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精选合集3篇 谈谈你对开放教育的认识

时间:2022-10-26 12:11:0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我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精选合集3篇 谈谈你对开放教育的认识,以供参考。

我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精选合集3篇 谈谈你对开放教育的认识

我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精选合集1

  我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论文概要】: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探索,关于对教育的认识更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前进与发展。通过自己的这几年的任教,我将从教育的来源、影响因素、分类来认识教育,并谈谈我对教育如何发展的想法。

【关键词】:教育

  教育来源

  因素

  分类

  发展

  习惯培养 【引言】: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从古到今,我们不停的对教育进行探索,可是对教育理解,我们总是有太多的解释。我想我们并不能明确的去规定什么是教育,我们只能说自己对教育有着什么样的认识。通过当老师这几年的学习,我也想谈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正文】: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思维习惯、得体的处事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每位从事教育行业的任务。

  叶圣陶说:“什么事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单单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下面就谈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中的阅读习惯吧。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养成阅读习惯。得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指导,阅读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

(二)、教育的起源。恩格斯有句至理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人的来源,也从本质上回答了教育是怎样的产生的这个问题。在原始阶段,人类通过劳动积累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传承这些生存之道。而这种传承的方式,我们可以看成是教育。只不过那时的教育只是简单的口头相授,它贯穿于整个社会生产中,这使得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渐渐出现了剩余产品,这使得经济基础转向私有制,社会阶层阶级化,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不公平的社会关系必然导致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分为对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分离培养。这也充分说明了教育开始与生产相分离。在奴隶时期,“学在官府”就是教育的典型代表,奴隶主注重对后代继承者的培养,垄断了整个教育。而奴隶却没有机会享受教育,他们只能通过生产过程进行经验的传授。随着社会生产的再次发展,私有制的崩溃,文化下移,私学得到发展。教育的作用开始受到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鼎盛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力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它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会或多或少受某些因素影响的,对于教育来说也不例外。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教育从产生以来就受到文化、经济、政治的制约与影响。

  从历史的发展顺序上来看,文化是首先产生的。我国的人类文化发源地有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等。文化的发扬与兴盛都是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同时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也同样影响着教育文化的发展。大约在夏、商、西周时期,文字就以开始产生发展:商朝的甲骨文在文字构造方面,会意、形声、假借等方面有了很多进步;大约从公元前十三、四世纪起,我们的祖先就在青铜上刻字,就叫“铭文”“金文”或“钟鼎文”;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文字信息量加大了,这时就不能再用甲骨来记载文字了,于是便把文字都记录在了竹板上,产生了竹简文字;到了秦朝时,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便下令同意使用隶书;而后许多书法家将文字写法多样化,如后面出现了草书、行书、行书等。文字的艰难发展历程都始终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从文字产生时,许多著作也相应出世,这些著作都对人们有很深的影响吧。相传夏朝有了历书——《夏时》,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从事农业,提高生产率,避免天气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他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其中民歌部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在黑暗统治下的困苦,揭露了剥削压迫的残酷,反映了人民的愤慨与不平;反映了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追求“乐土”的理想;反应了人民健康的爱情生活和对美满生活的歌颂,以及对婚姻悲剧的控诉。这些光辉的思想和它的艺术成就,三千年来教育了广大人民,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鼓舞力量。在春秋战国时期,官学废弛,典籍扩散,文化中心随之迁移,这些因素促成了私学的产生,教育的内容也深受影响。由于那时诸侯较多,每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学风,如《管子》说,“卫国之教,微傅以利??鲁邑之教,好迩而训于礼??楚国之教,巧文以利”。在当时最著名的孔子建立了儒家学派,成就私学,主张因材施教。同时许多学派相继建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那时的文化一片繁荣景象,教育事业逐渐独立起来。教育同样受到了经济的影响,我们可以从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联系起来,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速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了,就会在教育领域有更多地投入,从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规模发展。隋朝时期经济空前发展,统治者便把统治重心放在了教育方面,为了能够集中统治大权,团结广大的戍族地主,解决地主阶级内部矛盾,便采取了科举制度。这种科举制度是专门用考试的方法来选取人才,许多平民百姓也有了能进入上级阶层的机会。这一制度在唐朝时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随后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可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确实影响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同样教育对经济也有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在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教育对于实现生产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及消费倾向,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教育是把人力转化成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权。统治者利用政权力量来加以控制,如政策、法令、办学方针和宗旨、监督等。各级政权机构利用其权利任务教育机构来领导人和教师。教育的教化作用决定了成为统治者政权统治的工具。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采取了诸多措施,如“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颁挟书令”、“禁游宦”和“禁私学,以吏为师”等,除了 使用法治政策,他还注意向人民进行教化工作,在每乡设置“三老”,担负这种教化责任,以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为了能够统一治国思想,他还下令焚书坑儒,统一使用小篆来编写新书,教化万民。除了秦始皇,历史上还有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只是实行的程度,是否符合历史规律不一样罢了。而后汉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清朝时的“文字狱”、理学等都是这个道理吧。

(四)教育的教育分类。

  从教育的场所来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他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三种教育。从孩子出生下来,他就开始受到教育的影响了,起初以家庭教育为主。孩子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可以教会孩子生存的基本常识,穿衣、吃饭、走路、交流等,还会引导孩子做正确的决策,形成良好的习惯。当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并在学校得到一些独立自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任何人都会走进社会,所以孩子同时也会受到社会教育的影响,家教最为常见,还有一些社会案例也教育这孩子,以免孩子犯罪,可以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从接触方式来看,可分为面授、函授(包括刊授)和电化教育。在古代主要是面授、函授,而现在方式越来越多了。从教育对象来说,可分为集体教育、个别教育。

(五)如何来发展教育?

  这一直以来都是统治者思考的问题。从古代来看,统治者总将教育作为统治手段,总认为能有利于统治就把教育做到了最好,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民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思想,创新更不可能。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汲取往日的教训,让教育有自由,有思想。在教育的领域里,我们应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没有什么高人一等,没有贵贱之分。我们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时尊重孩子的想法,发扬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孩子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

【结论】:

  其实我对教育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只是很热爱教育,我能够感受到教育对我们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离开了教育,我们的社会将不会得到进步,我们将无法传承精华,我们也无法交流,整个社会还会前进吗?

  我希望我以及像我一样有着对教育怀着感动与热情的我们能在认识教育这条道路上认真刻苦的潜心探究,尽自己的力量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用自己的行为来诠释真正的教育,因为我们是新一代的我们,我们有着属于我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教育史》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张仁贤

  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4601-4

我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精选合集2

  我对国家开放大学的认识

  通过学习走进国家开放大学这个活动内容,使我认识到国家开放大学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它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这样一所新型大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主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以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要,促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理想目标实现。

  通过观看视频以后,我对国家开放大学认识更多,觉得更加的适合我这样的已经工作的人,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学历,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希望能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让自己在工作中有所提升,成绩能够更加突出。

我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精选合集3

  我对教育的认识

  老师就是从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写好每一次板书中,时时处处给学生启蒙。老师就是从一次谈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点点滴滴教学生做人。

  每一位为人师,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程,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不论现在或是将来,我们都有为人父母的一天,如果换做你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受到他(她)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或是被老师放弃了,你又做何感想呢?

  宽容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我们常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可我们有时候,又为什么容不下一小点沙粒和微尘!一个人的胸襟能容多少物,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宽容,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狭隘足以让人的心灵流血、两败俱伤。心不容物会失去英才,海纳百川沃野娇秀,大肚能容天高地阔。

  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师德,就融入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学无常师,惟德所在”,师德不就平淡如水吗? 如果有人想诠释师德的内涵,我会说:师德如水,而真水无香。

  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勇往直前吧朋友!!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一直以来就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的培养下成为现在的自己,工作以后一直在努力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要针对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却在不同的教育者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两年前我接触并很快地接受了生命教育的思想,现在我在想,对比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两者的观念,我认为各有优点,也存在着不足。素质教育更强调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应该说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在六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努力推行这种教育方式。国外在这方面做得要比我们好,当然我们的国家也有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制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是正确的,但不足之处就是在教育的角度,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单纯的素质教育会将受教育者变成社会发展的工具)。而生命教育的产生是基于人本思想的,它的提出也源于一些对生命和教育有着相对深刻理解的民间教育家。这种思想的提出是教育回归到了人的生命的完善,回归到了对人的生命的探索方面来了(单纯的生命教育也会忽略人的社会性)。

  我个人认为生命教育是对现行教育放着的一个挑战和完善。教育本来就应该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发展状态,也应关注社会的发展。因为人是要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是要发展的。所以我认为现行的教育方针应当包含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也不要忽视现行教育方针下实施的素质教育。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命教育我理解,是应当使受教育者更多地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多的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与幸福,而不是感受体味人的痛苦。道家思想之所以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原因就在于它首先主张人的生命发展,其次是改造社会。所以我们应该看到道学对生命教育的意义。还有佛学让人们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与幸福,教会人们摆脱俗世的烦恼,也就是让人感受生命的幸福与快乐。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佛学、道学都有积极意义,而不是像世俗中通常的理解。这也是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

  素质教育更要求我们要以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去应对生活的挑战,去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原因,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设学校教育的小环境,尤其是大学教育之前的学校教育,更多地强调“科学素质”的教育,表现在对高分数的追求上,但高分数并不能代表能力,高分数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分数背后的素质存在问题。因为分数检验了所有基础教育的成绩问题,所以忽略了学生基础教育素质的培养问题。学生理解不了体育的精神和体育意识,没有政治观念,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也被标准答案、唯一的答案彻底的束缚了。基于此团中央才在2002年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拓展问题。为什么要拓展大学生的素质,不还是因为大学生缺乏素质吗?

“国家的命运在教育,教育的命运在教师。”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他决定了国家的民族的命运和一个个个体的人生走向。教师坚守着三尺讲台,身上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团结奋进,认真工作,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真

  实写照。我们就是一束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祖国前进的征程。

  教师是光荣的,但是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教授学生知识和能力,这需要有灵活的方法和技巧。育人就是教授学生道德和做人,这需要的是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从1989年来学校工作至今,当过班主任,当过教务主任,现在当校长,我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一些认识和体会的。

  一、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首先必须了解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办学方向。方向必须是清楚而坚定的。这为在思想上坚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只有设置了这样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教师所面对的是一大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关系,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因为他们还都很小,尚不能正确的辨别是非、好坏、美丑、善恶。这个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强化,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们知识和技能更要教授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如果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正确的状态,那么对于学生建立正确认识的影响可想而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关于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首先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高素质教师。

  二、对于教师职业的热爱。

  教师应有关注人类的国家的命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品质,应有为社会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但是也应该看到的是,受一些利益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危害集利益和社会利益。比如有的教师整日忙于从事“第二职业”而无睱顾及“第一职业”,不安心工作,工作中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强,存在应付现象,不认真备课,讲课粗糙,敷衍应付,不批改作业等等。把教书育人的责任当成儿戏。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教师集体的形象和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还有一些比如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打骂惩罚学生,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等现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做好个人的道德自律,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利益出发。使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自觉关心和维护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风范做学生们的表率。

  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一问三不知,那么学生们就会非常失望,以至于对老师失去了信心。所以教师在加强本专业的知识积累之外,还应该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个优秀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激励自己,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要善于换位思考。但是换位思考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稍不注意我们还是本能地回到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出发的老路上来。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换位思考,这不是在否定自我,这是在站在别人立场上去看事情,发现别人的想法,知道别人需要什么,了解别人的意图,这有助于事情的解决。怎样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关

  爱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换位思考。我们不只教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在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的理想和追求。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这样你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把青春和智慧无怨无悔地奉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我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精选合集3篇 谈谈你对开放教育的认识相关文章:

开放教育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开放大学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