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形成流程指南)

时间:2022-04-18 20:05:3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形成流程指南),供大家参阅。

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形成流程指南)

学校校本研修方案

校本研修绩效目标

根据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愿景,结合能力提升工程的要求,确定学校在这个工程上的绩效目标。

基本的绩效目标: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融合创新各项管理、教学任务。

可选绩效目标(KPI)

    ?面向教师:

1.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图》为指引,借助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微能力点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优化学校管理。

2.教师教育教学养成主动融合应用的习惯,并逐渐形成“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自我成长”的学习模式。

3.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显著提升。

    ?面向学生:

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手段,逐步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面向学校:

1.依托钉钉、微信、问卷星等软件平台及录播教室,实现学校日常行为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智慧教学与管理。

2.建立完备的校园网络资源库。

3.建立全方位的、全学科的学校特色的线上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学模式。

研修主题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率。

研修内容

理念与模式学习:

教师选择能力点后,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对成果进行认证并打磨出能力点成果。“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促应用”,同伴互助,教研组深入研讨、反思总结,形成 “线上、线下结合的备、研、查、观、思”的校本研修模式。

学校的能力点范畴以及选择理由:

中小学教育

微能力名称

选择理由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需要进行准确的学情分析。

2.准确可靠的学情分析只有依靠信息技术做辅助才合理利能实现。

3.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可以从学生的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等多个方面分析学情。

4.确的学情分析能帮助教师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1.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方法。

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媒体形式。

3.根据教学主题判断资源的适用性。

4.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备课效率、教学效率。

5.方便快捷找到本堂课的需要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1.通过微课程来呈现重要的知识点,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2.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1.教师均使用的教学手段。

2.深化学习设计制作演示文稿,提升演示文稿在课堂上使用的效率。

3.助于构建育人课堂。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1.合理利用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够使课程明了清晰,生动形象;

2.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建立学习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1.引导学生增强信息社会责任的意识。

2.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数字知识产权的意识。

3.提升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判断标准,提升鉴别能力。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倡导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坚决抵制恶习,养成良好上网习惯。

A11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制作

1.能够使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对教学目标和过程的精细化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要求。

3.适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支持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保持评价标准一致性。

4.提升评价科学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A13数椐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1.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快速整理、分析并呈现结果,使得数据分析更为快捷,内容呈现更加直观、清晰。

2.有助于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前教育

H1技术支持的情景创设

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活动环境,从而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H2技术支持的重难点突破

有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教学内容有助于幼儿认识和理解重点难点内容。

J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准确制定教学活动和目标。

J2技术支持的家园共育活动组织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家园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家园活动的顺利实施。

J3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直观地呈现幼儿成长情况,向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变现及发展变化。

F2技术支持的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能够实时、有序记录活动过程和幼儿行为,丰富对幼儿的认识。

Y1 数字资源的获取与评价

掌握数字资源的获取与评价方法,从而熟练运用检索方法,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Y2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采用图、文、声并茂的方式清晰、生动地呈现活动内容,有序推进活动各环节的开展。

Y3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有序管理数字教育资源

Y4 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丰富教学、教研、家园共育等活动的资源和形式,积累形成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等的系统资源库。

研修形式

主要形式:

1.项目启动

组织学校教师学习有关的政策和知识,统一思想,积极行动。

2.全面学习

通过专家引领的集中学习,初步认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技术,根据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确定学校的个性化的能力点,以供教师们依据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选择适切的能力点学习应用。

3.方案修订

自查不足,共同研讨,专家指导,修订方案。

4.研修实践

通过线上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打磨成果并推广应用。

教研组、学科组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科深度融合创新课,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科深度融合创新,在课例的各环节研究探讨,提出建议,实践改进,达到组内的共同进步。

骨干教师引领,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帮助有困难的教师共同提升。

5.考核评价

制定学校信息化的相关考核制度和评价量规。

6.成果应用

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科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比赛,以赛促用,以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整校推进。

其他形式:

1.分层结对,共同提高。两两结对,实现一对一指导,达到共同提高。

2.同课异构,在不同的有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科深度融合创新教学中得到提升。

3.以赛促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创新课展示活动,激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科深度融合创新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教学水平。

研修安排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2021年12月

动员引领

1.召开全校校本研修动员大会,阐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的政策和意义。

2.制定教研组研修计划,个人学习计划。

勾立军

2022年1月 -5月

学以致用

1.线上学习,按照个人选定的学习内容,全校教师围绕四个维度,按时按质按量线上课程的学习。

2.线下时间:结合学校具体的校本研修项目,把信息技术与管理、教学创新融合。

瓮晓增

瓮新杰

2022年4月-5月

互动交流

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总结,提取经验、研磨成果。通过对比,提取他人好的经验做法, 完善教学设计与实践。

瓮晓增

瓮新杰

2022年5月

成果交流展示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研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瓮晓增

2022年6月10日前

成果实践提交阶段

围绕所学, 提交相应的成果, 并将其运用迁移到课堂教学, 检验实效。

瓮新杰

考核要求

确定本校教师在本年度研修中应达到的考核要求,如活动参与、研修成果、学习的微能力数量、测评通过率等。依据教育部、省、市区文件,做好教师培训学习考勤、考核工作,并将学习结果计入教师年终考核。

1.参训教师按时完成线上50课时、线下培训25学时;

2.参训教师按时完成3个能力点成果认证及提交学习感受等资料;

3.参训教师完成一节微课的制作、录播室综合功能的学习;

4.每位参训教师上交一节微课以及为本节课实施设计的评价量规;

5.每位参训教师上交个人研修计划。

机制设计

一.基础准备(2022年1月——2022年2月)

1.建立学校管理团队决策机制。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继续教育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管理层级,覆盖决策、执行、应用三个层面的信息化建设统一协调决策机制。

2.建立专家、业务骨干团队指导机制。

通过学校指导团队的培训,解决难点、突破重点,引领提高。

3.建立制度保障实施机制

规范提升工程的每一环节,使启动有计划、行动有思路、评价有依据、落实有保障。

二.全面实施(2021年3月——2021年5月)

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实施机制。

2.完善同伴互助、异校交流、资源共享机制。

3.建立应用提高奖励评价机制。

三.内涵提升(2022年 3 月——2022年 6月)

为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服务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教师要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推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形成流程指南)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形成流程指南   信息技术2.0学校校本研修方案   学校校本研修方案2.0基本的绩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