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读后感大学生范文3篇 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

时间:2023-01-17 08:30: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长恨歌读后感大学生范文3篇 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以供参考。

长恨歌读后感大学生范文3篇 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

长恨歌读后感大学生范文1

  最早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三刚开始的时候,课间无聊看到同桌桌上放着一本《长恨歌》就随手拿过来翻了翻,越看越趣味就借回家之后读。今年寒假整理书房,翻到这本书的扉页赫然写着老同桌的名字,才想起来这本书一向放在我那里忘了还他。碰巧寒假出行去了一趟上海,现实与文学最终有了一个相交汇的机遇,又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一点新的东西。

  从个人喜好的角度出发,《长恨歌》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通篇看过去似乎有些零散的故事情节、细腻的笔触、纷繁复杂的感情、背景又是一个国际都市几十年冗长且艰难的变迁。上了大学之后常常在种.种无形的压力中迷惘,读书就更偏爱奔放朴实读之畅快的乌托邦。而王安忆的这本书与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的感受有着太多的相似,书中的争议和矛盾是一种无声的嘈杂,除了新年阖家团聚得以放松时,还真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时机去读这本书了。

  回想了一下去上海玩儿的那几天走在上海街头看着种.种景物的感受,再看看这本书仔细地琢磨一下。似乎有那么一点之前我无法理解的东西更清楚了一些。全书的灵魂人物王琦瑶,千千万万上海姑娘的代表。从前无法理解她的生活,还是因为自我经历匮乏无法仅凭想象就勾勒出整体的轮廓。亲身去走了一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昼夜无息的繁华,从未休止的变迁,还有从前只是耳闻却从未得见的排外和冷漠。或许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上海热情洋溢。一旦妄图接触它的本质,它却摇身一变成了冷美人。王琦瑶的个性跟这座城市也有那么多的共同点。精致华丽的外表,不那么柔软亲和的内心。果然有些东西,经历了便懂了,亲身体会之后就不会站在局外盲目的叫嚣“我不懂、我不理解、我拒绝认同与我差异太大的东西”。

  王琦瑶是王安忆创作的具有绝对代表性的一个人物,那段时期里上海任意一个角落里的上海女孩,都有王琦瑶的一面两面甚至多面。对于全书大段篇幅来写的她的感情生活,与《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很相像。稍有不一样的是流苏温婉,王琦瑶放纵。细心翼翼步步为营如出一辙,最终惶然的结局也相同。如果没有一座城市的颠覆来成全,不明白两人又要如何自处。书中这种疲敝的感情纠葛实在是看不下去,不多赘述。值得补充一句的是此处不多言仅仅是因为我不喜欢。借用一句被高中语文教师讲了很多次的话:“一千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加上寒假看到一句“很多事情只是不一样,并无对错”,联想到这次读书的感受,很有触动。不喜欢的事情不作评述不予争论,求同存异互相尊重。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是最大的礼貌。

  写到那里,这本书本身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读书过程中的联想和生发占了主流。寒假闲着的时候天马行空想了很多事情,有的想明白了有的还模糊着,看的书给思考的过程供给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最终也算进益了那么一点点吧。

长恨歌读后感大学生范文2

  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文笔有些相像,都是繁华里的微尘,带着微凉和绵绵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从上海讲起。那里有着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弄堂;有旁枝错节,如蜂般嗡嗡嘤嘤的流言;也有闺阁,满装的都是女儿的心思。鸽子从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穿云破雾。

  从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兴得不知怎样办才好,其实大喜总是难免虚张声势,再大的热闹也是一瞬间。从去片厂,照相,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平步青云,最终理所当然的在众人眼光中当了交际花。可一切终究过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护士。又经几番纠缠,最终死于他杀。

“王琦瑶原是白绢,之后就渐渐写上了字,字又连成了句,成了历史。”和吴佩真在一齐的日子是没有字的轻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则给她留下了浓重的墨迹,虽是华丽,却终究让她的一生走上了不归路。李主任的死,是将王琦瑶这段有关青春的历史剪下带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乱不成章节。与康明逊虽是真心诚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从萨沙到老克腊,虽是咫尺之间,却遥如天各一方。

  这历史是苦涩而回味无穷的,她爱过恨过,最终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生命最终的几秒钟里,她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许自我也无法左右自我的命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是风中飘散的柳絮,在时代的风中掉落。

  王琦瑶是千千万万的。天生丽质的是爱丽公寓中的王小姐,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我,以为花好月好,便长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梦醒了,才明白来不及了。想着过往,沧海巫山的,是曲终人散后没落的王琦瑶。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变叹息。唐时杨贵妃的歌舞再美,最终成了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梦,鸟只空啼。

  我想我渐渐懂了长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本是将错就错,台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转千回,台下的人欢呼喝彩,皆是逢场作戏。曲终人散,余声绕梁,只剩长恨不息。

长恨歌读后感大学生范文3

  女人是首歌,唱出了时代的旋律,唱出了桑海的变迁,更唱尽了人世间的种.种爱恨情愁。可她们却从来都不是时代的主题,她们只是主题中的背景音乐,千年不变的历史主题却不停地切换着时代的背景旋律。女人就犹如历史的胶片一张张地定格,却又一张张地尘封,直到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沉淀,仅有回忆还在继续着她们的故事。

  纵然是妖娆美艳至极的夏姬也无法主宰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或许沉魂西湖水底的游鱼永远都无法明白为什么那个让自我沉淀西子湖底的绝世美女却只能是诸侯争霸的工具呢?荒凉大漠,渐行渐暗的余晖映不出塞外美人的袅娜多姿,望不尽的漫漫长路,哪里才是这位千年美女的真正归宿呢?寒宫冷月下那抹柔软的倩影,不是天上飘逸的彩虹,划出的是一道道长长的相思之痕,永远都无法抹平!

  数不完的故事是读不尽的红颜杯具,“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王琦瑶是这些千千万万薄命红颜中的一个,是极普通的一个,却又是不平凡的一个,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城市的代言。王安忆展此刻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女人的杯具命运,更是千年历史中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自古红颜多薄命!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惜春常怕花开早,真正的王琦瑶只属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解放后的天空已经不是她所能看懂的神话故事,因为那只是一片人去梁空的虚无。王安忆笔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那个风起云涌的旧上海所演绎的,演绎着王琦瑶的似水流年。

  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片厂……这一切的开篇场景,气势恢弘,这也是王安忆笔法独特之处。或许这些都是旧上海最平凡的生活碎片,作者重拾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只为迎接一个人物的出场,一个极富旧上海滩精华的王琦瑶,她是旧上海生活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当年的上海滩,光彩四射的霓虹灯伪装着这座城市的虚荣,也同样包藏着无比虚荣的心,她们都披着一件极其华丽的外衣,刺痛着旁观者的眼睛,始终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安忆的过人之处在于她透过了这层外衣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上海,她看透了这座城市的底蕴,并成功塑造了一个真正的上海女人,有血有肉,有着女人的那种万种风情,她是真正读懂了一个女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王琦瑶作为一个上海女人的那种虚荣包装得近乎完美。上海小姐,沪上淑媛,都市交际花,时代的青春偶像,这些无与伦比的光环给了她想得到的一切,但也就是这些耀眼的光环套住了这个青春少女的命运轨迹,她的一切看起来好象都是蒋丽莉,程先生等为她设计的,可真正主宰命运的是王琦瑶她自我。

  最让人感触的是爱丽丝公寓,那是上海繁华都市里难得的一片宁静之地,那里的天空是朦胧,爱丽丝是以往驰骋上海滩的交际花的临时归宿。王琦瑶也就这样糊糊涂涂而又理所当然地在爱丽丝公寓的生活,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或许她自我也无法预见会有这么一步,她也没有本事预见,因为此时她的命运是被李主任掌握着,这也是无数女人的悲哀:自我的命运是别人的!爱丽丝公寓的生活是单调的、孤独的、空虚的,在那里王琦瑶唯一能做的就是望尽天涯无归路的等待,等待那棵她要依靠的树,她明白只要攀附在这棵树上就能够为自我遮风挡雨了。在别人看来王琦瑶好象什么都有了,其实她除了拥有那栋空虚的爱丽丝公寓外什么都没有,李主任都只能是千年大等一回的拥有。真正的那个有血有肉的王琦瑶已经死去。爱丽丝看上去是一栋温情的公寓,其实它是一座女人的坟墓。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金钱、虚荣冲击着这个时代的底线,几乎每个人都在这个物欲泛滥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但其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坞桥的阿二,虽然他只是漫长故事中的一个过场人物,可有可无,可有就是因为他的存在让我们还有勇气去寻找那个年代的足迹,至少我们还能在黑暗的夜空中看见一颗发出亮光的星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美,纯净如水的感觉,就像来自大山深处的清泉,没有污秽,仅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也许仅有他才能给王琦瑶诠释“玉容寂寞旧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真谛。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切的繁华,一切的虚荣,所有的风情万种都已成过眼烟云,没有昔日的繁华。解放后王琦瑶要应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纵然她有不老的容颜可是心是会老的,毕竟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她了。依旧喜欢热闹的派对,活力的舞会,可是她已经不是主角了,无情的岁月已经偷偷地把一个有心人变成了旁观者,无法想象当年叱咤风云的上海交际花会被冷落在这个城市的角落。

  每一天独守空房,望着那些漆着过时颜色的箱子,里面锁着自我尘封的记忆,也锁着她一生中唯一的财富——过往的岁月!而今她只能在那些旧箱子中找到一个女人的虚荣,纵然已成往事,可是又有几人能读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受呢?这是一个女人的命运,也是一群女人的命运。

  王琦瑶这一形象成功塑造于王安忆细腻的笔法和丰富的感情基调,虽然她笔下的上海没有张爱玲的那种无尽的悲凉。旧上海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可是却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讲好几件旧上海的故事,但王安忆做到了,她说出了长恨歌的恨,也唱出了长恨歌的歌。

  纵观全篇,太多的光芒也掩盖不了那些零星的败笔,我们不要求完美,但每个人都向往完美。人们都说:王安忆最大的成功在于以冷静的旁观角度叙述了这份实在的,透之骨髓,挥之不去的苍凉。其实不然,漫长的故事中我们看不到一句从主人公口中说出的话,所有的对话都是经过作者加工后转述给读者的,这样就造就了一种思维、意境的绝对化。不管多么先进的矿泉水制造技术也加工不了纯正山泉的味道。我想文学创作亦然如此。王安忆最大的败笔在于用散文式的思维去驾驭小说的感情建筑。

  王安忆还有一失败之处在于“落花”这一环节的构思。王琦瑶是被长脚因财而杀死的,这似乎来得有点太戏剧化、太不可思议,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作者是想经过王琦瑶的死来加强故事的杯具效果,以突出她命运的悲凉,也为了和开篇时片场的一幕相呼应。可是对这样一部宏篇巨着,这一死或者这一死法却远没有到达死该得到的杯具效果就像《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死永远是一个争议,或许我们更愿意理解“玉带林中挂”的结局而不是积病而亡,这样才能体现真正的杯具色彩。这天真的一死,把王安忆亲手塑造的王琦瑶草率地离去,同时也草率地给自我的着作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回顾王琦瑶的一生,其间充满了跌宕起伏,画满了杯具色彩,她的命运好象一向被男人左右着,或许有人会认为是时代主宰了她的命运,可是真正能主宰她命运的是她自我,只可是她没有本事让自我的命运跳出历史为她们设计好的轨迹,这是她的悲哀,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哀!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稍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锈帘……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长恨歌读后感大学生范文3篇 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荆棘鸟大学生读后感2022年3篇(读荆棘鸟有感)

老人与海大学生读后感3篇 大学生老人与海读后感

大学生基督山伯爵读后感3篇 基督山的伯爵 读后感400

骆驼祥子经典读后感大学生3篇(骆驼祥子读后感大学生)

大学生诗经读后感范文3篇 国学诗经读后感

大学生小王子读后感3篇(小王子读后感左右大学生)

小王子读后感大学生3篇(《小王子读后感》)

大学生优秀的老人与海读后感范文3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大学优秀作文

悲惨世界大学生读后感2022年3篇(大学生悲惨世界读后感)

大学生读后感3篇 《大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