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3篇 保护环境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2-11-01 20:48:1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3篇 保护环境的相关问题,以供参考。

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3篇 保护环境的相关问题

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1

  摘要:近些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不断发展,人口自然增长,随之而来的资源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加大,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辐射环境处于正常水平。这与我们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我们依然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面向未来我们依然有许多需要解决与预防的环境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区居民,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关键词:现存问题 保护措施 生态广西 广西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近些年年来对于环境的治理卓有成效,对环境保护的投资也十分到位,近年来主要的投资有:农村沼气建设投资万元,防护林工程投资万元,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造林投资6700万元,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投资万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投资1649万元,林木种苗工程738万元,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投资1725万元。从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我区对环境治理的用心,也使得近“山川秀美,生态广西”渐渐变为现实。但是美中不足,近几年我区还是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我区近年发生与现存的环境问题

  我区近些年发生的重大环境事故,影响最恶劣的就是龙江河的镉污染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广西河池市两家工厂非法排污,将含有镉的生产废液直接倒入龙江河流域,当人们发现有鱼群死亡时为时已晚,区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依然很难挽回局面,下游城市的居民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危害。此次污染造成了有不同规格133万尾鱼苗、4万公斤成鱼死亡,这对渔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体现了这次污染的严重性,在事件发生时政府相关部门虽然积极采取措施,但对事件的态度受到了多方质疑。

  时至今日,这次污染事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我区依然存在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梧州、贺州等市经常受到洪水的侵袭,桂林等市又面临着地陷,山体滑坡等问题。除了自然灾害我们还面临五大问题。一是个别地方政府领导仍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意识,对环保重视不够;二是能源资源消耗过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结构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部分河段受到明显污染,酸雨频率居高不下;三是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天然林面积减少,出现水土流失、石漠化,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四是对环保投入不足,污染防治能力薄弱,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投诉大幅度增加。

  除了以上问题,我区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我区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2003年以来,联合有关部门连续7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区共挂牌督办的环境问题1355个,90%以上的问题得到解决,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环境权益得到维护,维护了社会稳定。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绩。自治区环保部门非常重视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各项综合措施,积极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虽然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形势仍然严峻。我区化学需氧量减排还有近半的任务需要完成,时间短、压力大。当前,部分地方的减排重点工程、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有些减排

  项目尚未按要求开工建设,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等等。

  二.我区如何保护或防治环境问题

  举例来说,经历了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后,我区应该对区内河流流域沿岸企业、工厂加大监管力度,定时定期对这些企业、工厂进行指导排污工作,也要检查这些企业是否按照相关部门的指示进行排污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在未来新建工厂时,政府应该指导性的将厂址安排在远离水源、农田的地方,即使厂址必须靠近水源,也应尽量靠近下游,避免对下游居民造成威胁。、现阶段我区已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许多措施,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其重点是: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等“四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推进钦江、南流江等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和保护,搞好跨界河流达标管理和近海海域污染防治。其次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从严控制“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增长,新上项目必须配套环保设施,达到环保要求。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挂牌督办和环保后督察,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的环境合法权益。

  森林保护方面广西做的卓有成效,森林覆盖面积维持稳定,有一定增长,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五大措施的出台促成了这种好局面:一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完成总体规划或修编的自然保护区4处,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启动了全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二是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指导北仑河口和山口红树林保护区2个国际重要湿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茅尾海红树林和澄碧河2个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筹建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控。组织开展林业检疫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桉树枝瘿姬小蜂、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效防控了持续严重干旱导致的马尾松毛虫疫情。四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春季行动”,共受理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案件4523起,查破4133起,综合查处率达%。五是首次开展全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经评估,全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价值达亿元,目前居全国第四位。

  区内各大城市也对环境保护非常用心,首府南宁有绿城之城之前就获得了国家级文明城市的称号,柳州被温总理评为山清水秀地干净,桂林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这两大城市也在为创城而不断努力,相信城市环境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相信通过以上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

  三.生态广西

“山川秀美,生态广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这几年来一直推广号召的广西发展模式,这个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对环境的重视,在拥有良好的环境基础上发展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而建设生态广西则是这一要求在广西的具体实践。建设生态广西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的过分影响,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带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退化,并引发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此,推进生态广西建设必须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

  生态广西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提倡经济和环境达到双赢的效果,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对环

  境承载力的最小化,并将其负荷和影响控制在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承载力之内,形成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环境友好与生态广西建设在过程、措施及目的等方面的共同点,在于基本价值观与解决问题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两者在价值理念上都遵从于自然规律,都主张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推进生态广西建设需把握好的几个问题:1.确立生态广西建设的战略目标。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之中,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进行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变过度开发为适度开发,变无序开发为有序开发,变短期开发为持久开发。2.明确和奠定生态广西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奠定生态广西建设的文化基础,必须明确环境文化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必须明确环境文化是整个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世界观和思想观念关于对自然界认识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农耕文明的反思和超越,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神圣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尊重与回归。3.建立和完善生态广西建设的制度支撑。建立和完善生态广西建设的制度支撑,首先在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民主法制的基本内涵是公平,而环境公平则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基础。实现环境公平,必须建立一整套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其次,要利用价格、投资、财税和技术标准、立法等手段,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以法规、制度和技术规范等,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和技术改造,推进和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面对我区大力发展生态广西的大好趋势,我们应当积极解决一些明显较大的环境问题,从一些环境事故中汲取教训,不断反思解决好问题,就能使广西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下不断发展,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以环境友好为目标推进生态广西建设 生态广西网

(2)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3)广西龙江河污染专题 网易专题

(4)广西尚存在五大环境问题 节能减排让江河休养生息 腾讯网

(5)广西五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明显 国家生态网

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2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学年至学年

  第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交稿日期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和对策

  摘要:经济的腾飞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发严峻,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 程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到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影响着未来人类居住问题和健康问题,这是国家发展计划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个体关注环保问题外,政府干预更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块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环境问题将在可控制下得以解决。

  关键词: 环境恶化政府决策未来展望

  一、环境恶化

(一)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1],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

  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5、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亿亩,90年代上升为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

  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6、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

  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7、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8、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9、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二、政府决策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妥善处理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关系,有效应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政策措施。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更加强化,指导思想更加明晰,重点任务更加突出,保障措施更加有力。

(一)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对44个、总投资近2500亿元涉

  及“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作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处理。推进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严格稀土等重点行业环保核查,稀土行业新增环保投入20多亿元。严格企业上市环保核查和后督察,申请上市环保核查企业核查时段内累计新增环保投入亿元,完成916个污染治理项目。

(二)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召开了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环境保护部深入研究“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实现途径、保障措施、政策体制等重大问题,扎实做好减排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与各省级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8家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分别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并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和重点排污单位。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在全国环保系统进行大规模宣贯培训,启动污染减排绩效管理试点,加强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为持续推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固本强基。2011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下降。

(三)缓解重金属污染等严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央财政下达25亿元支持26个省份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部署全国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专项检查,建立并实施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督察考核机制。全国持危险品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利用处置废物超过900万吨,回收处理废旧家电达5300万台。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整治铅蓄电池企业,有效遏制了铅蓄电池企业引发血铅事件的高发态势。

(四)不断深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

  出台《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划(2011-2015年)》。严格考核重点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规划项目完成率为87%,比“十五”提高了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水质继续好转。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珠三角区域积极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大运会期间环境质量优良。

(五)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

  截至2011年,共安排80亿元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受益人口万人。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580万吨。“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李克强副总理任主席。启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认真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全国已有15个省份、1000多个地区开展生态省、市、县创建工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二期正式启动,2011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万公顷,同比增长%,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3万公顷。

(六)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在役核设施安全运行,在建核设施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环境保护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密切跟踪研判事故进展,积极开展全国范围的辐射环境监测,采取有

  效措施加以应对。

(七)推进政策法制、科技监测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国务院颁布实施《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配合推进《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基本实现“控源减排”阶段目标,首次开展全国范围的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综合调查,环境基准和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组建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和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技术中心,推动试点地方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圆满完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首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试点和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举办第一次全国环境应急监测大演练。围绕“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精心组织宣传周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十一五”环保成就展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李克强副总理参观展览并对“十一五”环保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制作了《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宣传片,在天安门广场大屏幕滚动播出。

(八)加强环保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

  监测执法、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核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项目下达预算内基建投资近11亿元,安排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资金亿元,对930多个中西部县(区)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予以支持。

  三、展望未来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靠,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繁衍生息都是在这个地球上进行的,人类的辉煌发展始终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才是人类的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国家的干预,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环境问题将变得不再严峻。

  参考文献:2011 中国环境公报

  中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3

  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 环境保护 问题 对策 环保队伍建设 投融资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重。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分。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众知道,“”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其中只有%的打过电话;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调查数据说明公众环保关注度很高,但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国家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力度还不够,政府在扩展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活动也有待加强。

  3、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

  4、环保体制与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在管理体制上,根据规定我国地方环保由各级政府负责,基层环保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在地方政府手中,而环保总局对各地环保部门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这样常常使基层环保部门在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发生利益冲突时,处于尴尬、被动的局面。在环保队伍建设上,基层环保人员数量及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缺乏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环保管辖范围不断扩大,但在行政村还未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配备环保专管员,使得基层环保直接监管污染企业显得力不从

  心。

  5、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在经济发展中时有出现。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中心,通过规划可以把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管理有机的联系起来,全面落实环境目标和决定。实践证明: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治与减轻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也是最经济的根本性措施。但现实中环境规划未得到与经济、城建规划同等地位。城镇经济发展中暴露出工业布局分散、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不利于实施环境污染的集中防治,增加了集中治理和环境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6、环保投融资体系未建立。环境投入是改善环境质量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量的投入,环境规划和环境目标就无法实现。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对污染控制基本上没有投入,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也非常有限。从80年代起中国环境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尽管如此,由于前期投入较少,中国污染治理投资存在大量的历史欠帐,中国积累的环境问题难以通过当期环保投资解决。在投资主体方面,长期以政府作为环境投资主体的局面,已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许多资料显示,由于环境决策的不科学、环境规划的不合理、环境管理的不到位,我国现有环保资金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1972年,在斯德歌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开启了世界各国共同保护环境的征程。在3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实施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要采取各种措施,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不同产业的污染强度不同,带来环境后果也不同。在相同的经济规模下,第二产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第三产业最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产业结构能成功地实现由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清洁产业转换,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有可能保持稳定下降。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为更好地降低污染物总量,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形成产业互补生态链。大量事实证明,如果能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能源转化为产品,减少排污,将会从根本上控制和解决环境污染。

  2、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要让公众了解自身的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检举权和监督权,以便充分行使这些权利。其次要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环境信息的发布及时公开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这是公众了解和监督环保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江阴市从2002年开始实行的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张家港市的乡镇政府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化,让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此外,要注重发挥环保社团和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发挥他们宣传环保、实施环保的职能。

  3、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在运用环境管理手段时,不能只偏重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更应该将其与法律手段、信息化手段、科技手段等综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以达到最佳环境管理效果。要认真学习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重点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环保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环保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以促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

  4、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从目前来看,环保系统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双重领导体制,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为此我们必须注重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重点加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

  强环保业务和技能培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战斗力。在新形势下,原有的环境监管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创新一种全新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要细化环保职能,充分发挥监管与服务职责,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和管理网络,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村、重点企业中建立环保办公室,配备环保专职人员。

  5、推进农村“三集中”。针对乡镇面源污染问题,可通过开展农村“三集中”工程,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居住向集镇(社区)集中,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为此,要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为群众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三集中”为工作目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美化城镇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环境规划,要从本质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农村新面貌。

  6、建立环保投融资体系。环保投资的增长对促进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按照传统的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模式,很难满足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需要,应该转变思路,在政府、企业、公众之间重新划分环境保护事权,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要为多个投资主体的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要放开市场,敞开城门。向外资、内资、团体、个人全方位开放,让公益事业大家来办。三是要鼓励竞争。让多种经济成分,多个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提高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市场筹资为手段,群众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机制。

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3篇 保护环境的相关问题相关文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3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环境保护标语3篇(5句保护环境的标语)

物业环境保护倡议书3篇 支持物业倡议书

重构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3篇(论我国司法鉴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精选大学生就业演讲稿3篇(大学生就业问题演讲稿)

离婚协议书债务问题2篇(因债务问题离婚协议怎么写)

法硕考研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3篇(法硕考研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论文)

有关保护环境建议书作文7篇(环境保护的建议书作文)

护士作风整顿心得体会4篇(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心得体会护士)

青春期学生如何调适心理5篇 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