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10篇(莫泊桑拜师的教案)

时间:2023-02-20 11:17:09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10篇(莫泊桑拜师的教案),以供借鉴。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10篇(莫泊桑拜师的教案)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造句。

  酷爱     滔滔不绝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附板书:

  10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   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   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              ↓

  勤学             善教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2

  《莫泊桑拜师》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66

  《莫泊桑拜师》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造句。

  酷爱     滔滔不绝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附板书:

  10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   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   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              ↓

  勤学             善教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3

  高年级的课文,大多篇幅较长。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要解决很多的问题,这让教师感觉很为难。于是,无形中加快了教学的频率,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了,让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少了,给学生用心思考的时间少了。《莫泊桑拜师》一课,大多为人物的对话。尤其是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指导,简单之中有深意,值得细细品味。

  我是这样处理“第二次拜访”这个内容的: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什么发现。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我让学生在读后,讨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并说说理由。

  学生a:“我用委屈的语气来读。因为如果我是莫泊桑的话,我按照福楼拜说的去做。可是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去看马车,却一无所获。老师是不是在捉弄我啊!”接着他用委屈的语气一读,果然效果不错。

  学生b:“如果我是莫泊桑,我会用灰心丧气的语气来说这句话。因为,我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可是依然一无所获。我会觉得写文章真是太难了。”接着她低垂着头读了这句话,真的有这个味道。当然,我作了一下引导:“莫泊桑后来到底有没有失去信心,读了下文你一定会知道。”

  学生c:“我想用质疑、焦急的语气来读。因为莫泊桑下了功夫后没有效果,当然会很着急啊,他一定急于向老师问个究竟的。”

  ……

  语文,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多元地解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福楼拜听了莫泊桑的疑惑后,作了滔滔不绝的回答:“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切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在让学生自由读之后,我问学生:“福楼拜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在片刻的沉默之后,有几个学生举手了。

  学生d:“我的感受是,福楼拜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大作家。同样是看马车,他却能看出很多门道。”

  学生e:“我感觉要用心去观察,否则只能一无所获。”

  学生f:“我的感受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学生g:“观察的时候,要关注细节。就像福楼拜一样,能关注到不同装饰马车的走法,不同天气时马车的走法,马车上下坡时的不同走法,赶车人的吆喝与表情。”

  学生h:“要善于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不平常的东西。”

  ……

  在一段文字中,学生们都谈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刚开始把问题抛给他们时,他们都沉默不语。此时,教师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责怪他们不动脑筋,也不要为了教学进度而把答案匆匆给学生。应该适当地放慢些速度,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你的学生一定会还给你很多精彩,让你惊喜不已。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4

  同学们,看着我,再回想一下你们的语文老师,比较一下,我和你们的语文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女的,而您是男的。

  我们老师五十几岁了,您很年轻。

  您文质彬彬,而且富有幽默感,而我们的老师却有点拘谨。

  上课:

  师生问好。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请看我写课题。

  齐读课题。

  拜师的态度应该虔诚一点,再读。

  拿出本子,听写生字新词。

  同学们,起笔就是练字时,一定要凝神静气。

  简陋 烙印 吆喝 咖啡

  同桌交换批改,批改的时候注意两点,字是否正确、漂亮,把认为漂亮的字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互批

  我刚才巡视了一下,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字都很漂亮,如果有错的就订正一下,好吗?

  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指名说。

  莫泊桑去拜福楼拜为师,三次拜师,终于……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这篇课文的题目中,那么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求教的?每次为什么而去?

  第一次是为了让文章更生动。

  第二次,si

  第三次是

  莫泊桑三次求教老师,每一次老师都做了详细的指导,请浏览一下文章,想一想,福楼拜三次指导,都是在指导莫泊桑干什么?

  老师三次都在指导莫泊桑学会观察。

  是的,看来要把文章写生动,光读书是不够的,还要把观察做到家。我把观察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福楼拜三次指导所说的话语耐人寻味,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揣摩那些句子,看看您能体会到什么?可以边读边拿出笔来,写出你的体会。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书写。

  学生默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让我很感动。你从福楼拜的话语中体会到什么。

  我从不不……

  我觉得我们写作的时候,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耳朵来听。因为“车下坡时……”。

  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这是第二次指导所说的话,你发现没有,这段话与很特别,特别什么地方?

  一连用了9个问号。

  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这句话中,福楼拜用了一组一组的对比,来体现马车的不同,他这样说,是想让莫泊桑明白什么?

  在不同情况下,不同时间的马车特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要仔细观察去比较,才能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特殊之处。

  这段文字还有什么特别?再看。

  看看第一问和最后一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就是让莫泊桑知道他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没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请你读读这两句话。

  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怎么能说没有好写呢?

  同学们,福楼拜提出了这一连串的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

  因为这样可以让他自己去揣摩,这样记得更牢固。

  还有要说的吗

  因为直接告诉他,就过于肤浅,让他自己去观察亲自去实践,才能发现不同点。

  这样印象更深刻,在细心领悟的过程中去领悟。

  是呀,这就是一个大师的高明之处。学生有疑惑的时候,没有直接告诉他,二是用问题来引导他和启发他。

  好,谁来做一回莫泊桑

  变成一个烙印,永远无法忘记。

  好,刚才我们交流的是第二次。继续交流。

  我从

  让他不要太浮躁了,要坚持到底写作。

  这句话有许多学生批注。

  这句话还告诉写作要持之有恒。

  只有坚持才能下笔如有神的才气。

  福说这句话时神情是怎么样的?

  露出微笑,说明有了进步。

  这篇文章只有一个“微笑”描写福的神情。

  还有什么原因?

  还说明在指导下有一个很好的开头,有着更好的进步。

  有了良好的开端。

  因为他学会了观察,为他的进步而高兴。

  细微之处见之情,一个微笑一个文学大师对后辈的关爱与教育。

  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学生读书。

  从福的话中的体会。

  只仔细观察还不够,发现与其他不同的地方。是福多年的经验告诉了莫。

  我从这句话,写作不能随波逐流,创新就是学习的动力。

  你感受很独特。

  还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特点。

  我们要写作的时候,别人写过的再来写,行吗?

  不行。

  发现到别人没有发现的,太重要了,这是写作生命的表现。

  福为了说清楚这一点,课文是怎么说的,你再来读一读文章。

  学生读文章。

  怎么来说?

  福是通过举例说告诉莫,写出自己的特色。

  师:举例子,举几个例子。

  生:两个

  师:第一个例子谁来读?

  生读。

  师:第二个例子你来读。

  生读。

  师:请大家想一想福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

  生:使莫理解更深刻。

  生: 这都是非常平常的例子,平常看不出,如果莫能发现别人发现不到,别人肯定会喜欢。

  师:大师能够从平常的地方,发现不平常。这就是大师的风范。在这里要用画家的手法来写。什么是画家的手法?我们来读一读莫写的关于左拉的。看看什么是画家的手法。

  学生读在屏幕上的文字。

  师:你觉得莫这段话写的怎么样?

  生:十分细腻,让人一下子想到人长的怎么样。

  师:这就是画家的手法,所产生的奇妙的现象。

  生:面貌细节,非常传神。

  师:用画家的手法,描写特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基本功。

  生读文字。

  师:再读。

  生读。

  师:刚才我们交流第三次指导,对他的指导话语还有体会吗?

  生:这个问题很简单,让我们明白了写作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具体有特色的文章。

  师:这句话有个成语。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福十分干脆。

  师:很率真。

  生:不留面子,直接指出。

  师:这就是大师的直率。

  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

  师:还有体会没有。

  生:天天不是马车经过吗?详细的记录下来,长期记下去。写作要日积月累。]

  师: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够……

  生。

  师:我们交流莫的三次话语,开始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解决了。

  生:为什么不生动呢解决了。

  师:在精心指导下,莫取得了怎么的成绩?读最后一段。

  生读最后一段。

  师:好,读完最后一段,读书后面的作家名片,还感受作家在文学上的成就。

  学生读作家名片。

  师:读了名片有什么感受?

  生:只所以成功离不开者一教导。

  生:仔细观察,积累是写作的必经之路。

  师:这些书是十年当中创作的,是从师七年之后,三十至四十岁写成的。

  他的成就是巨大的,是法国最大的天才,应该向莫脱帽致敬。他的成就怎么来的?

  生:不仅受福的支持,而是勤观察积累,努力而成功的。

  师:两方面都不可少,一个善教,一个勤写。

  师板书。

  师:1880年对莫不寻常的一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羊旨球》,一举成名,成为大师,就在这一年,他的恩师福离开了他,当时你就是当时的莫,你将怎样追忆的,请联系文章内容,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生写。师巡视。

  [学生静静的书写,有着音乐相伴,非常好]

  学生写完。

  师:对恩师的追忆,是很深情的。

  生:我把作品在坟墓前烧。

  生:老师,你的恩情,把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我,我的成功是你血汗的结晶。老师你为什么,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

  师:多么深情。

  生:跪下来,上帝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离我而去。没有你,我怎么能活下去呢。

  师:恩师太重要了。

  生:在声说道,我的恩师,没有您哪有今天,我还没有报答你时,你离我而去。流传千古。

  师:师恩难忘,难忘师恩。这个单元四篇文章全是师恩难忘,通过这四篇文章,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对师恩理解更加难忘。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师: 这篇文章为我们成功的刻画了师生的形象,文章中通过什么来刻划的。

  生:语言与神态。

  师:用对话,言为心生。语言描写,最灵活直接。文章写完了,对两位大师认识才开始,我们应该把他们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把写作的功夫练到家,也希望你读这两位大师的作品。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听写。

  2、交流人物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1、几次拜师?分别在哪里写到?

  2、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次“请教”

  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莫泊桑怎样请教的,福楼拜如何指导的?

  2、通过莫泊桑的话体会他的困惑到底是什么。

  3、抓住福楼拜关键的话“功夫还不到家”,品味大师第一次指导的针对性。

  4、福楼拜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体会福楼拜就是指导莫泊桑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的。

  5、感受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及困惑。

  五、学习第二次“请教”

  1、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感受福楼拜的善教。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六、小结。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学习莫泊桑前两次拜师,弄明白莫泊桑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个怎么样的老师。

  3、明白要想写出好作品来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4、让学生感受到莫泊桑的勤学好问,并能自觉以漠泊桑为榜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1、弄明白莫泊桑的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2、 明白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本课采用开门见山导课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莫泊桑拜师》,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的预习。听写由本课生字组成的四个词语。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此举意在检查同学们的独立识字能力如何,同时也在督促独能识字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概括主要内容。先出示以下词语:

  孜孜孜不倦、焦急万分、一无所获、万般无奈、全神贯注、勤奋努力

  先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是写谁的。然后让学生选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莫泊桑拜师》这个故事。这样做的意图是既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明白抓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2)理清文章脉络。

  A、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名著”。

  过渡: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师?(三次)这三次拜师的结果是(大屏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生读完后师边总结边板书“名著”二字。

  B、请同学们再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师时带去的是什么,第三次拜师时带去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名著”二字前面板书“文章、作品”,最后形成这么一行板书:

  文章→作品→名著

  C、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词语,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莫泊桑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

  是啊,莫泊桑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他的拜师经历,离不开老师福楼拜的悉心指导。

  三、精读莫泊桑前两次拜师的内容。

  (一)走进莫泊桑第一次拜师。

  1、哪里写的是莫泊桑第一次拜师的内容,请找出来。(2——5自然段)

  2、默读这一部分文字,思考:莫泊桑是带着怎样的困惑去拜师的?

  3、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莫泊桑的话

  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4、仔细琢磨这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泊桑的困惑到底是什么?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如果学生说的不太准确,就用以下填空的方式帮其梳理清楚:

  老师,都说读书破万卷, ,我已经读了很多书,按理说我应该 ,但是 ,这是为什么呢?

  5、聆听大师的教诲。

  听了莫泊桑的疑惑,福楼拜是怎么说的呢?

  (1)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福楼拜的话。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2)琢磨福楼拜的这句话。然后用自己话说说你的理解。

  (老师说莫泊桑虽然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功夫,但功夫还不够。学生能理解到上面这层意思就行。)

  (3)福楼拜老师承认莫泊桑在写作方面已经下了一定的功夫了,那么就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想一想,莫泊桑在哪些方面下了功夫了?

  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他已经读了很多书,学生会从前文读到这些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多读 勤写

  (4)读了许多书,写了很多文章,福楼拜老师说,只有这些功夫还不够,那么,还要做些什么呢?默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福楼拜老师告诉莫泊桑了些什么。

  (告诉莫泊桑要肯吃苦,勤练习;要天天站在家门口看马车;要把看到的情况都记下来;要记详细,还要坚持长时间记下去。)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总结边板书:要天天看,也就是要天天观察(板书观察)原来,要想写出生动的文章,不仅要在读书、写作方面肯吃苦,勤练习,还要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啊。

  (二)走进莫泊桑第二次拜师。

  莫泊桑得到老师的真传,兴冲冲地回到家,老老实实在按老师说的去做。

  1、指名读莫泊桑怎么做的句子,感受莫泊桑的肯吃苦、勤练习的精神,体会他一无所获的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

  2、莫泊桑第二次拜师又是带着怎样的疑惑去的呢?

  (1)读莫泊桑的话。

  万般无奈的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的家,一进门就说

  (生一齐读莫泊桑说的话: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画,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2)理解莫泊桑的困惑。

  认真读读莫泊桑的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马车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很单调,没什么好看的,也没什么好写的。)(看马车太没意思了,太无聊了,您为什么要让我看马车呢?)

  (3)针对莫泊桑这样的困惑,福楼拜老师又是如何指导的呢?(指名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学生读完后大屏出示这段话。)

  (4)品味这段话。

  A、用心读一读这番话,细细品一品,想一想,福楼拜老师想通过这番话告诉莫泊桑什么。这里要放开让学生畅所欲言。

  (告诉莫泊桑马车不单调,很有看头)(告诉莫泊桑看马车不是无聊的事,看马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想告诉莫泊桑马车里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马车富丽堂皇,有的马车装饰简陋。)(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路上走表现也不一样,上坡时跟下坡时不一样,在马路上走跟在土路上走不一样。)(想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表现也不一样,烈日炎炎下一个样,狂风暴雨中一个样。)……

  B、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好福楼拜老师的话。

  听了福楼拜老师的话,我们才发现,原来马车有这么多值得看的地方!福楼拜老师让莫泊桑看什么,写什么呢?让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吧!

  C、注意这段话的形式。

  再用心看看福楼拜老师的话你会发现,这段话很特别。

  (老师的话全是问句!)

  数一数一连用了几个问号?(九个)

  D、体会这种形式的好处。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老师问,学生才会动脑想。老师这样说是为了让莫泊桑好好想一想。)

  (5)走进莫泊桑的内心。

  A、是啊,老师的每一问,都在莫泊桑的心里激起了很大的波澜,那么,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B、师生对读,体会福楼拜的话对莫泊桑产生的巨大影响。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么单调的马车,就是没什么好写的嘛。)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我还真没注意)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真不好意思,没太仔细看,我还真说不出来。)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我刚看了三天,还没遇上刮风下雨天呢)上坡时,马怎样用力?(不知道)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我以为只用眼看就行了呢,怎么吆喝根本没听。)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我只顾傻瓜兮兮的看马车了,没看人。)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您说的这些我都没看到,怎么能写清楚呢?)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现在我知道了。马车竟然有那么丰富的内容,有那么多可看的,可写的。以后,我一定按您的教导去做,用心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我就一定会有东西可写了。)

  (6)、你们看,听了福楼拜这样一指点,莫泊桑恍然大悟。请你说说,福楼拜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

  (很会教育学生。教育有方。循循善诱……)

  (7)理解“滔滔不绝”的意思,读出滔滔不绝的感觉。

  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口气说出了九个问题,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滔滔不绝。请同学们滔滔不绝地再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让他的教诲也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课堂小结。

  老师的这次教诲莫泊桑铭记在心,回去后他在观察方面更加肯吃苦,勤练习了。于是他写出来的东西终于可以称为“作品”了。那么,要想写出“名著”来,还需要有哪方面的功夫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20、莫泊桑拜师

  多读 文章

  勤写 ↓

  观察 作品

  ↓

  名著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7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莫泊桑拜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莫泊桑拜师。

  师: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

  生:读题时,我想到课文写的这个人——莫泊桑可能是一个外国人。

  生:读题时,我推想课文重点可能会写莫泊桑拜师学习的经过。

  生:读题时,我想到这篇文章中应该会写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以及他拜师学习的结果怎么样等内容。

  师:在读题时,大家的脑海中有没有产生过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是个什么人。

  生:我的问题是莫泊桑向谁拜师学习的。

  生:我想搞清楚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学习,他是怎样拜师学习的,结果又如何。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拜师最终学到了什么。

  师: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正是我们读书时要着重思考的。不过,有些问题大家在预习中可能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我们就做交流。

  生: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引起轰动,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此外,他还写有《项链》《一生》《俊友》等小说。

  生:福楼拜也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写作态度很严谨,主张文学应当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很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练习朗读、理解福楼拜的话。

  难点

  根据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

  【拟订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莫泊桑: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引起轰动,以后又陆续发表了许多作品。

  2、激趣谈话: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他是怎样拜师学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

  ⑵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2、检查学生词语理解情况。

  孜孜不倦:非常勤勉。

  富丽堂皇:富丽,宏伟华丽。堂皇,气势盛大。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

  三、学习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简陋烙印揣摩孜孜不倦

  吆喝篝火酷爱万般无耐

  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

  2、指名读词语,教师随时纠正。

  3、再自由读词语,同位互读。

  4、再指名读。

  5、齐读。

  四、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达到"五不"。

  2、指读全文,达到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感知大意,分清段落。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认真观察笔画和结构。

  3、教师指导书写,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4、评比作业。

  五、布置作业

  记忆字形,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莫泊桑拜师

  二、精读指导

  指导朗读2--5节

  1、指名读,边听边划出福楼拜说的话,找出话中最关键的一句。

  2、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

  (1)福楼拜是针对什么来说这句话的?

  (2)他为什么不说"是你的功夫还不行"?

  (3)他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学生回答)

  3、读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1)一方面对两个人性格特点的感悟;

  (2)另一方面勤学苦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回顾上述学习方法,小组自学6--10节。

  5、反馈,学习效果。

  三、谈收获

  1、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小节。

  四、赏读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3、配乐朗读,评议后再读。

  五、造句

  1、分别找出"酷爱"、"滔滔不绝"所在的句子。

  2、理解意思。

  3、再读句子,体会用法。

  4、仿造。

  5、集体评议。

  【板书】

  10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勤学

  福楼拜   善教

  【教后记】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学习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学习写作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搜集法国作家福楼拜,莫泊桑的资料。

  三、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批读文,既要从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又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体会,边批准的学习习惯,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句子作批注,学会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本文按事情收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第一次莫泊桑酷爱写作却平平常常,向老师请教文章怎样才生动?然后是莫泊桑觉得观察后仍设计好写的,再去请教老师。第三次是将观察所写出的作品请老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读福楼拜的话,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中弄明的观察,写作的方法。从福楼拜的三次谈话中,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目的、讲方法;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情境中去细心观察体会,发现其不同特点,并把它写下来。莫泊桑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才写出了许多世界名著,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用这样的方法去写作。

  课文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弄明白莫泊桑是怎样下功夫?使功夫练到家的?

  教学建议:2课时

  四、解读与提示

  1—2自然段:介绍了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年青时向福楼拜请教的原因。抓重点词“酷爱”理解。

  3—5自然段:写了老师要他下功夫,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区别“功夫”和“下功夫”。

  “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写作水平、写作能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练习,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

  第6自然段:介绍了莫泊桑观察后仍一无所获,再次来到老师家。

  第7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感悟,从福楼拜的话中体会观察方法,要注意观察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观察不同的场景、不同时候、不同季节的差异,只有多方面、多角度去细心观察,要写的材料就会有很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材料的生活的有心人。

  第8自然段:抓重点词“天天”、“全神贯注”来理解莫泊桑是怎样下功夫的。全神贯注:精力高度集中。

  第9自然段:告诉我们如何写作。不但要仔细观察,还要发现特点、写出特点,写出的东西才会各具特色,尽显纷呈。

  识字教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注意平翘舌音。

  2、注意生字“貌”的字形,偏旁的写法,“陋”字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展示典型作业,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教学设计参考

  一、情境激趣

  1、同学们平常你们觉得写作文最难的是什么?(没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平平常常,不吸引人……)

  2、你们觉得难,并不奇怪,因为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年轻时对写作跟你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于是他就去请教福楼拜,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他终于成了法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也跟着莫泊桑一起去拜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向课文旁边的批注一样,在你读懂了地方,你喜欢的句子或你感兴趣的地方作批注。想想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同学和老师帮助,也在书上作作批注。

  3、学生交流汇报,梳理共性问题。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思考:(1)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2)每次各有什么收获?他是怎样下功夫的?(3)从福楼拜的3次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交流汇报。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

  让学生明白第一次告诉他要仔细观察,把看到的记下来,第二次告诉他观察要细心,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等来观察,第3次则告诉我们要写出特点,如何写。

  四、再读课文,归整体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五、识写字教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2、看看谁最有信心,能最快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你能把哪个字写得最好?老师重点指导“貌”、“拜”、“陋”。

  5、学生练习、评议。

  六、参考资料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世代为医的家庭,学过法律。他一直住在家乡卢昂从事创作。

  福楼拜生活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即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由上升阶段逐渐转向腐朽的阶段。他对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感到憎恨和失望,因而毫不容情地揭露现实,但也流露出悲观情绪。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6)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另一部重要作品《情感教育》(1869)通过1848年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懦弱颓废,反映了现实的黑暗。福楼拜抨击最力的是资产阶级精神道德的没落。

  福楼拜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刻划人物的精神状态细致入微和毫不留情著称,他在解剖人物和现实时,力求不流露自己的感情。福楼拜还是法国文学的语言巨匠,他的文字向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主张“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为了锤炼语句,他总是苦心推敲,务必达到洗炼、贴切。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10

  作者:杨树亚 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时间:2007年8月29日6:30 文章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07(5)

  《莫泊桑拜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年轻时代的莫泊桑先后三次拜访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虚心求教,福楼拜则悉心指导,智慧点拨的故事。福楼拜如何指导莫泊桑写作,以及莫泊桑如何虚心学习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此文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抓住福楼拜的语言,引领学生在文章的语言文字中徜徉,进而感受人物形象,并初步领略写作奥秘。

  文章中,福楼拜的语言既是文章阅读的重点,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例如,莫泊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二拜“福”门时,福楼拜说: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连续九个问题。而且只有问题,没有回答。

  这些语言理解起来的难点在于:看似浅显,实则意蕴深远,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读出福楼拜这九个问题的“言外之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再数一数福楼拜一共问了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试着问一问,体会一下福楼拜可能会怎样问这些问题。希望学生能在自由阅读中读出“言外之意”,领会“言中之情”。

  但是,在学生练读以后,我点名让几位同学朗读这段话时,发现学生的朗读始终游离于文本之外,他们难以在这些看似简单的语言阅读中领略福楼拜的“善施教化”!怎么办呢?笔者灵机一动,适时进行了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做文学大师福楼拜,老师做你们的学生莫泊桑,好不好?

  生:(惊讶中显露出喜悦)好!

  师:那么,我们就开始吧!

  师:(万般无奈状)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生: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师:(打断学生的继续朗读)真的吗?

  生:(接着问)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

  师:(疑惑不解状)好像不一样!

  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显得很兴奋)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师:(吞吞吐吐状)这……我没注意!

  生:(越加兴奋)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师:(声音越来越小)狂风暴雨中?我……已经……

  生:(开始进入情境,用心发问)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

  师:(惊讶状)啊?这也要观察?

  生: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

  师:(恍然大悟状)哦,观察时还要用耳朵听!

  生: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声音渐渐升高)原来观察还要这么仔细呀!

  生: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

  师:(不好意思状)现在……我肯定写不清楚!

  生: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师:看来,观察真是一门大学问啊!

  生异常兴奋,议论纷纷。

  师:刚才,你是怎么问这些问题的,下面,你就怎么样去朗读这段话吧!

  学生都开始很投入地朗读福楼拜的语言。

  师:现在,福楼拜的连续“九问”让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福楼拜指导得非常细致。

  生:我读懂了福楼拜是想通过九个问题启发莫泊桑如何仔细观察。

  生:我明白了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观察一定要仔细。

  …………

  走出课堂,我的思绪仍然沉浸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演绎的这段精彩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导出阅读对话的精彩呢?

  首先,教师应该是文本资源的开发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奏,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先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理清文本的脉络,把握文本的内涵,抓住文本的重难点,寻找文本的空白处。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最近发展区,挖掘适合本班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与提升的阅读对话资源,为学生与文本即将展开的有效对话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万般无奈的莫泊桑,福楼拜连续问了九个问题。福楼拜为什么这样问,莫泊桑的表现如何,福楼拜的问题背后的蕴意是什么?这些内容文章并没有一一道来,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把握文本却显得尤为重要。这正是这篇文章的“空白”之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补白”。让学生在“补白”过程中,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与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

  其次,教师不能仅是阅读对话的组织者、阅读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更应该成为引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向纵深发展的积极促进者。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阅读素养和教学智慧,及时开掘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深度,拓展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广度,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坡度,努力让学生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思考、思辨、思想,进而提升阅读对话的实效,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面对福楼拜的九个问题,当学生始终游离于“问题”的表面,难以“读”进文本之中时,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与学生的问答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文本所叙述的故事情境之中,想象人物的言行举止,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与文本的精彩对话自然应运而生。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10篇(莫泊桑拜师的教案)相关文章:

《掌声》第二课时教案11篇 掌声教案两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3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项链》第一课时教案9篇 项链教案第二课时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12单元课时教案3篇(仁爱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7topic1)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9篇 跳水的教案第一课时

《升国旗》第一课时教案12篇 一年级第十课升国旗教案

《春笋》第一课时教案11篇 《春笋》第一课时教案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教案11篇 一个课时教案

《莫泊桑拜师》读后感10篇(莫泊桑拜师读后感)

PEP第二册英语 Unit 1 教案 第二课时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