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3篇 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27 08:29: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3篇 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以供借鉴。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3篇 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1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便是《资治通鉴》的由来。读人物传记,也是求在茫茫过往中窥见一缕善意的光辉,然后平心静气,修身养性的过程。

  曾国藩不同于后来的李鸿章、梁启超等人,他的一生,起点极低。他智力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他身体禀赋很差,一身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他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更差劲的是,他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但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与其说他生来便是模范,不如说他是每个平凡却不甘平庸的人的缩影。可恰恰是他这样,如同修仙文中,起步一无所有的男一,在旁观者的默哀注视下,却凭自己一招一式不断累积的朝朝暮暮,而走上人生之巅,这样普通又落俗的人设,才最最戳人心窝。毕竟天才少有,平凡才是大多数。由此见得,曾国藩的进阶之道,何尝不是大多数人忙忙碌碌一直追寻的应试或是职场生存之道?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很乐意谈谈曾国藩的一生于我们学习有何借鉴之处。

  最想谈的是努力。亦可分为勇于承认努力和敢于努力两部分。

  常常看到高考后的状元采访,把自己说得是个不靠什么努力就取得了好成绩的顶级牛人。排除真的是天赋异禀这一可能,那为什么状元们,括弧所有人,都不愿承认自己十分努力呢?似乎努力常常与笨挂钩,而谁又愿意每天在脑袋上顶个“笨”字沉迷刷题,生人勿进呢?其实努力的人才是聪明人。不是每个人都找得到学习的捷径的,那谁先开始走路,谁便握有胜利的最大可能性。承认努力,是自己心底的轻松同时也可获得众人的监督,而所谓众人亦会因你的努力而岌岌自危。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不惯努力之人的原因,大抵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

“葡萄”自然不是所有人想有就有的。许多执着于“面子工程”的人幡然悔悟,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发现无从下手。因为努力其实是一种能力。不仅要想努力,更要会努力。曾国藩深谙其道,只有放空一切的日夜兼程与脚踏实地才能给予那些看不上自己的人最好的回击。他读书是笨办法,不背完理解完一本决不开始下一本。不是鼓励这种方法,而是赞扬他这种铢而累,寸而积的信念。写到这儿,已经有点像心灵鸡汤了。的确,努力这话题太大,谈着谈着便有种给人画了一张大饼的感觉。那实际究竟该如何操作呢?

  曾国藩同样给予了我们答案。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总觉得庄子的齐物观有另一种解读。泰山大,而蝼蚁小,但有时用着的却是众人眼中效用较小的蝼蚁。天下万物各司其职,故可说是齐物。同样,我们学习,一定是功利心极强的考点一二三吗?曾国藩在翰林院时考试,不同于其他人般平日纵情高歌,考前临时抱佛脚,他得益于考秀才前的脚踏实地精神,而轻松了很多。所以,知识的积累努力的边界无边无涯,我们自由发挥横冲直撞,终归会在将来有一天付诸回报。

《曾国藩传》教导我们的绝对不止这些,有些史越读越感慨,有些真理越辩越明白。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2

  这周,偶然看到某位牛人推荐阅读《曾国藩传》。历史上有两位圣人我一直想去了解,一位王阳明,一位曾国藩,之前我就在搜索关于他们的好书。所以我知道后立即购买下载。

  这本书是刚出版的,作者张宏杰老师,历史博士,他之前已写过几本关于曾国藩的书,都得到了好评。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有料有趣,作者的描述都是经过考据,并标注出处,所以人物还原的真实性很强。我看完第一章就被吸引,并一口气在两天内读完。看后我认识到这几点,

  1、普通人也可以有所成。曾国藩天资平平,甚至可以说笨拙,有个细节,小偷去他家碰巧他在背书,最后小偷背熟了,他还在背。他的不寻常在于不退缩不放弃,相信勤能补挫、滴水穿石,以勤奋和时间补充短板,最终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2、成就的背后是方法与坚持。曾国藩入翰林后,给自己立下十二条军规,归纳后就是写日记、早起、静坐、读书不二、谨言、保身、记笔记、做文章、练字。曾国藩刚入官场,发现自己静不下来,每天都耗在交际往来中,没有时间读书。后来他深刻反思,也就有了这十二条军规。他写日记主要是自省,这些日记也流传至今,被今人推崇。读书不二,我也有感触,如果难懂或不感兴趣的书,我就会放下,久之,始终难以看完。这些立誓曾日日践行,即使生病也未中断,周而复始,逐渐将他塑造成各方面都杰出的圣人。

  3、成功也需要情商和品格。刚入官场,曾国藩就像一位愤青,鄙夷官场陋习,不屑为伍,所以做事说话又刚又直,导致与官场不相容,结果让他处处受挫。后来他悟到,水至清则无鱼,在不忘原则的基础上,以柔克刚,顺势而为,这些改变让他逐渐立足,也做成了一件件大事。另外关于曾的品格有段记载,左宗棠是曾提携的,按理应该感恩,但后来左与他交恶,处处相对,但曾关键时刻还是选择以德报怨,最后感化了左。

  4、成功可以不需要技巧。曾国藩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所以在对阵太平天国的战役中,采取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稳打稳扎,以时间和空间赢得了最后胜利。

  5、有远见。他在当时的环境能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在于先进的科技,并将认识转化为行动,推动洋务运动,建立安庆军械所和江南造船局,并促成了中国第一批留美生的成行。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3

  很早就听说曾国藩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直想读些他的传记,但是每次去图书馆看到厚厚的一本就放弃了,这次下定决心要读一下了,这篇文章记录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本以为他会如很多古时的知名人士一样聪明顺利的,其实却恰恰相反,在他之前曾家没有出过一个当官的,父亲也是在四十多岁才考中了举人,曾国藩也是屡考不中,但是他却没有放弃,继续埋头苦学,终于在失败几次后考中了举人,而且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后猛然开窍一路开挂似的直到考中进士,其实这一切并不是偶然,父亲直到考中举人之前,每年考试都翻山越岭必定参加,屡败屡战。这种锲尔不舍的精神也对曾国藩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而且父亲教育的方法也不太合理,就是让他死记硬背,这就造就了他学习踏实的性格。他也总是被人说过于笨拙,既然知道自己比常人笨,就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而且还在前几次考试失败中分析原因,终于获得了学习的门路。读这一部分让我初识了曾国藩,他并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大家的眼中他属于笨笨的孩子,但是他却相信勤能补拙,别人下一分功夫,他就要下十分功夫。虽然考了几次不中但是也并没有气馁,从失败中找原因,最终成为曾家第一个登第的人。

  等他到达翰林院后发现有智慧有学问的人很多,这种情况和我当时刚刚考上重点高中的情况多像啊,但是曾国藩却决定继续学习各种知识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的追赶上,想想我那时候却努力了一两下觉得费力就放弃了,想想真的是后悔啊,我如果当时也继续努力也不至于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读书有时候就会读到自己的影子。曾国藩真正的做到了“日必三省吾身”,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反省自己当天的言行是否得当,每日读书写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受命于咸丰在湖南管理军队,在管理军队的过程中他反思以往军队的陋习,建了一支人人相系的军队,最终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多次胜利,如果没有曾国藩说不定中国真的就被太平军给毁坏了。

  整本书看下来,感慨于曾国藩对国家的尽心皆力,他的一生都是在为国家鞠躬尽瘁,幸好他没有看到清朝的灭亡,否则我想他真的会心有遗憾的。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在学习上的孜孜不倦,还有他对一件事的剖析能力,做一件事前后要勤于思考,平时做好准备,如果失败了也要在其中寻找经验。无论在别人眼里怎么看你,自己要做对得起自己的事,自己要问心无愧。

  学习也是需要坚持下去的,自律!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3篇 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曾国藩家书》的读书心得优秀感触3篇(曾国藩家书心得感悟)

书籍《曾国藩家书》的读书心得感触3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3篇 关于曾国藩家书这本书的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感悟与体会3篇(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

2022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3篇 曾国藩家书治读后感

2022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7篇 曾国藩的家书读后感以下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4篇(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2篇 曾国藩家书 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3篇(读了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2篇 阅读曾国藩家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