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3篇(唯物论辩证法知识点)

时间:2022-10-15 10:07: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考研政治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3篇(唯物论辩证法知识点),欢迎参阅。

考研政治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3篇(唯物论辩证法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1

  考研政治基础马哲之唯物辩证法

这一部分作为辩证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也就是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从而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整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从逻辑结构上紧紧围绕着对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认识,形成了三大规律和四大范畴。

  首先,三大规律遵循着人的认识由外到内的过程,质量互变规律从外在形式、形态上描

  述了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形态――量变和质变,任何事物的发展从外在上都是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对立统一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事物的

  矛盾,尤其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刻阐明了事物的发展由内在矛盾自我否定

  所引起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的道路是曲折的,从而从形式、

  形态――动力源泉――方向道路,深入系统的阐述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形成了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

  其次,四大范畴由外到内阐述了对事物普遍联系的认识;现象和本质阐述了事物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关系;原因和结果阐述了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

  阐述了事物发展中两种不同趋势之间的关系;可能性和现实性阐述了可能事物和现实事物之

  间的关系。

  命题规律

  本部分命题规律有如下特点:

(一)命题形式:从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题、分析题、

  图例分析题都出现过,考点最多,题眼最集中,年年必有题,多数是主观题。

(二)命题内容:本部分的内容历年都是命题的密集区,历年必考的章节是“马哲”的三大核心章节之一,命题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主要以唯物辩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主要范畴为内容,在各种类型题中都出现过;

  2、本部分的热门知识点有反复命题的习惯,例如: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适度”的原则、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现象与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等。多年来,这些知识点经常被考,因此不仅要熟背这些知识

  点,而且要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点来分析问题。

  3、本部分中“对立统一规律”一节是历年考题所占分值比重最多的一节,尤其是近几年来,10 分以上的大题的考查集中在“对立统一规律”一节的矛盾学说的内容。

(三)命题分值:分值大,在政治理论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最大。

(四)命题素材:1、中外哲学史上的著名论断;2、当代科学领域中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3、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五)命题方式:

  1、主要运用“引言式”题目,要求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哲理名言或判断哲学派别。

  2、材料分析题以及图例分析题,因为辩证法的原理被用于分析一切自然社会思维现象,

  包括日常实践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联系实际的范围最为广泛,在平时学习中应时时养成用辩

  证法分析问题的习惯。

  趋势预测

  1、本部分是哲学考试中出题最多的一章,因此必须从各个角度、全方位来关注这一章。

  2、由本部分的热门知识点有反复考的习惯,建议应试者应不厌其烦地狠揪常考知识点,

  并侧重于理解与运用,尤其对立统一规律是历年必考的一节,请高度重视。

  3、2009 年考研的重点仍然在对问题的分析上,尤其是近年来图例分析的出现更要求考

  生具有很强的判别、分析、推理的能力。因而,此部分将是考试的重点,很容易出10 分大题,在分析问题时必须注意三个基本点:一是要把握基本的知识点,或基本的辩证关系;二是运用这些基本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要言之有据,有原理有凭证;三是要防止问题和非主要方面。

中国大学网 考研频道

考研政治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2

  考研政治重点: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基本范畴是考研政治考查马原相关知识点的重点。那么三大规律和五对基本范畴都有哪些呢?小编为您分别介绍。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1、原因与结果;2、内容与形式;3、现象与本质;4、偶然性与必然性;5、可能性与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在考研政治中经常会以选择题的方式命制,这些选择题往往也是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事例。大家在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时多结合生活实际。

  一、原因与结果

  1、含义: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2、事例

  例如:风吹草动;熟能生巧;春天到了,冰河解冻,柳树抽芽。

  二、内容与形式

  1、含义: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2、事例

  对于人而言: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等都是内容;人的体型、外貌、衣着等都是形式。

  三、现象与本质

  1、含义: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民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事例

  闪电是一种现象,其本质却是云层中的正电和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

  太阳东升西落是现象,其本质是引力的相互作用。

  四、偶然性与必然性

  1、含义: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事例

  每个历史时代的任务,总是通过一定的代表人物来实现,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人物是谁,又带有偶然性;

  每个人出生就会死亡,这是必然的;但是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死亡,又带有偶然性。

  五、可能性与现实性

  1、含义: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具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实际存在。

  2、事例

  有人买保险,交了一年保费,却平安无事,他不应该后悔,而应该庆幸。因为保险就是为了那个谁也不愿意让它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而准备的;

  你拿了伞出门,却一天没有下雨。

考研政治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3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易考分析题)

  原理: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

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来源:考研教育网)

①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易考分析题)

  原理:

(1)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表面、外部的东西,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

②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3)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任何本质都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假象作为现象也表现本质,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方法论:

(1)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明,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2)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3)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易考分析题)

  原理: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来源:考研教育网)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4)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5)原因与结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方法论: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考研政治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3篇(唯物论辩证法知识点)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教育4篇(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

对如何掌握考研政治复习方法的建议5篇(考研政治简答题如何考满分)

考研政治马原试题学情与考情分析8篇(马原考研政治真题选择题)

2020考研政治真题

政治矛盾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 考研政治矛盾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