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文案3篇(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2 04:01:16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文案3篇(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文案3篇(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文案1

  一、情景导入

  1、师述:上课前,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象。

  2、播放中国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检阅军队的场面。

(播完后)师述:这是1999年10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检阅中_队的隆重场面。

(评析:看了录象,学生理解了“检阅”一词,体会到参加检阅的意义,为后面体会人物的心理做好了铺垫。)(板书:检阅)

  问:看了录象,你的心情怎样?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说一说)如果让你参加国庆检阅,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出示教学挂图。

  师述:这是发生在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一队少年儿童正经过主席台前。

  请你仔细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过度引入:在这次检阅前,在这队少年儿童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大家想知道吗?(想)那么就请你打开课本,认真阅读第14课《检阅》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左腿截肢的博莱克怎么参加_检阅。)

  2、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形容这件事,请试着填写下面的句子:

(幻灯片出示句子)这是一件____________的事。

(很重要 非常棘手 非常难办 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说)

  3、面对这个问题,大家的心情怎样?(矛盾)

  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知道?这段该怎么读?(指名读)(评析:了解了事情的重要性,对人物的心理体会较深,读出了矛盾的心情。)过渡: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到底该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

  4、自读7、8、9自然段

  问:孩子们决定怎么做?(指名说)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些怎样的孩子?

(真心为他人着想、有美好的心灵)

  那么该怎样读这三个自然段呢?(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一评)过渡:到了检阅的时刻,儿童队终于要通过主席台了,观众们看到这一队有什么表现?

  5、自读10—16自然段

(指名说一说观众的表现)

(幻灯片出示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1)指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2)思考:观众为什么要这样说?

(说博莱克,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的前面,走得那么好,有那么精神)你怎么知道?这一段该怎么读?(指读第12自然段,读出博莱克的精神)(说这些小伙子棒,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伍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评析:结合自己的心理感受,体会儿童队员的想法,深入理解观众对儿童队员的赞扬,让自己明白不要歧视残疾人。)

  三、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学完了课文,大家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请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幻灯片出示)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请你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文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文案3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训练重点。

  教学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它连接津浦、沪宁两铁路以及苏南苏北的公路,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通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你见到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3、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介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连贯。同时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想想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检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正音、正读。

(2)回答: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事。)

②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先写了从远处看长江大桥,后写了在桥上看到的和听到的,最后写了“我”的感受。)

(3)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4)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概括。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4、议论——引导。

(7句话:①时间、地点;②天气;③大桥壮丽;④桥墩;⑤正桥连接着引桥;⑥大桥分两层;⑦公路上行人车辆多。)

  议论每句话的意思,要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理解有关词语,再结合词语理解句子;对两个比喻句,要着重引导理解。万里碧空:碧空,浅蓝色的天空。形容天气非常晴朗。明媚:鲜明可爱。

  显得:表现出。

  壮丽:雄壮而美丽。

  稳稳地:结合插图理解,说明桥墩的巨大、坚固。仿佛……巨龙……:结合插图引导想象,体会大桥宏伟的气势。

  双轨:可供两列火车同时运行。

  穿梭似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形容来往行人车辆很多。

  5、默读课文,思考:这7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6、议论——引导——练习。

(1)议论7句话的顺序。(先写参观的时间、地点、天气,再总写大桥的壮丽,接着从下到上写桥墩、正桥与引桥、下层与上层、公路上。)

(2)引导的重点是第3句与以后各句的关系(总分)。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议论。

(3)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从远处看到的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四、练习。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背诵第1自然段。

  2、说说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回答。

(3)课文中写“我”的观察点是一处吗?请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我”在走近正桥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5)议论——引导。

  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红旗、玉兰花灯柱,联系插图让学生认识;对比喻句要认真引导理解。

  挺立、耸立:都有高高地立着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直”,后者侧重于“高”。

  检阅:高级_检验军队或群众队伍的仪式。

(6)你从这几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大桥雄伟壮观。)

(7)这几个句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按照“我”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8)指名朗读第5句。思考:这句话写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9)议论——引导。

(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大桥雄伟。)

  扁舟:小船。

  时起时伏:一会儿升起来,一会儿落下去。

  侧耳倾听:形容集中注意力听的样子。

  呼啸而过:本课指火车发出长而高的声音迅速通过。

(10)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在桥上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南京长江大桥既雄伟又壮观。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我”的感受)

(2)议与导。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通途:畅通无阻的大道。

  引导的重点:“我们”指谁?水势浩大的长江自古被称作天堑,结果被我们征服,变天堑为通途,说明了什么?(“我们”指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说明“我们”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看了南京长江大桥后的感受,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感到高兴和自豪。

  三、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写了“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答,但务必真实。)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思考:以一个自然段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把句子连接起来的。

  在议论中引导学生认识: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写的顺序就是观察事物的顺序。如:第1自然段的第3至7句,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第2自然段的前4句,是由近及远的顺序。二、指导写字。

  可重点指导“卧、塑、阅、滔”等字。注意是先分析字形结构,再指导难写或易错部件的写法。

  三、读写词语。

《思考·练习》第5题。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文案3篇(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篇(人教版四上数学说课稿)

全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几个轮子教案文案3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需要几个轮子)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参考样本3篇(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教案全套模板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精选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优质设计3篇(沪教版高一语文课本)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语文教案范文4篇(语文教育教案模板)

职业高中高二数学教案文案3篇(高二职高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7篇 部编版四年级蟋蟀的住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