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高中作文3篇(我们仨读后感左右)

时间:2022-07-07 14:41: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我们仨》读后感高中作文3篇(我们仨读后感左右),供大家阅读。

《我们仨》读后感高中作文3篇(我们仨读后感左右)

《我们仨》读后感高中作文1

  整个假期,我把这本书读了两遍,每一次阅读,穿越平淡朴素的字迹,用潺潺柔水写成的文字,字里行间那无言的感动,相失之后的痛楚与难过。团聚,生死离别,感情的大起大落,全部蕴藏在杨绛先生的文字中,文字叙述很简洁,很平静,但是我们心里却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和无言的感动。

  故事很简单,普通不过的一家三口。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很简短,就一页。讲了一个梦的故事。我记住了钟书先生安慰杨老的那句话: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仍是杨老在讲给我们一个“万里长梦”。梦中她是一名交通员,住在客栈,往返于三地,在病中的钟书先生和忙碌的女儿阿圆(后来也病重)之间不停地游走奔忙,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父女俩一点一点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实在不想动了,先得到女儿“回自己家里去了”的消息,然后又看着载着钟书先生的船变成一叶小舟,“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其乐融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最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爱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最后两张老俩口相互理发的照片,拍得真好。杨先生会用电推子,钟书先生会用剪刀。我看到这里,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虽说父母都望子成龙,可是实质上他们最望你平安幸福。他们也不奢求什么豪华富贵,他们只想你能一直像他们曾经爱过你那样爱着他们,记挂着他们。无论多不想打扰你的生活,他们也还是很想你能陪陪他们。仅此而已。不需要钱,只需要一颗真心。

  我的爸爸妈妈已经50岁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知道他们真的老了。他们为了我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从不吝啬对我的投资,却不舍得多花钱让自己享受享受。这么厚重伟大的爱,我要如何才能报答完啊。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不能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所以,不要寄望“以后”,我们只谈“现在”,珍惜“当下”。要爱,就从现在开始吧,能爱多久就多久,能多用力爱就多用力。即使是一通电话,一顿饭,一次按摩。因为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永恒的拥有就是珍惜。

  生死无常。“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间没有永远,我们能紧抓住的就是当下,就是这一刻。好好珍惜和报答现在还陪在身边的父母吧,那么在离别的日子里,就不会有愧疚,和遗憾。

《我们仨》读后感高中作文2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一个先后痛失爱女和爱人的老人,在其最后的年月中孤单前行,并终于将这个温馨又历经挫折的家庭用朴实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

  书中的前两部分,写的是“梦”。

  这第一个梦里,“我”梦见钟书自顾撇“我”而去。于是醒来时便向他埋怨,钟书只是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于是钟书似乎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个长达万里的梦。

  这第二个“梦”里,便是“我”最艰难最痛苦又长达万里的时光。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和女儿之间,“我”惶恐地走在人生的驿道上。爱女的先行一步已是对人生的重大打击,而爱侣的日渐衰弱更加让人心绪难平。“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看到这里,是我第一次流泪,就那么坐在班车上。

  看到第三部分,我所感的已不是初读时对“梦”的不解,而是从心底慢慢滋生的温暖气息。看这匹配的学术夫妻和他们聪明刚直的爱女,他们好像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乐趣来,比如饭后遛弯儿是“探险”,而彼此分享所见所闻又称“石子”。他们一个人要扮演多个角色,爸爸在学术上是老师是巨人,在生活中却和女儿是兄弟甚至只是弟弟。妈妈总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毛巾折得有棱有角,可还是会半夜怕鬼怕的要死,只有女儿在才敢走夜路。这几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他们一家人过得平淡安稳略有滋味。在国外留学期间自己学做饭攻克学问难关,回国后遇上战乱能相互支持,后伴随病痛的老年生活也能在读书工作中安详静默。无论多困难的境地,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去打破世界的方圆,这野心不是他们所能拥有,他们只求在自己的方圆里求得一份自由闲适。

  他们不求名份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艰难的社会压力,他们有的只是学术上的钻研和追求,甚至还略带呆板之气。可他们就是这样,走过了普通却又不平凡的63年。

  我很喜欢他们一家人的性格。钱钟书生活上的憨厚与学问上的严谨,杨绛自由温和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女儿圆圆大胆聪颖有孝心感悟作文。这样温情的一家怕是在那个年代也少有的吧

  这自由心与甘于平淡的心最是难得。

  书里的彩页有他们一家的人的生活照信札图片,还有钱媛在病床上未能完成的《我们仨》。看着这些毫无华丽朴素得令人动人的文字,让我恍然。

  如杨绛先生在篇末说的那段话。

  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得到的结果总是失去,相聚得来还须散。难道这短短几十年的在世真的就不需要去珍惜了么。或许应该勿执我念,平平淡淡地走下去,不管前路是近是远,不管幸福快乐是短是长《。有一个家,有事可以做,能看到最亲近的人安然生活着就好了吧。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我们仨》读后感高中作文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当你摸着薄薄的纸页、摸着小小个的文字,就能碰到杨绛那种怅然若失的悲凉,像极了幽谷里深潭中的水,不甚华美,却动人心扉。水道旁的柳儿已经经历了好许个春去秋来,枯落、出条继而再次迎来盛时;可人们有曾想,会是身边的人,也随着岁月的变迁而跟那柳儿在那秋天一样飘零。当他们真的迷失在古驿道上,天空顷然间下起了大雪,封住了挚爱的人寻找的路,也冻住了她的船。你也莫要怨他们心狠,生离死别,也本就是常有的事,这也正如雁去雁回,花谢花开。

  令人触动的是这位母亲就是在梦里,也要任凭女儿将这颗心捎去。这说到底也不是梦,那饱含热泪的眼睛也真的用泪水将母亲的心淋湿,女儿也再没能在梦醒时分与母亲一同醒过来。杨绛为何要将女儿与丈夫的相继离去绘成一场万里长梦?也许昨天早晨你还与他四目相对,现在他却去而无踪,这是何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悲哀,你却只能闷闷发作!当你去看它时,又像是隔了一层雾,心中却暗戳戳地害怕自己发现自己是泪朦朦而声沙沙了。矛盾得很。杨绛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将读者带入她的梦里,才能让人如此确切地体会这身为人母、身为妻子的思想感情与生离死别时的羁绊。

  杨绛将她的丈夫和家庭展现在读者面前。新旧交织,对后面倒叙留学时经历的时候,多了一份凝重。对于这样一个温馨的家庭,深入了解后,让人不由得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世人说 “患难见真情”,留学的那段日子,虽与“患难”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真情”却在这异国他乡、无依无靠中的相守相助中体现出来。他们是一对多么真诚而愉快的年轻夫妇!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与人相处还是在校求学,这种不可名状的默契令人在书外也忍不住嘴角上扬。他们在一起生活时,正如诗中的“琴”与“瑟”,相互和鸣;这“赌书消得泼茶香”,即是这文学界中的金童玉女在读书时的趣味了。

  他们的女儿“圆圆”是一个足够机灵的孩子。她是“可造之才”也是“读书种子”,但我觉得她身上的闪光处在于她对生活中发生的任何细节都不肯放过,一丢丢的蛛丝马迹被这双眼睛悄悄地敛入这个小小的脑袋中,这是她对生活足够好奇的表现,也是一个孩子足够积极的表现。她对待父母亲很好,与他们更趋向于一种朋友的关系,这也正是一个家庭健康愉快的保证。拥有这样一对足够开明的父母,对与哪个孩子来说,都是足够幸运的了。

  当你成为家庭中的一员,你就要默许你存在于此,随着它的改变,你也逐渐趋向于它。这正是一个家庭被赋予的魔力,且显而易见。在这样式个小家庭中,每个人都拥有了能够信任、能够依靠的家人,这必然为前路点起了星星灯火,虽不甚亮,却细水长流,铺满了整条路。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缺席,否则它就会破裂开来,就再也没有办法完整起来,回家的灯也就弱了起来。逐渐逐渐,你便成了一个迷途的旅人了。

  看到末尾,感慨冲到了颅顶,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让人无论是在世界的另一端,即便是要跨过生与死,都想竭尽全力去拥抱。这是一个家庭意义之所在。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哪有永远陪你走下去的人,他们就在某个清晨,乘着船到了一个你怎么也找不到的地方了。

  珍惜眼前人吧!即便是那么幸福美满的家庭,也阻止不了他们各奔归路,也阻止不了心碎但母亲踏上寻家路。可你还仍拥有着,我的少年,你抬头看看,你还依然能看见那张熟悉的脸,你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你还能感受到他们呼吸时的微微暖息,可不就是如沐春风吗?珍惜眼前人吧,虽然都知道死亡是必然的结果,但若是现在把握一分,你便多拥有一分,连幸福快乐都会多感受一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们仨》读后感高中作文3篇(我们仨读后感左右)相关文章:

思考作文5篇(写关于思考的作文)

2022我的寒假生活初中生作文3篇(我的假期生活作文寒假2021年)

精品小学家风作文3篇 小学生关于家风的作文

安徽春节风俗作文3篇(关于安徽人过年风俗的作文)

精品夏天英语作文3篇 英语夏天的作文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七年级3篇(七年级端午节作文)

关于户外活动作文3篇(一次有趣的户外活动作文)

高三东城一摸语文作文3篇 东城一模语文作文

四年级以我的奇思妙想为题的精彩作文3篇 4年级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麦克白经典名著读后感3篇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读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感想   我们仨   读后感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