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志年12月推荐3篇

时间:2022-10-07 13:32:12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驻村日志年12月推荐3篇,以供借鉴。

驻村日志年12月推荐3篇

驻村日志年12月推荐1

  驻村民情工作日志

  驻村干部 吴 中 和

  从2014年3月10日,我被黑獭乡党委政府下排到**村,为驻村干部负责人以来,按照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全面启动后。驻村干部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工作重点,进村入户,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铺筑群众致富路,在**村这片土地上谱写同步小康“中国梦”。“农民心中自有一杠秤。你离他越近,他就跟你越亲。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党员干部能脱脚,农民群众敢下河。在农村,驻村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老百姓是牢记在心的!”这是**村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日记中的一个缩影。

  驻村以来,组织的驻村干部,村干部“进村入万户”活动已蓬勃开展。为了实现“两个全覆盖”,“四个在一线”、“五个进农家”,使驻村工作队真正成为农村政策宣传队、社情民意的调查队和为民办实事工作队,要求驻村工作队员们记好民情日记,日记要简单明白,内容齐全,贴近群众,便于整改问题,锻炼干部,促进工作。

  民情日记主要做到“五个必记”:“政策记录”内容为党的惠农政策、农业科学知识、农村用电安全知识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等;“基本情况记录”内容为农户家庭人口情况、土地种植情况、子女教育及安全情况、家庭收入来源情况、外出务工情况;“辅助情况记录”内容为农户灶厨情况、住房条件、环境卫生、饮水安全以及电器使用情况;“座谈过程记录”内容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春耕备耕、村组干部作风、便民服务以及村务公开、农民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办实事记录”即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情况等。

  民情日记,记出了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所喜,写满了干部与群众的无限感情,记载了干部与群众的共同心声。也刻录了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可喜成果。3月21日,驻村干部吴中和,罗林,村支书袁凤昌,**村沿江组村民:田永周,田永强等十一人,到野头沟的岩上现场查看山林火灾,烧断沿江组人畜饮水的进水管,使沿江组无法正常饮水。我们翻山越岭,由于草木被烧,攀登时无借力之物,靠从人梯向上爬行,到现场只有五人,胶皮水管两处被烧断,烧坏水管总长度约十四米,为了解决群众饮水燃眉之急,我建议在场群众代表,首先处理好被烧断的两处水管,问他们买物质加人工需要多少钱,他们说最低都要三百元,我当场就拿了三百元,叫他们笫二天就安排人妥善处理。对于大溪村的村民田永凤,因春耕生产,烧土坎除草不小心,引发大面积火灾烧山,我们驻村干部去联系乡林业站会作出相应处理的。被烧坏两根(每根长九米)价值五百多元钱的水管,这项损失必须要他陪偿的;对于租赁设备,驻村干部会帮助协调,所需要的人工我希望你们看在田永凤不是有意的,又由于他长期是病,家庭较穷份上,就不追究他了,水管买好后,联系我们驻村干部,我们也是有力气的,一定来参与无偿投劳,我希望你们理解和支持,参加投劳,我们都是善良的老百姓,都需要有一颗宽容的胸怀,人都不可能一辈子不做错事,要看所做的事件是有意,还是不小心的无意产生的。今天晚上召开群众会,我们大家来做群众工作。当晚八点钟群众会上,我们驻村干部,村支书,和到现场看的八名群众代表,短时间内,通过深入细致地工作,群众满意的赞成,有的群众说:只要你们乡干部能这样为老百姓作想,为群众做工作,我们老百姓那有不支持工作的,像你们这样,用“心”来做群众工作,让我们老百姓看到党的希望。真心换人心“人之初,性本善”。驻村工作组已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驻村日志年12月推荐2

  驻村民情日志

—留守老人的生与活

“三万”工作组驻农村体察民情已经两轮了。我觉得农村工作虽然辛苦一点,但能真正体会到的是脚踏实地,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心中略有一份畅快之感。

  为什么呢?因为我小时候起,就常常往老城外婆家去,在庙河堤上多以步行而去或回。我母亲祖籍是木马口,所以对我今天这个派驻天星市村的一名干部而言,是太熟悉了,太亲近了。我目睹了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加之我作为驻村常务副组长,对天星市村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老人进行了近距离的调查和走访,本人颇有感悟。这些留守老人特有的淳朴、善良和宽容,真是令人钦佩。他们有许多东西值得传颂,值得赞美:

  一、有难不伸手

  老人,顾名思义,应该是人的各个肌体已经开始老化或者已经老化,才可谓老人。现实生活中的老人有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有部分老人身上不是这样的问题就是那样的问题,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尤其是留守老人还多了一份对在外打工子女的眷恋之情。我走访中还真遇到这么几户。祖居天星市村街边的十四组留守老人李云轩,现年74岁,膝下3子均已成家并都在长沙打工多年,李老汉与老伴独居在边生活。他对我说:“我现在搞得动的时候不找儿子们,将来就是不能生活自理了也不会找政府,比上不足,比下我还是有余的”。听了李老汉朴实的话语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听周围群众说,李老汉当年教书时是一个很能干的老师,当初不回家如今还是和别人一样一月2000余元赋闲在家过日子,哪会年逾七旬还要自食其力呢?又如七组留守老人胡开珍,今年62岁,老伴刘云发于1988年十月病逝。姑娘、女婿在厦门物流公司上班十余年,一人在家和孙女生活,老人长期患高血压、冠心病,责任田全部交人代种。和孙女每月的生活,自己吃药要用1000余元,全靠儿女寄钱维持。当我问她有什么困难没有?她爽快地说到:“没有,差钱只要一个电话,很快伢们就汇,大病住院,我每年都入了新农合”。从上述两位留守老人的谈话中得知,人在世上,总得有点骨气!

  二、人老志不老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示意人到三十才能自立走路,四十才对一些事物有点初步了解,到了五十才开始真正懂事,说明人到半百不要言老,还要继续奋斗。现在有人说:人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示意人的一生学无止境、干无尽头。说的是人只要一口气尚存,就要奋斗不止。我在该村二组确实碰到了这样一位叫李文平的留守老人,要说他的一生已有65个年头了,每走一步路,每过一道坎,无不折射出他那刚毅不拔的精神。老伴患大脑萎缩,已有12年之久,儿子、儿媳在广州打工已有8年。上有86岁老母,下有5岁孩童需要人照料,自己一人还有责任田8亩,养猪养鸡不在其数,且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当我问他对政府有什么要求没有,他说:“您到本村访查一下,我李文平从不找政府要一分钱的照顾,只怪自己命苦,现在这样只有靠自己,万一自己搞不动了还有儿子,我不会给政府增加任何麻烦”!还有同组的留守老人黄成英,今年71岁,去年老伴去世,她为了不增加地方负担,今年春上只身到上海打工的儿女处生活,事后我们得知,他们这些老人在税改以前从不拖欠一分公粮、提留,现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他们也是积极主动完成。

  这就是留守老人的人老志不老,人穷志不穷!

  松滋市盐务局驻老城镇天星市村工作组

  谭春林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驻村日志年12月推荐3

  2013年3月9日,工作组继续认真开展户情调查工作,统计各户家庭人数、家庭收入和来源、耕地数量、畜禽存栏、生活设施等情况。工作组与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银商谈村基层建设年活动项目。对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村内露肩硬化、村内排水设施、发展设施果蔬、文化广场、农业灌溉、加工企业等项目进行分析,根据村现状分析各个项目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做好项目预算、技术支持、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工作。认真做好村项目规划工作,对进一步开展帮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帮扶张庄村基本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加强,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尽快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驻村日志年12月推荐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