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3篇

时间:2022-10-02 10:54: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3篇,供大家参考。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3篇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1

  出处:《左传·鲁庄公三十二年》。

  意思: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平息。比喻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掉,就得不到安宁。也作“庆父不去,鲁难未已”。

  春秋时,鲁庄公共有兄弟四人,除了庆父外,还有两个兄弟叔牙和季友。庄公和季友是同母所生的亲兄弟,庆父和叔牙是另一个母亲所生。兄弟四人,就此分成两派。

  鲁庄公三十二年,庄公病得快要死时,考虑了谁继任国君的问题。他先征求叔牙的'意见,叔牙说:“庆父有才,让庆父继任的好。”庄公又问季友,季友表示:誓死扶持公子般(或作班)为国君。

  公子般是庄公的大儿子。庄公共有四个妻子,其中一个没有生儿子,其余三个各生一子:般、申和开。

  等到庄公一死,季友怕叔牙支持庆父,便假传国君的命令,派人把叔牙扣押,并送药酒给他,叫他自杀,叔牙就这样死了。季友随即立了般为国君。

  鲁庄公死后不到两个月,庆父就派马夫荦(luò)把般暗杀了。季友听说般被害,知道是庆父干的,但是自己没有力量对付庆父,只得躲避到陈国去。庆父为了掩人耳目,暂不登上君位,却让年龄最小的开(八岁)当个傀儡。于是开继任国君,后称鲁闵公。

  鲁闵公的舅舅是当时诸侯的霸主、齐国的国君齐桓公。齐桓公当然支持鲁闵公,而且帮助季友回鲁国做了国相。闵公元年冬天,齐桓公派大夫仲孙到鲁国访问,探探情况。仲孙在鲁国了解到:庆父的野心还没有死,鲁国的祸害还没有完。所以他回国向齐桓公报告道:“不去庆父,鲁难未已。”齐桓公听了,不免担心。第二年,鲁闵公(开)果然又被庆父杀害了。季友就带着申暂往邾国。

  鲁国人一向信服季友,憎恨庆父,这时便一致起来反对庆父。庆父见形势不妙,伤感语录,逃到莒(jù)国去了。

  庆父一走,季友就带着申回国,请齐桓公来定君位,立申为鲁国国君,即鲁僖公。鲁僖公按照季友的主意,派人送礼物到莒国去,请莒国国君代为惩办庆父。庆父走投无路,终于自杀,鲁国的内乱才算平定。

  由于这段故事,后来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庆父。“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成了一句成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2

  【典故】

  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买嘱,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子斑,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斑。当年八月,鲁庄公病死,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为鲁闵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鲁闵公二年,一对奸夫妇又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姬申得立,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庆父于途自缢;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很生气,将哀姜召回,也杀了。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成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拼音】

  qìngfùbùsǐ,lǔnànwèiyǐ

  【注释】: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已指无法了结,停止的事物。

  【出处】:

  《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例子】: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3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庆父凶残专横,且隐隐约约地知道他与哀姜关系暧昧,不愿见他,就叫来二弟叔牙商议后事。谁知叔牙早被庆父收买,极力推荐庆父,庄公没说什么。又叫来三弟季友,季友明白庄公的心意,盛赞公子般的仁德,愿竭力拥戴般继承王位,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遗诏,让公子般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kuǐ lěi],再伺机而动。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yàn]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zhū]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动乱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檄[xí]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