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范文3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

时间:2022-11-04 07:43:3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范文3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供大家赏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范文3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范文1

  创新流动性风险管理思维

  本报讯 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即将出台,为增强我行应对流动性压力冲击的能力。长沙分行提出创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路。

  主动转变风险管理思维。近期货币市场利率飙升情况显示出央行以市场化手段进行宏观流动性管理的坚定决心。我们应主动转变国家“兜底”的 思维,降低对央行、政府支持的依赖,增强主动式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首先,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研判,做好各种应对预案。其次,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管理。最后,规范开展市场交易。建立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我行应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加强资产负债剩余期限管理、宏观经济及利率走势研判,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和差异化策略,合理确定利率策略、利率水平、变动规则及违约责任,降低由于期限或重定价不对称导致重新定价等利率风险及其损失。

  优化调整业务结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我行应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以建设“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和打造“最佳中高端零售银行”为战略方向,提升专业化、差异化经营水平,推进业务和客户下沉,做好中小微金融服务。

  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监管可能的调整。应将流动性管理提升到与资本管理并重的新高度。在“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监管指标以外,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两个指标,并加强对流动性相关指标的考核。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范文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种类

(1)利率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定义,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市场利率发生波动以及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都会造成该种风险。在现实市场中,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造成市场利率不断发生变化,利率风险的存在使银行暴露在利率的不利变动中。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2)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于借款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的完全了解而产生了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则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目前,上述特点还未暴露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型企业的转变,流动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4)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不规范的内部操作流程以及人员、系统或是突发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我国金融业所实行的分业经营,导致了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对象同质性,贷款对象单一性等特点。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大多限定于国有企业,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贷款方向。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倒闭、重组、改制等原因,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收回贷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风险管理权力责任制度模糊,缺少必要激励约束。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力责任制度、激励约束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权力责任制度的缺陷,是指目前贷款权力的分布完全根据行政级别而不是根据风险管理能力来划分;而激励约束制度的缺陷则表现在激励不足、约束过度时银行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约束不足时则会选择铤而走险。

(2)银行风险衡量方面存在缺陷,风险量化体系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用于银行授信管理和授信业务运作过程。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信用评级的其他重要作用发挥不够:在信用评级方法上,目前商业银行的做法与巴塞尔银行新框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信用评级的组织和程序方面,存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风险量化时,计量分析不足,缺乏量化手段;现有量化指标不能体现出行业和规模之间的差别;指标的调整速度和行业风险的变化不协调。使计算结果失真。

(3)社会经济环境有待加强,外部作用加剧商业银行风险。

  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信用评级机构的影

  响力不大,社会各界对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信用中介行业发展滞后,已有信用数据库小、覆盖面窄,无法对市场主题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1)培养和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营造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

  加强风险管理,应首先注意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即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文化,上行下效,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上级应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及时揭示和报告风险。金融风险往往是动态的,商业银行业务层面的经营者和基层管理者对于具体业务中的风险往往最为敏感,了解的最为透彻。所以,每一位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都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才有可能使工作中的不良金融风险尽早暴露,使银行的可能损失降到最小。如此,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动态指标融入到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形成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在注意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关注风险的重要意义,使银行始终处于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状态。

(2)科学化治理结构,集中监督力量,树立正确的监督方向。

  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公司法的组建规定,结合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和业务经营管理层的基础上,加强监事会职能,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监督机制。由此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监督事权的内在集中统一,外在监督机制的引入,达到合理运行监督机构,理顺银行治理结构,有效制衡银行内部人员控制的目的,形成银行治理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架构。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作。

(3)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职能。

  不同类型的银行风险,其产生根源、形成机理、特征和引起的后果各不相同则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识别、评估以及监控全面风险的内部控制结构,完善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以总行、分支行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执行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加强业务标准化,实行有专门管理层负责的定期检查机制,建立起与商业银行日常业务发展同步延伸的反馈机制,系统地加强风险管理职能。

(4)运用科学信息决策系统,建立风险测评模型。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利于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会计、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部门搜集整理的信息汇集后自动分类、整理并分析,供内部人员作信贷审批、风险审查之用,以此给银行整个业务管理过程提供及时、完备、明晰的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同时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的综合计量模型及量化计算方法。例如风险价值法、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信贷矩阵法、建立科学而实用的风险评测模型,以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整体管理策略,通过独立且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银行内部各个机构的风险进行有机统一的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对各种类型风险的全面、全程管理。通过合理明确的职能、权责划分,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有效协调和联动管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范文3

  银监会于今年3月29日发布《银监会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整拨备覆盖率水平首次超过200%,达到%,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银监会警示称,随着市场流动性逐步收缩,部分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上升,高息揽储、高价交易存款等违规行为可能出现。

  在商业银行流动性“告急”的过程中,渤海银行堪称为其中的典型。年报显示,在2008至2010年期间,渤海银行资产总额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负债总额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尽管此间渤海银行贷存比一直控制在70%以内,但流动性比例(人民币)直线下滑,分别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自金融系统产生以来,流动性风险一直伴随在商业银行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在全球会融危机背景下,流动性问题不仅是我国而且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资料显示,2010年城市商业银行各项监管指标持续向好。从资本质量来看,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不良贷款率%,比2009年初下降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了%;从资本状况来看,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从盈利能力来看,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城商行保持了盈利稳定没有下滑。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从流动性状况来看,城商行流动性指标普遍较好,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整体保持了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但实际却隐藏着巨大的潜在性流动性风险。

  与国外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措施、较为完善的政策环境以及严格的监管要求相比,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广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方面,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不合理,负债短期化,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偏大,即存在严重的“短借长贷”现象,预防出现挤兑高潮等突发情况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业务以及资产结构单一,其中占绝对优势的信贷资产在未实现证券化的条件下容易受贷款合同期限及条款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流动性减弱,而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又将加剧银行融资成本与投资效益的不稳定性,从而减弱抗风险能力。

  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管理,至今仍带有浓厚的垄断色彩。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强有力的国家信用担保,相对缺乏来自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威胁和竞争,这一现象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风险防范,自律机制不健全。另外,竞争机制尚不健全,一些金融机构仍存在违规或超越业务领域开办业务的现象,干扰了金融机构的活动,扰乱了金融秩序。最后会导致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性因素进而增加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要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试图找到解决流动性风险问题的对策。

  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逐步的对外开放,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动性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没有流动性商业银行将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今后的金融法规完善的过程中,纳入金融法规中,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在法制的约束下,规范的进行。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是:作为所有者的政府职能与作为企业的银行职能的不相容性。要从根本上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应当取消国家控股。国家可以参股但不控股,这样既可防止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也可避免银行对政府的依赖,有利于将商业银行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法人,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制。此外,在进行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应加快建立银行的破产机制。因为流动性管理的实质是防范银行支付风险,因此强化流动性管理必须与实施银行破产制度结合起来。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作为商业银行,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首先要从加强信贷管理入手,因为信贷管理的缺失一方面造成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银行“惜贷”问题,进而形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加强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应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充分利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建立一套企业信用评级系统。

  关于企业的信用评级和绩效评估体系目前强调以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着重考察企业偿债能力。但是企业绩效不仅与其盈利有关,还与经济周期、宏观政策等有较强的相关性,需要从多方面方面来建立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企业信用评级系统的完善可以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又能为监管部门对银行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另一方便,从目前来看,国内银行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存贷利差,非利差收入的比重相当低。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及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已面临盈利水平降低、风险程度加大等诸多严峻考验。因此,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拓展中间业务不仅可以带来新的利润来源,还可以缓解资金的结构性过剩,扩大银行的利润空间。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企业越来越像生产性企业,需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创新是利润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改善流动性、解决流动性困境的重要手段。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培育新的利润来源是当务之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范文3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论文)相关文章:

银行柜员个人工作总结通用范文3篇(银行柜员个人总结报告)

银行员工辞职申请书12篇(银行员工辞职申请书范文)

银行工作述职报告12篇(银行述职报告总结)

银行购车借款合同2篇(贷款买车的购车合同)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预警范文3篇 检察院廉政风险预警清单

银行年新入职员工培训心得体会3篇(中国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

廉政风险防控3篇 廉政风险防控分析报告

投资银行考试题3篇(投资银行考试题答案)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3篇(建设银行 个人住房贷款)

刘明康:风险集中已成银行业监管最大挑战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