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教学评语故事3篇 对教师的工作评语

时间:2022-12-16 03:06: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教师工作教学评语故事3篇 对教师的工作评语,供大家阅读。

教师工作教学评语故事3篇 对教师的工作评语

教师工作教学评语故事1

  今天是开學的第一天,學生的表现很另人满意,和上學期比有很大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上起课来也是非常的有劲头。为了上好这开學初的第一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激发學生的學习兴趣。

  第一课描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节课下来,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的词语,既能背下来,也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孩子们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和踊跃,完全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没有人举手发言的现象。尤其我觉得學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學生分析的特别好,甚至都说出了通过把小燕子比喻成音符,能够更好的说明真的是在谱写出一首春天的赞歌,让我觉得很欣慰。

  为了更好的丰富學生的词汇,我们又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和小动物的词语,在课堂上學生随机说的时候,发现學生的词汇实在是太贫乏了,几乎说不上几个来,可见,學生平时不注重词语的积累,后来,让學生自己回家去搜集的时候,學生搜集了比较多的词语,并在课堂上做了交流,大部分學生都记下几个和课文不同的词语了。

  总之,作为开學的第一课,我觉得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學生的表现也是让我十分满意的。我忽然觉得學生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我也相信孩子们在这一年的學习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针对學生词汇量少的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的,有意识的培养學生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感觉在备课的时候真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學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學生學习的积极兴趣,如何才能让學生真正地进入到學习状态中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真的用心去备课受到的效果也真的非常好。

教师工作教学评语故事2

  一年级的孩子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一年级又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针对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我用一些朗朗上口的韵语儿歌来教会他们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一个学期试下来,效果不错。

  课前,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

  课上,我让他们念:“小眼睛亮晶晶,上课专心听,开动小脑筋,做个小精灵。”每每念到这首儿歌时,一些正在溜号的孩子就会很自觉地坐正重新认真听起来。

  排队时,他们会念:“昂着头,挺着胸,我们都是小士兵。听音乐,做早操,天天锻炼身体好。”或是“我是守 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

  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我又用这首儿歌来做规范:“两指握住笔,中指托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

  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教师工作教学评语故事3

《初中课程标准》与传统语文教学比较,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重视基础功能的人文性,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该注重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努力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漠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现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谈谈我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所谓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描绘的蕴涵深意的艺术形象。催人泪下的《背影》、搏击风浪的《海燕》、生机勃勃的《春》、天人合一的《天上的街市》、稚趣盎然的《社戏》都给人以意境的感染和美景的陶醉。作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情感,深入挖掘意象,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师是作品的欣赏者也是情感的传递者,只有对文学作品进行感悟体验,并通过自己的情感来领悟作家的情感脉搏,引起情感共鸣,才能把学生引入作家描绘的艺术境界,领略艺术风光,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感悟文章底蕴,在审美的娱乐中接受情感教育。如在《背影》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片段:回忆自己父母一次送行的情景:她(他)是怎样说的?做了些什么?神态怎样?可以看出什么?当时自己感受到什么?于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对文中情感领悟便水到渠成了。

  二、引情入境,激发情趣

  教师在挖掘语文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大多是文学篇章,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学生处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与体会,这些体验与体会跟作品中的某种生活相仿或相似时,教师巧妙点拨,引情入境,使他们情感交流,形成非思不行、非说不可的学习兴趣。引情入境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感性入境法。初中学生限于知识与阅历的因素,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地理等方面缺乏了解,使之觉得久远而陌生,难以产生兴趣和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与经验,用感性的方法使学生对陌生的生活情境产生亲近感和熟识感。比如《最后一课》,故事发生在法国,历史又久远,学生对人文地理和战争背景知道甚少,于是我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普法战争以及当代战争的文献资料,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并以当代战争带来的危机和惨况认识战争的残酷性。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失去国土沦为亡国奴的痛苦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2、平移入境法。入选课文的文学作品,虽然大多是时代久远的名篇佳作,但作品人物形象和地理环境,总能从现实生活的身边找到相似的形象和环境,让学生从身边的人物和环境找到情感共鸣处。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写的是新疆的一个仙境般湖泊在逐渐消失,学生体会不甚深切。于是我要求学生搜集身边的环境污染情况,体现人为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重大灾难,学生不仅感悟深切,还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情感共鸣。

  3、直接入境。作品中的大量人物就活生生地活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平时不怎么关注而已。对于这些作品,教师就可以直接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认识人物,体味情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的年龄与故事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直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

①为什么其他孩子都能爬上山崖而“我”不行?

② “我”在山崖上的心理活动如何?

③为什么在父亲的指导下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山崖?

  讨论时学生发言活跃,只要稍加点拨,就能理解如何化解困难,实现成功的道理,切实地感悟人生。

  4、感悟入境法。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对课文的人物环境、情况等具有深入地认识和体味,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从中感悟人生,从作品中学会认识如何对待社会,对待自然,对待自己所以我几乎在每一篇课文的讲授中都要求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迪作用。如学习《居里夫人》后,你认为居里夫人哪一点品质对你最有启发?学生意见很多,但都针对自己的人生实际,入情入境,既启迪了自己也启发了别人。

  三、历练语言、美中含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用语言来雕刻描写的。几乎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涵真、善、美的情感,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具备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因为教师的语言可以从不同程度感染学生的感情,特别是教师的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情感输入,使他们很快体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师生一同赞美、一同思考、一同悲愤、一同爱和恨。文体和内容不同的作品,教师的声音语调也要做相应的变化。有的作品高,如同浪中行舟,跌宕起伏,有的作品层层深入,渐入高潮,读时语调要步步上升,如同登台阶,有的作品对比鲜明,色彩斑驳,读时要精心安排。以诗歌为例,绘声绘色的朗读对体会诗人的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情感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丰富多彩。不过我们必须高度认识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所起的重大作用,因为教师是指路明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感情,使学生在情感的海洋中获得启迪。

教师工作教学评语故事3篇 对教师的工作评语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教学检查评语5篇(幼教指导老师检查评语)

小学教师听课教学评语6篇(教师评价教师听课评语)

2022年教师专业成长故事演讲稿4篇 教师成长故事演讲稿范文

议论文作文附教师评语|议论文作文评语3篇(初中作文议论文评语)

教师作文点评评语精选推荐3篇(老师点评作文评语)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评语4篇(教师评语幼儿园教师评语)

论文指导教师评语15篇 优秀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童话故事作文加批改评语_童话故事作文批改评语3篇(编写童话故事作文范文评语)

初中教师期末评语通用版3篇 初中生期末评语大全简短

教师专业实习鉴定评语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