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初探3篇(办学品位的内涵发展)

时间:2022-11-07 04:21:5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初探3篇(办学品位的内涵发展),供大家参考。

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初探3篇(办学品位的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初探1

  学校内涵发展基本要求

  当前学校工作,面临的不仅是外在的、硬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内涵发展。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为此,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

  一、规范学校管理,为内涵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管理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各项管理做到精细化。

  一是加强管理的制度化

  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办法,客观公正评价教职员工绩效,实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用足、用好人员经费的分配。

  完善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制订绩效考核、教育教学教研、职称评定、课程管理、财务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形成学校管理制度化。

  对已经制定的制度,要进行重新梳理,去除虚伪性注重实效性,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反复讨论,采取既民主有集中的制度,确定人文性的各项管理制度。

  制度要关键在于执行,通过宣传和教育把执行制度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加强执行制度人员的公信度和责任感,做到有法可依,公平正义,制度执行坚决,叫全体教职工心悦诚服。

  二是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由全体教师协商讨论,最后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由学校下发。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及时宣传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策,及时公开有关信息。通过民主化的管理,使学校的工作更严谨,人际关系更和谐,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强劲。

  二、提升教育质量,为内涵发展夯实基础

(一)、配合“师德建设”活动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要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教育的人是关键。为此,我们要继续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一方面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我们要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有一支具有强烈质量意识、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为此,我们要求行政人员要争当学者型、创新型、实干型、勤政型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开创和谐共事、人心思进、生机盎然的新局面。一是行政人员要加强学习,每年至少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通过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注重自身形象建设,提升人格魅力,树立团队精神,工作中不推诿、不拖拉、顾大局、互理解、共支持。三是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标准,及时掌握工作情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另一方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是立校之本,教师是质量之本。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将继续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勤奋工作、主动发展、自主学习、长于研究、业务精良、善于交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一是立足校本培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基础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今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机会,开放课堂,积极探索并推行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课堂开放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让每位教师不仅开放自己的课堂接受观摩与学习,也有机会进入他人课堂观摩学习。使学校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逐步形成校内公开教学制度。每学期组织开展教研课、示范课、青年教师竞教课等活动。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将一如既往加大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评、奖惩,注重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健全师德师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重视与中老年教师的沟通交流。

(二)落实创新德育活动

“树人先树德”、“成才先成人”。提升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我们确立“初中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的育人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我校三年中,通过学习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体魄、美好的灵魂,从而让其一生受用。一是构建新时期德育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加强德育评价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关心学生,关注生命。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教学、开展各项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活泼、聪明、向上。三是形成各方参与的大德育网络,多方形成合力,与家庭、社会联合打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指导。四是加强团队建设,丰富团队活动,发挥团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效能。五是加强我校心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和指导,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框架体系,做到心理教师人员、心理健康辅导、心理辅导场所的三落实,上好“心理发展教育”课健全心理教育档案,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各班主任要随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不健康的心理苗头要及时给予纠正,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做实教学常规,坚守教育质量主阵地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是务必使教学常规落在实处。

  第一、以教导处为管理中心,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研究中心,坚持两手抓,随时查的方式,向常规管理过程要质量。

  第二、实行三个不定时:学校领导不定时听课,掌握课堂教学现状,教导处对教师实行推门听课,听课结束后,随即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点评,并纳入教师常规工作考评;教导处不定时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掌握教师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状况;不定时了解班级的学习氛围,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映,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实行周检查制,考核结果学校在每月末教师会上公示。教学常规检查将严格按照学校奖惩制度执行,做到奖罚分明。

  第三、举行学生作业展览评比制。学校要求教师平时加强对学生作业本保洁,字迹书写,作业格式的指导,在每年三月、五月、十月、十二月举行作业展览,展出优秀作业。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推进学生的钢笔书法学习和练习工作。

  第四、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从杜郎口的教学经验可知“教不会的不一定学不会,听不懂的不一定学不懂”,事实证明这也是可信的。利用好自治区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增加学科知识的实践活动,加强理化生的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聚焦课堂,优化教学策略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促进专业的自我更新

  以各教研组为主要阵地,组织教师认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自我更新,自我重建。在学习的基础上,每位教师积极、自觉地开展日常的研究性的教学实践,即主动和充分关注实践中新教育理念的综合渗透、研究实践和反思重建。第二、开展推门听课和跟踪听课活动。每学期听随堂课不少于16节(其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每学期不得少于20节),被随堂听课教师不得少于全校教师总数的80%,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第三、优化教师教学策略

  学校将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设计和组织能力,着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第四、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探索符合学校情况的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使学校涌现出更多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各教研组要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针对我校各学科存在的共性问题,力争探讨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科研为教学服务”。

  有目的地开展立项课题研究,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锻炼和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我校要把自治区级课题尽早结题,校级课题尽早上报旗级以上课题。

  第五,积极探索杜郎口教学模式

  杜郎口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弱校变强校的教学模式,他科学有效地遵守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我学会“为“我会学”。从小班额试点操作,增加教师的课前设计时间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的自学、交流和演讲时间。遵守课程标准,不随意提高知识难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形成办学特色,为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特色是一个学校的鲜明个性,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办学特色既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决不能走“特色肤浅化、局限化”之路。为此,我们将继续贯彻校本培训为教学、科研课题为教学、教学研究为教学的“三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学校的内涵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内涵发展建立外部环境

  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隐性课程,而且是校园之内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文明幽雅的物质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争创一流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应当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科学内涵。

  1、整体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位一体,建设好校园物质文化;坚持学习与反思、创新与实践相统一,搞活学校观念文化;坚持知识与能力、智慧与道德相结合,丰富校园活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相结合,通过主题鲜明、细致入微的物质文化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点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严禁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严谨规范的学校制度文化。

  2、打造校园精神,弘扬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血脉,要打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拼搏进取、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

  3、构建简单、和谐、融洽、便于沟通、利于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融校园、学园、乐园、家园为一园的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宽松、友善、互助的人际氛围,使广大师生产生在学校工作、学习的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从而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

  4、把校园环境作为“第二支教师队伍”来建设。校园景点设置力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从而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学校内涵发展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必然要求,我们将致力于探索这一崭新课题,实现学校发展新的突破。

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初探2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关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使用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概念,更多地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讲的,前者表示内容和实质,后者表示外观和形式。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马路的修缮、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举行等等。这种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学校内涵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四个方面的含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指向。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里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中小学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中小学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质学校文化。

  文章快照: 胡锦涛主席和周济部长都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之新课程改革正纵深推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进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是在自身创造各种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本身发展的动力、氛围和态势。中小学要实现内涵式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一、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决策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精髓是“科

  即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中心;着力一大创新,即在构建独具特色的成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创新;围绕两条主线,即围绕教学改革改革和高教研究两条主线;夯实两大保障,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强力保障。教学工作一内涵发展为中心至少包括以下基层含义。坚持内涵发展之路

  观点一:“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全力老师引用了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局话,指出上城教育的发展,我们人人有责。他打了一个比方,说一个班的人出去野外春游,看到一个破房子,谁也不放在眼里。结果下起来了大雨,大家都躲进了这个房子,房子眼看就要塌了,大家拼了命去顶住他,撑住他。这个房子就是班级,是学校,是国家。发展初中到底是谁的责任,局长的,校长的,老师的,还是进修学校的。是不是每一个和初中发展相关的个体都应该有很强的责任感,或者说用怎么样的方法调动起这种责任感,可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除此之外,任何的改革都会有一部分人牺牲既得利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前提是不能让其他人穷下去,改革开放20年来,一直关注的是前面一句话,到后面才发现后面一句话的重要性,所以才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原来一直不理解国外为什么要对高收入人群征收超过50%的所得税,现在能理解了。是不是可以考虑让已经发展起来的学校对其他学校做一些扶持。

  观点二:校长的思想能重塑一个学校

——校长的管理要达到内涵发展的三个层次。邱孝君老师发表他的观点,第一个层次是要使学生达到自信、自立、自强。校长通过威、严,达到“有为而治”。第二层次是靠校长的人格魅力,无私心,有魄力。这个阶段是“无为而治”。现在有些校长对于和谐的专注不够,办学需要排除一切杂念,以诚恳、信服的心态去领会“和谐”的内在精神。第三个层次是“无为而和谐”。人的思想会在无形中改变和重塑他的外貌、形态、性格,甚至际遇、机缘。

——任用真正想做事的校长。张化万老师提出,一个学校是小气候,社会是大气候,虽然大气候有很多不令人满意之处,但是有时候小气候也会影响大气候。所以,教育局一定要选择真正想做事的人做校长。要把上城的学校办成有特色的学校。不研究中考是不现实的,但是研究中考也要有科学的态度。进修学校要承担起领导教师的责任。另外,要抓好后1/3学生,不能只盯着考重点学校的学生,只有把最薄弱的1/3学生不断提高,才有可能提高整个上城教育的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校长要有平衡的心态。朱乐平老师的话更是发人深思,他说,就像佛家和道家那样,校长自己要能够自圆其说,能够带领着大家往一个方向走。无论对于目前好与不好的状况都要有健康的心态。校长能从根子上去思考才行,要去研究、去解决问题。而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校长经常去读书,特别是教育科研的书。读书是能够改变人的气质的。你要静下心来读书,形成习惯,不要说没有时间。哪个校长家的藏书量是最大的?我没有说藏书量大就是好。但是书是有好处的。有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最得意的书拿出来,大家讨论和交流。其次,我们在分析自己的生源和教学质量时,一定要细致,不要笼统。要有具体的原因分析,要操作化。空话是不能增强我们的战斗力的。

  观点三:想出好办法留住生源

——出台一系列政策。张化万老师建议只要在和上级部门文件不相冲突的前提下,第一,出台一些留住生源的政策。对于考不进外语学校的学生,各种比赛获奖的学生应首先把他们争取过来。第二,建议出台奖学金制度。第三,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对口小学的学生提前感受中学的氛围。第四,对于稳定生源好的学校和老师给予通报奖励。

——形成“五四松散式”的新教学模式。邵红老师指出让小学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初中,六年级的课程可以在初中去完成;学校对潜在的生源提前进行宣传动员动作,要有推销员的精神。一个邮电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到惠兴中学上课之后,主动与家长提出不愿参加民办中学的电脑派位,他认为所在中学有比较好的师资和校园环境,有利于他的发展,这件事是有启发价值的。

——打造并发挥品牌学生的作用。余功蔚老师指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一流学生才能成就一流学校。一方面要把本区的优秀学生留住,另一方面,要吸引外区的尖子学生到上城区来,一要增强自身的实力,二要做好正面宣传,要重视对尖子学生的培养,有了成果,用数据来说话才是有力的,也就有了吸引力。品牌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品牌学校与品牌学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拥有品牌对办学的良性循环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打造出一些品牌来,对我区初中教学的发展很重要。

——使社区成为宣传自己的平台。金前进老师认为学校氛围相当重要。很多时候,学校的品牌是通过口耳相传为人所知。我们现在还没有好好利用社区宣传的力量。社区群众对学校的评价传播速度是很快的,所以我们要和社区紧密地联系起来。

  观点四: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人事科要把好关。据余功蔚老师介绍,最近几年,光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就调走了七位,这些教师到别的区很快就成了骨干,调到拱墅区的两位老师,一位没多久就成了民办学校的教研组长,另一位也是出镜率很高,论文获奖、全市公开课等,优秀教师的流失是我们的损失。对此,老师们认为教育局人事科要作好把关工作。

——给老师减压。张化万老师还指出,中学老师比小学老师负担更重,他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我们要面对现实,做一些降温抗热的动作。

——加大品牌教师培养力度。余功蔚老师还提出要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他们搭建平台,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增强教师教学自主权,让教师获得更多幸福感。通过举办“名师班”等形式实现,现在每学科只有几个大组成员,他们也没有什么待遇,学校里都是满工作量的,要出来做点事情不容易。打造一些品牌教师,给名份,给待遇,也给明确的任务。教坛新秀(区、市、省)评上后,这些老师要进入另一个程序,给予进一步培养,发挥更大作用。不是教研员重视他一下,让他开一些示范课就完了,要有一个工程。

——重视学风与制度建设。王莺老师指出,教师要与教材对话,建立教师先行制。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习、作业材料的特色、妙处,切实提高知识加工、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与学生对话,建立个案研究制。时刻关注学生的尊严、需求、个性学习,研究学生的起点和困惑。教师要与自己的(行为、理论)对话,形成实践、反思制。不断监察自己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对它们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学校和教师都要注意积累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录、案例,使之形成能让全校乃至全区教师共享的教育资源。教师要与同伴对话,形成团队周研讨制。同伴的对话要以课例为载体,以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为策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教研活动,不断进行柔性地碰撞,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得到分享和共享。要达到与同伴深层次的对话并使对话产生显著的效果,还需要做到以下二点:生成共同话题,学会倾听和分享、分担。成为寻找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的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教师还要与理论交流,建立读书汇报制。理论学习可以让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实践。课例交流可以使人在理论的观照下,进行有目的的探索。

  观点五:追求轻负高质的教学

——要巧干而不是蛮干。余功蔚老师认为,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要防止一种现象的出现,那就是只有苦干,不讲效率。校长的压力传递给教师,老师的压力传递给学生,大家的负担越来越重。前段时间,后30%学生几次模拟测试后,老师们压力很大,有几所学校甚至常常弄到晚上6、7点钟,这种现象如果是短时间内为改变局面而出现的,那还可以忍受,但长此以往,那肯定是不行的,学生三年后解放了,而老师就看不到希望,一年又一年,自己身心都不会健康,又如何去培养健康的学生呢。竞争不能停留在低层次上,要讲成本。这个方面可以学学富阳永兴中学的做法,既考核成绩,又限制时间。中午老师不能到教室讲课,自修课老师也不能随便进教室,老师的功夫70%是化在课前,要求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课,课的质量很高,考试前一周任何老师不能去给学生发讲义,用制度来保证教学的正常高效进行,谁违反,就在校园网上曝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成为了老师们的一种需求,这样,教研培训才更有效果。

  共鸣:蒋莉局长谈感受

——打破平衡很有必要。上城教育与品质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打破平衡很有必要,但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每年有6000万用于教育事业,而经费的使用是否均衡和合理使用。这样的投入是否能产生高附加值?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对初中教育,可以尝试刚才有老师提出的六年级学生提前到所在学区的初中试读。对民办、公办学校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公正;有条件的民办学校也可以反哺公办学校。

——领头人的作用非常重要。领头人的概念可以泛化,局长、科室长、校长、班主任、教研员等都是领头人。上城教育,人人有责。所以领头人的概念需要强化。上城教育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教育局会通过各种途径调动上城教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部分都要各司其职,教学业务部如进修学校各部门、德育研究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部门,要把握教育教学方向性的问题,起到引领性的作用,起高附加值的作用。全体教研员也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三个目标:一是培养教师,服务于学生。要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薄弱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开展教学研究,服务于教师的提升。三是加强教育调研,服务于教育事业。为上城教育发展做谋划工作。不仅要发现问题,提升经验,还要能形成机制,为决策服务。

——用科学的态度促进上城教育的发展。读书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创新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真正产生出一些办法。意见征询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是查找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基层的机会。最后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真正起到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效果。

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初探3

  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陈戈亮

  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内在发展较好的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中,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体会和价值追求,我们在不断地、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子。

  一、对内涵发展的认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 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与内涵相对应的概念是外延,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所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变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学校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及精细化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生命潜力。

  二、为什么要强调内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集团化办学及学校规模扩张已几近极限,学校格局调整已基本结束,随着国家双高普九的实施,学校硬件建设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少学校管理落后的状况并没得到多大改变,特别是管理理念的缺失,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传统、文化环境建设被疏漏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同时也是教育本质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是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园地。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质,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① 以理念引入,涵养文化。

  文化需要积淀,而积淀是在一种文化氛围长期累积的结果,这种文化氛围,就是学校长期坚持并固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提出既要符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同时也要符合当前教育精神和教育的本质。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过程不断补充完善,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符号和努力方向,长此以往,学校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可以意会的文化精神。

②以制度保障,提升文化。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③以环境推动,彰显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重点进

  行两方面建设。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2、把握一个关键:发展教师

  学校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教育首先是教师的教育,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理想的发展,优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的教育中,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切可能,要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特别要十分清晰教师发展的相关要素,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全方位的服务。把为教师发展服务,满足教师的期许,促进教师自觉、主动、个性、全面的发展,作为校长每日里的首要的、核心的工作任务。

  发展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教师心理健康,只有一个构建一个有健康心理的教师群体才可以促进学校真正的内涵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我校在“办阳光教育〃做幸福教师〃育和谐人才”的理念支撑下,学校积极开展阳光教师的活动,学校对全体教师分别作了《塑造阳光心态,品味职业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阳光生活很简单》《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的专题讲座,诠释了“什么是阳光心态”“缔造阳光心态的工具”“心态的力量”等等问题,同时在近两年的工作里每周的教师例会上,学校都会先用上5-10分钟时间对教师心理、个人利益、人际关系等进行辅助疏导,其中不乏经典的对白与故事,对教

  师们带来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等经典语句已成为教师口头禅,根植在教师心里,面对学校管理改革、利益分配、矛盾解决等教师们都能以阳光的思维来面对,都表示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现在教师善于化僵持为缓和,化尴尬为融洽,化难堪为大度。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价是个瓶颈问题,为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学校从改革评价方式着手,实施“发展性评价”策略。将教师发展性评价分为基础评价和发展评价两块,基础评价为学校常规评价,以合格为标准,发展评价是每位教师开学初与分管行政一起商量讨论制定学期个人发展的三条目标,以优质为标准,每个教师结合自身目标各不相同,每个教师每期目标也不同,目标呈阶梯递进,因为目标制定增加了教师主动参与,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极大促进作用,把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在心理给教师减压,变压力为动力。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把教师的心理扭转过来,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面对孩子,他们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面对同事,他们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面对发展,他们有太阳般不息的能量,职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也由此引发。

  3、实施一个策略:精细化管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细节所决定的。海尔集团凭借高效的精细化管理“OEC”(即全方位、每人、每事、每天控制,清理)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誉为“海尔现象”,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精”和“细”,所谓“精细”就是精密细致之意,作为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学校时虽然不能照搬海尔全部的成功经验,但他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不得不借鉴的。世界已进入精细化时代,学校也不例外,在各样你追我赶进“名校”、创品牌、特色学校的队伍中,许多学校管理者就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拉开了学校档次?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文化精神?生源效果……不可否认,这些差异的确制约着一些学校进军“名校、品牌特色学校”,但对学校步入竞争机制的今天,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这些异越来越小,尤其是名校之间,更是微不足道,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学校管理的粗放型与精细化的区别。学校落实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将工作做到位、尽到责,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久而久之,外在的要求就会内化为师生的潜在意识,形成一种优秀的习惯。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是文化积淀与彰显,教师发展和精细管理的综合体现,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因此,内涵发展还需要我们办学者静心办学、潜心思考,这样才能让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初探3篇(办学品位的内涵发展)相关文章:

学校物理教师教学计划3篇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学校教师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4篇 小学教师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

2022年学校世界无烟日活动总结3篇(学校世界无烟日活动方案)

2022年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3篇 教务工作总结

教学楼清洁工岗位职责3篇(学校清洁工职责)

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书3篇(学校就业意向书)

学校教师工作计划模板3篇(教师工作计划书模板)

学校学生入团申请书6篇(小学生入团申请书)

学校工会工作总结与反思3篇(学校工会工作个人总结)

教师值班工作总结6篇 学校值日教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