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生作文3篇 我心生悦作文

时间:2022-10-23 18:10: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心生作文3篇 我心生悦作文,供大家参阅。

关于心生作文3篇 我心生悦作文

关于心生作文1

  天蓝、云白、风吹草舞,湖面上波光粼粼。

  初次来校无疑是入学考试。学长学姐们带我们去考场。我望着这庞大的校园内心波涛起伏,多美的校园,可是过一会儿迎接我们的便是死之般的考试。我的内心十分紧张,全身每一个地方都警惕起来,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我的心中是分紧张、期待,而身上则是全家人的责任,我怎能有心情欣赏美景,我低头不语跟着学姐去考场,这条路对我来说很长很长……我不断的问:“怎么还没到?这学校也太大了吧!”“不要紧张,快到了。”同样的答复我听了好几遍,一棵又一棵树从我身边过去,一只又一只鸟飞走,我记得当时还过了一条河,不,是湖。总之,对于当时紧张的我,这路太长了……一切都是未知。

  后来我如愿以偿考上了那所学校。每天,和我的学长学姐和同学们一样奔波于学习之中。渐渐熟悉了新校园后,我终于明白了学姐的话:“其实校园不大。”每天三点一线,教学楼,食堂,宿舍。现在我也常走那条通往考试考场的路,但我觉得它很短,很短。不是和朋友谈着天,嬉笑着快速走过这条路,就是一个人抱着书,欣赏着蓝天白云、小草以及湖面,面带着浅浅的微笑,默默的蹦跳着穿过这条小径,一切都带着熟悉的味道。

  同一条路带给我们的是不同的感受,境由心生,心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非凡。

  天空还是如此蓝云,云还是如此白,草依旧迎风而舞,湖面也是那么美,但这一切中多了几分熟悉。

  这条路,是长、是短,取决于我的心境。

关于心生作文2

  在我的成长中,有那样一个人让我格外敬佩。每每读到他的词,我总能触到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我被他爱国的情怀所震撼,被他思想的光芒所折服,被他作品的魅力所感染!诚然,不乏有能写出美丽作品的文人,但能像辛弃疾这样,内心充溢着爱国情怀,用文字将内心世界再现的文人却是鲜有闻之。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沦陷。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蹂躏下的痛苦和屈辱。幼时,祖父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辛弃疾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恢复中原、报国雪耻,并终生为之奋斗,但现实无奈,最终壮志未酬。故他的词豪放中常有悲壮之气:“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在他的后半生里,无论他抗金复国的意愿多么强烈,朝廷始终没有信任他,他无法再奔赴沙场,只能用手中那支笔,书写内心深处的美的风景。

  到抗金战场上去,带兵杀敌,成了辛弃疾一生的最高理想。他甚至在睡梦之中,还在指挥抗金部队。他寄陈亮的一首《破阵子》,表达了这种雄心壮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酒后醉醒的壮士抚弄着熟悉的宝剑,内心万千惆怅,难遣难消,他带着壮志回到魂牵梦绕的军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梦中的军营,气氛热烈,众多乐器合奏出一首悲凉的塞外悲歌,看着,听着,仿佛回到昔日的峰嵘岁月,气势如弘!“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霜弦惊。”战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跃然纸上。壮士出生入死,拼搏沙场,是为了“了却”君王平定天下大事,建立一番不朽功业!英雄在醉酒的情况下,唯一没有忘怀的是拨亮灯火,深情地端详着杀敌的宝剑。在迷离恍忽的醉态中,描绘了梦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和检阅军队的盛况,表现了他的豪迈气概和战斗情怀。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六十五岁高龄起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叹英雄垂老、报国无门,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再一次被迫离职归隐。

  秋日天空,明净,高远,辽阔,战场一览无余,辛弃疾一身戎装,立于千军万马之前,镇定从容。秋风吹起军旗,也吹起了将士们的战袍!“可怜白发生!”还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登临意。”英雄无用武之地,满腔悲愤何以宣泄?只能一遍遍的拍打栏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远望,看不见故国家乡,失望中,诗人俯视脚下,朝东流去的江水,令他突然释怀,青山挡不住奔腾不息的江水,使诗人心中重燃希望。

  朝廷再次起用时,68岁的辛弃疾已沉疴不起。农历九月初十,深秋,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满腹忧愤离开了人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信然,英雄所唱出的,自是英雄的歌!读辛词,让一个在夕阳下扶栏远望,望眼欲穿的爱国志士形象定格在我心中,如果历史是夜空,他就是那颗永恒璀璨,美丽别样的星。他,辛弃疾,让我心生敬佩!

关于心生作文3

  林语堂先生曾说:“赏玩一样东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

  想起途中老师所推荐的苏轼的《定风波》,许是有先见之明,希望我们为苏轼的那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所染,且抛去所有不快,所有烦闷,好好领略这闽南风光。

  在江南久居的'越人,不曾知这方闽南之地冬日的与众不同。不同于江南人们在这暮冬蛰居一室,与暖气为伴,这儿却宛如初夏,阳光正好,穿过树隙,带着夺目的绚丽,似是最繁华的烟火。空气中弥漫的是柠檬叶的香气。确实是一个宜人之地。但由于纠结选课,郁郁之气结于胸腹,对这份初夏的温柔便兴致缺缺。

  林语堂纪念馆是一个很让人静心的地方,不必按捺心中的不愉悦,烦闷自会被洗涤。坐落于一片香蕉林海,与江浙沪相异的是:这儿少了几分游客的喧嚣,多了几分宁静与从容,大抵任何喧响都是对比般温情最残忍的打扰。纪念馆很小,不过一间二层小楼。但就是这方寸之地,却让人轻松,让人愉悦。纪念馆讲述了林语堂的家庭、他的学历、他的作品,流露着他的柔情、他的渊博、他的幽默风趣。我其实并不了解林语堂,但在这方寸的格局中,我萌生了应该多多认识他的冲动,以及不曾对他有过深入了解的后悔,即使我曾读过《苏东坡传》,即使我知道来漳州定会参观他的纪念馆。我总觉得他的文宇过于平实甚至有些平淡,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哲思之句,不如秋阳般的《黄州突围》,语言亦不似同代的鲁迅那样尖锐辛辣,带着浓浓嘲讽。作为越人,偏爱鲁迅无可厚非,因为语言的亲切感,因为俚语。但平淡之言加诸于林语堂,实属无稽之谈。

  林语堂的文字深刻之处,不在于难懂的字句,而在于背后的深意。他定义苏东坡是标志,代表了文人的愉悦,看似好懂,却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一块刻石上,我找到了《京华烟云》中的一句话:“别轻易认输,别总对自己说没有办法,人生中许多事,只有经历过,疼过,才能真懂。”很简单,很直白,却猝然击中了我的心,我一直忧心选纯文会学不好历史,但既然喜欢,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在眺望台上远眺,阳光渐渐柔和下来。风拂过香蕉树叶,温柔地轻轻摇晃宽大的叶子。

  回想起纪念馆最后写的,林语堂在闽南长大,他有好奇,便用目光在树干上摸索;他反感人争抢,觉得是在高山上看蚂蚁。直白而幽默,带着孩童般的打趣。

  或许只有闽南此地才能养出这样直白而幽默的人才。在闽南久居,亦会沾染此般年少的气息,养出年轻的心境。

  林先生的那句:“赏玩一样东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其实,欣赏的美景,亦是心的风景,而风景的净化,亦是心的蜕变。越人游闽,心境改变于云深不知处。

关于心生作文3篇 我心生悦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