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合之众》有感500字(乌合之众读书笔记3000字)

时间:2022-04-06 20:02: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读《乌合之众》有感500字(乌合之众读书笔记3000字),供大家阅读。

读《乌合之众》有感500字(乌合之众读书笔记3000字)

  读《乌合之众》有感500字

  《乌合之众》是一本心理学类读物,读起来有些生涩,通篇都是作者基于某些历史现象或者对民众有较大影响的历史名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这些看法总结起来就成了这本书——《乌合之众》。

  行文结构先是部分提纲类的提要,随后基于这些提要,作者开始详细解说与阐述,这之间夹杂着部分例子。书中通过三个群体特征来统筹全书: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在作者眼中,群体是一群“乌合之众”,只是因为这个社会是由数量众多的乌合之众所构建的,因此群体才会被需要,才会被重视。群体就像洪流,任何处在洪流中的个人,无论品性,才智如何,只要处在群体中都只能任由洪流裹挟,难以自主。作者只对群体思维与行为进行解剖如同医生通过手术将病人的病变的部分展示出来却没有治疗手段。

  书中部分观点个人觉得有所偏颇,这些偏颇符合西方世界看待事物的价值观以及对一些体制或制度的潜在看法。作者作为西方人这个群体的一员,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所偏颇也能有理解。看完本书,内心想法与情绪都有些复杂。不可否认作者揭示的群体特征在当下的世界确实存在,甚至有时觉得自己就是其中一员。比如网络这个群体,就像是茶余饭后无所事事的闲人,聚在一起八卦。部分媒体为吸引眼球,不调查真相,只是顺势推波助澜,然后网络暴力,诬陷等等层出不穷。更有甚者网络公关都能成为一种职业,只要给钱就能颠倒黑白。网络之外,现实中的事实如何都抵不过网络上大众所认同的事实。

  任何社会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任何现实都应该可以更好。这种正确与更好应该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结果。不能因为追求民主或者自由,然后多元发展。社会的正确发展是客观的,与标榜民主和自由无关,与个人意愿也无关,所以不应该被民主和自由所绑架。每个人所认同的民主与自由的边界不同,这可以求同存异,但对一件事的正确看法可以达成共识,这便是和而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每个人在方方面面都有差距,不能等量齐观。

  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归宿,各得其所,各安其命。这种安身立命追求的就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大家普遍追求的应该是这样一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世界。

  读《乌合之众》有感500字

  《乌合之众》正如其名,主要解释与讲述“群体”(乌合之众)这一历史产物。这里所说的“群体”并不简单指向聚集的某一团体。“一千个偶然聚集在公共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简单来说,“群体”是没有理性与自我认识的野蛮人的聚集。

  由此,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框架起的“群体”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思想简单极端的,野蛮原始的存在,渗透给我们的是一种反集体主义思想。

  刚拿到《乌合之众》时,第一感受就是薄且简,但真正读起来却花费我大约两个月时间,涉面广泛且观点众多,理论远多于实例论证且字里行间存在一些暗示影射。书共分为三卷,勒庞选择从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来剖析群体,探究社会心理学。我则选择从以下几点表达我的看法。

  首先第一点,于众多生僻概念及观点中我发现了一个我们都所熟知的实际现象——从众心理。据勒庞在书中的定义,群体是无意识的,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在判断上没有自己的思考且容易受到外界及他人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易暗示,易轻信。同时另一方面由于群体本身特点的存在。每个孤立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欲望,情感,放入一个群体中,这样的欲望,情感会被无限放大,包括力量,正如一个人是不易产生烧杀抢掠的犯罪思想,但群体数量上的优势便给这一想法带来实际可行性,所以面对格格不入的思想,庞大而又野蛮的群体很有可能产生“仇敌”反应。实际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不愿被孤立,被多数人的力量庞大的群体抛弃甚至敌对而选择从众,获取一时短暂的安逸。

  其次第二点,就群众的思想与信念来谈,群体是一个简单生命体,思想自然也是简单的,无意识不理性的,观念更倾向于极端化,即一味地全盘否定或全盘否定,就像是倒退回原始社会时期一样。一方面他们更愿相信直观的表象,更擅于夸张放大,例如成功的演讲不在于逻辑清晰思维流畅的长篇大论而在于夸张形象的表达演讲主题及自我看法。同时具有丰富想象力,热衷于追求幻想。“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也可以很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所以对于思想信念来说,群体更尊崇自己幻想的产物,这也是《乌合之众》将其行为归为宗教形式的原因。

  对于此处可以联系实际说明,最典型的即为网络舆论现象。成千上万的网民就是一个个所谓的“群体”,舆论的不同导向不正是这一个个“群体”想象的产物,对于他们而言,重要的是自我幻想的“事实”。例如最近被爆出的蒋劲夫家暴案,调查前甚至于伤检报告爆出后,还是存在对立的两种观点。此时,重要的不是案件事实,而是想象的事实。宗教迷信也是一个典型实例,最清醒的天才也不得不在群体的规矩面前俯首称臣。邪教不断存在至今,即使覆灭又会有新的萌芽壮大,正是群体的信念提供其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即是思想的极端化,行为的冲动化,无意识不理性是极其恐怖的,这就表明群体所存在的一种潜在危险。于他们本身而言,有些错误做法甚至犯罪行为只是完成一种符合群体信念的任务。

  例如极端爱国主义,为表现自己的爱国,而选择采用极端方式包括砸日本车,打伤日货买主等冲动违法行为。

  最后第三点,对于勒庞所描述的群体的时代,他认为随着传统宗教,政治,信仰的毁灭与工业发展的巨变,群体作为一种潜藏巨大力量的存在,将推动我们进入群体的时代。勒庞的预测在某些方面的确得到了验证,比如上文的几个事例。但在我看来一:随时代变迁,背景日新月异,人类的思想发展变化是无法预估的,对理性看待也有不同的见解。二:面对现二十一世纪如此便捷且信息储备巨大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更易辨别问题事实,更便于去理性分析看待,群体中的个体也不全是不理智无思考的存在。

  勒庞其人可以说是天才,是直觉性论述者,他从自己的观察中直觉地将大脑思考产物全部写入《乌合之众》一书中,他的时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充斥着革新,起义,极端,变乱,当时的历史为其社会心理学探究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这样的背景下,《乌合之众》问世,流传百世。也许有些言论放到如今已经被否认摒弃且存在某些极端见解,但不可否认,它为后世心理学研究打下地基。阅读此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群体的认识,更深刻的在于它对于个体的社会价值。理性,应是我们时时刻刻带在身边的必需品。

  读《乌合之众》有感500字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被剥皮的洋葱,一层层的,作者把那些粗糙的外皮剥了之后露出了内里真正的心。这本书还常常让我产生一种“自己这么蠢过啊”的感觉,然后,有时候会被书里作者无情地揭露逼得咬牙切齿,想大吼一声:你是怎么知道的?再看看他在书中是怎么评价女人的:“群体的某些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等,几乎总是可以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产生这种误认的经常是妇女和儿童——即最没有主见的人”“它就像女人一样,一下子变会陷入极端”。这种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可是为什么我就是很抓狂想出一记左勾拳”的感觉,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折磨着我。

  这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古斯塔夫勒庞,写出的这本《乌合之众》即使里面有以上那些关于妇女和儿童的描述,但是它仍然被社会接受并成为世界名著广为流传,是因为它确实是一本让人们看清真相的书。作者用犀利的语言,对群体行为的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让阅读的人感觉酣畅淋漓。所以,《乌合之众》才会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如果有人想真切了解自己在群体中处于怎样一种状态,就读这本书吧。我相信,它一定会虐到你的。

读《乌合之众》有感500字(乌合之众读书笔记3000字)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乌合之众读书笔记2000字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600字   乌合之众多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