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浓郁回忆作文13篇(回味年味作文)

时间:2022-10-05 20:05: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年味浓郁回忆作文13篇(回味年味作文),供大家赏析。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13篇(回味年味作文)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1

  回忆那些的年味作文900字

  零食和烟花

  童年时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思念

  岁月无情,光阴飞逝,爷爷奶奶也禁不住时间的考验,随那年寒冬大雪也与我们阴阳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让我知道过年的年味是对亲人牵肠挂肚的思念。想着和爷爷吃年夜饭饭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那一年爸爸刚贴完春联,就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轮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爷爷奶奶虽然走了,但他们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们在那边也是开开心心。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2

  浓郁的年味精彩作文

  进入腊月后,零零散散的炮竹声时远时近地传来,空气中混合着淡淡的火药味儿,年的气息依稀可感。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腊月半,炮竹声愈加稠密紧凑,硝烟味儿更加浓烈刺鼻。扎着各种姿势然放炮竹的孩子满街跑,碎裂的炮皮残头随地可见。人们谈论的话题、互祝问候都与新年息息相关。即使行人手中的一张年画,一副对联,一对灯笼都能星星点点地折射出新年的光彩,散发出喜气儿,年味渐浓。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后,山村的人们开始杀猪、祭灶,打这以后,人们便更加忙碌,扫房、拆洗、采购、走亲,忙得不亦乐乎。小城的市面上,火红的年货占据了半壁江山。从东到西,成捆的烟花炮竹,林立的年画对联,扎堆的彩灯饰品……琳琅满目,延绵数里,满街墨香飘绕,“火光”冲天,年味渐酣。

  伴随着紧凑急促的鞭炮、振聋发聩的“撼天雷”,窗花、门神、福字、对联粉墨登场,相映生辉。“飞毛腿”吹着哨音,拖住“慧尾”直冲云霄,在云头炸响。“魔术弹”喷薄而出,腾空闪亮,又俯首绽放,异彩纷呈。夜,好不醒目悦耳!微微的寒风、现代的霓虹给年味平添了几分情调。就这样,年味被推至除夕极盛之巅。

  年味是年的前奏。年味就是除夕能够彰显春节气息、氛围的万千气象。年味是能够听到、看到、闻到的气息……年味是人们表达内心欢愉、祥和的特殊的节气味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味是那样叫人艳羡,燃放爆竹,饮屠苏酒,迎接新年的气氛跃然纸上。“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换桃符,弃旧迎新,将整个欢天喜地的场景表达得淋漓尽致。“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杆灰”,过去爆竹的声响,多数是祛除妖魔鬼怪,避邪纳福的深意,随着这干脆的、接续的声响不绝于耳。“当街击地雷声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五声六声神道宁,七声八声万事平”,一个个美好的祝福由此诞生。

  然而,历史年代的久远,年味的述旧不如编新,雕今远胜刻古,如今的年味,现代气息越来越浓,许多春联、窗花、灯笼、蜡烛都采用电子管制作而成,它赋予了年味新的内涵。老的年味,留存口味;新的年味,让人品味。虽然制作方式不同,但是依旧使人喜气洋洋,催人心花怒放。

  是啊,奔波了一整年,心中总有不少感慨,平时难得谋面的亲人,如今翘首可盼。还有那超级打造的央视“春晚”,温馨爽口的年夜饭,都是难以拒绝的兴致焦点。借着欢愉的年味顺便给心情放个假,可以荡涤缓释谋生创业的艰辛与疲惫……年味揉合进人们的情感,寄托着人们的精神。此时,人们借着现代化通讯工具,向亲朋好友发出彩信、发出问候、发出真情……

  于是,似水流年里记下了一些和年味有关的文字,也和心情有关的`文字。在我狭小的世界里,在我所生活的西南边陲小城里,一年一年就这样度过。或许年年如此,风景相似,或许是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让浓浓的年味增添了许多现代色彩,但在我内心世界里,年味更多的是一种亲情的向往,向往着家的温馨,向往着生命的源泉所在,年,家,亲人,渐行渐远的年味,过滤了许多物质的元素,却沉淀了亲情,给生活的奔波找一个温馨的借口——那就是回家过年,常回家看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美最甜是除夕”。除夕夜的年味浓浓酽酽到巅峰,让归来的游子闻着味儿就醉倒在家门口,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把一年一度的年味诠释的如此精彩。

  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美酒、红红的醉颜,吉祥的红色是除夕夜亘古不变的主题。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盈满着浓浓年味的团圆饭是何等的香甜?欢歌笑语伴着祝福的话语,浓浓的年味萦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子夜的钟声响了,在铺天盖地的爆竹声里,看那姹紫嫣红的烟花把飘逸着浓浓年味的夜空打扮得妩媚如新娘!灯火辉煌时分,醉眼朦胧之际,叹人生又新增年岁,喜儿女又渐渐成才,举起酒杯畅饮着,看着亲人的眸子里有了许多幸福在眼波流转。天涯共此时,团圆夜呀庆团圆!几千年不变的除夕夜,几千年不变的年味,这一夜只因浓浓的年味而变得如此的安宁和祥和……

  爆竹声声辞旧岁 烟花朵朵迎新年。当年味正酣时,春风在阵阵的爆竹声中袅袅而至。于是,濡满了年味的桃花在料峭春风里怒放,年味就藏在桃花的芬芳里,从初一飘向十五……

  在一些字字珠玑的诗文里,阅读到这样的句子,“滴水穿石。穿石的,不是水,而是时光。”那些时光打造成柔软的彩缎,素锦流年里不急不缓地行走着,如树桩上的年轮,逝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印痕!

  窗外,炮竹声渐渐隐去,渐行渐远的日子里,年味由浓变淡,从初一淡化到十五,或许改变的不是年味,而是心境!时光里流走的是年味,掺和的是亲情,万家灯火,回家过年,那是亲情的呼唤!沿着记忆的踊路,让我们用一些怀旧的思绪,追寻着时光隧道里的年味吧!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3

  春节到了,我们身边的年味越来越淡,大家都用上了现代化的过年方式,过年的感觉就跟平时的生活一样,春节我来到了哈尔滨的雪乡,感受到了和宁波不一样的年味。

  走进雪乡,即便是天上下着大雪,我们也感到了丝丝暖意,家家户户的都挂着一对对红灯笼,贴着窗花和对联,看这幅对联:

  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风顺年年好,寓意着主人对新年的期盼。

  雪乡木屋的屋顶上都积着至少有六七十厘米厚的积雪,好像只有在童话故事的才能看到这样的房子,我和爸爸妈妈走进一家小院住下,东北人十分好客,看到我们这么冷,便马上烧火炕,邀请我们到炕上暖和暖和,一会儿工夫,杀鸡做菜,然后在炕上架上一张桌子,为我们摆上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我对在炕上吃饭感觉十分新鲜,我先是跪在炕上吃饭,吃了一会儿,感觉跪着挺累的,于是又换了一个姿势,两腿伸直离桌子远远的,一会儿又觉得不方便,还是盘腿坐着吧,哎呦!还没十分钟呢!脚真麻呀!脚一动就像针刺一样,还是站着吃,我来回折腾着,不过,雪乡这农家菜的味道可真不错!

  晚饭后,我迈出小院,一股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一座座相连的雪屋,一家家炊烟袅袅,一户户张灯结彩,这不是一个城里孩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象。

  晚上睡觉,更是别有趣味,不是像家里那样一人一张床,而是大家都睡着一个炕上,一人一个炕位,就占一个被窝的位置,我和妈妈刚好睡着炕边上,那个炕热得我睡不着,整个人都睡着被子外,在窄小的位置上翻个身也不容易,炕上虽然铺着被铺,可还是很硬,半夜就腰酸背痛的,南方人根本就睡不习惯,凌晨时分,炕渐渐冷却,一股寒气钻进了我的衣服,我连忙钻进被子盖好,渐渐地进入梦乡睡着了。睡火炕的感觉是上半夜热死,踢被子,下半夜冻死,抢被子,这是在家睡觉体会不到的趣味。

  雪乡,虽然是旅游景区,却给我家的温暖。雪乡,虽然气温很低,却使我们的心烧得火热。

  走进雪乡,我感受到了别样的年味。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4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任然保留着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可是它那火箭高速般的发展却让这中间的有些东西变了味道。

  红包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并常用于过年的一句话。红包起源于明清时候,是传统意义上的压岁钱,也是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起初,包的只是100块(约现在的1分,只能买颗糖果之类的)五六十年代,包的是几分、几毛;后来,包的钱财越来越多,用处也开始不单纯只是送一份祝福。

  一位在香港读大学的朋友说道:香港的红包包的大多数是10元、20元的港币,有的甚至是一条纸上祝福。

  一位在内地读小学的孩子说道:我这些年收的红包储起来多达20万元人民币。

  甚至,一些下层官员递给上司的红包,大吉大利、红包薄厚,诡异的笑脸相逢却笑里藏刀,互相一个握手点头,你我心照不宣!

  年货

  趁着特殊节假,商场抓紧时机、提早预备。一堆堆货品前后摆放的价格牌令多数人不禁赞叹:现在的一百块能买到些什么呢?物涨、货涨,唯独工资不涨!可是,这真的是物超所值吗?不!这都是人心惹的祸——大多数人选年货的标准是:拿出手的时候要显得阔气。各商家看准了这一商业契机纷纷给自己的物品包上一件件诱人的包装。由此,价格就仗着突飞猛升,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那些所谓耀眼霸气的包装只能换来一句左耳进右耳出、从不进脑、从不深刻的“呀!这包装真漂亮”,过后还不是当成废物卖掉,有谁会留着呢?那您又多浪费了多少钱呢?

  过年时节,走亲探访肯定少不了满手年货。有些人过年一家团聚普普通通便是福,从来不奢求;有些人一袋年货过百千,从来不吝啬。亲眼可见,要么是推推让让好不容易收下了,要么就是拿一袋去、提一袋回,反正结果都是多得吃不完,摆着堆灰尘——你若喜欢、你拿去,你若不喜欢就垃圾桶拿去。

  年饭

  自从东方的中国巨龙腾飞之后,经济迅速发展,一年辛勤劳动下来大家都挣得盆满捧满。

  年饭大家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特色,而早已提早预订完毕的驰名酒楼敞开大门等待贵客某天大驾光临。要是迟了一步,就只能收到千篇 一律的回复,通俗来讲就是:现在想订?对不起,明年请早!

  但在中国这地大人多的陆地上,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一些人,以幸福为名,一家只能吃条鱼、配些饭、带些谈笑,于是尝了富人们一顿中的小东西。一些人,以“辛勤”为名,一心只想订间房、配上奢侈、带上银行卡、留下名贵剩菜,于是吃了穷人们一年里的所有饭菜。

  谁还记得?那些年,钱财不多、单纯祝福的红包;谁还记得?那些年,普普通通、互相交换的年货;谁还记得?那些年,一家团聚、幸福满满的年饭;

  今时今日,谁还会因为长辈给的一毛几分的红包连夜晚作梦都还满脸笑容?今时今日,谁还会肆意地满街大跑只为在这新春佳节图个开心,玩个够本?今时今日,谁还会大过年的在门口坐着,一边看着小孩子们玩耍一边跟左右邻居毫不吝啬地谈笑?

  那时那日的过年味道真的寻不回了吗?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5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

  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各家各户便开始紧张的筹划着怎样过年了。 爆竹声惊动了整个村庄。哇,过年了!这么快,过了年,我已十四岁了,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趁过年该好好庆祝一下! 吃年夜饭了,我连忙“疯”回家。今天的小菜就不一样。你看:鸡、鸭、鱼、肉、海鲜……真是应有尽有。吃饭时母亲把一个红包递给了我(我知道这叫“压岁钱”),并说:“新年快乐!”我接过红包,高兴地说:“母亲、新年快乐!”母亲又把另一个红包给了我弟弟。这时弟弟天真地说:“要是每天都像过年一样,那该多好啊!” “哈哈哈!” 我们大声地笑了起来。虽然我也笑了,可是我也有弟弟那天真的想法。我相信,大家也会有这种想法:想吃得更好,穿得更好,压岁钱多多地拿!

  吃完饭,我拿出了烟花与小朋友们一起放。我们先放“芭蕉扇”,我紧紧握住“芭蕉扇”手柄,迅速点燃导火线,等导火线冒出了白烟后,紧接着火星就射向四方。可惜你没看到,那一幕真是太精彩了;“火星”是五彩缤纷的,尤其里面还夹着各色的珍珠呢;我们还放了个“太空人”,点燃导火线后,“太空人”就闪出火花,发出绿光,而且会一个劲地冲向太空。

  年的热闹不用说是大家所期待的。但在我们开心“发疯”之余,母亲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年的背后寄托着沉重的责任。你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要多一份思考。”是啊!面对新的一年,我要多一份责任。我决心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年年过年,年年好过,直到今年才真正品出了年味。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6

“瑞雪兆丰年。”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下雪了,真开心!正因为这场雪,才有了过年的感觉。虽然这雪阻碍了交通,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回家过年的向往和决心。我们也一样,手里提着年货,踏上了回家的班车,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喜悦,准备回家过年。

  下车了,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好像被一层白色的银装所覆盖,我穿过银白色的田野,走过那座难忘的小桥,来到我家门前,屋顶上唯一没有被雪覆盖的烟囱,冒着一缕缕炊烟,屋檐下挂着一条条腊肉。大年三十,奶奶在厨房里蒸馒头、包粽子。妈妈准备年夜饭。爷爷在门口贴对联、挂灯笼。大伯伯在清扫门前雪。爸爸在房前屋后种下了石榴树和柿子树,向往着春天能够开花结果。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麦田里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放鞭炮,开心到了极致!年夜饭前,需要放鞭炮,越响越好,这样可以赶走“年”兽。然后点蜡烛祭祖,给逝去的先人烧香、叩头。希望先人能够保佑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保佑爸爸事业有成。最后吃年夜饭,在吃饭的过程中,爷爷奶奶便会递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压岁钱。

  年夜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春节文艺晚会,聊着家常,吃着点心。一直到凌晨,我们走出家门,点燃烟花,望着天空中满天飞舞的烟花,我想:明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7

  随着鞭炮声此起彼伏的响起,新年已悄然无息地到来了,同时也意味着会有一大笔的钱流入我的“小金库里面”,这可是我最盼望的时刻。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可是全部人的注意力却都在自己的手机上。一会儿进这个群抢两毛钱;一会儿进那个群抢一块钱,现如今已不像以前那样一家人坐在一起斗地主,打麻将,自从微信出现了红包功能后,大家不像以前那样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了,也没有斗地主赢时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拿到最佳手气的开心,但自从有了这个功能你与长辈之间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手指轻轻一按,“噔!”红包便到账了,虽说钱不像以前那样多了,但我毕竟有钱啦。也有的长辈当面给你,当然按照规矩还得磕三个头。

  最最让我期盼的是过年与弟弟一起放炮。可是今年的现象却万群出乎意料。一到弟弟家,我便高兴地喊道:“走!放炮去!”可弟弟没应声,只顾低着头一直盯着手机看,我便问道:“你到底去不去?”“等我玩完这局。”听到这我便好奇地凑了过去,一看便说道:“哦,这个我也玩。”听到这里弟弟立马抬起头来,用两只发光的眼睛看着我,就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一个人买彩票中了500万人民币时的心情一样。接着有一连串像发射子弹的速度一样问着我:“你用什么手机玩?用QQ还是微信?你在哪个区?你几级?”等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都回答不上来了,我慢慢地向他一一说叨。“你居然也用微信玩!那咋俩联机吧?”“不放炮了?”“明天再放。”于是我也忍不住坐下来与他一起玩了。最后直到我在他家住了三天后回家时,才发现我拿去的两盒炮,原封不动的带了回来。

  想到这里我又不禁的回想了以前长辈当面发红包,我一个人跑到没人的地方一数,从里抽出一两张,再把其他的交给妈妈时的那种“做贼心虚”的心情;还有过年与弟弟一起在大街小巷里放炮时的愉快的心情,可现如今都没有了。我在想,是我们自己改变了年的气氛,还是一系列电子产品改变了我们?这我都不想知道,我只想回到以前的那种有年味儿的大年。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8

  对于孩子,新年是快乐的。新年意味着新衣服,压岁钱,鞭炮,还有热闹的年夜,这些在我小的时候都曾是我期盼的。小时候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年味,身边的每个人的感觉应该都是如此,而这些,似乎也只是现在能够用来怀念的对于童年的回忆。

  从前的新年固然是没有如今这么充满着现代味道,却失去了本来的年味的形式。从前那些简单的、温馨的心情也已经被我们淡忘。再看着晚会,吃着饺子,却总也不是从前的那种年的气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也许是成长改变了心境,也许只是新年的这些对我已经不足够有吸引力。

  也许对于从前,最值得怀念的是年夜的热闹。年夜,我总是习惯早早地睡着,然后在午夜被外面的鞭炮声叫醒,然后还要堵着耳朵去看外面亮丽的烟火光。这种感觉是很矛盾的快乐,我不喜欢刺耳的鞭炮声,也许还有些害怕,但是却喜欢着那种热闹的气氛,那种在火光中感受着来自人们的欢乐。

  这种欢乐是多方面的,有对于一个新的开始的期盼,有对于过去一年的美好的怀念。人们吃着一年来最丰盛的一顿晚饭,享受着一年来最团圆的家庭幸福。这种感觉是一种真正的过年,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憧憬去迎接。孩子们也享受着他们的快乐,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盘算着该买些什么;点着一串鞭炮,听着那清脆,激昂的声音,庆祝着自己的成长。

  然而到了今天,我突然发现这些都已经失去了。

  年夜,家里仍然是准备着一顿充满年味的晚饭,一家三口坐在桌前包着饺子,聊着快乐的事情;晚会依旧在那一点钟开始,带来欢声笑语。但似乎年味总还是淡了,我始终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年夜饭,它没有改变,也许是这一顿饭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平常,不再那样有期待。春节晚会,它是在进步着的,一年比一年更精致华丽,也许是人们的心态变了,要求高了,对于这样的晚会已经习以为常。

  而我自己,似乎已经不再从心里觉得这是一个新年,一切只是还有着表面的形式而已。新年,除夕,还意味着什么?也许仅仅是接受来自朋友亲人已经机械化的祝福;吃着饺子,看看已经不富年味的晚会。于是自己也寻找着新的方式,对着电脑,机械地收发新年的祝福。

  这种已经形式化的新年还有值得在意的必要吗?我想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时间空耗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上,于是,很多人开始不看春晚,很多人开始不再庆祝新年。这些恐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悲哀,也是传统文化衰落的一层表现。

  最近几年,人们一直在强调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要改春节名为元旦,以强调中国新年。然而人们忽略了更重要的:心境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这些改变让无论何种停留在表面的强调都不再有一丝效果,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发自心底对于新年的追求和渴望。

  也许人们该放弃些什么,珍惜些什么,还要保留一些自然之情……

  注:这个是我们的寒假作业,呵呵……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9

  浓郁的年味初三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在我们的期盼中,风风火火的赶来了!与此同时,还伴随着浓浓的年味呢。

  那么,年味究竟在何处呢?

  年味,在父母的期盼中。天下所有父母都希望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他们日夜不停的思念着儿女并盼望他们能够早日平安归来,而此时此刻漂泊在外的儿女们也正在急急忙忙加快脚步,日夜兼程。瞧,车站里人山人海,他们不也是着急与家人团聚吗?正是那种强烈的思念之情,年味因此变得浓厚了。

  年味,在忙碌的气氛中。过年前几日,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了,首先是要做一个全面的大扫除,清洗衣服,其次是要办年货,买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等等。虽然会让人感到劳累,但令人惊奇的是尽管累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处处弥漫着飘香的年味。

  年味,在孩子的嬉戏中。五彩缤纷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欢乐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振奋人心。孩子们你追我赶,欢声笑语,不亦乐乎,在烟花的照射下他们的脸蛋红的'像柿子一样,真是可爱极了。在此期间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狂欢,尽情的释放过年的喜悦,使年味愈加浓厚了。

  年味,在大人的欢乐中。有些大人会聚集朋友一起打扑克,打麻将。输了的人则是一次再一次的往脸上贴花花绿绿的纸条,直到贴满为止,或者是罚喝酒等等。他们这些惩罚仅仅为了彼此能够开心,增添更多乐趣罢了,看着满脸都贴满纸条或是一脸通红的大人时总会忍不住的笑哩。当然!也会有大人专注于看春晚,总而言之,真是其乐融融啊!

  年味,在亲戚的祝福中。清晨还残留了一丝丝薄雾,人们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赶去亲戚家拜年,一个十分灿烂的笑容,一句看似简短的“新年好!”都会让人倍感温馨。互相说着祝福的话,互相送贺礼。整个天空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这种幸福的味道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浓浓的年味沁人心脾,让人倍感快乐。此外,也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新的一年的学习,要制定一个新的学习目标,做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10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11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地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地那一杯酒;就是屋里美味佳肴飘进鼻内地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地一顿年夜饭中地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地一种享受;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地那种友好感觉;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地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

“新年快乐,红包拿来”这句话几乎是在过年时都会说地一句话,拿了红包很开心,(咳咳,虽然老爸老妈说存着)。当然还有那一桌子地美味佳肴啦,有鱼,有虾,还有螃蟹,反正是有很多好吃地,平常地时候都吃不到啊。该讲正事了,我跟大家讲讲我们家地人在除夕一夜地“任务”。

  首先当属吃饭时最重要地任务—吃,由我们吃货来完成,坐在椅子,手拿筷子,看着佳肴,如暴风卷地一般横扫美食。不要说吃货不好,如果没有我们吃货这美好世间又要浪费多少粮食呢;没有我们吃货哪会有这么多餐厅;没有我们吃货怎么会有如此繁荣地美食世界呢?由此要感谢吃货。

  还有任务—做,职业—“厨师”,由我大妈胜任,她虽然没有一顶洁白地厨师帽和一套洁白地厨师服,但她有着非常高超地技艺,吃过之人无每每不赞叹,鸡虾鱼肉,营养搭配,无所不妙。当然有时还会有厨师助理—妈妈、奶奶。

  吃饭时,气氛不能冷,这时候需要一个人来提提气氛,让大家都有过年过节地快乐心情。很多地时候,都会有一段祝词:来来来,在新地一年里祝大家万事如意,…工作顺利…学习更上一层楼。这一段话里充满着属于一个家、一个国、一个世界地爱。

  饭后,最不能接受地任务就是—收拾。谁愿意在吃饱喝足时去起身收拾呢?这时候就要一个勤奋地人带动大家去收拾,我很敬佩这种人,要是我就会“卧枕江山”。其他不干活地人就开始看电视、玩手机等等。

  春风已徐徐吹来,盛开在腊月地梅花已经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便与雪为伴,与风为友。当春风徐来地那一刻,他伸了伸他地腰,抖起了精神……原来它也在期盼春天地来到。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了地年味,这个年烟花漫天……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12

  201x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与烟花

  童年时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与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与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与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与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思念

  岁月无情,光阴飞逝,爷爷奶奶也禁不住时间的考验,随那年寒冬大雪也与我们阴阳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让我知道过年的年味是对亲人牵肠挂肚的思念。想着与爷爷吃年夜饭饭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那一年爸爸刚贴完春联,就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轮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爷爷奶奶虽然走了,但他们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们在那边也是开开心心。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13

  回忆年味

  年关将至,一人漫步街头,竟有些茫然。因为,我在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未闻到越走越近的年味。在农村长大的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儿时过年的场景,那浓浓的年味曾让我倍感温暖。

  儿时盼过年,与吃有关。

  腊八节一过,老家人开始准备年货,杀猪宰鸡,祭灶扫窗,放几挂鞭炮,打几顿秋风,到处欢声笑语。对于我们这些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餐肥肉的馋嘴小孩子来说,能在过年时饕餮几餐,绝对是一种最幸福的享受。因此,在老家一带流传着“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的俗语。

  制作腊肉,这是过年习俗。那个时代,老家人都不富裕。家里腊肉的多少,就成了这户人家家境是否殷实的象征。

  我的母亲会制作腊肉,手艺也不错。只见她将鲜肉劈成条状,每块大约两三斤,之后把肉放入盛有盐或加了少许酱油的瓦罐坛子里。腌制几天后,用竹竿将肉一块块地晾晒在屋檐下。晾晒半个月左右,腊肉就做好了。想吃的时候,用菜刀割下一块,洗净,然后切成片,在锅里蒸或炒,再放些辣椒和大蒜,一盘美味就足以令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

  过年,老家人做封缸酒,也构成习惯,必不可少。村里小宝叔叔爱喝酒,会酿酒,每家每户都会请他帮忙。当地优质糯米酿制的酒糟,倒进自家的瓦罐缸里,密封一年后,再倒入糯米酿制的米酒,加上红糖、红枣、枸杞等食材,用砂袋盖住缸口。当年酿制的酒,是不喝的,一般要等上三年,便成封缸酒。三年后,开缸,一股酒香扑面而来,酒的色彩像红烧酱油那么,吃到嘴巴粘口,喝起来甘甜醇香。封缸酒每餐喝少许,可延年益寿;但贪杯,易醉,三天三夜还头疼。如今,老家蓝坊一带酿制封缸酒已成为一个小产业,在集镇和县城都有几十家专卖封缸酒的店铺。听说,一家注册“瑞兰”品牌的封缸酒,还卖得很红火。

  过年,老家人会做冻米糖、炒花生和葵花子,用作请客人喝茶时的“点心”。我家也不例外。我蛮喜欢吃葵花子,又香又脆。记得有一年,我把葵花子装进新书包,没料到晚上老鼠“光顾”,把书包咬得破碎不堪。为这事,心里懊悔了好久。

  儿时盼过年,除了吃,还有玩的。

  玩鞭炮,其乐无穷。那时,每家都穷,然而到了大年三十,长辈们还是会慷慨地拿出一两块钱给小孩子买鞭炮玩。

  男孩子喜欢买“冲天炮”,又便宜又刺激,让鞭炮竖在地上,点燃引线,盖上一个破脸盆,忽地破脸盆随着鞭炮一路呼啸冲向高空,“啪”地一声脆响,在高空炸开,随后破脸盆应声而落,摔得叮当响。男孩们每人手中攥着一把,比一比谁的冲得最高,谁的炸得最响,有时还拿着它来吓唬女孩子,吓得小女孩捂着耳朵四处奔逃,男孩子则得意洋洋、哈哈大笑。大年三十晚上的.鞭炮声、孩子们的欢笑声让沉寂的村庄沸腾起来,浓浓的年味也就飘散开来。

  回忆这些,至今仍然津津有味。

  可惜,此刻的小孩没这个福分。大人把孩子看成“宝”,生怕孩子玩鞭炮,炸伤身体。还有一些地方从环保角度出发,已禁止过年燃放。因此,鞭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淡出我们的生活。

  当然,过年做一两件新衣,也是会有的。年前,长辈会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上门给小孩缝新衣,过年再拿出来穿。让我记忆犹新的,过年还有不少的规矩。大年初一,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不能骂人,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为图吉利,不少食物被改名。比如,猪耳朵叫做“顺风”,猪舌头叫做“赚头”……。这些,是礼仪,更是文化和教养。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年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一场欢乐的盛宴,也一种庄严的仪式。人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内心的期盼和虔诚。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生活奔跑在小康社会的路上,年渐转成一种符号,一个用来怀旧的坐标,一份用来回忆的乡愁。

  年的味道虽然淡了,但是不管怎样变化,总会牵动我们的心。喝了大年夜的酒,该放下的放下,该汲取的汲取,不忘初心,不负芳华,不问西东,让新的年迸发力量、温暖和幸福。

  年,是终点,也是起点,一切奋斗重新出发。

(作者:符成生)

年味浓郁回忆作文13篇(回味年味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