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3篇

时间:2022-10-08 15:53:2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西路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3篇,供大家品鉴。

西路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3篇

西路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1

****公司

  长远规划

  为了确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战略计划,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特制订2005年至2015年公司发展规划,并要求通过计划的安排逐步实现,其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产品的发展方向;

  本公司是经由国家工商主管部门批准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移动电话配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创造一流品质,铸就国际品牌”是我们一贯的追求,也是我们不断进步的目标,我们将沿着高品质、高服务的发展方向持续改善。

  2.企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公司计划在10年内,倾情全力打造占地十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研发、生产及物流基地,以满足企业在未来高新技术产品上的设计与制造需求。

  3.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技术改造方向;

  我们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组建技术研发中心,以高层次、高素质、富有开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构建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我们将持续前瞻性的技术设计理念和丰富的产品开发,贴近市场,满足客户需要,研发出一系列更人性化和易用型产品。

  4.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将要达到的水平;

  5.企业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环保等生产条件的改造;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各种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使员工的工作环境更加舒适。我们的安全目标为:无重大污染环境事故; 污水、噪声、废气排放达标; 无重大工伤亡人事故; 无重大火灾事故; 无重大

  治安盗窃案件; 无重大主责交通事故; 无群发性职业病; 工伤负伤率≤%; 通过设备设施改造等措施,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6.员工工教育培训及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新入职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率要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危险岗位作业人员上岗前要经严格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公司所有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均要接受安全培训。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各部门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员工能够耳熟能详。

  7.员工工生活福利设施的改造和提高;

  8.能源及原材料的节约。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能源及原材料节约意识,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来降低成本。

西路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2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

  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page_break]源,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2008年全村每个农户家庭有一个农业技术明白人,一个具有就业技能的劳动力。

西路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3

  益昌村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长远规划

  在全县开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宣传、大调研、大讨论进程中,益昌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十二五”规划为总体目标,立足本村实际,通过大宣传发动群众,大调研摸清底数,大讨论明确思路,确定从“三点”上突破,稳步推进全村新农村建设,制定桥南村建设长远规划

  一、狠抓重点,着重完成四项建设。一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农村公路、村庄绿化、防洪及水利、资源利用、文化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围绕“起步早、工作快、效果好”的目标,加大村容建设的力度,广泛发动和动员,在村容建设工作中,我们要事实求实,根据我们村的发展实际来进行,切勿盲目发展,盲目扩大。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选择符合我村实际的资源型、生态型、文化型、农庄型等新农村模式。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抓好培育造就新农民建设。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扶助、面向市场的培训机制,着重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素质。四是抓好生态家园建设。以开展村庄整治为契机,集中力量抓好垃圾处理,村庄道路整治保洁、村庄绿化、旱厕改造,努力创建生态家园,建设具有本村特色的文明生态村镇。

  二、力攻难点,着力拓宽农民增收门路。一是依靠科技兴农。在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技下乡、举办科技讲座等活动,积极普及农科知识。二是依靠就业富农。加快本乡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同时采取“市场+订单+培训+就业”运行模式,有计划、分批次、分类别、大规模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其实现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领域转移。三是依靠扶贫助农。坚持开展帮寡助残、爱心救助等公益活动,采取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措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三、夯实基点,着实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灵活多样的筹资方式,稳定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班子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培训,建设一支坚强的基层队伍。三是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强信访工作,妥善调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化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切实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要将桥南村建设成为远近文明的“文明村、富裕村、小康村”,我们的集体经济要不断的壮大,农民经济也要快速增长,想尽一切方法增加农民的收入。在打造经济强村的同时也要成为精神文明先进村。精神文明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到第一把手亲自抓,专职人员具体抓,小组成员配合抓,全村上下齐抓共管,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掀起爱村卫生运动的高潮,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有机构、有记录、有总结。

  3、加强对群众组织工作的领导,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村委一班人能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完成建设规划,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而努力。

西路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