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 第二节气候教案

时间:2023-05-10 08:20:23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 第二节气候教案,供大家赏析。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 第二节气候教案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1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记住1月0°C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通过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3.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

  4.通过阅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对应降水量的范围。

  5.通过阅读我国气候分布图和不同地区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8.结合生活体验和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气温的分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通过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差异,树立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阅读等温线图,说出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阅读图表资料,理解影响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3.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4.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并能够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特征。5.通过读图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第 1 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春节广州花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预设:为什么同样是春节,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点拨。

  气温的差异导致景观的差异,还影响着同学们的穿衣和活动。我国的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气温的南北差异。

  旧知回顾:如何正确阅读等温线图。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任务1 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趋势,估算南北气温差。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 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从图中读出海口、北京、漠河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低____。(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②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学生:最南16℃、最北-28℃多)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

  我国在1月漠河镇与海口市气温相差44℃,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读表)(1)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第 2 页

  反之,白昼时间越短)(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

  除此之外,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另一因素。特殊的线: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教师提问)1月0℃等温线在哪里?大约经过什么山?什么河?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任务2 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趋势,估算南北气温差。

(读图思考)①从图中读出海口、北京、漠河的气温; ②我国7月漠河镇与海口市气温相差__8__℃。

③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20___℃以上,这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特点是:_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___ ④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_青藏高原_,试分析原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第 3 页

  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提问)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任务3 通过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读图观察)同学们读图,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学生: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提问)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学生: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指的是什么?(学生阅读书中资料回答后,教师补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任务4 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相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 4 页

  1、温度带不同,种植的农作物水果也不同。 2、影响农作物及其熟制。

  3、温度带不同的地区,传统的民居也有差别。

  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这里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任务5 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

(图片展示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的植被景观图片)预设:同样在中国,为什么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

  降水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植被的差异。我国的降水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读图回答:

  1、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并用彩色笔把这几条线加粗。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其中800mm等降水量线与1月哪条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它大致沿 秦岭(山脉)淮河(河流)一线分布。

  2、观察整幅图,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教师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东南沿海超过1 600毫米,西北内陆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总体上,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其中,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份0℃等温线接近,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在图上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承转)为什么我国降水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承转)尽管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但有个别地区并不符合这个规律。

  第 5 页

  你能在图中指出在降水普遍较少的西北地区,有哪些多雨区吗? 教师举例:乌鲁木齐以西的多雨区。想一想,这里是什么地形区?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天山是地势高峻的山脉,能抬升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形成地形雨,比周围降水多。

(承转)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在时间上,降水的分配也也是不均匀的。任务6 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

  教师:下面我们以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为例,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首先,在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定位,找出这四个城市。

  一般来说,一个月的降水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是雨季。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1.降水超过100mm的月份,广州为4、5、6、7、8、9月,武汉为3、4、5、6、7、8月,北京为7、8月,哈尔滨为7、8月。

  2.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 3.明显的差异是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思考:降水的这种分配规律,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承转)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那么,不同的年份,降水差异大不大呢?不同的年份降水的差异,我们称为降水的年际变化。

  以北京为例,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说说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思考:降水年际变化大,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少雨年份容易导致旱灾,多雨的年份极有可能导致涝灾。

  任务7 阅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对应降水量的范围。

  教师讲述: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根据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这四类干湿地区分布有什么特

  第 6 页

  点?

  对比降水量与干湿地区图,指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干旱区之间的分界线,分别相当于几百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据此归纳各干湿区大致的降水范围。

(承转)气候的干湿程度对植被、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读图归纳以下问题:

  任务8 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相关资料,说说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1.各类干湿区以哪种植被类型为主?

  2.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干旱区各发展哪种农业类型?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最后回答。教师小结。

  思考:除了植被、农业类型和农作物的分布深受干湿地区影响外,干湿地区还会影响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哪些方面?

  任务9 通过阅读我国气候分布图和不同地区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来自不同地区的5个小朋友暑假参加了夏令营,他们在一起聊自己家乡的时候这样说:你能猜出他们各自是如何描述的吗?

(西北地区)这几天我们家乡白天热的烤人,夜晚变得很凉,一年降水很少。但我们家乡的瓜果特别甜,欢迎大家明年暑假去品尝。

(江南)我的家乡总的来说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冬天河水一般不会结冰,夏天酷热的日子也不多,我们这还被称为“鱼米之乡”呢。欢迎来到我的家乡做客。

(海南)我们家乡可以说是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四季花开,少见冰雪。还可以尝到各种可口的水果。

(东北地区)我们家乡的夏季虽短,但白昼很长,中午不及这里炎热。我们那里最有趣的是冬天,可以玩雪橇、看冰灯。

(青藏高原)我们家乡冬寒夏凉,全年气温较低,降水不多,气压也低,可我们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会使你终生难忘。

  第 7 页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本节课一起来学习我国气候主要的特征已经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读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一共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5种

  2、其中有一大类三种是“一家三兄弟”,为哪“一家”?分为哪三种? 季风气候,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类型齐全

  3、描述我国气候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4、从图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全年降水的特点。

  3.综合气温和降水图,说出漠河的气候特点。学生:

  1.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温暖且短促。2.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多冬少。

  3.漠河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活动:1.参考对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海口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吐鲁番气候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五道梁气候特点: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第 8 页

  活动:2.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他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漠河气候寒冷,可以利用这样的优势发展滑雪大赛、冰雕艺术展等冬季旅游项目;海口气候炎热,水分充足,适合开发越冬旅游、海上乐园等项目。

  各种气候类型有着各自的特征,各不相同,变化各异。在一种气候类型区域中,他们的气候特点是不是就一样呢?试以漠河和北京为例说明。

  学生:不是全都一样。两者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是北京的气温要比漠河高,年降水量比漠河的多。

  教师:同一气候类型的内部,气候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国气候有着复杂多样的特征。

  阅读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教师:你能根据植被说出不同高度所属的热量带吗? 学生:从山脚到山顶,是热带、温带、寒带逐渐过渡的。

  教师:气候在山区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加剧了气候的复杂多样。小结: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任务10 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师:联系上两节课所讲的内容,全班分三组,分析来自漠河和海口、北京和吐鲁番、五道梁和其他四位小朋友家乡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最后由各组代表回答。

  学生1:来自漠河和海口小朋友家乡气候不同是由于我国气候南北气温差异大,其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教师归纳: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学生2:北京和吐鲁番的降水量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离海洋的远近,夏季风的影响造成的,所以其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阅读课本图,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第 9 页

  因为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又如何呢?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1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低多少?(2)7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4)归纳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受季风的影响,我国比世界其他纬度相近地区冬季气温更低,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

  教师归纳: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最显著的国家。

  学生3:五道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我们认为其主要因素是地形。

  教师归纳: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总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任务11 结合生活体验和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出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师: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这样的特征的优势在哪呢?

  气候复杂多样:①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 ②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季风气候显著:①雨热同期

② 我国南方地区成为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课堂总结

  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2

  气温的南北差异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

  二、讲授新课

  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 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气温和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预设: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教师: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得出刚才的结论,让我们从地图上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发现。出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请同学们依次完成PPT上的提示问题。(问题1)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每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教师:请大家找到一条特殊的等温线──0℃等温线,它有着重要意义: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让我们来看一下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学生回答预设: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教师:(问题2)1月的最低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最高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 学生回答预设:最低气温为-28℃以下,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最高气温大概是16℃以上,分布在海南岛及台湾岛南部。

  教师:(问题3)1月南北温差是多少? 学生回答预设:50℃左右

  教师: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我国7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分布。

  问题1: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问题2:7月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温度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最大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问题3: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知道我国的温度带划分。

  教师: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学生回答预设:根据看到的每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相近呢? 学生回答预设: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教师:既然农业生产是我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和代表性农产品。学生:为不同温度带选择适当熟制,识别水果产地。

  教师:我们特别容易把温度带和热量带(地球上的五带)混在一起,请大家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度来划分;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作物品种、作物的熟制相关。

  三、课堂小结 南北气温的差异 ,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2、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3、温度带的划分

  四、达标检测

  1.(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______。(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特点)是:越往北去, 气温越______,南北温差______。

(3)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 ______,全国大部分地区______。

(4)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______,这是 由于它的______而造成的。

(5)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______省的______镇,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______(省区)的______。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3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节

  气候》

  学科:地理

  年级:七年级

  授课教师:程玉香 时间:9月23日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特征是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考虑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而后是气温特征的概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学情分析:我执教的班级是七年级三班,大部分地理学基础知识已学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本节课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班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

  3、气候也是较抽象的名词,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⑴.阅读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图,通过分析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⑵.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

  B.能力目标: ⑴.掌握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

⑵.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

⑵.通过探究我国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能欣赏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我国气候条件的优越性,建立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分 析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冬夏季气温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资源:教材内容、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设计表格

  2、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

  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结合学校的“三六一“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流程:

㈠情景展现,导入新课: [情景展现一]:

  1、今天早晨同学们来上学的路上,气温怎么样?有什么感觉?(气温较低,感觉到冷)中午的时候有什么变化?(气温高了,暖和了)

  2、哈尔滨和广州每年冬天的景象是怎样的呢?看图

  2、12 (哈尔滨每年都是冰天雪地,广州每年都是鲜花盛开的景象。)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情景展现二]:中国地大物博,气候是复杂多样的,在同一时间,中国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是截然不同,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以下的一些景观图片: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课件展示以下四幅图片:

(1)热的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的图片(2)冷的可以呵气成冰的景象

(3)干旱的百年享受不到滴雨之恩(沙漠景观)(4)湿润的几乎天天都下雨的图片(5)一月份黑龙江省冰天雪地的景象(6)一月份海南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景象

  通过以上图片景观的对比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差别,并初步探讨原因:这些景观的差别除了由于地形因素造就之外,还与什么原因有密切关系?————气候。

  教师讲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是由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决定的,因此,气候的差异也就体现在气温与降水的差别上。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和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㈡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展示课题] 第二节

  气候

  一、气温分布特点:

(一)冬季气温分布:

  1、课件展示中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图。

  2、引导学生先读图例,图例的颜色主要有冷暖两种色调,知道不同的色调代表不同的气温。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读图思考]:(1)、找到0℃等温线,看它大体经过哪些山脉和河流?(课件上动画演示秦岭—淮河 一线

(2)、此线以北和以南的地区气温如何?此线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的在冬季会有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以北的气温越往北气温越低,以南的气温越往南气温越高,以北的河流在冬季有封冻想象,以南的河流在冬季没有结冰现象。)

(3)、找到漠河镇、海口市两个地方,读出它们1月份的平均气温值?计算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动画演示两地相差近50℃)

(4)、我国一月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地方,纬度怎样?和气温有关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5)、由此你能得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吗?(冬季,我国气温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气寒冷)

  3、[探索无极限]:

  观察等温线的疏密情况,及其与纬线之间的联系。(1)引导学生观察0℃等温线以北的等温线的特点。(2)引导学生观察0℃等温线以南的等温线的特点。

  4、教师总结: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不同的是0℃等温线以南的等温线稍向东倾斜。(原因:东部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5、[讨论交流]: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到我国冬季的气温?(提示:从冬季风影响的角度谈一谈。)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6、[归纳]:

(一)、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原因先由学生自己说出,后教师小结归纳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原因: a、纬度因素:

  南方纬度低,气温高,北方纬度高,气温低

  B、冬季风影响:寒冷的冬季风南下,北方影响比南方大,因此北方气温比南方低

.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最热的地方在吐鲁番。

[过渡]: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那我国夏季的气温又是如何呢?引入夏季气温的学习。

(二)夏季气温的分布

  1、展示七月份年平均气温图

  2、14 ,引导学生观察图例上呈现的颜色(全是暖色调,说明夏季全国气温很高。)

  2、[读图思考]:

(1)、漠河镇和海口市七月的平均气温各约是多少?两者相差多少度?

(2)、找出七月气温值最低的地区?该地区与同纬度的地区气温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夏季,气温的最低值在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3)、同一月相比,七月南北温差怎么样?为什么?(温差小)(4)、由此你能得出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吗?

  3、[你知道吗]:展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中国夏季气温最高值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和最低值在哪里?

(教师讲解并用课件展示夏季的最高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地方:吐鲁番、青藏高原)

  4、[归纳]: 板书: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

  原因:⑴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⑵北方昼较南方长

  3 夏季,最热在吐鲁番盆地,最冷在青藏高原 [过渡][看图回答问题]:

  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别,造就了南北热量差异,因而也对农业生产有深刻影响,为了有利于农业生产,根据各地的热量差异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以下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课件展示图片)葡萄、水稻、小麦、柑橘、苹果、(以上的植物生长的非常旺盛,是因为它们在中国各自都找到了非常适宜它们生长的土壤和温度,农作物一年中≥10℃的积温又称活动积温,是把≥10℃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就叫积温。)

  我国的科学家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了我国的温度带。从而引入温度带的学习。

(二)温度带

  1、课件展示我国的温度带的分布图。

  2、[读图并说出]:根据左下角图例,你了解到我国有哪些温度带吗?(请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学生观察并说出中国有哪些温度带。)

  3、教师讲解我国的温度带:五带一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合作讨论】

(1)、请将下列各温度带的地形区对号入座到图上: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塔里木盆地、海南岛、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2)、学生分析讨论后,学生说答案,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到图上的相应的位置上。

  4、【观察讨论:】

  请你结合一月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观察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与一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5、山东处在什么温度带?(师生共同小结:山东属暖温带)。

  6、多样的气候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展示多样的气候和动植物图片让学生来理解。

(2)展示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堂小结(知识回顾)

  1、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同时地形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夏季表现尤为突出。

(四)接受挑战、再创新高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考考你】

  1、我国气温分布规律: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 越,夏季南北。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份_______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

  _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的分界线 【实战演练】

  1、一月底,家住哈尔滨的小红想到海南去旅游,妈妈让她多带些厚衣服,请问妈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一月份,家住海南的王明想到北京参观访问,临行前爸爸也让带些厚衣服,请问爸爸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动手连一连】

  2、请讲下列各省区与对应的温度带连线。

  湖南省

  寒温带

  青海省

  中温带 河北省

  高原气候区 海南省

  暖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

  亚热带

  内蒙古自治区

  热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一、中国的气温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一)冬季的气候分布特点:

  1、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

(二)温度带

  1、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活动积温

  2、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4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冯秀群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新设计

  通过设计学生活动“看天气预报”“学天气预报”“用天气预报”“辨天气”四环节的学生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语文课以及日常生活中(如,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由于不同学生的观察积累素养不同,还有原有的知识浅显,甚至有所混淆(如类似的天气符号和风力风向符号的辨别),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辨析与操练以落实清楚。

  初一学生由于生性活泼,所以课堂形式不宜单调。本节课以竞赛为主的教学活动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做好组织教学,利于他们的协作与探究。鉴于他们的知识基础,在竞赛活动的每一步展开前,要对他们作一定的知识铺垫,帮他们扫清障碍。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看预报

  出示南宁当天的天气情况,并简单介绍天气的主要组成为“气温”“降水”及天气的描述用语。

  活动2【活动】学预报

  出示天气预报的视频,并在中间做出没声的效果由此导出“你会看天气预报吗?”通过“记一记”“比一比”“播一播”几个环节,完成会看卫星云图和记准天气符号的教学目标。

  活动3【活动】用预报

  通过北京的雾霾天气导入,天气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4【活动】辨天气

  通过古诗词导入,导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学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引入课本的相关概念,找到两者的区别点。并列表格进行对比。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预报

  二、常用天气符号

  三、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四、空气质量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5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区分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 的气候特征。

  2.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天气图,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 报的习惯。

  3.知道空气质量报的基本内容。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能通过简单的天气图,判断某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并能对其结果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就源于生活,懂得“处 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同时,让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和卫星云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共看《2008年国内外十大天气和气候事件》视频

  理解气候和气候的含义,并找出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了解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知道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

  学会看简单的卫星云图

  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并学会表述简单的天气预报 了解一些我们人类对天气和气候的负面影响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活动设计: 看视频,谈感想

  1、自学:从书本中找出两者的含义

  2、通过小组活动找出两者的本质区别

  3、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让学生们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讨论交流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1、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

  2、通过连线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可以观察就能获得天气信息 自学:卫星云图中各种颜色的含义

  1、师生共同观看一段天气预报

  2、自学:识别各种天气符号

  3、交流互动,共同识别难认的天气符号

  4、用天气符号表述简单的天气情况

  5、播报简单的天气预报

  1、讨论交流我们人类对天气和气候的负面影响

  2、展示一份环境质量日报,了解环境质量日报中的几个项目间的关系

  1、学生自己谈收获

  2、齐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句话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

《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板书】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要求:①绘出等温线。②观察图

  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 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 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 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 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⑤ 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

  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录像〕《季风的形成》中节选《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引导学生读课本图,思考以下问题。〔思考讨论〕

① 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 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③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概括总结〕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 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 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 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

  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可以参照课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板书〕

  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 温 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度 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x疆北部

  带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x疆南部 亚热带: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学生填图。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 〔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农作物

  喜凉作物:小麦、马铃薯、大麦(青稞)、甜菜 喜温作物:玉米、谷子、大豆等 喜热作物:甘蔗等 ≥10°C

  1000~2000°C >3000°C >5000°C 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钢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 10°C积温也不相同。因此,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板书〕 降水的特征

  1. 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副板书〕空间 成因 时间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地区〕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挂图〕湿润地区景观。〔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挂图〕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挂图〕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显示北非景观〕

〔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而我国的30°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8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C和°C。

(2)7月份,齐齐哈尔的气温 比巴黎 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 高°C(1)齐齐哈尔 气温年较差,比巴黎 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板书〕

  二、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板书〕 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总结板书〕2.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偏北干冷 夏季风:偏南暖湿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板图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示的一致。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10月,雨季结束。

  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

〔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三、寒潮、梅雨、台风和水旱灾害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第五节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归纳)(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板书)

  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

  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思考以下问题:

(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

(2)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

(3)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

(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一致。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的见解,通过小组学习、代表发言的形式使意见统一起来,可以概括为:

  寒潮造成范围广大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板书)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地区还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70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它发生在什么时间?(2)观察课文图象,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的预报和有关的录象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教师归纳)(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板书)

  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

  复习巩固:

  了解我们周边的地区和社区在过去发生过哪些气象灾害,造成了那些危害和损失,人们是怎样防治的。下节课我们分组来讨论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6篇 第二节气候教案相关文章: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3篇(细菌教学设计及说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3篇(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气候类型教学设计3篇 七年级地理气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