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教案3篇(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电子版)

时间:2023-03-11 18:29:36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岳麓版高二历史教案3篇(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电子版),供大家赏析。

岳麓版高二历史教案3篇(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电子版)

岳麓版高二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岳麓版高二历史教案2

  秦始皇

  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严酷,滥用民力,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暴君。正是由于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唐太宗

  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和控制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和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康熙帝

  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2、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缓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4、但在他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岳麓版高二历史教案3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有理学

  教师讲述:概括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主要不同点。

  提问:儒学从春秋一直发展到西汉,有哪些基本“缺陷”?

  教师讲述:

  1、非哲学思辨。

  2、非万能学说。

  3、没有真正成为独尊、主流,获得不可动摇的地位。

  过渡:之所以儒学会发展为理学,肯定是彼时彼刻的儒学出现了问题,没问题的话就不需要改变了。我们抓住了这3个问题,实际上才能很好地理解理学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连带理解理学到底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第二部分理学到底是什么

  1、理学的内容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

  教师讲述: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先天缺陷在于没有哲学思辨,先秦诸子中道家的哲学思辨做的。

  展示材料: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教师讲述:通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在哲学思辨上面的重大修正。并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家伦理道德。

  展示材料:《大学》节选

  教师讲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学,他们对于寻找天理的方法虽有很大差异,但本质上是有很大共同性的,理解了《大学》这段话,才能很好的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1、都更加重视人的内在修养,诚意正心是根本的起始点。

  2、程朱理学的寻理过程与实践,是有先后顺序的;王阳明的心学则是致良知以后,必然会知行合一。

  3、双方用的都是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只不过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存在差异而已。

  4、讲明白为什么找天理一定要灭人欲的问题。双方对待人欲的界限划分问题。

  展示材料:联系上述理解,解答高考试题。

  第三部分理学的影响

  展示材料:一组文字和图片材料。

  教师讲述:

  1、理学使儒学哲学化、思辨化了。

  2、理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力量,凸显人性庄严。

  3、压抑人欲,强化等级,空谈心性,中国文化失去了张扬与活力,走向全面内敛。

  展示材料:一组高考试题

  教师讲述:对于文化史而言,一定是先要理解文化思想内涵的本身,才有可能面对高考题的新材料、新问题,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源于书,回避书;回避书,源于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有的高考试题,在教材上都是有直接或间接的援引的。理学之所以难学,难考,归根结底的根本性问题,还是在于有没有从内心真正理解这三个基本问题:

(1)为什么要有理学。

(2)理学到底是什么?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3)理学到底对中国人、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岳麓版高二历史教案3篇(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电子版)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高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范文)

列宁与十月革命历史教案3篇 初中历史列宁与十月革命

高二数学直线与圆教案最新3篇(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圆)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范本最新6篇(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4到6课复习教案3篇

初中九年级历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范文大全3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优秀教案)

关于初中历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合集3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学案)

高中历史教案范文标准范文3篇 高中历史教案范文标准范文怎么写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教案3篇(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课件)

高二人教版语文教案3篇(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