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报告3篇 人际交往障碍症案例

时间:2022-12-21 20:50:5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报告3篇 人际交往障碍症案例,供大家阅读。

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报告3篇 人际交往障碍症案例

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报告1

  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辅导

  一、心理案例: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二、分析问题解决方案:

(1)原因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2)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并耽误了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耽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础”——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开阔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也不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抑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产生的有效办法之一。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满满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个性因素

  大多数嫉妒心理极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所以,应该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以公平、合理为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三、心理学背景知识:

  案例中小B的种种表现都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个人由于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嫉妒是人性的弱点,常常发生在两个年龄、文化、社会地位与条件相当并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对竞争对象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辈、同学和同事间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些条件相当的人之间有可比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处在紧张和不安之中。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卑鄙、狭隘;它会使人丧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境地;它会使人放弃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庸人。嫉妒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造成集体内部互相积怨,这种积怨会使许多人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形成内耗。

  综上所述,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希望所有的大学生朋友自觉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灵误区,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报告2

  论人际交往障碍

  成长在路上,我们要经历很多,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要面对很多。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在一个群体里成长,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陪伴,他们伴随在我们的世界里,而我们也会因为有他们的世界,生活才会多彩。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老师-------还有不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永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他们,我们才不会孤单。所以学会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是提升我们自身价值和能力的重要一部分。然而因为各种问题,我们会发现某些人在生活的交际中总会出现一种与群体交往不协调的交往方式。造成一种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存在对自身身心健康存有潜在的威胁性的问题,在我看来都属于人际交往障碍。我所认识的人际交往障碍从关系链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独处型,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在人际交往种所出现的现象,一般出现的状态有在群体活动中喜欢一个人呆着,不愿与他人沟通,不喜欢主动找人聊天娱乐、不想加入这种团体的游戏等,更有严重的是呆在家里或者其他狭小的环境之中,不愿走出这个小圈子之中,害怕与其他不熟习的人交流,自我保护意识太强,对外界存在比较严重恐惧心理。另一种就是滥交性型,顾名思义滥交型就是一种对外界毫无自我保护意识,不认清善恶对错,一昧的闯入各种各样的世界,与各色的群体交往,参与其中的活动。虽然也许很多人认为这并不是或者心理学也没有把此归纳为人际交往障碍的一部分,但我觉得此种交往方式不仅对自身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塑造存在一定的威胁性,对社会的稳

  定和发展也会有阻碍。所以我认为滥交也是一种人际交往障碍的一部分。

  人际关系障碍也可以从个人的心理状态来观察。孤傲型人际交往障碍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我认识过高从而对他人的价值认识有所偏低,由于自身的所感觉得优越感而难以与他人很好的相处,等不到他人的认可,从而往往会产生莫名的孤独感。自闭型人际交往障碍也是另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自我保护意识过高,将内心世界紧锁在某一一角落,不愿打开心扉与外界交流,对外界存在恐惧、担忧等心理状态。造成自闭型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又有很多。自卑是最普遍的心理原因,由于对自己和环境认识够,过分的肯定他人而否认自我,另外就是由于自身机体缺陷或者家庭环境的问题,害怕周围觉得比自己优秀的人发现而产生的担忧,从而拒绝他人走进自己生活。另外还有孤僻,多疑,羞怯等都应该属于导致自闭型人际交往障碍的各种原因。还有恐惧型人际交往障碍,恐惧型人际交往障碍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因担忧和紧张所产生身体和心态上的转变使人无法发挥好正常的水平状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后天的感染,有时是在前辈们的言语中而产生的误解,有时是在极其渴望肯定的时候却被否定后所产生的阴影,还有就是自己有着不愿让让所知道的秘密而害怕他人捅破这张薄纸而产生的恐惧感。

  人际关系障碍从外界环境来看,个人人际交往与外界存在着很大的因素关系,人际交往障碍主要是因为个人的性格、观念还有世界观出现的偏差而造成的。而性格的形成,世界观的认识都有一段很长时

  间的发展和培养,甚至是从人类形成受精卵开始就开始有了印记。因为性格是会遗传的,据调查子女有50%的可能会遗传到父母的性格,第二就是幼时的成长和教育,这主要是潜意识的输入,对将来的个性养成会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影响,因为此时孩子主意识并没有完全形成,无法拥有对信息的帅选能力,周围环境的信息都会被动地输入,从而被潜意识接纳,慢慢的影响个人心理上的形成。所以此时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环境的正面行尤为重要,周围环境的人对孩子的评价、逗小孩的方式还有父母之间相处的关系对孩子未来成长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之后就是童年的成长时期,生活的环境更大更广,要求所面对的交际圈越来越多,竞争也一步一步的开始了,很多东西都是需要自己开始独自面对,而此时刚好又是主意识,世界观慢慢形成的时期,所以此时的很多事情都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对生活的认识,影响到他未来成长的路线。也是此阶段许多孩子出现了一些错误的人生观,也许因为一次失败,也许是一次批评,或许是一次否定都可能会使之占据其潜意识,形成一种阴影,影响着孩子对外界的认识。从而造成许多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之后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状态处在一种迷茫期,人在幼稚与成熟之间徘徊,对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成熟的认识,在生活上渴望独立,否定父母的教育方式,总想着有自己的生活而不受父母的干预,所以此时出现了叛逆期,叛逆期是最容易出现滥交型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时期,因为认识不够,因为对父母的反感,因为渴望被认可,所以尝试着走入社会,参与各种各样的集体,从而受其影响改变着那种纯真的朴质,变化的是一种自己眼中所谓的“优越行为”,这种交往方式很容易使青春期的少年误入歧途。大学,是一个社会与学校的交接点,说白了,就是一个半学校半社会的地方,在大学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我们的学习,还有我们的未来。也许在大学之前大家都在自己的学校非常优秀,出色,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很多认可和肯定。然而到了这里,大家又到了同一起跑线上,面对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面对各种各样竞争,面对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此时又会出现一些人际交往障碍,对学校,对社会的认识都会有着一种迷茫,不知该从何而起。

  其实,人际交往出现的种种问题原因主要是因为个人性格,人生观的问题,要解决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各种障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变,改变认识,对自己自信,对他人热情。学会自我反省,正确调整自己的态度,保持一颗中庸的思想去实践。

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报告3

《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分析报告》案例赏析

  1、个案描述:

  求助者是一名大一的男生,因其小时候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性格缺陷诱发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咨询师综合其背景资料,症状表现等,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经咨询双方共同努力,历经前后5次咨询过程,求助者的人际交往障碍得到明显的改善。

  一般资料:赵某,男,19岁,大一学生。父母离异,现跟随父亲,近期其父新结识了一位女朋友。经询问,其父母均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小学四年级之前,求助者同爷爷奶奶居住,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当时感觉无人关怀,觉得低人一等。四年级时,被父母接到打工地读书。之后,六年级又到贵州读书,后来父亲一人去了云南打工,只留下他和母亲、弟弟在贵州。小学阶段,曾多次目睹父母吵架的场景。由于不让在本地上初中,回重庆读初中。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好,顺利考上高中。父母还经常吵架,并听父母说要离婚,但要等到求助者考上大学。在高中刻苦学习,高三时,母亲来学校陪读,感觉很温暖。后来考上大学,父母果真离婚。

  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1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48;阴性项目数:42; 因子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

  主诉和个人陈述:自述很小一件小事都要考虑很久,缺乏主见。在人际交往上,见到陌生人会紧张。和本班同学交往不多,认为同寝室的两个同学总觉得高人一等,不能很好的和他们交往。为此前来咨询。认为自己现在性格不好是小时候父母没有教育好引起的。自从父亲谈了女朋友后,对待他不像原来那样好了。由于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走路又很远,想买辆摩托车,但父亲不同意,认为父亲把钱都花在女朋友身上,而没有给他。

  2、问题表现

(1)做事要考虑很久,缺乏主见;

(2)见到陌生人就会紧张,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

(3)认为同寝室的两个同学总觉得高人一等,不能很好的和他们交往。(4)认为父亲对女朋友好,对自己则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亲子关系并不和谐。

  3、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 自述没有器质性病变。(2)社会原因:

①早期经历:小时候缺乏父母关爱,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一直没有建立。②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忙于打工,疏于家庭教育,且经常在求助者面前吵架。③负性事件的影响:小学时多次转学。

④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爷爷奶奶和周围人更多的关心。

(3)心理原因:

①性格因素:求助者的性格有较大缺陷,如过分的内向,不自信;做事情优柔寡断,不能当即决断。

②认知方面:求助者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存在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如认为自己现在的状况是小时候父母没有教育好。

③行为方面:由于求助者成长的环境和性格方面的原因,求助者十分欠缺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少与人来往,与同寝室同学相处不好。

  4、辅导策略

(1)咨询方法:

①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求助者的认知偏差,形成正确的归因观念,促进自我成长; ①学习深呼吸和肌肉渐进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

③利用角色扮演习得正确的交往技巧,并把这种方面运用到和他人的交往上。(2)咨询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这种相互关系在求助者身上常常表现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该咨询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5、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1)第1次咨询

  目的:①了解基本信息;②确定主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③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并制定咨询方案。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①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一般性资料;②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力、责任、义务;③求助者讲述咨询的原因、目的,并做SCL—90;④针对求助者众多问题,协商解决人际交往这个主要问题;⑤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2)第2次咨询

  目的:①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②增强求助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方法:会谈法。

  过程:①强调保密原则,打消求助者疑虑。求助者叙述了更多的家庭情况;②探讨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合理归因;③增强自信的方式,如照镜子等;④布置作业。针对人际交往中的紧张,学习深呼吸和肌肉渐进放松训练。

  第二阶段:咨询阶段(1)第3次咨询

  目的:①纠正认知偏差;②形成正确归因观念。方法:会谈法、角色扮演。

  过程:①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并分析求助者的认知偏差;②角色扮演。对踢足球事件进行扮演,使其明白足球场上发生这样的事件很正常;③布置家庭作业。尝试着和同寝室的那两个同学交往,记录一件冲突事件。询问其他同学,思考自己对待这件人际冲突事件的观点和同学的是否一样。

(2)第4次咨询

  目的:①认识自己错误信念;②调整自己对同学和家庭的认知。方法:会谈法。

  过程:①分析上次的家庭作业,指出原有认识的不合理性,进一步纠正;②强化求助者与同寝室同学的人际关系,利用角色扮演习得正确的交往技巧,并要求求助者把这种方面运用到和其他同学交往上;③认可求助者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分析,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现在人际交往障碍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④布置家庭作业:记录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有什么改变。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1)第5次咨询

  目的:①巩固咨询效果;②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

  过程:①反馈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指出求助者需要继续积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际关系;②不断的提高个人自信心,学会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认知;③结束咨询,进一步巩固自己与同学的人际交往,适应学校生活。

  第二、学习心得

  一看到本案例的资料,刚开始觉得求助者的问题算不上非常地严重,是比较平常的一些问题。然而,在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如此频繁密切,如此地举足轻重。求助者患得这种人际交往的障碍,如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调解,对他一生的发展终究是带来很大不良影响的。人际交往障碍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学的学子,我渴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了解更多,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点滴经验,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帮助到更多的有需要的人,以下是我学习本案例的一些心得。

  1、对于问题原因的思考

  在分析赵某问题的原因时,我很感慨于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人格塑造的重大影响。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对人格的塑造有着的重大作用。而要让孩子培养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性格,则要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自由,宽松,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在本案例中,生活在离异家庭的求助者显然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平时在报纸或书籍上不难看到关于离异家庭孩子出现问题的事件。离异家庭的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里面成长,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心灵的创伤,主要表现出抑郁,自卑,抑郁,孤僻,自闭等心理特征和不专注学业,打架斗殴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行为特点。在该案例中,求助者也是来自离异家庭的,幼时父母工作在外,常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错过了求助者与其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最佳时期。后来父母经常吵吵闹闹,到最终离婚,求助者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已经在他的心灵里渐渐滋生了自卑心理和无人关爱,低人一等的心理,这就容易引发求助者后来的人际交往障碍。

  社会支持系统对人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要是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就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感,从而较易发生心理问题。求助者的父母常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也,没有得到爷爷奶奶以及周围人更多的关爱,导致他容易产生无助,自卑,孤僻的心理。因此,我们在将来的教学中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多引导家长、学校和社会给予孩子支持,特别是对特殊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从案例中我感受到赵某和其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在我看来,他的父亲也还是爱他的,但是赵某却没有感受到其父亲对他的爱,这就涉及到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良性的沟通,可以通过一些团体辅导活动,家长会等形式促进孩子和家长了解,增进其沟通的技巧。

  2、对于咨询方法和技巧的思考 该案例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帮助求助者。从咨询的效果上看,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是认知上的偏差,归因不正确,通过咨询师与其引导和沟通,求助者渐渐改善了其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是非常广的,目前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以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而且具有高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作为心理学的学子,除了认真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以外,还要注意认知行为疗法的运用技巧。科学的引导和语言的表达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多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问题发生很大部分是源于家庭。咨询工作不仅仅是咨询师和求助者两者的问题。一个好的咨询工作,应该得到学校各教师,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开展起来会更有成效。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不是很强有力,教师可以联络其家长,班主任,让求助者身边的人多关怀他,或者配合朋辈咨询方法,促进求助者与宿舍同学的关系的改善。

  在帮助求助者调解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咨询师给求助者安排了前后五次的咨询。咨询工作是一个极其需要耐心和爱心的工作。咨询工作应该讲究渐进性,咨询工作者要不厌繁琐地给求助者安排具有梯度性的辅导。积极运用咨询的技巧,如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求助者,接纳他,关爱他。在咨询中,遵循求助者自助的原则,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求助者,引导求助者自我思考,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的生活场景中。

  3、学习拓展

(1)大学人际交往现状

  在现代社会里,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其发展成才和社会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根据相关研究,有不少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如吴金昌(2004)的调查显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问题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许燕(2007)等对师范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有21%的人认为自己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交往;根据丛茂国(2005),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社交恐惧症、孤独感、自卑感、嫉妒感和猜疑感等。

(2)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分为主客观方面。主观方面:认知偏差(自我认知与对他人的认知评价偏差);情绪不稳定;个性缺陷(过分内向自卑、自我封闭或者自负);交往能力不足等。客观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养成自私任性、依赖性强、自我中心;迁居;人情日淡);商品经济“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理念冲击;信息网络的负面影响。(3)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

  关于人际交往障碍对策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是改善认知:认识自我,培养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等;二是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搭建更多的平台解决学生的人际关系障碍。目前对于人际交往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角色扮演、团体沙盘游戏、音乐治疗技术(多声部合唱)等。咨询工作不是咨询师一个人的工作,求助者也要主动地学习调解自己的人际交往障碍。他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出自我调适: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正确评价、认识自己和他人;大胆主动地与人交往;以诚相待,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保持积极健康的社交情绪。

  第三、案例来源

  张翠翠.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分析报告.科教导刊2011:208-209.(附)参考文献

  1.侯庆琦.音乐疗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干预的适用性(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13(6)

  2.徐容容.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干预研究(D).扬州大学,2011 3.张勇 宋世震 薛春艳 胥远帆.多声部合唱队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

  4.丛茂国.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自我解决途径.辽宁师范大学学(J),2005,28(1)

人际交往障碍案例分析报告3篇 人际交往障碍症案例相关文章: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的障碍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篇 集体环境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师如何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2篇 如何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 人际交往的作用是2篇(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

人际交往的高效沟通技巧:高效沟通技巧3篇 提高人际沟通的技巧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个别教学2篇 怎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人际交往中与领导相处的六大原则] 人际交往的原则2篇(和领导相处的原则)

[辅导员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2篇 与辅导员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提升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策略|中学生人际交往2篇 如何促进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怎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技巧3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小技巧有哪些)

宿舍人际交往相处的技巧有哪些|人际交往口才技巧2篇 如何运用你所学到的人际交往技巧处理宿舍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