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劳动法共6篇 关于劳动法案例及分析

时间:2022-10-06 19:18: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案例分析劳动法共6篇 关于劳动法案例及分析,供大家品鉴。

案例分析劳动法共6篇 关于劳动法案例及分析

案例分析劳动法共1

  案例:

  王某到某公司应聘填写录用人员情况登记表时,隐瞒了自己曾先后2次受行政、刑事处分的事实,与公司签订了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事隔3日,该公司收到当地检察院对王某不起诉决定书。经公司进一步调查得知,王某曾因在原单位盗窃电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又盗窃原单位苫布被查获,因王某认罪态度较好,故不起诉。请问该公司调查之后,以王某隐瞒受过处分,不符合本单位录用条件为由,在试用期内解除了与王某的劳动关系是否合理?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时,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且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是完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而且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诚实、善意地行使权利,不诈不欺,诚实守信。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且用人单位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案中,王某在填写录用人员情况登记表时,隐瞒了自己曾先后2次受行政、刑事处分的事实,是一种不诚实,不善意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虽然签订合同是双方自愿的,但这种自愿是建立在虚假材料的基础上的,本质上是违背了平等自愿的原则。

案例分析劳动法共2

  某厂为当时的主要生产线招用一批合同制工,合同期为5年。合同履行三年后,厂方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而转产,淘汰该生产线,另上新生产线。厂方按新生产线基本要求会工人进行考核,并对其中40名不合格者当即解除合同。这40人中,有5人表示愿意调换工作岗位,其余职工要求继续履行原合同。厂方则坚持其原决定。于是,这40人分别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问:1. 企业决定是否正确?

  2. 本案当事人的劳动合同依法应如何处理,理由何在?

[关于劳动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劳动法共3

  案例分析:

  甲于2010年11月进入SZDX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工作至今,但未签订劳动合同,工资以现金方式发放,现深圳DX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某部门经理乙以甲年龄较大为由,欲将甲调换工位,甲因所换工位不满意而仍留远工位工作;乙以该公司管理规定,调换工作后三日内未到新岗位入职者,视为自动离职。

  请问:(1)该公司的做法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请指出理由;(2)甲的行为是否妥当,假如你是甲的代理律师,你认为甲应如何处理合宜。

  请学法律的朋友都来看看,请指点迷津。

[关于劳动法案例解析]

案例分析劳动法共4

  张某1992年2月应聘进入某化工厂,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一份,期限2年,试用6个月。试用期满化工厂发现张某是可塑之才,派其至武汉化工学院培训一年,培训费用1万2,一年后张某因培训期满提前30天向劳动单位解除合同请示,提交申请后就立刻到该市某合资企业,化工厂发现该合资企业推销的产品正是化工厂最新研究产品,而该产品核心技术由张某负责,从而使得该厂的销售下降,化工厂发现张某早已经在合资企业兼职,分析一下这个案例。不胜感激

[一道劳动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劳动法共5

  5月,李某去一家外企应聘,声称自己是某名牌大学法学硕士毕业,取得了司法考试资格证书,并将自己的证书复印件交给了招聘人员,该公司急需法律顾问,于是以高新聘请了李某,请其担任法律主管,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5年,试用期6个月,李某自205月开始工作后,在试用期内经常发生错误,特别是在一项合同审查中,没有对该合同的重大纰漏提出法律意见,导致公司损失巨大,公司于年12月了解到,李某的司法考试证书是伪造的,于是公司立即主张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

  问

  1、公司是否有权解除李某的劳动合同,为什么》?

  2、若李某此时已经怀孕,公司是否还有权解除合同?依据是什么?

  3、公司是否有权要求李某承担相应损失。?

[劳动法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劳动法共6

  案例:

  赵某是某公司的销售代理。20xx年,该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合同规定:赵某可以从产品销售利润中提取60%的提成,本人的病、伤、残、亡等企业均不负责。在一次外出公干中,由于交通事故,赵某负伤致残。赵某和该公司发生了争议并起诉到劳动行政部门,要求解决其伤残保险待遇问题。请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3条规定的订立劳动合同要遵循的合法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律、法规既包括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也包括以后颁布实施的法律、行政法规,既包括劳动法律、法规,也包括民事、刑事、行政和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合法原则包括: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和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和形式合法。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属于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赵某与公司订立的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公司不负担赵某任何伤残待遇费的条款属于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内容明显违法。因此,这一条款是无效的。

  案例:

  公司派王某到美国接受为期6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费用为3万6千元,公司和王某签订一个服务期协议,王某接受培训后必须为公司服务3年,否则,要向公司支付违约金。如果王某培训后在公司工作满2年后想解除合同,那么王某应该支付多少违约金?

  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在案例中王某违反服务期协议,应当赔偿公司1万2千元(即36000元违约金分摊到3年的服务期,每年为120xx元),而不需要全部赔偿。

案例分析劳动法共6篇 关于劳动法案例及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