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足球课程教案模板下载(共19篇)

时间:2022-06-14 17:51:15 教案

第1篇:大学体育足球课程感受

大学体育足球课程感受

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我本学期的体育课学习的项目是足球。接触已接近一个学期了,虽谈不上有什么心得,但感触颇深。由于以前学习的压力很少运动,感觉自己的体质下降了很多。通过足球的学习,使我的体质比以前好多了,学习足球还会使我们能够更加自信,会带给我们一种乐感。它会使你心情变得很愉快,身体的每个关节都得到舒展。

学习足球,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能让自己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使身心得到放松。每次上足球课,不管有多累,心情都会非常的舒畅。心情舒畅的同时又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真可谓"一举两得"啊!

在学习足球的过程中也会学到很多东西,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会学一些困难的动作,由于身体的协调性能力和柔韧性不高,所以要不断的练习,有时候累了想休息一下,可是看到别的队友还在那刻苦的练习,自己就被一股力量推动着继续练习。

大学体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学校体育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保证顺利学习,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普及中,国家公布的“普通人群体质和健康标准”在逐步的推行,大学生也应该执行相应的“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大学学习期间,认真完成学业,成为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的合格人才。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吸收新人时,既要重视他的德行操守,也要看他的健康水平;越是高、精、尖的企业越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与活力。大学体育就是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大学体育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做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大学生经受“磨练”和体验“成功感觉”的主要方法,是保证大学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和顺利学习的必由之路,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体育可以满足人们身体和精神的要求,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风气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号召。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要让体育的精神和学风深入人心,真正的做到“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国家、大家及以后的小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俯仰于家国天下的怀抱里大展宏图。

第2篇:精品课程下载(各种大学)study139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剑桥大学出版社精品教材推荐 ( ) No.本馆索书号 书 名 1.

Cost-Benefit Analysis

版本 年份 使 用 院 校

2nd 1994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加拿大皇后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挪威莫德尔学院,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

in 最优化理论基础教程 1996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中 文 名 成本效益分析

2.

O224 FS95 A First Course Optimization Theory 3.

An Introduction to 地理经济学基础 2001 美国纽约大学

Geographical Economics 4.

F11 FK33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国际经济 4th 2000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衣阿华州立大学,土耳其萨班西大学 5.

FF83 Time Series Models for 商业与经济预测时间序列模1998 美国布兰代斯大学

Busine and Economic 式 Forecasting 6.

Econometric Foundations 计量经济学基础 2000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美国大学,弗德汉姆大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新FM681 Pack with CD-ROM 加坡国立大学 7.

F83 FB87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金融计量经济学概论 2002 德国曼海姆大学,美国班贝克大学

for Finance 8.

D996 FB81 Global Busine Regulation 全球商业规程 9.

(经管学院编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网络工业经济学

目中) Industries 10.

Conflict of Laws 法律冲突 3rd 11.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 4th 12.

Molecular Genetics of Plant 植物培育的分子遗传学

Development 13.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癌症的生物学基础 Cancer 14.

Bacterial Disease 细菌疾病的作用原理

Mechanisms 15.

Q5 FW721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生物化学试验,原理5th 2000 of Practical Biochemistry 与技巧 16.

Q332 FV89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生物化学的计算分析 Biochemical Systems 17.

Q613 FH42 Biological Thermodynamics 生物热力学 18.

Q4 FS35 2001 Animal Physiology 动物生理学 5th

2000 美国马里兰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德国康斯坦茨

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 2001 以色列海法大学,德国阿尔布勒斯特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拉格斯大学 2001 新加坡国立大学 1997 美国马克特大学,北俄亥俄大学,波斯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加州大学,

明尼苏达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1998 美国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

学利佛赛德分校,依阿华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纽约大学,田纳西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卫斯理大学,迈阿密大学,卡尔登学院,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 1998 美国雪城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北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巨石城分校,

塞顿霍尔大学,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科克学院 2002 美国俄勒冈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拿大皇后大学

2000 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郝特福德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 2000 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德国爱尔兰根大学

2001 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加利弗里亚州立大学,加州

州立大学北领分校

1997 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帕杜大学,威廉与玛丽

学院,杜兰大学,杜克大学,布朗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州立东康涅狄格大学,北密歇根大学,哈丁大学,布朗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维特尔波大学,迈阿密大学,芝加哥罗耀拉大学,衣阿华州立大学,锡耶纳赫兹大学,科尔比学院,休斯顿大学,陶森大学,拉法叶学院,中佛罗里达大学,圣十字学院,胡德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衣阿华大学,柯尔盖特大学,衣阿华州立大学,圣玛丽学院,达特茅斯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圣波纳文丘大学,刘易斯堡学院,波多黎各大学

19.

Q78 FN61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基因工程概论 Engineering 20.

Gene Cloning and 基因克隆与操作

Manipulation 21.

FB61 Biological Sequence 生物序列分析

Analysis

2nd 2002 美国瓦萨大学,芝加哥大学,查普曼大学 1995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坎贝尔大学

22.

23.

Green Plants The Insects 绿色植物 昆虫

24.

C922 FK87 Elements of Mathematical 数学生物学基础

Ecology 25.

X17 FF82 Introduction to 保护生物学概论 2002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华盛顿大学

Conservation Genetics 26.

An Introduction to Animal 动物行为学基础 5th 1998 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罗杰斯大学,贝索学院,Behaviour 达拉斯大学

27.

Q-33 FQ7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生物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数据2002 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

Data Analysis for 分析 Biologists 28.

O157 FV25 A Course in combinatorics 组合数学教程 2nd 2001 美国肯塔基大学,南加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 29.

O211 FW72 Weighing the Odds 概率与统计教程 200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30.

O18 FB82 Geometry 几何 1999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加州大学,马萨诸塞-阿姆赫斯特大学 31.

FH36 Algebraic Topology 代数拓扑学 2002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校区,加州大学,乔治·华盛顿大

学,东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

1998 美国南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斯坦福

大学,杜克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爱达荷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佛基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亚利桑那大学,依阿华州立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校区,罗格斯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壬色列理工学院,罗彻斯特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莱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康涅狄格大学,辛辛那提大学,佐治亚大学,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南加州医科大学,布兰代斯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罗格斯大学,德拉瓦大学,费城科学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

2nd 2000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纳西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 4th 1998 美国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弗吉尼

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加州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罗杰斯大学 2001 美国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田纳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32.

O35 FH76 Multi-Media Fluid Mechanics 液体力学多媒体光盘 2000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CD-ROM 33.

A First Course in the 微分方程数值分析基础 1996 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布朗大学,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德Numerical Analysis of 克萨斯大学,内华达大学里诺校区,英国剑桥大学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4.

computational Differential 计算微分方程 1996 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依阿华大学

Equations 35.

O241 FE21 Geometry and Topology for 几何学,拓扑学与网状生成 2001 新加坡国立大学

Mesh Generation 36.

F224 FA62 Mathematics for Economics 经济与金融学中的数学应用 1996 新加坡管理学院,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and Finance 37.

FE84 A Course in Financial 金融微积分学课程 2002 英国牛津大学

Calculus 38.

Digital Systems Engineering 数字系统工程 1998 美国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俄勒冈卫生和科学大学,FD14 哥伦比亚大学 39.

Tp312 Concepts in Programming 编程语言中的概念 2002 英国达特茅斯学院,威斯康辛大学

FM682c Languages 40.

有99年修订Modern compiler Java现代编程运行 2nd 2002 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里德学院,普渡大学,德保罗大版(TP312JA Implementation in Java 学,罗格斯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莱特州立大学,FA64) 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史蒂文斯科技学院,科罗拉多大学,哥伦比亚大

学,范得比尔特大学,凯特林大学,英国匹茨堡大学

41.

Logic in computer Science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 1999 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

FH97 42.

Foundations of Cryptography 密码学基础 2001 美国加州大学,马里兰大学,康涅狄格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密歇根大FG62 学 43.

Introduction to Distributed 分布运算基础 2nd 2000 美国丹佛大学

FT26 Algorithms 44.

TP312 FO74 computational Geometry in C 计算几何 2nd 1998 美国史密斯学院,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校区,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俄勒

冈州立大学

45.

Finding Out About 搜索引擎与互联网 2001 美国加州大学,里海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依阿华大学,德保罗大学

46.

The Object Primer 对象入门 2nd 47.

O43 FL76 Optical Physics 光学 2nd 1995 48.

O431 FB73 Principles of Optics 光学原理 7th 1999 49.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 激光与电子光学 50.

TB133 FY94I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光学工程基础

Engineering 51.

TN25 FG41 An Introduction to Fiber 纤维光学基础

Optics 52.

TB811 FS52 The Art and Science of 光学设计艺术和原则

Optical Design 53.

O484 FV44 Introduction to Surface and 表面及薄膜处理基础

Thin Film Procees 54.

A First Course in General 广义相对论基础教程

Relativity 55.

P159 FH31 Cosmology 宇宙学 2nd 56.

TP387 FN66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

Quantum Information

2001 美国普渡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佩斯大学 1995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亚利桑那大学 1999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1996 美国马里兰大学,迈阿密大学 1997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 1998 美国中俄克拉何马大学 1997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代顿大学 2000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1985 美国加州大学,加里福利亚理工学院,佛罗里达大学,雪城大学

2000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俄勒冈大学,富兰克林与马歇尔学院,密苏里大学 2000 美国加利弗利亚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南卡罗来纳大学,加州大学,

密歇根大学,德雷克塞尔大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塔夫茨大学

57.

FF11 Fluid Dynamics for 写给物理系学生的液体动力1995 新加坡国立大学,爱荷华大学

Physicists 学

58.

O414 FB15 Thermal Physics 热物理 1999 美国克拉克大学,加州大学,纽约城市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59.

TN710 FH81 The Art of Electronics 电子学的艺术 2nd 1989 美国加州大学,尤宁山学院,亚利桑那大学,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天普大1989 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密

歇根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

60.

O413 FL662 An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量子论概述 2002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Theory 61.

O59 FS77 Practical Physics 物理实验 4th 2001 美国耶鲁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渡2001 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62.

Q27 FB66 Mechanics of the Cell 细胞力学 2001 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布朗大学 63.

O17 FR57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物理和工程研究中的2nd 2002 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州立索诺马2002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数学方法 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弗吉尼亚大学,州立凡尔多斯塔大学,印第安

纳大学,俄克拉何马大学,澳大利亚圣母大学

64.

FC31 Some Modern Methods of 有机合成的现代方法 1987 美国康奈尔大学,田纳西大学,迈阿密大学,里海大学

1986 Organic Synthesis 65.

Fatigue of Materials 材料疲劳 2nd 1998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康涅狄格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

FS96 1998 66.

Radio-Frequency 无线电子学 1997 美国康奈尔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罗斯-Electronics 胡尔曼技术学院,印度安那大学 67.

TN47 FT22 Fundamentals of Modern VLSI 现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 1998 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美国佛罗里Devices 达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依阿华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哥伦比亚

大学,华盛顿大学,新墨西哥大学,米歇根大学,康奈尔大学,辛辛纳提大学,普渡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缅因大学,犹他大学,乔治梅森大学,麻州大学,圣克拉拉大学,布法罗大学

68.

TN433 FL48 The Design of CMOS CMOS工艺设计RF集成电路 1998 美国马里兰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奥本大学,南加州大学,爱达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荷大学 Circuits 69.

TP303 FC88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执行 2000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伊利诺伊大学

Implementation 70.

Digital Signal Proceing 数字信号处理 2002 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圣母大学

FD58 71.

Jet Propulsion 喷气发动机 1997 美国托雷多大学 72.

Advanced Engineering 高等工程动力学 2nd 1999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奥本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密苏里罗拉大学,华Dynamics 盛顿大学

73.

Proce Control 过程控制-MATLAB 2002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密苏里大学 74.

Diffusion 扩散 — 流体的质量2nd 1997 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辛辛那提大学,罗杰斯大学,匹茨堡

转移 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

75.

TQ02 FD91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化学工程设计与分析 1998 美国雪城大学,康奈尔大学

and Analysis

76.

V211 FK19 Low-Speed Aerodynamics 低速空气动力学 2nd 77.

FO45 Enterprise Resource 企业资源计划编制

Planning Systems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2001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工业大学 2000 美国伟德勒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德雷克塞尔大学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大学精品课程下载

第3篇:大学语文课程概述教案

《大学语文》课程概述

一、《大学语文》是一门什麽课程?

▲不是语言文字的补课;

▲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简单重复;

▲不是单纯为提高写作能力而设;

《大学语文》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很难一言以弊之。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的“无名、无功、无己”,“不乐生,不悲死„„”,人文精神是多维的。古代推崇孝道现代追求民主、自由、平等,人文精神是进化的。龙应台说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在80年代以前几乎不可能的一种处事态度,变成流行的哲学。 ”落实到个体生命,人文精神是一个人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态度。

三、什么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文学。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整个民族精神文化风貌的形象反映,

1 如《论语》、《孟子》、《荀子》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精神文化和政治文化主流。因而,从文学的角度切入,精选诵读古今文学精品,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

四、如何构筑人文精神

重点不在解析篇章结构,走识文断句,概括段意的中小学教学模式,重点在读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获得人生启迪,孕育高尚的人文关怀情操,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学作品与生成的文学背景息息相关,本课程采用以史带文的框架结构,梳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欣赏各个时期的文学精品。

第4篇: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案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案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学 期: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学 时 18 教 材 《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第一册》

(Let’s Talk Book 1)

授课教师 大学英语口语精品课程组

授课对象 2008级普本

上课地点 南、北校区、学院路校区

上课时间 周一至周五

授课题目(Teaching Title):

Unit 12 Foreign Customs

授课类型(Cla Type):

Lecturing and practice

授课课时安排(Teaching Periods):

2 periods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In this unit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he basic vocabulary related to Western wedding.

to describe the different manner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stoms.

the proper way to behave in Western society.

本授课单元教学重点(Main Points of Teaching):

Students to speak and behave properly in western society concerning some important events.

the different manner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本授课单元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use cultural-related words to describe and compare the proper manne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vents.

教学手段(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audios, videos, pictures, texts), blackboard.

本授课单元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Time Allotment):

Activities (about 15 minutes)

Role play: A Typical Western Wedding (about 10 minutes)

Student are aigned the task in the previous are asked to perform a typical western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should be collected before the cla.(about 10 minutes)

Wedding-related Vocabulary and Oath of Wedding: (about 5 minutes)

After the role play, the wedding-related vocabulary and Oath of Wedding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all the students:

Wedding-related Vocabulary

Bride bridegroom bridesmaid groomsman Pastor ring oath church

Oath of Wedding

Pastor:

Dearly beloved, we are gathered together here in the sight of God and in the face of this congregation to join together this man and this woman in holy matrimony, which is an honorable estate, instituted in the time of man’s innocence.

If any man can show any just cause or impediment why they may not be lawful joined together, why they may not be lawfully joined together, let him speak now or for ever hold his peace.

Do you promise to love her, comfort her, honor and keep her, in sickne an health and forsaking all others, keep thee only unto her for as long as you both shall live.

Bride and Bridegroom: Yes, I do.

Activities

Individual Work (about 8 minutes)

. comparison: Differences between a typical western wedding and a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compare the weddings and make a discuion on their differences.

Sample for reference:

Chinese Wedding:

• Color of wedding dre: White

• Location of wedding celebration: Lobby of home

• Wedding proce: presided by the master of ceremony • Others: fire cracks, character of double happine •

Western Wedding

• Color of wedding dre: White

• Location of wedding celebration: Church • Wedding proce: presided by pastor

• Others: ring, flower, cake, bridesmaid, groomsman

Video Clip: (about 15 minutes)

Watch the mistakes do the man made in the dinner party?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watch a 5-minutes short video about culture conflict and to find out the wrong thing the man did in the dinner party.

Proper answer:

people in his own way

to the people not besides him

retire as retard and keep talking about it the lady with improper word

extremely stupid in using his friend without being permitted

Listening Practice (about 7 minutes)

Pair Work (about 10 minutes) Discuion in pairs

Western Manners: Discu with your partner w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 having dinner, greeting, visiting others home Samples for reference:

Having dinner: knife and fork ; you have your own plate of food ; Eat up all the; food on your plate; Do not put food on the plate of your guests with your own fork; Go Dutch; tips

Greeting: The simplest thing to say is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or "good evening." This greeting is given to one whom you know only slightly, or to any one you are paing quickly."How are you" is usually used when you are not in such a answer is expected other than " Fine, thank you." "hello' is the commonest form of greeting between good friends.

Visiting other’s home: When invited to luncheon, dinner, or supper, it is very impolite to arrive late, as it is usually planned to have the meal at the exact hour given in the invitation.

After the meal is over it is not polite to leave for at least half an hour, lest you seem to have come only for the evening dinner invitation usually implies that you stay for the whole evening.

Dialogue Practice (about 15 minutes)

Imagine a visitor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s coming to advice on these topics:

Driving a car, giving gifts, traveling by bus or subway, eating in a restaurant respecting older people, using busine cards, eating on the street, standing in line, using the telephone

Sample:

will go to China next week.

? How long will you stay there?

several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some thing that I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uring my stay in China?

, you should get accustomed to the Chinese the street, there are a lot of transportation , cars, motorcycle, bicycle.

, do it mean a busy traffic?

fact, the problem traffic jam is extremely serious in China. , I else? I’ve heard that Chinese eating manner is greatly different with our that true.

, nowadays there are a lot of western restaurants in Chinese has their own dinning example, in a typical Chinese dinner, each dish is are used instead of knife and person would like to pay the bill as his treat.

, it seems that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people are are surely to have good time there.

Group Work (about 20 minutes)

Debate: Should Chinese celebrate Western Holidays?

Each group presents their own ideas on the topic a free debate will be directed among students. Sample:

We should celebrate western holidays

I think we should celebrate western , it's a good way for globalization, and we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culture in other , foreigners will also have a chanc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Chinese , we could avoid some cultural ,I do not think it is a bad things ,and the holiday is a good thing ,many people could celebrate not only the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the American, and so , many people go aboard every year, and they should adjust themselves to the aboard environment,so the must to celebrate the holiday,so I think we should celebrate it,and other people that come from union.

We should not celebrate western holidays

To begin with, there are so many meaningful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 from which people could have a rest and get the festival, without the burden of work, people call on relatives, visit their respected teachers, and chat with their best the temperature is very could in that time, the atmosphere among people is very warm and , there are other meaningful and instructive festivals in China, such as Autumn Day, National Day, Pure Bright Festival, , western festivals have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origin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are not known and comprehended by Chinese are so many western festivals, which are originated from or related with Christian or Catholicism which are not believed in by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could not gain the happy feeling since we could not understand these holidays’ , there are negative aspects on unhealthy people in the western festivals which should not be celebrated by Saints Day is a very thrilling festival, in which people put the horrible or sinister mask upon their these kinds of actions help people to boost their courage, it is dangerous to the unhealthy people or ill people with heart diseases 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Get prepared for Unit 16 The future

Prepare a presentation: What I would be like in ten description:

A group consisting of 4—5 students will give the main content should mainly about one’s future life ten years later, for example, career, marriage, children.

本单元参考资料:

1.《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第一册,赵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英语口语教程》初级,吴祯福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1993。 3.《英语口语教程》第一册,姚保慧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大学英语口语教程》第一册,梅德明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5.《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郑树棠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 7.

8 9.

第5篇:一二年级女子社团活动足球课程教案汇总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社团活动课程

教 案

课程名称:女子低年级足球班 任课教师: 姚琥

任教时间:2014年上学期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一课时

课题:课堂常规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社团课程的课堂常规,让学生明白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认真上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作风。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的要求

1.不准旷课,迟到,早退; 2.不准佩戴校牌和携带小刀 3.不准擅自离开课堂

4.不准做危险动作、嬉闹追打; 5.不准做与练习无关的事

6、教师讲一些运动中容易发生的伤害事故。

7、学生谈一谈体育课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二、教学内容

1、队员们相互进行自我介绍,确立每次站队队形,并推选小队长。

2、请同学们发表感悟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足球。

3、给每位同学发放足球进行小范围娱乐活动

三、总结本次课的情况强调每堂课必须都要着运动装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认真听讲,都能够认真学习期待学生后面的表现。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二课时

课题:走近足球,了解足球。

教学目的:让学员明确训练的目的、意义,使学员能自觉积极地投入训练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2、准备活动:

a热身跑2圈

b各关节的活动

二、基本部分

1、讲解足球发展历史,现代足球运动,

介绍我们的训练目标。

2分组进行折回跑、小步跑素质练习。

3、老师初步教授带球球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三、结束部分

1、

放松操

2、

集合小结。

3、

宣布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练习情况较好,积极性高。

组织:

╳╳╳╳╳╳╳╳ ╳╳╳╳╳╳╳╳

╳╳╳╳╳╳╳╳

╳╳╳╳╳╳╳╳

╳╳╳╳╳╳╳╳

╳╳╳╳╳╳╳╳

╳╳╳╳╳╳╳╳

╳╳╳╳╳╳╳╳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三课时

题:带球训练

教学目的:增强对于足球的基本认识,提升兴趣,熟悉教练员。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按照第一节课的队形,由代理小队长带领进行热身运动。(慢跑200 米,健身操:头部、扩胸、腰部运动,弓步压腿、测压,膝关节踝关节 运动等。)

2、分成三队进行往返赛跑比赛,使热身充分。

二、基本部分

1、教授小碎步跑动,为带球训练作准备,之后讲授运球方法。

2、发放足球进行分组带球练习,适当纠正带球方式,并挑选优秀同学示范。

3、进行带球接力比赛。

三、结束部分

╳╳╳╳╳╳╳╳

1、

放松操

╳╳╳╳╳╳╳╳

2、

集合小结。

╳╳╳╳╳╳╳╳

3、

宣布下课

╳╳╳╳╳╳╳╳ 教学反思:

训练有个别学生偷懒在聊天没认真练习,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四课时

题: 复习带球训练

教学目的:增强对于足球的基本认识,提升兴趣,熟悉教练员。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让大部分学生掌握运球动作的要领基本方法;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力量,等素质,提高身体机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展示自我,能表现较高的学习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1、按照队形,由代理小队长带领进行热身运动。(慢跑400米,)

2、关节活动: 头部、扩胸、腰部运动,弓步压腿、测压,膝关节踝关节运动等。

3、分成三队进行往返赛跑比赛,使热身充分。

3、复习小碎步跑动,为带球训练作准备。

4、发放足球进行分组带球练习,适当纠正带球方式增加带球工程中的触球次数。

5、进行带球接力比赛。

△ 教法与步骤:

╳╳╳╳╳╳╳╳

1、

教师讲解运球的动作技术要领并示范。

╳╳╳╳╳╳╳╳

2、

学生集体练习。

╳╳╳╳╳╳╳╳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纠错

╳╳╳╳╳╳╳╳

4、请做得好的同学上前展示。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操

2、集合小结

3、师生再见

要求:节奏一致,动作放松。

教学反思:

带球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五课时

题:脚弓传球训练 复习带球

教学目的:

1、对足球基本功中的组成大项传球有一定基本了解,增加球感,提升对于足球的兴趣。 2.通过教学练习,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跑的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团结、学会竞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 慢跑400米

组织:广播体操队形

2准备操:

二、基本部分

1、宣布根据表现,小队长可以转正。

2、按照队形,由小队长带领进行碎步跑、折回跑练习。

3、进行小游戏(木头人),让身体活动起来。

4、分发足球,进行带球接力的训练,复习带球,增强球感。

5、讲授脚弓传球方法(小腿发力,支撑脚站法) ,同时讲授停球。

6、进行两人一组的传球训练,逐个纠正传球姿势(特别是正脚背触 球的或者其它部位触球要进行纠正) 。

7、收球,进行放松训练。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角弓传球方法,并做示范。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师范,在脑中形成初步动作表象。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2、先集体进行练习,老师纠错,然后分组练习, 同伴之间相互纠正动作。 要求:听统一口令,服从指挥,按照老师所奖动作要领进行练习,上下肢用力协调,动作快速连贯。

三、游戏:丢手绢

四、结束部分

1、

放松操

╳╳╳╳╳╳╳╳

2、

集合小结。

╳╳╳╳╳╳╳╳

3、师生再见

╳╳╳╳╳╳╳╳

╳╳╳╳╳╳╳╳

教学反思:

80%人能够掌握技术动作,基本功动作有点变形。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六课时

题:复习脚弓传球训练

教学目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增加训练强度,让学生能规范动作,掌握一定程度的传球能力(准确度,力道),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同时增加球感,提升对于足球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按照队形,由小队长带领进行热身运动慢跑400米。

2、健身操:头 部、扩胸、腰部运动,弓步压腿、测压,膝关节踝关节运动等。

3、进行小游戏(老鹰捉小鸡),使热身充分。

4、分发足球,进行带球接力的训练,复习带球,增强球感。

5、随后根据哨音进行传球的接力,对力度与准确性进行严格要求。

6、再次进行两人一组的传球训练,逐个纠正传球姿势以及传球出现的问 题。

7、收球,进行放松训练。

要求:

1、认真听讲解

2、分成两组同时进行

三、结束部分

1、

放松操

2、

集合小结。

3、

师生再见

要求:节奏一致,动作放松。

教学反思:

进一步加强动作,现状都掌握了希望她们能够回家进一步加强巩固。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七课时

题:脚内侧踢球

教学目的:发展身体协调性,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

3、

提出本课教学内容。

4、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服装整洁,集合快、静、齐

一、准备部分

1 慢跑400米

2准备操:

1、伸展运动

2、扩胸运动

3、踢腿运动

4、体侧运动

5、全身运动

6、跳跃运动

7、整理运动

组织:

╳╳╳╳╳╳╳╳

╳╳ ╳╳╳╳╳╳╳╳

╳╳ ╳╳╳╳╳╳╳╳

╳╳ ╳╳╳╳╳╳╳╳

╳╳╳╳╳╳╳╳

组织:广播体操队形

╳╳╳╳╳╳╳╳

╳╳╳╳╳╳╳╳

╳╳╳╳╳╳╳╳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

二、基本部分

脚内侧踢球

技术要领支撑脚置于球的一侧,距球约15CM左右,脚尖朝向传球方向。踢球脚在触球时,脚外传并使脚内侧对准传球方向踝关节要保持紧张,触球时眼睛要看球。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要领,并做示范。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师范,在脑中形成初步动作表象。

2、先集体进行练习,老师纠错,然后分组练习, 同伴之间相互纠正动作。 要求:听统一口令,服从指挥,按照老师所奖动作要领进行练习,上下肢用力协调,动作快速连贯。 游戏:老鹰抓小鸡

三、结束部分

组织:

1、

放松操

╳╳╳╳╳╳╳╳

2、

集合小结。

╳╳╳╳╳╳╳╳

3、

回收器材

╳╳╳╳╳╳╳╳

4、

师生再见

╳╳╳╳╳╳╳╳ 要求:节奏一致,动作放松。

教学反思:

能够认真练习,基本功有待加强,没能够掌握球的方向。脚弓球须进一步加强。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八课时

题:复习脚内侧踢球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积极参与活动和练习,能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在运动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2、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技术完成踢球动作。

3、情感目标:学习利用足球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与同伴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组织:

1、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

╳╳╳╳╳╳╳╳

3、

提出本课教学内容。

╳╳╳╳╳╳╳╳

4、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

要求:服装整洁,集合快、静、齐

╳╳╳╳╳╳╳╳

一、准备部分

1 慢跑400米

2准备操

二、基本部分

脚内侧踢定位球

直线助跑,支撑脚踏在球侧,膝关节微屈,脚趾指向出球方向。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膝关节外展,脚尖稍翘,以脚内侧对准来球,当膝关节摆至接近球体上方时,小腿加速前摆,击球刹那,脚跟前顶,脚型固定,用脚内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侧击球的后中部。

教学过程:

1、无球模仿练习 要求:初步体会动作感受,确立击球脚型和踢球摆方式。

2、踢固定球练习

采用一人把球踩在脚下,另外一个人用脚的内侧踢球,感受脚的触球部位。

3、踢定位球练习 要求: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触击球的动作体会。

三、游戏:喊数抱团

四、结束部分

组织:

1、

放松操

2、

集合小结。

3、师生再见

要求:节奏一致,动作放松。

教学反思:

基本功有所改善,但动作还须加强。底子不扎实以后训练很被动。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九课时

题:原地双脚交替踩球

教学目的:

1、了解足球原地双脚交替踩球动作要领,初步掌握踩球的技术动作方法。

2、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提高综合素质并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在练习中学会团队合作,增强自信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慢跑400米

二、基本部分

原地双脚交替踩球

教师:示范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1、球在身前

××××××××××

2、前脚掌触球的位置(球的上方)

○○○○○○○○○○

3、脚尖上翘,重心靠上

4、双脚交换要快,注意抬头。

○○○○○○○○○○

5、老师巡回指导,发现 错误及时纠正学生:

××××××××××

1、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动作,明确动作要求。

2、明确要求,认真开展踩拨球练习。

3、注意观察周围的同伴,努力做到不干扰,不丢球。

要求:节奏一致,动作放松。

三、结束部分

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都能够掌握动作,只是纯在练习的速度的快慢。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十课时

题:原地双脚踩拨球

教学目的:

1、了解足球脚底踩拨球的动作要领,初步掌握脚底拨球的技术动作方法。

2、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提高综合素质并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在练习中学会团队合作,增强自信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 慢跑400米

组织:广播体操队形

2准备操:

二、基本部分

教师讲解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要领:

1、球的位置,前脚掌触球

2、踩拨球的位置(球的侧上 方)

3、注意抬头,重心靠上 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生:

1、认真听讲,仔细模仿,领会动作要领。

2、学生四列横队或按要求进行练习:

3、注意观察周围的同伴,进行相互纠错。

三、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动作掌握良好,教学思路有待改善。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十一课时

题:行进间双脚踩拨球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积极参与活动和练习,能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在运动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2、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技术完成踢球动作。

3、情感目标:学习利用足球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与同伴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 慢跑400米

2准备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解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指导学生开展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3、表扬鼓励先进,请表现好的同学在前面做示范。 教法与步骤: 1.讲解示范 2.要求:认真

组织:

分组轮换,全班分四组

三、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有个别须加强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十二课时

题:足球兴趣游戏

教学目的:在游戏中提升球感以及对足球的兴趣,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力量等素质,提高身体机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展示自我,能表现较高的学习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 慢跑400米

2准备操:

二、基本部分

1、按照队形,由小队长带领进碎步跑、折回跑。

2、进行“松鼠採食”游戏

4、进行躲避球游戏(5*10米范围内十人,两端各两人进行传球,框内 十人进行躲避) 。

5、进行拿球比赛(10米放置足球,每组一名同学蒙眼前行,解开蒙布用脚盘球带回,比谁拿球多)

4、进行三人一组抢教练球的游戏。

5、收球,进行放松训练。

三、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十三课时

题:传球训练+折返跑训练

教学目的:巩固传球方法,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折返跑,提升其反应能力及身体素质。通过教学练习,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跑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团结、学会竞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准备部分

1 慢跑400米

2准备操:

二、基本部分

1、按照队形,由小队长带领进行高抬腿练习。

2、进行小游戏(多人抱团),使热身充分。

组织:

3、进行两人一组的相对传球练习。

4、根据哨音,进行往返跑(10米折返,

╳╳╳╳╳╳╳╳ 2X10米折返,3X10米折返,各一组) 。

╳╳╳╳╳╳╳╳

5、进行放松小游戏。

╳╳╳╳╳╳╳╳

6、进行(30米)跑动中听哨音折返训练

╳╳╳╳╳╳╳╳

7、收球,进行放松训练。

三、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十四课时

题:脚背正面颠球

教学目的: 了解脚背正面颠球的练习方法。 基本掌握单脚脚背正面颠技术动作。培养学生练习中能态度认真、遵守纪律、乐于相互帮助的品质。

教学过程:慢跑400米

准备操

二、基本部分

1)示范、讲解脚背正面颠球的动作方法,重点提示脚背迎球,触球一刹那脚尖上稍给一些力,使球有一个向内的旋转。

(2)组织原地无球脚背正面颠球的模仿练习,然后持球自抛单脚自颠练习。

(3)分析颠球练习中存在的颠球部位不

正确、用力过轻或过猛、动作不协调等共性问题,请做得好的学生出列演示,教师点评。

要求:

1、认真听讲解

2、分成两组同时进行

3、后一个同学给前一个同学帮助完成

4、遵守比赛规则,体现团体精神。

学生:(1)观察教师示范,了解脚背颠球时触球的部位和颠球用力应适中的要领。

(2)分散原地无球模仿脚背颠球的动作练习,体会动作的协调性。两人一球(如条件有限,可多人一球)自抛单脚自颠练习时,相互观察、相互指正,体验颠球用力适中的感觉。

(3)通过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观察练得好的同学,相互评议,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十五课时

题:复习脚背正面颠球

教学目的: 熟练脚背正面颠球的练习方法。 能试做单脚或左右脚颠球动作,熟悉球性。培养学生在练习中能态度认真、遵守纪律、乐于相互帮助。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 慢跑400米

2准备操

二、基本部分

教师讲解每节操的动作并示范。

1、分析颠球练习中存在的颠球部位不正确、用力过轻或过猛、动作不协调等共性问题,强调脚背迎球,触球一刹那脚尖上稍给一些力,使球有一个向内的旋转。

2、颠球时必须全身放松,千万不要让脚僵硬。要击球的底部中央,用正脚背垂直向上并稍微向身体倾斜,然后踢球的正下方。不要太大力,当然也不要太小力,脚腕相对放松,颠球时脚要有意识的轻轻往回勾一些,这样球就不容易飞。

3、在练习过程中,尽量两只脚都练习,左右脚轮换颠球,不要只用一只脚。 尽量让球回旋,向你的身体方向。

2、基础颠球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用力要适当。

3、请做得好的学生出列演示,教师点评。

教法与步骤: 1.讲解示范

2、注意纠正学生在练习时的错误动作。

2、

学生集体练习。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要求:

1、认真听讲解

2、分成两组同时进行

3、后一个同学给前一个同学帮助完成

三、结束部分

1、

放松操

2、

集合小结。

3、

回收器材

4、

师生再见

要求:节奏一致,动作放松。

教学反思:

组织: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第十六课时

题:球性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课的学习,让80 %的学生能在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并养成用脚踢球而不用手触球的意识和习惯,熟悉球性培养足球运动兴趣,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体能并培养学生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 慢跑400米

2准备操

二、基本部分

1:球性练习

★原地颠球自己手坠的下落球。

组织:四列横队(一到四)

★原地踩球练习。

╳ ★原地踩拨球练习。

╳ ★原地两只脚交替颠球。

教法:⑴学生每人一个球,进行球性练习

⑵教师巡视观察,对动作错误的同学 进行指导

社团活动课程教案(2014上)

要求:⑴、学生注意认真观察。

⑵、练习时注意及时改正不良的动作。 2.脚背正面运球练习

动作要领:跑动中运球脚提起时踝关节弯曲,脚跟提起,再迈步前伸着地前,用脚被正面推拨球前进。

教学步骤:⑴教师讲解并示范,重点指出易犯的错误动作

⑵将全班分成若干组,带球跑20米在运回来

要求:一步一触球,增加脚触球次数,注意 动作的协调性

三、游戏

抱球跑

游戏方法:排成人数相同的纵队,在排头前各放三个球,听到信号后马上将球抱起跑至预定的目标将球放下,然后跑回原处。下个同学在快跑将球抱回交给下一个同学,依次进行,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教法: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要求:必须将球一次全放到指定位置

四、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第6篇: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案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案

[实验名称]

醇、酚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并比较醇和酚之间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

醇羟基和酚羟基在化学性质上不同 [教学难点]

性质试验中苯酚硝化实验 [教学方法]

讲演法

[教学过程]

[讲述] 【实验目的】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并比较醇和酚之间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认识羟基和烃基的相互影响。

[讲述] 【实验步骤】 1.醇的性质

(1)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1 mL水,然后分别滴加甲醇、乙醇、丁醇和辛醇各5滴,振摇并观察溶解情况,如已溶解则再加入5滴样品,观察之,从而可得出什么结论?

(2)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1 mL无水乙醇(不要使用一般乙醇!),然后将表面新鲜的金属钠1小粒(尽可能小一点!)投入试管中,观察现象,有什么气体放出?怎样检验?待金属钠完全消失后[1],向试管中加入2 mL水,滴加酚酞指示剂,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3)醇和Lucas试剂[2]的作用

在3支干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mL 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每个试管中各加入2 mL Lucas试剂,立即用塞子将管口塞住,充分震荡后静置,温度最好保持在26~27℃,注意最初5分钟及1小时后混合物的变化,记录混合物变混浊和出现分层的时间。

(4)醇的氧化

将盛有1 mL乙醇的试管中滴加1% KMnO4溶液2滴,充分振荡后将试管置于水浴中微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式。

以异丙醇作同样实验,其结果如何?

(5)多元醇与氢氧化铜的作用

用2 mL5%氢氧化钠及5滴10%硫酸铜溶液,配置成新鲜的氢氧化铜,然后一分为二,取5滴多元醇样品滴入新鲜的氢氧化铜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样品:乙二醇和甘油 2.酚的性质

(1)苯酚的酸性

在试管中盛放苯酚的饱和水溶液1 mL,用玻璃棒沾取一滴于pH

1 试纸上试验其酸性。

将上述苯酚饱和水溶液一分为二,一份作空白对照,与另一份中逐滴滴入5%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溶液呈清亮为止,写出有关反应式。

(2)苯酚与溴水作用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1滴,用水稀释至2 mL,倒出2/3后,再加入10 mL水,往其中逐滴滴入饱和溴水,当溶液中开始析出的白色沉淀转变为淡黄色时,即停止滴加,然后将混合物煮沸1~2分钟,以除去过量的溴、冷却后又有沉淀析出,再在此混合物中滴入1% KI溶液数滴及1 mL苯,用力振荡,沉淀溶于苯中,析出的碘使苯层呈紫色[3],观察现象如何?

(3)苯酚的氧化

取苯酚的饱和水溶液1 mL置于试管中,加5%碳酸钠2~3滴及5%高锰酸钾溶液 mL,随加振荡,观察现象。

(4)苯酚与FeCl3作用

取苯酚的饱和水溶液2滴放入试管中,加入2 mL水,并滴入1滴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

[讲述]【注释】

1.该反应需要使用干燥的试管,故而可以安排为第一个实验。如果反应停止后溶液中仍有残余的钠,应该先用镊子将钠取出放在酒精中破坏,然后加水。否则,金属钠遇水,反应剧烈,不但影响实验结果,而且不安全。

2.此试剂可用于醇的鉴别,要用干燥的试管,可以先做。含六个碳以下的低级醇均溶于Lucas试剂,作用后生成不溶性的氯代烷,使反应出现混浊,静置后分层明显。

3.苯酚与溴水作用,生成微溶于水的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滴加过量溴水,则白色的三溴苯酚转化为淡黄色的难溶于水的四溴化物。该四溴化物易溶于苯,它能氧化氢碘酸,本身又被还原成三溴苯酚。

4.酚类或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大多数能与FeCl3发生各种特有的颜色反应。产生颜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成了电离度很大的酚铁盐。加入酸、酒精或过量的FeCl3溶液,均能减少酚铁盐的电离度,有颜色的阴离子浓度也就相应降低,反应液的颜色就将褪去。

FeCl3+6C6H5OH[Fe(OC6H5)6]3- + 6H+ + 3Cl-

第7篇:电子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新世纪教材)第章 肩周炎、肘劳

教学时数:___4_____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人:__授课形式:____课堂讲授____

授课对象:

教 案 内 容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肩周炎、肘劳的概念、辨证、治疗。

2、熟悉肩周炎、肘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3、了解肩周炎、肘劳的鉴别诊断,其他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肩周炎、肘劳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临床表现。

2、肩周炎、肘劳的针灸治疗方法。

3、肩周炎、肘劳的鉴别诊断、注意事项。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1)肩周炎、肘劳的概念;

(2)肩周炎、肘劳的临床表现

(3)肩周炎、肘劳的针灸辨证治疗。

2、教学难点:肩周炎、肘劳的诊断、鉴别诊断

3、补充知识:(1)肩周炎、肘劳的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如颈椎病、肩部伤筋

(2)肩周炎、肘劳主要检查方法,x线等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

1、肩周炎、肘劳的典型病例(共10分钟);

2、归纳肩周炎、肘劳的定义

3、图表法讲解肩周炎、肘劳的鉴别诊断;

4、肩周炎病因病机、辨证的图片说明,以提问方式进行;

5、分析归纳肩周炎、肘劳辨证治疗方法;

6、图片说明该病的注意事项。

第8篇:现代大学英语中级写作课程教案

《现代大学英语中级写作》,徐克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语写作中级(上) 课程教案

I 授课题目:Unit One We Learn As We Grow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掌握:

1、To learn the basics of exemplication: → Definition → Kinds of examples → Sources of examples

2、To learn to outline expositive eays

知识点: → The defini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exposition and eay. → Exposition is explanatory ‟s purpose is to explain or clarify a point.

→ An eay is a related group of paragraphs written for some purpose

(二)熟悉: → Practice the basics of exemplification

→ Practice outlining 知识点:→ Patterns of exposition, the choice of examples, the choice of appropriate examples, the organization of an exemplification eay:

→Types of eays, basic structures of an expositive eay, elements of the expositive eay → Types of outline, rules concerning outline

(三)了解:→Patterns of exposition, types of eays, types of outline proce analysis, cause-effect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claification, definition and analogy, narrative eays, descriptive eays, expositive eays and argumentative eays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Exemplification, types of outline; 难点:Sentence outline and topic outline

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快速阅读练习、课堂提问、写作实践讲解

五、教学基本内容

1 第一課

Exemplification

第一課 Elements of the Eay: Outlining

六、参考书目:《英语写作手册》,《美国大学英语写作》

七、作业和思考题:

第一次: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n example paper of 200-250 words on the given topic.第二次: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n eay of 200-250 words on the given topic, using either a single extended example or two or three short ones to develop your thesis statement.第三次: 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outlining

八、课后小结:Emphasis on the writing procedure →

Prewriting-choosing a topic and exploring ideas

Drafting: getting your ideas on paper

Revising: strengthening your eay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eliminating technical errors

II 授课题目:Unit Two

I Made It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掌握:

1、To learn the basics of proce analysis → Definition → Uses → Types → Methods

2、To learn to write thesis statement

知识点:→ The definiton and introduction of proce analysis → The function of proce analysis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is statement sentence

(二)熟悉:

→ The areas the proce analysis is usually used.

知识点: → Functions of proce analysis:giving instructions, giving information and giving the history

Major types of proce analysis: directive analysis, informative proce analysis

Writing an effective thesis statement

(三)了解:The basics of proce writing and thesis statement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Organization of a proce paper, practice of effective thesis statement; 难点:Guidelines on proce analysis, writing effective thesis ststement

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快速阅读练习、课堂提问、写作实践讲解

五、教学基本内容 第二課

Proce Analysis

第二課

Elements of the eay: The Thesis Statement

六、参考书目:《英语写作手册》,《美国大学英语写作》

七、作业和思考题:

第一次: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n informative proce paper describing how you succeeded in doing something

3 第二次: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 directive proce paper telling first-year students how to adjust to life at college.

第三次:Ask students to practise writing the thesis statement

八、课后小结:Emphasis on the writing procedure → Prewriting-choing a topic and exploring ideas

Drafting:getting your ideas on paper

Revising: strengthening your eay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eliminating technical errors

4 授课题目:Unit Three College Is Not a Paradise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掌握:

1、To learn the basics of Cause-Effect analysis → Definition → Uses → Patterns

2、To learn to write an introduction to expositive eays → What to include in the introduction → How to write effective introduction

知识点:→ The definiton and introduction of cause-effect analysis → The function of cause-effect analysis

→ The writing of effective introduction

(二)熟悉:

→ The functions and areas the cause-effect analysis is usually used.

知识点: → Functions of cause-effect analysis: explaining why certain things happen, analyzing what will happen as a result

Major types of cause-effect analysis: focusing on cause and focusing on effects,

How to start and write effective introduction

(三)了解: the basics of cause-effect analysis and writing effective introduction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How to focus on cause or effects, How to start and write effective introduction; 难点:How to focus on cause or effects, How to start and write effective introduction

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快速阅读练习、课堂提问、写作实践讲解

五、教学基本内容

第三課

Cause-Effect Analysis

第三課

Parts of the eay: The Introduction

六、参考书目:《英语写作手册》,《美国大学英语写作》

七、作业和思考题:

第一次: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n eay on any of the given topics analyzing cause.

5 第二次: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from your own experience, an ea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anthing taught in cla.

第三次:Ask students to practise writing the introduction

八、课后小结:Emphasis on the writing procedure → Prewriting- choing a topic and exploring ideas

Drafting: getting your ideas on paper

Revising: strengthening your eay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eliminating technical errors

6 授课题目:Four 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s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掌握:

1、To learn the basics of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 Definition → Uses → Patterns → Methods

2、To learn to develop the body of expositive eays → What its structure looks like? → What it includes

知识点:→ The definiton and introduction of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 The function of cause-effect analysis

→ The writing of effective introduction

(二)熟悉:

→ The functions and areas the comparison/contrast is usually used.,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body of an eay 知识点: → Functions of comparison/contrast: clarifying something unknown, bringing one or both of the subject into sharper shape

Three patterns of comparison/contrast: subject by subject, point by point, mixed sequence

Familiarity of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body of an eay

(三)了解: The basics of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and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body of an eay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Three patterns of comparison/contrast: subject by subject, point by point, mixed sequence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body: Beginning, Body and End

难点: How to organize a comparison/contrast eay, How to develop body paragraphs

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快速阅读练习、课堂提问、写作实践讲解

五、教学基本内容

7 第四課

comparison/Contrast 第四課 Parts of the eay: The Body

六、参考书目:《英语写作手册》,《美国大学英语写作》

七、作业和思考题:

第一次: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 subject-by-subject eay of comparison/contraston any of the given topics

第二次: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 point -by-point eay of comparison/contraston any of the given topics

第三次:Ask students to practise writing the body of the eay

八、课后小结:Emphasis on the writing procedure → Prewriting-choing a topic and exploring ideas

Drafting:getting your ideas on paper

Revising: strengthening your eay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eliminating technical errors

授课题目:Unit Five It Takes All Sorts to Make a World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掌握:

1、To learn the basics of Claification → Definition → Uses → Methods

2、To learn to write the conclusion of expositive eays → What is claification? → What is claification used for?

知识点: → The definiton and introduction of claification → The function of claification

→ The writing of effective claification

(二)熟悉:

→ The functions and areas the claification is usually used., the conclusion of expositive eays 知识点: → Functions of claification:

To organize and perceive the world around us

To present a ma of material by means of some orderly system

To deal with complex or abstract topics by breaking a broad subject into smaller, neatly sorted categories.

The general pattern of claification

sentence patterns in claification

Familiarity of the the conclusion of expositive eays

(三)了解: The functions and areas the claification is usually used., the conclusion of expositive eays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some sentence patterns in claification

the conclusion of expositive eays 9

难点: Parts of the conclusion: a summary of the main points, or restatements of your thesis in different work.

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快速阅读练习、课堂提问、写作实践讲解

五、教学基本内容 第五課

claification

第五課 Parts of the eay: The conclusion

六、参考书目:《英语写作手册》,《美国大学英语写作》

七、作业和思考题:

第一次: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 claification eay on any of the given topics 第二次:Write an eay of 200-250 words on any of the given topics.第三次:Ask students to practise writing the conclusion of the eay

八、课后小结:Emphasis on the writing procedure → Prewriting-choing a topic and exploring ideas

Drafting:getting your ideas on paper

Revising: strengthening your eay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eliminating technical errors

10 授课题目:Unit Six

一、教学目的、要求:

What Does It Mean

(一)掌握:

1、To learn the basics of Definition → Definition → Types → Methods of Organization

2、To learn to write the title of expositive eays → What is definiton → Types of definition

知识点: → The Standard /Formal Definition → The Connotative/Personal Definition

→ The Extended Definition

(二)熟悉:

→ The functions and areas the definition is usually used., the title of expositive eays 知识点:

Functions and patterns of definition:

→ The Standard /Formal Definition is used to explain a term or concept your audience or reader may not know or understand, → The Connotative/Personal Definition is used to explain any word or concept that doesn‟t have the same meaning for everyone.

→ The Extended Definition is used to explore a topic by examining its various meanings and implications.

(三)了解: How to write an extended definition

How to organize an extended eay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Functions and patterns of definition

How to write an extended definition

How to write the title of an expositive eay 难点:How to organize an extended eay

How to write the title of an expositive eay

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快速阅读练习、课堂提问、写作实践讲解

五、教学基本内容 第六課

definition

第六課 Parts of the eay: The Title

六、参考书目:《英语写作手册》,《美国大学英语写作》

七、作业和思考题:

第一次: 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 definition eay on any of the given topics 第二次:Write an eay of 200-250 words on any of the given topics.

第三次:Ask students to practise writing the title of the eay

八、课后小结:Emphasis on the writing procedure → Prewriting- choosing a topic and exploring ideas

Drafting: getting your ideas on paper

Revising: strengthening your eay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eliminating technical errors

Unit Six

Task One Definition I What is definition?

In talking with other people, we sometimes offer informal definitions to explain just what we mean by a particular is, to avoid confusion or misunderstanding, we have to define a word, term, or concept which is unfamiliar to most readers or open to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Suppose, for example, we say to a friend:” Forrest is really an inconsiderate person.” We might then explain what we mean by “ inconsiderate” by saying, “He borrowed my accounting book overnight but didn‟t return it for a when I got it back, it was covered with coffee stains.

Definition i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word or concept, and it is also a method of developing an The ways to define a word or term

There are three basic ways to define a word or term

give a synonym For example: „ To mend is to repair.”

Or “ A fellow is a man or a boy.”

B. To use a sentence (often with an attributive clause) For example, ink may be define in a sentence: “Ink is colored water which we use for writing.”

C. To write a paragraph or even an eay But a synonymy or a sentence cannot give a satisfactory definition of an abstract term whose meaning is have to write a paragraph or an eay with examples or negative examples (what the term does not mean), with analogies or comparisons, with claification or cause-effect we give a definition, we should observe certain principles: , we should avoid circular definitions.“Democracy is the democratic proce.” And “astronomer is one who studies astronomy” are circular , we should avoid long lists of synonyms if the term to be defined is an abstract example: By imagination, I mean the power to form mental images of objects, the power to form new ideas, the gift of employing images in writing, and the tendency to attribute reality to unreal things, situations and states.

13 (picking up words, expreions from a dictionary , in the hope that one will hit) , we should avoid loaded definition, Loaded definitions do not explain terms but make an immediate appeal for emotional approval. A definition like:‟ By state enterprise, I mean high cost and poor efficiency.” is loaded with pejorative emotional , “ By state enterprise, I mean one of the great bleing of democratic planning” is loaded with favorable emotional judgements can be vigorious to a discuion, but they lead to argument, not clarification, when offered as definition. of definition / Formal definition---denotation is a word‟s core, direct, and literal meaning. /Personal meaning---Explains what you mean by a certain term or concept that could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for the other hand, connotation is the implied, suggested meaning of a word; it refers to the emotional response stimulated by aociations the word carries with it.

Americans, Water gate is aociated with a political scandal that means more words are created with the suffix—gate to mean some scandal in English now, thus, Iran Gate, Intelligence Gate , in Chinese culture, may be quite a negative is insulting to call someone a about the western people? In their eyes, dog is lovely and has good aociated say “ Love me, love my dog.”

means to us Chinese quite of the western people may be proud of being imperial and imperialism everywhere may also share some connotations for some are general means love, care, selfle, ‟s get the gang together for a party tonight. (a group) Don‟t go around with that gang or you‟ll come to no good.(degraded group of people or group of criminals) Connotation can make all the is the mirror of your attitude.

14 definition---is an eay length piece of writing using this method of to write an extended definition

Follow 4 rules for a good definition:

‟t use the words “when “„where”, giving a common practice is to define the noun with a noun, adjective with adjective and so on. , that definition is not a simple and well- known term in your explanation. out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the term.

Unit Six

Task Two: The Title is title? A title is a very brief summary of what your paper is is often no more than several may find it easier to write the title after you have completed your title may be a phrase which can indicate a topic of interest ( focus) and at the same time point towards a particular kind of discuion (your mode of argument).Accordingly, your title needs not only to indicate what the eay will be about, but also to indicate the point of view it will adopt concerning whatever it is purpose of the title To give the reader an idea of what the eay is about To provide focus for the eay To arouse the reader‟s interest

to write a good title Make it clear, concise and precise Use a phrase rather than a sentence Exclude all extra words rules to obey Center it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no period at the end or quotation marks Capitalize the first and last words Capitalize all other words except  articles (a, the)  the to in infinitives  prepositions containing one syllable

15 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 (and, but, or, etc)

A title leads, but a poor title sure that it is , be careful with the an appropriate title for each of the introductory paragraphs that follow. : _____Reactions to Disappointment___________________

Ben Franklin said that the only sure things in life are death and left something out, however: one gets through life without experiencing many , though, most people seem unprepared for disappointment and react to it in negative feel depreed or try to escape their troubles instead of using disappointments asan opportunity for growth.

: ____Annoying People_____________________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used to keep “enemies list” of all the people he didn‟t especially ashamed to confe it, butI, too, have an enemies list—a mental this list are the people I would gladly live without , the ones who cause my blood preure to rise to the boiling top three places on the list go to people with annoying nervous habits, people who talk in movie theatres, and people who talk on car phones while driving. : ___The Meaning of Maturity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ing a mature student does not mean being an is not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years a person have , the yardstick of maturity is marked by the qualities of self-denial, determination, and dependability. : _____College Stre____________________

Jack‟s heart pounds as he casts panicky looks around the doesn‟t recognize the profeor, he doesn‟t know any of the students, and he can‟t even figure out what the subject front of him is a the last minute his roommate awakens ‟s only another anxiety very fact that dreams like Jack‟s are common suggests that college is a streful situation for young cause of this stre can be academic, financial, and personal. : __How to complai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 not just a consumer—I‟m a I order a product, it is sure to arrive in the wrong color, sixe, or I hire people to do repairs, they never arrive on the day I owe a bill, the computer is bound to overcharge , in self-defense, I have developed the following consumer‟s guide to complaining affectively

16 授课题目:Unit Seven The Insight I Gained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掌握:

1、To learn the basics of Analogy → Definition → Uses → Methods of Organization

2、To learn to use transitions → What is analogy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alogy and comparison

知识点: → The field analogy is used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alogy and comparison

→ The patterns of analogy

(二)熟悉:

→ The functions and areas analogy is usually used., to learn to use transition 知识点:

Functions and patterns of analogy:

→ A comparison explains two obviously similar things and considers both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 An analogy compares two apparently unlike things, and focus only on their major similarities

An analogy is thus an extended metaphor—the figure of speech that declares one thing to be another

(三)了解: How to organize an analogy by the way ---subject by subject

How to organize an analogy by the way—point by point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Functions and patterns of defini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parison and analogy

How to learn to use transition

How to organize an analogy by the way ---subject by subject How to organize an analogy by the way—point by point

17

难点:How to learn to use transition

How to organize an analogy by the way ---subject by subject How to organize an analogy by the way—point by point

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

四、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快速阅读练习、课堂提问、写作实践讲解

五、教学基本内容 第六課

definition

第六課 Parts of the eay: The Title

六、参考书目:《英语写作手册》,《美国大学英语写作》

七、作业和思考题:

第一次: Read on the subject and write a definition eay on any of the given topics 第二次:Write an eay of 200-250 words on any of the given topics.

第三次:Ask students to practise writing the title of the eay

八、课后小结:Emphasis on the writing procedure → Prewriting-choing a topic and exploring ideas

Drafting: getting your ideas on paper

Revising: strengthening your eay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eliminating technical errors 18

第9篇:大学课程教案编写基本要求[优秀]

关于集中学习《沈阳建筑大学课程教案编写基本要求》

的通知

各教研室:

为提高我院教师教案的整体水平,现将《沈阳建筑大学课程教案编写基本要求》转发给你们,请利用周三返校时间认真组织本教研室教师集中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理 学 院

二○一○年五月七日

沈阳建筑大学课程教案编写基本要求

教案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地规划和安排。为了更好地执行教学大纲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课程教案编写基本要求。

一、编写原则

1.教案编写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和才华,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案。

2.教案中应体现授课学时安排情况,并与教学日历进度相符。

3.教案编写章节层次应条理清楚,具有逻辑性,重难点突出,在每章开始处标明重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授课措施,介绍有关参考资料,并提出阅读要求。

4.教案内容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时更新,反映科技的新发展,补充新知识,反映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授课内容要联系实际,合理安排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课内外参观、调研、实验及其他实践性环节。

二、教案编写的主要内容与格式

建议以章为单位编写教案,然后按一章中各节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编写每一课时的授课教案。内容包括各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采用的授课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课堂练习和作业要求。

1.教学目的与要求:备课中应考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究,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的教学知识信息总和及其重点、难点。

3.授课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4.教学手段: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教学手段含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等的使用。

各教学单位要重视课程的教案编写,学校仅提供教案的参考格式,各单位、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教案格式,但必须涵盖教案的各项主要内容,教案可以是打印稿也可以到教务处领取教案用纸书写。

三、注意事项

1.教案既不同于教学大纲,又不等同于讲稿,教学大纲是对课程的总体要求,讲稿是丰富和内化教案中具体要求并实现这些想法的实质内容和书面台词,而教案是实现教学大纲的具体细化并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

2.教案在编写好之后,只要教学大纲没有修订,且教案编写又比较适当,并不需要每学期都重新编写,只需根据每学期教学安排做相应调整,而讲稿则应根据学科的发展以及该学期任课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新和修改。

3.每一位任课教师均需认真编写好所任课程教案。

4.由于课程类别、教学内容的差异,不同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专业特色的具体要求。

5.纸质教案、电子教案编写内容要求一致。

四、附则

本要求从下发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沈阳建筑大学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10篇:钢结构基础课程教案同济大学

钢结构基础课程教案--同济大学.txt时尚,就是让年薪八千的人看上去像年薪十万。我们总是要求男人有孩子一样的眼神,父亲一样的能力。一分钟就可以遇见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本文由xiayuning84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钢结构基础

(土木工程专业) 讲师:张云平

同济大学土木系

1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疲劳设计的容许应力法 结构的极限状态

1 概 率 极 限 状 态 设 计 法 和 疲 劳 设 计 的 容 许 应 力 法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此 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结构的工作性能可用结构的功能函数Z来描述,设计结构时可取荷载效应S和结构抗力R两个基 本随机变量来表达结构的功能函数,即 Z=g(R,S)=R-S 显然,Z是随机变量,有以下三种情况: Z>0 结构处于可靠状态; Z=0 结构达到极限状态; Z<0 结构处于失效状态。 可见,结构的极限状态是结构由可靠转变为失效的临界状态。 由于R和S受到许多随机性因素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 Z≥0不是必然性的事件。因此科学的设计 方法是以概率为基础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 (1-1)

可靠度

按照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结构的可靠度定义为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 结构的可靠度定义为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 结构的可靠度定义为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 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完成预定功能”指对某项规定功能而言结构不失效。结构在规定的设计 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使用年限内应满足的功能有:

1 概 率 极 限 状 态 设 计 法 和 疲 劳 设 计 的 容 许 应 力 法

(1)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 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 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设计基准期)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 目使用的年限。大陆规范规定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 年。 设计基准期为50年 设计基准期为 若以Pr表示结构的可靠度,则有 Pr=P(Z≥0) 记Pf为结构的失效概率,则有 Pf=P(Z

因此结构可靠度的计算可转换为失效概率的计算。可靠的结构设计指的是使失效概率小到可以 接受程度的设计,绝对可靠的结构(失效概率等于零)是不存在的。由于与Z有关的多种影响因素 都是不确定的,其概率分布很难求得,目前只能用近似概率设计方法,同时采用可靠指标表示失效 概率。

可靠指标

为了使结构达到安全可靠与经济上的最佳平衡,必须选择一个结构的最优失效概率或目标可靠 指标。可采用“校准法”求得。即通过对原有规范作反演分析,找出隐含在现有工程中相应的可靠 指标值,经过综合分析,确定设计规范采用的目标可靠指标值。《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结 构构件可靠指标不应小于表1-1中的规定。钢结构连接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经常是强度破坏而不是屈 服,可靠指标应比构件为高,一般推荐用。表1-1 表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除疲劳计算外,钢结构设计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分项系数的设计 表达式进行计算 (1)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进行设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基本组合 按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最不利值确定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n (1-5) γ 0 (γ G S G + γ Q S Q + ∑ γ Q ψ ci S Q ) ≤ R k 1 1k 1 概 率 极 限 状 态 设 计 法 和 疲 劳 设 计 的 容 许 应 力 法 i=2 i ik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γ 0 (γ G S G + ∑ γ Q ψ ci S Q ) ≤ R k n (1-6) i =1 i ik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

结构构件,不应小于;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 ;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

γ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不利时,对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当永久荷载 效应对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有利时,一般情况下取;

γQ1, γQi——第1个和第i个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当可变荷载效应对结构构件的承

载能力不利时,在一般情况下应取,对标准值大于/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 取;当可变荷载效应对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有利时,应取为0; S——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Q1k——在基本组合中起控制作用的第1个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Qik——第i个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ψci——第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其值不应大于1;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R=Rk/γR,Rk为结构构件抗力标准值,γR为抗力分项系数,对于Q235 1 概 率 极 限 状 态 设 计 法 和 疲 劳 设 计 的 容 许 应 力 法

钢,γR=;对于Q3

45、Q390和Q420钢,γR=。 对于一般排架、框架结构,可以采用简化设计表达式: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γ 0 (γ G S G + ψ ∑ γ Q S Q ) ≤ R k n (1-7) i =1 i ik ψ——简化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荷载组合系数,一般情况下可取ψ=,当只有一个可变

荷载时,取ψ=。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仍按式(1-6)计算。 偶然组合 对于偶然组合,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偶然作用的代表值不乘以分项系数;与 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可变荷载,应根据观测资料和工作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 (2)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构件根据不同设计目的,分别选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和准永久组合进行设计,使变形、裂缝等荷载效应的设计值符合下式的要求: Sd≤C Sd——变形、裂缝等荷载效应的设计值; C——设计对变形、裂缝等规定的相应限值。 (1-8)

钢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只涉及变形验算,仅需考虑荷载的标准组合: 1 概 率 极 限 状 态 设 计 法 和 疲 劳 设 计 的 容 许 应 力 法 S d = SGk + SQ1k + ∑ψ ci SQik i=2 n (1-9)

钢结构的疲劳计算

疲劳断裂的概念 钢结构的疲劳断裂是裂纹在连续重复荷载作 用下不断扩展以至断裂的脆性破坏。疲劳破坏经 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缓慢扩展和最 后迅速断裂。 与疲劳破坏有关的几个概念 应力集中 应力循环特征 连续重复荷载之下应力从最大到最 小重复一周叫做一个循环。应力循环特征常用应 力比来表示,拉应力取正值,压应力取负值。 应力幅 应力幅表示应力变化的幅度,用 △σ =σmax- σmin表示,应力幅总是正值。

(b) 图 1-1 疲劳应力谱 σ (a) σ

σmax σmin t σmax σmin t 疲劳寿命(致损循环次数) 疲劳寿命指在连续反复荷载作用下应力的循环次数,一般用n表示。 (1)疲劳曲线(?σ—n曲线)

1 概 率 极 限 状 态 设 计 法 和 疲 劳 设 计 的 容 许 应 力 法

σ log?σ

2σn n (a) 图 1-2 ?σ-n 曲线 b (b) 2σn logn 当采用双对数坐标时,疲劳曲线呈直线关系[图 1-2(b)]。其方程为 log n = b ? m log ?σ

考虑到试验点的离散性,需要有一定的概率保证,则方程改为

(1-10) (1-11)

log n = b ? m log ?σ ? 2σ n 式中 b ——n 轴上的截距;

m ——直线对纵坐标的斜率(绝对值) ;

根 它 σ n — —标准差, 据 试验 数据 由统计理论 公式得 出 , 表示 log n 的离散程度 。

(1-11) 若 log n 呈正态分布 ,公式(1-12)保证率 是 %;若 呈 t 分布 ,则约 为 95%。

(2)疲劳计算及容许应力幅 一般钢结构都是按照概率极限状态进行设计的,但对疲劳部分规范规定按容

1 概 率 极 限 状 态 设 计 法 和 疲 劳 设 计 的 容 许 应 力 法

许应力原则进行验算。这是由于现阶段对疲劳裂缝的形成、扩展以至断裂这一过 程的极限状态定义,以及有关影响因素研究不足的缘故。 应力幅值由重复作用的可变荷载产生,所以疲劳验算按可变荷载标准值进 行。由于验算方法以试验为依据,而疲劳试验中已包含了动力的影响,故计算荷 载时不再乘以吊车动力系数。 常幅疲劳按下式进行验算

σ ≤ [?σ ] 式中 幅 ?σ = σ max ? σ min ,应力以拉为正,压为负; 数由公式(1-14)计算。 由式(1-11)可得

( 1-12)

σ ——对焊接部位为应力幅 ?σ = σ max ? σ min ;对非焊接结构为折算应力

[?σ ] — — 常 幅 疲 劳 的 容 许 应 力 幅 , 按 构 件 和 连 接 的 类 别 以 及 预 期 的 循 环 次 10 ?σ = ? ? n ? b ? 2σ n ? C ?m ? =? ? ? ?n? ? 1 m 1 (1-13)

取此 ?σ 作为容许应力幅,并将 m 调成整数,记为 β

1 概 率 极 限 状 态 设 计 法 和 疲 劳 设 计 的 容 许 应 力 法 [?σ ] = ? C ? ? ? n? 式中 n——应力循环次数; 1 β

(1-14)

C、β ——系数,根据 构件和连接类别按表 1-3 采用。

系数 C、β 值 构件和连 接 类别 C 1 1940× 10 12 4 2 861× 10 12 4 3 × 10 12 3 4 × 10 12 3 5 × 10 12 3 6 × 10 12 3 7 × 10 12 3 表 1-3 8 × 10 12 3 β

应 力 循 环 次 数 n 确 定 容 许 应 力 幅 [?σ ] ,或 根 据 设 计 应 力 幅 水 平 预 估 应 力 循 环 次 数 n。 如为全压应力循环,不出现拉应力,则对这一部位不必进行疲劳计算。

由 式 (1-14)可 知 ,只 要 确 定 了 系 数 C 和 β ,就 可 根 据 设 计 基 准 期 内 可 能 出 现 的

(3)变幅疲劳 大部分结构实际所承受的循环应力都不是常幅的。以吊车梁为例,吊车运行

1 概 率 极 限 状 态 设 计 法 和 疲 劳 设 计 的 容 许 应 力 法

时并不总是满载,小车在吊车桥上所处的位置也在变化,吊车的运行速度及吊车 的维修情况也经常不同。因此吊车梁每次的荷载循环都不尽相同。吊车梁实际处 于欠载状态的变幅疲劳下。对于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和重级、中级工作制的吊车桁 架,规范规定其疲劳可作为常幅疲劳按下式计算

α f ?σ ≤ [?σ ]2×10 式中 6 ( 1-15) [?σ ]2×10 σ ——变幅疲劳的最大应力幅; 6 ——循环次数 n = 2 × 10 次的容许应力幅,由式(1-14)计算; 6 α f — — 中、重 级 吊 车 荷 载 折 算 成 n = 2 × 10 6 时 的 欠 载 效 应 等 效 系 数 , 根 据 对大 国

陆 吊 车 荷 载 谱 的 调 查 统 计 结 果 , 重 级 工 作 制 硬 勾 吊 车 为 , 重 级 工 作 制 软 勾 吊 内

车为 ,中级工作制吊车为 。

2 钢结构材料

结构钢材的破坏形式 结构钢材的破坏形式: 塑性破坏 脆性破坏

钢结构对钢材性能的要求

(1) 较高的强度: 屈服强度(屈服点)fy和抗拉强度fu 2 钢 结 构 材 料

(2) 良好的塑性 : 伸长率 钢材拉伸图 (3) 韧性好 :冲击韧性值Cv 冲击韧性图 (4) 可焊性好 (5) 合格的冷弯性能 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1) 化学成分 钢材由各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其基本元素为铁(Fe),碳素结构钢中铁占99%。碳和其它元 素仅占1%,但对钢材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普通低合金钢中还含有低于5%的合金元素。 碳(C 碳(C)、硫(S)、磷(P)、氧(O)和氮(N)、锰(Mn)、硅(Si) 硫(S 磷(P 氧(O)和氮(N 锰(Mn) 硅(Si) (2) 冶炼、轧制、热处理 (3) 钢材的硬化 时效硬化 冷作硬化 (4) 温度的影响 (5) 复杂应力状态 (6) 应力集中 2 钢 结 构 材 料

(7) 反复荷载作用 结构钢材种类及其选择 (1) 钢材的种类和牌号 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Q、屈服点的数值(N/mm2)、质量等级符号和脱氧方 碳素结构钢 法符号等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如Q235-AF表示屈服强度为235N/mm2的A级沸腾钢; Q235-Bb表示屈服强度为235N/mm2的B级半镇静钢;Q235-C表示屈服强度为235N/mm2的C 级镇静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低合金钢是在冶炼过程中添加一种或几种少量合金元素,其总量低于5%的钢材。其牌号与碳 素结构钢牌号的表示方法相同,常用的低合金钢有Q3

45、Q390、Q420等。

2 钢 结 构 材 料

低合金钢的脱氧方法为镇静钢或特殊镇静钢。 Q345-B表示屈服强度为345N/mm2的B级镇静钢;Q390-D表示屈服强度为390N/mm2的D 级特殊镇静钢。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都可以采取适当的热处理(如调质处理)进一步提高其强度。例如用 于制造高强度螺栓的45号优质碳素钢以及40硼(40B)、20锰钛硼(20MnTiB)就是通过调质 处理提高强度的。 (2) 钢材的选用原则 钢材选用的原则是既要使结构安全可靠和满足使用要求,又要最大可能节约钢材和降低 造价。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脆性破坏,应综合考虑下列 因素: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的性质、连接方法、结构的工作环境、钢材厚度 (3)钢材的规格 钢结构所用钢材主要为热轧成型的钢板、型钢,以及冷弯成型的薄壁型钢等。 钢板 钢板有薄钢板(厚度~4mm)、厚钢板(厚度~60mm)、特厚板(板厚>60mm) 和扁钢(厚度4~60mm,宽度为12~200mm)等。钢板用“—宽×厚×长”或“—宽×厚”表示, 单位为mm,如—450×8×3100,—450×8。 型钢 钢结构常用的型钢是角钢、工字型钢、槽钢和H型钢、钢管等。除H型钢和钢管有热轧和 焊接成型外,其余型钢均为热轧成型。 冷弯薄壁型钢 冷弯薄壁型钢采用薄钢板冷轧制成。其壁厚一般为~12mm,但承重结构受力构件的壁厚不 宜小于2mm。薄壁型钢能充分利用钢材的强度以节约钢材,在轻钢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常 用冷弯薄壁型钢截面型式有等边角钢]、卷边等边角钢、Z型钢、卷边Z型钢、槽钢、卷边槽钢 (C型钢)、钢管等。

3 钢结构的连接设计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在传力过程中,连接部位应有足够的强度。被连接件间应保持正确的位置,以满足传力和使 用要求。 图 钢结构的连接通常有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三种方式(图3-1)。 焊接连接的特性 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电渣焊、气体保护焊和电阻焊等。 焊缝连接形式按构件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平接、搭接、T形连接和角接四种。(图3-2) 图 焊缝形式主要有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其中对接焊缝按受力方向可分为对接正焊缝和对接斜焊 缝;角焊缝长度方向垂直于力作用方向的称正面角焊缝,平行于力作用方向的称侧面角焊缝。 焊缝缺陷和焊缝等级 焊缝中可能存在裂纹、气孔、烧穿、夹渣、未焊透、咬边、焊瘤等缺陷。(图3-3) 图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规定,焊缝依其质量检查标准分为三级,其中 三级焊缝只要求通过外观检查,即检查焊缝实际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无看得见的裂纹,咬 边等缺陷。对于重要结构或要求焊缝金属强度等于被焊金属强度的对接焊缝,必须进行一级或二 级质量检验,即在外观检查的基础上再做无损检验。其中二级要求用超声波检验每条焊缝的20% 长度,且不小于200mm;一级要求用超声波检验每条焊缝全部长度,以便揭示焊缝内部缺陷。 焊缝代号 焊缝符号主要由图形符号、辅助符号和引出线等部分组成。 (表3-1a) (表3-1b) 表 表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对接焊缝按坡口形式分为I形缝、V形缝、带钝边单边V形缝、带钝边V形缝(也叫Y形缝)、带钝边U形缝、带钝边双单边V形缝和双Y形缝等。(图3-4) ( 对基焊缝计算 对接焊缝的应力分布情况基本上与焊件相同。可用计算焊件的方法计算对接焊缝。对于重要 的构件,按

一、二级标准检验焊缝质量,焊缝和构件等强,不必另行计算,只有对三级焊缝,才 需要计算。 (1)轴心受力的对接焊缝 σ =N/(lwt)≤fwt或fwc (3-1) 式中 N ——轴心拉力或压力的设计值; lw ——焊缝计算长度,当采用引弧板施焊时,取焊缝实际长度;当无法采用引弧板时,每条 焊缝取实际长度减去2t; t ——在对接接头中为连接件的较小厚度,不考虑焊缝的余高;在T形接头中为腹板厚度; ftw, fcw——对接焊缝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抗压焊缝和质量等级为

一、二级的抗拉焊缝与母 材等强,三级抗拉焊缝强度为母材的85% 。 (2)受弯、受剪的对接焊缝计算 σ =M/Ww ≤ fwt (3-2) τ =VS/(Iwt )≤ fwV (3-3) (3-4) 2 2 σ zs = σ B + 3τ B ≤ f t w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1) 角焊缝的截面 角焊缝两边夹角一般为900(直角角焊缝),夹角大于1350或小于600的斜角交焊缝,除钢管结 构外,一般不宜用作受力焊缝。 (图3-5) 角焊缝的有效截面为平分角焊缝夹角α的截面,破坏往往从这个截面发生。有效截面的高度 (不考虑焊缝余高)称为角焊缝的有效厚度he ,当α ≤90o 时, he = hf ;当α >90o 时, he = hf cos(α /2)。 (2) 角焊缝的尺寸限制 焊脚尺寸 hf 应与焊件的厚度相适应,不宜过大或过小。 对手工焊,hf应不小于1 .5 t ,t为较厚焊件的厚度(mm),对自动焊,可减小1mm; hf应不大于较薄焊件厚度的倍。 对于板件边缘的焊缝,当t ≤6mm时, hf ≤t ;当t >6mm时, hf =t -(1~2)mm。 (图3-6) 焊缝长度 lw也不应太长或太短,其计算长度不宜小于8hf或40mm ,且不宜大于60hf 。 (3) 角焊缝计算的基本公式 1 β 2 f 2 2 (σ x + σ y ? σ x ? σ y ) + τ z2 ≤ f fw (3-5) β 式中 βf ——正面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 f = 3 结构中的角焊缝,由于正面角焊缝的刚度大,韧性差,应取βf =; 2 ≈ 1 .22 ;但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

σx、σy ——按角焊缝有效截面计算,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正应力; τz ——按角焊缝有效截面计算,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剪应力。

(4) 常用连接方式的角焊缝计算 ① 受轴心力作用时(图3-7) ( 焊缝长度与受力方向垂直(正面角焊缝):

σ f = N ≤ β he ? ∑ l w f f fw (3-6) 焊缝长度与受力方向平行(侧面角焊缝) :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τ f = V ≤ f fw he ? ∑ l w (3-7) 式中 Σlw为连接一侧所有焊缝的计算长度之和,每条焊缝按实际长度减去2hf。 三面围焊时,先按式(3-6)计算计算正面角焊缝受力N1,再由N- N1按式(3-7)计算。 ② 弯矩单独作用时(图3-8) (

σf = M ≤ β f ? f fw Ww (3-8) 式中 Ww——角焊缝有效截面的截面模量。 ( ③ 扭矩单独作用时(图3-9)

τA = T ? rA J (3-9) 式中 J ——角焊缝有效截面的极惯性矩,J=Ix+Iy ; rA——A点至形心o点的距离。

将τ A分解到x和y方向,有

τ T Ax = T ? r Ay J σ T Ay = T ? r Ax J ④ 弯矩、扭矩、轴心力共同作用时,分别计算受力最不利点的正应力和剪应力,按下式计算: (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σ ) β

f 2 + ( ∑ τ ) 2 ≤ f fw (3-10)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螺栓连接的排列和构造要求 螺栓在构件上的排列可以是并列或错列(图3-11),排列时应考虑下列要求: 1.受力要求:对于受拉构件,螺栓的栓距和线距不应过小,否则对钢板截面削弱太多,构件有 可能沿直线或折线发生净截面破坏。对于受压构件,沿作用力方向螺栓间距不应过大,否则 被连接的板件间容易发生凸曲现象。因此,从受力角度应规定螺栓的最大和最小容许间距。 2.构造要求:若栓距和线距过大,则构件接触面不够紧密,潮气易于侵入缝隙而产生腐蚀,所 以,构造上要规定螺栓的最大容许间距。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3.施工要求:为便于转动螺栓扳手,就要保证一定的作业空间。所以,施工上要规定螺栓的最 小容许间距。

图3-11 钢板上螺栓的排列 (a) 并列;(b) 错列;(c) 容许间距

根据以上要求,规范规定螺栓的最大和最小容许间距见表3-2。 表3-2螺栓的最大和最小容许间距

名称 位置和方向 外 排 (垂 直 内 力 或 顺 内 力 方 向 ) 中 中心间距 间 排 垂直内力方向 顺内力方向 构件受压力 构件受拉力 沿对角线方向 顺内力方向 中心至构件 边缘距离 垂直 内力 方向 剪切或手工气割边 轧 制 边、自 动 气 割或锯割边 高强度螺栓 其它螺栓 4d 0 或 8 t 最大容许距离 (取两者的较小值) 8d 0 或 12 t 16d 0 或 24 t 12d 0 或 18 t 16d 0 或 24 t —— 2d 0 0 0 0 3d 0 最小容许距离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注: 为螺栓孔径,t 为外层薄板件厚度。 2.钢板边缘与刚性构件(如角钢、槽钢) 相连的螺栓最大间距,可按中间排数值采用。 普通螺栓连接的性能和计算

1.普通螺栓连接的性能 普通螺栓连接按螺栓传力方式,可分为抗剪螺栓连接和抗拉螺栓连接。 抗剪螺栓连接 有五种破坏形式,见图3-12。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1 1 (a) e (b) (c) (d) 1-1 剖面 图 3-12 抗剪螺栓的破坏性式 (e) (a)螺栓杆剪断; (b)孔壁压坏; (c)板被拉断; (d)板端被剪断; (e)螺栓杆弯曲

单个抗剪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为 ⑴ 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N = nv b v π ?d2 4 f vb (3-11) ? ⑵ 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N cb = d ? Σ t ? f cb ⑶ 一个抗剪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应取上面两式算得的较小值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3-12) (3-13)

[ N ]b = min{ N vb , N cb } v 式中

,单剪 n v =1,双 剪 n v =2,四 剪面 n v =4 等; n v ——螺栓 受 剪面数(图 3-13) ∑t ——在 不同受 力 方 向中一 个受力方 向承压 板 件纵厚度的较 小值 。 3-13 图 (b)中双剪面取∑t 为 min{(a+c)或 b};图 3-13(c)中四 剪面取 ∑t 为 min{(a+c+e)或(b+d)}; d——螺栓杆直径;

f vb、f cb ——螺栓的抗剪、承压强度设计值。 (a) 图 3-13 (b) 抗剪螺栓连接的受剪面数

(c) (a) 单 剪 ; (b) 双 剪 ; (c) 四 剪 面

抗拉螺栓连接

对 普 通 螺 栓 连 接 , 规 范 采 用 降 低 螺 栓 强 度 设 计 值 的 方 法 来 考 虑 撬 力 的 影 响, 规 定 普 通 螺 栓 抗 拉 强 度 设 计 值 f t b 取 同 样 钢 号 钢 材 抗 拉 强 度 设 计 值 f 的 倍 (即 f t b = ) 。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Q Pf Pf Q Pf Pf 加劲肋 2N ( a) 图 3-14 抗拉螺栓连接 2N ( b)

单个螺栓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

式中

4 d e、A e ——分别为螺栓杆螺纹处的有效直径和有效面积; N = b t π ? d e2 f t b = Ae f t b (3-14)

f t b ——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螺栓群计算 当螺栓连接处于弹性阶段时,螺栓群中各 螺栓受力并不相等,两端大而中间小(图3-15a); 当螺栓群连接长度l1不太大时,随着外力增加 连接超过弹性变形而进入塑性阶段后,因内力 重分布使各螺栓受力趋于均匀(图3-15b) 。但当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构件的节点处或拼接缝的一侧螺栓很多,且沿 受力方向的连接长度l1过大时,端部的螺栓会 因受力过大而首先发生破坏,随后依次向内逐 排破坏(即所谓解钮扣现象)。因此规范规定 当连接长度l1 大于15d0时,应将螺栓的承载力 乘以折减系数β =-l1/150d0 ,当l1 大于60d0 时,折减系数β取 。因此,当外力通过螺栓 群中心时,可认为所有的螺栓受力相同。 ① 螺栓群在轴心力作用下的抗剪计算 n = N /N bmin 此时应验算板的净截面强度 σ= N /An≤f (3-16) (3-15) ? ② 螺栓群在扭矩作用下的抗剪计算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图3-18 螺栓群受扭矩作用

根据平衡条件得

T T T = N 1T r1 + N 2 r2 + ? ? ? + N n rn 根据螺栓受力大小与其至形心 o 的距离 r 成正比条件得: NT N 1T NT = 2 = ??? = n r1 r2 rn 则

N 1T = T ? r1 = ∑ ri 2 ∑

T ? r1 x i2 + ∑ y i2 N 1Tx = ∑

T ? y1 ; N 1Ty = 2 2 xi + ∑ yi ∑

T ? x1 x i2 + ∑ y i2 (3-17)

受力最大的一个螺栓所承受的剪力 N 1 T 应满足 N 1T ≤ [ N ] b v ③ 螺栓群在扭矩、剪力、轴心力共同作用下的抗剪计算 分别算出扭矩、剪力、轴心力作用下受力最大螺栓的受力,将其分解到x和y两个方向,按下式验算: N1 = (∑ N 1x ) 2 + (∑ N 1 y ) 2 ≤ [ N ]b v (3-18) ④ 螺栓群在轴心力作用下的抗拉计算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n = N / N tb ⑤ 螺栓群在弯矩作用下的抗拉计算 螺栓群在弯矩作用下上部螺栓受拉,因而有 使连接上部分离的趋势,使螺栓群形心下移。 通常假定中和轴在最下排螺栓处,则螺栓的最 大拉力为: (3-19) N 1M = M ? y1 m ∑ y i2 (3-20)

m——螺栓排列的纵向列数,图 3-19 中 m=2; y i ——各螺栓到螺栓群中和轴的距离; y 1 ——受力最大的螺栓到中和轴的距离。

图3-19 弯矩作用下的抗拉螺栓计算

⑥ 螺栓群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的计算 此时连接传递的力有弯矩M = V?e 和剪力V,Nt按式(3-20)计算。

当不设置支托或支托仅起安装作用时 螺栓群受拉力和剪力共同作用, 按下式计算: (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Nv 2 Nt ) + ( b )2 ≤ 1 N vb Nt ( 3-21 ) ( 3-22 )

同时 Nv = V ≤ N cb n 若支托承受剪力,螺栓仅承受弯矩,按式 (3-20) 计算

图3-20 螺栓群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 高强螺栓连接的性能和计算

1.高强螺栓连接的性能 高强螺栓连接按受力特征分为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 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 承受拉力的 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 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 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和承受拉力的 高强螺栓连接。 高强螺栓连接 高强螺栓连接的预拉力 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按材料强度和螺栓有效截面积确定,取 值时考虑①螺栓材料抗力的变异性,引入折减系数;②施加预应力时为补偿预拉力损失超 张拉5%~10%,引入折减系数;③在扭紧螺栓时,扭矩使螺栓产生的剪力将降低螺栓的抗拉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承载力,引入折减系数1/;④钢材由于以抗拉强度为准,引入附加安全系数。故高强度 螺栓预拉力为 P = 式中

0 .9 × 0 .9 × 0 .9 f u ? A e = 0 .608 f u Ae 1 .2 f u — — 螺 栓 材 料 经 热 处 理 后 的 最 低 抗 拉 强 度 , 对 于 级 螺 栓 , f u =830 N/mm2 ;对于 级螺栓,f u =1040 N/mm2 ; A e ——高强度螺栓螺纹处的有效截面积。 规 范 规 定 的 高 强 度 螺 栓 预 拉 力 设 计 值 按 上 式 计 算 , 取 5kN 的 倍 数 , 表 3-3。 并 见

一 个 高 强 度 螺 栓 的 预 拉 力 P(kN) 表 3-3 M24 175 225 M27 230 290 M30 280 355 螺 栓 的 公 称 直 径 (mm) M16 级 级 80 100 M20 125 155 M22 150 190 螺栓的性能等级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摩擦面抗滑移系数

被 连 接 板件 之 间 的 摩 擦 力大 小 , 不仅 和 螺 栓 的 预 拉力 有 关 ,还 与 被 连 接 板 件 材料 及 其 接触 面 的 表 面 处 理有 关。 规 范 规 定 的 高 强度 螺 栓 连接 的摩 擦 面 抗 滑移 系 数 μ 值见表 3-4。 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 μ

连接处构件接触面的处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表 3-4 构 件 的 钢 号 Q345 钢、Q390 钢 Q420 钢 理方法 喷 砂 (丸 ) 喷 砂 (丸 )后 涂 无 机 富 锌 漆 喷 砂 (丸 )后 生 赤 锈 钢丝刷清除浮锈或未经 处理的干净轧制表面

Q235 钢 2.高强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3-23)

N Vb = 0 .9 n f μ P 式中 ——抗力分项系数 γ R 的倒数,即 1/ γ R =1/=; n f ——传力的摩擦面数;

μ ——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 μ ,按表 3-4 采用; P ——一个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按表 3-3 采用。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极限承载力由螺栓杆身抗剪和孔壁承压决定,摩擦力只起延缓滑动 作用,计算方法与普通螺栓相同,见式(3-11)和(3-12)。 (3-11)和(3-12) 3.高强螺栓群的抗剪计算 ① 轴心力作用时 (3-15) (3-23) 螺栓数 按式(3-15)计算,其中N bmin对摩擦型为式(3-23),对承压型用高强度螺栓的抗剪、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构件净截面强度 对于承压型连接,与普通螺栓验算相同;对于摩擦型连接,要考虑摩擦 力的作用,一部分剪力由孔前接触面传递(图3-21)。按规范规定,孔前传力占螺栓传力的50%, 则截面1-1处净截面传力为

N ′ = N ? 0 .5 0 .5 n 1 N × n 1 = N (1 ? ) n n (3-24)

式中: n ——连接一侧的螺栓总数; n 1 ——计算截面上的螺栓数。

有了N′以后,净截面验算按式(3-16)进行。 (3-16) ② 扭矩作用时,及扭矩、剪力、轴心力 共同作用时的抗剪高强度螺栓所受剪力的 计算,其方法与普通螺栓相同,单个螺栓 所受剪力应不超过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 计值。

图3-21 摩擦型高强螺栓孔前传力

4.高强螺栓群的抗拉计算 抗拉承载力设计值 高强度螺栓连接由于螺栓中的预拉力作用,构件间在承受外力作用前 已经有较大的挤压力,高强度螺栓受到外拉力作用时,首先要抵消这种挤压力。分析表明, 当高强度螺栓达到规范规定的承载力时,螺栓杆的拉力仅增大7%左右,可以认为基本不 变。规范规定一个高强度螺栓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 N bt = P ① 受轴心拉力作用时,螺栓数为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3-25) (3-26) n = N / N bt = N / ( P) 心轴线上(图3-22),则受力最大的螺栓应满足 N1M = M y1 / m ∑yi2 内力分布计算。

② 受弯矩作用,当板没有被拉开时,接触面保持紧密贴合,中和轴可以认为在螺栓群的形

(3-27) 对于承受静力荷载的结构,板被拉开并不等于达到承载能力的极限,此时可按图(3-19)所示的 (3-19) 图3-22 高强螺栓受弯连接

5.同时承受剪力和拉力的高强螺栓群连接计算 对于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按下式计算 对于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Nv Nt + ≤1 N vb N tb 式中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3-28)

N v、N t ——受力最大的螺栓承所受的剪力和拉力的设计值; N vb、N tb — — 一 个 高 强 度 螺 栓 抗 剪、抗 拉 承 载 力 设 计 值 ,分 别 按 式( 3-23)

和(3-25)计算。

对于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按下式计算 对于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 ( Nv 2 Nt ) + ( b )2 ≤ 1 N vb Nt ( 3-29 ) ( 3-30 ) Nv = 式中

V ≤ N cb / n N v b、N t b、N c b 与普通螺栓的计算相同,只是用高强螺栓的相应值。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3 钢 结 构 的 连 接 设 计 4 轴心受力构件设计

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和截面形式 轴心受力构件的截面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热轧型钢截面,如图4-1(a)中的工字钢、H型钢、槽钢、角钢、T型钢、圆钢、圆管、方管等;第二种是冷弯薄壁型钢截面,如图4-1(b)中冷弯角钢、槽钢和冷 弯方管等;第三种是用型钢和钢板或钢板和钢板连接而成的组合截面,如图4-1(c)所示的实腹式组合 截面和图4-1(d) 所示的格构式组合截面等。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a) (b) (c) (d) 图 4-1 轴心 受 力 构 件 的 截 面 形 式 (a)热 轧 型 钢 截 面 ; (b)冷 弯 薄 壁 型 钢 截 面 ; (c)实 腹 式 组 合 截 面 ; (d)格 构 式 组 合 截 面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强度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应以净截面的平均应力不超过钢材的屈服强度为准则:

应力-应变关系图

σ= 式中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N ≤ f An (4-1)

N ——轴心力设计值; A n ——构件的净截面面积; f ——钢材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N N N N σ0 (a) σ m a x =3 σ 0 fy (b) 图 4-2 孔 洞 处 截 面 应 力 分 布 (a) 弹 性 状 态 应 力 ; (b)极 限 状 态 应 力

对于高强螺栓的摩擦型连接,计算板件强度时要考虑孔前传力的影响(式3-24)。 (式3 24)

刚度 刚度通过限制构件的长细比λ来实现。 长细比

λ= l0 ≤ [λ ] i (4-2)

式 中 λ — — 构 件 长 细比 ,对 于 仅 承 受静 力 荷 载 的 桁 架 为自 重 产 生 弯 曲 的竖 向 平 面 内的长细比,其它情况为构件最大长细比;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l 0 ——构件的计算长度; i——截面的回转半径; [ λ ]——构件的容许长细比,见表 4-1 和 4-2。

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项次 构件名称 有重级工作制吊车的厂房 1 2 3 桁架的杆件 吊车梁或吊车桁架 以下的柱间支撑 其它拉杆、支撑、系杆等 (张紧的圆钢除外) 250 200 350 一般结构 350 300 400 表 4-1 直接承受动力 荷载的结构 250 —— ——

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受压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项次 构件名称 柱、桁架和天窗架构件 1 柱的缀条、吊车梁或吊车桁架以下的柱间支撑 支撑(吊车梁或吊车桁架以下的柱间支撑除外)

表 4-2 容许长细比

150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2 用以减小受压构件长细比的杆件 200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 实际的压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初弯曲、荷载作用点的初偏心和截面的残余应力,它们对压杆 的承载力有不利的影响。同时,构件两端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约束,使得构件的承载力有所提 高。对于杆端约束,可以用计算长度l0代替构件的几何长度l ,将其等效为两端简支的构件,即 l0=μl, μ 称计算长度系数。典型约束μ的理论值和建议值见表4-3。对于初弯曲、初偏心和残余 应力的影响,考虑到材料的弹塑性性能,用数值积分法求得构件的极限强度Nu,相应的稳定系数

=Nu/(Afy)。按照概率统计理论,影响柱承载力的几个不利因素,其最大值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是极

小的。理论分析表明,考虑初弯曲和残余应力两个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比较合理,初偏心不必另行 考虑。初弯曲的矢高取构件长度的千分之一,残余应力根据截面的加工条件确定。轴心受压构件 应按下式计算整体稳定: p76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N ≤ f ?A A ——构件的毛截面面积;

(4-3)

式中 N——轴心受压构件的压力设计值;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

各类钢构件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和大小有很大差异,其影响又随构件屈 曲方向不同而不同,初弯曲的影响也与截面形式和屈曲方向有关,因此当构件的 长细比λ=l0/i=μl/i(i 为截面回转半径 i = I / A )相同时,其承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 可以根据设计中常用的不同截面形式和不同的加工条件,按极限强度理论得到考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235 虑初弯曲和残余应力影响的一系列曲线,即无量刚化的? ? λ ( λ = λ / π f y /E )

曲线。图 4-3 的两条虚线表示这一系列柱曲线变动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为了便于 在设计中使用,必须适当归并为代表曲线。如果用一条曲线,则变异系数太大, 必然降低轴心受压构件的可靠度。因此,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以多条柱曲线来代 表不同的构件分类。 GB 根据重庆建筑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的研究成果,认为取 。其中 a、c、d 曲线所包含的截面及对应 a、b、c、d 四条曲线较为合理(图 4-3) 轴已示于图中,除此之外的截面和对应轴均属曲线 b。曲线 a 包括两种截面情况, 因残余应力影响最小,其稳定承载力最高;曲线 c 较低,是由于残余应力影响较 大;曲线 d 最低,主要是由于厚板或特厚板残余应力较大,且处于最不利屈曲方 向的缘故。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图4-3 GB的柱曲线

为便于计算,规范根据构件的长细比、钢材屈服强度和截面分类编制了计算表格。 另外,稳定系数?值可以用Perry公式: = 2 1 1 1 + (1 + ε 0 ) / λ 2 ? 1 + (1 + ε 0 ) / λ 2 ? 1 / λ 2 2 4 [ ] [ ] 按 柱 极 限 强 度 理 论 确 定 压 杆 的 极 限 承 载 力 后 反 算 出 的 ε0 值 实 质 是 考 虑 了 初 弯 曲、残余应力等综合因素的等效缺陷。对于规范采用的四条柱曲线, ε 0 的取值为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当 λ > 时( λ > 20 235 / f y ) a 类截面: ε 0 = λ ? b 类截面: ε 0 = λ ? c 类截面: ε 0 = λ ? ( λ ≤ 时)

ε 0 = λ + ( λ > 时) d 类截面: ε 0 = λ ? ( λ ≤ 时) ε 0 = λ + ( λ > 时)

当 λ ≤ 时( λ > 20 235 / f y ) ,Perry 公 式 不 再 适 用 ,可 以 直 接 由 下 式 求得 稳定系数 ? 的值

= 1 ? α1λ 2 系 数 α 1 对 a 类 截 面 为 ,对 b 类 截 面 为 ,对 c 类 截 面 为 ,对 d 类 截 面 为 。 式中 λ = λ π

fy E ——正则化长细比。

构件长细比根据构件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采用绕主轴弯曲的长细比或构件发 生弯扭失稳时的换算长细比,取其较 大值: (1)截面为双轴对称或极对称的构件 λ x = l0 x / i x λ y = l0 y / i y (4-4)

式中 l 0x、l 0y ——分别为构件对主轴 x 和 y 轴的计算长度; i x、i y ——分别为构件截面对 x 和 y 轴的回转半径。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对 双 轴 对 称 十 字 形 截 面 构 件 ,规 范 规 定 λx 和 λ y 不 得 小 于 /t( b/t 为 悬 伸 板 件 宽厚比) 。此时,构件不会发生扭转屈曲。 (2)截面为单轴对称的构件 单轴对称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由于剪心和形心不重合,在绕对称轴 y 弯曲时伴 随 着 扭 转 产 生 , 发 生 弯 扭 失 稳。 因 此 对 于 这 类 构 件 , 绕 非 对 称 轴 弯 曲 失 稳 时 的 长 细 比 λ x 仍 用 式( 4-4) 计 算 ,绕 对 称 轴 失 稳 时 要 用 计 及 扭 转 效 应 的 换 算 长 细 比 λ yz 代替 λ y 。 1 λ yz = 2 λ2 + λ2 + z ? y ? ( ) (λ 2 y +λ 2 2 z ) 2 2 ? 4λ2 λ2 1 ? e0 i0 ? y z ? ? ( ) 1 2 (4-5) (4-6)

2 λ2 = i02 A (I t / + I ω / lω ) z 2 2 2 2 i0 = e0 + ix + i y 式中 e 0 ——截面形心至剪心距离; i 0 ——截面对剪心的极回转半径;

λ y ——构件对对称轴的长细比; λ z ——扭转屈曲的换算长细比;

I t ——毛截面抗扭惯性矩; I ω ——毛截面扇性惯性矩,对 T 形截面、十字形截面和角形截面 I ω ≈0;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A——毛截面面积; l ω ——扭转屈曲的计算长度,l ω = μ ω l。 ( 3)无 任 何 对 称 轴 且 不 是 极 对 称 的 截 面( 单 面 连 接 的 不 等 肢 角 钢 除 外 )不 宜 用 作 轴心压杆。对单面连接的单角钢轴心受压构件,考虑折减系数后,不再考虑弯扭 效应;当槽形截面用于格构式构件的分肢,计算分肢绕对称轴 y 轴的稳定时,不 必考虑扭转效应,直接用 λ y 查稳定系数 ? y 。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 对于局部屈曲问题,通常有两种考虑方法:一是不允许板件屈曲先于构件整体屈曲,目前一 般钢结构的规定就是不允许局部屈曲先于整体屈曲来限制板件宽厚比。另一种做法是允许板件先 于整体屈曲,采用有效截面的概念来考虑局部屈曲对构件承载力的不利影响,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的腹板就是这样考虑的。这里板件宽厚比的规定是基于局部屈曲不先于整体屈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曲考虑的,根据板件的临界应力和构件的临界应力相等的原则即可确定板件的宽厚比。经分析并 简化可得到工形截面和H形截面的板件的宽厚比:

(1) 翼缘宽厚比

b / t ≤ (10 + λ ) 235 / f y (4-7)

式 中 λ 取 构 件 两 方 向 长 细 比 的 较 大 值 。当 λ <30 时 ,取 λ = 30;当 λ > 100 时 ,取

λ =100。

(2)腹板高厚比

h0 / t w ≤ (25 + λ ) 235 / f y (4-8a)

式 中 h 0 和 t w 分 别 为 腹 板 的 高 度 和 厚 度 , λ 取 构 件 两 方 向 长 细 比 的 较 大 值。当 λ < 30 时,取 λ =30;当 λ >100 时,取 λ =100。

( 3) 对 热 轧 剖 分 T 型 钢 截 面 和 焊 接 T 型 钢 截 面 , 翼 缘 的 宽 厚 比 限 值 同 工 字 钢 或 H 型钢,为式( 4-7) ,腹板的高厚比限值分别为式(4-8b)和(4-8c) : 热轧剖分 T 型钢截面: 焊接 T 型钢截面: 式中 λ 的取值同式(4-8a) 。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h0 / t w ≤ (15 + λ ) 235 / f y h0 / t w ≤ (13 + λ ) 235 / f y (4-8b) (4-8c)

( 4)对 箱 形 截 面 中 的 板 件 (包 括 双 层 翼 缘 板 的 外 层 板 )其 宽 厚 比 限 值 偏 于 安 全 地 取

40 235 / f y ,不与构件长细比发生关系。

( 5)对 圆 管 截 面 是 根 据 管 壁 的 局 部 屈 曲 不 先 于 构 件 的 整 体 屈 曲 确 定 ,考 虑 材 料 的 弹塑性和管壁缺陷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出其径厚比限值为 D / t ≤ 100 × 235 / f y (4-9)

【例题4-1 】某焊接工字形截面柱,截面几何尺寸如图4-4所示。柱的上、下端均为铰接, 柱高,承受的轴心压力设计值为1000kN,钢材为Q235,翼缘为火焰切割边,焊条为 E43系列,手工焊。试验算该柱是否安全。

解:已知 l x = l y =,f=215N/mm2 。 计算截面特性: A=2×25×1+22×= , I x =2×25×1× 2 +×22 3 /12= , N 4200 I y =2×1×25 /12= ,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3 4 10 x 250 6 10 y i x = I x / A = , i y = I y / A = 。

验算整体稳定、刚度和局部稳定性 240 λ x = l x /i x =420/=

N 图 4-4 例 题 4-1 取 截面 对 x 轴和 y 轴为 b 类, 稳定 系数表可得 , x =, y =, ? = ? y =, 查 ? ? σ= N 1000 = × 10 = N/mm 2

共同组成,如图 4-6(b),一般用单角钢做缀条。缀板由钢板组成,如图 4-6(c)。 构 件 的 截 面 上 与 肢 件 腹 板 相 交 的 轴 线 称 为 实 轴 ,如 图 4-5(a)、(b)、(c)的 y 轴, 与 缀 材 平 面 相 垂 直 的 轴 称 为 虚 轴 ,如 图 4-5(a)、(b)、(c)的 x 轴 和 4-5(d)的 x、y 轴。 x y y y x y y x y y x y x (a) x (b) x (c) x (d) 图 4-5 格 构 式 轴心 压 杆 截 面 形 式 l1 l1 (b) 图 4-6 格 构 式 轴 心 压 杆 组 成 l1 (c)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a) (2)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虚轴失稳的换算长细比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实轴的计算与实腹式构件相同,但绕虚轴的计算不同,绕虚轴屈曲时 的稳定承载力比相同长细比的实腹式构件低。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在发生整体弯曲后,构件中产生的剪力很小,而其抗剪刚度很大,因 此横向剪力产生的附加变形很微小,对构件临界荷载的降低不到1%,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格 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虚轴失稳时的剪力要由较弱的缀材承担,剪切变形较大,产生较大的 附加变形,对构件临界荷载的降低不能忽略。经理论分析,可以用换算长细比λ0x代替对x轴的 长细比λx来考虑剪切变形对临界荷载的影响。对于双肢格构式构件,换算长细比为 l 缀条构件

λ0 x = λ2 + 27 A / A1x x 缀板构件

2 λ0 x = λ2 + λ1 x (4-10) (4-11)

式中 λ x ——整个构件对虚轴(x 轴)的长细比; A ——整个构件的毛截面面积; 4 轴 心 受 力 构 件 设 计

A 1x ——构件截面中垂直于 x 轴各斜缀条的毛截面面积之和;

λ 1 ——单肢 对于 平 行 于 虚轴 的形 心轴 的 长 细比 ,计 算长 度焊 接时 取缀 板净 距(图

,当用螺栓或铆钉连接时取缀板边缘螺栓中心线之间距离。 4-6 中之 l 1 )

5 受弯构件设计

梁的类型和应用 钢 梁 主 要 用 以 承 受 横 向 荷 载 ,在 建 筑 结 构 中 应 用 非 常 广 泛 ,常 见 的 有 楼 盖 梁、吊车梁、工作平台梁、墙架梁、檩条、桥梁等。 钢梁分为型钢梁和组合梁两大类。如图 5-1 所示。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a) (b) (c) (d) (e) (f) (g) (h) (i) 图 5-1 梁 的 截 面 形 式

(j) (k) 为 了 更 好 发 挥 材 料 的 性 能 , 可 以 作 成 截 面 沿 梁 长 度 方 向 变 化 的 变 截 面 梁。 常 用 的 有 楔 形 梁, 如 图 5-2。 对 于 简 支 梁 , 可 以 在 支 座 附 近 降 低 截 面 高 度 , 除 节 约 材 料 外 ,还 可 节 省 净 空 ,已 广 泛 地 应 用 于 大 跨 度 吊 车 梁 中( 图 5-3) 。另 外 ,还 可 以 做 成改变翼缘板的宽度或厚度的变截面梁。

≥ h/2 1 1? ? ~ ?l ?6 5? l 图 5-2 楔 形 梁 图 5-3 变 截面 高 度 吊车 梁

根 据 梁 的 支 承 情 况 , 可 把 梁 分 为 简 支 梁、悬 臂 梁 和 连 续 梁 。 按 受 力 情 况 的 不 同,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可以分为单向受弯梁和双向受弯梁。 如吊车梁、檩条等。

梁的强度和刚度 为了确保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梁在设计时既要考虑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 又要考虑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前者包括强度、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三个方面, 用的是荷载设计值;后者指梁应有一定的抗弯刚度,即在荷载标准值的作用下, 梁的最大挠度不超过规范容许值。 h 梁的 强度 (1) 梁的正应力 梁在 纯弯 曲 时的 弯 矩 — 挠 度 曲 线 与 材料 拉 伸 试 验 的 应 力 — 应变 曲 线 类 似 ,屈 服点 也相差 不多 ,分 析 时 可采用 理想 弹 塑 性模 型 ,在 荷载作 用 下 大致 可以 分为四 个工作阶段。以工字形截面为例说明如下: fy y σ ≤f y fy fy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x x y (a) (b) 图 5-4 梁的 正 应力 分布 (c) (d) 弹性工作阶段,梁的最大弯矩为 M e =Wn f y 塑性工作阶段,梁的塑性铰弯矩为 M p =Wpn f y Wpn =S 1n +S 2n (5-2) (5-3) (5-1)

由 式 ( 5-1) 和 ( 5-2) 可 知 , 梁 的 塑 性 铰 弯 矩 M p 与 弹 性 阶 段 最 大 弯 矩 M e 的 比 值 与 材 料 的 强 度 无 关 , 而 只 与 截 面 的 几 何 性 质 有 关 。 令 F=W pn /W n 称 为 截 面 的 形 状 系 数。当 截 面 无 削 弱 时,对 矩 形 截 面 ,F=;圆 形 截 面 ,F=;圆 管 截 面 , F=;工字形截面(对强轴) ,F=~。 为避免梁有过大的非弹性变形,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梁,允 许 考 虑 截 面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塑 性 发 展 , 用 截 面 的 塑 性 发 展 系 数 γx 和 γy 代 替 截 面 的 形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状系数 F。对于常用的工字形截面,绕强轴γ x=,绕弱轴γ y = 规范规定梁的正应力设计公式为 单向受弯时 σ= 双向受弯时

Mx ≤ f γ xWnx (5-4)

σ= 式中

My Mx + ≤ f γ xWnx γ yWny (5-5) Mx、My — — 同 一 截 面 梁 在 最 大 刚 度 平 面 内 ( x 轴 ) 和 最 小 刚 度 平 面 内 ( y 轴)的弯矩; W nx、W ny ——对 x 轴和 y 轴的净截面模量; f——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若梁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则以上两式中不考虑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即γ x=γ y =。

(2) 梁的剪应力 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梁在受弯的同时又承受剪力。对于工字形截面和槽形截 面,其最大剪应力在腹板上,其计算公式为

τ= (3)局部压应力 a VS ≤ fv Itw (5-6)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hy hR hy lz h0 tw lz lz tw hy a1 a lz (a) 图 5-5 局 部 压 应 力 (b) σc 当 梁 的 翼 缘 承 受 较 大 的 固 定 集 中 荷 载 包 括 支 座 ) 又 未 设 支 承 加 劲 肋 [图 5-5 ( 而 ( a) ]或 受 有 移 动 的 集 中 荷 载 ( 如 吊 车 轮 压 ) [图 5-5( b) ]时 , 应 计 算 腹 板 高 度 边 缘 的 局 部 承 压 强 度。 假 定 集 中 荷 载 从 作 用 处 在 h y 高 度 范 围 内 以 1: 扩 散 ,在 h R 高 度 范 围 内 以 1:1 扩 散 , 均 匀 分 布 于 腹 板 高 度 计 算 边 缘。 这 样 得 到 的 σc 与理论 的局部压力的最大值十分接近。局部承压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σc = ψF t wl z ≤ f (5-7) 式中

F——集中荷载,对动力荷载应乘以动力系数;

ψ — — 集 中 荷 载 增 大 系 数 , 对 重 级 工 作 制 吊 车 轮 压 , ψ =; 对 其 它 荷 载, ψ =;

lz — — 集 中 荷 载 在 腹 板 计 算 高 度 处 的 假 定 分 布 长 度 , 对 跨 中 集 中 荷 载 , l z =a+5h y +2h R ;梁端支反力, l z =a+ y +a 1 ; a— — 集 中 荷 载 沿 跨 度 方 向 的 支 承 长 度,对 吊 车 轮 压 ,无 资 料 时 可 取 50mm; h y ——自梁顶至腹板计算高度处的距离;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h R ——轨道高度,梁顶无轨道时取 h R =0; a 1 ——梁端至支座板外边缘的距离,取值不得大于 h y 。 当 计 算 不 能 满 足 时 , 对 承 受 固 定 集 中 荷 载 处 或 支 座 处, 可 通 过 设 置 横 向 加 劲 肋 予 以 加 强 ,也 可 修 改 截 面 尺 寸 ;当 承 受 移 动 集 中 荷 载 时 ,则 只 能 修 改 截 面 尺 寸 。

(4)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强度计算 当腹板计算高度处同时承受较大的正应力、剪应力或局部压应力时,需计算 该处的折算应力

σ 2 + σ c2 ? σσ c + 3τ 2 ≤ β1 f 式中

(5-8)

σ、τ、σ c — — 腹 板 计 算 高 度 处 同 一 点 的 弯 曲 正 应 力、剪 应 力 和 局 部 压 应 力 , σ=(M x /W nx )×(h 0 /h) ,以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β 1 — — 局 部 承 压 强 度 设 计 值 增 大 系 数 , 当 σ与 σ c 同 号 或 σ c =0 时 ,

β 1 =,当 σ与 σ c 异号时取 β 1 =。

梁的刚 度 梁的 刚度 指 梁 在 使 用荷 载下 的挠 度 ,属 正 常 使 用 极 限 状 态 。在 荷 载 标 准 值的 作用下,梁的挠度不应超过规范容许值 v ≤ [v] 式中 v——由荷载标准值(不考虑动力系数)求得的梁的最大挠度; [v]——规范容许挠度,见表 5-2。

梁 的容 许 挠度 项次 构 件类 别 吊 车 梁 和 吊 车 桁 架( 按 自 重 和 起 重 量 最 大 的 一 台 吊 车 计 算 挠 度 ) ( 1) 手动 吊车 和单 梁吊 车 (含 悬挂 吊车 ) 1 ( 2) 轻级 工作 制桥 式吊 车 ( 3) 中级 工作 制桥 式吊 车 ( 4) 重级 工作 制桥 式吊 车 2 3 手 动或 电动 葫芦 的 轨道 梁 有 重轨 (重 量等 于 或大 于 38kg/m)轨 道的 工 作平 台梁 有 轻轨 (重 量等 于 或小 于 24kg/m)轨 道的 工 作平 台梁 屋 (楼 )盖 或桁 架 ,工 作平 台梁 (第 3 项除 外 )和 平台 板 ( 1) 主梁 或桁 架( 包括 设 有悬 挂起 重设 备 的梁 和桁 架) ( 2) 抹灰 顶棚 的次 梁 ( 3) 除( 1) ( 2) 款外 的 其它 梁( 包括 楼 梯梁)、4 ( 4) 屋盖 檩条 支承 无 积灰 的瓦 楞铁 和 石棉 瓦屋 面者 支承 压 型金 属板、有 积 灰的 瓦楞 铁和 石棉 瓦 屋面 者 支承 其 它屋 面材 料者 ( 5) 平台 板 l/150 l/200 l/200 l/150 l/400 l/250 l/250 l/500 l/350 l/300 l/500 l/800 l/1000 l/1200 l/400 l/600 l/400 [v T ] 表 5-2 挠度 容许 值 [v Q ] (5-9)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梁的整体稳定 (1)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在 一 个 主 轴 平 面 内 弯 曲 的 梁 , 为 了 更 有 效 地 发 挥 材 料 的 作 用, 经 常 设 计 得 窄 而 高。 如 果 没 有 足 够 的 侧 向 支 承, 在 弯 矩 达 到 临 界 值 M cr 时 , 梁 就 会 发 生 整 体 的 弯扭失稳破坏而非强度破坏。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简支梁在纯弯曲作用下的临界 弯矩为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M cr = π 2 EI y l2 Iω GI t l 2 + I y π 2 EI y (5-10)

在 修 订 规 范 时 , 为 了 简 化 计 算 , 引 入 I t =At 1 2 /3 及 I ω =I y h 2 /4 , 并 以 E=N/mm 2 和 E/G= 代入式( 5-10) ,可得临界弯矩为 M cr = × 105 λ2 y λ y t1 ? Ah 1 + ? ? ? ? ? ? 2 (N ? mm ) (5-11)

临界应力 σ cr =M cr /Wx ,W x 为按受压翼缘确定的毛截面模量。 在上述情况下,若保证梁不丧失整体稳定,应使受压翼缘的最大应力小于临 界应力 σ cr 除以抗力分项系数 γ R ,即 M x σ cr ≤ Wx γR 令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 b 为

(5-12) b = σ cr fy (5-13)

梁的整体稳定计算公式为 Mx ≤ f ?bWx 由式(5-13)可得整体稳定系数的近似值为

(5-14)

λ yt1 ? 235 4320 Ah 1+ ? ?b = 2 ? ? ? ? f ? λ y Wx ? ? y 2 (5-15)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当 梁 上 承 受 其 它 形 式 荷 载 时 , 先 求 出 梁 的 临 界 弯 矩 , 并 可 由 式 ( 5-13) 算 得 稳 定 系 数 ? b ,但 这 样 很 烦 琐。通 过 选 取 较 多 的 常 用 截 面 尺 寸 ,进 行 电 算 和 数 理 统 计 分 析 ,得 出 了 不 同 荷 载 作 用 下 的 稳 定 系 数 与 纯 弯 时 的 稳 定 系 数 的 比 值 为 βb 。同 时为了适用于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简支梁的情况,梁 整体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2 ? ? ? λ y t1 ? 4320 Ah ? 235 ? + ηb ? ?b = β b 2 ? 1+ ? ? 4 .4 h ? ? fy λ y Wx ? ? ? ? ? βb ——梁整体稳定的等效弯矩系数; ηb ——截面不对称影响系数;

(5-16)

式中

加强受压翼缘工字形截面, ηb = (2α b ? 1) ; 加强受拉翼缘工字形截面, ηb = 2α b ? 1 。

双轴对称截面, ηb = 0 ;

αb = I1 —— I1 和 I 2 分别为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对 y 轴的惯性矩。 I1 + I 2 上述的稳定系数计算公式是按弹性分析导出的。考虑残余应力影响及弹塑性 ′ 性能,当算得的稳定系数 ? b > 时,需按下式进行修正,以 ? b 代替 ? b :

′ ?b = ? / ?b ≤ (2)整体稳定系数 ? b 的近似计算

(5-17)

对 于 均 匀 受 弯( 纯 弯 曲 )构 件 ,当 λ y ≤ 120 235 f y 时, ? b 可 按 下 列 近 似 公 式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计算: 工字形截面(含 H 型钢) 双轴对称时 b = ? 单轴对称时

λ2 y 235 fy (5-18)

λ2 f W1x y ? ? y ? b = ? (2α b + )Ah 235 式中 W 1x 为截面最大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截面模量。

(5-19)

式( 5-18)~( 5-19)中 的 ? b 值 已 经 考 虑 了 非 弹 性 屈 曲 问 题 ,因 此 ,当 算 得 的 ′ ? b > 时不能再换算成 ? b 。当 ? b > 时取 ? b =。

(3)梁整体稳定性的保证 实际工程中的梁与其它构件相互连接,有利于阻止其侧向失稳。符合下列情 况之一时,不用计算梁的整体稳定性: ① 有刚性铺板密铺在梁受压翼缘并有可靠连接能阻止受压翼缘侧向位移时; ② 等 截 面 H 型 钢 或 工 字 形 截 面 简 支 梁 的 受 压 翼 缘 自 由 长 度 l 1 与其宽 度 b 1 之 比不超过表 5-3 所规定的限值时;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等 截 面 H 型 钢 或 工 字形 截 面 简 支 梁 不 需 要 计 算 整体 稳 定 的 l 1 /b 1 限 值 跨 中 无 侧 向 支 承, 荷 载 作 用 在 上翼缘 下 翼缘 跨 中 受 压 翼缘 有 侧 向 支 承 , 不 论 荷 载 作用 在 何 处 表 5-3 13 235 / f y 20 235 / f y 16 235 / f y 注 : l1 为 梁 受 压 翼 缘 自 由 长 度 : 对 跨 中 无 侧 向 支 承 点 的 梁 为 其 跨 度 ; 对 跨 中 有 侧 向 支 承 点 的 梁 ,为 受 压 翼 缘 侧 向 支 承 点 间 的 距 离 梁 支 座 处 视 为 有 侧 向 支 承 点 ) b 1 为 受 压 翼 缘 宽 度 。 ( 。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条件是建立在梁支座不产生扭转的前提下的,因此在构造上 要保证支座处梁上翼缘有可靠的侧向支点,对于高度不大的梁,也可以在靠近支 座处设置支撑加劲肋来阻止梁端扭转。 梁的局部稳定和腹板加劲肋计算 如果 设计 不 适 当 , 组成 梁的 板件 在 压 应 力 或剪 应力 作用 下,可 能 会发 生 局部

屈 曲问题 。轧制 型钢 梁 因 板件宽 厚比较 小, 都 能 满足局 部稳定 要求 , 不 必计算 。 冷 弯薄壁 型钢梁 允许 板 件 屈曲, 采用有 效截 面 计 算,以 考虑板 件局 部 截 面因屈 曲 退 出工作 对梁承 载能 力 的 影响, 可按《 冷弯 薄 壁 型钢结 构技术 规范 》 进 行计算 。 这里只分析一般钢结构的组合梁的局部稳定问题。 (1)受压翼缘的局部稳定 梁的 翼缘 板 远 离 截 面形 心, 强度 一 般 能 得 到充 分利 用。 若 翼缘 板 发生 局部屈 曲 ,梁很 快就会 丧失 继 续 承载的 能力。 因此 , 规 范采用 限制板 件宽 厚 比 的方法 ,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防止翼缘板的屈曲: b 235 ≤ 13 t fy 式中

(5-23)

b——梁 受压翼 缘 自由外 伸宽度 :对 焊接 构件,取腹板 边 至 翼缘 板(肢)边 缘的距离;对轧制构件,取内圆弧起点至翼缘板(肢)边缘距离。 式(5-23)可 以考虑 截 面 发展 部分塑 性。若 为 弹性 设计[即式( 5-4)和( 5-5)

中取 γ x =],则 b/t 可以放宽为 P75 b 235 ≤ 15 t fy 对于箱形截面梁两腹板中间的部分(图 5-6) ,其宽厚比为

(5-24)

b0 235 ≤ 40 t fy (5-25)

(2)腹板的局部稳定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吊车梁及类似构件和其它不考虑屈曲后强度的组合 梁,腹板的局部稳定可以通过配置加劲肋来保证;对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 力荷载的组合梁,宜考虑腹板的屈曲后强度,按规范规定计算其抗弯和抗剪承载 力。这里只介绍不考虑屈曲后强度的梁腹板的局部稳定问题。 组 合 梁 腹 板 的 加 劲 肋 主 要 分 为 横 向、纵 向、短 加 劲 肋 和 支 承 加 劲 肋 几 种 情 况 , 如图 5-7 所示。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2 h1 Ⅰ Ⅱ 1 1 tw a h2 h0 h h tw h0 1 a (a) a1 Ⅰ h0 h (b) a1 Ⅰ 3 1 Ⅱ a1 Ⅰ 2 h2 h1 h0 h Ⅱ 1 2 h2 a h1 Ⅰ a (c) 图 5-7 加 劲 肋 配 置 (d) 组合梁腹板在配置加劲肋之后,腹板被分成了不同的区段,各区段的受力不 同。对简支梁而言,靠近梁端部的区段主要受剪力作用,跨中区段主要受正应力 作 用 , 其 它 区 段 则 受 正 应 力 和 剪 应 力 的 联 合 作 用。 对 于 受 有 集 中 荷 载 的 区 段 ,还 承受局部压应力作用。 组合梁腹板配置加劲肋的规定 ① 当 h0 / t w ≤ 80 235 / f y 时 ,对 有 局 部 压 应 力( σ c ≠0)的 梁 ,应 按 构 造 配 置 横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向加劲肋。对无局部压应力( σc =0)的梁,可不配置加劲肋。 ② 当 h0 / t w > 80 235 / f y 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并满足局部稳定计算要求。 ③ 当 h0 / t w > 170 235 / f y ( 受 压 翼 缘 扭 转 受 到 约 束 , 如 连 有 刚 性 铺 板、制 动 板 或 焊 有 钢 轨 时 ) 或 h0 / t w > 150 235 / f y ( 受 压 翼 缘 扭 转 未 受 到 约 束 时 ) 或 按 计 , 算需要,应在弯曲压应力较大区格的受压区增加配置纵向加劲肋。当局部压应力 很大时,必要时尚应在受压区配置短加劲肋。 任何情况下,h 0 /t w 均不应超过 250 235 / f y 。 此 处 h 0 为 腹 板 计 算 高 度 [对 单 轴 对 称 梁, 第 ③ 条 中 的 h 0 应 取 为 腹 板 受 压 区 高 度 h c 的 2 倍],t w 为腹板的厚度。 ④ 梁的支座处和上翼缘受有较大固定集中荷载处,宜设置支承加劲肋

【 例 题 5-2】 图 5-8 a) 示 工 作 平 台 的 普 通 工 字 钢 简 支 次 梁 , 面 为 工 32a, ( 所 截 抹 灰 顶 棚 , 度 为 , 受 的 静 力 荷 载 标 准 值 为 : 载 2kN/m 2 , 载 /m 2 。 跨 承 恒 活 钢 材 为 Q235, 台 上 有 刚 性 铺 板 , 保 证 次 梁 整 体 稳 定 。 算 次 梁 是 否 满 足 要 求 。 平 可 验 解 : 梁 的 计 算 简 图 如 图 5-8 b) 示 。 据 建 筑 结 构 荷 载 规 范 》 GB) 次 ( 所 根 《 ( 的 规 定 , 其 最 不 利 组 合 为 活 载 起 控 制 作 用 , 取 恒 载 分 项 系 数 γ G =, 活 载 分 项 系 数 γ Q =。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q A B 4×=10m 4×=10m (b) (a) 图 5-8 例 题 5-2 图

(a) 某 工 作 平 台 主 次 梁 布 置 ; (b)次 梁 计 算 简 图

次梁上的线荷载标准值为 q k =×(2+)=/m 线荷载设计值为 q d =×(×2+×)=/m 跨中最大弯矩为 M max =1/8×q d ×l 2 =1/8×× 2 = · m 支座处的最大剪力为 V=1/2×q d ×l=1/2××= 工 32a 单 位 长 度 的 质 量 为 /m, 的 自 重 为 ×=517 N/m,x =cm 4 , 梁 I W x =692cm 3 ,I x /S k =,t w=。

次梁自重产生的弯矩为 M g =×517× 2 /8×10 -3 = · m 次梁自重产生的剪力为 V g =×517×/2×10 -3 = 则弯曲正应力为

σ=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Mx + = × 103 = ≤ f = 215 N/mm 2 γ xWnx × 692 VS + = × 10 = ≤ f v = 125N/mm 2 It w × 支座处最大剪应力为

τ= 跨中最大挠度为: 全部荷载作用下

5 qT l 4 5 ( + ) × l vT = ? = ? =

5 ql 4 5 × × 7500 4 l vQ = ? = ? =

【例题 5-3】 按照例题 5-2 的条件和 结果,验 算 图 5-9(b)所示主 梁 截面 是 否满足要求。主梁为两端简支梁,钢材为 Q235,焊条为 E43 系列,手工焊。 解:

1、主梁承受的荷载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 5-9(a)所示。两侧的次梁对主梁产生的压力为 2×+2×=,梁端的次梁压力取中间次梁的一半。

y - 800×8 - 240×14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x x 4×2500= (a) 图 5-9 主 梁计 算 简 图 y 240 14 -240×14 (b) 主梁的支座反力为 R=2×= 梁的最大弯矩为 M=(-)×5-×= · m

2、计算截面特性。A= 2 ,I x =cm 4 ,W x = 3 。 2 -6 主 梁 的 自 重 为 ×10 ×7850×10 ×=/m=/m。 式 中 的

为考虑主梁加劲肋的增大系数。 考虑主梁自重后的弯矩设计值为 M=+××10 2 /8=+= kN · m 考虑主梁自重后的支座反力设计值为 R=+××10/2=+= kN

3、强度校核

M × 106 = =

R × 103 = × =

5 受 弯 构 件 设 计

面折算应力无须验算。

4、次梁 上有 刚性铺 板 , 次 梁稳 定得到 了 保证, 可以 作为 主梁 的 侧 向支 承点 。 此时由于 l 1 /b 1 =2500/240=

5、刚度验算 次梁传来的全部荷载标准值 F T =(+)×= kN,故

5 × × 4 19 × 3 × × 10 3 × 3 vT = + 384 × × × 10 4 1152 × × × 10 4 = + =

6、局部稳定

19 × 3 × × 10 3 × =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应用和破坏形式 (1) 拉弯构件 同 时 承 受 轴 线 拉 力 和 弯 矩 作 用 的 构 件 称 为 拉 弯 构 件。 如 图 6-1( a) 所 示 的 偏 心 受 拉 的 构 件 和 图 6-1( b) 的 有 横 向 荷 载 作 用 的 拉 杆 。 如 桁 架 下 弦 为 轴 心 拉 杆, 但若存在非节点横向力,则为拉弯构件。在钢结构中拉弯构件的应用较少。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在轴线拉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下,拉弯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截面出现 塑 性 铰 。但 对 于 格 构 式 拉 弯 构 件 或 冷 弯 薄 壁 型 钢 拉 弯 构 件, 截 面 边 缘 受 力 最 大 纤 维开始屈服就基本上达到了强度的极限。 (2) 压弯构件 同 时 承 受 轴 线 压 力 和 弯 矩 作 用 的 构 件 称 为 压 弯 构 件。如 图 6-2( a)所 示 的 偏 心 受 压 的 构 件 和 图 6-2( b)的 有 横 向 荷 载 作 用 的 压 杆。在 钢 结 构 中 压 弯 构 件 的 应 用 十 分 广 泛 , 如 厂 房 的 框 架 柱, 高 层 建 筑 的 框 架 柱 [图 6-2( c) ], 海 洋 平 台 的 支 柱 和 受有节间荷载的桁架上弦等。 N e e P P H MA N N N N N P q N N N MB H N (a) (b) (a) (b) 图6-2 压弯构件 (c) 图6-1 拉弯构件

对于压弯构件,如果承受的弯矩不大,而轴心压力很大,其截面形式和一般 轴 心 压 杆 相 同 。 如 果 弯 矩 相 对 较 大 , 除 采 用 截 面 高 度 较 大 的 双 轴 对 称 截 面 外, 还 经 常 采 用 图 6-3 所 示 的 单 轴 对 称 截 面。 单 轴 对 称 截 面 有 实 腹 式 和 格 构 式 两 种, 如 图 6-3(a) (b)、,在受压较大的一侧分布着更多的材料。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a) (b) 图 6-3 压弯 构 件 的 单 轴 对 称 截 面 形 式

(a)实 腹 式 截 面 ; (b)格 构 式 截 面

压弯构件的整体破坏有三种形式:一是当杆端弯矩很大或截面局部有严重削 弱时的强度破坏;二是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弯曲失稳破坏,属极值点失稳问题;三 是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曲扭转破坏,属分岔失稳问题。另外,由于组成构件的板 件有一部分受压,还存在着局部稳定问题。

拉弯、压弯构件的 强度 承受 静 力 荷 载 的 实 腹 式 拉弯 和 压 弯 构 件 , 在轴 力 和 弯 矩 的 共 同 作 用下 , 受 力 最不利截面出现塑性铰即达到构件的强度极限状态。 在轴 力 N 和 弯矩 M 的作 用 下 ,矩 形 截面 的 应 力 发展 过 程 如 图 6-4 所 示 。当 构 件截面出现塑性铰时[图 6-4(e)],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h x N = ∫A σdA = μbhf y h ? μh ? bh 2 ? h ? μh ?? M = ∫A σydA = b? μh + fy = 1? μ2 fy ?? ? 2 ? 4 ? 2 ?? ( ) y N/A M·y/I x σ m ax fy fy fy fy h- μ h 2 y b σmin ( a) ( b) ( c) ( d) fy ( e)

图 6-4 压 弯构 件截 面应 力 的发 展过 程 h- μ h 2 μh x 在上面两 式中,注 意到 A=bh,W P =bh 2 /4,消去 μ ,得到 N 和 M 的相 关 关 系为

N ? ? Af ? y ? + M =1 ? W f p y ? 2 (6-1)

x 0 M MP 工字形截面绕强轴弯曲

对于工 字形截面 ,也可 以 用同样方法 求 得 它们的 N 和 M 的 相 关 关系。 由于工字形 截 面 翼缘和腹板 的相对尺 寸不同, 相关 曲线 会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在 一定范围内变 化。图 6-5 中 的阴影区给 出 了 常用的工字 形截面绕 强轴和弱 轴弯 曲相 关 曲 线的变化范 围。 在制 定规范时,采 用了图 中 的直线作为 强度计算 的依据,这样 做计算 简便且偏于安全: y 工字形截面 绕弱轴弯曲 矩形截面 N M + =1 Af y W p f y (6-2)

图 6-5 压 弯 构 件 强 度 计 算 相 关 曲 线

设计时以 A n 代替式( 6-2)中的 A。考 虑到破坏 时仅允许截 面出 现部 分 塑性, 以 γ x W nx 和γ y W ny 代 替式( 6-2)中的 W p , 引入 抗力 分项系数后 ,实腹 式 拉弯和压 弯构件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单向受弯 双向受弯 N Mx + ≤ f An γ xWnx (6-3) (6-4)

My N Mx + + ≤ f An γ xWnx γ yWny 当 压 弯 构 件 受 压 翼 缘 自 由 外 伸 宽 度 与 厚 度 之 比 大 于 13 235 / f y 而 小 于

15 235 / f y 时,γ x =。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不宜考虑截面的塑性发展,取γ x =γ y =。 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 压弯构件的承载力通常由整体稳定控制,包括平面内弯曲失稳和平面外的弯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扭失稳,计算时要考虑这两方面的稳定性。 (1)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计算 ① 以边缘纤维屈服为准则的平面内稳定承载力 对于绕虚轴弯曲的格构式压弯构件和冷弯薄壁型钢构件,截面边缘纤维屈服 就基本上达到了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对于这类构件,平面内的稳定可由下式计 算,考虑到抗力分项系数后,设计公式为 N β mx M x + ≤ f ′ ? x A W1x (1 ? ? x N / N Ex ) 式中 N——轴线压力设计值; M x ——计算构件段内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6-5)

x — — 轴 心 受 压 构 件 弯 矩 作 用 平 面 内 的 整 体 稳 定 系 数 ,由 换 算 长 细 比 求 得 ; 2 2 ′ ′ N Ex ——参数, N Ex = π EA / (λ0 x ) , 为材料抗力分项系数的近似值。

对 于 冷 弯 薄 壁 型 钢 构 件 , 式 中 的 A 和 W x 用 有 效 截 面 面 积 A eff 和 有 效 截 面 截 面 模 上 量 W effx 代替。

② 实腹式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的实用计算公式 对 于 实 腹 式 压 弯 构 件 , 当 边 缘 最 大 受 压 纤 维 屈 服 时 尚 有 较 大 的 承 载 力 ,可 以 用数值方法进行计算。但由于要考虑残余应力和初弯曲等缺陷,加上不同的截面 形 式 和 尺 寸 以 及 边 界 条 件 的 影 响 , 数 值 方 法 不 能 直 接 用 于 构 件 设 计。 研 究 发 现 可 以 借 用 以 边 缘 屈 服 为 承 载 能 力 准 则 的 公 式(6-5)略 加 修 改 作 为 实 用 计 算 公 式 。修 改 时 考 虑 到 实 腹 式 压 弯 构 件 平 面 内 失 稳 时 截 面 存 在 的 塑 性 区,在 式( 6-5)右 侧 第 二 项 的 分 母 中 引 进 截 面 塑 性 发 展 系 数 γ x , 同 时 将 第 二 项 中 的 稳 定 系 数 ? x 用 代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替。这样实用计算公式为

β mx M x N + ≤ f ′ ? x A γ xW1x (1 ? N / N Ex ) 式中 W 1x ——弯矩作用平面内对较大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模量;

(6-6)

β mx ——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等效弯矩系数。规范按下列情况取值:

(a)框架柱和两端支承构件 无 横 向 荷 载 作 用 时,β mx =+ 2 /M 1 ,M 1 和 M 2 为 端 弯 矩 ,使 构 件 产 生 同 向 曲 率 无 反 弯 点 ) 取 同 号 , 生 反 向 曲 率 有 反 弯 点 ) 取 异 号 , |M 1 |≥ |M 2 |; ( 时 产 ( 时 且 构 件 兼 受 横 向 荷 载 和 端 弯 矩 作 用 时:使 构 件 产 生 同 向 曲 率, β mx =,产 生 反 向曲率时取 β mx =; 无端弯矩但有横向荷载作用时: β mx =。 ( b) 悬 臂 构 件 和 分 析 内 力 未 考 虑 二 阶 效 应 的 无 支 撑 纯 框 架 和 弱 支 撑 框 架 柱 :

β mx =。

对于 单轴 对 称截 面 压弯 构件 ,当 弯 矩作 用 于对 称 轴 平面 内 且使 较 大的 翼 缘受 压时 ,构件破坏 时 截面 的塑性区可 能仅 出现在 受拉翼缘,由于 受拉塑 性区的发展 而导 致构件失稳 。对 于 这类构件,除 按公式(6-6)进行 平面 内的稳 定 计算外,还 应按下式计算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N β mx M x ? ≤ f ′ A γ xW2 x (1 ? N / N Ex ) 式中 W 2x ——对无翼缘端的毛截面模量; γ x ——与 W 2x 相应的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2)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计算 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扭屈曲承载力的相关公式为

(6-7)

N M + x =1 N Ey M cr (6-8)

将 N Ey = ? y Af y 和 M cr = ? bW1 x f y 代入上式并考虑材料的分项系数后可得 N Mx + ≤ f ? y A ?bW1x (6-9)

对 于 非 均 匀 弯 曲 的 情 况 , 引 进 压 弯 构 件 的 平 面 外 等 效 弯 矩 系 数 β tx , 同 时 引 进 截面形状调整系数 η ,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β M N + η tx x ≤ f ?bW1x ?y A 式中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6-10)

η ——截面影响系数,闭口截面 η =,其它截面 η =; ? y ——弯矩作用平面外的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 b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对闭口截面 ? b =;

M x ——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最大弯矩。

对 于 等 效 弯 矩 系 数 β tx , 经 过 计 算 比 较 可 知 , 此 系 数 与 非 均 匀 受 弯 的 受 弯 构 件 的等效弯矩系数 β b 的倒数 1/ β b 非常接近。通过分析规范取值为: ① 在弯矩作用平面外有支承的构件, 根据两相邻支承点间构件段内的荷载 应 和内力情况确定 ( a) 所 考 虑 构 件 段 无 横 向 荷 载 作 用 时 , β tx =+ 2 /M 1 , M 2 和 M 1 是 在 弯 矩 作 用 平 面 内 的 端 弯 矩 ,使 构 件 产 生 同 向 曲 率 时 取 同 号 ,产 生 反 向 曲 率时 取异号,且|M 1 |≥|M 2 |; ( b) 所 考 虑 构 件 段 有 端 弯 矩 和 横 向 荷 载 同 时 作 用 时 , 使 构 件 产 生 同 向 曲 率 时, β tx =;使构件产生反向曲率时, β tx =; (c)所考虑构件段内无端弯矩但有横向荷载作用时, β tx =; ② 弯矩作用平面外为悬臂的构件, β tx =。 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 (1)腹板的稳定 ① 工形截面和 H 形截面压弯构件腹板的稳定 工 形 截 面 和 H 形 截 面 压 弯 构 件 的 腹 板 在 剪 应 力 和 非 均 匀 压 应 力 的 作 用 下 ,其 弹性屈曲条件为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 α 0 ?5 ? σ 1 ? α 0 ?5 ? σ 1 ? ? τ ? ? + ? ? ≤1 +? ? ? ?1 ? ? ? ? 2 ? ? σ cr1 ? 2 ? ? σ cr1 ? ? τ cr ? ? ? ? ? ? ? ? ? 板的弹性屈曲应力 σ cre 。 2 2 (6-11)

以 不 同 的 τ 代 入 式 ( 6-11) 可 以 得 到 剪 应 力 和 非 均 匀 压 应 力 联 合 作 用 下 的 腹 , 对于弯矩作用平面内失稳的压弯构件,失稳时截面一般都发展了部分塑性, 计 算 时 假 定 腹 板 塑 性 区 的 深 度 为 其 高 度 的 1/4, 可 以 求 得 弹 塑 性 状 态 腹 板 的 屈 曲 应 力 σ crp , 令 σ cr p =f y , 就 可 以 得 到 腹 板 高 厚 比 h 0 /t w 与 应 力 梯 度 α 0 之 间 的 关 系 , 简 化后可得 当 0≤ α 0 ≤ 时,h 0 /t w=16 α 0 +50 当

当 0≤ α 0 ≤ 时, h0 当

h0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tw ≤ (48α 0 + λ ? ) 235 fy (6-13)

式中

α 0 ——应力梯度, α 0 =( σmax- σ min)/ σ max ; σ ma x — — 腹 板 计 算 高 度 边 缘 的 最 大 压 应 力 ,计 算 时 不 考 虑 构 件 的 稳 定 系 数 和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σ min — — 腹 板 计 算 高 度 另 一 边 缘 相 应 的 应 力, 应 力 为 正 值 , 应 力 为 负 值 ; 压 拉 λ —— 构 件 在 弯 矩 作 用 平 面 内 的 长 细 比 : 当 λ 100 时,取 λ =100。 ② 箱形截面压弯构件腹板的稳定 对于箱形截面压弯构件,因翼缘和腹板的连接焊缝只能是单侧角焊缝,且两腹板 受 力 可 能 不 一 样 , 规 范 规 定 , 腹 板 高 厚 比 限 值 取 工 形 截 面 腹 板 高 厚 比 限 值 的 倍,当此值小于 40 235 / f y ,应采用 40 235 / f y 。

(2)翼缘宽厚比 压弯构件的受压翼缘板与梁的受压翼缘板受力情况基本相同,因此,其翼缘宽厚比限值 与梁也相同,见式(5-23)、(5-24)和(5-25)。 ( 23)、(5 24)和(5 25)

压弯构件的计算长度 压弯构件的计算长度和轴心受压构件一样是根据构件端部的约束条件按弹性

稳 定 理 论 得 到 。 对 于 端 部 约 束 条 件 比 较 简 单 的 情 况 , 可 根 据 第 四 章 表 4-3 直 接 查 得。对于框架柱,情况比较复杂。下面分别从框架平面内和平面外两方面介绍其 计算长度的取用方法。 (1)等截面柱在框架平面内计算长度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在 框 架 平 面 内 框 架 的 失 稳 分 为 有 侧 移 和 无 侧 移 两 种( 图 6-6) ,在 相 同 的 截 面 尺 寸 和连接条件下,有侧移框架的承载力比无侧移的要小得多。因此,确定框架柱的 计 算 长 度 时 首 先 要 区 分 框 架 失 稳 时 有 无 侧 移 。柱 的 计 算 长 度 可 表 示 为 H 0 = μ H c ,计 算长 度 系数μ与柱 端 梁 的约 束 有关 , 以梁 柱 线 刚度 比 值 K = 为参数,根据弹性理论求得。 N N N N ∑ (I b / lb ) / ∑ (I c / H c ) θ θ Ic Ib θ θ Hc Ic θ θ Ic Ib θ θ Ic Hc lb 图 6-6 单层 单 跨框 架的 平 面内 失 稳形 式 (a) 有 侧 移 框 架 ; (b) 无 侧 移 框 架 lb 规 范 在 确 定 等 截 面 框 架 柱 的 计 算 长 度 系 数 μ时 , 框 架 分 为 无 支 撑 纯 框 架 和 有 将 支撑框架, 中有支撑框架根据抗侧移刚度大小又分为强支撑框架和弱支撑框架。 其 ① 无支撑纯框架 (a) 当 采 用 一 阶 弹 性 分 析 方 法 计 算 内 力 时 ,框 架 柱 的 计 算 长 度 系 数 μ 根 据 框 架 柱上、下端的梁柱线刚度比值 K 1、和 K 2 由规范附表查得; (b) 当 采 用 二 阶 弹 性 分 析 且 在 每 层 柱 顶 附 加 假 想 水 平 荷 载 时 , 框 架 柱 的 计 算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长度系数 μ =。假想水平荷载参考规范有关条文。 ② 有支撑框架 (a) 当 支 撑 结 构 的 侧 移 刚 度( 产 生 单 位 侧 倾 角 的 水 平 力 )S b 满 足 下 式 要 求 时 , 为 强 支 撑 框 架 , 框 架 柱 的 计 算 长 度 系 数 μ根 据 框 架 柱 上、下 端 的 梁 柱 线 刚 度 比 值 K 1、和 K 2 由规范附表确定 式中 Sb ≥ 3(∑ N bi ? ∑ N 0i ) (6-14)

∑N bi、∑ N 0i — — 第 i 层 层 间 所 有 框 架 柱 用 无 侧 移 框 架 和 有 侧 移 框 架 计 算 长

度系数算得的轴压杆稳定承载力之和。 (b) 当 支 撑 结 构 的 侧 移 刚 度 S b 不 满 足 式( 6-14) 要 求 时 , 为 弱 支 撑 框 架 , 框 架柱的轴压杆稳定系数 ? 按下式确定

= ?0 + (?1 ? ? 0 ) 式中

Sb 3(∑ N bi ? ∑ N 0i ) (6-15)

1、?0 — — 分 别 为 框 架 柱 用 附 录 八 无 侧 移 框 架 柱 计 算 长 度 系 数 和 有 侧 移 框

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算得的轴心压杆稳定系数。

厂 房变截 面阶形 柱的 计 算 长度系 数,可 参考规 范的 有关规 定,这里 不 再 赘述。 (2)柱在框架平面外计算长度 柱 在框架 平面外 的计 算 长 度取决 于支撑 构件 的 布 置。支 撑结构 给柱 在 框 架平面 外 提 供了支 承点。当 框架 柱在 平面外 失稳 时,支 承点可 以看作 是 变 形曲 线的反 弯点 , 因此柱在框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等于相邻侧向支承点之间的距离。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例 题 6-1 图 6-7 所 示 Q235 钢 焊 接工 形 截 面压 弯 构 件, 翼 缘 为火 焰切 割 边 ,承 受 的 轴线 压 力设 计 值 为 N=900kN,构 件一 端 承 受 M=490kN · m 的 弯矩 ,另 一 端弯 矩 为 零 。构 件 两 端铰 接 , 并 在 三分 点 处 各有 一 侧 向支 承 点。 算此 构 件 是否 满 足要 求 。 验 解:

1、截面几何特性: A= ,I x =.2cm4 , W x = ,i x =, I y = ,i y =。

2、强度验算 490 弯矩图(kN·m) M N N x -760×12 -250×12 y -250×12 3333 3333 3333 Mx N 900 490 + = × 10 + × 10 3 An γ xWnx × = + =

3、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验算

λ x =l x /i x =1000/=,按 b 类截面查规范附表,得 ? x = ′ N Ex =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π 2 EA π 2 × × = × 10 ?3 = .4 kN , β mx = 2 2 λ x × β mx M x N 900 × 490 × 10 3 + = × 10 + ′ × × (1 ? × 900 / .4) ? x A γ xW1 x (1 ? N / N Ex ) × = + =

4、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验算

λ y =l y /i y =/=<[ λ ]=150,按 b 类截面查规范附表,得 ? y = 因最大弯矩在左端,而左边第一段 β tx 又最大,故只需验算该段。

β tx =+×/490= 因 λ y =<120 235 f y =120,故

b = ? λ2 / = ? / = y β M N 900 × 490 + η tx x = × 10 + × × 10 3 = ≈ f = 215 N/mm 2 × ?yA ? bW1x ×

5、局部稳定验算 翼缘板局部稳定: b/t=(250/2-6)/12=

σ max = 6 拉 弯 和 压 弯 构 件 设 计 N Mx 900 490 + = × 10 + × 1000 = + = A W1x σ min = α0 = N Mx 900 490 ? = × 10 ? × 1000 = ? = ? A W1 x 故

σ max ? σ min ? ( ?) = =

第11篇:回龙观第二小学小足球校本课程教案

回 龙 观 第 二 小 学

授课教师:孙 亮

2011-2-28

第12篇:东华理工大学公共关系学习课程教案

公共关系学习课程教案

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概念

要点·难点解析

第一章的学习要点包括:探讨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完整涵义;并以此为基线来分析比较公共关系学的概念与若干相关学科概念及相关实践范畴的关系,通过这种相关性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把握公共关系这个特殊概念。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一词可译作“公共的”、“公开的”,也可译作 “公众的”。Relations则宜译作“关系”。因此,中文表述可称为“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1.管理说;2.传播说;3.传播管理说;4.咨询说; 5.关系说;6.协调说;7.形象说

各种公共关系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都有其合理性。实际上各种定义之间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些定义都有助于我们去把握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本教材赞同“传播管理说”,即“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格鲁尼格教授的这一定义科学、严谨地表述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及其本质属性。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一)公共关系本质的确定依据和方法

首先,将复杂的公共关系过程简化以后可以发现,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其次,在公共关系的这三个要素中,“组织”和“公众”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communication,也译作“沟通”);而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是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

可见,三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沟通活动所形成的信息的双向交流。据此可以给公共关系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公共关系本质上是组织机构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而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双向传播与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它渗透到公共关系原理和实务的各个方面,是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关键。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1 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

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公共关系学是管理学科与传播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它专门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公众传播沟通问题;或者说,用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处理组织的公众关系和公众形象问题。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了解,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一门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分支概念和范畴

为了完整地理解“公共关系”这一概念,我们需要分析由这一概念逻辑地延伸出来的一些分支概念和范畴。因为这些概念和范畴在公共关系学中的使用率很高,而且被用来直接注释“公共关系”这一概念。

-、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

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往往可以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 公共关系状态--表示客观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二)公共关系活动--表示实际的操作实务。

(三)公共关系观念--表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组织、公众、传播

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

(二)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三)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communication一词在中文里既可译作“传播”,又可译作“沟通”。其涵义是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和分享。即运用一定的符号,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对方;对方接收到信息后引起一定的反应,亦以一定的信息形式反馈回来;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双方逐渐达到分享信息、相互了解、形成共识的目的。

communication(传播沟通)既是公共关系的方式,也是公共关系的过程,这是我们反复陈述和强调的观点。具体研究各种传播媒介和沟通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研究它们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方式,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过程与模式,构成了公共关系学的主要内容。离开了“传播沟通”这个要素就无法界定公共关系。

三、关系、舆论、形象

“关系”、“舆论”和“形象”是公共关系的常用概念,要了解它们在公共关系学中的特定涵义。

(一)关系

在公共关系学中“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地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它作为人类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有两个主要特征:

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前者表明这种特定关系的“结构”:“谁和谁的关系”。后者表明这种特定关系的“属性”:“什么关系”。把握了这两个特征,就能够将公共关系与一般的社会关系或其他类型的具体关系区别开来。

(二)舆论

2 在公共关系学中“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公共关系学不仅研究“关系”,也研究“舆论”;公共关系活动的功能不仅在于协调和改善关系,而且还在于影响和完善舆论。

(三)形象

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管理艺术。

公共关系所借用的“形象”则不局限于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范畴,而是有着更为深层的意义:

1.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

2.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

3.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

4.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将以上三组概念和范畴综合起来,便构成“公共关系”的完整涵义。它们都是理解公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其中,“双向传播与沟通”是最基本的的概念,它渗透在公共关系各分支概念和范畴之中,是统筹这些概念、范畴的“纲”。反过来看,“双向传播与沟通”只有表现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只有与“公关状态”、公关实务”、“公关观念”相联系,与“关系”、“舆论”、“形象”相联系,才能完整地界定它在“公共关系”概念中的涵义。它是贯串公共关系理论和实务的一条基线,抓住它就抓住了公共关系概念的本质。

第三节 相关的学科概念和实践范畴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应用学科,无论是理论或实务都涉及到一些“外围”的相关概念和范畴,它们与公共关系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容易发生混淆。如果界定不清,就会影响到对公共关系概念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作个简要辩析。

-、与公共关系相关的两个“关系”概念

(一)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

“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人群关系(Human Relations)

“人群关系”这一概念属于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的范畴,主要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二、与公共关系相关的若干实践范畴

由于公共关系的实践功能在不断发展,而且公共关系实务也在不断吸纳有关的传播技术和方式,因此它经常涉及的一些实践范畴容易被人误以为就是公共关系。因此也需要弄清楚它们与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

以上概念和范畴都可以视为广义公共关系功能、实务或方法的一部分,但在学科概念上不应将它们与“公共关系”相等同或相混淆。在实践中,公共关系的功能和方法还会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但其核心内涵,即“双向传播与沟通”,不仅不会被模糊和取消,相反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充实。

3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要点·难点解析

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公共关系起源的三个阶段和历史发展的概况,我们追溯公共关系的源流,了解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国内外公共关系的现状,剖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诸多社会历史条件,对全面、准确和科学地把握公共关系思想与理论,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

一、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牙

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1800年伊拉克的一种农业公告,很有点象现代社会某些农业组织公共关系部的宣传资料。它告诉了农民如何播种、灌溉,如何对付危害庄稼的老鼠,如何收获庄稼等等。

在古希腊,社会对于沟通技术非常重视,并对从事这门技术的人给予很高的评价和奖酬,有些深谙沟通学问的第一流演说家常常被推为首领。

 在我国古代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和军事活动中,亦有许多类似于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范例。合纵家苏秦运用游说手段,来影响公众和社会舆论,以对付秦国的吞并。连横家张仪,则四处交游,离间各国,以社会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卧薪尝胆、报仇复国的越王勾践,运用“激励的理论”来搞好内部公共关系,使全军上下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从而达到了同仇敌忾、克敌制胜的目的。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历史上,都可以找到大量类似现代公共关系的思想和活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些仅仅是“类似”而已,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想和活动,其源头并不在古代,而在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巴纳姆(Ba rnum)。

二、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

19世纪中叶在美国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关系业的“前身”。当时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叫巴纳姆,故将公共关系发展史的这一段时期称为巴纳姆时期。“报刊宣传活动”,是指某公司、某组织所雇佣的人员为了本公司、本组织的利益在报刊上进行的宣传活动。

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由于这种报纸售价低,一般劳动大众都买得起,因此报纸发行量大增,随即广告费也迅速上涨。有些公司、组织为了省下广告费,便雇佣专门的人员来制造煽动性新闻,制造关于自己的神话,以此来扩大影响。报纸则为了迎合下层读者的阅读心理,也乐于接受发表,这样两相配合,就出现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报刊宣传活动。

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巴纳姆,他是美国最善于创新和最受人赞赏的游艺节目演出经理人。其的信条是“凡宣传皆好事”。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是该时期的显著特点。当时,这种或把新闻媒介视为异已,或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的现象,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 4 “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

“清垃圾运动”的冲击,使工商企业意识到了取悦舆论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开始聘请懂行的人专门从事改善与新闻界关系的工作,这种人被称为“新闻代理人,”他们为其委托人作宣传。在新闻媒介之间进行游说,经常与报界联系,邀请记者到企业参观采访,或为公司的政策作解释和辩护等等。

从此,企业和外界的隔绝消除了,“象牙塔”被“玻璃屋”取代,企业的透明度大大增加。不过,早期的新闻代理活动仍然免不了存在大吹大擂、搪塞了事、混淆视听和隐瞒欺骗的弊端。此时,有一个人开始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他就是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Ivy lee)。

三、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艾维·李早期是《纽约世界报》的记者。1903年,他开办了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成为向客户提供劳务而收取费用的第一个职业公共关系人。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由此发端。1906年,他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我们的计划,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这就是所谓企业管理的“门户开放原则”。这反映了他的信条:“公众必须被告知”。

艾维·李作为公共关系之父,不仅首创了“公共关系”这一专门职业,而且,他提出的“说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的领域,使公共关系这门学科从对一些简单问题的探讨上升为探求带有某些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大大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发展。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艾维·李的咨询指导主要还是凭经验和直感而进行的,缺乏对公众舆论的严密、大量的科学调查。因此,有人批评艾维·李的公关咨询只有艺术性而无科学性。

四、爱德华·伯尼期时期--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

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公共关系由简单零碎的活动上升为规律性的较系统的原则与方法的探索,使公共关系自立于学科之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就是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旗手。

1923年,他以教授的身份首次在纽约大学讲授公共关系课程,同年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在书中,伯尼斯首先详尽阐述了“公共关系咨询”这一概念,而且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原则、实务方法和职业道德守则等。1928年,他写出《舆论》一书;1952年,他又写出了《公共关系学》教科书。

伯尼斯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把公共关系学理论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对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伯尼斯在理论上做出的贡献,对于公共关系学科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里程。伯尼斯公共关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他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主张。

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俩人出版了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著,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在公关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此书不断再版,成为畅销书,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至此,公共关系正式进入学科化阶段。一门充满时代特征的、具有强大实用性的新兴学科以其崭 5 新的身姿崛起于学科之林中。

1998年,美国公关学者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主持的“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卓越研究”衡量测定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的程度,其分布在涉及卓越传播的三个层次里(传播核心层、知识核心层和文化核心层),并有包容性。还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在西方

192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市场中心论”取代“生产中心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观念日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现代经营思想迅速传播开来。1924年,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社论强调:“公共关系已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一种艺术和一门科学。” 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协会(PRSA)宣告成立,同时制定了作为行为法规的“公共关系人员职业规范守则”。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在英国伦敦正式宣告成立。1978年8月,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在墨西哥城召开大会,一致同意公共关系的定义为:“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领导机构提供意见,履行一连串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利益的艺术和社会科学。” 美国是世界公共关系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企业界、政界、文化教育界、宗教界、军界和各种社团组织内,都有大量的公关从业人员。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以及加拿大、墨西哥、秘鲁以至整个拉丁美洲,都开始开展多方面的公关工作。

随着公共关系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公共关系理论教育也有了长足进展。进入80年代以来,公共关系的教育已开始按不同的行业分门别类进行,各有一套不同的大纲要求,逐步向更细、更深入的领域健步发展。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和社会职业,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大门的打开而步入中国大地的。在此之前,大约本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公共关系也开始传入台湾、香港地区,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80年代初,公共关系首先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由南向北,从东到西,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迅速传播。80年代中期以后,不仅一大批大型企业先后设立了公共关系部,而且一些较先进的中小企业也设立了自己的公共关系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共关系工作。为寻求中国公共关系实务活动开展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87年5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此后,各省及各大中城市也相继成立了公共关系学术团体。1991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也在北京成立。到目前为止,从事公关的实体已遍及全国,其从业人员已达十万以上,省市级公关协会也已有上百家,加上在高等院校从事公关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中国的公关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这一发展势头还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强。

1997年11月15日我国成立了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1999年初,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示,成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1999年12月26日上午在广 6 州举行了“1999年公关员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广东分考场”试点统考。它标志着我国共关系已开始走向行业化道路。

第三节 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一、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

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及成长的土壤。

二、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在这种民主政治的社会氛围中,政府机关、社会公共组织与其公众之间,除了服从外,还有民主协商、民主对话、民主监督。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必然促进公共关系的产生。

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形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步转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能否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组织生死攸关的关键。这就直接促成了公共关系的兴起。

四、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大众传媒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为人们进行大规摸交往提供了可能性,并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方法。

正是由于本世纪初人性文化的兴起,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等诸方面因素的滋生与促成,才使公共关系学这门崭新的学科脱颖而出,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面貌自立于新学科之林。

回顾了20世纪人类的重大突破和贡献,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人类进入空间时代,核时代、智能物化时代、生命科学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新的世纪人类将进入科学时代、智能时代、信息时代,在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注意:“领先”概念、“加速创新概念”、“核心专业”概念、“快速反应,提高服务”概念以及“走动管理”概念。现在国际关系的趋势是:为适应新形势,求得公关自身化生存和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公关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公关首先是传播国际化、一体化、多元化,需求“有效传播”。新世纪公关需要改革,提高档次、重视信誉、形象、树立高效、公正、专业化、优质服务的全球形象。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

要点·难点解析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以解决公共关系在组织营运中“做什么”和“有什么用”这两个问题,同时对现代公共关系职责和功能的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职责

公共关系以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其独特的职责使它与其他组织管理范畴相互区别,并逐渐得到各类社会组织的理解和重视。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

(一)收集信息;

(二)辅助决策;

(三)传播推广;

(四)协调沟通;

(五)提供服务。

二、与公共关系职能相关的若干活动范畴

(一)交际;(二)宣传与新闻; (三)广告;(四)营销与推广;

(五)公共事务;

(六)游说;

(七)开发;(八)论题处理;

(九)危机处理。

以上范畴都可视作是广义公共关系职能或方法的一部分,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不应将它们等同于、混淆于或取代“公共关系”。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功能

公共关系是一种多侧面多层次的经营管理活动。每一个侧面每一层次的公共关系活动都有其相对独立的作用,但同时又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挥着公共关系的整体性作用,这种整体性作用就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功能。

一、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

(一)树立组织形象。

(二)协调好关系网络

二、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

(一)提高个人素质。

(二)优化社会环境

第三节 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当代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类政治经济活动已进入全球化传播时代的今天,它的发展更具有包容性、广泛性的新特点:

一、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一)公关理论整合化。

(二)公关实务专业化:

第一,公关实务的内涵更深,操作技巧日趋成熟。从新闻发布、新闻宣传到大型活动的策划,从协调政府关系到社会公益赞助,从危机管理到上市公司的信息传播;从时尚公关到高科技公关,从环境公关到艺术(体育)活动公关,从企业公关到政府公关,公关实务内容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相当的发展。而经验的积累,又相应提高了公关人员的专业水准,并使他们更熟练地掌握了有关操作技巧。

第二,与专业公关公司的合作更加普遍,专业化智力劳动的价值得到尊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使我国各类组织都相应改变了过去那种大而全的组织管理架构,在开展公关活动时,加强与专业化程度高、经验丰富的职业公关公司密切合作,以有效使用组织有限的传播资源。组织与专业公关公司的合作关系更加协调、稳定和长远。

(三)公关手段现代化

现代公共关系活动所涉及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越来越讲究,除了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口语传播等等,电子媒介以大众传播媒介的方式更赢得现代公关活动的青睐,随着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脑新技术的应用,使公关传播更为现代化。

目前,公关传播已经得到多种电脑技术的服务性支持。如:电子函件(E-mail)、编辑传送员工通讯、对外介绍企业、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标识技术、市场调查、监测媒介报道、制作发送年度报告、召开网上记者招待会(NT--MEETING)、举办网上展览等等,而网络和电子报刊作为一种主流媒体的影响也日益加大。

(四)公关教育层次化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公关专业教育和人才培训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相对完整的体系。目前公关教育和培训已经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升,并开始与国际接轨。

(五)公关地位战略化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公关的战略地位也必将逐步确立。而这种地位的确立,将成为中国公关产业化的先决条件。在未来众多的知识产业中,公关业将同信息业、咨询业、文化业等一起构成新兴知识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和主导性产业。

二、公共关系应用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公共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传播手段也因此而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

(一)市场公共关系的热潮

现代的市场竞争日益体现为企业和企业、品牌和品牌之间的形象竞争、信誉竞争。这种竞争已不局限于新产品和技术,而发展到企业经营的各种要素,如:CI形象战略(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识别系统,企业整体形象设计)日益成为市场公共关系的热点。 面对市场的“信息整体传播”或“信息战略组合传播”,企业的形象策划和传播呈现立体性和国际性的趋势,开始流行IMC市场传播战略(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整合性市场传播)。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许多企业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公共关系的作用也将更为凸现。

(二)金融公共关系的动态

二战以来,股份制的发展浪潮使企业的投资日益多元化、社会化、公众化,资本经营成为企业更高层次的经营,这给企业构成新的公众压力,金融市场形势的严峻促使企业为增加和维护企业的资金投入而大力开展公共关系工作,通过公共关系来维系企业与广大股东的良好关系,并争取国内外潜在的投资者。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焦点

由于民主化的世界潮流和多元化世界格局的出现,政府公共关系将越来越成为世界公共关系发展的热点。一个国家的政府无论对内对外都需要重视公共关系。通过政府公共关系,对内争取民众的支持,使不同的公众意见能够在畅通的表达中逐渐趋同存异,使各种社会摩擦与冲突的能量能够在“微调”的状态中得到释放和缓解,从而形成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秩序。 另一方面,在当代国际事务中,一个国家的政府需要在多元化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取得适当的平衡与协调,就必须善于利用一切共同点去联络和争取国际舞台上的大多数,运用对话和沟通的方式去处理客观上存在的矛盾和分岐,以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或国际联盟。

正是鉴于世界各国政府公关发展的新趋势,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在传统产品营销,争取国际事务中的主动权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营销”这一概念。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现代行政管理手段,公共关系将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方式。

(四)全球性问题带来的全球性沟通与合作的大趋势

世界政治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既为公共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9 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着一些全球性的问题。诸如环境保护,人口膨胀,战争与和平,国际恐怖主义,跨国贩毒和走私,原子、化学和生物武器的扩散与控制,人权与主权,区域性经济合作与发展,以及人类新的生存空间与资源的研究开发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解决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影响和意义已远远超出某个国家、民族、阶级的范围。在这方面,公共关系的应用实践将涉及迄今为止最为广阔的一个领域。各国的公关专家将面临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全球性、跨文化的传播沟通去形成全球性的共同意识,促成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可以预见,公共关系的咨询预测、论题处理(Iue Management)、危机处理(Crisis Management)的功能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发挥。这是一种最具宏观意义的公共关系发展趋势。

第四章 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

要点·难点解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熟悉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把握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充分认识公关机构和公关人员对做好公关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

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

(一)公关机构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

1.公关机构的性质。由于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沟通性的。即统筹管理组织有关传播沟通的业务,因此其职能目标和业务内容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职能部门。

2.公关部门的地位。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即处于决策部门与其他专业职能部门之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担负着建立联系、沟通信息、咨询建议、辅助服务、策划组织、协调行动等责任。

(1)公关部门在组织内部管理中的地位。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组织的管理结构,公共关系部门作为一个子系统,它的位置介于管理子系统与其他非管理子系统之间。公关部门介于高层决策中心与各个执行部门之间,介于各管理、执行部门与基层人员之间。

(2)公关部门在企业外部经营中的地位。公关部介于组织与公众之间,对外代表组织,对内代表公众,通过传播活动保持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双向沟通。

(二)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名称和形式

各类不同的组织,公关机构往往以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存在。除“公共关系部”之外,还有许多不同名称。对国外组织中公共关系机构的名称有一个不完全的统计,使用得比较多的有:公共关系部、公共事务部、公共信息部、传播沟通部和公关与广告部。

我国政府中的“新闻办”、“信访局(处)”、“交际处”、“联络处”、“对外宣传处”等等,其中都有公共关系工作,承担部分公关职责。

公共关系机构的名称在国外已延用了约90年,已得到世界性的理解和接受。我国的组织在 10 规范自己的公关行为和职能的时候,可以考虑与这个国际性的概念和名称“接轨”。

(三)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模式

组织内部设置公关机构有四种基本模式可以选择: 1.部门隶属型。即公关机构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

2.部门并列型。即公关机构与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排列,处于同一层次。与第一种类型相比,此种类型的公关机构在组织中地位和权力比较高,反映了公关业务在组织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3.高层领导直属型。即公关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但作为一个第三级机构,它并不隶属于哪一个二级机构,而是直属于组织的最高层领导,直接向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负责。这种类型综合了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公关部具有较大的沟通权限,可以直接与最高行政长官沟通,并代表最高行政长官与其他部门沟通,直接介入决策。

4.公共关系委员会。即由组织的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的公关工作协调委员会,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公共关系活动,下设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各类组织在具体设置公关工作机构的时候,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需要、规模等具体情况来考虑。

(四)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

1.公共关系部的内部分工,一般可分为对内关系、对外关系和专业技术制作三个方面。 对内关系。主要是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等。

2.对外关系。主要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等。

3.专业技术制作。公共关系的许多方法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可根据公共关系手段和技巧进行分工。

(五)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

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二、公共关系公司

公共关系公司由职业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类公关专业人员组成,是专门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关系咨询或受理委托为客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信息型、智力型、传播型的服务性机构。

(一)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1.按业务内部划分:一是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二是专门业务服务公司;三是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2.按经营方式划分有合作型和独立型两种:一是合作型。这类公司是与广告公司等合作经营的公司。二是独立型。这类公司坚持自身经营的独特性,不论经营单项、专项、多项或综合性业务,都不与广告公司或其它部门合作。

(二)公共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

从工作范围看,有局限于一地的小公司,也有跨地区、跨国度的大公司。从业务内容看, 有承担单项业务的公司,也有承担多项业务的公司。从人员组成看,有几个人的小型公司,也有几十人的中型公司,还有几百人的大型公司。大中型公共关系公司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行政部门。(2)规划审计部门。(3)专业技术部门。(4)国际和地区部门。人力、物 11 力、财力,及时为各个项目提供指导和咨询,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3)专业技术部门。接受并完成规划审计部门分派的与本部门专业技术相关的任务。人员主要有一定数量的精通专业技术的公共关系职业专家组成。(4)国际和地区部门。一些大型的国际公共关系公司为客户提供国际公共关系服务,设有地区部门和国际部门,由这些部门来完成有关地区和国家的国际公共关系服务项目。

(三)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

1.咨询诊断。2.联络沟通。

3、收集信息。4.新闻代理。5.广告代理。6.推介产品。7.会议服务。8.策划活动。9.礼宾服务。10.印刷制作。11.音像制作。12.培训服务。

(四)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

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运作成本较高。

三、公共关系协会

公共关系协会是非官方、非营利的群众社团组织。行业性协会的建立和发展,是公共关系成熟程度的一个标志。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1955年。随着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共关系协会也在我国各地广泛出现。1986年11月,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成立。1987年6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以后,各省市乃至地县和乡镇都出现了公共关系协会。

公共关系协会的基本任务包括:加强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维护本行业专业人士的基本权力和利益;推动公共关系学术理论的发展,编辑出版会刊和专业资料,传播公共关系学知识;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培养和训练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内人士的专业水准;为会员及各界人士提供公共关系专业方面的咨询服务;建立和发展本行业与社会各界与国外同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

1.联络会员,建立经常性的联系。2.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3.将专业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4.普及知识,向公众宣传和介绍公共关系。5.编辑出版公共关系方面的书籍、报刊。

当前,我国的公共关系协会已形成了不同层次和范围的网络,并正向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第二节 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公共关系人员英文为PR Practitioner。在欧、美国家,对公共关系人员的称呼有PR Practitioner(公共关系从业人员)、PR Man(公关人员)、PR Officer(公关官员),指的是以从事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教学活动和实践工作为职业的人员。我国国内学者喜欢把这些人员统称为公共关系工作者。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

公共关系人员可分为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 (一)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及其日常工作

公共关系领导人员是指公共关系部门的经理、主任,即负责人,是公共关系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要负责统筹策划公共关系活动的全部环节,是组织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日常工作为:一是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二是对人力、经费、设备、时间加以预算和 12 分配;三是领导全体公共关系人员开展工作;四是内调外联,协调各方关系。

(二)公共关系一般人员及其日常工作

公共关系一般人员是指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中工作的各类人员。其分类和日常工作有:1.调查分析人员。2.计划人员。3.传播人员。4.文秘人员。5.专门技术人员。

公共关系人员还应做好设计与创作传播资料、演讲与主持、宣传游说、与新闻界联系、同公众联络交往等方面的工作。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是一种现代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其次,结合公共关系职业的特性,它专指以公共关系意识为核心,以自信、热情、开放的职业心理为基础,配之以公共关系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种整体职业素质。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

1.塑造形象的意识;2.服务公众的意识;3.真诚互惠的意识;4.沟通交流的意识;5.立足长远的意识;6.创新审美的意识。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

1.自信的心理;2.热情的心;3.开放的心理。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

(1) 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2) 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 2.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结构

(1) 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2) 良好的组织能力。(3) 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 敏锐的观察能力。(5) 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6) 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目标

一是培养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二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1.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可视为领导型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有企业家的头脑、宣传家的技能、外交家的风度。其定位是:懂管理、会策划、善传播。

2.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可视为具体公共关系工作人才。这样的人要求精通新闻写作、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美工摄影、编辑制作、绘画书法等等某一方面的公共关系技术。

(二)公共关系人员培养的原则

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4.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

(三)公共关系人员培养的途径

1.本科教育;2.大专培训班;3.函授教育;4.公共关系培训班。 (四)公共关系人员培训的教育内容

公共关系培训的教育内容,可分为课程设置和职业道德教育两个部分。 1.课程设置

13 公关本科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学原理、公共关系实务与案例、广告学原理、广告策划与策略、CI战略与设计、企业文化、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公关写作与编辑、公关口才与演讲、谈判技巧、大众媒体研究、人际关系与沟通、领导学、组织行为学、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法学概论、伦理学、美学、公共关系传播法规、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分析等。

除以上所列之外,还有大学的公共必修课约40学分,如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以及专业的选修课约50-60学分,如西方经济学、会计、平面广告设计基础、专业英语等。四年一共150-160学分。

2.职业道德教育

公共关系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下列道德规范:

(1)公正;(2)正派;(3)对社会负责;(4)真实;(5)保密。 3.公共关系人员的行为准则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职业准则(略)

我国于1989年9月27日,在全国省、市公共关系组织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方案》。该职业道德准则的正文总则和条款全文(略)。

1999年国家劳动部组织编写了《中国职业大典》。受劳动部的委托,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专家办公室拟出公共关系职业的名称、定义和描述:

公共关系职业名称:公关员。

公共关系职业定义: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

公共关系职业工作描述:(1)组织的公众传播计划,编辑、制作和发行组织的各种宣传材料,负责组织的新闻发布、形象传播工作;(2)监测、收集、整理和分析组织的公众信息,向组织的领导人提供管理咨询建议;(3) 制定组织和产品(服务)的形象管理计划,策划和实施各种专题性公众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估;(4) 沟通、协调组织与内外公众的关系,参与处理组织的公众咨询、投诉和来访接待事务;(5)协助组织发现、处理并监控其与公众之间的矛盾、问题和突发(危机)事件;(6)对组织的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上述工作的专业培训和指导。

四、全员PR管理

“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使全体人员认识到,一个组织的形象、信誉这种无形资产比有形的资金、设备更为珍贵,更为难得。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公共关系的重要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是指:知名度,美誉度。公关工作的成功,不仅需要依靠专职的公关部门和公关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且有赖于一个组织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的整体配合。一个组织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每一个成员,都是有形无形的公关人员。

(一)领导的公关关系意识

一个组织的领导,必须对自己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直接责任。因此,应该具备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关注组织的公共关系状况,在经营管理中提出公共关系方面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支持和指导公共关系的工作。公共关系业务的特殊性在于,它渗透到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加以协调管理。

14 (二)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

要将公共关系的经常性工作与全体干部、职工的日常行政、业务、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各职能 部门和生产单位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作决策、订计划时,都应该自觉地配合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公共关系的好坏,也成为对各部门业务工作进行评价考核的一项标准。相应地,应该在有关的规章制度中明确每一部门或岗位对公共关系应负的责任。因此,需要经常在干部、职工中进行公共关系的教育和,开展公共关系方面的评比和奖励(如宾馆酒店中评选“微笑大使”、“礼貌使者”)。

(三)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

全员公共关系有赖于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浓厚的公关风气、公关氛围。应该在组织内部普及公共关系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到,一个组织的形象、信誉等无形资产比有形的资金、设备更为珍贵,更为难得。良好的形象能使一个企业组织所拥有的实物资产增值;恶劣的形象会使一个企业组织的有形资产贬值。

人力、物力、财力,及时为各个项目提供指导和咨询,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3)专业技术部门。接受并完成规划审计部门分派的与本部门专业技术相关的任务。人员主要有一定数量的精通专业技术的公共关系职业专家组成。(4)国际和地区部门。一些大型的国际公共关系公司为客户提供国际公共关系服务,设有地区部门和国际部门,由这些部门来完成有关地区和国家的国际公共关系服务项目。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要点·难点解析

本章主要介绍公众的涵义、公众的基本特征、公关分析的方法及意义,以及公共关系工作中常见的目标公众对象。

第一节 公众

“公众”(The Public)是公共关系的对象。对“公众”的研究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公众对象,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公共关系的目标、策略和方法,使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一、公众概念与公众意识

(一)公众的基本涵义

从公共关系学的一般意义上说,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这个概念涵盖了公共关系工作的所有对象,凡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都可称之为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

"公众”一词在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很广泛。但它在公共关系学中的涵义不同于在其他学科中的涵义,也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涵义。在社会学中,公众即大众,指社会上大多数人;而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Public or active audiences)这个词特指任何被共同利益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联结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群体对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组织传播交流信息的对象。

综归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公众至少包含以下几项基本涵义:

(1)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的对象的总称。(2) 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15 (3)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而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4)公众是客观存在的。公众作为主体的作用对象与主体存在着客观的,不依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

⑴ 整体性。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公众环境。公众环境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不同,是指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总和。

⑵ 共同性。当某一群人、某一社会阶层、某些社会团体因为某种共同性而发生内在的联系时,这种共同性即相互之间的某种共同点,使一群人或一些团体和组织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态度和行为,构成组织所面临的一类公众。

⑶ 相关性。一群人之所以成为某一组织的公众,是因为他们面临的共同点与该组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互动性。即他们的意见、观点、态度和行为对该组织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制约力,甚至决定组织的成败。

⑷ 多样性。“公众”仅是个统称,具体的公众形式可以是个人、群体、团体或组织。日常的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包括各种各样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团体关系、组织关系等等。

⑸ 变化性。公众环境的变化,必将导致公共关系工作目标、方针、策略、手段的变化。反过来,组织自身的变化也会导致公众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又可能倒过来对组织产生影响、制约作用。因此,必须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公众。

(三)现代公众意识

1.现代公众意识是现代公众关系观念的重要内容。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漠视公众对其重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用美国公关学者康菲尔德( Canfield)的话来说,即“在所有决策和行为上,均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2.树立现代公众意识,重视公众。在正确理解领会公众涵义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公众分类方法对组织环境中的广大公众进行分类,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服务。

二、公众分析的方法及其意义

公众分类是公共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方法论意义是很明显的: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从而也就没有方法。从公关实践操作的角度看,公众对象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公共关系政策的制定和公共关系方法、技巧的运用,都有赖于区别不同的公众。只有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对公众做不同的分析,才能使公关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公众分析基础上。

(一)不同组织有不同的的公众

根据组织的不同性质和特征,组织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①互益性组织。如各种党派团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等。这类组织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和共同目标,所以首先重视内部成员对组织本身的凝聚力的归属感,重视组织系统内部的沟通。

②营业性组织。如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旅游服务业等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这类组织以其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为目标,首先要与其所有者(如投资者)以及对其经营成败存在决定性意义的顾客等建立良好关系。

③服务性组织。如公益学校、医院、社会福利工作机构等非营利组织。这类组织的存在以其特定的服务对象的需要为目标,又必须与其资助者、协助者保持稳定的关系。

16 ④公益性组织。如政府部门、公共安全机关、消防队等。这类组织以国家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对象是社会各界。

(二)同一类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一是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二是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

(三)同一类型的公众又有不同标准的分类

(1)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分类,可以将公众区分为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两类。 (2)按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两类。

(3)按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三类。 (4)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三类。 (5)按组织的价值取向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 公众三类。

(6)按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7)按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消极公众和积极公众。

(8)按公众积极程度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卷入问题的程度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公众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包括最常用的按人口学的人口结构理论进行分类的方法。 公众分析的意义:

1、为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确定各类目标公众对象。

2、为制定公共关系政策,设计公共关系目标方案和方法。

3、为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打下基础。

4、为科学评审公共关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

第二节 目标公众分析举要

每个组织都有特定的目标公众对象。组织的性质、类型不同,具体的目标公众对象也不完全相同。比如政府的目标公众对象、企业的目标公众对象、学校的目标公众对象,相互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以下列举一般社会组织较为常见的、带有一定共性的目标公众,简要分析其内容、目的和传播意义。

一、内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

二、社区公众

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社区关系亦称区域关系、地方关系、睦邻关系。

三、顾客公众

顾客公众指购买、使用本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四、媒介公众

媒介公众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五、政府公众

政府公众对象指政府各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

六、名流公众

17 名流公众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

七、国际公众

国际公众指一个组织的产品、人员及其活动进入国际范围,对别国的公众产生影响,并需要了解和适应对象国的公众环境的时候,该组织所面对的不同国家、地区的公众对象。

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要点·难点解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比较密切的若干社会心理现象,包括知觉、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等,把握一般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

第一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的选择性

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我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被动地”或“主动地”选择知觉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这种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一)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 (二)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2.兴趣;3.性格;4.气质;5.经验知识。

三、知觉的偏见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的印象。引起知觉偏见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因效应;

(二)近因效应;

(三)晕轮效应;

(四)定型作用。

第二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一)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

二、需要的五个层级

(一)生理的需要;

(二)安全的需要;

(三)社交的需要;

(四)尊重的需要;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

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个阶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

四、优势需要决定行为

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第三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一、态度及其与结构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比如赞成或反对、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等等,这些倾向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比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和方式。

(二)态度的结构

一般说来,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二、态度的特性

态度有如下特性:

(一)态度的社会性;

(二)态度的针对性;

(三)态度的协调性;

(四)态度的稳定性;

(五)态度的两极性;

(六)态度的间接性。

三、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如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

(一)社会因素;(二)团体因素;(三)宣传因素;(四)个性因素;(五)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四、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说服者的条件;

(二)信息本身的说服力;

(三)问题的排列技巧。

第四节 流行、流言及舆论

一、流行

(一)流行的概念

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流行有三方面的涵义:(1)流行是人们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和追求,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2)流行是有相当多的人去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3)流行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

(二)流行的特点

流行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9 1.新奇性;2.时效性;3.周期性;4.两极性。

另外,人们追求某种生活方式呈正态曲线分布,有人以革新性为标准把追求流行的人们分为五种类型:

1.先驱者;2.早期采用者;3.前期随者;4.后期追随着;5.落伍者。

(三)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流行并不具有社会的强制力,它与风俗不同,违反风俗往往会遭到社会的反对,而不追随流行并不会遭到人们的指责,人们追求流行基于心理上的种种需要。

1.从众与模仿;2.求新欲望;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4.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二、流言

(一)流言的定义及其类型分析

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流言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愿望流言;2.恐怖流言;3.攻击流言。

(二)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

流言一经发生,传播极迅猛,一传十,十传百,辗转相传,面目全非,越来越离奇、荒诞,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传染,故流言对个人对社会都会发生消极影响。

(三)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流言内容的变化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一般化;2.强调;3.同化。

(四)流言的制止 1.建立流言研究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立了“流言诊所”。 受“流言诊所”启发,美国又成立了“流言控制中心”。

美国流言研究者纳普(Nape)根据他的经验总结出对付流言的六种方法,对我们从事公关工作很有启发:

(1)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藉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3)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4)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以使迅速而简便地否定虚报。(5)要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调,这些是最易导致流言、传闻出现和传播心理条件。(6)要慎重展开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

2.及时制止各类流言的方法

政府和企业的公关部门通过调查访问,向人们提供确切的消息,就可以彻底制止流言的流传。在国家发生危机时,政府应该稳定人心,恢复、保持国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并尽快地将正确的情报传达给每一个人。充分利用国民对政府已有有信任感,问题会更容易解决。

三、舆论

(一)舆论的定义及其特征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 20 通后的一种共鸣。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舆论至少包括四个因素:(1)必须有一个问题;(2)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3)在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4)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

舆论具有如下特征:

1.舆论是为多数人赞成与支持的;

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 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 4.舆论是有效的;

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

(二)舆论的结构

舆论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二是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三是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见。一个完整的舆论须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1.舆论对象

舆论对象是指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共同兴趣,需要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情。

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功利性,对社会有重要意义;二是新异性,对人们有强烈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功利性、新异性越强,越容易形成舆论。

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形态:(1)社会事件;(2)社会问题;(3)社会冲突;(4)社会运动。

2.舆论主体

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与人群不同,它的内聚力来自于思想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称之为舆论主体者的公众,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有共同话题;(2)参与议论过程;(3)自发性与松散性;(4)有一定的层序性。 3.意见

美国舆论学者艾尔贝格分析了意见与态度的关系,认为意见是态度的语言表达,而任何一种意见,都包含了三种成分:

一是认识成分,如事实陈述,价值评价,思维观点,信仰和信念等,统称为见解; 二是情感成分,如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取舍,喜怒哀乐的情绪选择等,称之为偏好; 三则是意志成分,如动机、意图、愿望、要求等,称之为意向。

(三)舆论的作用

舆论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 2.舆论的鼓动作用; 3.舆论的指导作用。

第五节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一、价值观与公众行为

21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即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四个因素

价值观决定了人们行为的方向和能达到的程度,即决定了人们向往什么,追求什么,喜欢什么、推崇什么。这种追求和向往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 1.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 2.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3.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

4.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二、团体压力与从众心理

(一)从众心理的定义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团体方面; 2.个人方面; 3.问题本身。

三、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

(一)心理感应抗拒理论

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心理感应抗拒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林在其专著《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二)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

布林认为,心理抗拒的强弱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 1.对自由的期望; 2.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 (三)心理抗拒阻止态度的转变

人们产生心理抗拒以后,将会影响其态度的转变,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图方面。

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过程

要点·难点解析

学习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和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同时,掌握公共关系调查分析、公共关系策划设计和公共关系传播实施。

22 第一节 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一、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

(一)增强公共关系工作的系统性;

(二)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可控性;

(三)加强公共关系工作的预测性;

(四)促进公共关系工作的成熟性。

二、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一)四步工作法

1.公共关系调查;2.公共关系策划;3.公共关系实施;4.公共关系评估。

(二)六步工作法

1.估计形势;2.确定目标;3.确定公众;4.选择媒介;5.编制预算;6.评价结果。

三、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相关因素大致上有三个系列:

(一)环境因素系列

即对公关主体的决策和行为构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界因素;

(二)主体因素系列

即公关决策和行为过程本身涉及到的组织内部因素;

(三)传播技术因素系列

即公关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性因素。

第二节 公共关系调查分析

-、组织自我形象分析

组织自我形象即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这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力、方向、目的和标准。

自我形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

组织实态即组织客观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

(二)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

即了解本组织广大基层和一线人员对自己组织的看法和评价。

(三)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了解和分析管理阶层的观点、意见和态度,从中分析本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四)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决策阶层决定着组织的总体目标,从而决定着组织形象的基本定位,决定着公共关系的总政策。

二、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组织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23 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公众辨认与分析

通过辨认、甄别公众对象,确定形象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二)组织形象地位测量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缺一不可。知名度需要以美誉度为客观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效果;美誉度需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现实状况中的不同构成,可以将组织的实际形象区分为四种状态: 1.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2.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4.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三)组织形象要素分析

在具体操作上,可根据“语意差别分析法” 制作“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作为分析形象要素的工具。

三、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即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作比较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现实差距,指明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形象要素差距图”可以帮助我们较为直观地显示组织的自我形象和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差距。

第三节 公共关系策划设计

-、组织形象的构成

组织形象的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组织的产品形象;

(二)组织的管理形象;

(三)组织的人员形象;

(四)组织的环境形象;

(五)组织的文化形象;

(六)组织的社区形象;

(七)组织的标识形象;

(八)组织的媒介形象。

还应该注意到组织形象的内涵和外显。

二、组织形象规划的基本特性

(一)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4

(二)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

(三)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

三、形象策划中的公众研究

(一)鉴别目标公众的权利要求;

(二)研究目标公众对组织的特殊视角;

(三)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

一个组织的形象构思与策划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协调与平衡: 1.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2.总体形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 3.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

四、公共关系计划和预算

(一)制定公共关系计划与方案的原则

1.实用性与可行性;2.重点性与平衡性;3.科学性与灵活性; 4.连续性与衔接性;5.创新性与独特性。

(二)公共关系计划与方案的基本内容 1.年度公共关系工作计划的内容; 2.公共关系项目具体方案的内容。

(三)公共关系预算的编制方法

编制公共关系预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销售量抽成法”,即按企业的总产值或销售量,抽取一定的百分比作为公共关系预算。二是“目标作业法”,即先制定出公共关系期望达成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然后将完成任务所需的各项费用项目详细列举出来,核定各单项活动和全年活动的预算。

公共关系预算的基本构成是:

1.劳务工时报酬;2.行政办公经费;3.专业器材和成品制作费用;

4.公共关系广告费用及各项大众媒介宣传费用;5.实际活动费用;6.赞助费。

五、公共关系策划流程

公共关系的策划流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成功的策划=计划(Plan)+实施(Doing)+检查(Check)+总结(Analysis)。

简称为PDCA工作法。

1.“P "- 策划的第一步是“计划”;2.“D”- 策划的第二步是“实施”; 3.“C”- 策划的第三步是“检查”;4.“A”- 策划的第四步是“总结”。

第四节 公共关系传播实施

一、选择和应用传播沟通媒介的原则

(一)联系目标原则

根据公共关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和沟通方法。即选择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须符合公共关系工作的性质和要求,才可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二)适应对象原则

25 根据公共关系对象的特征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与沟通方法。即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选用不同的传播方法,才可能使信息有效地到达目标公众,并被公众所接受。

(三)区别内容原则

根据传播内容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与沟通方法。即根据传播的内容来决定传播的形式,使传播形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四)合乎经济原则

根据具体的经济能力和最经济的条件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和沟通方法。即根据组织的公共关系预算和传播投资能力,量力而行,精打细算,争取在最经济在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大的传播效益。

二、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特征

1.新闻代理模式; 2.公共信息模式; 3.双向不平衡模式; 4.双向平衡模式。

三、确定与选择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

(一)公共关系活动的业务方式五种类型:

1.宣传型公关;2.交际型公关;3.服务型公关; 4.社会活动型公关;5.征询型公关。

(二)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方式

1.建设型公关;2,维系型公关;3.防御型公关; 4.进攻型公关;5.矫正型公关。

第五节 公共关系检测评估

一、公关形象效果检测

通过民意测验和舆论调查,借助“组织形象地位图”、“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形象差距图”,检查组织的实际形象与期望形象之间的形象差距有多少改善。

二、公共关系年度工作报告

以本年度的公共关系计划和预算为根据,将一年来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和计划相比较,就公共关系各层次的目标及计划的实现程度和存在差距,提出有说服力的总结报告。

三、公共关系社会效益评价

公共关系年度工作报告主要是提供给组织管理当局或本组织成员作评价的。而“公关社会效益报告”则可以提供给更广范围的公众作评价(。根据这种方法制作的报告又称作“社会经济业务报告”,简称S.E.0.S.。

四、新闻舆论分析报告

(一)新闻报导量的分析

1.统计报导的总次数;2.统计报刊关于本组织报导的篇幅;

3.统计广播、电视关于本组织报导的时数;4.统计报导本组织的各类媒介的总数量; 5.统计关于本组织新闻报导的涵盖面。

26

(二)新闻报导质的分析

1.分析参与报导的媒体的层次性、重要性; 2.分析新闻媒介对本组织的新闻资料的使用方法; 3.分析各方面对有关本组织报导的舆论反响程度。

(三)新闻报导时机的分析

1.及时性和适时性;2.与当时新闻舆论主题的关系。

五、公共关系广告效果的测量

通过编制预算,事后核算成本,公共关系的成效,特别是公共关系广告的效果是可以检测的。关于广告效果的检测方法,广告学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可以参考。

第八章 公共关系传播与媒介

要点·难点解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一些主要的传播模式与相关理论,如5W模式、把关人理论、两级传播模式、受众选择“3S”论、议题设置论等;同时,掌握一些主要的传播媒介知识,如印刷类大众传媒、电子类大众传媒、国际互联网等,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理论

一、拉斯韦尔的 5W模式

5W的基本含义:(1)谁传播(who);(2)传播什么(says what);(3)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4)向谁传播 (to whom);(5)传播的效果怎样 (what effects)。

在对传播的研究中,拉斯韦尔所提出的研究对象的五大部分也完全可以视为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范畴。

(一)传播的控制分析;

(二)传播的内容分析;

(三)传播的媒介分析;

(四)传播的对象分析

(五)传播的效果分析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gate keeper),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疏导”与“抑制”

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两级传播”的假设:“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27 这里所提出的中间环节“意见领袖”,其作用与意义举足轻重。意见领袖又称“舆论指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即“消息灵通人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即 “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四、受众选择“3S”论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传者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

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性注意;

(二)选择性理解;

(三)选择性记忆。

五、议题设置论

科学调查的结果表明: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受传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换言之,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这便是“议题设置”。 议题设置的理论基于以下两个观点:

首先,各种传播媒介对传播信息的“过滤作用”。传播媒介对极为浩繁的信息是经过选择后才传达给公众的。当大众传播媒介热情介绍某个新闻事件,也就意味着这个新闻事件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议题”。

其次,面对传播过多的信息环境,公众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他们需要有人出面对复杂的信息加以整理,划出重点和优先顺序,为他们选出那些值得关心和注意的事件,这正是“把关人”的作用所在。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报纸与杂志

报纸、杂志同属于文字传播媒介。文字传播媒介是指借助于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信息的各种载体。

文字传播媒介的特征:

1.记录性;2.扩散性;3.渗透性;4.准确性;。

(一)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弱点 1.报纸传播的优势

(1)传播面广;(2)传播迅速;(3)具有新闻性,阅读率较高;(4)文字表现力强; (5)便于保存和查找;(6)传播费用较低。 2.报纸传播的弱点

(1)时效性短;(2)传播信息易被读者忽略; (3)理解能力受限;(4)色泽较差,缺乏动感;

(二)杂志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弱点 1.杂志传播的优势

(1)时效性长;(2)针对性强;(3)印刷精美,表现力强; 2.杂志传播的弱点

(1)出版周期长;(2)声势小;(3)理解能力受限。

28

二、广播与电视

广播与电视同属于电子媒介。

电子媒介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象、光碟(CD、LD、VCD、DVD)等等。

电子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具有特征:1.时效性;2.远播性;3.生动性;4.技术性。

(一)广播在传播信息中的优势和弱点 1.广播的优势

(1)传播面广;(2)传播迅速;(3)感染力强;(4)多种功能。 2.广播的弱点

(1)传播效果稍纵即逝,耳过不留;信息的储存性差,难以查询和记录。

(2)线性的传播方式,即广播内容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听众受节目顺序限制,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内容,选择性差。

(3)广播只有声音,没在文字和图象,听众对广播信息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二)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势和弱点 1.电视的优势

(1)视听结合传达效果好;(2)纪实性强、有现场感; (3)传播迅速、影响面大;(4)多种功能、娱乐性强。 2.电视传播的弱点

(1)和广播一样,传播效果稍纵即逝,信息的储存性差,记录不便也难以查询。(2)电视节目同样受时间顺序的限制,加上受场地、设备条件的限制,使信息的传送和接收都不如报刊、广播那样具有灵活性。(3)电视节目的制作、传送、接收和保存的成本较高。

三、Internet:国际互联网

(一)Internet的基本特征

国际互联网即Internet,它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主要采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以及这个网络所包含的巨大的国际性信息资源。

Internet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Internet是一种用于组织与组织、人与人进行双向交流与沟通的有效媒介。 (2) Internet建立了一种用于研究支持和信息检索的全新机制。

(3) Internet并不是一个单一网络,而是按层次结构在逻辑上而不是物理上组织起来的一个网络集合体。

(4) Internet既是一个本地实体,又是一个国际性实体。也就是说,借助Internet和你交往的人也许是近在咫尺(本地),也许是远隔重洋(国际)。

(5) Internet并不为任何政府、公司或大学所拥有。 (6) Internet并不专指某个硬件或软件。

(7) Internet并不是处处相同(同构性)的,与此相反,它存在广泛的差异性(异构性)。 (8) Internet的功能和费用都是可变的。

(9) Internet总的说来并不局限于被纯研究机构、非营利性机构或类似的其他机构所使用, 29 尽管其中的某些网络确实如此。换言之,Internet的服务对象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10)Internet并不是专门为计算机专业人员、工程师、无所事事者或技术人员所使用,甚至可以说大部分用户都不在这些人之列。也就是说,Internet的日常使用者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兴趣和个性。

(二)Internet的发展简史

Internet开始于1969年,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的ARPAnet. 在ARPAnet发展的同时局域网(LAN)和其他广域网(WAN)的产生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1986年, NSF资助了许多地区网(regional network)的建设,使全美主要的科研机构联入NSFnet。 NSF资助的所有网络均采用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与网际协议,这是Internet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协议。目前NSPNET已代替ARPAnet,成为Internet的新主干。

现今,Internet已构成了一个由不同的、相互间可通信的、由政府机构或商业组织提供资金的网络组成的大网。 Internet也已经延伸到连接分布在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网络。

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加入Internet都在迅速地发展。在大多数的省会城市都已经可以接受个人用户通过当地电信部门的计算机网成为Internet的用户。

(三)Internet的服务功能

Internet含有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并能使处于异地的计算机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人们利用Internet可以进行科学研究、文档查询、联机交谈、电脑购物等等。Internet主要有以下服务功能:

1.电子邮件(E-mail);2.文件传输(FTP);3.网络新闻; 4. Gopher;5.WAIS;6.World Wide Web。

(四)Internet的公共关系传播意义

Internet的传播特征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范围广泛;2.超越时空;3.高度开放;4.双向互动;5.个性化;6.多媒体,超文本;7.低成本。

四、非语文传播符号

(一)身势语言

身势语言指人们身体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

(二)情态语言

情态语言指人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语言。

第九章 公共关系实务(上)

要点·难点解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的业务领域如调查研究、新闻传播、举办活动、处理危机等等。同时,熟悉以上公共关系活动实务的主要形式、内容和方法等,了解其实务操作的要求和技巧。

30 第一节 调查研究

公关调查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1)组织所处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2)组织所面对的各类公众关系的动态;(3)组织与某类关系不协调的公众的矛盾症结及成因。(4)与各种媒介组织的关系状况。

一、民意测验

民意测验的优点是:1.能够广泛地获得来自公众的反馈信息,以利于制订或调整组织的公关政策;2.科学性强,而且简便易行,准确度较高;3.便于整理统计,能迅速得到所需的信息资料。

民意测验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调查目标和公众对象 1.确定调查目标;2.确定调查对象;

(二)抽样

抽样就是从大型的调查人口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调查样本,以便从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整个人口总体的特征。

1.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有: (1)间隔随机抽样;

(2)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以有“分层同比抽样”或“分层异比抽样”两种方法; (3)分区多级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2.配额抽样;

(三)设计问卷

问卷的设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

封闭式问卷在每一问题下列出可供选择的备选答案,请调查对象选择。其形式主要有: 1.两项选择;2.多项选择;3.对比选择;4.排序选择;5.意见程度选择。 自由式提问没有备选答案,在问题后面留出空白供调查对象自由作答,充分发表意见。 设计问卷须注意:

一张问卷上的问题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0个);问题的措辞应该简洁、准确、易懂,不带倾向性引导性和强迫性;问题的顺序应按问题的类型、逻辑关系、对象心理合理安排。调查表的题目一般掌握在20分钟能答完的限额以内;问题简单明了,避免使人反感或戒备的提法。

(四)实施调查

民意测验的调查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1.面访调查;2.通讯调查;3.电话调查;4.深度调查。;

(五)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和撰写调查报告

二、公众代表座谈会

公众代表座谈会一般有如下程序:

1.确定公众代表座谈会议题;2.选择与会代表和印发通知;

31 3.举行公众代表座谈会;4.整理分析座谈会情况并撰写情况汇报。

三、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对于了解某些历史牲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第二节 新闻传播

组织进行新闻传播,通常使用三种方式:

一、撰写新闻资料和新闻稿

新闻五要素:新闻五要素(即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时(when)、何因〔why〕、何人(who),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

要写好新闻稿,应掌握以下三个要点: 1.新闻稿的结构

常见的新闻稿结构有三种:倒金字塔结构、并列结构、顺时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由导语和事实两大部分组成,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最新、最重要的内容即包含其中。导语之后是一般的新闻事实,按重要在前、次重要在后的原则排列。

2.导语的写作

导语在新闻稿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虽然只有一两句语,却要概括一篇新闻中最新最重要的信息,使人只看导语便可了解新闻的基本要点。

3.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新闻背景材料是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起衬托补充、说明等辅助性作用的材料。

二、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叫做“制造新闻”或“策划新闻”,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会的一种技巧。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的机会,使本组织成为新闻的主角,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三、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例行方式。它是一种两级传播:先将消息告知记者,再通过记者所属的大众媒介告知公众。新闻发布会对用于树立或维护组织形象,协调公共关系,引导舆论倾向。

新闻发布会的工作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主题;2.邀请记者;3.会前准备;4.主持会议;5.收集反馈信息。 另外,同新闻界协调关系的诀窍在于:(1)主动传递本组织信息,真诚坦率提供情况,维护本组织和新闻媒介的良好信誉;(2)尊重记者和新闻单位,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方便,无论大报小报,名记者一般记者,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3)指定专人负责,密切同新闻界人士的联系。

第三节 举办活动

一、各类庆典

32 隆重的庆祝典礼谓之庆典。 (一)国旗悬挂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1.接待国宾时的悬旗要求;2.国际会议上的悬旗;3.悬旗的一般规定;4.悬旗致哀。 (二)节庆活动

节庆,为节日或共同的喜事而举行的、表示快乐或纪念的庆祝活动。

节庆日是公共关系部门特别是宾馆等接待服务单位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极好时机。 1.要区分公共关系节庆活动的重点; 2.开展节庆活动,贵在富有传统特色; 3.要不失节庆活动的时机。 (三)开幕典礼

开幕典礼又可称开幕式。是指为第一次与公众见面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而举行的庄重而又热烈的活动形式。

1.开幕典礼的准备工作

①邀请嘉宾;②拟好开幕词等;③拟好程序、准备好照明、音响等。 2.安排仪式程序

①签到接待;②确定剪彩人员;③摄影、录音、录像的安排; ④回答记者或嘉宾提出的各类问题。 3.开幕典礼的结束工作

不论何种规模的开幕式,完后做好嘉宾的送别、征求意见、感谢致意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签字仪式

签字,是一种常见的仪式。

安排签字及签字仪式,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1.要做好文本的定稿、翻译、校对、印刷、装订、盖火漆印等工作; 2.准备好签字用的文具、国旗等物品;

3.与对方商定签字人员,并由双方的助签人员洽谈有关细节。 另外,为表示重视,可安排较高级别的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二、展览活动

所谓展览,是指通过实物、文字和图表等来展现成果或问题的一种宣传形式。 办好展览会需要具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明确展览主题;

2.展览内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精心设计好主题画或展览物,设计不落俗套的会徽和纪念品; 4.编印介绍展览会的宣传小册子,撰写好前言、解说词和结束语; 5.培养讲解、示范操作人员;

6.做好环境布置以及照明、音响、影像等设置; 7.做好观念的组织、接待和信息反馈。

三、赞助活动

33 组织或团体所举办的一项社会活动,要求获得社会各界钱财或物质上的援助,就称为赞助。

四、社会公益活动

举办社会公益活动种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要注意考虑几个问题:

1.目的必须十分明确,以是否有助于增进公众对本组织、本企业的了解和好感为目的; 2.选择的范围,要以最有利于达到预定目的为宗旨;

3.被资助的某一项活动或某一个团体,要考虑到该项目和该组织是否纯正,在公众心目中是否有好感;

4.开展和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其规模和出资款项要从本企业、本组织的经济实力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为依据来考虑。

第四节 处理危机

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如公众的指责批评、恶性事故等。

一、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

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是指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由于组织在指导思想、工作方式、运行机制等组织本身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公共关系危机。一般是由于社会组织的政策失误、管理不善、产品质量等问题引发的危机。

(一)组织行为不当引起危机的原因

1.组织和公众双方的信任和合作的问题;2.直接或间接损害公众的利益; 3.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忽视小节。 (二)组织行为不当引起危机的类型

1.严重的内部事件;2.工作失误;3.决策失误;4.纠纷事件。

二、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

突发事年引起的危机是指由于非预见性、外在因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事件,导致组织公共关系形象受损的危机。如自然灾害、火灾、交通事故等引起的事件。

(一)突发事件引起危机的原因

1.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公众会远离受到破坏的组织; 2.公众对社会组织功能的恢复就会产生怀疑,对组织失去信心; 3.公众的逃避情绪和消极思维; 4.由于新闻媒体的报导的负面影响。 (二)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不可抗拒力导致的重大伤亡事故; 2.外在因素引起的事故; 3.外来的故意行为。

三、失实报导引起的危机

失实报导引起的危机主要是由于新闻部门的报导失实,从而导致公众对组织的误解,使组织形象受损的危机事件。

34 (一)失实报导引起危机的原因

1.新闻媒体的信任度高,他们的报导习惯上被理解为事实;

2.社会公众对于事件的本身缺乏详细而全面的了解,对于事情的本质不会也很难进行科学的分析;

3.公众对某一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有一种痛恨的心理认同,很容易与新闻报导保持一致。 (二)失实报导引起危机的类型 1.失实和不全面的报导; 2.曲解事实; 3.报导失误。

四、危机的处理对策

(一)预防危机 1.灵敏的预警系统

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组织应设立自己的情报信息网络,保持沟通联络,建立预警系统。

2.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

依靠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系统,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或消灭于萌芽状态。

3.模拟准备

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模拟训练以锻炼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积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经验。

(二)危机处理过程

1.果断采取措施,有效制止事态扩大; 2.情况调查,收集信息;

3.成立专门机构,制订处理危机的方针和对策; 4.确定新闻发言人;

5.迅速、扎实、全面开展工作,并安抚好受害者; 6.认真做好检查,切实改进工作。

第十章 公共关系实务(下)

要点·难点解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的业务领域如公关礼仪、公关广告、演讲与报告、会议、会谈与谈判等等。同时,熟悉以上公共关系活动实务的主要形式、内容和方法等,了解其实务操作的要求和技巧。

第五节 公关礼仪

所谓礼仪,是指礼节和程序两个方面。

一、日常交往中的礼仪

礼貌是言语动作兼虚恭敬的表现。礼仪是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礼仪的节度谓之 35 礼节,也是礼貌的具体体现。

(一)见面与介绍

1.自我介绍;2.经由第三者介绍;3.握手的礼节。 (二)探访与接待

1.遵守时间;2.与人交谈的礼节;3.作客的礼节。

二、主办各类活动的礼仪

(一)会议、仪式的礼节 1.迎送;2.会见、会谈。 (二)参观游览

在组织参观游览活动中应注意:

1.日期选择;2.安排布置;3.陪同;4.介绍情况;5.摄影;6.食宿交通。

(三)文艺演出及电影招待会

文艺晚会、电影招待会、体育表演的组织活动遵循的程序:

1.发出请柬;2.选定节目;3.座位安排;4.献花;5.说明书;6.退席。;

(四)舞会

舞会是一种社交活动,公共关系人员为了广结善缘,联络感情,举办舞会是必要的。 1.舞会的组织工作;2.参加舞会应注意的礼貌。

(五)宴会

1.宴会的种类;2.组织宴请活动的礼仪;3.出席宴会的礼仪。

第六节 公关广告

一、公共关系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区别

1.公共关系广告的定义

所谓公关广告,实质上是一种带有某些广告特征的,但不限于商业活动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传播行为。

2.公共关系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区别

二、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

(一)形象广告;

(二)公益广告;

(三)观念广告;

(四)响应广告。

第七节 演讲与报告

一、语言交流方式的特点

口头语言交流的一般特点主要是:

1.直接性;2.随时性;3.双向性;4.反馈性;5.情感性;6.主观性。

二、演讲与报告

演讲与报告均是一种有准备的、较规范的言语传播方式。演讲是演讲者就某一问题向一定范围的听众发表讲话。

报告则是演讲的一种形式。

演讲是由演讲者、演讲的内容和演讲的听众这三大要素构成的。

36 (一)演讲传播的优势

1.具有较强的劝服效果;2.有效的信息交流;3.表现力较强;

4.有助于提高声望;5.直接宣传组织的观点;6.直接提供权威性资料。 (二)演讲技巧

1.做好演讲的准备;

2.选择优秀的演讲者,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必须包括下述条件:

(1)足够的权威性;(2)演讲者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技巧;(3)演讲者的热情;(4)演讲者的理智与智慧;(5)演讲者的仪表仪态。

3.运用演讲艺术。

第八节 会议、会谈与谈判

一、会议和会谈

会议和会谈均是有组织、有目的的言语沟通活动方式。

会议是围绕一定目的进行的、有领导、有控制的集会,有关人士聚集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发言、插话、提问、答疑、讨论,通过语言相互交流信息,交换意见,议论问题,解决问题。 会谈是会议的一种形式。

(一)会议的公共关系功能

(二)举行会议的注意事项 举行会议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召开会议的现实需要;(2)明确会议的特定目标和主题;(3)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4)积极引导会议的顺利进行;(5)若有必要,可策划与会议配套的宣传活动。

二、谈判

谈判是有关方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磋商,交换意见,寻求解决的途径和达成协议的过程。公共关系人员经常需要代表组织与特定的公众就相互关心的问题进行谈判、交涉;或者为组织的领导人组织、安排有关的谈判活动,因此需要了解和掌握这种特殊的语言沟通艺术。一般正规的谈判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导入阶段;2.概说阶段;3.明示阶段;4.交锋阶段;5.妥协阶段;6.协议阶段。

第十一章 企业公共关系

要点·难点解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CI战略以及企业广告策划等等。同时,熟悉以上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实务的主要形式、内容和方法等,了解其实务操作的要求和技巧。

第一节 企业公共关系的内容

一、内部沟通,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内部公共关系实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办好企业公共关系内刊

(二)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

37 建立和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的一般原则是:

(1)将合理化建议制度化、规范化;(2)告诉员工如何向企业提建议; (3)设立合理化建议评奖委员会;(4)长期坚持,注重实效。

(三)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传播媒介,组织发动企业内部的传播沟通活动

(四)重视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建立在日常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自由沟通,它没有明确的规范和系统,不受正式组织体制的约束,不受时间场合的限制,没有固定的传播媒介,形同信息流通的“自由市场”。

(五)培养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以其价值观念和经营管理哲学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的历史和传统,企业的典型人物,企业的目标、信念和理想,领导作风和经营管理风格,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公司礼仪与行为规范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物化表现,如环境布局、图案色彩、厂歌厂旗等等。

二、对外传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P's:“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6P's:就是在上述“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的基础上,增加了“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二)实施CI战略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力手段

CIS:即 “企业识别系统”(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形象的统一设计、控制和传播,以加强企业整体形象的个性和统一性。

(三)公共关系与广告策划的相互融合

从企业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企业广告与企业公关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表现为以: 1.都以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为依据;2.都以目标公众为对象;3.都以传播信息为手段; 4.都以形象的塑造为使命。

第二节 CI战略

一、CI的定义及其特点

CI(Corporate Identity)是指企业通过传播媒介,以增进社会认同的符号传达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向社会大众进行有效传达的过程。CI是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提升其社会形象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包括企业经营理念、行为活动、视觉传达等实体性与非实体性的整体传播系统,其中又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精神口号等基本要素为主要的识别要素。

CI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将企业的管理、营销、公关与广告,提升为贯彻落实企业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的具体行动。

(2)CI计划的职责划分不单是广告、宣传部门的事。而是由企业首脑亲自把握,动员整个 38 企业所有部门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3)CI计划企业情报传达的对象,不单是指向消费者,同时也面对企业内部员工、社会大众、及相关团体。

(4)CI计划企业情报传达的媒体,不单是大众传播媒体。而是尽最大限度地运用企业内外所有的传播资源。

(5)作为一套系统、完整、严密的企业形象传播方案,CI计划不是短期的即兴作业、而是企业长期的战略规划,是需要定期督导与有效监控的系统工程。

二、CI的功能

企业导入CI计划的直接动机,往往是基于下列原因: (1)当前的经营战略与企业形象无法有效地配合。

(2)没有一个便于识别的企业形象,致使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拓展,企业形象的一贯性、综合性逐渐丧失。 (4)赶不上国际化形象的潮流。

(5)与其他公司合并,必须有一个完整、统一企业形象。 (6)企业形象已趋于低落,陈腐。 (7)企业形象不好,员工士气低落。

(8)企业名称陈旧保守,易被人误认、误解。 (9)企业的名称与商品的形象不符。 (10)企业知名度过低。

(11)企业形象于近期受损,欲设法恢复良好的企业形象。 (12)企业的陈旧形象已成为打入新市场的障碍。 (13)缺少能代表全企业系统化、统一性的标志。

(14)商标与商品形象之间,显出明显不合理的分歧现象。

(15)与同业其他企业相比,企业的活动性较差,在形象的竞争力及认知程度上,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

CI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力; (2)强化企业信息的沟通; (3)激励企业内部员工的士气; (4)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吸收;

(5)增进金融机构、股东的好感与信心; (6)协调经费的合理使用。

三、CIS的基本构成

企业识别系统CIS的基本构成由下列三个子系统构成: (1)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MIS。 (2)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BIS。 (3)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S。

39 三个子系统相互推衍依存,共同带动企业经营的步伐,塑造企业独特的形象。

四、VIS的设计与开发

视觉识别系统VIS中包括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企业造型、版面编排模式等基本要素。

(一)标志

标志在视觉识别系统中具有如下的特性:

1.识别性;2.领导性;3.同一性;4.时代性;5.延伸性;6.系统性;。

(二)标准字;

(三)标准色;

(四)企业造型;

(五)企业象征图案;

(六)企业广告及宣传版面编排模式。

五、CIS开发的作业程序

CI计划开发的作业程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企业实态调查阶段

(二)设计开发阶段

这一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

1.将识别性的抽象概念,转化成象征化的视觉要素; 2.开发基本设计要素,以奠定整理传播系统的基础; 3.以基本设计要素为基础,展开应用设计要素的开发作业。

(三)实施管理阶段

(四)企业CI应用手册

CI手册是一本阐述企业CI战略基本观点与具体作业规范的指导书,是CI整体内容的导向,能确保CI运行作业的水准,企业可以参照手册中的规则来检查自己的管理体系。

CI手册的编制根据具体企业情况的不同,内容有所差异,但至少应该有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一)总论部分;

(二)基本要素;

(三)基本要素组合系统;

(四)应用要素;

(五)标志、标准字印刷样本及标准色色票。

第三节 企业广告策划

一、企业广告策划及其内容

企业广告策划,就是对企业广告运作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与设想,是对企业广告的整体战略与策略的运筹与规划。

一项较完整的广告策划,一般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调查;(二)广告定位;(三)广告创意;(四)广告媒介安排;(五)广告效果测定。

二、产品定位

40 所谓产品定位,就是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为你的产品设置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只为你的产品所独占而其他同类产品则不可能拥有。 企业的产品定位是广告诉求的基点。

(一)产品定位的客观依据 产品定位的客观依据有以下几点:

1.关于产品的调查研究;2.对于消费者的调查研究;3.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4.关于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5.关于传播媒体的调查研究;6.关于流通领域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产品定位策略

企业产品定位的策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市场领导者的定位策略

作为市场上领导者的企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你不能用你自己的话来建立一个领导地位,而必须用消费者的客观评价来建立; (2)持续强化企业最初的产品概念及经营理念,并充分利用这个最初概念或理念所创造的“先入为主”的优势。

(3)必须克服自满倾向,密切注视同行业竞争者每一样新产品的发展。

(4)领导者的定位策略一旦实现,必须认为这只是定位计划的开始,要不断地巩固这种定位;

(5)处于领导者地位的企业和品牌,要善于用自己的力量(财力和物力)抑制竞争对手而确保自己的领导者地位;

(6)领导者的内在力量来源于自己的产品,而不是组织;

(7)领导者应该有众多的著名的产品和品牌,并使每一个品牌都能在消费者心中定在一个好的、有利的位置上。

2.市场跟进者的定位策略

对于市场跟进者来说,通常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

(1)在消费者心目中强化自己的特点;(2)寻找为消费者所重视的、尚未被市场领导者占领的定位;(3)退出竞争性定位,重新寻找新的定位;(4)通过进入“高级俱乐部”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定位。

3.市场挑战者为其竞争对手重新定位的策略

挑战者为其竞争对手重新定位的策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否定性;(2) 强制性;(3) 突然性。;

三、广告主题策划

(一)广告主题的三个要素

广告主题由广告目标、信息个性和消费心理三要素构成。

广告主题的三个要素构成,不能理解是简单的迭加,而应理解为一种有机的融合,是各要素的相互结合和渗透。

(二)确定广告主题的题材

对于广告主题的策划来讲,同一个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题材加以表现。

一般说来,有下列的题材范围可供选择,它们分别是:健康、食欲、安全、美感、时尚、41 爱情、荣誉、母爱、地位、社交、快乐、效能、方便、保证、经济等等。

(三)确定广告主题应注意的事项 在决定广告主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引人注目;2.浅显易懂;3.整体统一;4.独特个性;。 另外,在确定广告主题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如下一些情况: 1.泛化;2.分散;3.共享。

四、整合营销传播

(一)整合营销传播及其发展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简称 IMC)又称统合营销传播。有人称它为新广告(New Advertising),是近年出现的营销广告新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共关系、直销、CI、包装、新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广告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所以整合传播也被称为“speak with one voice”(用一个声音说话)即营销传播一元化策略。

从海外广告的发展历史来看,已经经过广告分离期、广告全面服务期、传播分离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整合营销传播期。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特性

整合营销传播有两个明显特性:一是战术连续性,二是战略导向性。

(三)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层次

整合营销传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形式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1.认知的整合;2.形象的整合;3.功能的整合;4.协调的整合;5.基于消费者的整合; 6.基于风险共担者的整合;7.关系管理的整合。

(四)整合营销传播的方法

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实施有五种方法:

1.同一外观法;2.主题线方法;3.供应面的策划方法; 4.特设会议的方法;5.基于消费者的方法。

第十二章 政府公共关系

要点·难点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有了很大发展,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本章主要介绍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意义、职能、任务、原则,并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实务做简要的概述。

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和意义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

(一)政府的公众信息管理

42 现代社会,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流通量日益增大。一方面,各种社会信息对政府组织的决策和行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对公众环境的信息输出量也越来越大。

(二)政府的公众舆论管理

任何政府组织都生存在特定的公众舆论环境之中,其政策和行为既受公众舆论的左右和影响,也影响和左右着公众舆论。政府公共关系可以被称为认知管理和观念向导。

(三)政府的公众关系管理

在此,公众关系是政府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制约着政府组织目标、政策和行政行为的成败。对公众关系的开发、疏通、建立、维持、协调、发展、是政府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任务。

(四)政府的公众形象管理

政府公共关系通过对政府组织各种形象要素的设计、规划、控制和传播、对政府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信誉度进行创造、维护、调整和提升,科学地调控和管理政府组织的公众形象姿态,这是现代政府管理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是从社会中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权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同时,政府还具有唯一性。

(二)客体的复杂性

政府公共关系客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显现出极为复杂的结构。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公众,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既有共同的社会利益,又有各自的特殊利益。

(三)目标的独特性

促进公众的认知是政府公关的首要目标;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四)传播的优越性

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五) 性质上的民主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所产生的民主政府,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作为一项行政传播管理职能,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为根本依据的。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使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相应强化公共关系的职能,以适应社会关系的转型。

43 2.政企分开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从政府公关的角度讲,企业已由内部公众变为外部公众,其关系具有平等性。政企分开是要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更需要加强联系以弥补政府权力撤退后留下的真空。政府公关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传播管理职能正发挥了政企分开后的“桥梁”作用。政企之间关系的特殊平等性也使政府不得不以平等的姿态去作公关引导、协调关系,化解政企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和误解。

(二)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政社分开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实行政社分开,把政府权力运作的“公共领域”与个人活动的“私人领域”界分开来,使人的基本权利到根本上的保障。政府必须在有效履行公务的同时,架起与公民群众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建立起民主的信息交流关系。

2.民主政治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有效的信息交流是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民主政策的基础。政府公共关系中的公众信息传播沟通,极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通过开展政府公关,可以保证政府时刻接受群众监督,保证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了一条现实可行的渠道。

(三)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 1.社会转型期需要政府公共关系

通过有效开展政府公关,就可以在与公众双向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公众的各种变化趋向,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引导舆论走向,并通过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社会向心力。

2.提高政府能力需要公共关系

建立以政府为支点的社会公共关系网络能够适应社会的这一变化。

(四)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

地方政府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国际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也是当务之急,有效地开展政府国际公共关系.将有利于双向传播沟通,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的国际信任合作关系,从而树立起改革、开放、自由、民主、进步的中国政府新形象。

第二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任务和原则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决策咨询职能

政府公关人员向决策层或管理部门提供的咨询主要有政府形象咨询、公众“理咨询、领手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二)信息交流职能

政府公关作为一种双向的传播管理职能,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和功能就是管理信息。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交流职能主要表现在政策形象、管理水平和效果的信息交流、领导者形象信息交流等方面。

(三)舆论引导职能

行政管理中的一个明显事实是:公众舆论影响行政决策,而公共关系对舆论又可以通过有计划地传播沟通而加以引导和影响,以优化行政环境,推动、协助决策的实施。

44

(四)协调沟通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协调沟通主要包括内部协调沟通和外部协调沟通两大方面。内部协调沟通包括协调政府内部领导者与一般公职人员的关系,协调政府内部一般员工相互间的关系,协调沟通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外部协调沟通主要包括协调政府辖区内的广大公众、社会组织及辖区外的公众和国际公众的关系。

(五)形象塑造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主要不是靠为政府“美容”来为之树立良好形象,主要是靠完善政府形象的内涵,靠实际行动,靠理性说服、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去提升、塑造政府形象。

(六)公众服务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政府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和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性、事务性的辅助和支持,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配合更加融洽,使整个组织机体运作更加协调,使组织的专业职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二是向外部提供社会服务,以良好的服务去树立政府信誉,争取民心。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一)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双向传播沟通职能,大力推进企业改革

发挥政府公关协调职能,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其信息交流职能,对企业进行信息输导和决策服务;发挥其双向沟通职能,建立有效的政企沟通渠道;把握政府公关的战略活动重心,为企业创设宽松的经营环境。

(二)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疏导协调职能,缓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必须开展政府公关,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下岗工人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争取广大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下岗职工的不满情绪,在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三)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交流和形象评估及塑造职能,发扬民主、遏制腐败、以法治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利用政府公关的传播优势,宣传法治,使民主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信息交流沟通,扩大新闻自由,打击邪恶,弘扬正气。要大力开展政府内部公关。政府内部公关是外部公关的基础和前提,要使政府外部公关卓有成效,须先从内部做起。

(四)发挥政府公共关系舆论引导职能和传播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政府公关具有最优越的传播条件,掌握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可以通过研究全面的传播计划,利用自身优势,交叉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把握舆论方向,整合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主法治教育,使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建设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中国。

(五)发挥政府国际公关职能,增进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塑造开放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正逐步深入地进行,将面临着更多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经济方面中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政治方面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文 45 化方面须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同时展示我国的文化建设成就。这些都有赖于政府运用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的传播技术和沟通手段,大力开展国际公关,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推动社会进步。

三、政府公共关系原则

(一)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在政府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关系上,则坚持利益的一致性原则。政府公共关系要求政府工作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政府的一切公共关系活动都必须体现社会公众利益的思想,这是政府公关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真实公开原则

政府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内容要真实.过程要公开。做到在收集、了解公众的意见要求、愿望时,获取的信息力求真实、准确和全面,并公开反馈意见,公开解决问题的计划。在真实、公开中求效率、求形象。

(三)科学指导原则

随着政府管理的国家和社会事务日益广泛和复杂多变,所面临的公众关系越来越广泛复杂,要及时准确了解社会环境变化,全面把握公众脉搏,正确选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沟通,采用适当的公关模式,拟定切实可行的传播计划,都需要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

(四)整体统一原则

政府所涉及的一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在处理与具体公众的关系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从整个社会公众的整体关系和整体利益出发,把局部关系和利益放到全局关系和利益的范围内加以考虑。政府公共关系需要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政府的上下级部门、中央和地方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有效发挥政府的整体系统效应,共同树立政府的整体形象。

第三节 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举要

一、完善公众传播机制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了解民意,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了解和反馈民意的渠道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访渠道

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是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办理来信的工作程序主要是:及时拆封、详细阅读、认真登记、妥善处理、检查督促和认真复信。接待来访的注意事项有:要热情接待、认真听记、恰当处理和重点田访。

2.民意测验

民意测验能够将对民意的了解和分析的工作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政府的每项事关民生的重大政策或措施出台之前,都应该通过民意测验了解公众的基本态度和意见,为决策提供更充实可靠的根据。

3.基层访问,典型调查

政府的有关负责人或专门机构的工作人员,直接深入群众,深入社会基层,到民间察访,了解民情,倾听各娄公众的倾诉;或用“下马观花”的方法,到菜一地区或单位“蹲点调查”,研究典型。

46

(二)政务活动公开,提高行政的透明度 1.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

政府发言人是政府正式授权、代表政府向新闻界和公众发言的全权代表。只有他提供的信息才是官方正式认可的消息。政府发言人制度,一方面使政府在公众场合能够以一个统

一、协调的形象出现;另一方面使具体的行政首长能够更冷静、专注地思考和研究问题。在遇到重大问题或在必要时,政府的行政首长不能回避公众,要直接出面应对公众舆论,应对新闻界。但在这种场合中,亦须有政府的新闻官员作为公关顾问随同左右作为参谋。

(1)保持政府消息来源的畅通。政府的新闻工作机构首先要消息灵通,要与政府内部各机构,与新闻单位以及社会上各类企事业组织的公关部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及时获取第一手的可靠消息。

(2)做好新闻分析综合工作。对社会舆论的敏感问题,及时做好综合分析的工作,并与有关部门保持热线联络,随时加以核实、调整;涉及授权范围之外的重大消息,应及时报告主管的行政首长;常规性的信息也应及时通报各有关政府部门和新闻单位。

(3)随时回答新闻界的咨询。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后,政府的新闻工作机构就成了政府消息的权威来源,成为新闻界查询、咨询的焦点。必须保证这条权威渠道畅通无阻,随时为新闻界提供新闻资料、图片及有关消息的核实与查询,并按待好海内外来访的记者。

(4)例行的新闻发布。例行的新闻发布是定期的,由政府新闻处官员实施,可以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公告形式进行,以“发布”和“告知‟‟为主,不一定需要回答记者的问题,时间比记者招待会简短。

(5)专题的记者招待会。与例行的发布会不同,记者招待会一般都有专门的、集中的议题,这些议题一般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一般由较高层次的官员出面,不仅向记者发布消息和提供文字资料,而且安排较长时间的“答记者问”,有比较充分的现场交流。

(6)安排专访。就重大的议题,邀请或安排有特别影响力的媒体作独家采访,对高层官员作深度访问。政府的新闻官员要为专访做好一切准备和安排。

2.政府办事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

行政组织的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政府人员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就越大,沟通就越困难,公众对政府的神秘感也就越强,了解也越少。为了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了解,避免因为缺乏了解而造成的误解,政府各部门有必要实行办事公开,努力提高行政运作的透明度。

(三)拓宽社会沟通渠道,吸引公众参政议政

使各种潜在社会摩擦与冲突能量在“微调”的状态中得到释放和缓解,避免长期压抑或积聚而引起爆发式的冲突和震荡,从而有利于形成既生动活泼,又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秩序。

1.社会协商对话

社会主义的社会协商对话,除了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工会、妇联、青年团等)等传统的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还要进一步拓宽其他社会沟通的渠道。因为在社会的发展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利益阶层。传统的社会团体不可能完全代表这些方面的意愿。所以,除了继续运用特邀的会议对话形式之外,还可以适当开展形式更为自由的公众咨询对话活动,吸引更多的公众以主人翁的精神参政议政。

2.公众议政活动

47 除了面对面的对话渠道之外,现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沟通提供了具有更为广泛的参与性的方式。围绕着政府官员“头痛”、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动员公众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也是政府公共关系的一种形式。

3.公众投票公决

投票是公众表达个人意见的一种民主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的参与代价最低(选民所花的时间、精力少),因此参与面最广。投票不仅仅用于选举代表,也可以用于表决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

二、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一)确立公众至上意识,塑建公众为导向的政府服务文化

确立公众至上意识,塑建公众为导向的政府服务文化,既是政府开展各项具体公关实务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政府公关实务的重要内容。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公众至上”意识,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树立“公众选择意识”、“契约意识”和“政务公开意识”。

(二)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首先,应该将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办实事的重点,限期解决,取信于民。其次,完善各种便民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态度。

(三)言必信,行必果,讲求信誉

政府能否说到做到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着政府及其官员的声誉和形象。

(四)加强廉政建设,纠正不正之风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还必须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消除腐败现象,纠正不正之风,才可能保持政府的良好形象。

48

第13篇: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9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

法语(修订本)第一册 马晓宏 外研社

9-11/11/2009 材料馆101

évision A Phonétique : 【ɔ】【o】

B Conjugason : dire,parler,voir, regarder,aller,venir C Syntaxe: Viens cette belle photo de ma est ce jeune homme près de la fenêtre ? Quel âge a-t-il ?

Il a 20 ans.

avoir+数词+ans Quelle est sa profeion ?= Qu’est-ce qu’il fait ? Où habite-t-il ? Ce n’est pas bien ? Si si, c’est très bien.

Tes parents ne travaillent plus ? Si, ils travaillent encore.

çon 8 Faire du rangement étique 【ɔ】 om, on

mon, ton, son, nombre, tomber

um,un在拉丁语词中

secundo 【sjɔ】 tion在词末,前无s

nation, caution 【stjɔ】 stion(t送气,腭化,类似于汉语拼音中的q或j的发音)

question, gestion, suggestion 【ɲ】 gn

vigne, digne, signer, signal, campagne, compagnon n.

une affaire/des affaires

sont mes affaires.

un bureau

y a des papiers sur le bureau

Venez dans/à mon bureau demain table/une chaise

sont des cahiers sur la lit

est malade, alors il reste au livre/un cahier/un crayon/ un stylo/ un sac une caette/ un disque des chauures/ une paire de chauures une chambre/ une salle

chambre est propre/en ordre,

mais sa chambre est bien sale/en dé’est une salle de lecture.

en ordre/en désordre une langue : le français, le chinois, l’anglais, l’allemand, l’espagnol,

l’italien, le portugais, le japonais, le coréen...

une marche

minutes de marche le ménage

le ménage le rangement

du matin/un midi/ un après-midi/ un soir/ une nuit une tae/ un verre

tae de thé/café

un verre de vin

adj. désolé, désolé e

Ex Je suis vraiment désolé.

propre

sont mes propres affaires.

Ce sont mes affaires propres.

adv. enfin → Il arrive enfin.

La chambre est enfin propre.

avant-hier, hier, aujourd’hui, demain, après-demain

→ Il vient d’arriver hier.

Il reste dans la chambre pour se reposer aujourd’ va travailler demain.

loin/près → Habite-t-il loin ? Non, il habite tout près.

→ Sa maison est loin de l’école.

Mais ma maison est près de l’école.

tard/tôt → C’est trop tard/ tôt.

peu/un peu/ aez/ beaucoup/trop

→Il parle peu/un peu/ aez/ beaucoup/trop

→Il y a peu/un peu/ aez/ beaucoup/trop de choses à faire.

prép.

à/dans/sur/sous

à Paris/ à l’école/ au cinéma/ au bureau

dans la clae/ dans la chambre/ dans le bureau/ dans le sac/

dans le journal/ dans le livre

sur la table/ sur le journal/ sur le livre

sous le lit/ sous la table...

v.

apprendre

apprenez le français.

apprenez à parler le franç vous apprends le français.

vous apprends à parler le français.

entrer≠sortir étudiants entrent dans la clae.

étudiants sortent de la

aime

vient de ranger sa chambre savoir

sais cela.

sait conduire(v驾驶)(他会开车)

sait lire(v阅读)(他识字)

pouvoir

peux venir il ne peut

veut un livre de français.

’est-ce que vous voulez ? Je veux un café.

veut apprendre le chinois.

d’autres

quoi

’est quoi ça ?

De quoi parlez-vous ?

parce que

ne vient-il pas aujourd’hui ?

Parce qu’il est malade.

ne voulons pas apprendre le français.

Parce que c’est une langue trop difficile.

tout adj

le monde, toute la clae

tous les hommes, toutes les femmes

tout pron va bien. Je sais tout.

Tous sont contents.

Toutes sont contentes.

tout adv

habite tout près.

est tout content.

est toute belle.

sont toutes honteuses.(注: tout作副词一般情况下没有词形变化,但tout用来修饰以辅音或嘘音h开头的阴性形容词时,要与形容词保持性数一致)

Indicatif

Pascal est étudiant, il fait ses études à ésent

Il fume, mais il ne fume pas maintenant.

La Chine est grande.

Adjectif poeif

mon père, ma mère, mes parents

ton père, ta mère, tes parents

son père, sa mère, ses parents

notre père, notre mère, nos parents

votre père, votre mère, vos parents leur père, leur mère, leurs parents

ma, ta, sa 遇元音或哑音h开头的阴性名词或形容词时 →mon, ton, son

amie, mon ancienne Quel désordre ici.

Tu ne veux pas faire un peu de rangement ? Si, mais je travaille tard hier n’est pas une bonne y a de tout sur la suis vraiment désolé.Je vais tout de suite chambre est enfin vois, tu peux bien veux un petit café ? Oui, avec plaisir .Ta clae est où ? C’est à dix minutes de ’est pas loin.

第14篇: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8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

法语(修订本)第一册 马晓宏 外研社

2-4/11/2009 材料馆101

évision A Phonétique : 【ɛ】【j】【jɛ】【wɛ】【ij】

B Conjugason : croire, regarder, travailler, avoir faim/soif C Syntaxe: comme le temps est magnifique aujourd’hui.

Le temps est beau et l’air est là-’est-ce que c’est ? Qu’est-ce qu’il y a ? Qui est-ce ? Quelle heure est-il ? C’est l’heure de déjeuner/dî’ai faim et soif.

comme la vie est on a faim, il y a un restaurant.

çon 7 Photo de famille étique 【ɔ】 o在一般情况下位于词首或词中

poible, important, symbole,dors,or

au在【r】音前及少数词中

aura, Paul, restaurant

oi在极个别词中

oignon

um在一些词末

forum, maximum, parfum(除外) 【o】 o在词末开音节中

moto, photo, pot,lot, métallo, stylo

o在【z】音前

rose, dose, poser ô

allô, hôtel au, eau

paume, faute, cadeau, bureau -ome, one在词末

atome, zone ao/oa在个别词中

curaçao, toast n.

une famille

’ai une famille bien heureuse.

une fenêtre

ès de la fenêtre, c’est son amie fille/un fils

Dupont ont deux enfants, un fils et une fille.

une fille/un garçon

à-bas, il y a une fille et un garçon.

une soeur/ un frère

a deux frères et une soeur.

une mère/un père

’aime ma mère et mon père.

un ingénieur/une femme ingénieur

un technicien/une technicienne parents sont ingénieurs/techniciens chez Peugeot.

maman, papa

’est papa et maman.

un homme/une femme

un mari/une femme

ès d’elle, c’est son mari.

ès de lui, c’est sa femme.

une photo

’est une photo de famille.

Nous prenons cette photo à Beijing.

une profeion

est votre profeion ?

Quelle est la profeion de ?

une université

fais ses études d’anglais à l’université.

L’université des Langues étrangère de Beijing est très connue en Chine.

adj. sûr, sûre

Ex Je suis sûr de cela

C’est sûr et certain.

ce,cet, cette, ces

homme est très grand.

Cette femme est bien fruits sont frais.

gentil, gentille

profeeur est gentil avec nous.

jeune

jeune homme est son frère.

sympathique

’est un ami gentil et sympathique.

adv. ensemble → On travaille ensemble dans la clae.

On va au cinéma ensemble.

ne...pas, ne ...plus → Il ne fait plus ses études.

Il n’habite plus ici.

si/non/oui/non → ça va ? Oui, ça , ça ne va pas.

Ça ne va pas ? Si, ça , ça ne va pas.

Ce n’est pas ton livre ? Si, c’est mon livre.

vraiment → Merci es vraiment gentil.

Tiens, tu es vrailent belle aujourd’hui .

v.

dire≠parler

dis cela à Paul.

’est-ce que vous dites ?

habiter vt/vi habitons(à)Paris.

ù habite-t-elle ?

venir

vient de ’où vient-il ?

vient ici (pour) étudier le ≠regarder vois mes amis dans la rue.

’est-ce que tu vois ?

voyons un film au cinéma.

Vocabulaire complémentaire

membres de famille (voir p114)

Mode

Indicatif

Pascal est étudiant, il fait ses études à Paris.

Conditionnel

S’il faisait beau demain, nous irions au Palais d’Eté.

Je voudrais parler à Monsieur le

Je souhaite qu’elle guérie vite.

Impératif

Entrez, s’il vous plaît.

Regarde là-bas, Gé

Ne pas

faire→fait(过去分词)

faire→faisant(现在分词)

Temps(Indicatif)

Présent

Il est en France maintenant.

Paé

Il a été en France l’année paée.(复合过去时) Futur

Il sera en France dans un an.(简单将来时)

Voix Voix active

Je fais ce travail.

Voix paive

Ce travail est fait par moi.

être++par

Verbes 1er

verbes réguliers –er

, regarder, entrer...2e

verbes réguliers –ir

, réuir, choisir, grandir...3e

verbes irréguliers

, faire, voir, venir, partir...

Si的用法(见上面词汇解释) Ce的用法(见上面词汇解释)

Omiion de l’article

身份职业国际名词前不加冠词

Il est prof.

已有指示形容词ce或主有形容词mon,ton,son不需多用冠词

Cette jeune fille est ma soeur.名词罗列时冠词可省

Hommes,femmes, enfants, tous sont dans la rue.呼语中

Bonjour, Madame Chirac.

Viens cette belle photo de ma est ce jeune homme près de la fenêtre ? Quel âge a-t-il ?

Il a 20 ans.

avoir+数词+ans Quelle est sa profeion ?= Qu’est-ce qu’il fait ? Où habite-t-il ? Ce n’est pas bien ? Si si, c’est très bien.

Tes parents ne travaillent plus ? Si, ils travaillent encore.

第15篇: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6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

法语(修订本)第一册 马晓宏 外研社

12-14/10/2009 材料馆101

évision A Phonétique : 2 voyelles, 2 consonnes

B Conjugason : excuser, se dépêcher, avoir l’heure, être en retard C Syntaxe: Quelle heure est-il ? Avez-vous l’heure ?

Il est X heures du matin/ de l’après-midi/ du soir.

A quelle heure avez-vous des cours de français?

Nous avons un cours de français à une heure quarante de l’après-midi.

Vite, dépêche-toi ! L’heure c’est l’heure.

çon 5 une leçon de révision étique 字母c的发音、字母g的发音、字母e的发音详见课本P74 固定辅音群

【bl】 bl

bleu, meuble 【pl】 pl

plaît, peuple 【kl】 cr

craie, écrire 【gl】 gl

glace, sigle 【br】 br

bras, arbre 【pr】 pr

preuve, propre 【dr】 dr

droit, cidre 【tr】 tr

très, trou , battre 【kr】 cr

crier, secret 【gr】 gr

grâce, nègre 【fr】 fr

frère, froid 【vr】 vr

vrai, vivre n.

une clae

travaillent dans la clae.

Nous parlons français en clae/en cours.(parler 第一组规则动词,说)

Printemps, été, automne, hiver 4 saisons de l’année

y a 4 saisons dans une année.

Au printemps, il fait doux ; En été, il fait chaud ;

En automne, il fait frais ;En hiver, il fait froid.

un journal→des journaux→une revue→des revues un match→un match de football/de basketball un dialogue→un joue des dialogues en français en cours.(jouer 第一组规则动词,表演) un palais→le Palais d’Eté

va au Palais d’Eté demain un petit-déjeuner, un déjeuner, un dîner →les 3 repas

prend le déjeuner au restaurant.(prendre 第三组不规则,在此为吃) une place

un plaisir → avec plaisir → Quel plaisir de te voir profeeur → une femme profeeur une raison → avoir raison

avez raison.= Vous êtes temps

temps fait-il ? Il fait temps est beau.

Avez-vous du temps ?

adj. beau, bel, belle, beaux, belles

’est un beau garç’est un bel hô’est une belle fille.

heureux, heureuse

suis très heureux de vous connaî’est une famille , quelle heure est-il ? Il est une heure et demie.

Quel livre as-tu ? J’ai un livre de français.

Quel plaisir! Quel beau temps! Quelle belle fille!

adv. alors → C’est l’, dépêche-toi

d’accord → 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vous.

non, ne...pas → Est-ce ta chemise ? Non, ce n’est pas ma → Il est toujours là.

tout → tout de suite, tout à l’heure .

→ Il habite tout près.

prép. après≠avant → On part après le dé arrive avant 8 heures.

conj. quand → Quand il entre, je lis un journal.(lire第三组不规则,阅读)

v.

être d’accord avec qn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vous.

avoir → avoir raison

être en retard

est en retard encore une fois.(又一次) faire → faire la présentation de qn/qch , tu ne fais pas la présentation de cette belle fille ? . partir

vi

partez-vous ? Nous partons à midi.

Quel, quelle, quels, quelles

Quel temps fait-il ? Quelle fleure aimes-tu ?

Quel beau temps il fait !

Quelle bonne idée c’est !

Négation

ne...pas

Il n’habite pas Paris.

C’est difficile de ne pas fumer pour lui.

Interrogation

陈述句?

Vous êtes français ? Tu vas où ?

Est-ce que

Est-ce que vous êtes français ? Où est-ce que tu vas ?

主谓倒装

Etes-vous français ? Où vas-tu ?

名词主语+谓语动词+与名词主语对应的主语人称代词+其它成分(书面语)

Paul est-il français ? Où Paul va-t-il ? (略)

第16篇: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4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

法语(修订本)第一册 马晓宏 外研社

16-21/09/2009 材料馆101 évision étique : 2 voyelles, 3 consonnes : être, aller,deviner, entrer : Qu’est-ce que c’est ? Qui est-ce? Où vas-tu ? C’est pour...

Entre, s’il te plaî, s’il vous plaît.

Est-ce ta chemise ? Oui, c’est ma , c’est sa ée : Voici est à sa la main, c’est sa valise est très ù va-t-elle avec sa valise ? Devine, s’il te plaît.

çon 3 étique

【e】 é clé, thé, fée er,ez在词末 parler,marcher,quitter,nez,chez,chercher [∫εr∫e] es在单音节词末 des,les,mes,des,ses ied,ieds在词末 pied,aied,aieds[asje] desc,de,eff,e descendre,deiner,effet,eai 【u】 ou,où,oû,aoû coup,chou,jou,où,goût,août 【ʒ】 j déjà,jupe,juste g在e,i,y前 tige,Serge,geste,gise,gymnase

ge在元音字母前 mangeons 【g】 g在a,o,u前 garer,galle,gober,goût,gustatif,légume g在辅音字母前 glace,grave,tigre gu在元音字母前 vogue,guerre,guider,baguette 【r】 r rire,vivre,Paris,serre,rhumatisme 【注意】

字母g的发音小节

g在a,o,u之前、在辅音字母前发【g】galle,gober, gustatif,grave g在e,i,y之前发【ʒ】 geste,gise,gymnase ge在元音字母前发【ʒ】mangeons gu在元音字母前发【g】vogue,Guy 字母组合ex的发音

ex在元音前发【εgz】 exécuter ex在辅音前发【εks】 expert n.

un étudiant, une étudiante

est é est é gare, une boutique, une piscine→aller à la vais à la gare/boutique/piscine avec mon ami. des études, les études→faire les études est étudiant, il fait les/ses études à présentation→faire la présentation

fais la pré Cécile et voilà rentrée va-t-il à Paris ? C’est la rentré rue→dans la rue madame, mademoiselle, monsieur

, Monsieur allez-vous ? adj. Mon, ma, mes, ton, ta, tes, son, sa, ses

père, ma mère, mes parents

Marc va àToulouse avec ses é,enchantée→être enchanté de connaître qn suis enchanté de vous connaître.(vous是宾语人称代词前置) adv. aui → Je suis styliste, et toi ? Moi à-bas≠ici → Jacques travaille là-bas/ès → ça c’est très ès bien.

maintenant → Où sommes-nous maintenant ? pourquoi → Pourquoi fais-tu cela ? merci → Merci rien.

art.

un,une,des,不定冠词 (可数名词前,不特指)

du,de la部分冠词(不可数或抽象名词前,不特指)

le, la,les定冠词 (可数,不可数,特指)

du, de la, des/au, à la, aux缩合冠词(介词de,la与定冠词le,la,les缩合)

’est un ’est le livre du profeeur.

C’est du café.C’est le café de Pascal.

Ce sont des sont les valises des étudiants.

prép. avec → Annie va à la boutique avec ses amies.

Luc va à Tours avec sa valise.

pron. Je, tu, il, elle, nous, vous, ils, elles主语人称代词

moi, toi, lui, elle, nous, vous, eux, elles重读人称代词(与宾语人称代词不同)

→ C’est lui.

Et toi ? Moi aui.

Elles sont chez elles.

se : me, te, se, nous, vous, se自反代词(用在自反动词中)例如s’appeler

te宾语人称代词 (需前置,未完待续)例如Je te présente mon amie

présenter → présenter qn à qn/ faire la présentation/ se présenter

présente Cécile à Charles.

Marc fait les présentations.

Je me pré m’appelle suis vous ? s’appeler

t’appelles-tu ? comment vous appelez-vous ? Je m’appelle... s’appelle-t-il/elle ?Il/elle s’appelle comment ? Il/Elle s’appelle...

Vocabulaire complémentaire Travailler工作

Je travaille ; Tu travailles ; Il travaille ; Elle travaille ; Nous travaillons ; Vous travaillez ; Ils travaillent ; Elles travaillent. travaillons dans la 居住

J’habite, tu habites, il habite, elle habite,

Nous habitons, vous habitez, ils habitent, elles ù habitez-vous maintenant ? J’habite avec mes parents à 做

Je fais, tu fais, il fait, elle fait, Nous faisons, vous faites, ils font, elles font

’est-ce que vous faites ? Nous sommes éître 认识

Je connais, tu connais, il connaît, elle connaît, Nous connaions, vous connaiez, ils connaient, elles ne connais pas fais la présentation ? (略)

第17篇: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10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

法语(修订本)第一册 马晓宏 外研社

16-18/11/2009 材料馆101

évision A Phonétique : 【ɔ】【ɲ】

B Conjugason : apprendre,savoir, pouvoir,vouloir C Syntaxe: Quel désordre ici.

Tu ne veux pas faire un peu de rangement ? Si, mais je travaille tard hier n’est pas une bonne y a de tout sur la suis vraiment désolé.Je vais tout de suite chambre est enfin vois, tu peux bien veux un petit café ? Oui, avec plaisir .Ta clae est où ? C’est à dix minutes de ’est pas loin.

çon 9 Au campus étique 【】 am, an, em, en

lampe,tant, chambre, lent

aon, aen

paon, faon, Caen

em, en+元音或双写在词首时,保持【】的发音

emmener, ennui, enivrer

例外ennemi【εnmi】

【ɥ】 u在元音前

huit, nuit, cuisine, ennui n.

un /une camarade

sont mes camarades.

un campus sommes au nouveau campus de l’Université de département

sommes du département d’anglais.

Il y a 96 départements en entrée≠une sortie

certain M Dupont vous attend à l’entré étage

famille habite au premier é français/le chinois/l’anglais

un portrait de qn

’est le portrait de mon pè question≠une réponse

une question à qn

répondre à une question de qn

la réponse à une question un séjour

salle de séjour= le salon, la carte de séjour

Bon séjour en France/en Chine/au service

Ex.à votre service ,rendre service à qn adj. charmant,e

Ex Il est une personne charmante.

difficile≠facile

’est difficile d’apprendre le français.

étranger,étrangère

étudiant étranger, une langue étrangère

exact,e

’est exact.=Exactement.

premier, première

’est notre première clae.

C’est la première fois que je viens en Chine.

utile≠inutile

’est untile d’apprendre à conduire.

adv. actuellement → Il travaille chez Peugeot actuellement.

actuel, actuelle → La Chine actuelle connaît un grand developpement.

à droite≠à gauche → Où est le bureau de ?

La deuxième porte à droite/à gauche

certainement → Veux-tu aller au cinéma avec moi ce soir ?

Certainement oui.

certain,certaine → Je suis certain de certain

en face → La gare est en face d’un grand magasin.

sûrement → C’est sûrement lui.

sûr,sure → Je suis sûr de lui.

souvent/toujours → Il va souvent au cinéma avec ses camarades.

Il est toujours là.Tu as toujours raison.

Y → Il y a un livre sur la table.

On y

On y fait les études de français.

prép.

devant/derrière≠avant/après devant le bâtiment, derrière la porte

en ①处于某种状态 en face, en colère, en retard, en clae

②处于某段时间内 en vacances, en été, en 10 minutes ③交通方式 en bus, en voiture, en train, en avion, en bateau

④表示材料质地

une chaise en bois/en plastique

⑤阴性或以元音开头的国名或地区名前 en Chine, en Iran

v.

aimer≠détester

aime les films é’aime lire les romans franç n’aimez pas le français ? Si, nous l’aimons ître

connais cette belle fille près de lui.

connaît bien la France et le franç

sais cela.

sait conduire/ître qn﹤savoir qn ;

savoir qch﹤connaître qch laier

laie une pomme à ma soeur.

Le père laie son fils faire les ésenter,se présenter

me présenter votre ami ?

vous présenter un peu ? rencontrer

rencontre un vieil ami dans la n/a

singulier → pluriel

A.+ s

ami amis,

jeune jeunes

B.-s, -z, -x 结尾的保持不变

cours, nez, voix

heureux

C.-au,-eu,-eau + x

jeu jeux, bureau bureaux

beau beaux

D.–al 变为aux

journal journaux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ux

E.特例

un oeil des yeux

n/a

masculin → féminin

A.+e

ami amie

grand grande

B.-e 结尾的保持不变

artiste

jeune

C.双写最后一辅音字母+e Italien Italienne

bon bonne, gentil gentille

变为ière

ouvrier ouvrière

premier première

变为euse/rice

vendeur vendeuse directeur directrice

F.-f变为-ve

Juif Juive

actif active

G.-x变为se

époux épouse

heureux heureuse

地名前的介词

城市名前Je vais à vient de Paris.中国省份名称前 Je vais au vient du la province du HN.法国省份或大区名称前 Je vais en vient de Normandie.阴性国名或以元音、哑音h开头的国名前 Je vais en France/ en Italie.

Il vient de France/ d’Italie.阳性国名或复数国名前 Je vais au Canada/aux Etats-Unis.

Il vient du Canada/des Pardon/Excusez-moi, M./Mme./Mlle., XXX, beaucoup/merci êtes très rien/ça ne fait rien/Il n’y a pas de épeler votre nom ? Etes-vous du département de français ?

Oui, j’y apprends le français depuis bientôt deux suis Franç viens en Chine pour une confé séjour en anné voulez sûrement connaître les réponses à ces fait actuellement ses études de chinois à l’Université des Langues étrangères de chinois est une langue difficile, mais très utile, dit-elle profs et les camarades de clae sont bien gentils avec elle.

Les chiffres 70, 80,90,100

第18篇: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7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二外法语课程教案

法语(修订本)第一册 马晓宏 外研社

19-26/10/2009 材料馆101 évision A Phonétique :révision

B Conjugason : être d’accord, faire, partir, avoir raison

C Syntaxe: Quel plaisir ! Quel beau temps ! Quelle belle fleur !

Tu ne fais pas la présentation ? Oui, il s’appelle Pascal.

Où est-ce que nous allons? Quand partons-nous ?

Qui est-ce ? Qu’est-ce que c’est ? A quelle heures vas-tu chez le prof ?

Vite, dépêche-toi ! L’heure c’est l’heure.

Qui/que/où/comment/quand/pourquoi...çon 6 La vie est belle étique 【ɛ】 im, in, ym, yn

impoible, important, vin, fin, symbole, syndicat

aim, ain, eim, ein

faim, pain, Reims, plein

en在少数词中

agenda, examen 【jɛ】 éen, ien在词末

européen, lycéen, bien, sien 【wɛ】 oin

lointain, moins, point 【j】i,y在元音前

bien, Pierre, yeux

元音+il位于词末

ail, oeil, travail, pareil

元音+ill

travailler, paille, pareille 【ij】辅音+ill

fille, cédille, famille, Bastille

辅音群+i+元音

plier, crier, ouvrier Y的发音小节

Fanny, stylo, yeux

+i

crayon, royal, ayez

n.

l’air

’hui, l’air est bien frais.

un café/du café

prend du café dans un café.un pain/du pain

matin, je prends un pain/du pain.

un coin

au coin de

coin de la rue, il y a un bon restaurant.

une côté

à côté de

’habite à côté de l’université.

la faim

avoir faim

’est l’heure de dîner, nous avons faim.

la soif

avoir soif

ès le sport, j’ai soif.

un homme

une femme

un fils

une fille

un monsieur

une madame

une demoiselle

une fleur, un jardin

y a beaucoup de fleurs dans le jardin.

un magasin, un restaurant

va souvent au magasin/ au resto.

une maison

à la maison

’hui je reste à la maison.

la vie

vie est ’est la vie.

adj. blanc, blanche

’est un paquet blanc/une maison blanche.

frais, fraîche

sont des fruits frais.

joli, jolie

jolie fille est sa soeur.

magnifique

vue est magnifique.

vrai, vraie

’est ’est un vrai homme /un homme vrai.

adv. comme → comme ces fleurs sont belles.

mais oui≠ mais non

peut-être → Tu as peut-être raison.

C’est peut-être Mme Cuisin.

prép. près de → Qui est-ce près de la porte ?

au coin de → Au coin de la rue, il y a un bon restaurant.à côté de → J’habite à côté de l’université.

v.

croire

ne crois pas.

Il a raison, je crois.

avoir → avoir faim/soif

regarder ’est-ce que tu regardes ? Il regarde la télé à la travaillons dans la Proposition Sujet

Pascal est étudiant, il fait ses études à vt/vi

Pascal est étudiant, il fait ses études à

Il fait ses études à Paris.

COI

Il télephone souvent à ses

Pascal est é fleurs sont très ément de circonstance

Il fait ses études à Paris maintenant.

Articles contracté

à+le=au, à+la=à la, à+les=aux, à+l’=à l’

de+le=du, de+la=de la, de+les=des, de +l’= de l’

Nous allons au cinéma/à la gare/aux Etats-Unis/à l’hôpital. Aller à

Nous sortons du magasin/de la clae/ des Etats-Unis/ de l’hôtel. Sortir de

Adjectif 一般品质形容词位于名词后

un homme gentil, une femme gentille 少数常用较短音节形容词位于名词前

un beau garçon, une belle fille 少数形容词放名词前后均可,但意义不同

un homme grand, un grand homme

pauvre, ancien, propre...几个特殊形容词的词形化 Beau-bel-belle-beaux-belles Nouveau-nouvel-nouvelle-nouveaux-nouvelles Vieux-vieil-vieille-vieux-vieilles Fou-fol-folle-fous-folles Mou-mol-molle-mous-molles 不定冠词des变de的情况

des filles---de belles filles

少数常用形容词放名词前时,名词前原有的不定冠词des需要变成de

comme le temps est magnifique aujourd’ temps est beau et l’air est là-’est-ce que c’est ? Qu’est-ce qu’il y a ? Qui est-ce ? Quelle heure est-il ? C’est l’heure de déjeuner/dî’ai faim et la vie est on a faim, il y a un restaurant.

第19篇:贵州大学机械设计课程教案 第2章总论(推荐)

1 第二章 机械设计总论

一、选择题

1-

1、下列四种叙述中___________是正确的。

(1)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 (2)静载荷不能产生变应力

(3)变应力是由静载荷产生的 (4)变应力是由变载荷产生的,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1-

2、变应力特性可用σmax、σmin、σm、σa、r等五个参数中的任意___________来描述。

(1)一个 (2)两个 (3)三个 (4)四个 1-

3、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___________。

(1)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 (2)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 (3)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4)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 1-

4、机械零件的强度条件可以写成___________。

(1)σ≤[σ],τ≤[τ]或Sσ≤[S]σ,Sτ≤[S]τ (2) σ≥[σ],τ≥[τ]或Sσ≥[S]σ,Sτ≥[S]τ (3) σ≤[σ],τ≤[τ]或Sσ≥[S]σ,Sτ≥[S]τ (4) σ≥[σ],τ≥[τ]或Sσ≤[S]σ,Sτ≤[S]τ

式中σ、τ是危险截面处的最大应力;[σ]、[τ]是许用应力;Sσ、Sτ是危险截面处的实际安全系数;[S]σ、[S]τ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时的许用安全系数。

1-

5、一直径d=18mm的等截面直杆,杆长为800mm,受静拉力F=36kN,杆材料的屈服点σs=360MPa,取许用安全系数[S]σ=,则该杆的强度___________。

(1)不足 (2)刚好满足要求 (3)足够

1-

6、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___________。

(1)屈服点 (2)疲劳极限 (3)强度极限 (4)弹性极限

二、分析与思考题

1-

1、一部完整的机器由哪些部分所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试以汽车为例说明这些组成部分各主要包括些什么?

1-

2、设计机器的方法大体上有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近年来机械设计方法有哪些新发展?

1-

3、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如何?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

4、机器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机械零件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设计要求?分析下列机械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电动机轴,普通减速器中的齿轮轴,起重机吊钩,精密机床主轴,气门弹簧,农业机械中的拉曳链。联合收割机中的普通V带。

1-

5、产品的技术评价常用什么方法进行?用什么指标来表示评价的结果?产品的经济评价通常计算什么内容?用什么指标来表示?

1-

6、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价值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

7、机械零件的计算可分为哪两种?它们大致可包含哪些内容?

1-

8、机械零件的条件性计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采用条件性计算?试举例说明。 1-

9、什么是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机械设计中为什么要实行三化?请举出几个标准化、2

系列化与通用化的零部件的例子。 1-

10、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何?

1-

11、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失效?机械零件可能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些? 1-

12、什么是零件的工作能力?什么是零件的承载能力?

1-

13、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刚度?什么样的机械零件需按刚度要求设计,试举例说明? 1-

14、什么是机械零件的振动和共振?如何避免零件产生共振? 1-

15、什么是可靠性?什么是可靠度?为什么要对零件进行可靠性计算?

小学足球课程教案模板下载

足球课教学教案模板下载

足球安全课教案模板下载

足球室内课教案模板下载

羽毛球课程教案模板下载

大学足球课程教案模板下载(共19篇)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足球课程教案模板下载(共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