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术教案6篇(关于美术教案大班)

时间:2023-09-30 11:0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有关美术教案6篇(关于美术教案大班),供大家阅读。

有关美术教案6篇(关于美术教案大班)

有关美术教案1

  教学目的:

  学习初步的浮雕构成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构成的能力,在纹样的组合排列和色调处理中加深对图案形式美(统一、变化)的感性认识。

  重点:认识设计植物浮雕。

  难点:1、对植物浮雕知识的理解。

  2、运用泥团、泥条、泥块形成点、线、面,简练夸张地表现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引入新课:

  出示课前准备的构成的植物造型及教师的范品,指导学生仔细欣赏。认识这些植物有不同的花、果、叶、茎,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特色。

  板书课题:浮雕(设计)。

  二、讲新课:

  1.指导学生观看右上图的照片,指出树叶的形状本来很简单,色彩也很单纯,由于它重重叠叠,便产生了丰富奇妙的装饰效果。人们从这现象中找出了一种规律,就是现代设计的构成方法——雕塑。教师演示用两片树叶的外形,并将它们部分叠合,从它们形状、色彩的变化,说明用这种构成形式可以设计出很漂亮的植物浮雕。

  2.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浮雕设计作品,讲解设计步骤,边讲边演示:

  ①选一个不太复杂的任意形作基本形(只画外形)。

  ②在纸上画一个14cmX14cm的方格,把基本形逐个画在格内,使每个基本形之间都有一部分叠合在一起,注意叠合时高低、左右位置或方向的变化,叠合部分的面积也应有大小、多少的变化。

  ③选择同一种植物的三四个不同构图,标在画纸上,然后按稿着色,进行雕塑。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先让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及作业要点,后按要求以泥塑方法设计一幅植物浮雕。

  四、讲评:选出优秀作业,从构成的.方法与效果作讲评,以加深学生对设计知识的体会。

  第二节

  一、课业准备:印有一件线描植物的作业纸,每人一张。

  二、教学要求:继续练习浮雕设计,运用上一节课所学的构成知识,为各式植物设计花纹。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学习要求。

  2.出示三种未经装饰的植物的线描图,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用雕塑的构成方法,在上面画上自己设计的花纹,方法与上一节课相同。

  3.学生作业:为衣服设计好看的图案。

  4,讲评:从实用、美观、新颖的角度表扬优秀作业,使学生对设计的原则有明确的感受。

有关美术教案2

  活动目标

  1、 认识回形针,了解回形针的用途

  2、 在回形针的图形上添画,变成另一种图形

  3、 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把“回形针”添画后组成一副完整的作品

  活动准备

  一人一个回形针和装回形针的小信封,画有回形针的图片若干张,添画好的回形针图片若干副

  活动过程

  1、 出示回形针,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礼物就放在小朋友面前的小信封里,打开来看看是什么礼物,美术教案-创意[回形针]。(幼儿回答)

  2、 教师简单小节回形针的用途,幼儿教案《美术教案-创意[回形针]》。

  3、 观察回形针,由回形针放的方向不同,幼儿画出回形针的.样子

  教师问:“回形针”是什么样子的?(由一根铁丝由里向外绕出来,有点像绕毛线只不过绕毛线是圆的,回形针是有点像椭圆形)回形针放的方向不同,绕的方向也不同,请幼儿在纸上画画看

  4、(表扬几个画的较好的幼儿),同时提出你能把你画的回形针变成另外一种图案吗?(幼儿试着添画)

  5、展示几个幼儿的作品,简单讲评,教师示范添画,并出示示范添画的多副作品

  6、教师小结幼儿添画的结果

  7、小朋友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想出来用回形针的样子变出这么多图案吗?

  讲述:

  有一天晚上,老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森林里走,走啊走,前面出现了一座城堡,我走近一看,上面写着回形针王国,于是我走了进去,可是里面的情景把我惊呆了,我看到老牛在河边喝水,河里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小河旁边还有一座小房子,还有树有花也有人,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一点都不奇怪,但是这些东西都是由回形针变的,他们身体一部分的形状和回形针一样。醒来后,老师对这个梦里非常难忘,今天我想请小朋友帮老师把梦里的情景画下来好吗?

  8、结束:展示幼儿作品

  小朋友画的可真好,好像真的到了回形针王国一样,我们在活动室里也布置一个回形针王国好吗?

  延伸活动:请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回形针城堡

有关美术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局部夸张的方法表现海洋生物幽默、有趣的形象。

  2、大胆想象,体验"局部夸张"画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大鱼小鱼图片、简单背景、纸张、蜡笔、水笔

  三、活动过程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瞧还有两个小客人,是谁呀?(企鹅)这个是乒乒,这个是乓乓,我们和乒乒乓乓打声招呼吧。

  幼:乒乒乓乓好。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天气真好呀,乒乒乓乓要去海边钓大鱼啦。看这是一个神奇的鱼钩(出示),待会我们来看看它钓上来的鱼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师:乒乒拿起了拿起了神奇的鱼钩开始钓鱼了,钓鱼是要有耐心的,看看谁来了?

  幼:螃蟹。

  师:看神奇的鱼钩要把螃蟹钓出来喽,哇螃蟹上钩了,看一看这只螃蟹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钳子变大。

  师:那其他地方呢?

  幼:没有变。

  师:真的这个神奇的`鱼钩让钳子变大了。

  师:看到乒乒钓上大螃蟹,乓乓也想来试一试。看一条小鱼游过来了(嘘,轻一点哦,别把鱼吓跑了)猜猜看,这条鱼被钓上来之后哪里会发生有趣的变化?

  幼:嘴巴。

  师:有可能的。

  幼:鱼鳍。

  师:恩,你的想象真不错。

  幼:眼睛。

  师:也有可能的。

  师:那我们一起轻轻地为乓乓鼓鼓劲、加加油吧。

  幼:乒乒乓乓钓大鱼。

  师:哇,看看这条鱼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

  幼:嘴巴变大。

  师:除了变大还变怎么样了?

  幼:变长了。

  师:神奇的鱼钩还让小鱼的嘴巴变长了。

  师:海洋里的鱼可真多呀,你们还知道什么鱼呀?

  幼:章鱼。

  师:还有什么呢?

  幼:剑鱼。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幼:鲨鱼。

  师:哦,你知道的真多。

  师:你们想跟乒乒乓乓用神奇的鱼钩钓鱼吗?

  幼:想。

  师:朱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一个神奇的鱼钩(出示),你觉得这个鱼钩会让鱼的哪个部分发生变化?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鱼鳍。

  师:变大了的鱼鳍一定能让小鱼变的很有趣。

  幼:嘴巴。

  师:大大的嘴巴肯定很滑稽的。

  幼:眼睛。

  师:大眼睛的鱼儿一定很可爱。

  师:那我们就拿着鱼钩去钓大鱼吧。

  师:小朋友画的海底世界真丰富,我们手拉着手,朱老师带你们参观海底世界。

有关美术教案4

  设计理念: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中,学生懂得和掌握刮画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心理得到了舒展并健康发展。

  教材分析:

  《快乐刮画》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

  学生分析: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对象为年五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使其有好奇性,喜欢探索、乐于发现、敢于尝试,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必要。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认识刮画的特点,了解、掌握刮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通过欣赏、讨论、自主探究和教师局部示范讲解,能够运用竹签等工具绘制刮

  画。

  3、通过欣赏、创新完成刮画,感受成就感与幸福感,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和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刮画的特点,学会运用刮画工具。

  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知识刮画。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刮画工具(如牙签、废圆珠笔芯、三角板)

  教师:课件、范作、刮画工具(如牙签、废圆珠笔芯、三角板)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一张刮画纸纸:

  师:同学们好!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一张黑色的纸块。

  师:不,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小小的魔术。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生:想。

  师重复:这是一张黑色的纸,仔细看好了,看看我会把它变成什么……

  一边说,一边在短时间内示范有彩底的的刮画。

  师:(将刮出来的画贴在黑板上)漂亮吗?你以前见过这样的画吗?你知道它是怎

  么变出来的'吗?

  生:刮出来的。(假若学生不知道是怎么变出来的,老师就自然的引出:那老师来

  告诉大家,这画是刮出来的。)

  师:你们真棒!的确是刮出来的。

  板书:刮出来的,提示课题《快乐刮画》。

  二、引导探究认识刮画

  出示课件,欣赏民间艺术石刻拓片《牛》,欣赏现代法国艺术家马蒂斯作品线描《人物》感受刮画艺术的魅力。

  三、初步了解制作方法

  1、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了解刮画制作的方法。竹笔刮出各种线条和明暗的形或面。

  2、通过展示用竹签在刮画纸上随意勾画所带来的四种不同效果,告诉学生,刮画笔触随笔者或凝滞或流畅的运笔,会产生具有渐变的关系、表现性强的肌理效果。

  3、屏幕上出现刮画作品,请学生说出喜欢的作品及理由。(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及线条、感受画面的肌理效果、块面的处理、色彩的运用,刮面大小加以总结。如:刮画时,刮痕是否清晰,力度是否到位,创意是否独特等……)

  4、刮画步骤指导。

  出示课件《在恐龙园里》同学们观察,在制作刮画时,应按照什么步骤。抽生回答,总结:先刮主要物体,再刮次要,周边的物体。观察这两幅图片,说说在制作时先刮什么后刮什么。

  四、尝试制作布置作业

  5、同学们一定很想动手试试吧?

  请看学习要求:设计一个形象,(景物、人物、动物等都可以)确定点、线、面的处理方法,在刮蜡纸上进行表现。老师及时表扬构图完整,点、线、面处理比较好的作品。

  五、作品展示激励刮画

  1、各组推选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的展示区内。

  2、请小画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教师客串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对学生进行采访。

  六、课外延伸热爱刮画

  1、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刮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沙子,木头等,进行刮画。

  2、尝试合作创作:和家人,同伴,老师一起完成大的刮画作品,如壁画等。板书设计:

有关美术教案5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有关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锡纸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身边的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创新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和再造能力。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教具学具:图片、锡纸、废旧电线、泡沫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很独特的画,睁大你们的'眼睛,发现了什么?(出示图片)2、它与我们画的画有什么不同?3、你猜猜它是用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

  ---平面作品与浮雕作品不同的特点。

  三、讲授新课::

  (1)探索浮雕(出示浮雕作品)a、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b、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2)看一看自己手中的材料,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它有凹凸感?

  (3)面对这些闪闪发亮的锡纸你认为可以打算用它来制作什么形象?

  (4)作品欣赏

  (5)锡纸与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六、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尝试了锡纸制作的浮雕,其实制作浮雕的材料有很多种,观察你的身边,有没有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并可以尝试着做一做。

  教学后记: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各种材料。有些学生找不到锡纸,可以利用身边有的东西,如烟盒中的锡纸,报纸或其他硬一点的纸。在练习中要多鼓励学生,毕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接触此类创作。

有关美术教案6篇(关于美术教案大班)相关文章:

实用美术教案模板4篇(美术教案通用模板)

中班美术教案范文4篇(中班 美术 教案)

实用的中班美术教案模板7篇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小班美术教案范文5篇(小班美术教案三)

实用中班美术教案范文5篇 中班美术详细教案

关于中班美术教案7篇(中班美术类教案)

中班美术教案范文5篇(中班美术教案20单)

中班美术教案范文7篇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3篇 小班美术教案三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篇 同一幅画五年级美术教案