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工岗前培训——医德医风教育范文大全3篇 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培训

时间:2022-10-05 12:58:39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新职工岗前培训——医德医风教育范文大全3篇 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培训,以供借鉴。

新职工岗前培训——医德医风教育范文大全3篇 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培训

新职工岗前培训——医德医风教育范文大全1

  医德医风岗前教育培训材料

  一、医德的概述及基本特征

  有人类以来,疾病就与人类相伴相随。因此,也就有了行医的人,就形成了医患关系,医德关系也随之出现。中外医学史上的一些著名的医学家不但留有一系列的医著,还写下了千占流芳的医德名言,像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国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等等,都对医生的道德行为规范作过大量的阐述。医德是与医疗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它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在医疗实践中丰富、发展。

  可以说,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同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活紧密联系着的,是在医务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用以调整医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以及医务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从本质上说,医德是人们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同时,它也置身于政治、法律、科技等社会文化的大网络之中,也受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从范围上说,医德不只是医务人员行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医务人员的一种情感、意识和品质。从特征上说,医德不仅是他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自律,是主观自律与客观自律的统一。从评价手段上说,它主要靠医务人员个人的良心和社会舆论起作用。从职能和作用上说,它不仅是做人的规矩,也是维持社会和谐与稳定、维护人类健康共同利益的工具。

  医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全人类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医德,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种阶级医德,而是一种职业道德。医务人员的使命是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向一切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害作斗争。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是不分阶级的,医学科学成果的运用也是不分阶级的。因此,医德具有全人类性。它要求医务人员应以治疗人的疾病、恢复人的健康为目的,行医治病要一视同仁。

  同时,医德又不是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独立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社会形态之中的医德,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阶级的烙印,特别是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道德,更对医德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具有阶级性。

  因此,医德以人类健康为宗旨的基本要求使它带有全人类性。而不同时代的具体医德观又受到社会不同阶级的影响,而具有阶级性。

  第二,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医德是历代医务人员在医务工作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累积而就的,也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生成的。它是历代医务人员对至善追求的历史组合,是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的医德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包含了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医德内容,具有历史继

  承性。

  同时,医德又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医德。医德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的体系结构、理论内容等,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的活体。在医德所具有的永恒的带有共性的同时,不同的时代又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医德要求,使医德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医德是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第三,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医德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医德意识、医德规范的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医德关系、医德行为的反映和概括,医德发展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医德评价的标准,不是主观任意制定的,而是以人类整体的健康利益为尺度,这就是医德的客观性。

  但同时,医德又有主观性。所谓主观性则指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医德规范只有变成主观内在的命令、良心,才能见诸于主体的行动。

  二、医德的作用

  医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医院管理中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极为根本的一环。

  医疗卫生工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它包括医学科学的建设和医学伦理思想的建设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认为治病只靠业务技术而忽视医德作用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医家所以能博得广大病人和社会的欢迎,都是同他们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密切相联的。医务人员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社会主义医德和精神文明。

  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对于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起着重要的作用。模范军医吕士才,有一次遇到一位因工伤断了手指的急诊病人。由于断指时间较长,接活没有把握,值班医生正在犹豫,吕士才医生闻讯赶来,检查后说:“工人把病人送来是希望我们抢救的,不作怎么知道不行,行不行要作着看,就是保存一个手指也是好的。”他立即上手术台,这样,经过努力,终于使这个工人存活了四个手指,病人和工厂都感激万分。这中间,既有医术,又有医德的作用,尤其是后者,使手术得以及时进行并获得了成功。

  医德对于培养医学人才来说,也是重要因素。宋代的《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明代医生罗链著医书授给他的儿子,但有一天,他儿子喝碎了酒为人治病,罗链发怒说:“奈何以性命为戏?”就把他的医书烧掉了,没有再传给他的儿子。这说明古人在培养医学人才中对医德的注重。

  高尚的医德情操是医务人员开发智力,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求真理,发展科学的积极促进力量。它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痛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医德医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医德医风的现状

  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广大医务人员大多能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规范,在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白衣天使的职责,以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但是因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少数医务工作者政治学习有些放松,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有些淡薄,在行业作风建设的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表现为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服务意识不强,对患者检查不仔细,诊疗不认真,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缺乏责任心。目前热点问题反应较多的是给病员开大处方、检查多、用好药多、费用高,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这些问题都属于医德问题,虽是少数人的事,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它使医患之间产生了鸿沟,甚至互不信任,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战线的形象。

  2、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疗系统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部分医务人员不讲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医德观,不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换,用等价交换原则看待医患关系,这些少数的害群之马,严重践踏了医疗道德,损坏了医务人员的形象。医术不精、责任心不强。目前,有些医务人员事业心不强,有的医生满足于一般性的应付,上班无精打采,看病马马虎虎,对患者缺乏感情,缺乏责任心;有的甚至酿成医疗事故,造成医患纠纷;有的给患者留下后遗症,带来终生痛苦;有的使危重患者错过了抢救时间,使患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的护理人员不能做到爱岗尽责,对患者感情冷漠,态度粗暴,甚至动不动以训斥的口气对待患者和家属。患者到医院本来是想得到身心健康关怀,想不到感受的都是伤心、寒心。

(2)为医不廉,收受好处。有的患者总是怕医生不尽心,觉得送了红包心里才踏实,一些医护人员也就泰然笑纳。有的医生道德素质较差,暗示甚至索要好处。有的医生被医药代表买通,为了按一定比例获取提成乱施高价药。至于接受请客吃饭,收点土特产则已经不当一回事了。

(3)不平衡和消极埋怨的心理。市场经济使一些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有较大的赢利,社会上一部分人员收入过高,与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较大,一些医务人员产生了“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知识廉价、医疗技术工作低人一等的不正常心态,这种心态在医务人员中有一定的市场。

(4)部分医务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医德医风削弱,义务感淡薄,在医疗活动中不讲医德,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最高准则。认为医疗工作也应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就是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赚钱获利为目的,拒绝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医德规范,一切向钱看。片面追求效益,损害患者利益。一些医疗机构盲目花高价购进大量诊断和治疗设备,为急于收回投资和产生利润,不顾患者需要不需要,照样开单检查。有的医院要搞基本建设,改善环境,就给各科室下创收任务,要求必须完成规定指标,否则不发奖金。如少数医院和科室或个别医生无病当有病看,小病当大病看,不需检查也检查,尽量使用昂贵药品。有的医生习惯于开大处方,不管什么病,都要用最好的药。这些做法,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而且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四、树立高尚的医德理想

  我国的医学道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这种医学道德曾经培育和滋养了无数优秀的医学家。古代医学道德的精华主要体现在:立志医学,仁爱救人;清廉正直,忠于医业;举止端正,注重礼貌;虚心好学,精益求精;尊重同道,谦虚谨慎。在今天,这些优良的传统并没有过时,仍然需要我们很好地继承。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与疾病、不卫生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对于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起着重要的作用。

  你们来到县医院工作,就是这里的主人,你们在工作中的行为会直接代表县医院的形象,所以希望你们能够积极遵守医院的有关制度规定,不要做有损医院名誉的事情。

  提几点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白求恩同志医德之所以高尚,能够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极端负责,极端热忱,就在于他从实践中找到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把医疗卫生工作同整个人类解放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模范军医吕士才同志也深有体会地说过:“我认为品德是人的精华,没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就等于是个废物。”理想和道德是不能分的,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有高尚的医德。我们更要认识到自己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袭,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真正的白衣天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入脑入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依法行医、以德待患、维护病人权益。尊重病人的人格,对病人要一视同仁、关心和同情病人,认真诊治,给病人以康复。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病人为中心”,时时处处关心人民的健康和疾苦。做到体贴和爱护病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损害病人利益,不以医谋私。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加强专业技术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医务工作者业务技术水的高低与人民健康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医务人员一定要加强医德修养,提高职业素质,把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结合起来,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以精湛医术为病人解除疾苦,使病人尽快康复,高质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古

  人说得好:为医之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医本活人,学术不精,反为夭折。医务人员只有把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科学性紧密结合,才能在医学实践中做到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一个品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必须精通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技术,才能履行救死扶伤的人道责任和义务。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过硬的本领。一个不讲科学,医术低劣的人是不可能做好的。明代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说明医务人员与病人这一医德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的,它涉及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管着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影响面很广。只有把医德品质修养与过硬本领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在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健康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新职工岗前培训——医德医风教育范文大全2

  内乡县人民医院 新员工医德医风、法律法规

  岗 前 培 训

  一、以人为本,践行宗旨。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我们作为一个公立医院,就是要坚持“以病人为本、以全县70万父老的健康为本”。病人利益无小事,“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要求”。因此,我们就要从服务环境、服务措施、医疗技术、员工形象、服务用语、候诊时间、检查流程等方面着手,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方位满足病人的需求,按照医务人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守则,真正做到“医疗质量让病人放心,服务态度让病人称心,院容院貌让病人舒心”。

  坚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宗旨,发扬大医精诚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和健康隐私,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被救治的权利,不因宗族、宗教、地域、贫富、地位、残疾、疾病等歧视患者。(原文)

“大医精诚”的理念是出自:唐代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论“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

  贱贫富,长幼妍 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原文)”意思就是不管患者是何身份,勿论贵贱都应一样看待,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也不能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爱惜自己的性命。见着对方因疾病而苦恼,就要象自己有病一样体贴他,从内心对病人有同情感,不要躲避艰险,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寒冷或暑热,饥渴或疲劳,要一心一意地去救治他,不要装模做样,心里另有想法,嘴里借故推托。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的好医生。

  二、遵守法纪,依法执业。廉洁自律,恪守医德。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医疗卫生行业规章和纪律,严格执行所在医疗机构各项制度规定。弘扬高尚医德,严格自律,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务,不利用执业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不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经营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不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活动;不骗取、套取基本医疗保障资金或为他人骗取、套取提供便利;不违规参与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不倒卖号源。(原文)涉及医务人员的犯罪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采购活动中,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的,构成受贿罪。

  2、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采购活动中,非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的,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3、利用开处方的职务 yanchi

  ke

  便利收受贿赂的,该医务人员不论其身份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一律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作为一个穿着白大褂,肩负着群众健康重任的医务人员,要经受的住考验,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事例: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邱纪方,收受药品供应商财物共计25万余元判处被告人邱纪方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没收其违法所得人民币元。徐州市某医院检验科包志明、迟银娥收受试剂供应商30余万元。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和9年。最近发生的,“葛兰素史克”事件,药品供应商为了提高药品的销量,为医务人员给予回扣、提成、安排旅游等等。陕西省富平县妇幼保健院医生卖婴案中的妇产科副主任张淑侠,道德沦丧,为了一己之私,拐卖新生儿,共涉及26起。(按照案件性质、涉案数量,张淑侠可能会被判死缓,或死刑。)这些人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2012年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明确行业纪律,规定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八不准”。

  1.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

  2.医疗机构的一切财务收支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内部科室取消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直接挂钩的经济承包办法,不准设立小金库;

  3.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准接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红包”、物 品和宴请;

  4.医务人员不准接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人 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5.医务人员不准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提成;

  6.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准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立、分解项目收费或提高标准加收费用;

  7.医疗机构不准违反国家有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定,对中标药品必须按合同采购,合理使用;

  8.医疗机构不准使用假劣药品,或生产、销售、使用无生产批准文号的自制药品与制剂。

  其中第四条在《刑法修正案

(六)》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都有体现:医疗机构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采购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销售方财物,或者非法收受销售方财物,为销售方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以受贿罪定罪处罚。医疗机构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利用开处方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销售方财物,为医药产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5000元-元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三、优质服务,医患和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在日常工作中,要使用言语文明,例如:您好,对不起,不客气,谢谢,请进,请讲,请稍候,请坐,再见,您需要帮助吗?请问您哪

  儿不舒服?请配合一下,谢谢合作,祝您早日康复,您走好,请多提宝贵意见等。不讲生硬唐突语、不讲讽刺挖苦语、不讲损害患者人格语、不讲伤害患者自尊语、不讲庸俗口头语、不讲欺骗糊弄语,例如:不知道、不清楚、不是我负责、不行、我不管这事儿、我没办法等语言。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要关注患者的感受,通过具体的行为把欢迎之意、尊敬之意、热情之意传递给病人,才能让病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温暖。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定要有奉献精神,我们的价值也在于奉献。这要求我们必须时时以社会责任鞭策自己,以职业精神审视自己,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事业鼓舞自己。医院内部也出现了许多勇于奉献、勇于牺牲、医德医风高尚的先进人物,例如多次拒收患者红包的朱书俭、薛铁栓、李兰涛、郑小刚、丁玉召等,捐资助学乐于助人的于娟等,都是我们应当积极学些的榜样。

  对医护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品德端正、作风正派,个人素质提高的前提首先是恪守医德。只有这样,一个医护人员才会不辱人民给予的重托。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能在工作中迅速成长,进而达到质的飞跃。

新职工岗前培训——医德医风教育范文大全3

  医德医风培训课件

  医生在社会中担负维护人民健康、预防和诊治疾病的任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医生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医疗活动中,医疗效果

  不仅取决于医疗技术、医疗设备而且与医生的职业道德都直接相关。

  一、医德的概述及基本特征

  有人类以来,疾病就与人类相伴相随。因此,也就有了行医的人,就形成了医患关系,医德关系也随之出现。可以说,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同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活紧密联系着的,是在医务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用以调整医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以及医务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从本质上说,医德是人们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社

  会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同时,它也置身于政治、法律、科技等社会文化的大网络之中,也受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从范围上说,医德不只是医务人员行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医务人员的一种情感、意识和品质。从特征上说,医德不仅是他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自律,是主观自律与客观自律的统一。从评价手段上说,它主要靠医务人员个人的良心和社会舆论起作用。从职能和作用上说,它不仅是做人的规矩,也是维持社会和谐与稳定、维护人类健康共同利益的工具。

  医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全人类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医德,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种阶级医德,而是一种职业道德。医务人员的使命是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向一切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害作斗争。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是不分阶级的,医学科学成果的运用也是不分阶级的。因此,医德具有全人类性。它要求医务人员应以治疗人的疾病、恢复人的健康为目的,行医治病要一视同仁。同时,医德又不是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独立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社会形态之中的医德,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阶级的烙印,特别是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道德,更对医德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具有阶级性。因此,医德以人类健康为宗旨的基本要求使它带有全人类性。而不同时代的具体医德观又受到社会不同阶级的影响,而具有阶级性。

  第二,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医德是历代医务人员在医务工作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累积而就的,也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生成的。它是历代医务人员对至善追求的历史组合,是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的医德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包含了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医德内容,具有历史继承性。同时,医德又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医德。医德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的体系结构、理论内容等,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的活体。在医德所具有的永恒的带有共性的同时,不同的时代又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医德要求,使医德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医德是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第三,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医德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医德意识、医德规范的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医德关系、医德行为的反映和概括,医德发展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医德评价的标准,不是主观任意制定的,而是以人类整体的健康利益为尺度,这就是医德的客观性。但同时,医德又有主观性。所谓主观性则指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医德规范只有变成主观内在的命令、良心,才能见诸于主体的行动。

  二、医德的作用

  医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医院管理中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极为根本的一环。医疗卫生工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它包括医学科学的建设和医学伦理思想的建设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认为治病只靠业务技术而忽视医德作用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医家所以能博得广大病人和社会的欢迎,都是同他们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密切相联的。医务人员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社会主义医德和精神文明。

  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对于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起着重要的作用。模范军医吕士才,有一次遇到一位因工伤断了手指的急诊病人。由于断指时间较长,接活没有把握,值班医生正在犹豫,吕士才医生闻讯赶来,检

  查后说:“工人把病人送来是希望我们抢救的,不作怎么知道不行,行不行要作着看,就是保存一个手指也是好的。”他立即上手术台,这样,经过努力,终于使这个工人存活了四个手指,病人和工厂都感激万分。这中间,既有医术,又有医德的作用,尤其是后者,使手术得以及时进行并获得了成功。医德对于培养医学人才来说,也是重要因素。高尚的医德情操是医务人员开发智力,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求真理,发展科学的积极促进力量。它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痛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医德医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医德医风的现状。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广大医务人员大多能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规范,在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白衣天使的职责,以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但是因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少数医务工作者政治学习有些放松,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有些淡薄,在行业作风建设的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表现为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服务意识不强,对患者检查不仔细,诊疗不认真,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缺乏责任心。目前热点问题反应较多的是给病员开大处方、检查多、用好药多、费用高,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这些问题都属于医德问题,虽是少数人的事,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它使医患之间产生了鸿沟,甚至互不信任,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战线的形象。

  第二、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医疗系统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部分医务人员不讲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医德观,不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换,用等价交换原则看待医患关系,这些少数的害群之马,严重践踏了医疗道德,损坏了医务人员的形象。医术不精、责任心不强。目前,有些医务人员事业心不强,有的医生满足于一般性的应付,上班无精打采,看病马马虎虎,对患者缺乏感情,缺乏责任心;有的甚至酿成医疗事故,造成医患纠纷;有的给患者留下后遗症,带来终生痛苦;有的使危重患者错过了抢救时间,使患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的护理人员不能做到爱岗尽责,对患者感情冷漠,态度粗暴,甚至动不动以训斥的口气对待患者和家属。患者到医院本来是想得到身心健康关怀,想不到感受的都是伤心、寒心。

(2)为医不廉,收受好处。有的患者总是怕医生不尽心,觉得送了红包心里才踏实,一些医护人员也就泰然笑纳。有的医生道德素质较差,暗示甚至索要好处。有的医生被医药代表买通,为了按一定比例获取提成乱施高价药。至于接受请客吃饭,收点土特产则已经不当一回事了。

(3)不平衡和消极埋怨的心理。市场经济使一些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有较大的赢利,社会上一部分人员收入过高,与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较大,一些医务人员产生了“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知识廉价、医疗技术工作低人一等的不正常心态,这种心态在医务人员中有一定的市场。

(4)部分医务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医德医风削弱,义务感淡薄,在医疗活动中不讲医德,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最高准则。认为医疗工作也应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就是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赚钱获利为目的,拒绝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医德规范,一切向钱看。片面追求效益,损害患者利益。一些医疗机构盲目花高价购进大量诊断和治疗设备,为急于收回投资和产生利润,不顾患者需要不需要,照样开单检查。有的医院要搞基本建设,改善环境,就给各科室下创收任务,要求必须完成规定指标,否则不发奖金。如少数医院和科室或个别医生无病当有病看,小病当大病看,不需检查也检查,尽量使用昂贵药品。有的医生习惯于开大处方,不管什么病,都要用最好的药。这些做法,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而且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四、树立高尚的医德理想

  在今天,这些优良的传统并没有过时,仍然需要我们很好地继承。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与疾病、不卫生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对于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职工岗前培训——医德医风教育范文大全3篇 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培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