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文案3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3-04-03 15:1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文案3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供大家品鉴。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文案3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文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奥运会。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板书: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生指)(出示)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换根长)那这样呢?(演示:)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小朋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生答)

  师: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线段?哪4条?(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创造出一条线段吗?(可以讨论讨论)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三、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画下来?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边画边思考:

①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②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他画的怎么样?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画线段。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文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文案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文案3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文案3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工作计划3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工作计划和目标)

北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文案3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人教版实用的二年级语文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3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小班数学教案范文6篇(小班数学教案豆丁网)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口算练习题3篇(小学生二年级数学口算题带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12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总结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教案文案3篇(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教案)

小班数学《有趣的图形宝宝》教案3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有趣的图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