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3篇(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素材)

时间:2022-10-06 14:16:49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3篇(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素材),供大家阅读。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3篇(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素材)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1

  教育存在着地域差别、城乡差别,学前教育更是如此,城乡差距更为严重,具体体现在园舍条件、管理水平、教师素质、保教质量等方面。如何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如何使农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开创多种形式、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提升和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采取措施 规范办园秩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初步实施,我县办园情况曾一度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城区,个体办园大量涌现;农村,村办园也逐步演变为个体园,给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一是依法办园的意识淡薄,未经审批擅自办园现象严重;二是办园水平不高,设施设备简陋,房屋、户外活动场地狭小,存在安全隐患;三是人员配备不齐、不足;四是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工作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制约和严重影响着我县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我们决定从整顿办园秩序、规范办园行为开始,增强依法管理的力度。经多方努力,2001年我县出台了《平阴县幼儿园管理规定》,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对全县幼儿园、学前班登记注册工作进行普查登记的通知》,为宣传好这些政策,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幼教法规宣传周”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车、设立宣传街、张贴标语、印发材料、召开会议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举办幼儿园的条件、申批程序等,让社会对举办幼儿园的标准和程序有了清晰的认识。2002年依法对全县232处幼儿园进行了登记注册检查,对于符合条件的颁发了办园许可证,对达不到办园条件的幼儿园下达整改通知书,对少数未经注册擅自举办、不服从管理的幼儿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给予了停止办园的处罚。之后,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指导思想,自2006年起实施了幼儿园“年检”制度,对年检合格幼儿园进行通报,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办园行为,形成了良好的办园秩序。

  二、着眼长远发展 提升办园水平

  几年来,面对各自为政、村村办园的现象,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本着“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家长接送、有利于素质提高”的原则,制定了《平阴县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发展规划》,对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乡镇依据村镇发展总体规划,以方便幼儿就近入园和兼顾办园效益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按照“相对集中、扩大规模、改善条件、提高档次”的要求对辖区内的幼儿园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合点并园”活动,全县村级幼儿园由2000年的305处,合并为目前的132处,提升了办园规模和效益、增强了办园活力。

  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实施了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办园水平。目前我县有省级实验园1处、市级一类园5处、市级达标乡镇中心园11处、县级规范化幼儿园31处, 学前教育基本形成了“县实验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园为骨干,村办园为主体,个体办园为补充”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拓展优质资源 促进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体提升是我们多年来的好传统、好做法。我县实验园、一类园、中心园和城区几处公办幼儿园办园条件高、师资力量好,是学前教育中的骨干力量,为充分发挥它们的自身优势和品牌效应,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全方位开放活动,为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提供学习、观摩的现场,以促进整体提高。此外还通过组织帮扶结对、幼儿园互动等形式向村办园和个体园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管理经验,并定期进行人员之间的流动学习,努力实现均衡发展。

  建设和管理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其管理水平,几年来,先后召开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现场会”、“农村村办幼儿园管理现场会”、“个体幼儿园办园经验交流会”、“《纲要》试点园观摩活动既素质教育研讨会”等,为中心园的学习交流搭建互动的平台,为辖区内的各类幼儿园提供学习、观摩的现场。通过软件、硬件一起抓,有利地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升,使乡镇中心园真正成为当地学前教育的“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培训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带动村办园和民办园蓬勃发展。

  四、提升队伍素质 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风严谨、敬业爱岗”的幼教师资队伍作为提高保教质量的重点来抓。首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提高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并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一是严把入口关。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持证上岗。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对全县幼儿教师进行了资格审定工作,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二是培训灵活多样。多年来,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先后举办了各类培训班,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业务活动行之有效。通过开展教学能手评比、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师德演讲比赛、自制玩教具评比、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在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四是加强课堂教学特色化建设。提倡教师的个性化、特色化教学,推进课堂教学创新。通过开展“送课下乡”、“城乡交流课”“创新课观摩”等活动,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提高。五是强化“科研兴教”意识。引导教师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开展园本教研,鼓励各幼儿园结合工作实际承担或参与省、市级实验课题,目前,共承担济南市“十一五”规划课题4项(县教研室、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龙山小学幼儿园各1项)、县“十一五”规划课题6项。六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几年来,随着提升工程的深入推进,各幼儿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充实的活动,使教师的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精神不断增强,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被评为“济南市托幼工作先进县”。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城乡发展均衡化、办园条件标准化、园所管理规范化、保教质量优质化”的目标,加强管理指导、规范办园行为、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办园质量,促进我县学前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2

  传承文化遗产 深化多方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 “政、企、校、所”共建陶瓷学院之办学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典型经验汇报材料

  湖南陶瓷产业生产历史悠久,为我国对外贸易和世界文化交流谱写了辉煌的历史,被列为湖南省十大标志性产业之一。醴陵的陶瓷产业是湖南陶瓷产业的“领头雁”,素有中国“瓷城”的美誉。但如今,醴陵的陶瓷产业却遭遇到发展“瓶颈”。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面对国内外陶瓷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醴陵陶瓷产业人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发展壮大醴陵陶瓷支柱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必须把人才培养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解决。为此,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与醴陵市政府、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内主要企业、醴陵釉下五彩瓷国瓷研究所共建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探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该项目获批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反复研讨,梳理思路与问题,明确具体目标,找出具体关键问题,制定了详实的实施计划,运行一年以来取得的主要经验如下:

  第一,创新了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成立了由醴陵市政府、华联瓷业等醴陵陶瓷产业园内主要企业、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和学院共建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初步探索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科研院所、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与醴陵市政府在土地、职教经费安排、招生宣传、学生奖助学金,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设备投入、共同培养学生、接纳学生就业、共同开展研发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2011年12月16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董事会在醴陵市成立。该董事会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和我院组成,明确组织机构与各方职能与责任,制定了《董事会工作章程》等相关制度与文件,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在该办学模式下,醴陵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运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调动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在土地、职教经费安排、招生宣传、学生奖助学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动力机制建设,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了参与各方面的“多赢”目标。

  以醴陵陶瓷产业园内主要企业为代表的陶瓷企业对陶瓷学院进行了必要的设备、资金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投入,与陶瓷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配合陶瓷学院实施“1+2”教学组织方式,与陶瓷学院共建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与陶瓷学院进行“订单”人才培养合作,承担了陶瓷学院学生顶岗实习、项目实训、双师素质教师培训、接纳学生就业。同时,陶瓷学院为企业培训职工,参与企业的技术更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投入方面主要承担了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特困生助学金以及为鼓励本地生源的其他奖励基金的资金任务。企业奖学、助学金的设立,帮助贫困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让优秀学生产生企业文化认同感,进而也激励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到企业的“用人订单”中来,最终实现“优单输出”。这样的良性循环模式,企业在本合作模式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其与学院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进而为更深层次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作为本模式中的核心者——办学主体,从政策争取、资金投入、教书育人、实训拓展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以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寻求合作对象,在产学研合作中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坚持以“三个适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即专业设置适应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需要,教学内容适应于职业岗位需要,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于企业行业用人需求。通过积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集中一切力量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尤其是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尽快形成对合作企业的人才、技术“小高地”,以“研”为纽带,将“产”“学”紧密结合起来,带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2012年5月18日,我院与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议仪式正式签约。本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轮训、专业建设、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合作申报、新产品开发、专利技术转让、合作建设湖南省“绝缘子材料研发中心”以及在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学院教学实习实训和科研试验基地等方面达成了全面的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将对陶瓷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作为合作方中的另一员——科研机构,以醴陵釉下五彩瓷国瓷研究所为代表,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提供“研”的纽带作用,与学院、企业一起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研究确定教学计划与安排,这样不仅强化了为合作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为科研所的技术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本合作模式各个环节更加有效、紧密地结合起来。陶瓷学院与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12年“国瓷杯”陶瓷创新设计大赛于2012年5月份在醴陵举行。本次大赛以“传承与创新” 为主题,意在通过创意设计引领陶瓷设计领域的新理念、新品位,让陶瓷不只是陶瓷,赋予陶瓷作品一定的时代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和时代审美感,增强它的艺术感染力。本次大赛一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国内日用陶瓷与陈设陶瓷的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当代陶瓷产区在产品造型和花面上的创新设计水平,树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陶瓷设计新理念,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优秀设计师、业内知名院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是对陶瓷学院的一次全方位的宣传与推广。

  第二,建立了基于职业活动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为相关院校同类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提供了借鉴。到醴陵市50多家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岗位群知识能力要求进行了调研,与湖南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醴陵骨干陶瓷企业就陶瓷行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技能考核标准设置进行了研讨,研究制定了陶瓷工程、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训标准,建立了兼职教师库。

(1)、完善了基于职业活动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专业项目课程体系 依托醴陵陶瓷产业的优势,在董事会的指导下,与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华联瓷业集团等董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共同分析陶瓷产业人才需求,明确陶瓷学院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为陶瓷造型设计师、陶瓷艺术装饰美工、陶瓷雕塑师、釉下五彩工艺师。进而对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与企业专家一起对工作过程分析和项目课程工作遴选,将企业设计生产标准融入项目导向的核心项目课程,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课程标准。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利用董事会成员单位在生产技术与工艺方面的优势,与其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等专业教学资源。同时,将企业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项目、生产资料素材、技术、管理文件等逐一收集,补充实训教学和双证书教学资源库。

  根据陶瓷工艺生产过程,与董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开发了基于3Ds max的陶瓷成型三维制作软件和在线案例演示教学平台,共建专业教学网站和课程,包含项目发布、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成果验收及项目展示的适时互动网络系统。

(3)、建立了兼职教师库

  为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国家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并建成兼职教师库和校企人员交流平台,实现师资共享。现在,陶瓷学院专兼职教师质高量增,已达25名,其中教授5人,省以上艺术大师6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主持的省级以上项目30多项,获奖产品20多项。

  第三,“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相关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作用。教育教学中贯彻“手脑并用、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在湖南醴陵陶瓷研究院引入了企业规范的管理模式,健全设计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了真实项目来源网络,按照“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原则,与董事会成员单位共同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完善了“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对接陶瓷产业,与企业合作完善“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入企业真实的设计项目,在教师的带领下成立项目工作组,按照企业项目设计的规范流程和管理模式组织设计创意与方案推敲,形成若干个满足企业要求的提案。企业采纳提案后,项目工作组全程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市场推广。通过不断践行“项目制作——企业采纳——市场推广”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符合湖南陶瓷设计产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建立项目实训管理机制,践行真实项目教学

  通过校企共同监督,系部、专业、工作室及项目组的共同管理,形成企业规范化管理的真实工作环境。与董事会成员单位保持良好的项目合作联系,通过师生项目组完成大量的真实项目,形成良性循环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企业化管理的小型艺术陶瓷公司,提供了若干个创业平台,建立作品应用推广奖励机制,扩展与企业技术服务合作,扩宽真实项目来源网络,使学生提前进入创业阶段和就业角色。

  第四、筹建了全国首个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南醴陵陶瓷研究院,已开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准备将实验室建成湖南陶瓷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中心和推广中心,充分服务于区域经济。

  2011年7月,与醴陵市政府、相关企业一起建立了的全国首个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釉下五彩瓷的醴陵陶瓷研究院。该研究院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陶瓷学院为依托,传承文化遗产,与企业合作开展了技术培训、研发、推广、咨询服务,为醴陵陶瓷产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支撑,也使陶瓷艺术设计及其他相关专业充分融入产业,获得更为丰富行业发展动态、技术进步等资讯,促进了专业发展。近一年来,为醴陵市陶瓷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新技术培训1500人次,技能培训1300人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项目实施1年来,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完善实习实训基地设施、不断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二○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3

  文章标题:农村致富典型经验介绍

[找文章到☆好范文 ( 我的成功之路

**镇**村 赵晋成

  我是四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村前励组村民赵晋成,如今正值不惑之年。“海纳百川,有容及大”,溪流由滴水而汇成海洋,面对四通公司今天的成功与名望,我不禁感慨万千,往事如烟,可堪回首……

  十几年前,我才刚刚成家不久,却遭遇了一些飞来车祸,险些成为废人,不仅身受针石之苦,而且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负债累累。而**村人多地少,单一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在几个兄弟姐妹的帮助下,我做起了倒卖鸡蛋的小本生意,几番寒暑,几番风雨,一晃两三年过去了,手中稍微有了点积蓄。这时我搜集到一个重要的信息,许多农村人在沈阳、抚顺等地做生意,但只能用火车捎带货品,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受时间限制,十分不便,于是我想,如果有一辆车配货,不但能满足需求,而且效益一定十分可观。我不顾妻子的劝阻,东拼西凑买了一部解放牌大汽车,开始往城里送货,因而从此与杂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为别人带货的同时,我自己也捎带了一些货品,回来经加工后,在市场上零售;久而久之,经营的品种也逐渐增多,而小米的需求量 超出其他种类。几个加工点加工的几乎都是我的货。一九九八年,小米成了销售的主导产品,经我销往吉林、黑龙江和周边的几大城市,生意大了,买卖火了,年底我又更换了两辆大货车,同时承包了一个粮谷加工厂,新的事业之旅开始了。

  然而没有一个人做事总是一番风顺的,我也不例外。二00三年春,我从佳木斯提取了三百吨红小豆,货一到家,连连跌价,两个月不到,赔了十几万元。惨痛的代价使我总结出一条教训,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是这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开始学英文,买电脑上网……

  面临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二00三年初,我适时 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四通股份责任有限公司”,在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扩大生产规模,兴建了两千平方米的厂房,增添玉米片膨化设备,招聘高级技师,利用当地盛产的玉米,转化饲料进行深加工。二00四年初,我公司与加拿大独资,大连天地人有限公司结成联袂,创建“天帮”牌猪用系列产品,并已成功投向市场,该产品预计年转化玉米五千吨,饲料四千五百吨,产值千万元,利税三万余元。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公司主导经营的小米、玉米楂、玉米片通过联网,已销到深圳、广州、武汉等南方各大城市,其产品因货真价实,品味独特而供不应求,随着产品的热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为 下岗人员和剩余劳动力五十多人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今后我将一如既往,一往直前地推进我所热爱的事业,为**镇的经济发展服务。(王海军整理)

  机械制造铸就成功路

**镇双岗子村 刘刚

  我叫刘刚,是双岗子村村民,天工机械制造公司经理。今年四十一岁,靠机械加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初中毕业以后,我没有旬其他农家子弟那样或是务民,或是经商,而是选择了靠技术发家致富的着道路。凭着小时候对机械的爱好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功底,我自己悟起了电焊技术。我先是到电焊修理部附近暗中“偷光”,之后再买来必要的设备和配件,自己练习。虽然我并不聪明,但我相信:勤能计拙,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手也烫了,眼也花了,衣服也“穿”也了几个小洞……终于我完了平生第一件作品——一个美观而又坚固的铁门在我手中诞生了。

  从此,我自立门户,在自己家中成立了修理部,给人们做大门,车棚等,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有时候活很少,我就自己研究技术,有时候活很多,很急,常常忙得团团转,眼睛都熬红了。

  刚开始效益不是太好。有人劝我打“退堂鼓”。我都坚持已见,我想,任何事情都得经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成功有是一天两天的事。拿我们乡下人的话说,: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因此,我购买了相关书籍,努力钻研技术,熟练掌握技巧,争取把最好的产品展示在人们面前。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虽然没有产生很大的效益,但我还是坚持到镇里去发展,那里一来人流物流量大,二来信息灵敏。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次动迁。之后我转变了经营观念,由以前的大门,车棚改为加工粮食用的设备,开始生产各类加工粮食用的机械,由于产品质量好,加之市里人都爱吃深加工过的粮食产品,如小楂子,因而这类粮食加工机械特别好卖,产品供不应求。人手不够用,我开始雇工十人,每人每月计件开资,员工多则每月千元,少则每月六七百元,产品基本上随产随销,近则本地及周边乡镇,远至辽吉黑再中转至全国各地,目前,只有海南和新疆二省区没有我生产的粮食加工机械。再后来,我先租后买下了镇机械厂,定厂名为“**粮食清理设备厂”,并荣登辽西蒙东信息网络图,号称“天工机械制造”。

  然而我毕竟是个农民,虽然委多年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我的粮食清理设备,其实质是充分挖掘粮食的附加值,充分体现粮食的价值,我不会小富即安,我要多生产出一些 好的粮食加工产品,以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农业,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

  杂粮运销大户娄云飞

**镇娄家村 娄云飞

  我叫娄云飞,是娄家村村民。现年三十三岁,九二年高考以几分之差,使我与大学无缘。但我坚信:“榜上无名,肢下有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并未因落榜而灰心丧气,而是静下心来琢磨自己将来的出路在何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思后想,我认为与其守在家里足不出户,还不如外出做点小本生意,一来赚钱比较快,二业可以有机会见见外面的世界;当时我们村里有很多人都去城里卖杂粮,我也跟着去了,开始做起了小买卖。寒来暑往,秋收科藏,一晃儿在城里度过了两个春秋。我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现在城里人生活水平有了很朋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健康观念日益增强,许多人爱吃农村的小米,小楂子等五谷杂粮。我想,如果回家开个加工厂,利用家乡丰富的农业资源,加工小米,小楂子出售,销路一定会好。第二年春节刚过,我就把这个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很支持我。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自己的钱不够,就多方筹措资金,购买设备,翻盖厂房,开始加工小楂子。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我只买了几样必 要的设备,也没有雇工,多数劳动都是自己和家里人干。我们自己磨,自己筛,自己选购原料,自己到市场上销售。由于我讲究信誉,保证质量,所以销路十分畅通,产品供不应求,逐渐地开始雇工劳动,自己腾出时间联系业务,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我已拥有固定资产三十多万元,年加工玉米二百多万斤,产品销往我省十多个城市,并远销到吉林、**等地,在不远的将来,我还要再扩大生产规模,并将产品进行绿色注册。

  现在,我虽然小有成就,但归根结底我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是时代给了我发家致富的机会。因此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和向往。令我欣喜的是,今年五月我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多年来艰苦努力的最好的证明。我相信,在党的富发政策的引导下,国家会更富强,人民会更加安居乐业。社会将更加进步,我的粮米加工厂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生猪及饲料经纪人

**镇平房村崔文利

  我叫崔文利,是平坊村二组村民,如今已过不惑之年。回想我的创业经历,可谓坎坎坷坷,一言难尽。当年,家是 普通中的普通,人是平凡中的平凡,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也曾有过雄心壮志和梦想;残酷的现实一度使许多人放弃壮志激情,而我却从未被困境所束缚,从未被失败击倒。我想,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样可以有所作为,插上致富的翅膀。

  最初我选择了边种地边做小买卖的方式,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经商,这样我一方面积累了虽然不很多但却十分必要的资金,同时也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是,农业是基础,没有农民的富裕,终究是虚假的繁荣,根本谈不上“共同富裕”。所以我想,应该创造一种环境使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既能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又能为广大农民致富铺路,同时也带动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才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事业。

  经过几番选择,最后我把目标锁定在生猪收购上,当时农民养猪的热情远不及现在,大型养殖户少,分散养殖较为普遍。由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猪的销售也就成了问题,常常有想卖猪的找不到收猪车,收猪车也不能及时收足生猪的情况。于是,我开始为二者牵线搭桥,保证收猪车及时收到生猪,养猪户能及时将猪卖出。这样,收猪车开着空车漫无目的到处乱跑的时候少了,养猪户到处联系买主的时间也省下了,双方的效率都提高了。

  由于生猪的销路畅通,价格较好,促进了家庭养猪业的大发展,同时带动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扬。我通过多方联系,又与XX某饲料公司在本地的总代理,每年经销饲料上千吨,覆盖了整个辽西地区。十几年来,我经手的生猪销往XX、河北等地,达十几万头。近几年我还为广大养猪户引进优良仔猪,使养猪户的收益有了很大提高。

  我本人也从中获得了不少收益。每年收入都在十万以上,XX年花三十多万元翻盖了房屋,最近又花了三十多万元购置了家庭轿车,我自己步入小康之家,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我还组织了一支抓猪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也算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也或多或少算是为家乡做的一点贡献吧。当然我更希望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多多少少再略尽一些绵薄之力,也就无愧我心了。

  身残志不残 勇闯致富路

**镇晏家村王忠洲

  我叫王忠州,是本镇晏家村三组一位普通村民,今年41岁,是一个残疾人,有一个孩子,3口人,我身残志不残,在十来年的养猪创业道路上,凭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靠党的富民政策和勤劳的双手,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致富道路的,从开始养几十头猪小打小闹发展到目前年养500— 600头猪,XX年出栏肥猪300多头,获纯利5万多元,今年可出栏肥猪500头,获利可突破10万元,十来年的艰苦创业,不仅使我偿到了养猪致富的甜头,而且也使我的家庭收入增长了,家庭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这其中也饱尝了创业的艰辛与苦辣……

  人活着就要奋斗,只有奋斗才能使生活更美好,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和供孩子念书,我当过木匠、养过三轮车,搞了一年多的杂粮运输,正当日子有了好转的时候,一场大祸降临到我的头上。97年在一次杂粮运输中,在XX不幸发生车翻,致使我腰骨折,下肢瘫痪,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给了我沉重的打击,使我的家庭陷入了万分痛苦的境地之中,在挫折和打击面前,我没有被吓倒,在困境当中,我没有绝望,我想,致富的道路千万条,搞杂粮运输不成,就和妻子商量,决定在家养猪闯市场大干一场,在贤惠善良能干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和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又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以自己的胆识和意志开始了第二次养猪创业,于是开始建猪舍,购仔猪,买饲料,97年养了100多头,由于缺乏养猪技术和经验,当年赔了5000多元,本来就受过一次打击的我,面对赔本的养猪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此时,我心里的难受劲就别提了,想干别的吗,一是自己身体受限制,二是养猪摊子已铺到这儿了,不干逼着自己也得干,既然点子打在养猪上,我就下定决定,矢志不移,在养猪致富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我勇敢地面对市场经济的残酷现实和养猪亏损的现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探索养猪规律和技术,买来养猪技术书籍,苦苦钻研饲养管理技术,生猪防疫灭病知识,边干边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几年的养猪实践中,我体会到养好猪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除了种10亩承包田之外,我和我爱人几乎每天都起早贪晚劳动14—15个小时,我除了帮助爱人出出谋,划划策,算算帐外,其余劳动包括饲料加工,喂食、起圈、垫圈、防疫、治病全部由我爱人承担,有时停电了,电井抽不出水,就到附近家打的井压水挑到家,有时晚上遇到猪来了毛病,就钻到猪圈里,细心观察,小毛病就自己看,大毛病自己看不了就去请兽医,不管是风天雨天,不管是白天夜晚,为了养猪业,为了自己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和爱人就把全部精力和汗水全部投入到养猪事业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养猪摸索和实践,不仅掌握了养猪的馒头管理技术和防病灭病知识,也使家庭养猪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逐年增加,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98年养猪200余头,获利2万多元,第一次偿到养猪甜关的我,更加坚定了我养猪的决心与信念,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每年都增加投资5000—元,建圈购猪,滚雪球式向前发展,XX年还投资1000多元买一台粉碎机,自己加工饲料,降低成本,同时加强了饲养 管理,进一步提高养猪效益,99年至XX年,平均每年获利2—3万元,XX年获利5万元,XX年上半年出栏200多头,获利4万多元,下半年可出栏300多头,可获利6万多元,8年多养猪从失败到成功的创业史使我深深体会到,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再站立起来的精神和勇气,一个人只要坚定信念,就汉有干不成的事,同时,8年多养猪实践地摸索也一套自己的养猪经验和方法:那就是“三看”、“两定”、“一搭配”,三看就是:平时注意看猪的精神状态;喂时注意看猪的食欲;扫圈时注意看猪的粪便,发现精神不振,身上带褥草,不爱吃食或粪便不正常,都是发病的预兆,要立即隔离观察,及时治疗,“两定”就是喂食定时间,定娄量。一搭配,就是不分冬夏,饲料一律实行精、粗合理科学搭配,60公斤前采取高能高蛋白饲料,每公斤含消化能—兆卡,粗蛋白16—17%,不限量自由采食,60公斤后,由于对蛋白质需求相对减少,可限其进食总量,大体上可喂8成饱,这样即不会严重降低全期日增重,又能增加瘦肉率,提高养猪效益,我把自己总结出的养猪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不管是谁家,只要打一声招呼,就有求必应,让大家一齐富起来。

  我虽然在养猪致富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但在成功与喜悦面前,并没有满足,我要采取两条腿走路,在大力发展养猪业的基础上,投资万元,又新建一栋面积224平方米的 鸡舍,9月份可投入生产,可养蛋鸡XX—3000只,年可创纯收入2万—3万元,路就在你我的脚下,我相信,只要坚定致富信念,依靠科学,瞄准市场,勇于吃苦,奋力拼搏,就一定走出一条成功致富之路。

  新型养猪致富的带头人

**镇前邢村 邢建光

  我叫邢建光,今年35岁,是前邢村六组的一位农民,作为一名党员,不但自己率先致富,而且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做一名新型养猪致富带头人不仅是我应尽的义务,也是我多年的愿望,这个愿望经过自己十四年的苦苦探索和不懈努力,今天终于实现了,十四年的养猪生涯,经历过顺境,也有过逆境,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十四年累计出栏肥猪2800多头,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仅XX年出栏420头,获纯利9万元,今年上半年出栏270头,获纯利6万元,预计下半年可出栏300头,全年获纯利润可突破11万元,有人说我养猪每斤毛猪比别人多卖元—元是不是养猪有什么秘诀呢?如果说我养猪有什么所谓秘诀的话,那么在这里我可以毫无保留地欣慰地告诉大家,那训是走自繁、自养、自防新型成功养猪致富之路。

  每家每户都想过好日子,都想早日富裕起来,都有一本难念的致富经,而我的养猪致富经得从1991年说起,91年 乡镇企业转制后,就回家务农我想只靠种大田高梁玉米,不干点别的是富不起来的,尤其是当时正年纪轻轻,总想干点事业的我更是不安于种大田,当时正是养猪热,看见周围许多人通过养猪富起来,心里就气得慌,于是,养猪致富的梦想在我心里就扎了根,何不大干一场子,干出个样子来,一来自己致富,二来也给群众做个样子,要是能这样,该有多好哇?于是,我东挪西借凑了4万元资金,办起了家庭养猪场,一次购进了100多头仔猪,可是出栏时由于当时生猪价格低,再加上猪的品质较差等诸多因素,不但没挣钱,而且还赔了不少钱,损失惨重,创业的艰辛与痛苦使我感到,干一番事业没有胆识和恒心是不行的,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吃一堑,不长一智,我看到听到许多名人在成功的背后也不是一番风顺,也有过挫折和失败。此时,一心想致富的我不但没有灰心丧气,更加坚定了养猪信念,反而使我的头脑变得更加清醒起来。决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虽然损失的是资金,但却从失败中找到了经验和教训,我认真查找失败的原因,同时,多次到附近猪考察,认为要重新崛起,必须打破传统养猪观念,依靠科学、降低成本、创新方法,选育优良种猪,走自繁、自养、自防新型养猪致富之路,先后从XX、吉林、XX购进长白、大白、皮特兰、XX等地购进优良品种18头,当年就有5头种猪开始产仔虽然只产42头,但到年底一算帐,就获利余元。有了 收入,心里就有了些底,就和爱人商量,扩大规模,在原有10个育肥圈的基础上,又建38个母猪圈,同时购买许多科学养猪、种猪管理、防疫灭病的技术书籍,白天没工,就晚上钻研学习养猪技术,有时直到深夜,光学习书本还不行,还要结合实践,细心观察,为了把种猪养好,提高种猪的配种率,保胎率和成活率,每当种猪产仔时,就钻进产房里昼夜管护,遇到冬天严寒,还要加温,遇到猪得了病,开始求教兽医,后来学会了防疫,就自己来防,总之,在养猪过程中,不知受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累,也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在猪的产房里度过的。然而,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在多年的自繁、自养、自防养猪实践中,不仅在育肥方面,而且在配种、保胎、繁育仔猪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母猪要保持适当的膘情,不要过肥,肥了不准胎或产仔少,瘦了出死胎或易流产,在产仔前,为了保胎产仔前7天用土霉素连喂7天,产仔后口服链霉素,过一个小时后吃奶,同时,猪群养防结合起来,按时防疫注射,做好防疫灭病,定期消毒,讲究卫生,控制发病,由于自己在多年养猪实践中掌握一条龙的饲养管理和防疫灭病技术,产仔成活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效益不断提高,由年产15窝,窝产7—10头,育成率80%。提高到年产23窝,窝产10—12头,育成率达95%以上,目前,我养猪群全部实现了“三化”,即公猪纯种化、母猪良种化、仔猪杂交化,由于自繁、自养、仔猪均是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不仅生长快,肉质好,瘦肉率高,出栏比别的养猪户提前15—30天,而且外地客商争相购买,每公斤毛猪高于别人元左右,XX年出栏200多头,获纯利5万元,XX年又扩大了养猪规模,投资3万元修建了24个封闭式产仔室,投资1万元又建了10个育肥圈,投资万元引进长白、大白种公猪2头,在XX年获利9万元的基础上,XX年养猪又上一个新台阶,年底可出栏570头,每头纯利在200元以上,纯收入可突破11万元。

  品种是效益的根本,规模是效益的基础,管理是效益的关键,这是我多年自繁、自养、自防养猪最深体会,我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我把自身的养猪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村附周边群众,帮助提供种猪,登门进行技术指导,现在全村靠自繁、自养的户由原来的几户发展到100多户,无梁殿、新立屯、胡家、镇安乡等地的养猪户纷纷前来购买种猪,我都是按商品猪的价格售出,使养猪户深受欢迎与好评,如今,我自繁、自养的杂交猪内质和瘦肉率比以前更高了,相比之下卖的价格也高于别人,相应的利润也更大了,不仅带动了本村而且带动了全镇及周边地区养猪业的发展,我也因此先后被镇、县评为先进党员,党员模范标兵等荣誉称号。

  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更需要开拓,我决心以此为加油站,再接再励,奋力拼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再创养猪业的 新辉煌,带去更多的农户早日致富奔小康。

  办好家庭养鸡场勤劳致富奔小康

**镇大孙家村孙立庄

  我是大孙家村一名普通村民,名叫孙立庄,今年50岁,我从80年开始养300只蛋鸡,年纯收入不足5000元发展到现在年养蛋鸡3500只,仅养鸡年纯收入超5万元,靠办家庭养鸡场勤劳致富,走上小康道路的,不仅供3个孩子念书,其中一个孩子上大学,还有存款,不仅自己富起来,还帮助带动本村30来户走上了养鸡致富道路。

  29年前,我怀着一颗报孝祖国的赤子之心参了军,并在79年在部队光荣地入了党,80年复员,人的志气是最可贵的东西,复员后,我就决心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立志走养鸡致富道路,一开始时,由于没有多大本钱,盖了90平方米鸡舍,养了300只蛋鸡,先省养点,试试看,同时还做些给别人开车的生意,经过几年的学习,摸索和精心饲养,加上自己有时间就看养鸡技术书籍,细心专研蛋鸡饲养管理技术,在没黑没白与鸡打交道中自己逐步掌握了养鸡技术,也在实践中学会了一套蛋鸡防疫程序,养鸡虽然遇到行情低时也赔过,但算起总帐来,还是挣钱,这更加坚定了我养鸡致富的决心,逐年增加存栏量,随着养鸡规模的逐年扩大,效益也越来越高,但规模还不算太大,也想要想多挣钱,就得大干,不能只养几百只,要超过千只,但大干不能盲目是干,必须搞好市场调查,掌握市场行情和信息,还要引进优良品种,于是在以前养鸡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于XX年养鸡扩大到1500只,引的品种是美国进口海兰褐,抗病、产蛋率高,规模大了,随这而来的劳动强度加大了,付出的辛苦也可想而知,为了提高育成率,在鸡雏出厂运到家,马上放到育雏室,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必须把育雏室温度在0—7周龄控制在34℃—35℃,以后每周降2℃,直到产蛋温度控制18—20℃,由于精心护理,我育锥成活率在98%以上,为了提高产蛋率,不断采用新技术配制饲料,买名牌厂家的料精,按科学方法配料,这样配制的饲料不但营养丰富,鸡吃了长的快,产蛋多,在饲喂过程中,做到定时定量,早5—6点喂,中午11—12点喂,晚上5—6点喂,并且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为了防止蛋鸡因打雷等应急刺激产蛋率下降,在受到惊吓时喂淀解多维,里面含1F18种微生素,连续喂3—5天,由于做到科学饲养,严格管理,鸡的产蛋率最高时达到90%以上,高峰期维持到4—5个月;加上鸡蛋价格平稳,XX年当年每只鸡获线利12元,1500只蛋鸡获纯利万元,XX年发展到XX只,获纯利万元,今年存栏3500只,由于价格看好,每斤鸡蛋元,每只鸡或获纯利15元以上,3500只可获纯利万元,目前,我已拥有2间打料室,2间库房,4间育雏室,有二栋3000平方米蛋鸡鸡舍,还有一辆三轮运输车,总结二十多年养鸡致富经验,我认为有以下 几条,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投资,敢闯敢试,其次,要引最优的品种,这是养好鸡的基础,靠品种取胜,如我引进高产抗病、市场前景好的海兰褐鸡,二是把好配料关,三是把好管理关,四是把好防疫关,蛋鸡防疫特别重要,一个环节防不好,就会影响全局,我在从进雏到产蛋14项防疫程序一项都不能疏漏,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每周消毒一次,确保蛋鸡成活率和产蛋率,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技术和经验不封锁,自己富了不忘大家,不论哪家养鸡户有了病,只要找到我,我都热心去看,直到看好病为止,我还帮助养鸡户联系销售,不仅让养鸡户能把鸡蛋卖出去,还能卖上好价钱,在我的帮助带动下,先后有30来户通过养鸡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奋斗没有止境,小富不能即安,我还准备投资3万元再建一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蛋鸡舍,使存栏蛋鸡达5000只以上,年饲养量超万只,我相信,只要勇于开拓,奋力进取,并为之所钏爱的事业,洒下辛勤的汗水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粮米加工使我走上了致富路

**镇崔岗子村李志岭

  我叫李志岭,是崔岗子村一位普通村民,今年42岁,中共党员,4口之家,致富的道路千万条,有的靠养殖业致富,有的靠运输业发家,而我靠粮米加工走上致富的。8年的艰苦创业不仅向社会提供近千万斤优质高梁米,而且自己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8年年获纯收入12万余元。

  97年以前,我养了一台三轮车,做拉粮食买卖,一年到头,由于给别人拉粮食也挣不了几个钱,由于自己经常给粮米加工大户拉粮食,看见粮米加工大户挣的钱是我的好几倍,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光给别人干不如自己干,不妨也搞粮米加工或许能多挣些钱,没有本钱,我就贷点款,凑了3万元于97年开了个粮米加工厂,当时厂房面积不足50平方米,只是对外加工磨米,平均每天也只能加工XX斤左右,每年利润不到1万元,虽然利润小,但毕竟有利可图,于是在几年加工的基础上,利润越来越多,信心也越来越足,XX年决定大干,花2万元买7间本村机站房,把原来对外加工变自己上外边拉高梁米,搞专业自己加工,起大早开三轮车去XX等地购高梁,早去晚归,几乎一天一趟,由于收购的高梁米质好,6A—30,加上加工时严把质量关,米好吃耐烂,深受用户欢迎,不到3天就几乎全部卖掉,每天加工量由原来的XX斤上升到最多时的4000—5000斤,平均每天也在3000斤以上,每斤纯利润2分以上,XX年加工优质高梁米110余万斤,仅粮米加工一项年获纯利万余元,XX年获利万元,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XX年又继续扩大生产 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外购高梁量,加班加点,有时晚上加工到10多点钟,预计XX年全年可加工高梁米130万斤以上,可获纯利3万元,在我腰包鼓起来的背后,也有说不清的苦涩和汗水,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粮米加工也是如此,有时到XX去收购高梁,进一个屯收不着,就跑下一个屯,一天下来不知跑几个屯才能收满,为了不耽误时间,中午连饭都顾不上吃,若要赶上刮风下雨天,道不好走,就更受罪了,车误住了,开不动,就把粮食从车上卸下来,车开过去,再把粮食抬上去。为了赶集占市场,就得起大早,无论严寒酷暑,8年如一日,就这样硬是创出了一条粮米加工致富之路,如果说自己致富有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看准市场大胆干,遇到困难不动摇,精打细算严管理,靠一流质量占市场。

  在我致富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帮助带动其它加工户,从不保守,主动提供致富信息,同时,还热心为村民服务,虽然不对外加工,但是村民来我这加工粮食,我从没有拒之门外,并且还免费,几年来,经我免费为村民加工粮食的不下几十户,不仅赢得了村民的好评,也是我做为一名党员心系群众应该做的。

  追求是打破满足的动力,单一加工高梁米致富,我并没有满足,找打算上几个加工小米,打楂等几个新项目,把粮米加工这篇致富文章做大做强,这正是:粮米加工真可行,勤劳致富不受穷,多亏党的好政策,步步登高奔前程。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3篇(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素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