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3篇(乡村旅游思路)

时间:2022-12-21 21:59:5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乡村旅游3篇(乡村旅游思路),供大家参阅。

乡村旅游3篇(乡村旅游思路)

乡村旅游1

  乡村旅游接待点

  1.乡村旅游概念

  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

  2.化隆回族民俗风情园——乡村旅游接待点

  化隆回族民俗风情园位于县城建设路西下村,始建于1998年,是集餐饮、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娱乐休闲园,园内以树木、花卉、奇石为一体的人文景观,开花季节,满园百花齐放,婀娜多姿,如云似雾,恍如仙境。

  1、民俗风情园主体建筑以古式大宅院为主体,风格独特,总面积为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配套设施有棋牌室、观光园、黄河奇石等。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能够充分地与人文环境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结构良好,布局科学合理,接待服务功能完善,设备设施舒适、方便、安全、完好、运行稳定。其院内设施和房屋装修大方,在内容上充分体现民族性、地方性和农村特色。总体文化内涵协调。

  2、春节花开满,夏季绿树成荫。其生态环境优良,景观独特。以各种回族农家特色小吃名扬四海,美味无比,具有浓郁的农村风情和民族特色。

  3、总服务台:位置醒目、合理、宽敞、有装饰、有标识,提供便利、咨询、宣传等服务项目。

  4、客房共有农家炕6间,其面积为180平方米,房内宽敞明亮、舒适,通风采光好,安全卫生。

  5、游客就餐客房共有28间,其面积为620平方米,各房间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布置典雅。房间地面已做地板砖处理,防滑、防潮,易于清洗。桌椅、用具、餐具、酒具、茶具配套,有一定的档次。印制精美的菜单。该风情园供应精美的风味小吃、纯正的农家土鸡和野味兔,味道清香,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6、厨房布局:流程合理,其使用面积能与接待能力相适应,地面采用硬化处理,防滑、易于冲洗。墙面满瓷砖,有吊顶,各种设备为餐(饮)具,洗涤池、清洗池、消毒池及蔬菜清洗池,肉类清洗池独立另设,有食品库房和非食品库房,消毒专用设备,充足冷藏、冷冻及保鲜设备。工具用品以不锈钢为主。有合理良好的通风排烟设备。饮食油烟达标排放,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7、交通合理,前后大门有停车场两处,车位数量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8、厕所有两处,设计合理,照明条件好,防臭措施有效,无异味。

  9、服务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客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客人的信仰和民俗习惯,不损害民族尊严,对客人热情、大方、礼貌、友好、一视同仁。

  10、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11、服务要求:着工装上岗,仪容仪表端庄、规范,语言流利、文明,表情自然、亲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经过严格培训。

  12、服务项目: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民俗大宅院。碧海休闲山庄位于康杨水电站码头,化隆县牙什尕镇下多巴村207省道旁边,离西宁84公里处,西有30公里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东有循化孟达天池,始建于2007年,集餐饮、娱乐、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山庄,内以绿色食品、游览黄河为主体,以优雅的装饰环境和优势的黄河地理特征,是碧海休闲山庄有了餐饮、休闲、避暑、钓鱼、游水、汽艇为一体的娱乐场所,具有特色的民族风味,创新的南北佳肴,是餐饮文化源远流长。

  1、碧海休闲山庄主体建筑上下两层,共建豪华包间30间,每间同时接待12-15人就餐,多功能大厅为450平方米,配套设施有棋牌室、黄河奇石展览等,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能够充分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结构良好,布局科学合理,接待服务功能完善齐备。设备设施舒适、方便、安全运行稳定,内定上能充分体现以黄河为主体的地方性特色。

  2、山庄主要以黄河地理和农田为主,春季农田荫绿,夏季果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有人可参与摘果,绿色食品自产自售的活动,其生态环境优良,景观特色突出,各种农家特色小吃和创新的佳肴。

  3、占地面积为30亩,用于接待的建筑面积20亩,园中路面为硬化路,同时接待游客1500至1800人。

  4、总服务台:位置醒目、合理、宽敞,有装饰,有明确的标识,提供咨询、宣传等服务项目。

  5、山庄有完善的消防设施,有安全的保安人员和必要的监控设施。

  6、客房共有农家火炕15间,客容量为60人/日,房间设有安全卫生的采暖设施,清洁卫生,客房被褥、枕巾等用具,统一收集,统一清洗消毒,一客一换的整体服务。

  7、厨房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其使用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地面采用防滑地板处理,易于冲洗、墙面满铺瓷砖,有吊顶。其有食品库房60平方米和非食品库房40平方米、消毒专用设备,充足的冷藏、冷冻和保鲜设备。工具用品以不锈钢为主。有合理良好的通风排烟设施,饮食油烟达标排放设施,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8、山庄有4亩地种植绿色蔬菜,游客自摘自做的农家服务,有供应菜品突出地方特色,有良好的感官性,味道纯正,良好的营养价值。桌椅、用具、餐具、酒具、茶具有一定档次的配套设备。

  9、山庄以黄河码头为优势,特放两艘汽艇,从康杨水电站到直岗拉卡水电站,一路可观赏黄河两岸奇特的山势风景和农家田园,汽艇有专业的人员驾驶,完善的安全设备。

  10、山庄设有旱厕3处,设计合理,与接待能力及服务功能相适应,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相协调。

  11、停车场位于207省道两旁,场内车们数量与接待能力相适应,设有洗车等各项服务。

  12、山庄建有30座观光和就餐厅,游客在就餐的同时可观光黄河风景和农家田园。亭子四周有飘香的花朵和农民的庄稼田地,体现出民族性、地方性和农村特色。

  13、服务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客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客人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不损害民族尊严,对客人礼貌、热情、友好、一视同仁、以人为本。高效率地完成对客人服务。

  14、山庄员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经过各项的专业培训,持有国家发放的上岗证,统一上岗。

  15、服务项目:大型的就餐场所,娱乐室、小卖部、室外活动场所,黄河的游览景点,附近有一定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

  3.乡村旅游接待点特点

  乡村游集参与形式多样性、参与主体广泛性、旅游效益综合性为一体,同时能够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和统筹城乡发展,这种与乡村紧密结合的旅游又被称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性旅游”。鄢陵旅游业发展自2001年正式启动以来,依托花卉生态资源这一独特优势,围绕“旅游强县”建设目标,积极开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相继建成了国家花木博览园(AAAA级)、花都温泉度假区(AAA级)、花乡农家乐、双洎河果家乐(AA级)等一大批乡村游景区(点),开通了“花都樱桃观光采摘游”、“花都温泉休闲度假游”、“花乡农家乐休闲游”、“桃花节”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目前,全县拥有鄢陵双洎河果家乐、柏梁镇蒋庄村农家乐、姚家乡村游等示范点80余家;姚家庄园、许由玫瑰园、宋苑酒店、黄果树农家院等定点农家宾馆、饭店10余家;三星级度假型酒店花都庄园、五星级标准的中原赐富大酒店等一批高、中档宾馆酒店的投用,为鄢陵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鄢陵旅游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旅游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县接待各类游客286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时,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交通、通讯、餐饮、运输、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县域经济要素中极具带动作用的增长极,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鄢陵乡村观光游、休闲游已成为全省生态旅游新的热点和亮点。

  一、鄢陵旅游业资源

(一)生态资源优势独特。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鄢陵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由此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主导产业带动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反哺带动特色农业,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特色经济之路”。同时,鄢陵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气候温和、土壤适宜,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此外,鄢陵彭店乡赵家村1500余亩的樱桃种植基地,刘庄村2000亩的莲鱼共养基地,张桥乡潘庄村1500余亩的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南坞乡清流河两岸2000余亩的优质蟠桃基地,陶城乡亩的优质西瓜基地,都成为了鄢陵重要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二)陈化店地下水水质优良。

  鄢陵县陈化店镇地下水储量丰沛,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中微量元素锶和偏硅酸等含量均高于国家优质矿泉水标准。长期饮用,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以之泡茶饮用,具有清爽止渴、消疲提神、促进代谢、消脂去腻、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

(三)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鄢陵北距郑州机场70公里,西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311国道、325省道、237省道、许亳高速横穿东西,219省道、兰南高速纵贯南北,处于全省“米”字型高速公路网核心区、郑(州)许(昌)漯(河)食品工业带中心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交通方便快捷,利于游客出行。

  景区(点)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切实加强乡村游景区建设,为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1、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该园总投资亿元,占地面积1500亩,是集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整个园区开发建设景点219个,园内花卉植物达 2000多个品种450万株,充分展示了鄢陵苗木种植与草花草毯地被植物的多样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达600余万人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花木博览园”、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景区”和全省“乡村游十大热点景区”。以花博园为依托,2001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和鄢陵生态旅游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柏梁花乡农家乐。该景区以柏梁镇蒋庄村为依托,以农村城镇化和景观建筑为载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建中欧结合式建筑110栋,积极开展农家乐旅游,让游客入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村生活和花乡风情。目前,已建成布局考究、古朴美观、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中欧结合式建筑70余栋,农家乐接待床位400多张。

  3、姚家村。该村花木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众多,以蜡梅最为著名,素有“蜡梅冠天下”、“花园第一村”的美誉。历史上有名的“姚家花园”就座落于该村。近年来,该村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花卉生产,成为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花木产业迅猛发展的专业村、示范村。目前,全村2743亩耕地全部种植花木。同时,姚家村人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的空闲地种植花木,建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风格别致的花园式庭院,不仅美化了环境,又发展了“庭院经济”,增加了收入。

  4、花都温泉度假区。该景区占地1036亩,一期投资亿元,是集温泉泡汤、品茶餐饮、客房会议、保健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依托陈化店优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建有豪华泡汤别墅、家庭泡汤别墅、林中汤池、会议中心、茶酒楼等多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5、鄢陵彭店乡双洎河果家乐。该景区以流经该乡境内的双洎河为依托,由千亩樱桃园、千亩赏荷园等景区组成。千亩樱桃园主要以彭店赵家村1500亩樱桃开发为主;千亩赏荷区建成莲鱼池600多个,高标准钓鱼塘3个,总面积达2000亩,各项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每年“五一”、“十一”黄金周和樱桃成熟、莲花盛开的时节,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彭店樱桃采摘游”已成为我县知名的旅游品牌。

  6、南坞清流河休闲景区。该景区以清流河为依托,两岸种植有蟠桃2000多亩,绵延20余公里,每年三月,两岸桃花都引吸着周边城市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长期居住在闹市里的人们营造了一个休闲娱乐、踏青赏花的“世外桃园”、绝世佳境。同时,清流河沿岸青年湖水面面积500余亩,大闸蟹养殖规模发展,每年秋季都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游玩品蟹。

  7、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该园区占地10万亩,涉及柏梁、陈化店、安陵镇、马坊乡的42个行政村。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111家,引进花木新品种20多个,土地流转面积万亩。同时,按照“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思路,区内一批集花卉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项目启动建设,部分已开始对外营业、接待游客,并力争在2至3年内将其打造成为花木产业和特色三产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的强大平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最终建成特色彰显的花木展示区、旅游观光区、休闲商业区、会议展览区。

  8、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该景区位于陈化店镇,陈化店茶史源远流长,茶文化相伴而生。景区以陈化店优质水资源为依托,已建成各类高、中、低档茶馆、茶舍100余家。

  4、乡村旅游接待点等级及标志

  乡村旅游接待点等级

  根据乡村旅游点的设施建设与服务要求,可划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乡村旅游点质量与服务水平越高。

  乡村旅游接待点等级评定的依据与方法

  乡村旅游点的等级评定,依据乡村旅游点的硬件设施、功能布局、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服务管理等软硬件水平进行评分确定。

  乡村旅游点的等级评定,由乡村旅游点提出申请,江苏省旅游局负责评定、实施与管理。

  乡村旅游接待点等级符号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用星表示,用相应的星数来表示相对应的等级。(一颗星表示一星级,两颗星表示二星级,三颗星表示三星级,四颗星代表四星级。)

  5、乡村旅游接待点等级划分条件

  四星级

  乡村旅游接待点生态环境和保护

生态环境

  a)空气、噪声、地面水环境质量和污水排放达均达到国家标准。

  b)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格调突出,并烘托乡村环境。周边建筑物与乡村环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

  c)乡村文化气息氛围浓厚。绿化覆盖率高,农作物、动植物与乡村景观配置得当,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宜人度假、休闲、健身。

  d)点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生态保护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

资源保护

  a)乡村旅游点能充分保护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

  b)乡村旅游点能充分保护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

  c)乡村旅游点能充分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生活习惯。

  d)活动项目能充分做到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能充分坚持环保原则。

环境保护

  a)乡村旅游点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

  b)乡村旅游点建立有严格的环境生态保护制度、监督和约束机制。

  c)乡村旅游点配备有必要的资金支持。

旅游规划

  a)制定有专门的旅游总体规划或农村地区发展规划,建设开发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b)规划通过旅游部门或当地政府审批。

  c)规划中的各项建设项目和市场开发方案得到全面实施。

乡村旅游接待点布局

布局与分区

  a)乡村旅游点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且各活动区的分隔明显、布局合理。

  b)乡村旅游点有足够面积的绿化区域,植物与小品布置得当、环境优美。

  c)乡村旅游点内有明确导引和介绍标识,中英文对照且美观醒目,造型独特,艺术感和乡村文化气息浓厚,能烘托乡村环境。文字准确规范,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d)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GB/T .1的规定。

  乡村旅游好、接待点的旅游产品

  a)游览点达15处以上,且有科技性、唯一性、参与性、民俗性、农事性等,线路编排科学,内容丰富,逗留时间达到天以上。

  b)乡村旅游点能提供特色多样的活动项目,参与性活动项目不少于10个,有较强的地方性、季节性和参与性,能充分地体现当地农业(渔业)和农村特色,游客感觉舒适有特色。

  c)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区域具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有较大的游客聚集场所,且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展示、游览、体验等活动能有机结合,协调统一。

  d)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与其他旅游点及附近乡村旅游点之间,具有较强的差异性。

  e)娱乐活动多,尤其夜间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每周不少于二场文艺演出,且表演形式和内容要突出当地乡村民俗风情,乡土气息浓郁。

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功能管理

  a)乡村旅游点建立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市场秩序优良,建有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上报及时。

  b)乡村旅游点设有游客接待中心,且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接待制度健全,且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接听及时。

  c)乡村旅游点有介绍区位概况及活动项目等内容的小册子或折页,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制作精美,更新适时。已开办旅行社或同区内外不少于5家旅行社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客源稳定。

  d)乡村旅游点服务人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求,着装有当地特色,态度热情,服务优良,全体从业人员均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

  e)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有文采。导游服务具有针对性,强调个性化。

  乡村旅游接待点硬件设施

  建筑装修

  a)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能够充分地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相协调。

  b)乡村旅游点建筑的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充分体现民族性、地方性、环保性和农村特色。

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好。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道路状况良好或具有一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直达旅游景区;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b)有与乡村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舶船码头。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充分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绿化美观。标志规范、醒目、美观。

  c)主干线通往乡村旅游点支线公路路口、支线公路通往乡村旅游点公路路口有醒目指示牌。

  d)点内游览线路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与观赏内容联结度高。

  e)点内应使用清洁环保能源的交通工具。

  住宿设施

  a)乡村旅游点的住宿床位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有套间、标准间,装修良好,照明充足,床位数不少于60个。并配备有足够的冷暖设备、换气装置及电视机。

  b)客房内有独立卫生间,配有相应的卫生设备,淋浴设施完好,并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24小时提供热水。

  c)乡村旅游点客房内配套设施与用具能做到配备齐全,且一客一换。

  d)乡村旅游点客房被褥、枕巾等用具能统一收集、统一清洗消毒。

餐饮设施

  a)乡村旅游点餐饮设施建设能与乡村旅游点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b)餐饮服务设施规模能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且能满足游客要求。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气氛豪华,布置典雅,其使用面积不少于400㎡。

  c)餐饮场所能达到GB-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设施设备完好,能随时提供当地特色菜肴,且品种丰富、独特性明显,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d)餐厅地面已做硬质化处理,防滑,易于清洗。

  e)有中文、英文印制,装祯精美的菜单。

厨房

  a)布局合理,厨房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b)墙面满铺瓷砖,有吊顶。

  c)厨房地面硬化处理,防滑材料满铺地面,易于清洗。

  d)粗加工间、烹调间、凉菜间、洗碗间应独立分开设置。

  e)凉菜间及面点间有足够的冷气设备,有空气消毒、清洗消毒设施,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口。

  f)餐(饮)具洗涤池、清洗池、消毒池设置合理,蔬菜清洗池、肉类清洗池独立分设。

  g)有食品库房和非食品库房。

  h)外购大宗辅料、粮油、副食品等有索证资料(进货单、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

  i)有较充足的冷藏、冷冻和保鲜设备。

  j)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k)有符合要求的密闭废弃物存放容器。

卫生设施

  a)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且有防滑设施,建筑造型生态化。所有厕所具备水冲、盥洗、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

  b)厕所设专人服务,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异味、无堵塞。室内整洁,有乡村文化气息。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通道与卫生设施。

  c)设施齐全,配有手纸、手纸筐、挂衣钩、洗手池、烘手器、镜台。

  d)设有直接排污水管道,单独设置化粪池,防渗、防腐、密封,能有效处理粪便,污水排放达标。

  e)乡村旅游点内垃圾箱的数量与布局适当合理,标识明显,造型美观独特,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桶(箱)体完好、有盖,材质防火,表面干净无污渍,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f)乡村旅游点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和卫生消毒设施和制度。

旅游购物

  a)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b)购物摊点证照齐全,管理有序,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c)旅游商品种类丰富,且有数量充足的自产农副产品,其中自产不少于10种,乡村民俗文化特色突出。

  通讯设施

  a)乡村旅游点出入口和游客集中场所有固定电话,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

  b)公用电话亭与乡村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

  c)无线通讯网覆盖完全,信号良好。

  娱乐设施

  a)有旅游娱乐设施或场地,游客多时能够进行文娱表演。

  b)有大小会议室,配有必要的会议音响设备及电脑、投影设备。

  乡村旅游接待点安全

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设施

  a)乡村旅游点经过当地消防部门的验收。

  b)乡村旅游点有应急照明设备;有足够的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且完好、有效。

  c)乡村旅游点能保证各项安全设备的安全可靠,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严禁使用有事故隐患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严禁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安全设施、设备。

  d)乡村旅游点危险地段的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

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制度

  a)乡村旅游点能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全员安全意识。

  b)乡村旅游点能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c)乡村旅游点相关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

  d)乡村旅游点建立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

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管理

  a)乡村旅游点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均接受过消防培训,并具有紧急情况下组织游客疏散、电话报警和快速救援的知识与技能。

  b)乡村旅游点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配备有足够的保安安全人员,以保证秩序和维护安全。

  c)乡村旅游点能向游客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消毒措施到位,并有严格的定期监督、处罚和公示制度。

  d)乡村旅游点建立有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并配备医务人员和常备药品。

  e)乡村旅游点建立有必要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

建立服务管理监督机制

  a)设有专职服务质量监督部门,主动接受游客监督,对外公布质量投诉监督电话号码。

  b)在乡村旅游点入口集中处或问讯处设意见(卡、箱),定期收集分析游客意见,进行相应服务改进。

投诉处理

  诚恳对待游客投诉,认真及时地处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投诉者,投诉必复。

信息化建设及宣传营销

  a)设立独立域名的网站,网站内容丰富,服务项目齐全,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

  b)坚持网站的日常维护,数据及时更新。

  c)注重宣传促销,有详尽的宣传资料、独特的促销方式及良好的旅游产品形象。

  三星级

  乡村旅游接待点生态环境和保护

生态环境

  a)空气、噪声、地面水环境质量和污水排放达均达到国家标准。

  b)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能烘托乡村环境。周边建筑物与乡村环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

  c)乡村文化气息氛围浓厚。绿化覆盖率较高,农作物、动植物与乡村景观配置得当,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美化效果良好,适宜度假、休闲、健身。

  d)点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生态保护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

资源保护

  a)乡村旅游点能保护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

  b)乡村旅游点能较好保护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

  c)乡村旅游点能较好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生活习惯。

  d)活动项目能做到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能坚持环保原则。

环境保护

  a)乡村旅游点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

  b)乡村旅游点建立有一定的环境生态保护制度、监督和约束机制。

  c)乡村旅游点配备有必要的资金支持。

旅游规划

  a)制定有旅游总体规划或农村地区发展规划,建设开发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b)规划通过旅游部门或当地政府审批。

  c)规划中的各项建设项目和市场开发方案得到基本实施。

乡村旅游点布局

布局与分区

  a)乡村旅游点具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且各活动区的分隔较为明显、布局基本合理。

  b)乡村旅游点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区域,植物与小品布置得当、环境优美。

  c)乡村旅游点内有明确引导和介绍标识,中英文对照且美观醒目,造型有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标识牌和说明牌设置合理。文字准确规范,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d)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合理,设计有特色,符合GB/T .1的规定。

乡村旅游接待点的旅游产品

  a)游览点(含参与游览项目)达10处以上,且有科技性、参与性、民俗性、农事性等,线路编排科学,内容丰富,逗留时间达到1天以上。

  b)乡村旅游点能提供特色多样的活动项目,参与性活动项目不少于8个,有一定的地方性、季节性和参与性,能较充分地体现当地农业(渔业)和农村特色,游客感觉舒适有特色。

  c)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区域具有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有较大的游客聚集场所,且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展示、游览、体验等活动能有机结合,协调统一。

  d)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与其他旅游点及附近乡村旅游点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e)娱乐活动较多,游客较多时能组织文艺演出,且表演形式和内容突出当地乡村民俗风情,乡土气息浓郁。

乡村旅游点的功能管理

  a)乡村旅游点建立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市场秩序优良,建有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上报及时。

  b)乡村旅游点设有游客接待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功能齐备。游客中心有服务人员,业务熟悉,服务热情。接待制度健全,且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接听及时。

  c)乡村旅游点有介绍乡村旅游点区位概况及活动项目等内容的小册子或折页,有特色,品种全,内容丰富,制作良好,适时更新。并同区内外不少于3家旅行社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客源稳定。

  d)乡村旅游点服务人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求,着装有当地特色,态度热情,服务优良,全体从业人员均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

  e)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生动。导游服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

建筑装修

  a)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能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相协调。

  b)乡村旅游点建筑的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部分体现当地的民族性、地方性、环保性和农村特色。

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较好。交通设施完备,进出便捷。道路状况基本良好

  b)有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舶船码头。且布局合理,容量能满足需求。场地平整坚实。标志规范、醒目。

  c)主干线通往乡村旅游点支线公路路口、支线公路通往乡村旅游点公路路口有指示牌。

  d)点内使用清洁能源或低排放的交通工具。

住宿设施

  a)乡村旅游点的住宿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有套间、标准间,床位数不少于30个,配备有电视机、冷暖设备或换气装置。

  b)客房内有独立卫生间,配有相应的卫生设备,淋浴设施完好,并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18小时提供热水。

  c)乡村旅游点客房内配套设施与用具的配备较为齐备,做到一客一换。

  d)乡村旅游点客房被褥、枕巾等能做到及时清洗、消毒。

餐饮设施

  a)乡村旅游点餐饮设施建设,能与乡村旅游点整体环境相协调。

  b)餐饮服务设施规模,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能基本上满足游客要求。餐厅位置合理,通风采光良好,布置典雅,其使用面积不少于200㎡。

  c)餐饮场所能达到GB-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设施设备完好,基本上能提供当地特色菜肴,且品种丰富、独特性明显,营养丰富。

  d)有印制精美的菜单。

厨房

  a)布局合理,厨房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b)墙面满铺瓷砖,有吊顶。

  c)厨房地面硬化处理、防滑,易于清洗。

  d)粗加工间、烹调间、应分区域设置。

  e)有消毒设施,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口。

  f)餐(饮)具洗涤池、清洗池、消毒池设置合理,蔬菜清洗池、肉类清洗池分区设置。

  g)有食品库房和非食品库房。

  h)有冷藏、冷冻和保鲜设备。

  i)有合理、良好的通风排烟设施,饮食油烟达标排放。

  j)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k)有符合要求的密闭废弃物存放容器。

卫生设施

  a)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标识醒目,建筑造型与景观环境协调。全部厕所具备水冲、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

  b)厕所整洁,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异味、无堵塞。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通道与卫生设施。有防滑设施,室内设施齐备,盥洗室有门、水冲、通风良好、光线明亮。

  c)乡村旅游点内的垃圾箱数量与布局较为适当、合理,并注明标识,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桶(箱)体完好、有盖,材质防火,表面干净无污渍,垃圾能及时清扫。

  d)乡村旅游点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和卫生消毒设施和制度。

  旅游购物

  a)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与环境协调。

  b)购物摊点证照齐全,管理有序,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c)旅游商品种类丰富,且有数量充足的自产农副产品,其中自产不少于8种,有乡村民俗文化特色。

  通讯设施

  a)乡村旅游点出入口和游客集中场所有固定电话。

  b)公用电话亭与乡村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

  c)无线通讯网覆盖完全,信号良好。

  娱乐设施

  a)有旅游娱乐设施或场地,游客多时能够进行文娱表演。

  b)有会议室,配有必要的会议音响设备。

乡村旅游点安全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设施

  a)乡村旅游点经过当地消防部门的验收。

  b)乡村旅游点有一定数量的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且完好、有效。

  c)乡村旅游点能保证各项安全设备的安全可靠,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严禁使用有事故隐患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严禁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安全设施、设备。

  d)乡村旅游点危险地段的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制度

  a)乡村旅游点能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全员安全意识。

  b)乡村旅游点能建立一定的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c)乡村旅游点主要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

  d)乡村旅游点建立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管理

  a)乡村旅游点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接受过消防培训,并具有紧急情况下组织游客疏散、电话报警和快速救援的知识与技能。

  b)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点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配备有足够的保安安全人员,以保证秩序和维护安全。

  c)乡村旅游点能向游客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消毒措施到位,并有严格的定期监督、处罚和公示制度。

  d)乡村旅游点有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并配备兼职医务人员和常备药品。

  e)乡村旅游点建立有一定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

服务质量保证和监督

  建立服务管理监督机制

  a)设有兼职服务质量监督部门,主动接受游客监督,对外公布质量投诉监督电话号码。

  b)在乡村旅游点入口集中处或问讯处设意见(卡、箱),定期收集分析游客意见,进行相应服务改进。

投诉处理

  诚恳对待游客投诉,认真及时地处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投诉者,投诉必复。

信息化建设及宣传营销

  a)设有网站,网站内容较丰富,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b)坚持网站的日常维护,数据及时更新。

  c)注重宣传促销,有相应的宣传资料及较好的旅游产品形象。

二星级

  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和保护

生态环境

  a)空气、噪声、地面水环境质量和污水排放达均达到国家标准。

  b)建筑布局基本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乡村环境基本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有格调,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周边建筑物与乡村环境基本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或隔离带。

  c)乡村环境氛围良好。绿化覆盖率较高,农作物、动植物与乡村景观配置得当,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美化效果较好。

  d)点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乡村生态旅游资源。

资源保护

  a)乡村旅游点能保护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

  b)乡村旅游点能保护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

  c)乡村旅游点能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生活习惯。

  d)活动项目能做到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能坚持环保原则。

生态保护

  a)乡村旅游点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

  b)乡村旅游点有环境生态保护制度、监督和约束机制。

  c)乡村旅游点配备环境生态资金。

旅游规划

  a)制定有旅游总体规划或农村地区发展规划,建设开发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b)规划中的主要建设项目和市场开发方案得到基本实施。

乡村旅游点布局

布局与分区

  a)乡村旅游点具有比较明确的功能分区,且各活动区的分隔较为明显、布局基本合理。

  b)乡村旅游点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区域,环境优美。

  c)乡村旅游点内主要地段有引导和介绍标识,中英文对照,清晰美观,与乡村环境相协调。文字准确规范,位置合理,数量满足需求。

  d)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合理,符合GB/T .1的规定。

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产品

  a)游览点(含参与游览项目)达8处以上,且有科技性、参与性、民俗性、农事性等,线路编排科学,内容丰富,逗留时间达到半天以上。

  b)乡村旅游点能提供特色多样的活动项目,参与性活动项目不少于5个,有一定的地方性、季节性和参与性,能较充分地体现当地农业(渔业)和农村特色,游客感觉舒适有特色。

  c)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区域具有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有一定的游客聚集场所,且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d)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与其他旅游点及附近乡村旅游点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乡村旅游点的功能管理

  a)乡村旅游点建立有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市场秩序良好,建有统计报表制度,上报及时。

  b)有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的游客中心或相应场所,咨询服务人员业务熟悉,服务热情。且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接听及时。

  c)乡村旅游点有介绍乡村旅游点区位概况及活动项目等内容的小册子或折页,品种多,内容丰富,制作较好。并同区内外旅行社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d)乡村旅游点服务人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求,着装有特色,服务良好,部分从业人员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

  e)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生动。

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

建筑装修

  a)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能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基本上相协调。

  b)乡村旅游点建筑的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地民族性、地方性、环保性和农村特色。

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较好。进出方便,道路通畅。

  b)有专用停车场所,布局较合理,容量能基本满足需求,场地平整坚实,标志规范、醒目。

  c)有通往乡村旅游点公路路口有指示牌。

  d)点内使用清洁能源或低排放的交通工具。

住宿设施

  a)乡村旅游点的住宿能基本满足游客的需求,床位数不少于10个,配备有电视机、冷暖设备或换气装置。

  b)客房内有独立卫生间,有淋浴设施,并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定时提供热水。

  c)乡村旅游点客房内配套设施与用具的配备较为齐备,做到一客一换。

  d)乡村旅游点客房被褥、枕巾等能做到及时清洗、消毒。

餐饮设施

  a)乡村旅游点餐饮设施建设,能与乡村旅游点整体环境相协调。

  b)餐饮服务设施规模,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能基本上满足游客要求,餐厅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整洁,其使用面积不少于100㎡。

  c)餐饮场所能达到GB-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基本上能提供当地特色菜肴,且品种较多。

  d)有干净、整洁的菜单。

厨房

  a)布局合理,厨房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b)墙面瓷砖墙裙不得低于米

  c)地面采用硬化处理,防滑、有地沟,易冲洗。

  d)粗加工间、烹调间应分区设置。

  e)有食品库房和非食品库房。

  f)有冷藏、冷冻和保鲜设备。

  g)有合理、良好的通风排烟设施,饮食油烟达标排放。

  h)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i)有符合要求的密闭废弃物存放容器。

卫生设施

  a)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标识醒目。部分厕所具备水冲、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

  b)厕所整洁,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异味、无堵塞。有防滑设施,通风良好、光线明亮。

  c)乡村旅游点内的垃圾箱数量与布局较为适当、合理,并注明标识。垃圾箱体完好、有盖,表面干净无污渍,垃圾能及时清扫。

  d)乡村旅游点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和卫生消毒设施和制度。

旅游购物

  a)购物场所布局合理,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b)旅游商品种类比较齐全,且有自产农副产品,其中自产不少于5种。

通讯设施

  a)乡村旅游点出入口和游客集中场所有固定电话。

  b)无限通讯网覆盖完全,信号良好。

娱乐设施

  a)有棋牌室等旅游娱乐设施或场地。

乡村旅游点安全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设施

  a)乡村旅游点经过当地消防部门的验收。

  b)乡村旅游点有一定数量的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且完好、有效。

  c)乡村旅游点能基本上保证各项安全设备的安全可靠,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严禁使用有事故隐患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严禁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安全设施、设备。

  d)乡村旅游点危险地段的标志基本明显,防护设施基本齐备、有效。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制度

  a)乡村旅游点能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全员安全意识。

  b)乡村旅游点能基本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c)乡村旅游点主要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

  d)乡村旅游点能基本上建立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管理

  a)乡村旅游点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基本上接受过消防培训,并具有紧急情况下组织游客疏散、电话报警和快速救援的知识与技能。

  b)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点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能基本上配备一定的保安安全人员,以保证秩序和维护安全。

  c)乡村旅游点基本上能向游客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消毒措施到位,并具有一定的定期监督、处罚和公示制度。

  d)乡村旅游点有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并配备常备药品。

  e)乡村旅游点基本上建立有一定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

服务质量保证和监督

  建立服务管理监督机制

  能主动接受游客监督,有质量投诉监督电话号码。

投诉处理

  诚恳对待游客投诉,能及时处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投诉者。

信息化建设及宣传营销

  a)依托其他网站,建有网页。

  b)坚持网站的日常维护,数据及时更新。

  c)注重宣传促销,有相应的宣传资料。

一星级

  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

自身环境

  a)空气、噪声、地面水环境质量和污水排放达均达到国家标准。

  b)建筑布局较合理,建筑物造型与乡村环境基本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与乡村环境基本协调。周边建筑物与乡村环境基本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或隔离带。

  c)乡村生态环境氛围较好。绿化覆盖率较高,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美化效果较好。

  d)点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乡村生态旅游资源。

环境资源保护

  a)乡村旅游点能基本保护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

  b)乡村旅游点能基本保护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

  c)乡村旅游点能基本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生活习惯。

  d)活动项目能基本做到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能坚持环保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

  a)乡村旅游点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

  b)乡村旅游点有环境生态保护制度、监督和约束机制。

旅游规划

  a)制定有旅游总体规划或农村地区发展规划,建设开发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乡村旅游点布局

布局与分区

  a)乡村旅游点绿化较好,环境较为优美。

  b)乡村旅游点主要地段有明确引导和介绍标识,且美观醒目、文字准确,数量充足。

  c)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合理,符合GB/T .1的规定。

特色活动项目

  a)乡村旅游点能提供一定的活动项目,参与性活动项目不少于3个,能体现农业(渔业)和农村的特色,游客感觉有特色。

  b)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区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且项目布局基本合理、功能较完善。

乡村旅游点的功能管理

  a)乡村旅游点建立有管理人员,市场秩序良好, 建有统计报表制度,按时上报。

  b)有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的场所,服务人员业务熟悉,服务热情。且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接听及时。

  c)乡村旅游点有介绍乡村旅游点区位概况及活动项目等内容的小册子或折页,内容丰富,制作较好。

  d)乡村旅游点服务人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求,着装统一,服务良好,部分从业人员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

  e)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生动。

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

建筑装修

  a)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能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基本上相协调。

  b)乡村旅游点建筑的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农村特色。

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较好。进出方便,道路基本通畅。

  b)具有停车场地,容量能基本满足需求,场地较平整坚实,有相应标志。

  c)有通往乡村旅游点公路路口有指示牌。

餐饮设施

  a)乡村旅游点餐饮设施建设,基本上能与乡村旅游点整体环境相协调。

  b)餐厅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其使用面积不少于60㎡。

  c)餐饮设施设备完好,基本上能提供当地特色菜肴,有菜单。

厨房

  a)布局合理,厨房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b)墙面瓷砖墙裙不得低于米

  c)地面采用硬化处理,易冲洗。

  d)粗加工间、烹调间应分区设置。

  e)有冷藏、冷冻设备。

  f)有良好的通风排烟和防蝇、防尘、防鼠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饮食油烟达标排放。

卫生设施

  a)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标识醒目。

  b)厕所整洁,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异味、无堵塞。通风良好、光线明亮。

  c)乡村旅游点内的垃圾箱数量与布局较为适当、合理,并注明标识。垃圾箱体完好、有盖,表面干净无污渍。

  d)乡村旅游点具有乡村旅游点基本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和一定的卫生消毒设施与措施。

旅游购物

  a)有购物场所,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b)旅游商品种类比较齐全,且有自产农副产品,其中自产不少于3种。

通讯设施

  a)乡村旅游点出入口有固定电话。

  b)无限通讯网覆盖完全,信号良好。

娱乐设施

  a)有棋牌室等旅游娱乐设施或场地。

乡村旅游点安全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设施

  a)乡村旅游点经过当地消防部门的验收。

  b)乡村旅游点有一定数量的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且完好、有效。

  c)乡村旅游点能基本上保证各项安全设备的安全可靠,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不使用有事故隐患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不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安全设施、设备。

  d)乡村旅游点危险地段的标志基本明显,防护设施基本齐备、有效。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制度

  a)乡村旅游点能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全员安全意识。

  b)乡村旅游点能基本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c)乡村旅游点主要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

  d)乡村旅游点能基本上建立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管理

  a)乡村旅游点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基本上接受过消防培训,并具有紧急情况下组织游客疏散、电话报警和快速救援的知识与技能。

  b)能基本上配备一定的保安安全人员,以保证秩序和维护安全。

  c)乡村旅游点基本上能向游客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消毒措施到位。

  d)乡村旅游点有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并配备常备药品。

  e)乡村旅游点基本上建立有一定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

服务质量保证和监督

建立服务管理监督机制

  能主动接受游客监督,有质量投诉监督电话号码。

投诉处理

  诚恳对待游客投诉,能及时处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

乡村旅游2

  2006年嘉兴市主推“乡村旅游”

  2006-01-19 今年嘉兴市将依托全国“乡村旅游主题年”,全面推进我市的乡村旅游项目,除新推出一些水乡“农家乐”项目外,还将对全市“农家乐”旅游进行全面整合。

  近年来,嘉兴“农家乐”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玩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江南水乡丰富的水土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体系,为开发“农家乐”提供了保障。嘉善的嘉兴碧云花园、汾湖休闲渔业基地,桐乡的华庄生态农业园、桂花村,南湖区周家庄农艺观光园,平湖市澳多奇农庄等40多个“农家乐”旅游区(点)成了嘉兴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在本月初杭州举行的浙江新农村建设·农家乐旅游展示会上,我市农业、旅游部门向全省展示的嘉兴乡村风土人情和优美景色,受到大家关注。

  为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游,嘉兴今年准备将一些新的“农家乐”项目进行整合。如南湖区正在加快旅游景点改造与建设步伐,规划了一条由周家庄农艺观光园、凤桥梅花洲休闲旅游区、新篁太平寺等景点组成的“农家乐”旅游线路。另外,还要将“农家乐”项目与水乡古镇旅游结合起来,吸引周边省市的游客。

  杭州研讨“农家乐”与乡村旅游

  近日,杭州市乡村旅游推进会议在临安市召开,全市13个区县(市)旅游部门负责人、各区县(市)乡村旅游特色乡(镇)村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专题研究乡村旅游。所谓“乡村旅游”,最早是以“农家乐”的形态出现在杭州游客面前的。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富阳、桐庐等地“农家乐”的出现,标志着乡村旅游登陆杭州。近年来这种旅游形式的总体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杭州已有乡村旅游点60余个,且经营情况普遍较好。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听取了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唐代剑教授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专题讲座,实地学习考察了临安市白沙村开展乡村旅游的情况,并相互交流了经验。杭州市旅委副主任李包相认为,随着生态优势的日益凸显,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对加快旅游西进步伐,适应旅游业态转型,解决“三农”问题等将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乡村旅游是自发组织经营起步的,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发导向、产品雷同、经营管理滞后等。据悉,今年杭州有关部门将对乡村旅游进行一次总体规划,同时开展乡村旅游示范点考核评定和拟定乡村旅游规范标准。

  来自5国的旅游专家提出杭州,乡村旅游是方向

  中新浙江网7月11日电 自昨天下午,我们期待3年的《杭州市旅游发展规划》交接仪式在杭举行,该规划由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比利时、法国的专家组完成,历经三年调研。交接仪式后,杭州市旅委将组织有关专家审评规划内容。

  记者采访了西班牙THR国际旅游咨询机构的Ferreiro先生,他是本次规划科研小组组长。他认为,杭州的国内旅游市场已运作得非常成功,但在国际游客面前潜力挖掘不够。

  杭州该如何挖掘国际旅游潜能?昨天出炉的《规划》提出了很具创意的设想。首先,杭州市缺少一两处地标性建筑,必须由国际著名设计师设计,像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以此来提升杭州的国际知名度。Ferreiro强调,杭州的休闲旅游应侧重“家庭旅游”和“乡村旅游”,并提出“在上海工作,在杭州休闲”的错位发展理念。

  第二,杭州应重点开发新型休闲项目,如高尔夫、SPA、健身中心、精品旅馆等项目,如桐庐—建德的富春江就极具发展优势。此外,商贸和会展是杭州旅游的重要平台,将为新兴的休闲项目提供无穷的消费动力。Ferreiro表示,其所在的公司对投资杭州的精品旅馆、高尔夫等新型休闲项目就非常感兴趣。

  此外,规划重新定义了西湖的交通系统:兴建绕西湖、穿杨公堤的旅游小火车;在灵隐、雷峰塔等重要旅游点设人力车;西湖水域开设带马达的帆船作为娱乐项目。这些措施为现在较为拥挤的交通系统规划了美好的蓝图。

《市旅游局借举办“农家婚礼”炒热“乡村旅游”》

  发表日期:2006年1月25日

  2006年1月21日中午,大石山旅游农庄内,响起了一阵阵热闹的喜乐声,一支迎亲的队伍正走在山庄的道路上。新郎官身穿唐装,扶着一顶红红的花轿。花轿前面是吹唢呐的伙计,花轿后是迎亲的队伍和锣鼓乐队,边走边吹,煞是热闹……原来,这里正在举行 “农家婚礼”。

  此次“农家婚礼”是溧阳市旅游局为推开“乡村旅游”,打响溧阳“农家乐”旅游品牌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借“农庄婚礼”炒热溧阳“乡村旅游”,上海、杭州、南京、无锡、常州等地三十多家新闻媒体闻讯赶来报道了这次农庄婚礼,镜头不仅对准了新人,也齐刷刷地聚焦溧阳旅游的亮点——旅游农庄。

  春节黄金周:富阳“点土成金”

  www..com 2004年11月01日 09:59 经济参考报

“乡村旅游”有多种定义。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实际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专家们对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同时,乡村旅游已在各地开始积极探索,贵州省还开展了乡村旅游的国际合作示范项目。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是: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在法国,这种与乡村紧密结合的旅游被称为“绿色旅游”、“ 生态旅游”或“可持续性旅游”。

  在我国,学者们对乡村旅游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

  日前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已形成5种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开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以农庄度假和民俗节日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欧洲、美洲开展的历史达百年以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也已具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轨道。在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政府也从中也得到了丰厚回报。凡是在开发乡村旅游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国家,均制定了专门的乡村旅游质量标准,产品、管理和市场开发都比较成熟。

  我国拥有56个民族,尤其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保存也比较完好,具有发展高端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贵州的国际合作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已开始启动,将与新西兰、爱尔兰等专家一道,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反贫困战略、乡村旅游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寻求本土化、中国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春节黄金周:杭州休闲旅游成主流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6-02-06 08:35:34)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2月6日电(记者 张乐)春节黄金周期间,长三角地区的广大市民和游客纷纷选择到杭州周边地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自驾游、自助游、农家乐等成为今年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大热点,休闲旅游成了杭州旅游主旋律。

  出游愿望强烈,自驾游大幅增长

  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天气明显好于往年,激发了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出游愿望。铁路杭州站共运送旅客万人次,加班列车运送万人次。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进出港14万余人次,加班运送人员7460人次。杭州市公交总公司运送旅客万人次。长途客运站入城客车9739辆,运送旅客万人次;出城客车9932辆,运送旅客万人次。

  私家车的增多和自驾游意识的日渐增长,也使得杭州各景点接待人次比前几年春节黄金周大幅增加,仅年初一至初四就超过去年春节黄金周7天各景点接待的总人次。黄金周期间,杭州各景点共接待游客万人次,与去年春节期间相比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客房出租率达%,同比增长个百分点。

  交通圈形成,自助休闲游全线升温

  今年春节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核心景区完成后的第一个春节,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游客,西湖都是他们的首选目标,尤其是大年初一,阳光明媚,气温适宜,到西湖景区游玩的中外游客剧增,达到万人次,同比增长%。灵隐景区仍然占据杭州市区游客人数第一的宝座,黄金周7天达到万人次。特别是正月初五,江南民间素有“迎财神”的民俗,通往灵隐景区的道路上,车辆排起了长龙。这一天,灵隐景区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日接待量创历史新高。

  随着05省道的全线贯通和杭千高速的局部建成通车,杭州地区的1小时半交通圈、经济圈、旅游圈基本实现,长三角和杭州市民自驾进入杭州周边县市更加便捷、快速。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周边县市游客人数显著增长,淳安千岛湖各景点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临安市各景点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桐庐、富阳、建德等县各景点接待游客数也都在6万人次以上,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不少都是自驾休闲游的游客。

  进茶馆、逛商场,休闲经济被全面激发

  春节的晴好天气,让原本就生意火爆的餐馆、茶馆等场所生意更为闹猛,假日休闲经济被全面激活。来自杭州市贸易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楼外楼、知味观、张生记等7家杭城核心餐饮企业共实现营业额万元,同比增长%;湖畔居、青藤等几家知名茶馆年初二至初五的上座率均在90%以上。河坊街旅游商贸街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南山路餐饮、商贸、酒吧等营业场所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以农家乐著称的梅家坞年初一至初六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加34%;武林路女装商贸街节日销售同比增长2倍。同时,四大商场实现销售.99万元,同比增长%;十大超市实现销售万元,同比增长%;三家家电企业实现销售万元,同比增长%,其中不少销售业绩都是外地游客创造的。伴随着假日经济的全面激活,休闲式消费已成为春节旅游消费市场的主旋律。(完)

  今年流行乡村旅游

  www..com 2006年01月1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中国缙云新闻网1月11日消息:“四季田园”成了市首批乡村旅游示范点近日,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和市旅游局联合命名了我市首批十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我县的“四季田园”山庄榜上有名。

  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许多以前不为人知的偏远乡村都成了旅游者的目的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体验民俗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城里人的青睐。

  我县不少人士看准乡村旅游特色经济,促使山庄和农家乐不断涌现,知名度较高的有“四季田园”、“天寿山庄”、“长兰湖”等。这些地方成了许多市民周末和节日的好去处。游客置身美景如画的山野中,可以与自然保持亲密接触,享受宁静祥和的氛围。乡村魅力对于住惯城市的人来说,或许并不只是换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体验“价值”。

  据悉,国家旅游局确定今年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这必将推动我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

乡村旅游3

  因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活动。所以我们组就选取乡村旅游活动进行以下讨论并总结如下。

(一):乡村旅游活动的特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人口总数的近70,即使是城里人也有着浓厚的农村情结。我国的乡村旅游活动起步较晚,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其特点是:

  第一,旅游者的一切旅游活动均发生在“乡村”这一特定的区域环境内。

  第二,旅游资源应是乡村已开发的和待开发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属集体的或个人所有的各类自然、社会资源。第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

  第四,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应该以经过培训的农业人口为主。

  第五,乡村旅游活动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分,它纳入乡村经济核算体系,有些核算内容可虚拟地纳入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统计,以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从市场需求角度而言,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活动的动机主要有:

(1)回归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久居喧嚣城市的人们产生了对田园风光和乡村宁静生活的回归需求,向往“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意境体验。

(2)求知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城市少年儿童普遍缺乏对农村、农事生产、农民生活的了解,乡村旅游活动作为重要的休修学旅游方式,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3)怀旧的需要。怀旧是人类的共同特征,旧地重游的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向,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我国文革时期大批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造就了所谓的“知青情节”,成为推动乡村旅游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4)复合型需要。人们的旅游行为往往是多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乡村旅游活动也不例外,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活动,有的可能处于求新、求异、求美、求乐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身心调解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美食或购买土地特产品的需要,等等。

(三)、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模式,我国乡村旅游活动根据其资源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可分为如下一些模式:

  1、森林公园模式。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地形多边,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署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惊醒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2、度假区(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3、野营地模式。野营是一种户外游憩活动,是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它休闲娱乐活动的一项旅游活动项目。

  4、观光购物农园模式。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这也是国外农业旅游最普遍的一种开发。

  5、租赁农园模式。是指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的园地。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以休闲体验为主,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

  6、休闲农场模式。是一种供游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烧烤、食宿、体验农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的综合性农业区。近年来,台湾的许多会议都移到休闲农场举行。

  7、农业公园模式。按照公署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思想,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

  8、教育农园模式。这是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想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园中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家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9、农村留学模式。只指城镇居民将子女送到农村就读小学和中学,或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亲属家去寄宿,并参加农场作业、农村社区活动等,此即所谓的“农村留学”。

  10、民俗文化村模式。农村某些地方具有特定的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园林建设、文物古迹,如衣着、饮食、节庆、礼仪、婚恋、丧葬、喜好、禁忌、歌舞、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工艺、寺庙、教堂、陵墓、园林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11、乡村俱乐部模式。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乡村高尔球俱乐部”或“乡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

(四)、开发乡村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过去,认为旅游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活动资源不被重视,因而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一顾,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老是在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及其衍生出来的人工微缩景观上做文章,或重复建设,或修修补补,不求开辟新天地。旅游开发者的思维深受“观光旅游”的束缚,缺乏开拓思想和创新意识。因此,有关部门应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将我国旅游开发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发展乡村旅游活动上来。

  2、投资主体多元化。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发相对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而言,其所需资金要少得多,但乡村旅游活动资源的开发范围广泛,总体上来说,也需要不少资金。对于那些资源条件好,级别高的重点项目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作用,由国家牵头,联合一些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或私人入股,走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道路;大力提倡和鼓励外资、国有企业、私有经济单独或合作开发,也鼓励农民个人或联合开发。总之,要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走“滚动发展”的路子。

  3、合理规划,科学发展乡村旅游活动资源的开发。应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决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拖着上,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各地应在国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详细规划和开发工作。旅游主管部门应对各地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并实施监督,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地进行。

  4、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特色产品。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发也应遵循市场规律,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要注意旅游产品的特色性,以增强其吸引力,特色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所在。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活动应加强休闲娱乐、民俗风情“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

  5、加强环境保护和教育,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活动地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和环境审计(EA),确定合理环境承载力和游客容量,预测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所承担的风险,确定“生态经济适合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可选择一批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旅游地实施ISO9000和ISO认证,使之与国际接归,创建国际知名的乡村旅游活动胜地。对旅游开发者和经营管理者实施“分级”评定,以之确定其是否具备开发经营的能力和权利。设立“公众教育馆”,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其生态学人格。要大力提倡和开展生态旅游,园内交通建议均采用马车或人力车,改烧煤、烧木材为烧沼气、烧电,尽量使用当地生产的绿色产品,环卫工作应有专人管理和清扫,生活垃圾实行分箱收集并统一处理。对破坏环境的游客应给予一定处罚,如让其清扫垃圾、干一些农活或处以罚款。同时在部分乡村旅游活动地建立“生态定位站”,对旅游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定位监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乡村旅游活动业及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得要基础。6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国家旅游局针对当前国内外旅游者“回归自然”的热潮,推出了“98华夏城乡游”和“99生态环境游”,我们应抓住这一美好的历史机遇,大力宣传和推销乡村旅游活动产品,同时还应建立乡村旅游活动与城市旅游组织、城市饭店、度假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销,重视乡村旅游活动信息网络的建设,力争使我国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7、加强卫生和安全工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卫生习惯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在乡村的一些地方,基础卫生条件还较落后,因此应加强卫生工作。对旅游地和接待食宿的农户家的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用水及公共娱乐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乡村是社会治安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有些犯罪分子利用乡村人口密度小、农户稀散、部分游客分散住宿的特点伺机作案,抢窃谋害游客,因此应加强乡村旅游活动地的治安工作。

  8、加强法治建设和管理。为了实现乡村旅游活动的健康发展,应制定有关法令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乡村旅游活动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可成立乡村旅游活动协会,制定有关章程,对乡村旅游活动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市民与农户之间租赁土地时,必须订立详细的合同并行到认真履行,避免发生纠纷。

  9、做好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城乡居民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摩擦”或误解,各地旅游部门、乡村旅游活动协会及乡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加强对当地旅游业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以增加城乡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乡村旅游3篇(乡村旅游思路)相关文章:

乡村学校少年宫汇报材料.doc3篇(乡村少年宫工作汇报材料)

乡村医生辞职申请书12篇(村医生辞职申请书简短)

乡村少年宫建设自查报告3篇 乡村少年宫情况汇报

乡村扶贫政策宣传语2篇 扶贫开发宣传语

2023乡村振兴工作计划3篇(乡村振兴年工作计划)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篇(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的内容)

浅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优选6篇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例会讲话稿:脱贫攻坚,乡村扶贫3篇 村干部脱贫攻坚演讲稿

乡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治理工作总结2篇 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

乡村振兴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精选例文6篇(个人乡村振兴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