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3篇(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时间:2022-10-07 14:49:02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3篇(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供大家参阅。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3篇(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1

  智慧校园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概述

  中国电信智慧校园,是针对中小学、中专中职、高校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信息化。系统以学生和教师两个基础库为出发点,以学校教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家校沟通为切入点,搭建学校、学生和家长信息交流的服务型平台,并结合电信3G手机网络优势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互动,提供校园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架构

  三、解决方案组成 ● 幼教宝宝在线 ● 校园翼校通 ● 中专中职通 ● 高校通 ● 教育ITV ● 校园一卡通

  四、解决方案功能

  实现了学生从“入学—在校—毕业”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校园管理工作一站式服务,涵盖了师生信息管理、成绩管理、到离校考勤、家校微博、开放课堂、校园OA、公寓管理、党团建设管理、勤工岗位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整合或新建学校校园一卡通功能,结合电信校园翼机通、校园智慧卡、教育ITV、天翼绿网等产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满足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本系统旨在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校园信息化,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并可让家长方便快捷的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效的形成家校合力。

  五、特点

  建成智慧校园信息化系统,对全省学校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小学校间由于教育资源差距导致的信息化差距,可以提高学校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具体目标就是实现:

● 环境数字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学校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 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学数字化:构建囊括全日制教育、中职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在内的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 一站式服务: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实现学校和家长之间实时沟通,让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动态,有效形成家校合力,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六、我们能帮助: 电信:

● 有效融合电信3G、宽带业务、光纤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3G应用的有效扩展,拉动3G业务的需求增长,推动运营商3G业务差异化,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新突破。

● 采用功能月租费的模式,提高电信校园业务收入。

● 增加电信光纤资源的占有率,稳定行业客户应用,产生增值效应。● 增强电信原有客户粘合度,为原有的语音用户提供新的视频服务业务及行业应用业务。教育主管部门:

  围绕建设好“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为教育主管部门实现天地一体化、无缝连接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资源,通过移动教务(校校通)、资源平台(班班通)、翼校通(人人通)、平安校园、天翼学生证(校园一卡通)、天翼绿网、开放式课堂、平安校车等一系列教育、生活、工作的信息化服务,让全市的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享受到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服务。

  七、服务对象

  全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

  八、我们的优势

  通过智慧校园大型项目的建设,我司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育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关经验,从项目的咨询、设计、招标、集成、项目管理、安装实施、协调、重大会议组织、系统平台开发等一系列的全项目生命周期的综合建设管理能力。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2

  智慧校园——“感知校园”的基本涵义

  作者:匿名 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

  院 浏览次数:278 添加日期:2011-3-7 12:36:

  年8月,温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之后,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席卷中华大地,无锡已成为中国物联网的发源地,感知中国的中心。学院意识到未来物联网产业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和研究人才,高校是普及传感网最前沿信息技术的园地,因此为了打造工信部的653示范基地,学院规划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感知校园”系统与平台。

  2009年,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浪潮,着力打造智慧校园、“感知校园”示范基地。2009年9月开始启动“感知校园”工程建设。2010年7月,“感知校园”工程已被正式列为无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相对于人际间交流的互联网,物联网是物与物之间的网络。

“感知校园”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无锡在中国传感网产业的核心地位,借助电信网络、业务、服务优势,采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育、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物联网系统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信息化的新校园的运行效率,以及扩展数字化校园的智能感知能力,并作为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高地。

“感知校园”系统与平台是利用计算机技术、RFID、视频监控、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传输、整合和处理,运用于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人才培养和校园生活等多个领域,把学院打造成智能化、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

“感知校园”感知终端即在“感知校园”系统内实现考勤、门禁、消费、信息接收和互动等功能的专用工具,实现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和校园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化。同时也是日常通讯工具,可由师生自主选择使用。

  智慧校园——“感知校园”建设的基本意义

  作者:匿名 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

  院 浏览次数:300 添加日期:2011-3-7 12:37:

  31为了推动无锡传感网产业在起步阶段的顺利发展,有必要选择若干示范工程进行重点建设。展望物联网产业前沿,立足无锡实际,依托教育行业,分析现实因素,我们认为,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教育行业呼应物联网应用,打造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高校稳定与和谐发展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使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传统的安全稳定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常常顾此失彼,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

  园,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师生活动的所有实时动态信息,各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状况,实现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人才培养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有效解决当前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减少人力投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使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进入一个智能化的新时代。

  其次,是集物联网新技术的研发、试点、应用展示、人才培养、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的示范推广。选择高校作为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相对其它行业,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应用,更在于高校具有其它行业不可替代的人才、技术、教学设备资源优势,体现在基于四位一体的强大综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物联网新技术的校企合作研发、新技术的试验场地、应用技术的展示推广、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中、高端人才的实训基地的有机整合,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初期,校园建设物联网示范工程更具意义。

  再次,是基于学院优势,实现“双创”目标,提升无锡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建设物联网应用校园工程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学院位于无锡新区的中心位置,创新理念超前,高新企业众多,物联网人才集聚;二是学院是一所新办高校,拥有良好的网络基础条件,建立了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三是可以获得新区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多方面的技术支撑。同时,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团队,有大型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能为工程的实施提供软硬件保障。四是具有雄厚的产业依托。无锡高新区在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开发上,以太科园为核心,依托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为载体,三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感知中国”中心的轮廓已浮出水面。

  智慧校园——“感知校园”建设计划与功能

  作者:匿名 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

  院 浏览次数:271 添加日期:2011-3-7 12:38:09

  一、阶段目标

  一期工程:以学生管理系统、校园安保系统建设为核心,启动校园数字平台建设,实现部分数据共享、信息交互,为后继拓展功能留有接口。目前,学院已初步完成一期工程的各项工作。

  二期工程:以电子教务和管理支撑平台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数字管理功能模块,电子教务如课程表查询、成绩查询、学分查询、电子选课、活动报名、学科评选等功能,管理支撑平台如掌上图书馆、远程教育系统、机房管理等功能,以及校园门户WEB、WAP网站建设,拓展与家长、校友等的信息交互。

  三期工程:将根据传感网技术的发展进程,推进校园信息化各在用系统的融合应用,基本实现感知校园预期目标。

  二、功能特点

  1、改变以往单纯的手机通话应用,将RFID的技术与手机通信技术密切融合,完成身份识别、考勤消费等功能。

  2、将短信系统与学校的日常活动密切结合,利用手机上的短信通知和互动功能,实现通知群发、信息反馈、活动安排公告。

  3、通过开发后的手机版WEB页面,在手机上接收推送信息,学校可以将课程安排、活动通知、考试成绩等信息通过手机WEB页面供学生查询。

  4、将手机作为迎新报到的终端工具,为新生营造一个可感知的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3

  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智慧校园是继数字校园之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概念。一般认为,智慧校园指的是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智慧校园的特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智能化。智慧校园融合物联技术与3G网络的数字化应用平台,使学校管理及服务智能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则力的损耗,促使办公自动化、沟通快捷化、服务个性化,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协作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相关的人员、设备、信息等互相联系起来,使人、事、物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三是感知化。智慧校园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四是灵活性。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建立有线、无线、移动网络无缝融合覆盖的网络环境,容量大且可持续扩展,提供高效、灵活、便捷的服务。

  一、党校建设智慧校园的重大意义

《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是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党校系统建设智慧校园的重大意义可体现在:

  1、转变干部培训和学习方式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化发展以及网络教育的日益普及,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全新变革。对于党校教育来说,如今仅靠课堂讲学已难以满足培训需求。智慧校园建设建立的是智能学习的全新学习方式,通过提供在线实时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以及软件分析,来了解掌握每个学员的学习状态,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之后,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训练,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党校的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构建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为每位教师和学员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3、推进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党校作为一个科研机构,在学术科研和咨询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智慧校园在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科研管理软件的应用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科研信息平台,支持各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为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带来全新的方式,成为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4、实现院校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

  智慧校园能够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智慧,让管理者随时掌握学校的运行状态,随时拥有智慧的学生、智慧的教师、智慧的管理,从而构造一个智慧的校园品牌。它将快捷、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学校的美誉度。通过引入物联网进入校园,对建设智慧校园的步伐将更加快速且见效极大,将更加方便师生的生活,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从而使院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5、推动党校信息化升级改造的必然选择

  目前,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发展也很不平衡。全国除部分经济强省的党校外,不少基层党校因缺少各种新型的计算机、视听设备和卫星网络等设备,还不能完全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来进行教学、科研以及行政机构信息的查询与共享。智慧校园的提出为党校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信息化的发展应该紧密围绕这一“智慧”的理念,为教学服务,为学员服务,为干部培训服务,以促进党校事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几乎所有地级党校和大多数县级党校都建设了校园局域网,许多党校还建立了各自的宣传网站,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

  1、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部分党校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一是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经费不足,造成设备老化,许多设备都已超过使用年限,性能低下,故障率高。二是还停留在原始的办公自动化阶段,以为把一些文件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办公方式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业务流程的改造。三是教职工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很多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一种摆设,或沦为娱乐工具,设备实际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信息资源缺乏互联互通

  党校的信息化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部门,内部各自为政、多网并存,形成了很多自己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已经形成稳定的数据源,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不能做到充分共享,非常不利于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和应用服务。这种信息资源分建模式造成人力、财力和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

  3、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较突出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应用。光有先进的硬件还不行,只有依靠丰富的应用软件,这样的信息化才算是完整的。但目前部分党校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还非常突出,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中,造成使用率低下,维护成本偏高。同时,对数字化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网上党校平台建设等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重视化程度不足,无法体现党校系统信息化特色。

  4、信息化管理机制需要完善

  完善的机制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随着数字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用户不断提出新要求,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不少党校现有的信息管理机制非常简单,旱已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许多问题不是信息化本身造成的,而是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建立和补充新的规章制度,关系到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信息化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已成为制约党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由于体制原因,目前不少党校信息化方面的专业及管理人才很少。每年专业培训不足,使得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很慢,很难跟上时代发展,出现新问题就难以立即解决。

  三、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自觉适应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的变化,适时转变工作方式,迅速掌握网络手段,将党校建设置于网络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所以,面临当前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智慧校园是我们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

  1、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在开展具体设计工作时,要从党校全局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并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加大投入升级改造。其基本理念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整合资源,协调发展,务求实效”,总体规划要求就是要做到实用性、规范性、前瞻性。具体就是党校信息化项目要有党校特色,适应党校的工作要求,所有的项目应按照标准化运作,同时考虑一定的前瞻性,减少将来的升级成本。根据党校信息化的实际,可以将智慧校园的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智慧校园支撑平台的基础建设;第二阶段对智慧校园核心应用系统进行扩展;第三阶段为协作应用、决策支持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深化阶段。

  2、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

  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核心内容,其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党校系统智慧校园建设的水平。要使党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就必须重视数字化课程、文献、课件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一是建立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达到共享信息资源、便于查阅和更新、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等目的。二是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党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应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在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行政管理等优势学科方面形成特色资源,各级党校也可开发整合出符合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满足社会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建立网上党校平台,以网络为平台,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优秀课件,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并通过远程教学提供给各级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使党校教学途径多样化。

  3、健全一体化服务体系

  智慧校园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于应用,在于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便捷的服务。在硬件方面,着力构建具有强大的数据的采集、存贮、处理和服务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着力建设将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的物联感知系统,着力推进“一卡通”工程,从根本上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院”,提高党校系统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在软件方面,根据学校应用实际,开发或购买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科研支撑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软件系统应与上级党校统一标准和规范,彼此信息共享、畅通,从而对党校系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应用和监控。

  4、完善相应的运行维护机制

  完善的机制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随着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用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大部分党校现有的信息管理机制非常简单,早已跟不上信息发展的步伐,必须成立专职部门负责日常信息化管理与维护工作,并完善相关网络管理制度。同时,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组织人事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需密切配合,确定信息化人才工作重点,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的力度。3

  特别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现有人员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对现有人员和教职工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

  5、关注科慧校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慧校园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涉及众多网络设备,应用服务系统也较庞杂,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基础实体、系统运行和信息数据等方面。尤其要注意的是,智慧校园的应用涉及无线网络、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应选用较为成熟和可靠的系统,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在完善有关网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同时,应重点从技术上加强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

  智慧校园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提高。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将推动智慧校园应用不断优化,智慧校园的建设必将推动党校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3篇(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