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

时间:2023-03-01 19:5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供大家品鉴。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竖。了解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自主积累词语。

  3.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4.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小朋友与老师对话。适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老师领读。(分三句读)。

  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二、三、四、十'这四个字音,si sān为平舌音,er为卷舌音,shi为翘舌音。学生发音不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读几遍。

  (三)学生朗读课文。(保证朗读的时间,朗读方式要多)

  (四)随文识字。

  1.读准字音。先读课文,再看生字表,把课文中及板书中的生字找出来。

  采用多种形式,如卡片,开火车,小老师,猜字游戏,多媒体'字宝宝'等调动小朋友学习兴趣,反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了解字义。

  让学生知道'一'是一个数字,是一本书的'一',一张桌子的'一'。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还可以用'一'说什么。例:一个铅笔盒,一把尺子,一块橡皮等,在学习'一'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示数目的字。

  3.分别汉字与阿拉伯数字。

  告诉小朋友,这些字虽然表示数量,但是它们是汉字,与数学课上学的阿拉伯数字在写法上不同。

  (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巩固识字。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认读生字卡片。

  (二)随文识字。

  记住字形(会写字)。

  明确目标:会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

  学习笔画:'一'口念'写一字,横'。

  观察:'二、三、十'有几笔,都有哪几笔。

  书空写'二''三'。

  学习笔画'丨'(shu)从上到下,竖要直。

  写'十'字,知道先横后竖,书空写'十'字。

  说说自己怎么记这些字。

  (三)指导写字。

  本课是写汉字第一课,要指导学生会照田字格里的示范字正确地书写。

  1.先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2.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应占格的位置。

  3.注意在示范中讲清书写笔顺,掌握先横后竖,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一'写在横中线上,两边要有空。

  '二'是两横组成,从上往下,先写上面一横,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三'是三横组成,三横之间距离相等,第一横长,第二横短,第三横最长。

  '十'由两笔组成,先写横,再写竖。

  4.由于学生第一次书写,教师要重视巡视指导,有基础的教师,告诉学生学习顿笔。从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角度,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学生写字在课内完成,教师及时反馈。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轻、再、做、别;能读准课后的词语。

  2、理解儿歌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4、能仿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仿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学会生字:轻、再。

  3、能读准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读好课题。

  3、评价,再读。

  4、学习生字:轻、再

  二、学习第一节。

  1、看图说意思。

  2、师出示第一节儿歌。

  3、学生自由练读。

  4、读读词语:脚步、夜班、阿姨、屋里、睡得甜

  5、进行朗读指导。

  (1)学生演演读读。集体评价。

  (2)指名读,齐读。

  (3)试背。

  三、学习第二、三节儿歌。

  1、看图学习,说意思。

  2、出示儿歌内容。

  3、学生自由练读。

  4、读词语:楼上、习题、细细算、客人、亲切、交谈、事情、心间

  5、有感情的郎读二、三节儿歌。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很轻很轻是做什么事?

  2、齐读课文。

  五、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儿歌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经常想到别人。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能仿说或写一两段儿歌。

  4、学会生字:做、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读读儿歌。

  1、认读词语。

  楼上、习题、细细算、客人、亲切、交谈、事情、心间

  2、读一读儿歌。

  指名读,小组读。

  二、深入理解儿歌内容。

  1、儿歌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出示重点句: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别人放在心间。

  3、读句子,说说儿歌中小朋友在什么情况下,把别人放在心间?

  4、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

  5、出示:( )轻一点,再轻一点,( ),谁会说?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学习身子。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做、别

  3、学生练习写字。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3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每个学段都安排一个“综合性学习”这样一个新板块,小学语文:《找秋天》教学设计。这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创新命题。“综合性学习”贵在“综合”,通过分析。把相关内容两各个闻分组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综合性学习”贵在“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还要求“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

  [设计特色]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教师充分开和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物和气候,了解秋天,感受秋天,画秋天、写秋天,收集有关秋天的一切,创作有关秋天的作品,留住秋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以打擂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师:我们学习了第一组中有关秋天的识字课和课文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了找秋天的活动。今天要举行打擂比赛,在打擂的同时,把个人的收获变成大家的,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回答

  师:为了方便比赛,我们将大擂台分成几个小擂台,哪个小组得到的小擂主最多,哪个小组将最后获胜。

  师:擂台一 ——词语擂,请各组选代表汇报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词语。

  学生:各组派代表汇报收集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全班裁判,以既多又好的为胜,并评选词语王。

  师:同学们收集到了这么有关秋在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并把它积累起来。

  生:读读记记。

  (收集有关语言素材,在交流过程中适当点拔,这实际上是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学生不仅会感兴趣,也能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找秋天》教学设计》。)

  师:擂台二 ——古诗擂。各组选代表汇报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学生汇报,要背诗,说出作者及诗的大意。全班裁判,并评选小诗人。

  师:读了古诗,我们知道古人也是十分喜欢秋天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非常喜欢爱背诵古诗。培养这种热爱传统文化,喜欢诵读古诗的习惯。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意义不可忽视。

  师:我看到有不少同学用画笔画秋天,下面来打第三个擂台——图画擂。

  生:说说自己都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你又想到了什么?其余的同学可以适当补充。

  评选擂主的同时,评选小画家。

  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追求的深层的目标。

  师:我这儿还有几个未命名的擂台,谁愿意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为他命名,并进行汇报呢?

  生:为擂台命名并汇报。(歌舞、作文、小制作等等)全班裁判并评选“小歌星”“舞蹈家”“小作家”“小巧手”等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创造了一种很好的空间和舞台。)

  师:这次活动是我们学习了“秋天”一组课文后开展的,最后咱们来一个串词比赛好不好?

  生回答。

  出示有关秋天的一些词语,请大家看看,读读,并以“秋天”为题目,把这些词语用进去,能把你收集到的词语用进去更好!

  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说后汇报。

  师生评选擂主。颁发奖状及擂主帽。

  师:没有取得擂主的小组不要灰心,不久之后,进入冬天我们又会继续打擂,加油啊!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5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由“口语交际”、“我的发现”、“习作”、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这五部分组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尊重他人这些美好的品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向往,所以园地二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以诚待人”,这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一致的。可以结合课文,进一步体会真诚待人、处事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创设一吐为快的宽松环境,使学生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这可为成功写作作好准备。

  本次习作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我的发现是对习作方法的指点。

  日积月累的的内容也是关于诚信的名句。有几句学生已有耳闻,如“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几句较难理解,要作解释,让学生会在适当的语文环境中运用。趣味语文是“说信”,这项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是进行词语积累与辨析的好练习,可让学生用上这些词作一填空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句名言。

  在作文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它既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又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增进友谊。

  揭题:以诚待人

  2.回忆第二单元的课文,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3.教师讲述班级同学的一个以诚待人的故事启发学生的话题。

  二、创设情境,明辨是非。

  1.观看几个学生表演的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2.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是简单地批评几句,还是用更好的办法去说服他?

  3.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三、联系生活,感受“以诚相待”。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你该怎么办?

  ①家里来了客人,当时父母不在家

  ②班里的一位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学校上课。

  2.指名交流:

  热情地招待,打电话问候,帮他补习,这些都是“以诚相待”的表现。

  3.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是“以诚待人”呢?

  你有没有真诚待人的经历或者是别人以诚相待的经历?

  四人小组交流(尽量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4.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四、再创情境,实践“以诚待人”

  1.在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说,怎样做才能让人感觉到你的诚意呢?请同桌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情境进行表演。

  2.全班交流:表演情境

  ①路上,有人向你问路,你真诚地告诉他怎么走。

  ②劝告小同学不要乱摘花草树木。

  ③搀扶同学到医务室擦药。

  ④诚恳严肃地帮同学指出缺点。

  3.同学评价:哪些语言,哪些行动做到了“以诚待人”。

  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五、总结经验,交流建议。

  1.通过学习,联系你的生活,就做到“以诚待人”,你可以提供哪些建议?

  2.交流:共同板书温馨提示:

  用语礼貌

  态度诚恳

  真诚助人

  以理服人

  3.作业:写1——2条“以诚待人”的建议。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

  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

  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

  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教案点评:

  从词句教学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形状及颜色的外在美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内在美,在“活”字上下功夫,即感受到这池荷花蓬勃的生机。再辅之以感情朗读,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通过媒播放画面,教师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说一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几方面有条理、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件小物品

  2、懂得对反映事物特点的材料要写得具体一些。

  3、培养喜爱小物品的情趣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明确要求

  1、揭题

  2、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课文要求从哪几方面来写小物品?

  ※应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3、反馈、订正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安排好介绍顺序”就是“有条理”“反映小物品的特点部分写具体一些”就是落实“比较具体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件小物品”的要求。

  二、学习教材中的例文——我的小花鹿

  1、指名读例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一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2、重点读议例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引读法理清第二自然段的层次

  教师读第一句和圆圆的脑袋上

  学生接着读一对粉红……像要跟我说话

  教师读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

  学生接着读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

  ※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小花鹿”的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句式说,教师用板书引导)

  3、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小花鹿”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三、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以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观察小物品

  上课时请学生把小物品放在课桌上,老师可从中挑选几件放在讲台上作为教具,进行习作指导。

  二、说说作文构思

  1、准备介绍一件什么小物品

  2、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3、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4、你准备怎样把小物品的特点部分介绍具体

  三、师生共同评议。

  四、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习作交流。(抽取有代表性的习作)

  1、指名读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有否基本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下册教案格式模板3篇(小学科学教案的格式)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计划12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教师实习心得体会4篇

小学语文教师评选名师自我鉴定3篇(小学语文名师评价语)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12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教案指导借鉴3篇(四上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12篇(小学语文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关于小学数学备课教案3篇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模板5篇 小学主题班会优秀教案

幼儿园语文教案6篇(语文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