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先进村典型经验材料3篇(创建文明村事迹材料)

时间:2022-10-04 14:13:5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文明创建先进村典型经验材料3篇(创建文明村事迹材料),欢迎参阅。

文明创建先进村典型经验材料3篇(创建文明村事迹材料)

文明创建先进村典型经验材料1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典型经验材料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启动以来,按照方便操作、简化程序、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注重宣传教育、实践养成、示范引领、常态长效,在我们展现出更加良好的文明风尚。经过2年多的努力,我们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称号。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文明创建有力

  按照“领导小组主导、区创建办统筹、成员单位落实、干部群众参与、我们上下联动”的原则,我们建立了创建工作推进、联席会议、督查通报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构建了由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组成的三级创建工作组织架构;领导层负责“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总体策划部署、督查指导、综合保障工作;管理层负责指导和推动分管领域和分管部门的创建工作;执行层负责组建工作团队,制定本单位工作措施,落实创建工作任务。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统筹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相关区级领导每两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分管领域和分管部门的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专项突出问题。三是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在我们招募了300名城市文明监督员,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对我们各单位创建工作开展随机巡查;聘请了30名区人大代表、30名区政协委员组成特邀监督组,对各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组建了由区委督查室牵头,区政府督查室、区纪委、区创建办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对各单位创建工作开展常规督查。

  二、加强宣传教育,文明创建有声

  一是新闻媒体深入宣传。

在电视台、报纸、手机报等区内媒体进行了深入宣传,普及创建常识,报道创建动态,刊播系列文明言论、评论,开设“领导访谈”“文明创建进行时”“文明点赞台”等栏目。二是户外广告广泛宣传。在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发布创建文明城区标语,印制《市民手册》15万册,《倡议书》《创建小常识》等宣传资料2万余册,免费赠发市民。利用高速公路沿线、城区和镇街的大型户外广告牌、建筑工地围挡、公交站牌、社区宣传栏、商业楼宇户外LED屏等刊播创建公益广告。三是理论宣教巡回宣传。组建由机关干部、高校教师、理论爱好者、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文明江城理论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创建文明城区巡回宣讲。各镇街结合“理论龙门阵——五个一百”系列活动,组将基层宣讲小分队,采用“名嘴龙门阵”、院坝“微宣讲”等形式,开展文明创建面对面宣讲。

  三、深化文明行动,文明创建有效

  一是开展微笑满城区文明礼仪行动。

为帮助市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各镇街启动开展了“马上忌口文明言谈”、“马上牵手拒绝生活陋习”、“马上留步文明出行”等“三马上”文明劝导行动。劝导活动在常态化开展的同时,定于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上午,由各镇街、区级各部门选择重点路口路段、公共场所等同时进行,有效地引导规范了市民的文明行为。二是开展文明生活行动。组织开展“衣旧情深”闲置衣物再利用行动、文明餐桌行动、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社区邻里节”、“一小时红马甲”、“雷锋的士”创建活动,巩固文明生活行动成效。三是开展志愿服务。组建志愿服务组织878个、注册志愿者达名,在各镇街开展“敬老我先行”、“爱幼我表率”、“扶弱我快乐”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152次;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有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突出示范引领,文明创建有彩

  一是涌现了一批先进个人。

7人获评“全国好人”,2人获评市文明市民称号。持续开展最美奉献人评选活动,评选出30名最美奉献人、10名感动奉献人人物和10大公益爱心企业。二是树立了一批文明集体。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镇1个,市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镇2个,重点打造餐桌文明示范点5个,17家餐饮企业获评“市餐桌文明示范店”。

文明创建先进村典型经验材料2

  文 明 春 风 扑 面 来

——黄花滩村创建文明村典型材料 黄花滩乡黄花滩村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城东北部40公里处,省道308沿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属上世纪90年代与近几年以工代赈开发的纯移民区,是一个井黄混灌区。现辖14个村民小组,503户2481人,有耕地4938亩,完全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砖木、钢混结构住房比重在70%以上,电视机普及率达到100%,电话入户率达到98%,沼气普及率达26%,自来水普及率达73%。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20元。近年来,黄花滩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统领,以市级新农村试点创建为契机,以创建精神文明先进村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四支队伍”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有力强化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展示了新时期新农村新风貌。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近年来,黄花滩村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改善农 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市级新农村试点创建为着力点,硬(砂)化乡村道路25公里,铺油改建3公里,改写了 “晴天一身土、阴天一身泥”的历史,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立足搬迁移民底子薄、基础差的实际,积极对接国家项目,衬砌渠道13公里,完成自来水入户210户,修建沼气池111座,集中改造庭院门面45户,建成移民示范点1个235户,扩建教室33间,修建卫生所房屋6间,有力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面对移民修建房屋破损严重,部分已成危房的实际,2009年积极争取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指标634户,全部完成并改造通过省、市、县验收。二是以培育支柱产业为支撑点,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一主线,发展高标准蔬菜日光温室191亩,高标准养殖暖棚101座,建成千亩旱作农业示范点1个。特别是于2009年建成的桥南组日光温室示范点和桥头组养殖小区,分别建有高标准蔬菜日光温室173亩、高标准养殖暖棚84栋,全部配套了渠、路、电、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示范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在移民区耕地上建成的千亩旱作农业示范点,2009年种植全膜垄侧栽培马铃薯,收入显著,节水效果明显。今年继续在该示范点上种植全膜沟灌玉 米,长势良好。三是以强化服务为落脚点,创建了村义务消防队,配备了消防车、消防作训服等相应器材,扎实开展了消防演练,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集中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配套了垃圾收集箱,建成了垃圾收集池、垃圾填埋场,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环境卫生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活动载体

  黄花滩村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注重活动载体的创新,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体系。一是精心编制规划。2008年聘请甘肃省澳华设计院专业人员对该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划,为全村发展指明了方向,避免了重复建设。二是完善阵地建设。新建村委会办公用房6间100平方米,建成了村计划生育工作室、党员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藏书3600多册。建成了村文体活动场所,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三是积极开展培训。明确了党员活动日、村民议事日,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活动,邀请县农技中心、县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蹲点向农户提供日光温室、旱作农业、暖棚养畜技术服务,邀请 县法制局领导深入村组开展法制培训,全力提高村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法律维权水平、种养技术水平。四是开展文明教育。通过开展各类文体竞赛,组织开展闹社火、扭秧歌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引导群众自娱自乐,寓教于乐,陶冶情操。通过组织村民群众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剧以及科普类专题影片、认真阅读种养技术书籍、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及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有力增强了村民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五是开展表彰评比。深入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和谐家庭”、“十星级家庭”、“双文明户”的评选表彰活动,促使全村形成了“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六是注重村民自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红白理事会、社会治安调委会等村级组织,从村民的日常行为抓起、从农村传统的红白喜事抓起,鼓励村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形成了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氛围,较好地改变了村组风气,做到了无邻里纠纷、无计划外生育、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邪教习练者。树立班子队伍形象是精神文明创建的最佳切入点

  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黄花滩村注重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对全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注重村级班子自身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班子建设,使村级领导班子成为了文明创建的坚强核心。二是注重党支部建设。党支部建有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党员活动室,并将文明创建列为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党支部成为文明创建的坚强堡垒。三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上党课、座谈、参观、召集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努力把党员干部队伍锤炼成文明创建的中坚力量。四是加强村民队伍建设。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把全村干群培养成文明创建最重要的主体力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是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 在积极推进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黄花滩村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一是扎实开展农村五保、低保享受对象评议,公开了享受人员、享受金额,做到了透明化操作。二是积极开展“四议两公开”试点创建。通过大力推行“4+2”工作法,村级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并且形成的决议要公开,决议的实施结果要公开,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级组织的运行更加规范,农村工作的民主氛围更加浓厚,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三是积极动员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通过为群众积极申报大病医疗救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体现了政府的关爱。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实惠,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文明创建先进村典型经验材料3

  绿了乡村 富了百姓

——***村特色经济林栽植典型材料 2013年***村在***村级综合考核中获得综合考核“一等奖”、被***党委评为“特色林果业建设先进村”、“设施农牧业建设先进村”、“运用惠农贷款先进村”。

******村现辖5个村民小组,235户、953人,耕地面积2534亩,近年来,***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大好契机,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截止2013年底,***村已经建成日光温室1125座,连片日光温室示范点两处75座;2010年联系市农技中心,在***村搞试点,当年种植双垄沟播玉米214亩,每亩可节水80方,增产70公斤,节水增效效益明显。今年双垄沟播玉米在***村得到了推广,共种植连片玉米两处共1100亩。今天,***村已有养殖户70多户,养殖小区2处,分别是三组10户圈舍面积6100㎡,二组6户,圈舍面积3500㎡,规模化养殖场300㎡以上5户。

  2013年***村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栽植特色经济林210亩,占任务的%。

  2014年栽植经济林450亩占任务的155%。特色经济林的种植大大改善了***村的人居环境,绿化了乡村、富了百姓。走进***村随处可以见到一片片的特色林果种植示范点,一阵阵的花香扑面而来,让人陶醉。一位老人高兴地说“再过三年,我们就可以吃到黄冠梨了,我们要为子孙留下什么,前人种树,后人收获。”

文明创建先进村典型经验材料3篇(创建文明村事迹材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