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4篇(三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下册)

时间:2023-04-04 19:3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4篇(三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下册),供大家参阅。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4篇(三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下册)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来自XXXXXX,那你们知道刘老师来自哪里吗?(不知道)我来自中国蜜桔脐橙之乡——寻乌。【出示图片】

  师:在我的家乡寻乌,家家户户都有果园,漫山遍野都是果树,同学们看:【播放果园图片】

  师:这节课我们就边欣赏果园图片边解决数学问题。同学们看:这片果园就是我的邻居张大爷家的。【出示图片一】果园里种有桔子树和脐橙树。

  出示复习1、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个问题你能直接解答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已知条件或桔子树和脐橙树的棵树没有告诉我们)

  师: 对了,要解答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问题,题目的已知条件必需要告诉我们桔子树和脐橙树的数量,现在我给这道题补上2个已知条件。

  桔子树有340棵,脐橙树有400棵,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

  让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说出算式和答案。

  二、新授

  (一)【出示图二】

  师:看,这是李大伯家的果园,这片果园里有那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例1:

  桔子树340棵,脐橙树比桔子树多60棵,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

  指两名读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讨论例题的解法,师问。

  (1)根据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能直接计算出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脐橙树的数量。)

  (2)师:要解答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桔子树和脐橙树的数量)

  师:桔子树的数量第一个已知条件直接告诉了,脐橙树的数量第二个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告诉,但我们可以根据第二个已知条件给出的信息先算出脐橙树的数量。怎样列式?(指名回答)

  师板书:①脐橙树有多少棵?

  340+60=400(棵)

  (3)第一步算出了脐橙树有400棵, 第二步就可以算出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了,怎样列式?(全班回答)

  师板书:②一共有多少棵?

  340+400=740(棵)

  答: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740棵。

  (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桔子树有340棵,脐橙树有400棵,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

  340+400=740(棵)

  桔子树有340棵,脐橙树比桔子树多60棵,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

  ①340+60=400(棵)

  ②340+400=740(棵)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2个已知条件,都是求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两道题都有2个已知条件,而且问题相同,为什么这道题(准备题)用一步解答,而这道题(例题)却用两步解答呢?(因为第一题已知条件直接告诉了我们桔子树和脐橙树的棵树,而第二题已知条件只直接告诉了我们桔子树的棵树,橙树的棵树没有直接告诉了我们,所以,需先求出橙树的棵树。)

  师小结:我们在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时,必需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如果根据已知条件能直接求出问题的答案的,就用一步解答;如果根据已知条件不能直接求出问题的答案的,就要考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需用两步计算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师:今年邻居张大爷和李大爷为了发展果业,又开辟了一片果园,看:【出示图三】

  这里又有两个数学问题,出示练习题1、2.

  1、今年,张大爷家桔子树种了500棵,脐橙树比桔子树少种了100棵,张大爷家一共种了多少棵果树?

  ①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同桌讨论解法。

  ②指名说出解题过程,师板书算式及答案。

  2、今年,李大伯家桔子树种了400棵,桔子树比脐橙树少种了100棵,李大伯家一共种了多少棵果树?

  ①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

  ②指名说出解题过程,师板书算式及答案

  四发展练习

  【出示图四】

  师:秋天到了,两位大爷家的果园丰收了,黄澄澄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两位大爷想让我们帮忙算一算果园的收入,你们愿意吗?

  出示练习

  张大爷家的桔子买了4万元钱,脐橙卖的钱数是桔子的2倍,张大爷家的桔子和脐橙一共卖了多少钱?

  ①(出示练习要求:把题目读一读,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把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师巡视指导

  ②指名说出解题过程,订正答案

  3、李大伯家的脐橙买了9万元钱,脐橙卖的钱数是桔子的3倍,李大伯家的桔子和脐橙一共卖了多少钱?

  ①(出示练习要求:把题目读一读,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把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师巡视指导

  ②指名说出解题过程,订正答案

  五、小结评价

  在我的家乡——寻乌,像张大爷李大爷这样的果农有很多,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收获着成功和希望。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努力,你又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六、拓展练习:创编只有2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 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

  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单价×数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1)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

  教学资源: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

  2、出示例题情境图

  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

  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

  列出算式:28×12= ( )

  4、估算。

  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3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

  或30×12=360,28×12要比360少,可能是300多。

  二、活动探究

  1、明确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订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钱呢?(算一算)

  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整理汇报: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1)28+28+28+……+28=336 (连加)

  (2)先算半年要多少钱,再算一年要多少钱?

  28×6=168,168×2=336 (连乘)

  (3)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多少钱,再合起来。

  28×10=280,28×2=56,280+56=336 (乘加)

  5、用竖式计算。遇到了困难。

  提问:接下去该怎么办?谁能接着完成?都来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请学生板书。可能会出现:、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学生讨论: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讲解简便竖式。

  6、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再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①理解题意 ② 小组提问 ③交流问题 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

  四、质疑反思:

  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题情境图 28×12=336(瓶)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4篇(三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下册)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3篇(初二上册数学教学)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3篇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手输新课标版3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手写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12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师工作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教案最新文案3篇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变变变》3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模板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文案3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