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书笔记3篇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

时间:2022-11-03 13:11: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读书笔记3篇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以供借鉴。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3篇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1

  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上,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家事、背景、资质、境遇等等都在社会上出任一个角色,给自己订立一个位置、一个生活方式、一种幸福的方式,然后就做着,最好能乐在其中,从而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的意义吧。

  当我们拥有一个温暖但规则的环境,我们可能会腻味,就象对甜蜜的食物。从而想追求些放任、改变的东西,没有规则框框的东西,让心性放任表达的东西——所以,我们有文学、有艺术、有唱歌跳舞电影电视等等精神食粮。就象风筝,放出去了还是要回来的,必定我们是人,人有基本需要,如果你不循规蹈矩地做你该做的事情,你就可能失去最基本的生活,比如吃、穿、住、配偶、孩子等等,这些个东西平时你不会太在意,但一旦失去却是真的不行。

  的确,这个社会有极少数对基本需求完全漠然的神一般的人物,相信这类人物跟常人有本质的差别,天生的差别。他们负责牺牲自己的常人幸福,创造杰出的精神食粮,这样大众的人生就不会太过贫乏。

  比如艺术家,与常人思维不同,他们有强烈想表达的东西,但又困扰于自己的人的肉身需求:“叫我来说吧。我猜想你是这样一种情况。一连几个月你脑子里一直不想这件事,你甚至可以使自己相信,你同这件事已经彻底绝缘了。你为自己获得了自由而高兴,你觉得终于成为自己灵魂的主人了。你好象昂首于星斗中漫步。但是突然间,你忍受不住了。你发觉你的双脚从来就没有从污泥里拔出过。你现在想索性全身躺在烂泥塘里翻滚。于是你就去找一个女人,一个粗野、低贱、俗不可耐的女人,一个性感毕露令人嫌恶的畜类般的女人。你象一个野兽似地扑到她身上。你拼命往肚里灌酒,你憎恨自己,简直快要发疯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艺术家脱离寻常越多,艺术成就越高。所以,大凡成就卓越的艺术家都是精神病,如画家梵高、音乐家舒曼。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说过:“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总之,天才异于常人,他们过着疯狂的日子,创作出疯狂的作品。

  天才或常人,各自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各得其所。毛姆大概是把艺术比做月亮,把常人生活比做六便士,文中有对画家的前妻、儿子世俗行为的讽刺挖苦,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画家为了艺术不再是人,成为神,而那些妻子、儿子还是人。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道德对错之分。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2

  余老师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印象中,教育各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群体”现状,多有“恨铁不成钢”要求,各类名家或专家论及“教师群体”,往往多为“专业水平不如人意”感慨叹息,社会上普遍的教师关注,多纠结在教育教学方法、技术和效果上,少有关注教师生活、生存现状。你一聊社会地位的落差和待遇,周围就有人用“师德”和“奉献精神”来压你,让人觉得气短,不敢抬头。久之,政府、社会、主管的领导们和广大的教师群体,仿佛都有点“施虐”和“受虐”的病态心理。

  勾起牢骚之语,是因为余老师关注教师工作的同时,还记着教师们的生活。“希望每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充满智慧”,一句亲切的叮嘱,让人心头一热。当我们谈论教师这一职业,或谈论教育事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这一个个“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爱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态等等,都需要互相的关注、关心、理解、帮助。教育教学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试想,普通老师生活缺乏稳定,对自对人对社会的心态调整不好,能期待他们平静而清醒地走进教室吗?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首先要“育师”、“育己”,然后才能“育学生”。“一流的教师”才能育出“一流的学生”。由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看,教师是第一位的,有全社会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师的成长,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乐观、有情趣、自我认同感强的老师,在学校里肯定自信、积极,有个人魅力。同样,许多工作优秀的教师,他们对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充满幸福感。所以,许多名家、大家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除了用专业理念技术去解读外,还可从其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品质和精神上去理解。看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一书,其长者、智者的风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学,也是个人迎难而上的成长修炼,这修炼的过程,有坚定的目标,有系统的规划,有艰苦的执著,有挑战的智慧,有说不尽的苦乐滋味,有沉甸甸的收获。其修炼的智慧之语,既可心引领我们认真地工作,也可以启发我们用心地去生活。

  我们无论是自愿,还是巧合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此生与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虚幻神奇的道德评价,因为职业的特点,我们的生命历程真的有些特别。我们需要(应该)掌握更多的文化,我们有机会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我们有时清高的原因;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播种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教会学生,不如说是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往大了说,我们的事业真的能改变命运和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丰富思想和鲜活情感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复,我们每个教育教学的细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人文个性,我们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战;我们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很少有职业像我们这样需要终生修炼和成长。

  凡职业,都需要为了生活,从事教师职业也需要“养家糊口”,这点标准不一,争议不断;凡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的精神,都可以经营成事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不论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极致。从古至今,“状元”总是凤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的,为难的是,成功需要面临各种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坚持下去。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3

  当我第一次翻开《病隙碎笔》的时候,目光停留在了每一章节的前一页,那是史铁生先生创作这本书时的手稿,字迹清晰流畅。彼时我就坚信,这将是一份礼物,一份俯视着平凡人生的礼物。

  周国平先生在解析书名的时候这样讲到:“体况恶化,写作又成奢望。大部分时间在受病折磨和与病搏斗,不折不扣是病隙碎笔,而且缝隙那样小得可怜!”不得不承认,对于史铁生本身,他已经超越了自己的存在。在生命行走的路上,在那些像海绵一般的岁月里,他挤出了智慧,这种智慧,是从疾病的深渊中迸发出来的血液。

  《牧灵圣经》的扉页有这样一句话“我给你们一条新的诫命: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这是上帝对他的追随者的希冀,亦或者叫作命令。这是信仰的力量,如果上帝真的可以像他所诉说的那样爱着他的子民,那这世上又何谈灾难而言?

  史铁生巧妙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但可怕的是在这个满心功利的时代,我们的希望何在?当所有人拿着金钱和一颗所谓虔诚的心走进寺庙,向神明祈祷,而又有几个人祈祷的不是光荣而是希望呢?我们都坚定地认为希望就在自己的内心,甚至说走进庙堂就是体现了一种希望了的话。那信仰与名利的天平就已经倾斜地颓然不平了。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时代关于信仰的定义已经不再是它本该有的样子。史铁生用另一种方式,通过信心解读了关于信仰的理解:“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与此同时,周国平先生却这样解读了这些文字:“任何一种信仰倘若不是以人的根本困境为出发点,它作为信仰的资格也是值得怀疑的。”

  毫无疑问,我支持前者的观点,至少在现在看来史铁生用笔作足,已经用他自身的信仰行走过了他的人生。而这种信仰的开端,是没有以任何根本困境作为出发点的,就像他自己阐述的那样“不断地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所以,在信仰的问题上,我们的根本观点应该是从什么时候看起,看了多远?

  如果就困境而言,上帝无疑是公平的,诺贝尔用“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这样一句话形容人生。我想,再也找不出任何文字能比这十六个字更恰当地解读生命了。自身对于自身而言,本来就是一种限制,一种突破不了的瓶颈。所以,上帝给了所有人根本的困境,只是每个人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罗曼·罗兰说:“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他对信仰的作用做了高度的肯定,但问题在于当我们真正面对我们所信仰的东西时,却手足无措,甚至无法完整地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信仰还只是头脑中的一颗小芽,从未开花。

  还是史铁生说得好:“路的没有尽头,便是他遥遥地总在前面,保持着希望永不枯竭。”这是前人恳切的话语,希望永远是和信仰并存的。如果没有希望而空有信仰,那无疑是一个空壳,或者说没有信仰而只有希望,那也仅仅是一种空想罢了。最可怕的是,这个我们熟稔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既没有希望,也没有信仰,那“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那么,此结局是可盼的!”(莎士比亚《生与死》)。对于信仰,料必大多数人抱着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态,也正是由于这种误解,信仰渐渐成为了有思想的人的标签。墨西哥有部老电影叫做《美丽的秘密》,它提到:“如果失去自我,你的抗争结果注定是失败的。”毫无疑问,自我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资本,当开始正视自我所存在的价值时,人生、感情、关爱,还有思考都不再是更高一层人生价值的体现了。

  “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行走和道路是同一种存在,但天堂与现实总是有着永恒的距离,如果对于每一个步伐都充满了胆怯,那就不仅仅是距离的问题了,那是没有了希望,心中就根本不存在天堂。“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切斯特顿语),就信仰最初的样子来讲,它是一种限制行动的行为准则,对于史铁生而言,它更是让他直立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想走的双脚。

  没有人能像史铁生那样勇敢,他的身体是残缺的,但思想却始终驰骋在无疆之域。这或许是对信仰最有血有肉的诠释。“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我与地坛》),如当我发现他手中的笔就是他信仰的具象时,我不由得感到胆怯,能有多少人能把一种信仰表现的这样恰当得体,并与死亡抗争呢?

  再小的空隙,也是有光芒的。遗憾的是,没有几个人能向正确的方向走去。大家都太仓促了,从一开始就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死亡。让我们将时光退回到创作这本书的年代,那时史铁生的病情被确认转为尿毒症,终至三天透析一次。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他写下了这种文字,因为他不惧怕死亡,不惧怕痛苦,我想,整本书里的每个字都是有声音的。它们或深沉,把疾病带给他的痛苦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娓娓道来;或淳朴,用常人无法理解的乐观向上,诉说着他强有力的人生领悟。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3篇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摘抄相关文章:

春天高一的优秀作文3篇(写春天的高中作文)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3篇 教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

语文老师作文3篇 三年级语文写老师的作文

写童话故事作文4篇(三年级同步语文作文童话故事)

精选跳高作文3篇 跳高作文作文高中

初中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8篇(高中生物组教研工作计划)

通用技术教学工作总结6篇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计划3篇 优质九年级语文中考备考计划

《简爱》读书笔记4篇(简爱整本书的读书笔记)

高中教师教学年度考核总结6篇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