洁善良,心里用清澈的水蕴育着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

  然而,时光荏苒,曾经的孩童也渐渐成长为今天的少年。心中那朵莲花还来不及绽放洁白的花瓣,那一弯清水已被世俗染成了浑浊的污水,因此那朵莲花慢慢枯萎凋零——这是现在的我们:便宜的饮料不再入得了我们的眼,喝的吃的应该是高档次的东西。那点零花钱根本不够我们挥霍,于是我们向父母伸手要钱,永无休止。因为,总有更好的东西捕获我们的心,父母不允许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被我们不断浪费,所以我们满足不了无尽的贪欲,把一切的不快撤在他们身上。遇见乞丐,不再走近,反而漠视甚至躲避。也许是因为他们脏兮兮惹我们厌烦,也许是因为我们渐渐把施舍当作丢脸的事。

  如今的我们不再如以往欢乐,失去了纯真,多了许多负面情绪:嫉妒、自卑、紧张、担忧……

  回首过往的时光,我们也许会为失去纯真而吁嘘,会有过懊悔和惭愧。但我们仍然按照世俗的步伐走下去,任由纯真与我们背道而驰。因为我们认为时间残酷地带走曾经纯真的心,我们回不到童年,也养不活那朵在污水中枯萎的莲花。

  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愿意,即使无法让污水变得清澈,却可以让莲花再次生机盎然。蕴育莲花的是我们的心,纯真的心才能开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世俗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心却是由我们掌控的。即使我们身处是非交织,喧嚣复杂的世俗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真,供养那一朵莲花,让它绽放出洁白的花瓣,让我们变得纯洁宁静。

  心生莲花,我们会渐渐远离是非喧嚣,远离不利于我们成长的因子。我们不会再因为自卑而与成功擦肩而过,不会再因为嫉妒而与友谊背道而驰,不会再因为紧张而与从容缘悭一面。我们会从容淡然,纯洁善良,慢慢走上那道正确的路。

  心生莲花,放飞心灵,我们一起欢乐地成长,逐渐成为一个拥有美丽内心的人。

心生作文5

  表嫂,是这次战役中的无数白天使之一,扛着家庭的同时,也担任了奋战一线的职责,我对她充满敬意。

  大年30晚,表嫂接到通知,可能会在她的医院中抽几名护士前往武汉支援。正兴高采烈吃年夜饭的大家伙们都停住了筷子,气氛被这句话凝固住了,表哥惊慌的瞬间站起来,语吃了半天,最后才弱弱的问了一句:可以不去的吗?表嫂呆了一下,然后竟哈哈大笑起来对表哥说:又还没抽到我,你紧张什么?再说,就算抽到我也肯定会平安回来的。概率很小的,安心啦!表嫂又露出一个灿烂微笑,让众人都继续吃年夜饭。

  那天晚上,我听见阳台的表嫂在打电话。那是深夜星星在山外眨巴眼,微寒的风阵阵朝表嫂吹过来,吹乱了她的发丝,也吹干了她的泪。轻轻哽咽后的她,故作轻松的语气说:还真的是我,果然是我的可能性最大这有什么,保家卫国,多好。那晚表嫂望着天空许久,她的强大与勇气,让我瞬生敬意。

  第二天早上全家人都听说了通知,大包小包的为表嫂整理了行李,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昨晚吃饭时的惊讶,只是沉重的一、声不吭的整理,所有人的眼里都布满了担忧。

  所有人一起送了表嫂去车站,路上大家都沉默寡言,可是离车站越近,大家越觉得不得不说些什么了。表哥紧握她的手,不停的说着些注意事项,表嫂轻轻地笑了,眼里含满温柔,却不见一滴泪水,她打趣说:究竟谁是护士?

  到了车站,大家反悔似的挽留,他却不见刚刚的温柔,坚定的,不容反驳地说:武汉是一定要去的,不是我去,是谁去?病情严重,不能再拖了,不用再送了。说罢,她给了表哥一个拥抱,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只是偷偷的背面我们低头擦了擦泪珠。

  她的背影是那样瘦弱,又是那样的坚强。她步履缓慢,貌似想同我们多待一会,却又是那样的坚定,像一个将要走上沙场的将士。我不禁联想到无数这样坚定而又舍己为人的白衣天使。

  在表嫂去武汉的这些天,表哥不停的、日日夜夜的盯着手机,每每吃饭前都给表嫂发信息,可表嫂一个也没回,我们都明白,表嫂根本没时间回,也不难想象她是有多么的忙碌。

  很突然的,在一个中午,表嫂趁午休时间给表哥打了个视频电话。视频中的她全副武装头发被剃了不少,只为能牢牢套住帽子。她的双眼布满血丝,黑眼圈很浓,却仍旧用活泼的语气回应我们。她偷偷摘下口罩,露出了一个微笑,又快速带回去,这时的她仍然强大。

  表嫂是这是战役中的千百万白衣天使中的一个,也是千百万白衣天使中坚强的化身,她的强大,让我不禁心生敬意。

心生作文6

  智慧是一种心镜,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再进一步讲,拥有大智的人,不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独行、超然物外的胆气。

  我曾惊叹于朱耷的《墨鱼图》。那只翻着白眼的鱼诉说了怎样的智慧心语?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这位明朝遗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间……

  如果说朱耷的智慧是一种气象,那么,庄子“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的智慧便是一种至镜。超脱于生命本相的空灵之境,乃是禅与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镜止水叹澄心,霁月光风以待人,便禅一般地诠释了朱耷的气象和庄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万物,故能在圆寂之前,叹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通往智慧的空灵之境,是没有捷径的,需要全身心地领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时,可学一学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于大自然中,领略融身于天地之间、放眼于银妆世界的寥廊与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场锻炼,智慧便是那最终的升华。修一颗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于生命无悔,于本心无愧。

心生作文7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虽然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但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时侯的照片都是用心照的。

  那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乏,照相机还是属于奢侈品,照相便成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普通百姓往往只有在盛大节日,特殊日子,或者在特定是情况下才会去拍照留念。惟其少,所以珍贵,惟其用心,所以永不退色。

  而现在,我们拥有了数码技术,可以在顷刻拍出成百上千的照片,我们还可以让照片永远如新,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惟其如此,我们对拍照反而不再用心,我们甚至忘记了为什么要拍照。总是想着留待日后做纪念,而结果则是连静下来看看的心情都没有。正因为多,正因为容易得到,我们便缺少了涵咏和思考,缺少了展望和想念。

  正如深阅读:逐字逐句认真揣摩,而且要联想,想象。仔细分析古人的见解、评论,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下来,笔记数页,感想弥多。孔夫子的韦编三绝,董仲舒的目不窥园,如此之类,都是深阅读。这种读书方式,读得慢,读得深,因为用心了,也就理解得透,收获也就越大。

  而现实世界,谁还会像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的那样:“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大家读书也是浅尝辄止,都满足于做知道分子。不要说对传统文化,所知寥寥,甚至到了提笔忘字的地步。

  手机使用,也是如此。从前家书抵万金,现在交通便利了,通讯更是方便,然而,围坐在一起的家人、朋友、同事,各人忙着聊QQ,刷微博,做低头一族。新闻里甚至说有家老人因为孙子辈不理会他,不同他聊天拂袖而去!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目的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数码技术的时代,可以记录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但仍需要我们珍惜这些点点滴滴,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它们。我们一边生活,一边回味,一边体会,一边珍惜。就在这凝眸中泄露了真相,生活就在这咂摸中流溢出滋味。有了用心生活的态度,才能说我们真正地活过。生命的照片才会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心生作文7篇(我的心爱生作文)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心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