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经典小说读后感3篇 名著百年孤独读后感

时间:2022-08-13 09:41: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百年孤独经典小说读后感3篇 名著百年孤独读后感,以供借鉴。

百年孤独经典小说读后感3篇 名著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经典小说读后感1

《百年孤独》,作为为马尔克斯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成名作,它无异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精彩小说。不少人分析这部作品,说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等等。我没有足够的知识供我写下如此深刻的评论。所以只能作为读者,去讲述这部小说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两位迥然不一样的女性。

“乌尔苏拉象丈夫一样勤劳。她是一个严肃、活跃和矮小的女生,意志坚强,大概一辈子都没唱过歌,每一天从黎明到深夜,四处都有她的踪影,到处都能听到她那浆过的荷兰亚麻布裙子轻微的沙沙声。”

  比起那个无比经典的开头,我想这句话要显得平凡的多,所以通常不被人所注意——这是这本书中出现的第一句正面描述乌尔苏拉的话语。正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乌尔苏拉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女生,她的勤劳和坚强是她身上最为耀眼的闪光点。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无论是她的丈夫为怪异的学术痴狂之时,亦或是发现她的子孙陷入了怪诞的命运之中,她都不懈地与命运抗争着。试图让困境得以扭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丝联系,统一齐分散的力量。

  尽管最终这种尝试仍以失败告终,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带来的模糊黑暗和过于长久的岁月所致的逐渐衍生的的孤独感中度过。但她的热情坚强,在一堆性格孤僻怪异的族人中显得尤为珍重难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几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独》中最为幸福完美的场景。

  阿玛兰塔·布恩迪亚,乌尔苏拉的小女儿,这位面容娇俏的少女爱上了钢琴技师皮埃特罗。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坏表亲丽贝卡与他的婚姻,直到无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贤淑的蕾梅黛丝。强烈的悔意与仇恨交织,扭曲了她的心理。她与皮埃特罗交往,但却又拒绝与他结婚,使得皮埃特罗为此自杀。出于悔恨,她故意烧伤一只手,终生用黑色绷带缠起来,决心永不嫁人。

  但内心的孤独、苦闷让她难以忍受,甚至和刚刚成年的侄儿厮混,即便如此她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她把自我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终一刻。

  对布恩地亚家族来说,孤独是一种通病。或许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罗,阿玛兰塔的结局并不会有多大差别。在不断重复的命运里,皮埃特罗是一个起点,让阿玛兰塔告别了少女的活泼纯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感情,同时一生都在排斥感情。在这种矛盾的煎熬中,度过了自我的一生。

  乌尔苏拉和布恩迪亚经历,能够说是《百年孤独》中,本恩迪亚家族命运的影射——注定与无法摆脱的孤独相伴而老。小说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经历被冠以“命运”一说。但实际上许多事物的转变是有迹可寻的:出于人性的贪婪、嫉妒,挑起了战争,引发了死亡;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逐渐变得孤僻而与群体失去联系,因而使得这个家族七代人始终徘徊在这种孤独中度过了漫长的一百年。愿像结尾的寓言所说的那样,此后不会再有这样一个家族,要背负百年的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小说读后感2

《百年孤独》冷酷地揭示了一个现象——当人类一次次试图超越自身局限去看清去思考自我的位置时,所得到的除了更深的虚无和无力感之外,别无所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700字,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终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族群的亡灭!这就是《百年孤独》的结尾。而这种结局,在书中开头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100年前为布恩迪亚家族写的羊皮纸里早已预言。

  从第一代家族创始者对原先生活的狭隘世界之外的空间的探索与发现,再到与世隔绝的马孔多一点点成为人口聚集地发展现代礼貌,最终整个家族在一阵飓风之后一切归零。就像绕了一个圈,最终还是归到了原点。

  看罢令人悲叹,心境像滚烫的池水一样波荡不已,家族七代人一遍遍重复的姓名如同解不开的魔咒萦绕盘旋,给人一种回环往复的沉重感,百年之间,看似人丁兴旺的家族,每个人一出生就被禁锢在时空的铁壳里,每个人都在自我的宿命里挣扎,却逃可是命运与时间的冲击。

  最睿智的人晚年被当成疯子绑在树上;最勇武的人从没打赢过正义战争又悲情绝后;最美丽的人似上帝恩赐而来却又荒谬地飞回天堂;最明理的人成为了政治牺牲品消失在历史之中;最开朗的人死于连自我都不明白的不伦之恋里;最终一人用智慧与阅历得知一切后,成就了家族的百年孤独……

  没有什么能够永垂不朽,没有一生一世的陪伴。孤独和失落才是人生常态,欢乐是苦中一抹甜,只能用来回味的。你从迷茫中挣扎着走出来,奋斗一生,发现这世上竟然什么都不值得留恋,所有的伟大与渺小,所有的偏激与冷漠,如一个轮回般在无声地反复,最终留下的是抓不着的孤独。

  在书中,每个人都在用自我独特的办法抵抗孤独,或是参加革命,或是读书翻译,或是出逃远航,或是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或是一生沉溺于情欲……这些条列式的方法,虽是布恩蒂亚家族的特性表现,却也是极端真实的人性展现。

  有文艺评论说,马尔克斯借助布恩蒂亚家族一百年的家史影射拉丁美洲社会。可是,我感到,马尔克斯影射的还不止生养他的那一片大陆,甚至包括了整个人类。读后感.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人虽然有血缘关系,但在灵魂层面,彼此孤独,他们并非息息相通的一体。这或许暗示人类,如果每一个人都以自我为单位,在灵魂的层面互为沟壑,而非结为一体,相亲相爱,那么,他们的结局是种群的灰飞烟灭。

  小说的结尾,马尔克斯似在表达:仅有当一个人行将死亡时,他才会像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一样,看清自我的命运与归宿;那么,当整个人类行将灭亡时,人类全体才会像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一样,彻底了然人类的谜底——人类是怎样一个物种它到底从哪里来它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可是,这时,一切都已来不及,毁灭的时刻已到,人人在劫难逃!

《百年孤独》冷酷地揭示了一个现象——当人类一次次试图超越自身局限去看清去思考自我的位置时,所得到的除了更深的虚无和无力感之外,别无所有。我们在无谓的纠结之中挣扎,却愈加深地堕入了无限的深渊之中,在孤独中挣扎,却终将被孤独吞噬。尼采说“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人类一切超越性的尝试与对终极命题的追寻最终却归于空虚。

百年孤独经典小说读后感3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立了一个自我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穷。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作者在书中沉着冷静地讲着一些令人毛骨悚然又魔幻可悲的故事,读完后感觉整本书都笼罩着一种一成不变的情绪,那就是深深的孤独之感,也正是所以我感觉到布恩迪亚家族百年间数代人的性格核心就像他们的名字那样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一样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

  孤独的可悲,源于自我封闭。布恩迪亚家族的人除了为马孔多开创了繁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外,每个人都是活在自我的狭小的世界中的,拒绝任何人的进入。终身未嫁的阿玛兰妲无情地拒绝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和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不是因为邪恶的报复心理和痛苦的怨毒,而是被自我饱经折磨的内心战胜无穷爱意的结果。因为内心那无法战胜的胆怯,阿玛兰妲对自我封闭了一生,孤独了一生,最可悲的不是无伴侣相伴终老的孤独,而是他人无法理解自我,自我就采取沉默、孤僻来武装自我,把自我包装得似乎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巨大落寞。就像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的马孔多一样,在缺乏信任和了解,在孤独、苦闷、猜忌,中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成为了一段外乡人不知晓、不认为存在的历史。

  孤独的可悲,源于无力去爱。书中乌尔苏拉总结到:“实际上他的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原因,即纯粹、罪恶的自大。她最终得出的结论,自我不惜为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可是是个无力去爱的人。”当奥雷利亚洛·布恩迪亚上校还在乌尔苏拉的腹中时,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曾被他清晰可辨的哭声惊醒时,乌尔苏拉就浑身颤抖地确信这深沉的哭号正是那可怕的猪尾巴的最初征兆,这就是故事杯具的预言与开端。晚年的她更是确信胎儿在母腹中的哭泣不是腹语或预言本事的先兆,而是缺乏爱的本事的明显信号。无力去爱,是人活着的最大悲哀,人是情感的动物,人因情感而富有,世界因情感而生动。可是《百年孤独》中的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脆弱,奥雷利亚洛·布恩迪亚上校试图用永无休止的战争与杀戮来回避孤独、排遣孤独,可是战争带给他的最终只是更加寂寞。他对生命没有怜惜,对行军中与他发生关系的女人没有爱,对他留下的十七个血脉没有爱。

  孤独的可悲,是不带情感地活着。马尔克斯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还是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不管他们的生活是进取向上还是纸醉金迷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无奈感,他们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贝卡;有人清醒的明白自我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玛兰妲;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尔苏拉,比如美人儿蕾梅黛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终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奥雷利亚洛·布恩迪亚上校。当美人儿蕾梅黛丝连身体带灵魂才升天,凉薄的费尔南达就在角落里踱来踱去,为那些被卷走的床单愤愤不平。当奥雷里亚洛们在坟墓里尸骨未寒,奥雷里亚洛第二就又点亮家中的灯火,聚上一群醉汉拉起手风琴,浑身浇透香槟酒,把那个疯人之家变成为堕落的垃圾场。不会因为谁的存在或消失而带来情感的波动,他们都在按自我方式活着,不带情感地活着,最终叙写的是整个家族的孤独与悲哀。

  诚如小说中写道:“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他们又以不一样的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终点最终回到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哀。

  看完这部作品后,会陷入沉思,会陷入落寞。每个人身上都有孤独的因子,每个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但庆幸的是,我们没有自我封闭,没有放弃带着情感去生活,我们还有去爱的本事。每个人都应当给自我一个存放孤独与悲伤的空间,也许在这一生中你会许多次地光临这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自我放纵,可是我们要学会在排遣这个灰色情绪后,走出这个空间,或许说仅有走出这个空间,才能排遣这种情绪吧。造成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原因我还无法读懂,老实说我更倾向于不去深究,因为,太过于固执有很多时候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寂寞和灰色情绪。《百年孤独》带给我的情感冲击远远不止文字表述的浅薄,心灵的体会很多时候是文字无法书写的,我想我会一读再读《百年孤独》,我想我和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想法一致:期望一个个体,一个民族,一百年孤独的历史会伴随着马孔多的消失而永远消失,再也不会出现。

百年孤独经典小说读后感3篇 名著百年孤独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小说《狼图腾》读书感想4篇 《狼图腾》小狼小狼读后感

魔法师的帽子读后感12篇(魔法师的帽子读后感受)

热父与子读后感12篇(父与子 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2篇(孩子你慢慢来经典句子及读后感)

《长江七号》观后感9篇(长江七号读后感)

的《简爱》读后感作文3篇 简爱读后感满分作文

《我爸爸的小飞龙》读后感读书心得3篇(会飞的爸爸读后感)

有关小王子观后感范文5篇 小王子读后感范文

龟兔赛跑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龟兔赛跑》)

《筑梦路上》读后感3篇(筑梦路上道路初探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