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优秀教案3篇(游戏《金蝉脱壳》教案)

时间:2023-04-05 19:1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金蝉脱壳》优秀教案3篇(游戏《金蝉脱壳》教案),供大家阅读。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3篇(游戏《金蝉脱壳》教案)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4、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人们常用他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三国时,诸葛亮还曾用这一计谋使蜀军避开了魏军的追击,安全撤回汉中,这个成语就是——齐读课题,金蝉脱壳。

  二、学习蝉虫与蝉儿

  导入: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金蝉,那好,请大家闭上眼睛,等老师让你们睁开的时候才能睁开。

  师述: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我们来到菜园里的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我们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们发现了一个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睁开眼睛)同学们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蝉虫?课件显示图片。这蝉虫给你什么映象?

  小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

  课件显示:一只肥肥的,闪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师重复肥肥的,金黄色亮光的蝉虫。看看这幅图,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说吗?(美可爱……)你能通过朗读把蝉儿的美丽、可爱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好,下面老师再请大家看一幅图,它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课件显示: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问:同学们这时的蝉儿给你什么印象?(美)哪个词最能看出它的美?(五彩缤纷)谁来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脱壳

  1、导入:蝉虫是怎样变成蝉儿的?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节看看它的变化吧!(生自由读书)这个过程都看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过程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2、课件显示:这情景多么奇特动人啊!

  3、下面让我们静静地默默地读一读这两节课文,找一找你认为描写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或词语,待会儿与大家交流你读这个句子的感受、体会或者心情,好吗?让我们拿起笔来吧!(5—6分钟)

  4、同学们,这样你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先读给大家听,然后在谈谈你的感受好吗?

  5、交流:

  ⑴背的变化:

  (我觉得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我觉得太有趣了。)(我觉得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

  师问:什么叫抽搐?你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也把背露出来?(课件显示背裂开图片)

  ⑵保护甲颜色的变化:

  (我觉得保护甲的颜色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变化的太快了。)(我觉得它简直是会某种魔术的魔法师。)

  ⑶头钻出来的情景:

  我从“钻”字感觉,金蝉非常调皮、灵活。(课件显示头钻出来的情景)

  ⑷尾出来的情景:

  课件显示:

  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它有哪些动作?为什么要先仰后、扑、抓、抽。(课件显示尾出来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巧妙。)

  如果刚才读这段话时,你的眼里它是只蝉虫,那么此时它是什么呢?有变化吗?(孩子、运动员、舞蹈家)

  师激情引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的孩子,你看它正高兴地嬉戏呢!(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它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地潇洒、协调。(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生齐读)6、课件播放金蝉脱壳的过程。

  四、学习脱壳后

  1、脱壳前我们感觉蝉虫是个聪明、顽皮的孩子、是位动作潇洒、协调的运动员、是位舞姿优美舞蹈家,这时的蝉儿又象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四节。

  2、指名回答(此时的蝉儿是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魔术师

  魔法师……)

  3、它向我们展示了哪些变化?(翅膀、身子、触角……)

  4、它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快)

  5、谁想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分四人读。

  6、金蝉脱壳是多么奇特呀!难怪作者看完后激动万分、欣喜若狂,生齐读:这情景是多么奇特动人啊!

  7、同学们,金蝉脱壳的情景奇特动人,作者的语言也非常生动有趣,让我们背一背吧!把它珍藏在我们的记忆库里,好吗?

  8、生自由背。指名背。

  9、同学们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过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喜欢蝉、喜欢观察、对事物充满好奇……)

  10、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

  11、师总结:对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巴浦洛夫也曾教育我们:“观察、观察、再观察。”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段录象,看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五、看录象写话。

  1、播放《小猫捉鱼》录象,生仔细观察。

  2、提示观察要求:小猫发现了鱼时,眼睛什么样,有什么动作?

  小猫捞鱼时眼睛看着什么地方,怎样捞的?

  连续几次失败,小猫又是什么样子?

  小猫捞到鱼以后,干什么?它叼着鱼跑时有什么举动?

  3、再次播放录象,生继续观察。

  4、学生根据提示交流观察所得。师相机板书好的词语。

  5、完成小练笔。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把完成的小练笔与同学交流。

  七、板书:

  金蝉脱壳

  奇特动人

  教学反思:

  本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段奇特动人的情景。但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能够看到蝉脱壳的场面,所以在教学中不太容易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没有按部就班一段一段地进行教学,而是重新组织教材,从脱壳前、脱壳后的外形的比较入手,设计悬念,从而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金蝉脱壳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归纳出的“神奇有趣”和“奇特动人”。

  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4、5小节,圈出重点的词语,画出相关的语句,记下读后的感受,交流感悟的心得,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发,精彩语言递出。在此基础上,通过设问“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具体,这么真实呢?”,让学生在自读2、3小节的过程中明白观察的重要,激发观察的欲望,掌握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为以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奠定基础。最后,设计小练笔,引导学生尝试观察、练笔,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2

  《金蝉脱壳》让孩子亲眼目睹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因此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时让他们按“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来分,学生觉得十分轻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3

  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这课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文本的脉络很清晰,整个脱壳过程可以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的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没着柿子树往上爬。”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初秋季节蝉的叫声仍不绝于耳,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鸣叫实在是司空见惯,但极少有同学对“金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探究研读、观看画面、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通过抓重点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每一过程的特点。

  5、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6、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诵。

  7、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

  2、读题

  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3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1、2自然段

  1、那么课文作者用了2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板书)

  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

  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期待、迫不及待……)

  是啊,所以当叔叔告诉我每当(出示)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4、对于爱捉蝉的我来说,我多么期待,急切地想揭开金蝉秘密呀!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决心)把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我决心……秘密。”

  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在这份迫不及待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吧。

  (四)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这课有8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因此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搜)哪个字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掌握需要老师给你示范?(椒、趴)

  2、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范写,学生仿写并完成习字册。

  3、课后阅读关于蝉的资料信息。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3篇(游戏《金蝉脱壳》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