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3篇 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课文

时间:2023-02-24 19:1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3篇 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课文,供大家参考。

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3篇 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课文

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

  1.电流的成因:

  1.电流方向的规定:

  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

  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

  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

  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

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

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

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

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    μA.

  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

  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

  2.探究活动:

  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

  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学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

  a.电流表的用途

  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

  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4.学生探究: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练习使用电流表

  5.针对学生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课堂练习

(五)、师生共同小结:

(六)、板书设计

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α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 α。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α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α,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α。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α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α=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从cos α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α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α<90°时,cosα为正值, 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α=90°时,cosα=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α≤180°时,cosα为负值, 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2)与学生一起先讨论功的物理意义,然后再说明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①提出功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这个问题与学生讨论。结合图1,使学生注意到力作用滑块并持续使滑块在力的方向上运动,发生了一段位移,引导学生认识其特征是力在空间位移上逐渐累积的作用过程。然后就此提出:这个累积作用过程到底累积什么?举如下两个事例启发学生思考:

  a.一辆手推车上装有很多货物,搬运工推车要用很大的力。向前推一段距离就要休息一会儿,然后有了力气再推车走。

  b.如果要你将重物从一楼向六楼上搬,搬运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

  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上述两个过程都是人用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都要消耗体能。就此指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做功越多,能量转化得越多,因而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标量,相应功也是标量。板书如下:

  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标量。

②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并板书: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4.例题讲解或讨论

  例1.课本p.110上的〔例题〕是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示范。分析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推力f对箱子所做的功,实际上就是推力f的水平分力fcosα对箱子所做的功,而推力 f的竖直分力fsinα与位移s的方向是垂直的,对箱子不做功。

  例2.如图3所示,abcd为画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形,其边长为a,p为静止于a点的物体。用水平力f沿直线 ab拉物体缓慢滑动到b点停下,然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bc拉物体滑动到c点停下,接下来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cd拉物体滑动到d点停下,最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da拉物体滑动到a点停下。若后三段运动中物体也是缓慢的,求全过程中水平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

  此例题先让学生做,然后找出一个所得结果是w=0的学生发言,此时会有学生反对,并能说出w=4fa才是正确结果。让后者讲其思路和做法,然后总结,使学生明确在每一段位移a中,力f都与a同方向,做功为fa,四个过程加起来就是4fa。强调:功的概念中的位移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不能简单地与物体运动的位移画等号。要结合物理过程做具体分析。

  例3.如图4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体p上的两个水平恒力,大小分别为:f1=3n,f2=4n,在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下,使物体p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移动5m距离的过程中,它们对物体各做多少功?它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f1、f2的合力对p做多少功?

  此例题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化功的计算公式的正确应用,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即不注意力与位移方向的分析,直接用3n乘5m、4n乘5m这种低级错误,引导学生注意在题目没有给出位移方向时,应该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知识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二是通过例题得到的结果,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所受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并从合力功与分力功所遵从的运算法则,深化功是标量的认识。

  解答过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s1=3m、s2=4m,f1对p做功为9j,f2对p做功为16j,二者的代数和为25j。f1、f2的合力为5n,物体的位移与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fs=5n×5m=25j。

  例4.如图5所示。a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其右侧固定着一个定滑轮o,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p端固定在墙壁上,于细绳的另一端q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向右滑动s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多少功?(上、下两段绳均保持水平)

  本例题仍重点解决计算功时对力和位移这两个要素的分析。如果着眼于受力物体,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为两条绳的拉力,合力为2f。因而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fs;如果着眼于绳子的q端,即力f的作用点,则可知物体向右发主s位移过程中,q点的位移为2s,因而力f拉绳所做的功w=f?2s=2fs。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结果是相同的。

  五、课堂小结

  1.对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重复(包括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2.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再作些强调。

  六、说明

  1.考虑到功的定义式w=fscosα与课本上讲的功的公式相同,特别是对式中s的解释不一,有物体位移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之分,因而没有给出明确的功的定义的

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3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直线运动?

  2.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

  展示图片: 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 转弯的火车

  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

( 轨迹是曲线)

  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

  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

  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切线方向

  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

  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速度是________(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 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么由

  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 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2.实验探究

  器材:光滑玻璃板 小钢球 磁铁

  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题:给你一磁铁,如何使小钢球①加速仍做直线运动。②减速仍做直线运动。③做曲线运动。制定你的实验方案。

  实验验证:请两名同学利用他们的方案来进行验证。演示给全体学生。

  分析论证:

  直线加速: 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②直线减速: 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反

③曲线运动: 的方向与 成一夹角

  结论: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4.实践应用:

  飞机扔炸弹,分析为什么炸弹做曲线运动?

  讨论题:结合本节所学与前面知识体系来分类归纳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小结

  同学们根据自身特点,各自进行。曲线运动是轨迹为 的运动.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曲线运动的方向是 的

  2.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

  3.曲线运动一定是 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 上 。

  课后习题

  课堂练习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可能不变

  D.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2.关于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变力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受恒力作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只要受到合外力就一定做曲线运动

  3某物体受同一平面内的几个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撤去其中一个力,而其它力不变,则该物体( )

  a、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其轨迹可能是曲线

  D、其轨迹不可能是直线

  4.关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所受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b.有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c.速度方向一定时刻改变

  D.受的合外力方向有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参考答案:1.AD2.BC3.C4.AC

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3篇 天津教学能力测试高中物理教案课文相关文章:

电流物理教案9篇(初中物理电流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3篇 高中生物的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教案3篇 高中生物教案大全

初二物理第七章的教案3篇 初二物理第七章的教案课文

部编版高中必修二《宇宙的未来》教案优质3篇(宇宙的未来教案)

高中物理老师工作计划范本7篇(高中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高二物理教案欧姆定律3篇(高二物理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师说》语文教案及反思3篇 二年级语文教案带反思上册部编版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教案及原文3篇(宇宙的边疆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真题)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3篇(高中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