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如何最大化的利用高考真题?推荐4篇(历届高考真题解题方法)

时间:2022-10-14 11:37: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考真题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如何最大化的利用高考真题?推荐4篇(历届高考真题解题方法),供大家参阅。

高考真题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如何最大化的利用高考真题?推荐4篇(历届高考真题解题方法)

高考真题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如何最大化的利用高考真题?推荐1

  全国高考语文预测试卷(含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答案 B

  解析 以偏概全。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让“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虽然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却为当今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

  答案 D

  解析 “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这一说法于文无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答案 D

  解析 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他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主持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作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失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

  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在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殷墟的不少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B.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历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C.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D.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答案 A

  解析 A项于文无据,关于去河南、山西和山东的原因,原文并无表述。

  5.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答:

  答案 ①评价人身份各异,引用不同人对李济的评价,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这些评价从侧面凸显了李济的学术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③评价点出了李济对考古学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④评价展现了李济正直的人品。

  6.李敖称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答案 他被称为“学阀”的原因:①他崇高的学术地位。他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他独特的个性。他相当固执,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甚至在一些人眼中,简直就是可恶。

  他“迷人”的原因:①他杰出的贡献。先后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他的人格力量。对事业充满热爱,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对真心为学的人会给予最大的帮助;对故园充满热爱与眷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患难之交

  毛 姆

  我阅人至今已经有三十年之久。如果只凭一张脸来雇用一个仆人,我肯定要犹豫不决,然而我想我们多半只凭一张脸来判断我们所遇见的人,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常常弄对多于弄错。人家对我说他们对一个人的初次印象一准不会错的时候,我耸耸肩。就我来说,我发现自己认得越久的人,他们越使我迷惑不解。我最老的朋友们,恰恰是我可以说一点也不了解的人。

  我产生这些想法是因为今天报纸上登载爱德华·海德·勃吞在神户逝世的消息。他是一个商人,我跟他交情很浅,可是有一次他使我大吃一惊,我才对他感兴趣。要不是听他亲口说的,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他竟然做出这种事情。不论是外貌,还是举动,他都使人想起一种定了型的人物。他身材矮小,细瘦文弱,一头白发,一脸皱纹,气色红润,眼睛湛蓝。我在日本横滨的英国俱乐部被人介绍跟他认识。他在俱乐部里看来人缘颇好,他离开以后,人家说他属于最高尚的人当中的一个。有一种人吸引你,是因为你觉得他对人们具有真诚的爱。他确有魅力。

  一天下午,我坐在旅馆休息室里。不久,勃吞走进休息室,我们闲谈起来。

“俱乐部的赖内·勃吞是个靠汇款过日子的人吗?”

“不错。这是个相当有趣的故事,”他说,“他不是个坏人。我喜欢他。他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有那么点漂亮。女人家很欣赏他。他落拓不羁,饮酒过度。每个季度都有一点钱寄给他,他打牌又赢得一点。他赢了我很不少的钱,这个我知道。”

  勃吞和颜悦色地轻声一笑。

“我想这就是他倒霉的时候来找我的缘故,还有一点就是他和我同姓氏。有一天,他到我的办事处来找我给他安排一个职位。他告诉我,家里不再寄钱给他了。我问他几岁。

‘三十五。’他说。

  我忍不住笑了。

‘我怕目前一点儿也帮不了你的忙,’我说,‘再过三十五年来找我吧,那时我再看看怎么办。’

  他不走,然后告诉我他不想老是打桥牌,于是打了扑克,结果垮了台。他一败涂地,要是找不到事情做,只好自杀了。

  我打量了他一会儿,看得出他整个儿垮了。酒喝得比平常更多,像是个五十岁的人了。‘那么,除了玩牌以外,你还会做什么事呢?’

‘我会游泳。’他说。

  我忽然有了个主意。”

  勃吞中断了他的故事,转脸对着我。

“你可熟悉神户?”他问道。

“不熟悉。”我说。

“那么你不知道汐屋俱乐部了。我年轻的时候,从那儿游泳,绕过灯塔,到樽见的小海湾登岸。有三英里多路呢,而且因为绕过灯塔那儿的潮流湍急,是很难游过去的。我就和那位青年谈了这一情况,并且说,要是他能游过去我就派给他一个工作。

  我看到他相当为难。

  我没说什么。耸耸肩膀。他对我瞧了片刻,然后点点头。

‘好吧,’他说,‘你要我什么时候去呢?’

  我看看表。十点刚过。

‘游这段路顶多需要一小时零一刻钟多些。我在十二点半开车到那边小海湾接你。把你送回俱乐部去穿衣服,然后咱们一块儿吃中饭。’

‘行,’他说。

  我们握握手。我祝他运气好,他走了。那天上午我有许多工作要做,总算刚好在十二点半赶到樽见的小海湾。其实用不着匆忙,他一直没有露面呢。”

“他在最后关头吓退了吗?”我问。

“没有,他开头游得顺利。然而酗酒放荡当然毁坏了他的体质。绕过灯塔的潮流他对付不了。大约三天之后才发现他的尸体。”

  有一两分钟我说不出话来。我有点儿震惊。然后问了勃吞一个问题。

“你打算给他一个工作的时候,可知道他会淹死吗?”

  他温和地微微一笑,那双善良忠厚的蓝眼睛望着我。他一只手摸着下巴颏儿。

“嗯,当时我的办事处里并没有空位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这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共鸣,也使小说的笔调显得亲切,易于读者接受。

  B.这篇小说作者采用顺叙方式展开叙述,开始作者就发表了一段感悟:人性复杂,人的外表具有欺骗性。这是由于看到了主人公爱德华的死讯,至此拉开了大故事的帷幕。

  C.爱德华对赖内痛下杀手,只是因为赖内赢了他“很不少的钱”。一个不学无术,“靠汇款过日子”的浪荡公子赢了他辛苦挣来的钱。

  D.这篇小说刻画了以爱德华、赖内为代表的两类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崇尚的“金钱”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答案 A

  解析 B项全文从作者的感悟到爱德华的死,回忆之前的事情,是倒叙。C项“只是因为”分析不当,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嫉妒,“他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有那么点漂亮。女人家很欣赏他”;而爱德华“身材矮小,细瘦文弱,一头白发,一脸皱纹”。D项应为“以‘我’、爱德华、赖内为代表的三类人”。

  8.小说的标题“患难之交”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 ①题目与人物形象的反讽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形象。②题目与内容的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悬念。③题目“患难之交”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是置朋友于死地,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对人性的扭曲。

  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爱德华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答:

  答案 ①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人心不古的伪君子。外表和善,却置朋友于死地。②虚伪冷酷、残忍无情的凶手。明知赖内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还说要接赖内一起吃饭这类看似体贴周到的空话。③以追逐“金钱”为目标、丧失人性的人。对赖内赢他钱一事耿耿于怀,设计报复。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腾字显圣,代人也。腾少慷慨有大节,解巾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东魏兴和初,征拜征西将军,领阳城郡守。大统九年,大军东讨,以腾所据冲要,遂先攻之。时兵威甚盛,长史麻休劝腾降,不许,拒守经月余,城陷被执。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太祖笑曰:“卿真不背本也。”即拜帐内大都督。未几,除太子庶子,迁武卫将军。既为太祖所知,愿立功效,不求内职,太祖嘉之。十三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三年,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江州刺史,爵上庸县公,邑二千户。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诸贼果弃其兵仗,或携妻子临城观乐。腾知其无备,密令众军俱上,诸贼惶惧,不知所为。遂纵兵讨击,尽破之,斩首一万级,俘获五千人。保定元年,迁隆州总管,领刺史。二年,资州盘石民反,杀郡守,据险自守,州军不能制。腾率军讨击,尽破斩之。而蛮、獠兵及所在蜂起,山路险阻,难得掩袭。腾遂量山川形势,随便开道。蛮獠畏威,承风请服。所开之路,多得古铭,并是诸葛亮、桓温旧道。是年,铁山獠抄断内江路,使驿不通。腾乃进军讨之。欲至铁山,乃伪还师。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腾出其不意击之,应时奔溃。一日下其三城,斩其魁帅,俘获三千人,招纳降附者三万户。帝以腾母在齐,未令东讨。适有其亲属自东还朝者,晋公护奏令伪告腾云:“齐为无道,已诛公家,母兄并从涂炭。”盖欲发其怒也。腾乃发哀泣血,志在复仇。四年,齐公宪与晋公护东征,请腾为副。赵公招时在蜀,复留之。晋公护与招书曰:“今朝廷令齐公扫荡河、洛,欲与此人同行。汝彼无事,且宜借吾也。”于是命腾驰传入朝,副宪东讨。五年,拜司宪中大夫。建德二年,征拜大司空,寻出为泾州总管。宣政元年冬,薨于京师。赠本官加并、汾等五州刺史,重赠大后丞。谥曰定。

(节选自《周书·陆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B.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C.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D.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答案 B

  解析 “木龙獠”是一个部落名,中间不能停顿;“腾”指陆腾,是下文的主语,“腾”前应停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巾,古人常戴的一种头巾;解巾即除去头巾,指出任官职,与“解褐”意思相近。

  B.庶子,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官职,周代主要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养等事。

  C.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时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D.驰传,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驾四匹中等马。在文中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

  答案 C

  解析 周代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陆腾慷慨有节,知恩图报。面对军威强盛的敌军,陆腾坚决不投降,坚守城池直到城陷被擒;后受太祖知遇,表示愿意立功效命。

  B.陆腾颇有威名,功勋卓著。资州盘石百姓造反,据险固守,陆腾率军将其一举歼灭;陆腾根据山势开路,反叛蛮、獠迫于威势,接受降服。

  C.陆腾善用兵法,临机制变。面对铁山獠人阻断通道、音信隔绝的境况,陆腾带军征伐,佯装撤军,后伺机猛攻,连下数城,俘获招降甚众。

  D.陆腾能征善战,为帝所重。陆腾素有智谋,多次打败獠人,深受皇帝重视;在东征时,皇帝因为其母在齐,就暂时放弃了东征的计划。

  答案 D

  解析 原文是说“皇帝没有让他参与东征计划”,而并非放弃了东征计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

  译文:

(2)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腾出其不意击之,应时奔溃。

  译文:

  答案 (1)太祖放了他并且礼待他,询问他东魏的情况,陆腾盛赞东州的人物,又叙述时事,言辞语意抑扬顿挫。

(2)贼人没有感到忧虑,于是不再防守戒备。陆腾出其不意进攻他们,贼众立即奔逃溃散。

  参考译文

  陆腾字显圣,代州人。陆腾年少时慷慨有大节,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东魏兴和初年,征召任命他为征西将军,兼任阳城郡守。大统九年,大军东征,由于陆腾所守为军事要道,于是就先进攻他那里。当时军威十分强盛,长史麻休劝陆腾投降,陆腾不答应,坚守一个多月,城陷被捉。太祖放了他并且礼待他,询问他东魏的情况,陆腾盛赞东州的人物,又叙述时事,言辞语意抑扬顿挫。太祖笑道:“您真是不忘本啊。”当即任命他为帐内大都督。不久,封他为太子庶子,升任武卫将军。既然受太祖的知遇之恩,陆腾表示愿意立功效命,不求在朝廷内任职,太祖对此表示嘉许。十三年,陆腾官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三年,陆腾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任江州刺史,封上庸县公,食邑二千户。陵州的木笼獠仗恃险要地势,粗野剽悍,常常劫掠,诏命陆腾讨伐。獠人依山建城,攻打它未能拔除。陆腾就在城下摆下许多声乐及各种杂技,显示没有作战之心。贼众果然丢下兵器,有的还带着妻儿凭临城墙观看取乐。陆腾知道对方没有准备,秘密命令各军一齐进攻,贼众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于是陆腾放手让将士攻击,将贼众全部击败,斩首一万级,俘虏五千人。保定元年,陆腾升任隆州总管,兼任刺史。保定二年,资州盘石的百姓造反,杀掉郡守,据险自行固守,州中官兵不能制伏他们。陆腾率军讨伐,一举歼灭了他们。蛮、獠兵及所在地区的贼兵又成群起来反叛,山路艰险,很难偷袭。陆腾就估测山川地势,随其所宜,开拓道路。蛮、獠害怕他的威势,接受劝化归降。在他所开辟的道路上,见到不少古代碑刻,全是诸葛亮、桓温时所走的古道。同年,铁山獠人截断内江通道,使者、驿传不能通行。陆腾于是进兵讨伐。本打算抵达铁山,却伪装撤军。贼人没有感到忧虑,于是不再防守戒备。陆腾出其不意进攻他们,贼众立即奔逃溃散。一天之内攻下三城,斩杀敌人的首领,俘虏三千人,招抚接纳投降归附的人三万户。由于陆腾的母亲在齐国,皇帝没有下令让他东征。恰巧有陆腾的亲属从东部回朝,晋公宇文护上奏命令此人欺骗陆腾说:“齐人暴虐,已经杀害你的家人,你的母亲和兄长都被杀害了。”这是想激发陆腾的怒气。陆腾极其悲痛,哭泣不止,立志复仇。四年,齐公宇文宪与晋公宇文护东征,请陆腾担任副职。赵公宇文招当时在蜀,又留住陆腾。晋公宇文护写信给宇文招说:“如今朝廷命令齐公扫荡黄河、洛水一带,齐公想与此人同行。你那里没有事,姑且借我一用。”于是赵公命令陆腾来驿站车马疾行入朝,辅佐宇文宪东征。五年,授任陆腾司宪中大夫。建德二年,陆腾征召入朝被封为大司空,不久,又出任泾州总管。宣政元年冬天,在京师去世。追赠原任官职,另加并、汾等五州刺史,重赠大后丞。谥号为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对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答案 CE

  解析 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15.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7分)

  答:

  答案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鸟徙于南冥广击水、高飞升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答案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从这两次取消或拟取消的死刑罪名看,大多是罪不容诛的罪名,死刑对于这一类犯罪预防的效用不大,或是采取其他替代性刑罚也能够有效治理。

②近年来高校频频曝光的学术造假现象暴露了中国为数众多的高层科研工作人员缺乏坐而论道的实干精神,喜欢走捷径、钻门路。

③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全国尚存古戏台约10万座,而最近调查统计时仅存1万余座,这1万余座中大部分也已岌岌可危,濒临坍塌。

④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暴力、畸形的生活方式,这起不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⑤“十三五”期间,新疆将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将对一批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鼎力相助。

⑥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他们对我耳提面命的教导,我一刻都不能忘。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答案 D

  解析 ①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不合语境。②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不合语境。③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用在这里合适。④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用在这里合适。⑤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对象不当。⑥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用在这里合适。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

  B.南方没有集体供暖,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答案 A

  解析 B项表意不明,“这种”指代不明。C项“改善”缺宾语,可在“缺乏”后加“的情况”。D项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可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______________,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A.以四根横梁,上加立柱、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

  B.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很少以偶数间构成,如二、四、六、八间

  C.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

  D.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

  答案 C

  解析 不能是“横梁上加立柱”排除A项。由后面的“十一开间”排除B项。整体看先写结构,后写开间,排除D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案 ①回望历史 ②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③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21.中国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空间站,下面是中国空间站的构想图,请把这个构想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

  答案 (示例)中国空间站,将建造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建成后,将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研究实验,以及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太空观测,为科技发展做贡献。

  或:中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构成;它的主要功能将用于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研究实验,以及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为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十出头的姑娘庄晓婷,是西部某贫穷山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晓婷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晓婷有录取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晓婷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晓婷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晓婷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试卷使用情况

  全国Ⅰ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全国Ⅱ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

  全国Ⅲ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新高考全国Ⅰ适用地区:山东

  新高考全国Ⅱ适用地区:海南

  高考考试技巧与方法总结

  答卷前的思路设计

  这是针对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言的。假如你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太好,那么答卷的侧重点不应放在后面的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考卷发给你后,你先看后面的题型是否解过,能否将题不太费力地解答出来,倘若不能,就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前面的基础知识性的考题上。只要你尽可能在基础知识上不丢冤枉分,即使后面的难题不做,一般来说,薄弱科得60-70分是没大问题的。假如你这门学科是拿手科,那么你就应该合理分配时间,基础题与难题都要认真去做,确保这科能拿到高分。

  按要求规范答题

  按要求规范答题是得高分的关键所在。按要求,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因为扫描后试卷模糊易失分;一定要在规定区域内答题,因为超出范围会在扫描时被切掉。认真答题,仔细检查,防止在答题过程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写错字母,更不要出现漏答题目或答错了题目位置等非智力因素的失分现象。

  关键词不可遗漏

  高考改卷,按点得分。在阅卷过程中,评卷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或者关键步骤上,有则得分、无则失分;而且往往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所以考生在作答时,要尽量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回答要切合题意答出关键词。在回答不自相矛盾的情况下考生可以多分点,尽可能地从不同的角度答得全面些,不然如果只是从一个角度或只回答一个方面,答得再完整也只有一个得分点。

  回答要有技巧

  高考改卷,对于可给可不给的分,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地给分。所以每个评卷老师都有误差分内的拍板权,因此,要想拿到误差分,就必须让评卷老师满意,因为加起来就是好几分了,故应当予以重视。实践证明,要多得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要清楚。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会造成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2)能答则答,不能答也要有条理地答上几点。

  审题清楚多方思考

  现在的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答案合理即给分。故考生平时备考时要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要仅停留于死记硬背上。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审题,把题干关键条件、所问问题理解透彻。回答时要避免丢三落四的情况,或者一看太难,就犹犹豫豫,改来改去,或者干脆不答,就一分也没有,造成失分。所以答题时要多方面思考,勇于解答。

  难题先跳过手热好得分

  周洁娴,毕业于华师一附中理科班,去年高考664分。

  说到去年高考数学和理科综合,周洁娴仍心有余悸。数学开考时不顺,她几道选择题拿不准,十几分钟后越做越慌。她决定跳过这几题往后面做,没想到思路打开了,答题很顺利,之前拿不准的题也好上手了。“我感觉脑袋也像机器,需要预热!”

  开头最易错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去年毕业于武汉三中的黑马陈野介绍,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

  陈野说,自己能超常发挥,很大程度因为考试时基础题得分高,特别是理科综合和数学两门。做选填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会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周洁娴回忆,考数学时,离交卷还剩10分钟,她开始回头检查。结果重新算了算看上去不对劲的答案,发现真有错误,救回10多分。

  时间很宝贵掐表做综合

-对于综合考试的时间,受访学生均认为,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周洁娴回忆,做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时,最后一题有点难。当时她做前面部分花的时间已超出预算,结果越做越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物理最后一题。好在自己做化学时挤出了一些时间,最后回头才完成物理这道压轴题。

-毕业于武汉一中的黑马梁巾认为,综合科目的答题没必要刻意按照统一的答题模式,但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答题时,应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正确对待易题和难题

  容易题,容易使人轻视,不费思索顺手写来,铸成错误,所以有个“容易题,容易错”的说法。在容易题上得分与失分往往就在于仔细不仔细。对待难题,也有同样的问题,难题对你难,对别人也同样难,不能因某难题没做出,失分多就慌神。遇到难题一时做不出来,要打个记号,留在最后做。做难题时要注意回忆一下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回忆一下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和老师教给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助于开拓思路。解答难题时还要注意:会答多少就写多少,会列几条就写几条,会算几步就算几步。哪怕只知一个定理、一个观点,一条论据,只要有关,就应写上,这样虽然得不了满分,但也能得部分分。如文科中的古文翻译,能译全文当然好;不会全文,只会一段,就译一段;不会整段,能译几句就译几句,这样也能争得分数。

  小编推荐:专家教你高考前怎么调整心态

  先思后写,不能图快,力求一遍成功

  不少同学考试中只图“快”,读题不准,思考不够提笔便写,常常是做了一半又划掉重写,白白浪费许多时间。也有同学为了确保有大段时间检查.审题出错,计算答题马虎,结果越算越繁,处处出错,越错越急。所以答题时应认真仔细,力求一次准。不能总想着“反正要检查”。而且根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同学的检查都查不出真正出错的所在。

  细心检查

  检查是打扫战场,是每次考试都不应忽视的一个环节,怎样检查效果好是大有讲究的。要求冷静,所谓冷静就是从原有的思路中解脱出来,从当事者变为旁观者,对试卷做仔细审查、无情挑剔。要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应试者只有头脑清醒时,才能避免种.种可以避免的遗憾。有的学生翻来复去看自己的答案,检查了半天什么也没检查出来。

  在检查前我们要认识到:考卷的失分可分为两种:

  一是必失分,指的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而丢的分;

  另一是失误分,失误分指因为审题不清或马虎而丢的分,检查的目的在于尽量避免失误分。

  因此在你答完试卷进行检查时,可逐题进行,每检查完一题后,看看这道题是得分(指有绝对把握),还是失分,失分的原因是必失分,还是失误分。

  检查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重新审题,审题马虎不细心是造成失误分的主要原因;

  二是检查关键点,实际上,一道题只有2-3个关键点易失分。最后还要检查一下是否有漏题现象。

高考真题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如何最大化的利用高考真题?推荐2

  最牛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一、强调话语的整体理解

  高考听力测试题的设计主旨是检查考生在语篇层面上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这种理解必须建立在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之上。因为,无论是对话还是独白,没有整体知觉是不可能实现确切理解的。

  二、强调口头语言的真实性

  高考听力测试题的语料是来自生活的真实语料,而不是为了检测知识而专门准备的不具备交际条件的语料。真实的语料是具有真实语境,真实动机,真实心态,真实人际关系和真实交际策略的实际的言语活动。

  三、强调社会语言策略的具体把握

  考生在接受真实的语料时应当使用适当的社会交际策略,把听的重点放在有目的地获取信息上,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考生应当在整体语篇理解的背景上把各种具体信息联系起来,在头脑中构成真正符合实际情景的心理画面。当然,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就逐步积累实施社会语言策略的体验和经验。

  四、强调听力技能的熟练运用

  听力试题实际上涉及对语境的体验,听的过程中的预测活动,对谈话人社会角色的分辨,对交际策略的实际运用等项技能的实际运用。由于高考听力语言材料是真实性较强的材料,所以,这种试题就要求学生十分熟练地使用各种听的技能。

高考真题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如何最大化的利用高考真题?推荐3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time is it now?

  A. 9:10. B. 9:50. C. 10:00.

  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weather?

  A. It’s nice. B. It’s warm. C. It’s cold.

  3. What will the man do?

  A. Attend a meeting.

  B. Give a lecture.

  C. Leave his office.

  4. 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course?

  A. Too hard. B. Worth taking. C. Very easy.

  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A. Speak louder.

  B. Apologize to her.

  C. Turn off the radio.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long did Michael stay in China?

  A. Five days. B. One week. C. Two weeks.

  7. Where did Michael go last year?

  A. Russia. B. Norway. C. India.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food does Sally like?

  A. Chicken. B. Fish. C. Eggs.

  9. 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A. Cook dinner. B. Go shopping. C. Order dishe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hospital. B. In the office. C. At home.

  11. When is the report due?

  A. Thursday. B. Friday. C. Next Monday.

  12. What does George suggest Stephanie do with the report?

  A. Improve it.

  B. Hand it in later.

  C. Leave it with him.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Salesperson and customer.

  B. Homeowner and cleaner.

  C. Husband and wife.

  14. What kind of apartment do the speakers prefer?

  A. One with two bedrooms.

  B. One without furniture.

  C. One near a market.

  15. How much rent should one pay for the one-bedroom apartment?

  A. $350. B. $400. C. $415.

  16. Where is the apartment the speakers would like to see?

  A. On Lake Street. B. On Market Street. C. On South Street.

  点击查看:高考各科目答题技巧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percentage of the world’s tea exports go to Britain?

  A. Almost 15%. B. About 30%. C. Over 40%.

  18. Why do tea tasters taste tea with milk?

  A. Most British people drink tea that way.

  B. Tea tastes much better with milk.

  C. Tea with milk is healthy.

  19. Who suggests a price for each tea?

  A. Tea tasters.

  B. Tea exporters.

  C. Tea companies.

  20. What is the speaker talking about?

  A. The life of tea tasters.

  B. Afternoon tea in Britain.

  C. The London Tea Trade Centre.

  录音原文

  Example:

  M: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much the shirt is?

  W: Yes, it’s nine-fifteen.

  Text 1

  W: What time is your train leaving?

  M: It leaves at ten. I’ve got fifty minutes left.

  W: You’d better hurry, or you won’t be able to catch it.

  Text 2

  M: Nice weather we’re having, don’t you think?

  W: No. It is too cold.

  M: I think it is just right.

  W: I’d prefer it a few degrees warmer.

  Text 3

  M: Now, let’s stop talking and get going. I need to be in my office in fifteen minutes, or I’ll be late for a meeting.

  W: Okay, bye.

  Text 4

  M: This course is really difficult.

  W: I don’t think it’s all that bad. And we’ll benefit a lot from it.

  M: So, you’re taking it too?

  W: That’s true.

  Text 5

  W: Could you turn that off? I can’t hear myself think.

  M: What?

  W: The radio.

  M: Oh! Sorry.

  点击查看:高考各科目答题技巧

  Text 6

  W: Hi Michael! I heard you just came back from a holiday.

  M: Yes. I stayed for a week in China, and five days in India.

  W: You do travel a lot, don’t you? Last year, you went to Norway, right?

  M: Well, I’ve been to quite some countries, but not yet to Norway. Last summer, I toured Russia for two weeks.

  Text 7

  M: Sally, do you like seafood?

  W: Yes, of course.

  M: Is there anything you especially like?

  W: Well, I really don’t know. I can never remember the names.

  M: Okay. Is there any food you don’t eat?

  W: Well, I don’t eat chicken. And I don’t like eggs, either. But I like all kinds of fish and vegetables.

  M: Then let’s look at the menu and see what they’ve got for us.

  Text 8

  M: You look pale, Stephanie. What’s wrong?

  W: I don’t feel good. I have a bad headache. In fact, I haven’t got much sleep this past week, and I feel really tired.

  M: Why don’t you go to see a doctor?

  W: Yeah, I think I should. But I have a report due tomorrow. Ms. Jenkins needs it for the board meeting next Monday.

  M: Well, it’s Wednesday today. Why don’t you talk to Ms. Jenkins, and ask if you can hand it in on Friday morning?

  W: Maybe I should try. I guess I just need a good sleep. Thanks, George.

  M: If you need any help with the report, just let me know.

  Text 9

  W: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paper today, dear?

  M: Well, yeah. There are a few here that might interest us. Here’s one for just four hundred dollars. It only has one bedroom, but it sounds nice, near Lake Street.

  W: Yeah. Let me see what the cheapest two-bedroom apartment is. Oh, here’s one on Market Street. It’s a real bargain. Only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dollars. But it doesn’t have any furniture.

  M: Well, it costs a lot to buy all the furniture.

  W: Oh, here’s another one for just over four hundred dollars. This sounds very interesting! It’s on South Street. That’s a nice area.

  M: Yes, it’s quiet. Did you say two bedrooms?

  W: Yes, at four hundred and fifteen dollars.

  M: Why don’t we go and have a look?

  W: Okay, I’ll give them a call.

  Text 10

  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the London Tea Trade Centre. As you can see, it is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river Thames. It is the center of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the everyday lives of the British people. Tea is the British national drink. Every man, woman, and child over ten years of age has on average over four cups a day. Or some 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cups annually. About thirty percent of the world’s exports of tea makes its way to London. And Britain is by far the largest importer of tea in the world. Now, in the second picture, you can see how tea is tasted in the Tea Trade Center before it is sold. Here, different types of tea are tasted by skilled tea tasters, before they’re sold at each week’s tea sale. It’s amazing to see them at work. Over a hundred kinds of tea are laid out in a line on long tables. The tasters generally taste teas with milk, since that is how the majority of British people drink their tea. The tasters move down the line with surprising speed, tasting from a spoon and deciding what is a fair price for each tea. After that, they…

  参考答案

  1-5: ACABC 6-10: BABCB 11-15: ABCAB 16-20: CBAAC

高考真题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如何最大化的利用高考真题?推荐4

  题目:

  为了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某中学英文报开辟了“HEART-TO-HEART”专栏。假设你是该栏目的编辑Jamie,收到一封署名为Worried的求助信。信中该同学向你诉说了自己的困扰:近日容易发脾气,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影响。请用英文给该同学写一封回信。

  内容要点如下:

  1.表示理解并给予安慰;

  2.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注意:

  1.词数120左右;

  2.信中不能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信息;

  3.信的开头与结尾已为你拟好,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

  Temper n. 脾气,情绪

  Hi Worried,

  I’m sorry to know that you’re having such a had time at the moment.

  Yours,

  Jamie

  考点:考察半开放性作文

  写作指导:

  本文属于半开放性作文,要为你编辑Jamie的口吻回复Worried的求助信,他的困扰:近日容易发脾气,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影响。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和特殊用词。

  要点:

  1.很遗憾听说对方有此问题。并解释每个人都可能会遇见这样的问题,所以不必担心。只有的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2.提出建议:与信任的人进行交流,告诉别人你的困扰,释放自己的压力。同时多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和朋友多玩球类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

  对于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考生有很强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和组织要点的能力。需要注意紧扣文章主题,给出的要点都需要包括,缺一不可。写作时注意准确运用时态,上下文意思连贯,符合逻辑关系,一定要契合给出的开头,不能出现文章脱节问题。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句式,同时也要注意使用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使文章显得更有档次。

【一句多译】

  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情况都很糟糕,所以你不要太担心了。

(1)The truth is that everyone will have one of those periods when things seem to be going wrong, so you don't have to worry much.

(2)It is true that everyone will have one of those periods when things seem to be going wrong, so you don't have to worry much.

【参考范文】

  Hi Worried,

  I'm sorry to know that you're having such a bad time at the moment. The truth is that everyone will have one of those periods when things seem to be going wrong, so you don't have to worry much.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learn to control your temper so that you may not do or say anything you’ll regret. Here are three useful tips:

  First, talk to someone you trust about how you feel. This is a good way of letting your anger out without hurting others or yourself. Second, go outdoors and play team games with your ftiends as physical exercis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rid of anger. And third, remain optimistic about your future. Such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can be helpful in lifting your spirits.

  I hope you'll soon feel calmer and carry on as normal.

  Yours,

  Jamie

高考真题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如何最大化的利用高考真题?推荐4篇(历届高考真题解题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