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游记日记4篇(日记出去游玩的日记)

时间:2022-10-24 09:28: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精选游记日记4篇(日记出去游玩的日记),以供借鉴。

精选游记日记4篇(日记出去游玩的日记)

精选游记日记1

  十一月初二日 出建昌南门,西行二里至麻姑山足。上山二里,半山亭,有卧瀑。又一里半,喷雪〔亭〕,双瀑。〔麻姑以水胜,而诎qǜ于峰峦。半山亭之上,有水横骞qiān,如卧龙蜿蜒。上至喷雪,则悬瀑落峰间,一若疋同“匹”练下垂,一若玉箸分泻。分泻者,交萦石隙,珠络纵横,亦不止于两,但远眺则成两瀑耳。既坠,仍合为一,复如卧龙斜骞出峡去。但上之悬坠止二百尺,不能与雁宕、匡庐争胜。〕又一里,连泄五级,上有二潭甚深,旧亭新盖,〔可名“五泄”。五泄各不相见,各自争奇。〕〔螺转环连,雪英指白的水花四出;此可一目而尽,为少逊耳。〕又半里,龙门峡,上有桥。〔两崖夹立,泉捣中壑,不敢下视;架桥俯瞰于上,又变容与为雄壮观。龙门而上,溪平山绕,自成洞天,不复知身在高山上也。〕又半里,麻姑坛、仙都观。左有大夫松,已死;右有通海井。西上岭十里,逾篾竹岭,为丹霞洞。又上一里,为王仙岭,最高。西下二里,张坊。西左坳中为华严庵,宿。

  初三日 王仙岭东下一岭为丹霞洞。又逾篾竹岭西坳中,南上越两山,东南共五里为飞炉峰,有小石炉方尺,自军峰山南飞至。其地南为军峰,北接麻姑,东瞰盱江,西极芙蓉,盖在五老峰之西,阳华峰之西北矣。(以下有缺)

  初四日 出建昌东门,过太平桥南行,循溪五六界,折而西一里,出从姑之南,〔上天柱峰,〕见山顶两石并起如双髻者。〔北〕向登其岩,曰飞鳌峰。岩前曰长春阁。阁之东有堂曰“鳌峰”,深处为罗先生讲学之所。其后飞突而出,倒书曰“印空”。下有方池,名曰玉冷泉。从东上天际亭,亭后凿石悬梯而上,有洞。洞口隘如斗,蛇像蛇一样伏乃入,其中高穹而宽。此天柱之南隅也。出洞,仍下石级,沿崖从西登。天柱、鳌峰之间,有台一掌,上眺层崖,下临绝壁,竹拂石门,树悬崖隙,为云岩台。从其上西穿峰峡,架木崖间,曰双玉楼。再西,一石欲坠未坠,两峡并起,上下离立,若中剖而分者,曰一线天。此鳌峰之北隅也。一线既尽,峡转而北,有平石二片,一方一圆,横庋峡内,曰跏趺jiā fǜ佛教徒之盘腿坐法石。此二峰者,从天柱之西,鳌峰之北,又起二峰,高杀于鳌峰、天柱,而附丽成奇者也。其东一峰,即南与鳌峰夹成一线,又与西峰夹庋跏趺者。西峰之西,又有片石横架成台,其东西俱可跏趺云。从跏趺石东践一动石,梯东峰而上,其顶南架梁于一线,遂出鳌峰之崩,东凿级以跻,遂凌天柱之表。于是北瞰郡城,琉璃映日;西瞻麻峤,翡翠插天。〔时天霁,明爽殊甚。〕从此北下天柱之北,穹崖下临,片石夹立,上有古梅一株,曰“屏风石”。天柱北裂一隙,上有悬台可跻而坐,曰“滴水崖”。内有石窦,直上三丈,正与南隅悬崖之洞相对。此天柱之北隅也。从此东下,又得穹崖一层,曰读书台,今为竹影庵。从其南攀石而登,曰梅花岩,石隙东向,可卧可憩。此天柱东隅之下层也。飞鳌之西有斗姆阁,其侧有蟾窟石,下嵌为窝,上突为台,亦可趺fǜ同跗可啸。此飞鳌西隅之下层也。(以下有缺)

  是日,建昌遇夏调御、丘士章。

  翻译

  十一月初二日走出建昌府南门,往西行二里,到达麻姑山脚。上山二里,到半山亭,亭旁边有一条卧瀑。又往上爬一里半,为喷雪亭,那里有两条瀑布。麻姑山以水的景观为最优美,而差在峰峦的峻秀方面。半山亭上,有条水流横贯在山间,如一条卧龙蜿蜒。上到喷雪亭,却见高悬的瀑布泻落在山峰间,一条如像一匹洁白的绢帛往下垂挂着,另一条好似二束白玉筷子向下分泻。分泻下来的那条瀑布交注萦流在石头缝隙间,交织成一个纵横的网络。瀑布也不只两处,只是从远处眺望成两条而已。它们坠落以后,仍然汇合为一股水流,同样如一条卧龙斜贯出峡。但是瀑布上下悬坠的高度只有两百尺,不能和雁宕山、匡庐山的瀑布争优胜。又往上一里,瀑流连续向下坠落五层,瀑流上面有两个很深的潭,潭边的旧亭子新修了洲番,可以称为“五泄亭”。五层瀑布各不相见,各自争奇。瀑布螺旋环连,雪花四溅;在亭子上可以尽览五层瀑布的景象,因为这里略比瀑布顶端低一些。又往上半里,到龙门峡,峡上有桥。两边崖壁夹立,泉流捣入中间的深谷中,人不敢往下看;架了桥在桥上俯瞰,水势又变得雄伟壮观。沿龙门而上,溪流平缓,山峦环绕几,自成一片幽静奇异的天地,让人不再感觉到置身在高山上面。又往上半里,到达麻姑坛和仙都观。左边有棵大夫松,己经枯死;右边有口通海井。往西上岭十里,翻过蔑竹岭,为丹霞洞。又往上一里,为王仙岭,它最高峻。往西朝下走二里,为张坊。张坊西面左边山坳中为华严庵,于是投宿在庵中。

  初三日从王仙岭东面走下一座山岭为丹霞洞。又翻过蔑竹岭西面的山坳,向南往上越过两座山,再往东南共走五里为飞炉峰,峰上有个一尺见方的小石炉,传说它是从军峰山南面飞来的。那地方南边为军峰山,北边接着麻姑山,向东可以远望吁江,向西可以尽览芙容峰,大略在五老峰的西面、阳华峰的西北面。(以下缺)

  ‘初四日出了建昌府东门,越过太平桥往南行,顺溪流走五六里,又折向西走一里,出了从姑峰南面,攀上天柱峰,看见一座顶上两块石头并列耸起,如同双髻的山峰。向北登上那山峰间的岩石,为飞鳌峰。岩前面有个阁叫长春阁。阁的东面有个堂,匾额上写着“鳌峰深处”四个字,是罗先生讲学的处所。堂后面岩石飞突而出,岩上倒写着“印空”两个字。岩石下有一个方形池子,名叫玉冷泉。我从玉冷泉东面上到天际亭,亭后凿开石壁修筑了一悬空的石阶梯,顺石阶梯爬上去,有一个洞。洞口狭窄如斗,我像蛇一样卧伏着才钻了进去,洞中高弯宽阔。此洞处天柱峰的南隅。出了洞,仍然沿石瞪下来,顺着山崖从西面攀登。天柱峰和鳌峰之间,有个手掌似的平台,上眺层崖,下临她壁,翠竹轻拂石门,绿树悬立在崖缝间,这是云岩台。从云岩台上往西穿越山峰间的峡谷,崖壁间架着一座木楼,叫双玉楼。再往西,峡谷顶上有一块石头将坠未坠,两边的崖壁并排耸起,上下崖石并立,如同从中间破裂而分开的一样,叫一线天。这里处鳌峰的北隅。过了一线天,峡谷转往北,有两片平整的石块,一方一圆,横置在峡谷内,称为枷跌石。此二峰,即从天柱峰西面、鳌峰北面又耸起的两座山峰,高不如鳌峰和天柱峰,但由于它们的映衬,加之有一线天、枷跌石两处景观,也变得奇丽峻秀。其中东面的山峰,就是与南面的鳌峰夹峙而形成一线天、又与西面的山峰相夹而横卧着枷跌石的那座。西面那座山峰的西边,又有一块石头横架成台,这座山峰东西两面的石头都可以称为枷跌石。从枷跌石东面踏着一块摇动着的石头,向东面那座山峰攀上去,峰顶南端一线天之上架有桥梁,越过桥便到了鳌峰峰顶;峰顶东面凿有石阶梯,沿阶梯登上去,便到了夭柱峰峰顶。从天柱峰顶上向北俯瞰建昌府城,琉璃瓦辉映着阳光;往西观看麻娇峰,翡翠色的峰峦直插云天。当时天空云气稀薄,异常明朗。从峰顶上往北下到峰北面,弯隆的山崖下临深谷,一块大石头耸立在山崖对面,上面有一棵古梅,这块大石头叫“屏风石”。天柱峰北面裂开一条夹缝,夹缝中有一个虚悬着的平台,可以攀到上面去坐着,它叫“滴水崖”。滴水崖内有个石洞,直通向上,有三丈深,正好与峰南隅悬在崖壁间的那个洞对着。这是天柱峰的北隅。从这里往东下去,又见到一层弯隆的山崖,叫读书台,如今上面建有竹影庵。从读书台南面攀着石头登上去,叫梅花岩,岩间石缝朝着东,石缝内可以睡卧可以休息。这是天柱峰东隅的下层。飞鳌峰的西面有个斗姆阁,它的侧面有个蟾窟石,这石的下面如蟾蛛张着口形成石窝,上面向外凸出形成平台,台上也可以双足交叠而坐,可以放声长啸。这是飞鳌峰西隅的下层。(以下有缺文)。

  这天在建昌府遇到夏调御、丘士章。

精选游记日记2

  今天,我和妈妈、阿姨、弟弟一起去上海,一路上妈妈说:“上海的夜景非常美,要不我们等天黑了,去东方明珠塔看上海的夜景。”我和弟弟点点头说:“好。”天渐渐暗了下来,我终于可以登上每天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东方明珠塔。我们坐车一路前行,明珠塔慢慢地出现在眼前。它是由上下三个球相连,塔高468米,我真不知道该用多长时间登上塔顶,看一看上海美丽的夜景。车停了,我们踏着明珠塔的台阶来到售票厅,买了票我和弟弟一蹦一跳地进了电梯。

  在电梯里服务员阿姨说:“各位来宾你们好,欢迎您乘坐本次电梯。这辆电梯将在48秒后登上263米高的观光塔。”我心想48秒要登上263米高的塔该有多快呀,我还没想好,就觉得耳边嗡嗡响,只听电梯“叮”地一声停了下来。我们来到观光塔,低头俯视夜晚的街灯,有的一字排开,有的像一道彩虹,在夜空中闪烁,像无数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一辆辆汽车就像天空中的流星,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线条。看看天空看看脚下,我真不知道我在哪里,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时间过得飞快,本次旅游将结束了,我们下了电梯,来到纪念品馆,在无数纪念品中,我挑选了圆柱体会变色的明珠塔纪念品,就像上海的夜景一样五光十色。

精选游记日记3

  初九日 写十二诗付崑即昆石上人,已上午矣。即从草塘左循崖南下,路甚微削,伏深草中,或隐或现。直下三里,则溪自箫曲之后直从东南,与外层巨山夹而成者。盖此山即闽界,其东北度而为箫曲,西北度而为应感峰、会仙峰,两腋溪流夹而西去,犹属新城也。箫曲南溪之上,有居民数家,燕通“艺”,种植山种姜芋茶竹为业,地名坂铺。由此溪渡,东南上岭一里,则平转山腰。又南二里,复直上山顶。又二里,南下而东上,至应感岩。其岩西向,巨壑矗峭,环成一窝,置室于中,自下望之,真凭虚缀壁也。石崖之顶尚高一里,崖僧留饭后,即从崖侧蹑蹬而登,以为诸峰莫高于此;既登而后知会仙之更高于众也。应感二峰连起,东属于大山,其属处过脊甚峭。北流之水出于坂铺,南流之水即从会仙峰北向而去,自应感、会仙西流之水止此。余盖从应感南下三里,过此一水复南上,则会仙北属大山之脊也。脊东之水西出会仙之南,其南又有大山,东北而属于应感后之大山,夹此水西去,其中坞落为九坊,乃新城之五十一都也。对会仙之山名迷阳洞,南即为邵武之建宁,其大山东南为泰宁,其西南为建昌之广昌,则会仙南之大山,乃南龙北来东转之处也。自过脊至会仙,〔望之甚近,而连逾四峰皆峭刻。〕其下乱壑纵横,汇水成潭,疑所云金龟湖即此水也。〔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会仙绝顶,则东界大山俱出其下,无论箫曲、应感矣。自会仙西至南丰百里,东南抵建宁县亦百里。其侧有数家斜界迷阳洞南,为大山寥绝处。〕

  初十日 由会仙峰西下,十里过溪,即应感西南来溪也。又五里为官公坳。又五里,下埔。应感溪自东而西,会仙南溪自南而北,俱会于下埔而北去。〔自下埔而上,悬崖瀑布,随处而是,亦俱会于下埔。〕路由下埔南而西,逾一岭,五里为黄舍。又西南逾二岭,五里至章村,山始大开,始有聚落阛闠kuán kuì街市。〔有水自南而北,源自建宁县邱家岭,去章村南十五里,又五十五里始抵建宁云。〕西五里至容田,又西三里过长江岭。又三里,乌石。有卷石桥。又二里,上坪。随溪西南四里,有大溪自西南向东北,复溯之。西三里,过木桥,溯北来小溪,渡小石桥,北上岭。三里,为茶坞坳。又西三里,为何木岭。越岭,西南二里,宿梅源。

  十一日 东方乍白,自梅源溯小流西上一岭。路应度谷梅源至黄婆三十里,黄婆至县三十里。而西,因歇店主人言,竟从北直上岭。三里,逾岭北,天渐明,问之途人,始知其误。乃从岭侧径道转而南,越岭两重,共四里得一村坞,询之,曰:“此岭即南丰界也。岭北水下新城,岭南下永丰此处‘永丰’恐为‘南丰’之误,因为永丰离此地甚远,但随小水南行一里,可得大道。”从之,至漈jì指水边,闽方言称瀑布亦为漈上坞始与梅源大道合。其处平畴一环,四山绕壑,以为下土矣。已而流忽下坠,捣级而下,最下遂成一瀑,乃知五泄、麻姑之名,以幸而独著也。是名漈山灶,去梅源始五里,余迂作十里行矣。水上人家为“漈上”,水下人家为“漈下”。又五里,夏家桥,又五里,尼姑坳,途中有两小水自北来合。又五里,乾昌桥,已胜筏。又五里,沧浪桥。又五里,黄婆桥。有一溪自北来,桥梁北溪上,水自桥南出,与漈上之水合,共下南山去;而陆路由北岭入山,迂回岭上。北行五里,曰藏石岭。又三里,又过一小溪,亦自北而南。越而西,二里,为思久铺。铺有小桥,桥下细流始西向行,路复随之。五里,西至来陂桥。又一溪颇大,自北来会,同过桥下;而漈上大溪亦自南来会,遂同注而北。又一里,溪之东有狮山,西有象山,狮山石独突兀,而象山半为斧斤所凿。二山紧束水口,架石梁其中,曰石家桥,溪自桥下俱北去,路自桥上西向府。渡桥一里,又有小溪自南而北,亦有石梁跨其上。又三里,上艾家岭。又十里至南丰,入城东门。三里,出西门,则盱江自西南抵西门,绕南门而北转,经东门而北下,想与漈上之水会于城北之下流也。西门外濒溪岸,则石突溪崖,凿道其间,架佛阁于上。濒江带城,甚可眺望,以行急不及登。又西五里,一溪自北来,渡其桥;又一溪自西来,即溯之行。有数家在溪上,曰三江口,想即二溪与盱江合,故名也。

  十二日 东方甫白,从三江西渡溪,循左路行,路渐微。六七里,日出,入山口,居舍一二家,去路颇遥。先是,有言三江再进十里,有山口可宿者,余既讶其近,又疑其居者之寡。连逾二岭,三里,遇来人询之,曰:“错矣!正道在南,从三江渡溪已误也。”指余南循小路转。盖其岭西北为吴坑,东南为东坑,去三江已十里矣。乃从南转下一坑,得居民复指上岭,共五里,至后阿大山。从其西北小路直上二里,则一小庙当路岐。从庙西北平循山半阴崖而行,又二里而至一山过脊处,南北俱有路,而西向登岭一路独仄,遂蹑之行。既登一峰,即转入山峡。其峡有溪在下,自西而东,东口破壁而下;绾wǎn口一峰,西南半壁,直倾至底,石骨如削铁;路在其对崖。循峡阴西人,〔自过脊登岭至此,〕共三里。一石飞突南崖,瞰溪撑日,日光溪影,俱为浮动。溪中大石矗立,其西两崖逼竖如门,水从崖中坠壁而下,〔潆回大石而出,盖军峰东溪源也。〕崖下新架一桥。渡而北,又登岭半里,山回水聚,得岐路入一庵,名龙塘庵。有道人曰:“西有龙潭,路棘不可入。”得茗mǐng茶,食点数枚。出庵,从左渡小溪,遂复直上岭。二里,复循山北阴崖而行,屡有飞涧从山巅坠下,路横越涧上〔流者五、六次,〕下复成溪。又三里,得横木栈崖。又二里,直转军峰之北,仰望峰顶犹刺天也,有石涧自峰顶悬凹而下,盖北溪之源矣。

  渡溪〔二百步,〕复上一岭,始与北来大路合,遂高南向峰顶,而上无重峰之隔矣。自东北路口西上一里,至北岭度脊处,有空屋三间,中有绳床土灶而无人居,其西下〔为〕宜黄之道,东即所从来大道也。自此南上,凿蹬叠级,次第间出,蹈空而上,道甚修广,则进贤金父母所助而成者。金名廷璧,自此愈上愈高,风气寒厉,与会仙异矣。〔自分道处至绝顶,悉直上无曲坠,共四千三百步,抵军峰巅。〕登顶下望,五六尖峰自西南片片成队而来,乃闽中来脉也。至绝顶之南,圆亘为着棋峰,亭亭峭削,非他峰所及。〔盖自南丰来,从车盘岭南面上,不及北道之辟;然经着棋峰栈石转崖,度西峡中,蹑蹬攀隙,路甚奇险。余从北道望见之,恨不亲历。〕北起为绝顶,则石屋中浮,丘、王、郭三仙像共列焉。其北度之脉,则空室处。其北又起一峰,直走而为王仙峰,东下而为麻姑,东北下而为云盖,以结建昌者也。自着棋峰夹中望,下有洞穹然,攀箐挂石而下,日尚下午,至洞已渐落虞渊天色黄昏,亟仍攀蹑而上,观落日焉。

  注释

  翻译

  初九日给昆石上人写了十二首诗,便已经到上午了。于是从草塘左面顺山崖往南朝下走,路很细小而且陡直,隐没在深草丛中,或隐或现。直往下三里,有条溪从箫曲峰后面一直自东南方流过来,这是箫曲峰与它外层的大山夹峙而形成的。大概这大山就是福建省省界,它往东北延伸而形成箫曲峰,往西北延伸而形成应感峰、会仙峰,两条溪夹在山的两侧而向西流去,溪流仍属于新城县。箫曲峰南面的溪岸上,有几家居民,他们以在山上种植姜、芋、茶、竹等为业,地名叫坂铺。从坂铺渡过溪,往东南朝岭上走一里,就平平地绕到了山腰。再往南二里,又直往上爬到山顶。‘又走二里,往南面下了山而往东上,到应感岩。岩洞朝向西边,下面是长而宽的深谷,崖壁高耸峻峭,壁上形成个圆状洞穴,洞穴中建有室屋,从下面望上去,真像悬空补缀在崖壁上似的。石崖的顶端还高在岩洞一里以上,居住在崖间的僧人留我们吃饭后,我们便从崖侧踩着石瞪往上登,当时以为周围其它山峰都没有此峰高;登上峰顶后才知道会仙峰更高于众峰。应感峰的两个山峰接连耸起,东面和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连着,连接处山脊越过来的地方很陡峭。山脊北面的水流往坂铺,南面的水就从会仙峰向北流去,从应感、会仙两峰流往西面的水到山脊为止。我大约从应感峰南面朝下走了三里,渡过那一条水后又往南向上爬,就到了会仙峰北面和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相连的山脊处。山脊东面的水往西面绕流出会仙峰的南边,此水的南面又有一座大山,它往东北延伸而与应感峰后面的大山连接,又与会仙峰夹在此水的两边,水流向西流去。两山间的山坞中坐落着的村子为九坊,属于新城县的五十一都地。对着会仙峰的山叫迷阳洞山,山的南面就是邵武府的建宁县,东南面为泰宁县,西南面为建昌府的广昌县,会仙峰南面的这座大山,是南面的主山脉往北延伸过来而折往东去的地方。从作为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的山脊越过来的地方到会仙峰之间,望过去很近,却要接连翻越四座山峰,峰峰都峻峭陡直。山脊下面乱壑纵横,水流汇集成潭,我怀疑所说的金龟湖就是这潭水。四下四上,又走四里便登上会仙峰最高顶,东面的大山都低伏在它下面,更不用说箫曲峰、应感峰了。从会仙峰往西到南丰县有一百里,往东南抵达建宁县也是一百里。分界处有几户人家呈斜向坐落在迷阳洞南边,偏僻荒凉,是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初十日从会仙峰往西朝下走,十里后渡过一条溪水,它就是从应感峰西南面流来的那条。又走五里,为官公坳。又走五里,到下埔。从应感峰西南面流来的溪水自东而西,从会仙峰南面流来的溪水自南而北,都汇合在下埔而往北流去。从下埔以上,悬崖间的瀑布到处可见,也都汇合在下埔。路从下埔南面往西走,翻过一座岭,行五里为黄舍。又往西南翻越两座岭,走五里到章村,山才远离开,才有村落街市。有条水从南向北流,它发源于建宁县邱家岭,流经章村南面十五里的地方,又流五十五里到达建宁县。往西走五里到容田,又往西三里经过长江岭。又走三里,到乌石。〔那里有座卷石桥名〕又走二里,到上坪。顺一条溪往西南走四里、有条大溪自西南向东北流,又溯流而行。往西三里,过一木桥,溯从北面来的一条小溪走,跨过一座小石桥,往北上了岭。走三里,为茶坞坳。又往西三里,为何木岭。越过岭,往西南走二里,投宿在梅源。

  十一日东方刚白,就从梅源溯一条小水流往西上了一座岭。路本应越过山谷〔从梅源到黄婆有三十里,从黄婆到县城有三十里。〕往西走,因听了歇店主人的话,竟然从北面直往岭上走。三里后翻到岭北,天逐渐亮开,向过路的人打听,才知道路走错了。于是从岭侧的小路折往南,越过两重岭,共走四里见到一个有村子坐落在的山坞,向村人询问,回答说:“这座岭就是南丰县界。岭北的水流下新城县,岭南的水流下南丰县,只须顺着小水往南行一里,就可以见到大路。”我们按那人所说的走,到涤上坞才与从梅源来的大路相合。那地方是片圆形而平坦的田地,四周山环沟绕,我以为是地势低下的地方了。随后见水流忽然向下坠落,从一层层石台坎上冲泻而下,最下面便形成一条瀑布,这才知道五泄、麻姑的名字,是因为幸运才独自闻名。此地名叫潦山灶,距离梅源才五里,我们却绕了十里。水流上面居住的人家称为“潦上”,水流下面居住的人家称为“涤下”。顺水流又走五里,到夏家桥,又走五里,到尼姑坳,途中有两条小水从北面来汇合。又走五里,到乾昌桥,溪中已能够行船。又走五里,到抢浪桥。又走五里,到黄婆桥。有条溪流从北面流来,溪上架有桥,水从桥南面出来便与涤上坞流来的水汇合,共同流下南山中去,而陆路由北面山岭进入山中,在岭上曲折盘绕。往北行五里,叫藏石岭。再走三里,又渡过一条小溪,它也是自北向南流。越过溪水后往西走二里,为思久铺。那里有座小桥,桥下的细流才往西流,路又傍溪而去。走五里,往西到了来阪桥。又有一条溪水比较大,从北面流来相汇,一同流过桥下;而涤上坞流来的大溪也从南面流来,汇合后一同流往北去。又走一里,溪水的东面有座狮山,西面有座象山,狮山上的石头分立突兀,而象山的一半已被刀斧凿削过。两山紧夹着水口,一座石桥横架在两端,它叫石家桥,溪水从桥下向北流,路从桥上往西朝府城去。越过桥一里,又有条小溪自南往北流,也有石桥架在溪上。又走三里上了艾家岭。又走十里,到南丰县,进入城东门内。三里,出子城西门,便见吁江自西南面流到西门外,又绕流到南门外而后向北折,经东门外而往北流去,我猜想它与潦上坞来的溪水在城北面的下游处汇合。西门外溪岸边的山崖上,怪石突兀,崖壁间凿出道路,上面建有佛阁。那山崖濒临溪流,屏绕城池,远望上去景色十分美好,但因为行程急而来不及攀登。又往西走五里,有条溪水从北面流来,我们越过溪上的桥;军峰溪从西面流来,于是溯溪走。有几户人家住在溪岸边,地名叫三江口,我猜想就是两条溪水与吁江在此汇合,所以叫这个名。

  十二日东方刚白,就从三江口往西渡过溪流,顺左边的道路前行,越走路越小。走了六七里,太阳升起,进入一个山口,有一两户人家住在离路较远的山上。原先,有人说从三江口往前走十里,有个叫山口的地方可以投宿,我既因为这里离三江口路近而感到诧异,又怀疑居民太少。接连越过两座山岭,走三里遇到对面来的一个人,向他询问,他说:“路走错了!正路在南面,从三江口渡溪就已经错了。”他指给我往南边顺小路转往正道。大概那岭的西北面为吴坑,东南面为东坑,距离三江口已经有十里远了。于是从南面转下一个深谷中,遇到当地居民,他又指给我们上岭的路,共走五里,到后阿。从后阿西北面的小路直往上走二里,有一小座庙立在岔路边。从庙西北面平平地顺着山半腰的北侧山崖而行,又走二里到达一座山的山脊穿越过来的地方,山脊的南北边都有路,而往西攀登山岭的一条路最狭窄,于是便沿着那条路走。刚登上一座山峰,就转进山峡中。那山峡下面有一条溪水,自西向东流,到东面峡口处破壁而下;峡口盘结着一座山峰,它的西南半壁直向下斜插到底,崖壁上尖峭如骨的石头如削铁一般;道路在山峰对面的崖壁间。我们顺着山峡北面往西进去,从山脊穿越过来的地方登上山岭到这里,共三里路。有一块石头从山峡南面的崖壁上飞突出来,下临溪流,上撑天日旧光溪影都同时在它的上下飘浮晃动。溪中有块大石头矗立着.它的西面两座山崖紧相迫近而向上直立起,如同一道门,水流从中间的石壁上坠落下去,潇绕那大石头周围而后流出去。这水大概是军峰山东面溪流的源头。山崖下新架着一座桥。越过桥到了北面,又登上岭半里,山峦回环水流汇聚。见到一条岔路通到一座庵中,那庵叫龙塘庵。有个道人说:“庵西面有个龙潭,但路中荆棘丛生,不可能进去。”我们得到庵中道人给的一些茶水,于是吃了些点心。出了庵,从左面渡过一条小溪,便又直往上攀登山岭。爬了二里,又顺山北面的北侧山崖而行,不时有飞洒的山涧水从山顶坠落下来,道路五六次从山涧水上横越过,到了下面涧水又汇流成溪。又走三里,见到一根横木架在山崖间。又走二里,直转到军峰山的北面,仰望峰顶犹如刺穿了青天一般,有一条山涧水从峰顶顺着凹陷处悬流下来,它大概是军峰山北面的溪流的源头。渡过溪走二百步,又上了一岭,道路才与北面来的大路交合,于是往南向着高高的军峰山顶爬去,而上面不再有层层峰峦的阻隔了。从军峰山东北路口处往西朝上走一里,到达军峰山北面山岭等的.山脊越过来的地方,有三间空屋子,屋中有绳床土灶但无人居住,从空屋西面下去是到宜黄县的路,东面就是上来时所走的路。从此处往南朝上走,人工修凿出的级级石瞪,次第涌出,从半空中攀越而上,石阶路很长很宽,它是进贤县一个姓金的人的父母资助而修成的。〔那姓金的名西金廷璧。〕从石阶路上越往上走地势越高,并且气流寒冷,与会仙峰不一样。从分路处到军峰山的最高顶端,尽是一直往上,没有弯曲和向下折的地方,共走四千三百步,抵达军峰山山顶。登上山顶往下望,五六座尖耸的山峰从西南方向连绵不断成队地奔涌过来,那是从福建省内延伸来的山脉。它们到了军峰山最高顶端的南面,形成圆形横贯的着棋峰,它高峻陡削,不是别的山峰所能比得上的。大略从南丰县来,自车盘岭南面上军峰山,不如北面的道路那样通畅;然而经过着棋峰上山,则必须走石栈,绕崖壁,穿越山峰西面的峡谷,踩着石瞪攀着石头间的缝隙而上,道路非常奇险。我从北面道路中望见着棋峰上那条路,后悔没能亲历。军峰山顶的北部耸起为最高峰,石屋中列置着浮丘、王、郭三个仙人的像。最高顶往北越过去的山脉,就是有三间空屋子的地方。那里往北又耸起一峰,它一直向北绵延而成为王仙峰,向东延伸下去而成为麻姑山,向东北延伸下去而成为云盖山,从而与建昌府城的山交错盘结在一起。从着棋峰的山峡中望过去,峰下有个洞高高隆起,攀着竹木抓着石块往下行时,还是下午,到那洞时天色已经黄昏,于是赶忙仍旧攀着草木踩着崖石上到山顶,观看落日景象。

精选游记日记4

  今天放假,一大早起床就有了好消息,爸爸说带我去蟒山森林公园。我开心的一蹦三尺高,赶紧给外婆打电话。匆匆吃过早饭,我们就出了。一路上我和哥哥开心的欣赏着窗外的风景,高大的中央电视台大楼像正在走动的凯旋门,各式各样的楼从我眼前闪过,好像我们的车没有动,而是楼在动。突然,一幢又像鹦鹉又像和平鸽的楼映入我的眼帘。不知不觉,我睡着了。睡醒了以后,发现车已经开到山里了,这时爸爸停下车叫我们下去。一下车,我眼前一亮,赶忙跑过去,“十三陵水库!”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外婆、外公、妈妈、哥哥全都跑来看,十三陵水库碧波荡漾,水库中央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个古式的楼阁。小岛上林木葱茏,每一棵树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鲜花争奇斗妍,好像都在尽力把自己的花瓣伸展到最大。小草也在比,比谁绿,比谁长,比谁扎根扎得紧。十三陵水库真像一个天堂。爸爸让我们赶紧上车,不远就是蟒山了。蟒山到了,我们买票进去以后,找了一个停车场,下车后,外婆他们在整理东西,只有我坐在阴凉处玩蚂蚁,这里的蚂蚁要比城里的蚂蚁大三四倍。我们拿着东西离开了停车场,找到一个美丽的画廊,我们在这里铺下野餐布,摆上食物就大吃大喝起来。马蜂闻到香味也来凑热闹,吓得我和哥哥哇哇大叫。

  一只马蜂飞到牛肉旁边,妈妈刚要把盒盖上,马蜂早把头伸进盒子里了,妈妈一时慌张,赶紧把盖子压了下去,一下子把马蜂塞进了盒子。等马蜂飞了出来,好像在说:“人家就是好奇,又不吃,干嘛把人家塞进去!”等肚子鼓起来的时候,便要爬山去了。离画廊不远处有一个叫“步长林”的地方,我们沿着台阶往上爬了一小段,发现前面是一条人踩出来的弯弯曲曲的土路,没有人工造的台阶。外公拿着木棍在前面开路,我们在后面跟着。我特别害怕草丛里会出来一条蛇或其他昆虫什么的。正想着呢,外公后退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涌上心头,我赶紧伸出头往前看,天哪!一只毒蜘蛛正威武地爬在它辛勤编织的网上呢!它全身都是绿色的,布满了怪异的花纹,尖尖的、像钩子一样的嘴上全是细细的黑色绒毛,就像亡灵派来的使者。我们拿它没办法,只好从它旁边钻过去。我们还见到了野酸枣,满树红艳艳的,我尝了一口,真好吃,酸里带着甜。虽然我们每个人都被蚊子咬了好几个包,被植物上的刺划了很多伤口,心里又害怕,但是,我们仍被好奇心牵着,继续往前走。越往前走,杂草树木就越高越密,好像前面都没有路了。外公让我们再坚持一下,马上就要到山顶了。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眺望一下远处的十三陵水库,十三陵水库的优美加上蟒山的壮丽,构成了一幅凌空展开的美丽的画卷。蟒山森林公园真是大自然的一个神来之笔!

精选游记日记4篇(日记出去游玩的日记)相关文章:

中学生地心游记读后感范例6篇 地心游记读后感作文

《西游记》七年级读后感范文2022【3篇】(七年级作文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4篇 《西游记》读后感

四年级以西游记为题的读后感3篇(读《西游记》读后感四年级)

初二年级关于游记的作文3篇 游记作文八年级

西游记阅读笔记作文3篇 作文西游记读书笔记

四年级学生关于游记的作文3篇(小学四年级关于游记的作文)

虎头山游记作文3篇(游虎头山作文)

《西游记》读后感五年级5篇(读《西游记》读后感五年级)

精选初中游记作文4篇 初中作文 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