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小组计划书3篇(智力残疾青少年小组计划书)

时间:2022-09-06 10:31: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残疾人小组计划书3篇(智力残疾青少年小组计划书),供大家阅读。

残疾人小组计划书3篇(智力残疾青少年小组计划书)

残疾人小组计划书1

  小组名称:未来充满阳光

  导师:

  组员:

  理念

  服务中心通过对社区居民了解情况,同时结合社区居委会的记录,发现社区的残疾人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大多是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受伤造成残疾,他们的生活也因身体的变化而一落千丈。许多人原本事业和生活都很圆满,却因为身体障碍而面临巨大的困难,人生轨迹从此改变。他们在忍受身心的摧残的同时,还要面对如何生存下去的现实。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们失去了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找不到未来发展的路,也失去了原先赖以生存的本领和技能。生活对他们来说异常艰难。

  服务中心通过深入观察和了解,总结了他们面临的困境:

  1、 他们面临身体上巨大伤痛,身体损伤给他们带来长期的疾病,同时,身体的康复治疗有些仍在继续,身体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苦痛。

  2、 他们面临生活上的巨大打击,突然的身体障碍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他们的生活需要他人或器械的辅助,这让他们不再具有原本的生活技能和力量。

  3、 他们面临事业的失去。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生存之道,学习力所能及的技能。

  4、 他们面临精神上的沉重打击。由于生活上的一系列困难,他们容易万念俱灰,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将来还能做什么,他们失去了继续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对未来没有希望。

  5、 他们还面对情感的无助。身体障碍让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家人,他们觉得自己从此成为了家人的累赘,再也无法带给家人幸福。同时他们又害怕失去家人,失去关爱。这种消沉的心理让他们逐渐远离家人,不愿与家人亲近和诉说,同时也排斥家人的关怀,甚至无端对家人发脾气,造成家庭的气氛紧张,出现冲突。

  因此,要改变他们这种生活状态,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满足其需求。帮助他们努力做好身体康复治疗,战胜身体的折磨,鼓励他们去学习培养生活和生存的技能,帮助他们寻找外界的支持和援助,重新建立他们的事业。同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以及找到人生的价值,获得感情上的支持。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尊心,建立生活信心,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存在的意义,体会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心中充满温暖,觉得未来充满希望。

  理论架构

  此小组主要针对有身体障碍的人的康复,偏重于向案主提供欠缺的`思想、事实真相和价值观,主要采用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小组。

  运用治疗模式的案主中心小组模式,通过小组领导者极小的帮助,小组中的个体成员找到他们自己的方向。此小组通过向案主提供治疗性条件,即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和温暖、同理的了解和倾听,为案主带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希望。同时,帮助案主找到未来生存和生活的方向,引导其发现自身的能力,明白未来还能做什么。

  另一方面,在小组过程中,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方法帮助他们学会理性面对自己的情绪。针对艾丽思提出的人格和情绪困扰的A-B-C理论,小组通过游戏和引导,帮助他们改变对意外伤残事件所持有的信念系统,让他们摆脱万念俱灰的情绪。同时,让案主情绪趋于稳定,培养他们对挫折有更大的包容性。

  此外,运用发展性模式,发掘案主发展的可能性和潜力。通过发展性模式小组,让案主宣泄阻碍个人的害怕和负罪感等负面情绪;通过小组的归属感,为组员提供支持,发掘内在能力,得到接纳和关心;通过表达成就感和小组认同,提高自尊;通过现实的导向,明白他人与自己有同样的生活经历,了解他人的挣扎和应付过程;自我欣赏,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了解更多应付生活困难的方法。

  目标及目的

  目标:为组员找到人生价值及生存能力,改善组员负面情绪,增加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希望。

  目的:

  1、 让组员认识情绪,学会理性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新的角度思考面对人生挫折。

  2、 引导组员动手和思考,让组员认识和发现自己的能力,学习应对生活困难的方法,提高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找到生存的价值。

  3、 增加组员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让组员体会到温暖,减少自卑感,明白家人的期望。

  服务对象:缺乏生活信心,无法面对现实的成年残疾人

  小组特征:

  1、 性质:治疗发展小组

  2、 活动次数:4次

  3、 时间:下午2:00-3:30

  4、 地点:社区服务中心

  5、 人数:6人

  招募方法:

  1、 工作人员亲自致电招募对象宣传并邀请参加。

  2、 工作人员亲自到符合条件的招募对象家中宣传并邀请参加。

  3、 于服务中心内张贴海报。

  4、 通过社区居委会宣传,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没邀请对象参加。 


残疾人小组计划书2

  活动主题:我们都一样

  主办单位:美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分队

  协办单位:金堂县特殊教育学校;美术学院宣传部、外联部

  活动对象:文理学院学生群和特教学生

  活动时间及地点:2011年12月2日至3日,学院食堂前

  活动背景

  残友是我们早就饿个社会中特殊的群体,是需要我们关心、帮助,同时又需要平等对待的群体。

  目前,我国有五千多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平均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关系到两亿多亲属,是当前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活动准备

  1.11月30日,提前与特教学校取得联系,充分做好活动的沟通,就相关事宜达成共识,并明确双方的工作。

  2.做好宣传事项,向院各系分会提出邀请,共同参与。

  3.准备活动所需工具:2张展板,四个眼罩,一个大横幅,足够的桌椅。

  4.制作问卷,便于活动期间调查。

  5.12月1日下午召开工作人员会议,说明并分配工作。

  活动安排

  12月2日安排(校内宣传)

  一、场地前期准备:青分人员提前布置活动场地。

  二、活动流程:

  (1)早上9点前在食堂前摆放两块展板,引起大家重视。

  (2)中饭时间,在活动地点拉出横幅。呼吁大家签名,为残疾人送上祝福的话语。

  (3)邀请同学互动,参加体验残疾人生活的活动。让同学带上事先准备好的眼罩行走,并在问卷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4)下午5点结束,工作人员收拾好活动的物品。

  12月3日安排(特教行)

  一、活动前期准备:

  1.集体购买部分文娱用品送给特教的孩子们;每位前去的同学,准备一份自己的礼物给孩子们。

  2.每位成员带上纸笔,便于和特教的孩子们交流。

  二、活动流程:

  (1)8点半前到达特教学校,和孩子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将之前活动的“爱心横幅”送给孩子们。

  (2)9点,将我们准备的礼品送给孩子们,并与他们做游戏,陪他们打羽毛球和乒乓球。

  (4)10点45分,和孩子们告别,并且合影留念。

  (5)11点05分,回学校。

  活动后期工作安排

  1.活动后都要清楚场地杂物,清点物品。

  2.将借的展板归还。

  3.了解参加活动人员的感受,开座谈会交流大家感受。

  4.撰写通讯稿和活动总结。

  5。整理照片,举行活动成果展。

  经费预算

  交通费:

  宣传材料费:

  慰问品经费:

  其他

残疾人小组计划书3

  活动背景

  体验,唤起学生的真情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目标。要实现对学生的精神构建、灵魂塑造、人格养成。那种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静态地分析别人的做法虽能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获得理性认识,但这种间接在知识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却绝不能等同于直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种缺乏内心触动的情感只会让学生成为“嘴里讲道德,耳中听道德,而所作所为不合乎道德标准”的两面人。在体验中,拉近了我们与残疾人的距离,在带着自身情感的感受与理解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与残疾人产生了共鸣。这种共鸣也引发了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引发了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使他们真正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残疾人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诸如“上下楼梯”“上厕所”“过马路”“下课游戏”等许多的困难和不便。“残疾人遇到的有些困难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可能对正常人来说非常简单的事他们却要几次几百次甚至几千次的努力才能完成。亲身体验到残疾人的不便,尝试模仿不同的残疾人去生活,你们想试试吗?”

  活动时间地点

  12月3好(礼拜五)中午与汽车系宿舍楼前

  活动安排

  1•给你10分钟的黑暗:用黑色布条蒙上眼睛走完一段路程,用条幅隔开一段小路可以设置一些障碍比如十字路口等。分辨一些各种调味品与饮用水,摸着解开绳子上的结,闭着眼睛画画等。

  2•手语传递心:随机选两人一组让一方用手语向另一方传递自己的意思。

  3•用心拥抱世界(双臂残):把双手扎起来完成写字、喝水、拿课本、单手穿衣服,用左手写字,夹乒乓球

  4•让思想飞向远方(双腿残):坐在轮椅上去电话亭边打个电话、上台阶、行走

  残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残疾人也是当今社会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一支重要力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也渴望与健全人一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人类文明、社会物质与文化成果,改革开放30年来,残疾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越来越多地博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在“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下,残疾人正在克服自身困难,尽力融入社会,残疾人自身的精神风貌,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通过旅游这种形式进一步融入社会,饱览祖国各地锦绣山河,旅游这种形式能唤起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愿望。 旅游这种形式是残疾人自强自立,走出自我封闭的一种有益手段,也能使更多的人们,社会了解和关爱残疾人,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构建河蟹社会的要求。

  活动意义

  残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残疾人也是当今社会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一支重要力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也渴望与健全人一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人类文明、社会物质与文化成果,改革开放30年来,残疾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越来越多地博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在“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下,残疾人正在克服自身困难,尽力融入社会,残疾人自身的精神风貌,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通过游戏这种形式进一步融入社会,呼唤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 游戏这种形式是残疾人自强自立,走出自我封闭的一种有益手段,也能使更多的人们,社会了解和关爱残疾人,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活动准备器具

  布条、筷子、笔、纸张、绳子、各种调味品与饮用水、课本、衣服

残疾人小组计划书3篇(智力残疾青少年小组计划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