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3篇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

时间:2023-05-30 18:5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3篇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供大家参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3篇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1

  一、字词解释

  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 界、无色 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二、文章内容重点:

  1.《答谢中书书》的意思:给谢中书书的一封信。

  2.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对偶)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对偶、拟人,借代)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思想?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

  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以谢灵运自比的自我欣赏和自鸣得意之情。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9.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达效果。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2

  一、作者作品。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书,即书信。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二、字音字形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 猿(yuán) 与其奇者(yù)

  三、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二)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

(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

(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4)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三)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四)一词多义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②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2)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

  四、重点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成长》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分析、理解、赏析文章的意境,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赏析文章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展评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写景状物的文言文,今天我们再次跟随陶弘景的脚步,去领略一番祖国的山川之美。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题,应该如何断句?(屏显:答谢中书书,不加标点)

  生自由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补充解题:答,答复;谢中书,姓氏加官职是一种敬称;书,书信,一种文体。这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回信。那么这封信里写了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文。

  二、美文初读

  生齐读课文。(提示重点字音:颓,与)

  本文出现了较多古今异义词,请找出来。

(生交流后自由回答,师补充:歇,颓,鳞,四时,与)

  同学们对文中字词已经了解了,再读课文希望读出点味道来,在节奏和韵律上下点功夫。

  生再读课文。

  三、美景再现

  同学们都读得很流畅了,为我们理解文章打下了好基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都为人津津乐道。陶弘景笔下的山川到底有多美,请同学们用美景再现的方式,将它翻译出来。

  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讨论,五分钟后,我们进行眼明手快小游戏,屏幕上随机出现一句原文,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看谁翻译得又快又准确!

(生讨论,五分钟后抢答翻译)

  同学们都很了不起,把几百年前的山川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还原了,下面我们再读课文,试着把作者观赏这美景的心情也还原出来。

(生再读课文。)

  四、美感寻味

  最后一句,陶弘景表达了极致的赞叹之情,他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请大家填空回答“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在横线上填上文中的景物。提示:可从景物、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方面赏析。

(屏显: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小组讨论)

  山水相映,五彩斑斓,生意盎然,实是欲界之仙都啊!难怪陶弘景对此带有满满的赞叹,现在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我们找寻到的山川之美。

(配图诵读课文)

  五、美情体悟

  实是欲界之仙都,可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者在暗暗自得,不是谁都能领略到这仙境般的山水之景哦!为何唯独陶弘景能有这样的领悟呢?我们来了解一下陶弘景其人:

(屏显作者背景,请一同学朗读)

  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就入南朝为官,在朝廷任职20年。37岁这年,陶弘景辞官隐退,隐居山林。梁朝建立后,梁武帝很感激陶弘景给予的有力支持,亲笔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书“山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辅政,重回朝廷。然而,徜徉于大自然怀抱之中,并为道家仙风所陶醉的陶弘景,接到诏书后,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决心。提笔写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如何理解“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明确:山川之美,只可以自己欣赏,却不能献给君王。

  师:梁武帝其实很委婉,君王并不想和他一同品味山水,只是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陶弘景答应他的请求了吗?

  生:没有,他委婉地用寄情山水来回答君王,不想回到朝廷做官。

  师:可以看出陶弘景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回答:厌倦官 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寄情山水……

  这是钟情于山水的陶弘景,这是热爱山林自由生活的陶弘景,才能做到眼中有山水,心中有美景,自在生活,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呢?现在我们试着通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神仙般的自然生活吧!

(配图,音乐,生背诵课文。)

  六、小结

  千百年来人们对山水之美津津乐道,我们通过对文字的回味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的享受,以后同学们游历名山大川时也要学着用美的文字再现美的景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3篇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6篇(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七年级新编语文教案年设计模板3篇 语文七年级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伟人细胞》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江南第一楼》教案范文3篇 江南第一楼课文读后感四年级

六年级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三》3篇(语文口语交际六年级上册)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12篇 外研版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6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工作总结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3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年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本3篇 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